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顺

富顺

富顺
富顺

富顺县基本情况

(一)富顺概况。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30.8%;地方级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0亿大关,达11.53亿元,同比增长28.1%;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9:39:32,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88.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第一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5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加13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3元,同比增加596元。县城面积扩展到11.5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基本框架逐步形成。

2009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亿元,同比增长14.2%;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0亿元,增长1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6400万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6亿元,增长26.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4亿元,增长14.18%;实现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7%。(统计局预计数据)

(二)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产业定位

1、发展目标: 到2012年左右,建设成为川南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和川南丘陵经济强县。

2、发展路径:“一主导、三推进、三跨越”。即:以工业强县为主导,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劳务输出大县向劳务经济强县的跨越。

3、产业定位:着力构建以工业强县为主导的“3+2+1”的产业发展格局。(“3”是指二产上以化工及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机电制造为主;“2”是指一产上以特色农业和劳务开发产业为主;“1”是指三产上以千年古县为底蕴的文化旅游产业为主)

二、农业

(一)概况。富顺有26个镇乡,319个农业村,农业人口89.03万人,农村劳动力56.65万个;耕地面积65.51万亩,其中田47.5万亩、旱地18.01万亩;常年农作物播栽面积120余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3万吨左右,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产粮大县;是全省18个“百万以上人口丘陵农业大县”之一。

富顺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水果、瘦肉型生猪、黑山羊养殖基地县,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业主要以笋竹、甜橙、黑山羊、再生稻等十大产业示范带为依托,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甜橙、笋竹、白鹅、肉兔、优质水产鱼苗等发展势头强劲,再生稻在四川独树一帜。2008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9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业增加值28.05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995公顷,粮食产粮达43.35万吨,增加2.61万吨,增长6.41%,再创历史新高;再生稻总产5.29万吨,实现了连续二十三年大面积高产丰收;生猪出栏85.8万头,比上年增长6.23%;劳务收入23.36亿元,比去年增长6.5%。

三、工业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东方变压器、富顺香辣酱、“半坡脆笋”、“巧媳妇”等名优品牌。我县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培育化工、机电、

农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一是以晨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环氟树脂三大系列产品;二是以富益电力为龙头,发展机电业及其耗能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发展涉农工业。利用富顺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晨光工业园区。晨光园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新材料)基地,也是省中小企业局确认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03年,园区提出围绕中昊晨光院办工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存量办工业、围绕回引办工业、围绕产业梯度转移办工业的发展思路,并在县城西南区域规划14.91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产业发展的承接平台,依托自贡的盐卤和天然气等资源优势,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鸿鹤化工集团(公司)的科研和产业优势,以及四川理工学院的人才科研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工业经济。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打造100亿工业园区,将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8.8平方公里,分综合加工区、化工新材料区、综合化工区、综合发展区和商贸区。园区先后编制完成《工业集中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园区发展规划》、《园区战略性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

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战略部署和建设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的要求,经组织专家评选和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将晨光科技园区等50个产业园区列为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予以培育。

四、城市建设

(一)概况。我县城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建成区绿地率1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平方米。《20万人口中等城市规划》编制完成,第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经完工;富州大道西延线建设进展顺利;林达三星级宾馆主体建成。城区路网骨架初步建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商贸物流日益活跃。城区有北湖半岛、北湖上城、凯丽名城、东湖上城等一批较高品质楼盘。投资20个亿的归雁园区.总部基地正在规划论证阶段,其中将配套200余亩的市政公园和四星级酒店。

(二)规划。到2011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万元,地区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非农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达到4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控制在2.2:1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3%;县城中心区面积扩大至1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0万人左右,初步建成川南地区富有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按照“工业布局集中、农业独具特色、服务贸易繁荣”的思路,县城区建设沿沱江北上集中发展,形成江北片区、东街片区、晨光科技园片区、火车站片区四大区域;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创造环境吸引人才、发展商贸服务业增加三产业从业人员等措施,加速人口聚集;通过实施供水、供电、供气、道路、排污治理、绿化亮化、集贸市场等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县城承载能力。

在打造城区发展源动力上,一是推进工业发展,立足于壮大化工及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机电三大支柱产业,把晨光科技园区建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省级百亿工业园区和四川省最有特色的化工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锦明、锦程、美乐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发展壮大东街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富顺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文庙――西湖――千佛寺片区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三是配合做好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和乐自高速路建设。到2012年,融入川南5市1小时经济经济圈和成渝2小

时经济圈。

六、统筹城乡工作

(一)总体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一城一园三镇一基地”(县城,晨光科技园区,代寺镇、赵化镇、板桥镇和劳务开发创业基地)为突破口,按照圈层推进,梯次辐射的思路,以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等“九项改革”为重点,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产业、城镇、基础设施等“八大体系”,推动富民强县,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性障碍,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一条适合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二)主要目标。第一阶段(2007―2011年):到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力争比2006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0:49:31;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面积比重达到30%,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2万吨左右,人均拥有粮食400公斤左右;全县工业集中区开发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非农就业比重达到4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控制在2.2:1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3%;农村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第二阶段(2012―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5:52:33;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面积比重达到50%,全县工业集中区开发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以上,非农就业比重达到5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控制在2:1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50%;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七、社会事业

(一)教育。富顺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丰厚,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377所(其中普通中小学校293所)。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各1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重点职高1所。专任教师5818人,在校学生129009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在校学生115013人,高中段在校学生13996人)。2008年,高中高考本科升学人数为2109人,上线率为36.37%;专科上线3114人,上线率为53.71%。

――师资素质明显提高:有市、县“名教师”16人和30人、“名校长”5人和6人,有特级教师20人;近三年来,我县有1350人次教师获国家、省、市家级表彰;有463人次教师获国家、省、市家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奖。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王麟秋、全国优秀教师李泽君、刘家强等优秀教师。

――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03年2月,富顺二中正式被省教厅授牌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富顺一中创建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富顺三中、永年中学相继建成市级示范高中,富顺师范与城关中学成功合并,且已建成市级示范高中;福源灏职中为省级重点职高。2006年,东湖小学创建为“四川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和“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

――教育成果十分显著:一是高考成绩逐年上升。1986年考上专科的仅368人;2001年,全县高考一次上线专科突破千人大关,为1153人;2009年,富顺县高考又传捷报。富顺县本科文考上线1898人(不含体艺尖学生),占全市的45.4%,比2008年净增127人;重点本科上线262人,占全市的40.7%;全市文科前20

名中,富顺县占4名,全市理科前20名中,富顺县占7名;有5名考生超过重点本科线100分,极有希望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中职考生参加对口高职考试,上本科线37人,比2008年净增25人。二是狠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涌现大批优秀学生。培养了被誉为“四川张海迪”的赖雨、四川省高考状元陈汉,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名人财富排行榜”的郭敬明、“中国小英雄”汤怀、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十强选手、成都唱区冠军谭维维、2006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杨梅和“四川省优秀少先队员”雷莉红等优秀学生。

(二)医疗卫生。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2个,床位1332张,其中县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403人,其中:执业医师637人,执业助理医师184人,注册护士466人。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院各一个,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5‰,婴儿死亡率5.3‰。

八、重要术语

1、千年古县:指建县历史千年以上且县名沿用上千年未经变更的建制县(或县级市),通过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评审认定的地名文化遗产。目前,全省只有3个县的申报资料通过评审,我县是其中之一。

2、双试点:指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扩权强县试点。2007年7月,国家确立成都市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四川省确定德阳、自贡、广元为省级试点市,因此,我县也成为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2007年7月,省委、省政府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赋予富顺县等27个扩权试点县(市)与市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主要包括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资质直接认证等8个方面56项管理权限。全省双试点县共5个,我县是其中之一。

3、"平安富顺"创建:指以镇乡(部门、单位)为单位,通过整合治安防范资源,健全治安防范体系,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完善综治工作机制,从而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社会治安最好、投资环境最佳的县之一。

4、两集中、两到位:是指一个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该内设机构要成建制向政务中心集中;审批权限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到位

5、"一站式"服务:指把原来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办理和回复,实行"集中办公、窗口受理、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办事制度。

6、“321”:富顺县着力构建的产业发展格局,“3”是指二产上以化工及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机电制造为主;“2”是指一产上以特色农业和劳务开发产业为主;“1”是指三产上以千年古县为底蕴的文化旅游产业为主。

7、“2+4+2+x”信访维稳机制:是指由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和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具体抓;常务副县长和县纪委书记参与重大问题研究,负责做好后勤保障、纪律保障;其他县级领导按“一岗双责”要求参与抓,各镇乡、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具体抓的信访工作机制。

8、四个一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个远程教育站点,一村一个活动阵地,一村一笔党建工作经费。

9、五个一工程:培育优质水产鱼苗示范基地1000亩,甜橙示范基地10000亩,丰产笋竹示范基地10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出栏白鹅1000万只。

10、"归雁"经济:指我县在深入推进劳务开发过程中,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乡情感召等方式,吸引和动员有创业技能和资金积累的在外富顺籍人士返乡创业,以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11、一城一园三镇一基地:指我县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中确定的重点突破口,即县城含东街片区(一城),晨光科技园区(一园),代寺镇、赵化镇、板桥镇(三镇)和劳务开发创业基地(一基地)。

12、一城、一江、一山、一镇、一沟:指在我县旅游规划中的五个重点景区。一城指县城(包括文庙、西湖等景点),一江指沱江,一山指青山岭,一镇指狮市古镇,一沟指五条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