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1区域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风险(RegionalFinancialRisk)是指在某

一区域内,由于部分金融机构或某些金融活动而形成的可能引起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其所涉及的范围介于个体金融风险和系统金融风险之间,区域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会对系统金融风险直接构成威胁[1]。

经过多年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到2003年成立银监会为止,我国已形成了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的五大金融监管机构———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区域金融

机构的快速发展,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区域金融监管的要求,不能有效地防范及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而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机构的监管在职责和权利上又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即地方政府承担了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的极大责任,但它被赋予的对金融事务的权利及可动用的金融手段却极为有限。

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为了扩展经营而盲目争取客户,而区域内原有金融机构为留住客户也被迫采取各种优惠措施,这些行为的发生,都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的发展要受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所定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一定统一,这就使区域金融风险变得复杂化。例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银行视为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摊派行为时有发生,对银行贷款的

文章编号:1008-7133(2008)03-0074-03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耿宝民1,

韩忠奎2,

安国涛2

(1.山东经济学院人事处,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现状,然后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离不开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监管、监督、协调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的监管区域性金融机构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functionanalysisofthelocalgovernmentonthe

regionalfinancialriskpreventionandsupervision

GENGBao-min1,

HANZhong-kui2,

ANGuo-tao2

(1.PersonnelDepartment,ShandongEconomic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2.SchoolofFinance,ShandongEconomic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Wefirstanalyzeth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situationofthecurrentregionalfinancialriskinourcountry,andthenproposethatth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oftheregionalfinancialriskshouldbeinthesupportofthelocalgovernment.Theplayingofregulation、

supervisionandcoordinationoflocalgovernmentfunctionscaneffectthedevelopmentofreg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entireregion'seconomic,preventandresolvetheregionalfinancialrisk,andhasagreatofrealisticsignificancetothesocialstabilityandnationalsecurity.Keywords:regionalfinancialrisk;prevention;localgovernment

收稿日期:2008-01-06

作者简介:耿宝民(1976-),男,讲师,管理学硕士;

韩忠奎(1983-),男,硕士研究生;安国涛(1983-),男,硕士研究生.

第10卷第3期

科技与管理

Vol.10No.32008年5月

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

May,2008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极少考虑,这些行为都大大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的积累。区域金融风险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金融风险处理不当,就会波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会诱发金融危机,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更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现状2.1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资源的过度干预增大了区域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资源的垄断性导致地方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政府色彩明显更使市场的运作机制弱化。无论是银行业还是证券业,其金融资源的垄断性都超过了其他行业,金融市场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适当的政府干预能够降低区域金融风险,但不当的干预或干预过多则加剧了区域金融风险的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将自己置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中心地位,干预银行信贷等资金的流向,缺乏对金融资源安全性、流动性的认识,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的积累。2.2区域性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内控制度低效,道德风险严重

大多数的区域金融机构规模较小,有的资产规模仅有几百万,很难抵御金融风险。区域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如地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是由存款转化而来的,不少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含有水分等。区域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缺乏规范的管理,违规操作屡见不鲜。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三查分离”制度,三查都由同一个部门甚至同一个人去做,决策权也基本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没有明确的贷款责任制度。监管环境的不健全更是加重了区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金融创新的发展使金融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机制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建立科学、严格的内控制度,才能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防止和减少因内控低效而造成的金融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区域性金融机构缺乏良好的内控机制,内控效率不高,给区域金融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区域金融风险隐患。2.3区域金融监管不到位间接为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已形成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发展态势,但目前金融监管仍存在重计划性、行政性的特点,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创新的需要,金融监管不到位。以银行业为例,总行、分行监管机构增加,地(市)中心支行和支行监管机构设置少,基层行难以应付上级行安排的监管工作。地(市)中心支行一般为两个监管部门,需要对口分行8个监管部门和监管办5个监管部门,县支行上面有分行、监管办和中心支行15个监管部门。总分行监管部门实行多头监管和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基层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致使许多现场检查流于形式,同时也影响了中心支行集中精力加强对辖区内注册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且,“一行三会”所实行的金融监管偏重于监管机构审批,稽核监督也仅限于合规性检查,区域金融监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2.4地方政府协调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区域金融风险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是主要的博弈双方,它们在监管工作中形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地方政府是不请自来的第三方,它更多的扮演一个仲裁、调和者的角色。在监管工作中,监管者、被监管者和地方政府都权衡自己的利益成本,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博弈策略。地方政府在监管博弈中可以说是不请自来的第三者,它无需付出成本,不论结果怎样都会赢得各种方式的收益。如果把情讲得下来,金融机构自然会感恩戴德,在支持地方上项目融资中尽最大地努力,政府的威望在金融机构中会直线上升,以后工作中金融机构如不配合,再遇到麻烦政府就不会再予以协调;如果情讲不下来,反正我已尽了最大地力量,心已尽到了。因此在监管的博弈中,地方政府总是站在金融机构的一边又打又压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协调,扮演一个仲裁者的角色。2.5缺乏区域金融风险监管信息系统

行政管理与风险监管没有分开,没有突出法人监管原则,没有建立内部充分共享的监管信息系统。

“依法监管”理念不强,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水平较低。没有统一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多头向监管对象要报表。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各监管机构根据各自需要,分别向监管对象直接提取数据,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多次提取和重复提取的问题,各金融机构对此反应强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一些监管人员没能力分析统计部门提供的监管报表以及不能从报表中生成所要的数据;②统计部门提供的非现场监管数据时间滞后;③没有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监管信息系统。3地方政府的有效职能分析

3.1公共财政体系下地方政府介入角度的转变与职能的转化

地方政府追求金融业等非税资金来源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承担的事项和支出大幅度增加,以致正常的税收收入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需要。而地方政府支出增长过快的根源则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彻底,政府承担了一些不该承担的事项,进行了一些不该从事的活动,对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由此导致机构膨胀,行政开支增长过快,投资支出比重过大。随着放权让利渐进式改革的推进,中央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干预减少,但本该下放给金融机构的权力有相当部

耿宝民等: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75第3期

分被地方政府截留,在追求经济发展和政绩动机的驱使下,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过度干预经济生活。行政干预金融的不良影响往往滞后反映,其初期一般表现为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这又助长了政府的短期行为,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正确界定政府参与经济、金融的范围,按照“一级事权”给予相应的“一级财权”,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体系,才能消减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干预金融企业而筹集资金的冲动[2]。3.2监管职能:实现监管竞争,体现最优监管规则,避免金融缺位

斯蒂格勒提出最优监管规则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监管不能过度,过度了,就把市场扼杀了,没有竞争了。但是又不能不监管。什么情况维持着一种最优监管状态,很难确定。书中证明,使我们大吃一惊:他说美国的证监会在头20多年监管中没有有效制止内部交易。意思是说,有了证监会,证券市场实际上跟原来一样。而且,监管者竞争理论认为,监管者之间也应有竞争。在这点上中国与美国的做法不一样。中国认为一个部门一个监管者,这是最优的。我们把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银行监管分开了。银行业由银监会监管,证券业归证监会监管,保险业归保监会监管。美国一个部门必须有两个以上监管者。银行有三四个监管部门,证券有两个监管部门。不仅有中央监管部门、还有地方监管部门。为什么?它认为监管者也得竞争。如果一个部门只有一个监管人,那么这个监管人肯定腐败,肯定低效率。各国监管模式很不一样,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但这些模式都体现了重要的一点:监管者要有竞争。现在大家比较赞同英国模式。英国模式是证券、银行、保险全部一家监管,然后跟中央银行分开。这个国家有两个部门:中央银行,监管货币政策,负责支付清算;金融监管,大一统监管,既管银行也管证券、保险部门。我们去英国考察了两年,探索英国模式。现在韩国、日本都学英国模式。我国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也必须实现监管部门之间的竞争。

地方政府的金融缺位容易导致区域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公职人员由于缺少金融知识和相关金融政策信息,而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经济行为和政策决策脱离金融的现象,使宏观金融监管政策在基层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进而造成区域金融风险。3.3监督职能:监督指导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及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及区域金融机构的改革有一个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范围内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全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方向来负责。包括以政府和所有者双重身份,负责地方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的金融机构

发展和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负责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及新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组建的指导和协调等工作。这种作用主要应发挥在金融机构改制转轨期间,解决方向性问题,而非介入机构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在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过程中,一定要摆正地方政府的位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地方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职能,又要避免政府不恰当的干预[3]。3.4帮助职能:帮助区域金融机构实施市场救助从各国的实际情况看,面临风险及其破产的金融机构和银行的重组或退出都需财政予以支持。如: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会拨款1300亿美元给重组信托公司(RIC),解决了800多家储蓄贷款机构在破产关闭后的债务偿还问题。我国地方政府过去几年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或重组方面采取的财政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注资(再资本化)。②地方政府为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担保,向中央政府贷款,作为金融机构重整或清盘的资金补充。③在地方金融机构关闭后由地方财政偿还债务,一般仅支付自然人存款债务,还有的支付信托投资公司的部分外债。④税收减免。⑤以在被关闭金融机构的单位存款、财政性存款的“打折”甚至豁免等等优惠条件,换取其他金融机构收购被关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从而保证个人存款的兑付[2]。3.5协调职能:地方金融办应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目前,许多省市区都建立了金融服务办公室,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办配合中央金融监管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提出工作意见并组织实施;协助中央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整顿与规范金融秩序,协调与处理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推动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负责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联系,做好配合协调和信息交流。地方金融办在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济南金融办合同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研究拟订全市金融业的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济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规划及政策措施,配合协助金融监管部门规范化解风险,协调解决金融业发展中应由地方政府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等。

参考文献:

[1]李嘉晓,秦宏,罗剑朝.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业研究,2006(19):17-20.

[2]劳海燕.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管理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03(12):39-43.

[3]何运信.构建地方金融控股体系发展浙江地方金融[J].工业技术经济,2006(8):114-116.

[编辑:郝志敏]

科技与管理

76第10卷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

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国际金融 作者:付家琦 导师:周华 学号:33 班级:07级国际金融(2)班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提要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阐述本人对金融风险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金融风险的定义进行介绍,从三个方面介绍金融风险的特质,并分六点分析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进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策略探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别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管理策略,进而具体阐述了如何加强和促进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并推广到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进行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从五个方面对国家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主要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充足、改制以及部分企业缺少信用等原因,使得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在随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银行为了避免这样的信用风险,转向大量购买国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部门持有的国债高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2004年,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升,以及预期利率上升使得国债价格下降,银行蒙受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金融风险几乎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烙印,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正文

一、对金融风险的理解 1. 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金融风险是与金融活动相伴随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受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居民甚至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严重。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把握机遇、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使金融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金融风险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金融风险的文献可谓不少,但对金融风险的解释却不尽相同。美国经济学家克罗凯特将金融风险定义为:由于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结构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的正常运行。而数理家和金融学家对金融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后者从统计学的的角度分析,认为金融的就是金融风险。“不确定性”包括盈余的不确定性和亏损的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内容,否则金融风险在统计学是无法计算的。为便于研究,我们在这里给出金融风险的定义如下: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特质 仅限于的融通与经营领域。由于金融风险是的一种特例,因而它只和于特定的领域。 其次,金融风险具有双重性。这是指金融风险既有可能给从事金融的主体带来的机会,也有可能给主体带来损失的机会。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和投机性。

西方地方政府职能未来趋势

地方政府学作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美国大约有35%的地方政府让私营公司负责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营企业经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 近年来,西方国家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这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西方国家政府在实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 各国政府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美国的总统府,英国的内阁委员会、财政部,法国的总统府、经济计划厅等,都是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的重要部门。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地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地方金融监管系统 --助力打造地方金融生态圈控风险,稳金融,助服务,创新篇 业务背景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快速发展,P2P、小贷、融资租赁、保理等各类金融公司快速涌出,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融资、贷款、理财渠道日益丰富,各种新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更是层出不穷,极大满足了中小企业、自由职业者以及个人的金融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但是随着金融创新极速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涉及到金融稳定、社会稳定,甚至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 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的要求,要求各地人民政府承担监管重任,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但是由于地方金融企业种类繁多、数量众多、风险更大,单靠人防的传统监管模式已无法应对当前严峻形势,普遍存在发现难、研判难、决策难、控制难、处置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软融鑫借助22年为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国家级监管机构服务所积累的丰富监管系统建设经验和成熟产品,以及在金融办积累的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建设经验,特别推出统一监管产品--“地方金融监管系统”。 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旨在汇集“7+4”种行业监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结合中软融鑫自有业务优势,帮助监管机构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金融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的统计分析,实现科技监管、智慧服务。 建设价值 “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将会助力地方金融监管单位,一方面通过“监管”稳定地方金融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共建服务于地方金融监管和普惠金融服务的良性运转的“地方金融生态系统”。 面向未来,做到: ●服务监管部门,把控金融风险; ●服务金融企业,减少资金风险; ●服务广大群众,实现安全理财; ●服务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立法建议

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立法建议 随着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纷纷设立,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上更加积极主动。目前,全国各地在成立省级金融办基础上,大部分地级地(市)、县(市)也都成立了各自的金融管理机构——金融办公室,行使对地方金融管理职责。我国《十二五规划》将“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因此,立法规范地方金融管理职责是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我国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规定的不足及对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影响 (一)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规定到目前为止,将部分金融管理权交由地方政府主要有以下法律文件: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省级地方政府负责,并要求地方政府防范和处置辖内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信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

号),明确各省政府对辖内农信社的基本职责;2008年《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明确省级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2010年银监会、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 (二)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规定不足的主要表现 1.金融管理基本法律对地方金融管理职责规定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业基本法律中没有地方金融管理职责的规定,地方金融管理的权限主要表现在国务院授权和部委的委托;二是地方政府组织法规中有关金融管理规定内容缺失。有关地方金融发展规划、职责权限等金融管理内容规定的缺失,使地方政府在管理地方金融业中无法可依。 2.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对地方金融管理职能规定分散,法律层级低。我国法律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限分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规定主要是国务院、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各自或联合颁布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教材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市场风险 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2)信用风险 它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 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

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所以,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它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 (4)操作风险 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它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不仅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方法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它们还将一些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风险的精密管理当中。

工作报告事业单位人员金融风险排查报告

事业单位人员金融风险排查报告 事业单位人员金融风险排查报告 XX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省金融办: 根据市委、市政府“促发展,防风险”的决策部署,按照“主动防控、预警到位、及时化解、妥善处臵”的原则,我们加大了对全市各类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测和处臵工作。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机构建设,理顺工作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先后起草了《关于成立XX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方案》、《关于XX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挂XX市打击和处臵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牌子并充实成员单位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起由33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全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协调配合、共同应对。 (二)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风险排查。建立了金融风险全方位监测预警机制,市级层面实行监测预警信息月报送制度,县级层面落实监测预警“零报告”制度,银行机构重点监测本层级信贷组合风险和重点客户风险,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通报各归口管理部门提供的风险信息。先后在全市开展了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活动和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 (三)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完善了《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针对民间非法集资风险、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互联互保风险、担保圈(链)风险等不同风险类型,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处臵机制和处臵流程。针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潜在风险隐患,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 (四)分级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县市区层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涉及本地企业的金融风险,由各县市区领导小组牵头化解处臵;对涉及多个区域、社会影响面广、金额特别巨大的重大风险案件,由属地领导小组上报至市领导小组协调处臵。 (五)建立银行债委会,坚持多方联动。针对风险企业,由最大债权银行牵头,及时组建债权银行委员会,建立起政、银、企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对企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全面把握其行业前景、管理能力、经营活动、对外担保、关联交易、交叉违约和风险状况等重要信息,协调各方统一行动,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和分类处臵,保护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和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二、全市金融风险状况分析 截至目前,市县两级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监测存在金融风险点企业74家,重点监测企业58家,涉及金融机构28家,涉及资金额xx亿元,不良贷款XX亿元。 (一)全市金融风险分布情况。 从风险类型来看,全市金融风险事件xx起,主要涉及担保圈(链)、 资金链断裂、恶意逃废债、涉嫌非法集资等方面。其中,涉及资金链 风险事件XX起,占52.5%,担保圈(链)风2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区域金融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1)区域内的商业银行风险是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及其内部各个区域,银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要性方面来说,都是金融业的领头羊,是区域金融体系的最重要构成部分,是区域内主要的金融机构,其发展程度对区域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很高,尤其是在中小城市,重要性尤其突出。因此,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区域内商业银行风险研究。(2)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金融机构不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出于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地方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因此,区域经济体系同时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这两者的具体政策目标有时不一定统一,这就使得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复杂化。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1)金融机构的自身原因。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大部分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规模的膨胀作为追求利益的手段,“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模式,使得金融机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区域金融风险的程度。(2)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稳健进行,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过多的政府干预反而会诱发区域金融风险。(3)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同的影响。由于经济较发达区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济波动与我国整体的经济波动呈现基本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我国制定的宏观金融政策更多是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参照系,即单一性的宏观金融政策。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区域内的金融产业成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全国统一的宏观金融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而言,面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可以通过健全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高级的产业结构等迅速调整金融活动,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相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区域而言,由于产业结构的低级化,金融工具的单一化,不完善的金融机构等原因,在

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变迁与边界规范

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变迁与边界规范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行政环境呈现复杂性﹑多变性特点:一方面有别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一切经济社会发展事物;另一方面也有别于奉行自由主义经济的西方国家,充当“守夜人”角色。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在行驶行政职能时出现“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层面,探寻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边界,匣清地方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现世界限,以期促进地方政府积极行政﹑依法行政。关键词:地方政府;边界职能;政府职能 一﹑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与主要职能 从建国到党的十八大,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全能政府”,“全责政府”到逐步放开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再到“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地方政府职能也正在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1.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地方政府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必然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发生联系,并在联系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经过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现阶段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已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中央政府处于最高也是最核心的低位,它代表全体民众实施对经

济社会的管理,实现国家整体利益与社会公众化利益的 最大化。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令的执行机关,既要贯彻 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意图,同时也要体现与代 表地方利益,因而它的职能定位是在执行中央政府宏观 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公 共服务,它的职能的行使既是对中央政府职能的承接, 也是对忠言政府职能的延伸。 第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总体上讲,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把配置资源的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真正在配置资 源上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责任加强宏观调 控,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减少和规范 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第三,企业经营的服务者。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资产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退出,政府也 随之由资产经营者角色转变成为了企业经营的服务者, 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帮助企业解 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等。 第四,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必须由政府提供,或由政府采购服务, 提供给社会公众。如环保﹑科技﹑教育﹑文化等。 第五,同级政府的合作者。地方政府除了接受上级领导﹑管理辖区公共事务外,还必须加强同级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

编者按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环境等,但不能忽视,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如何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探索建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完善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作者的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于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目前要抓紧修改、整理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和《证券法》等金融法规;尽早出台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法规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破产)法规,包括《金融机构接管法》、《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临时性支付风险管理法》、《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管理办法》等;制定《信贷资产保全法》和《外资金融机构法》,按国际资本充足率框架,制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从而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管提供法律基础。 2、尽快制订金融法律实施细则。主体法是纲目式的,对于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主体来说,更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并与金融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也要对原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进行清理,对不适应的条款进行废除或修订;还要对立法环境尚不成熟、近期不宜立法的有关金融业,先制定一个过渡性的暂行规定。 3、尽快建立独立的金融执法机制。目前银行对企业大量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无能为力,如果依法收贷只能是“赢了官司赔了钱”;更甚的是对于银行起诉,许多地方是“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裁决、裁决不执行”,这种现象助长了企业、个人不守信用,直接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为此,有必要尽快组建执法机构,专门受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重塑我国公正、公开、公平的金融司法秩序。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各省的金融监管职责和组织框架差异性较大,地方金融监管分散于多个部门,不同地方的金融办具体职责不尽相同,组织架构也不同。相对于庞大复杂的监管对象,地方金融监管资源相当有限,且主要集中在省市两级,县级资源极度缺乏,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分布严重错配,监管手段严重不足。在现实中,地方经济金融发展、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风险救助之间的职责不完全一致,地方金融办更关注本地的金融发展,部分金融监管措施,尤其是打击非法金融行为方面,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地方政府却需要对本地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处置责任。 1.各省的金融监管职责和组织框架差异性较大 一是地方金融监管分散于多个部门。绝大部分省份的地方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管理权限散落于多个部门。如一些地方的典当行的管理由经贸委或者商务部门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由证监会系统监管;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政策由央行、银监会出,具体操作由地方政府金融办负责(部分地区由工信厅负责);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网络贷款公司等机构,目前尚未明确监管机构。 山东省将分散于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能集中于金融办。山东省政府于2013 年12 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避免与中央驻鲁金融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意见》明确,“针对中央驻鲁金融监管部门法定监管范围之外的,吸收少数客户资金、限定业务范围、风险外溢性较小的新型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包括辖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机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等新型金融组织和权益类、大宗商品类(中远期)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以及融资租赁、典当、拍卖、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农业保险等金融业务,在中央统一制定监管规则的前提下,地方承担相应的监管分工。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借贷、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引导和规范,有效防范和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 二是不同地方的金融办具体职责不尽相同。地方金融监管缺失国家层面的法律依据和授权,各个地方在相应权限内尝试和探索,导致各地的金融办具体职责不尽相同。绝大部分省市的金融办都拥有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协助金融监管、区域金融发展规划、统筹协调金融机构和统筹企业融资。上海、辽宁和四川等地的金融办还有监管金融国资的职能。 三是金融办的组织架构不同。在组织架构上,部分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如山东省、江西省等,但大部分省份只有省市两级。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实行以本级政府管理为主、上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上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意见。市县两级政府单独设置“金融工作办公室”,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市、县(市、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可列入同级政府工作部门;不能列入的,可作为同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省政府授权负

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2523635.html, 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廖萱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30期 摘要:在对现有相关文献的学习整理基础上,从区域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入手,首先对 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界定,遴选评价指标,构建出区域风险评级模型,将金融风险程度量化为等级区间。其次以我国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中心六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1年时间内金融风险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金融风险差异性。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081-02 引言 自金融从实体经济中产生以来,不论经历怎样的发展和改革,金融风险可谓如影随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金融风险被放大,甚至是失控,从而爆发的金融危机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对各国各行业的经济体造成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性金融风险已经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因而,在了解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存在程度等各方面问题后,才能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对各国金融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内容 (一)区域金融风险 一般认为,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体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由内部个别或部分机构的金融活动风波导致金融风险在区域内扩散,或者是与之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其他区域金融风险向本区域传播,从而诱发金融危机导致金融震荡的金融风险。具有区域差异性、成因更复杂、可控性更强等特征。 (二)金融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预警是防范金融危机最为有效的手段。刘传哲、张丽哲(1999)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FA)遴选出11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求出综合指数。陈守东、杨莹、马辉(2006)通过因子分析法和Logit模型对分别建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谭中明(2010)首先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指标评价区间。最后利用2007年我国和江苏省的数据得出综合指数和单个指标的预警值,进行分析。楼文高、乔龙(2011)首先选取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单指标评价区间值。其次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的NN模型和BPNN模型,然后运用我国1994—2010年指标数据值实证判定该时间段内我国金融风险水平。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

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 发表时间:2019-09-21T23:16:53.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华玉龙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各地区金融自由化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地方金融风险隐患加剧,因此强化地方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迫在眉睫。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协作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各地区金融自由化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地方金融风险隐患加剧,因此强化地方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迫在眉睫。地方政府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监管机构,其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大,监管权力更小,因此应扩大地方政府监管范围,对监管体制和监管能力进行改革创新。此篇文章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在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金融监管 地方金融的含义是指由地方政府承担主要风险责任,并且负责审批的金融机构,具有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发展的监管责任。地方政府是维持当地金融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身上肩负着规范地方经济、区域金融发展、降低金融风险的职责。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地方金融自由化,从而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监管存在错位现象,增加了地方金融发展的风险。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当地的经济建设,地方金融机构的扩张提供了发展空间,造成了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着,权责不对等现象,当发生金融风险时,无法及时灵活的进行规避,在提高地方政府监管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和监察机构的配合。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①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④保障金融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责任的迫切性 地方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服务形式,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地方金融和我国金融体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地方金融机构包含很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机构,例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十分有利的填补了大型股份制银行对于地方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漏洞,可以很好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民贷款困难的问题,根据我国银监会最新的数据表明,地方金融机构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国金融机构的2/3,地方金融机构已经和地方经济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截止2018年底,全国有1616家农村商业银行、1427家村镇银行、小贷公司8394家、2128家融资担保公司,各类的投资公司和民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理财公司、典当行、寄卖行、P2P等公司更是不可计数。 当前,一场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风暴席卷全国,从现实看,这场金融改革有必要性,全国各地类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都处于散乱状态,监管分属不同部门,而这类金融机构又被正规金融监管机构边缘化,实质处于野蛮无序生长状态。一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类金融机构发展迅猛,由于金融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并存,一些金融风险事件时而发现苗头。由于金融业务具有风险外溢和专业性,所以必须要强化其监管,否则极易产生系统性风险。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内控机制脆弱、业务操作不规范、经营方向发生偏差,已经并正在滋生较大经营隐患,亟需强有力的、专业的地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才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非法集资事件,出现了校园贷、房车贷等暴力催贷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 2.1多头监管,监管责任不明确 目前,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监管主体较为复杂,除了许多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和地方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外还存在着非银行类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并且监管主体十分复杂,造成了监管空白和多头监管、重复监管并存,且监管效率低下,形成了许多监管漏洞。一方面是因为部分监管主体专业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做到提前预防,在风险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但往往在风险发生后,已经为时已晚,并且相关负责人对于风险的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做到权责落实,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金融机构,非银行类盲目性扩张造成多头监管,多头监管容易发生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由于在某些领域如非法集资,监管责任不明确,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在发生风险后,由于权责不对等,使各监管主体相互推卸责任。 2.2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方式单一 目前,地方金融监管的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采取行政检查和行政罚款等措施,对于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则有所忽视,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地方金融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人员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措施有限。二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类的风险检测手段缺乏改革创新,对于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的经验不够。在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的方式选择上,一般主要是选择外部监管,这就造成了监管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金融风险发生时的有效预估和控制,常常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才选择补救措施,而那时已经为时已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定量指标体系缺乏规范性管理,监管体系不科学、不够严谨,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预估,对于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分工不明确,缺乏合理的监管计划。 三、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责任分析 3.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最终目的。地方政府担任着许多管理职能,其中发展地方经济是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因为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当地的发展程度,加强社会影响力,提高人民幸福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地方金融经济的监管,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金融进行高效有利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是地方经济能够高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地方金融监管是否有效、地方金融风险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方政府的形象树立和竞争力也有一定影响。 3.2控制地方金融风险 地方金融风险控制是指在具体的行政区域内对金融机构所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预估判定,对可能发生的金融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特征具有区域性。地方经济的发展十分容易受到地方金融风险的影响,金融风险极易造成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害,甚至可能会蔓延到周边地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调结构、促改革以及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特征的各类风险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为金融体系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转变发展模式。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金融领域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及传导途径日趋复杂,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为7.4%,创1990年以来最低。理论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利润效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强相关,[1] 特别是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资产的50.1%,存款占全部负债的 78.6%),银行业经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9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达到26.3%的峰值。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1区域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风险(RegionalFinancialRisk)是指在某 一区域内,由于部分金融机构或某些金融活动而形成的可能引起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其所涉及的范围介于个体金融风险和系统金融风险之间,区域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会对系统金融风险直接构成威胁[1]。 经过多年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到2003年成立银监会为止,我国已形成了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的五大金融监管机构———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区域金融 机构的快速发展,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已不适应区域金融监管的要求,不能有效地防范及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而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机构的监管在职责和权利上又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即地方政府承担了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的极大责任,但它被赋予的对金融事务的权利及可动用的金融手段却极为有限。 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为了扩展经营而盲目争取客户,而区域内原有金融机构为留住客户也被迫采取各种优惠措施,这些行为的发生,都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区域金融的发展要受国家和地方两级政府所定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一定统一,这就使区域金融风险变得复杂化。例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将银行视为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摊派行为时有发生,对银行贷款的 文章编号:1008-7133(2008)03-0074-03 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有效职能分析 耿宝民1, 韩忠奎2, 安国涛2 (1.山东经济学院人事处,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及监管的现状,然后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离不开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监管、监督、协调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的监管区域性金融机构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防范与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functionanalysisofthelocalgovernmentonthe regionalfinancialriskpreventionandsupervision GENGBao-min1, HANZhong-kui2, ANGuo-tao2 (1.PersonnelDepartment,ShandongEconomic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2.SchoolofFinance,ShandongEconomic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Wefirstanalyzeth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situationofthecurrentregionalfinancialriskinourcountry,andthenproposethatth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oftheregionalfinancialriskshouldbeinthesupportofthelocalgovernment.Theplayingofregulation、 supervisionandcoordinationoflocalgovernmentfunctionscaneffectthedevelopmentofregional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entireregion'seconomic,preventandresolvetheregionalfinancialrisk,andhasagreatofrealisticsignificancetothesocialstabilityandnationalsecurity.Keywords:regionalfinancialrisk;prevention;localgovernment 收稿日期:2008-01-06 作者简介:耿宝民(1976-),男,讲师,管理学硕士; 韩忠奎(1983-),男,硕士研究生;安国涛(1983-),男,硕士研究生. 第10卷第3期 科技与管理 Vol.10No.32008年5月 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 May,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