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及营销分析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及营销分析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及营销分析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及营销分析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

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不同,但是经营的品牌都是一样的。上海统一星巴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一般而言,美国星巴克在某一个地区所持的股权比例越大,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市场对它越加重要。另外,星巴克制定了严格的选择合作者的标准:如合作者的声誉、质量控制能力和是否以星巴克的标准来培训员工。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国北方的代理权,台湾统一集团行使其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等江南地区的代理权,南方地区(香港、深圳等)的代理权则交给了香港的一家公司。

★1999年初,星巴克授权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场开设第一家分店,至今已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到36家。而“统一星巴克”则于1998年3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当时的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由“统一超商”、“统一企业”和“美国星巴克”分别持股50%、45%与5%。2000年5月,两大集团再以同样的合资模式,取得在内地江浙地区的经营权,成立“上海统一星巴克”,在上海地区开出第一家店,目前已在上海开出26家店,年底计划达到30家店。

★正是出于这种灵活的投资策略和合作模式,使得美国星巴克集团在看好中国市场时,看好这个市场上的合作伙伴,加大投资,将持股比例增加到50%。这表明了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更加重视,今后会有更多的投入。之前,“统一”与“星巴克”之间是授权关系,今后,两大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两岸咖啡市场。徐光宇说,股权的改变是更深的合作而不是对抗,这对于统一集团与美国星巴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直营

多以直营经营为主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

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但是,也有质疑观点认为,在星巴克与世界各地企业的这几种合作模式中,星巴克不占股份而只是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加盟的经营模式。对此,徐光宇表示,星巴克在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比如新加坡、北京(授权经营星巴克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市场)等,寻找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大公司进行授权合作,双方是合作的关系,这种方式不属于平常所说的加盟连锁。

★事实上,星巴克的直营路子更多地体现在另外一个层面: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公司在当地发展星巴克咖啡店的时候,“顽固”地拒绝个人加盟,当地的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当地公司的直营店。

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星巴克像国内多数盟主那样采用“贩卖加盟权”的加盟方式来扩张,它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现在要快得多。当然,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星巴克为自己的直营路子给出的理由是:品牌背后是人在经营,星巴克严格要求自己的经营者认同公司的理念,认同品牌,强调动作、纪律、品质的一致性;而加盟者都是投资客,他们只把加盟品牌看作赚钱的途径,可以说,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非经营品牌。

★直营与加盟店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直营店的所有权力均由母公司所掌握;而加盟店的老板有部分的权利,母公司只是提供技术或相关资源。星巴克之所以不开放加盟,是因为星巴克要在品质上做最好的控制。比如,星巴克决不会吝啬报废物料,而只为了提供顾客最好的咖啡。但是如果开放加盟权,很难说每个加盟店的老板都会舍得一直增加成本报废,只为了提供客人一杯好咖啡。同时,推行加盟连锁的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法律事务处理能力,以应对与加盟商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因此,为了让品牌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星巴克决定不开放加盟权。

广告

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对记者说。据

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

徐光宇表示,星巴克除了利用一些策略联盟帮助宣传新品外,几乎从来不做广告。因为根据在美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大众媒体泛滥后,其广告也逐渐失去公信力,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星巴克故意不打广告。这种启发也是来自欧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广策略,它们并不依靠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每一家好的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徐光宇表示,星巴克不愿花费庞大的资金做广告与促销,但坚持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我们的员工犹如咖啡迷一般,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只有透过一对一的方式,赢得信任与口碑。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也是星巴克的独到之处!”

★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风格

充分运用“体验”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另外,星巴克更擅长咖啡之外的“体验”:如气氛管理、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音乐等。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售卖欢乐一样,星巴克把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东西。

“以顾客为本”:“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贯穿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注重“oneatatime”(当下体验)的观念,强调在每天工作、生活及休闲娱乐中,用心经营“当下”这一次的生活体验。

★星巴克还极力强调美国式的消费文化,顾客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这样的体验也是星巴克营销风格的一部分。

推广教育消费者

★在一个习惯喝茶的国度里推广和普及喝咖啡,首先遇到的是消费者情绪上的抵触。星巴克为此首先着力推广“教育消费”。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咖啡教室”,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星巴克成立了一个咖啡俱乐部。

顾客在星巴克消费的时候,收银员除了品名、价格以外,还要在收银机键入顾客的性别和年龄段,否则收银机就打不开。所以公司可以很快知道消费的时间、消费了什么、金额多少、顾客的性别和年龄段等。除此之外,公司每年还会请专业公司做市场调查。

★星巴克的“熟客俱乐部”,除了固定通过电子邮件发新闻信,还可以通过手机传简讯,或是在网络上下载游戏,一旦过关可以获得优惠券,很多消费者就将这样的讯息,转寄给其他朋友,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设计

异同的VI及店内设计

★星巴克在上海的每一家店面的设计都是由美国方面完成的。据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所开出来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那个商圈的特色,然后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所以,星巴克的每一家店,在品牌统一的基础上,又尽量发挥了个性特色。这与麦当劳等连锁品牌强调所有门店的VI高度统一截然不同。

★在设计上,星巴克强调每栋建筑物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让星巴克融合到原来的建筑物中去,而不去破坏建筑物原来的设计。每次增加一家新店,他们就用数码相机把店址内景和周围环境拍下来,照片传到美国总部,请他们帮助设计,再发回去找施工队。这样下来,星巴克才能做到原汁原味。

★例如上海星巴克设定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因此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例如,位于城隍庙商场的星巴克,外观就像座现代化的庙,;而濒临黄埔江的滨江分店,则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夜晚时分,可以悠闲地坐在江边,边欣赏外滩夜景,边品尝香浓的咖啡。

问题

急剧扩张后的潜在风险

★开设新店的投资压力巨大。据介绍,星巴克在上海每开一家新店,投资都在人民币300万元左右。这些投资主要包括从美国进口设备、报关费用、场地租金、人员招募、培训费用等。星巴克2000年5月进入上海以来,到现在开店26家,年底将达到30家,将近每月开一家新店的速度。以此计算,星巴克在上海一年用在开店上的投资就要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

★同时,由于星巴克不允许加盟,所以经营者非但不能像其他咖啡店那样靠加盟金坐收渔翁之利。而为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星巴克的每家店几乎都开在了租金极高的昂贵地段,租金压力也是经营中的一大风险。比如,星巴克在北京主要分布在国贸、中粮广场、东方广场、嘉里中心、丰联广场、百盛商场、赛特大厦、贵友大厦、友谊商店、当代商城、新东安商场、建威大厦等地,在上海则主要分布在人民广场、淮海路、南京路、徐家汇、新天地等上海最繁华的商圈。

★星巴克选择在黄金地段开店被有些人看作是在“圈地”。从上海淮海中路“东方美莎”到“中环广场”,短短1000米的距离,星巴克就圈了四

家店。业内人士估计,这个地段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应在2美元左右,再加上每家店固定30万美元的装潢费用,星巴克简直是在“烧钱“。这种做法是星巴克刻意推行的,也延续了统一星巴克集团一贯的大兵团作战方法,它同时成为了星巴克潜在的风险所在。

★现实和潜在的竞争者众多。中国内地市场已有的台湾上岛咖啡、日本真锅咖啡,以及后来进入的加拿大百诒咖啡等无不把星巴克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咖啡大战“的上演已经不可避免。而综合分析认为,星巴克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止于这些,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咖啡同业竞争:连锁或加盟店如西雅图咖啡、伊是咖啡、罗多伦咖啡及陆续进入市场的咖啡店及独立开店咖啡店。

2.便利商店的竞争:便利商店随手可得的铁罐咖啡、铝罐包装咖啡、方便式随手包冲泡咖啡。

3.快餐店卖咖啡:麦当劳快餐店、得州汉堡、肯德基快餐店等以便利为主咖啡机冲泡的咖啡。

4.定点咖啡机:驻立于机场、休息站以便利为主,随手一杯咖啡机冲泡的咖啡,或铁罐咖啡、铝铂包装咖啡。

★让习惯喝茶的中国人来普遍地喝咖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咖啡的年人均消耗量只有0.01公斤,咖啡市场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星巴克在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国家的初步成功,也说明它的理念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

但是,要将非本土的咖啡文化融入国人的生活并非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星巴克还是真锅,大家的产品都很简单,就是咖啡,而生产过程不外乎就是将咖啡豆变成咖啡,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问题,一切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顾客喜欢,经常光顾,企业就活下去,否则就死掉。而国内的咖啡市场毕竟还刚刚起步,因此,不管星巴克与其他的咖啡店之间有多少的竞争,他们还是做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培育市场。

点评

适应市场和“雅皮”体验

张辉

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是什么?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

务根本谈不上;另外,很多专业搞VI的人还曾质疑它的凌乱,除了星巴克的招牌统一之外,其他很多东西是违反VI理论的;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

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

具”。在“体验经济”运用巧妙的情况下,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产品并非完全是产品,它更多成分是“体验一种感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由此,产品的超值利润自然得到实现。

凌乱可以理解为“自然舒适”,据说它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费群目前已经习惯多元文化的重叠感觉,坚持视觉统一的观点似乎又有些“老土”了。

关于是直营还是合作的争论,其实意义不大,如果能赚钱还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星巴克自然考虑让你加盟。如今加盟市场太乱,星巴克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都不敢轻易开放加盟市场。

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就受到很多外界的关注,瑞幸咖啡颠覆性的打法也引来了很多争议和讨论,外界部分人对瑞幸咖啡存在着质疑、否定,或者有些没有看懂,甚至有些是比较恶意的攻击。随着一轮一轮的融资,包括IPO,这一轮的负面也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些负面的新闻一方面使瑞幸咖啡一直处于舆论的焦点当中,使瑞幸咖啡一直得到了免费的宣传,使瑞幸咖啡的消费者都熟知瑞幸咖啡这个品牌。

另外一点,这些负面也使得瑞幸咖啡的竞争对手产生了一些迷惑,没有看懂瑞幸咖啡,使得瑞幸咖啡有闷声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一年当中改变了中国咖啡消费现状,使得瑞幸咖啡在咖啡的行业里没有出现像ofo、滴滴、优步这种惨烈的竞争状态,使得瑞幸咖啡在过去一年当中迅速的发展,走到今天全国两千多家门店,走到纳斯达克IPO的地

位。所以,这些负面对瑞幸咖啡过去一年的发展也是存在贡献的。

今天的主题就叫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及发展战略。这里面干货很多。

瑞幸咖啡是中国第二大,而且是增长最快的连锁咖啡公司。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瑞幸咖啡在开第一家店之前,实际上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数百个工程师来构建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使得瑞幸咖啡能够快速地支撑后面的发展。到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全国的门店数是2370家,百分之百都是直营的。2019年全年的计划是再新开2500多家,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无论是在门店数量还是在杯量上都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

瑞幸咖啡为什么可以这么快?核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什么是新零售?瑞幸咖啡的模式和传统的模式相比,核心是有三个根本性的不同。

第一个根本性不同就是没有收银台,所有交易都是通过App来完成。

这个带来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客户体验会更加好。举个例子,客户下单之后可以看到预计完成的时间,也可以自己设定去取的时间,客户完全不用在门店里排队。

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App,很方便、很快捷地找到门店。客户还可以在点单之后可以通过App看到整个咖啡制作的过程。这些都会对客户体验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带来一个新颖的消费感受。第二个好处,因为没有现场柜台点单,没有收银,使得门店运营非常的简洁、非常的高效。

第三个好处,通过App和客户产生了强大的连接,一方面客户从开始消费第一杯咖啡,从下载App开始就开始搜集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未来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商品。另外,反向的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不断的升级我的产品,迭代我的产品,同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价格,更好的商品。

这个是第一个根本性的不同。这个只是简单的线上一个小程序和线上点单有非常大的区别,瑞幸咖啡的核心是百分之百通过App进行交易。

第二个根本性不同就是门店的模式。瑞幸咖啡现有的门店有三种,一种是悠享店,一种是快取店,一种是外卖厨房店。

战略重点是在快取店上,目前占比是91.3%,快取店主要集中在写字楼的大堂、企业内部以及人流量大的一些地方,面积20平到60平,小一点的没有座位或者有比较少的座位。

为什么聚焦在快取店上?为什么核心提供是快取店的服务?大家看中间这张饼状图,这是中国咖啡消费的比例,大家可能认为咖啡就等于咖啡厅,但是瑞幸咖啡把这个东西仔细剥开看之后,发现70%的客户是拿走喝,只有30%的客户是在店里面喝。

美国的投资人告诉我说,在美国这种成熟的消费市场外带的比例会达到80%到90%,只有10%的客户是享用第三空间在店里面喝的。所以,瑞幸咖啡现在目前聚焦的就是让瑞幸咖啡70%这部分外带的需求,带走的这一部分让他们的体验更好,所以聚焦也就是在这个部分。所以,瑞幸咖啡不是在卖空间,是在卖咖啡,瑞幸咖啡不是“第三空间”,瑞幸咖啡说的是“无限场景”,瑞幸咖啡就是要让瑞幸咖啡的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享用到一杯好咖啡。这个是瑞幸咖啡整个核心的战略目标。

在这里也可以提一下,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提到瑞幸咖啡的时候,他说星巴克提供是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客户体验比瑞幸咖啡要好。我想说的是对30%店内堂食的部分来讲,星巴克可能体验是不错的,但是对70%外带的客户来讲,瑞幸咖啡的体验比星巴克要好很多。后面的话,,70%的客户消费的不是空间,而是咖啡的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

第三个和传统模式核心不同点就是以技术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瑞幸咖啡与客户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咖啡厅,你买了一杯咖啡走了,商家或者是说品牌企业其实不知道这个消费者是谁,消费者喜好是什么,完全不知道,甚至说消费者的评价是什么也不见得是知道的。瑞幸咖啡用瑞幸咖啡的App和新型的零售方式和客户产生了联系。

客户端、门店端和供应端三者的打通,一方面可以帮助瑞幸咖啡提高整个运营的效率,在成本上产生巨大的优势。在这个地方,要再次回答一下刚才主持人,包括陆总提到的外界都在说瑞幸咖啡很快,瑞幸咖啡快的背后有没有系统支撑,核心就在信息系统。

传统咖啡连锁的行业或者传统其他餐饮的连锁行业,都是依赖人,要靠人的经验,要靠店长的决策,要靠店长的责任心管理门店。在瑞幸咖啡这里责任心也很重要,更重要是我在训练我的系统,训练我的决策系统,我的决策系统会给出最佳的安排和指令,而不是靠店长的经验,另外,所有对门店品质的管理也不是靠某几个人的责任心,而是靠完整的数据记录,通过整个系统突破了过去连锁行业对管理这么多直营店的瓶颈和障碍。

对于传统咖啡行业来讲,最宝贵的人才其实就是那些餐饮的店长,但是在瑞幸,瑞幸咖啡突破了这个限制,使得瑞幸咖啡能在过去一年当中飞速发展,一年开出两千多家店,而且都管的非常好。

所以我觉得二海总(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有一个比方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及营销分析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

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浅析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星巴克在全球的经营模式及取得的成功,其次,简介了她在中国经营模式的转变,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及现有经营模式的不足,最后指出了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之处。 关键词: 经营模式;连锁;特许经营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迄今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近5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22个城市的230多家门店。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的这句经典广告语已为绝大多数时尚小资所熟知。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星巴克全球模式及中国模式的改变 星巴克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目前,星巴克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国家拥有超过1.3万多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万7千人。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其跨国经营历史较长,并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在英国、泰国等地,星巴克通常采取持有100% 股权的独资直营模式;日本等地,星巴克采取占50% 股权的合资公司模式;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上海等地,星巴克进入初期采取占较少( 一般在5% 左右)股权的许可协议模式;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北京等地市场,星巴克进入初期不占股份采用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1星巴克早期全球经营模式 1. 星巴克中国市场进入方式 星巴克咖啡店以许可经营和合资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进入中国。1999年,星巴克与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联手在北京打造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分店。2000 年,星巴克与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上海市场;2002年,与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 南中国) 有限公司合作进入广州和深圳市场。从2005年开始,星巴克在青岛、西安、沈阳、大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已经或者即将建立自己的直营店,如Table 1所示。 Table 1星巴克中国模式的转变

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 --来自星星的coffee 策划人:

目录 一、咖啡厅概况 (一)营业时间 (二)营业地点 (三)经营模式 (四)目标群体 (五)主营业务 二、市场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数据结果 (二)市场状况分析及市场定位 1、消费者需求分析 2、竞争的优劣分析 三、店面设计 (一)咖啡馆的形象设计原则 (二)橱窗设计 (三)咖啡馆灯光效果 (四)声音 (五)店设计 四、运营方案 (一)产品特色 1、咖啡 2、蛋糕 3、星座曲奇 4、奶冻系列 (二)十二星座咖啡简介 五、费用预算 (一)初期财务预算 (二)投入—产出分析 六、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方案 (二)具体营销方法 附录:价目表 一、咖啡厅概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咖啡作为一种休闲饮品,收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随着大学生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咖啡类饮品日趋成为一种潮流。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在大学周围开办第一家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咖啡厅已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主题咖啡厅成为如今一种潜在需求。 (一)营业时间: 周一到周五:12:00-24:00;

双休日及公众假期:11:00-次日2:00. (二)营业地点: 咖啡店计划设于燕大小吃街,该铺面积约一百平方米,预计咖啡店最多可同时容纳30多名客人。 (三)经营模式: 出租场地,个体承包,雇佣全职人员和一些学生兼职,盈亏自负。 (四)目标群体: 咖啡店顾客对象为周边学生以及学校的部分拥有年轻心态想亲近学生生活的教师。 (五)主营业务 1、日常经营 日间经营:以销售饮品为主,还包括提供外卖窗口,供上课学生零时购买,提供饮品糕点的派送,提供中午教师和学生休息。 夜间经营: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安静舒适温馨的自主学习环境为目标,争取做到使消费者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享受人性化的服务。 2、特色经营 特色经营主要包括周五主题吧和承办类活动。 周五主题吧将于每周五晚上举办,主要为主题特色类活动,如舞会,特色主题交流会(如热点话题交流会等)。每周活动主题将提前一周于店交流黑板上公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主题吧的主题将面向所有消费者征求。承办类活动主要包括生日会,欢送会等。 二、市场分析 众所周知,我们现如今的校园咖啡厅尚属于萌芽阶段,附带主题文化的咖啡厅就更稀少了。现我们团队推出星座主题咖啡厅。我们相信这样的营销理念能够配合年轻人追求新奇,发扬个性,讲究效率的特性。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数据结果 针对咖啡厅以学生这样的市场定位,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从目标市场得到第一手资料,之后加以分析。问卷需要涉及是否有喝咖啡的习惯,对我们的星座咖啡厅的感兴趣程度,对就饮环境有什么特殊需求、希望我们提供何种服务,价格感受等问题。 (二)市场状况分析 1.消费者需求分析 (1)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年龄,收入情况及文化背景,我们将目标消费群体划分如下: ①学生消费群体: a.大一新生: 大一新生,来到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可是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为辅导员信息下达、学校社团活动海报、学长学姐的推荐。很显然极度缺乏一个能认识更多新朋友,知道更多校外信息的平台,这样我们的星座咖啡厅就有诞生的价值了。大一新生相对而言有较充足的课余时间,从而有望成为我们的主要消费群体。 b.大二学生: 此阶段的学生经过大一的迷茫期后,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可想而知,他们的消费行为由大一时期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出现了

星巴克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星巴克在中国如何作秀——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年3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年7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不同,但是经营的品牌都是一样的。上海统一星巴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它可以借别人的力量来帮它做很多事情,而且是同一个时间一起做。” ★一般而言,美国星巴克在某一个地区所持的股权比例越大,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市场对它越加重要。另外,星巴克制定了严格的选择合作者的标准:如合作者的声誉、质量控制能力和是否以星巴克的标准来培训员工。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国北方的代理权,台湾统一集团行使其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等江南地区的代理权,南方地区(香港、深圳等)的代理权则交给了香港的一家公司。 ★1999年初,星巴克授权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场开设第一家分店,至今已在京、津地区迅速发展到36家。而“统一星巴克”则于1998年3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当时的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由“统一超商”、“统一企业”和“美国星巴克”分别持股50%、45%与5%。2000年5月,两大集团再以同样的合资模式,取得在内地江浙地区的经营权,成立“上海统一星巴克”,在上海地区开出第一家店,目前已在上海开出26家店,年底计划达到30家店。

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来自星星的coffee 策划人:

目录 一、咖啡厅概况 (一)营业时间 (二)营业地点 (三)经营模式 (四)目标群体 (五)主营业务 二、市场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数据结果 (二)市场状况分析及市场定位 1、消费者需求分析 2、竞争的优劣分析 三、店面设计 (一)咖啡馆的形象设计原则 (二)橱窗设计 (三)咖啡馆灯光效果 (四)声音 (五)店内设计 四、运营方案 (一)产品特色 1、咖啡 2、蛋糕 3、星座曲奇 4、奶冻系列 (二)十二星座咖啡简介 五、费用预算 (一)初期财务预算 (二)投入—产出分析 六、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方案 (二)具体营销方法 附录:价目表 一、咖啡厅概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咖啡作为一种休闲饮品,收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内,随着大学生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咖啡类饮品日趋成为一种潮流。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在大学周围开办第一家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咖啡厅已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主题咖啡厅成为如今一种潜在需求。 (一)营业时间: 周一到周五:12:00-24:00;

双休日及公众假期:11:00-次日2:00. (二)营业地点: 咖啡店计划设于燕大小吃街,该铺面积约一百平方米,预计咖啡店最多可同时容纳30多名客人。 (三)经营模式: 出租场地,个体承包,雇佣全职人员和一些学生兼职,盈亏自负。 (四)目标群体: 咖啡店顾客对象为周边学生以及学校的部分拥有年轻心态想亲近学生生活的教师。 (五)主营业务 1、日常经营 日间经营:以销售饮品为主,还包括提供外卖窗口,供上课学生零时购买,提供饮品糕点的派送,提供中午教师和学生休息。 夜间经营: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安静舒适温馨的自主学习环境为目标,争取做到使消费者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享受人性化的服务。 2、特色经营 特色经营主要包括周五主题吧和承办类活动。 周五主题吧将于每周五晚上举办,主要为主题特色类活动,如舞会,特色主题交流会(如热点话题交流会等)。每周活动主题将提前一周于店内交流黑板上公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主题吧的主题将面向所有消费者征求。承办类活动主要包括生日会,欢送会等。 二、市场分析 众所周知,我们现如今的校园咖啡厅尚属于萌芽阶段,附带主题文化的咖啡厅就更稀少了。现我们团队推出星座主题咖啡厅。我们相信这样的营销理念能够配合年轻人追求新奇,发扬个性,讲究效率的特性。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数据结果 针对咖啡厅以学生这样的市场定位,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从目标市场得到第一手资料,之后加以分析。问卷需要涉及是否有喝咖啡的 习惯,对我们的星座咖啡厅的感兴趣程度,对就饮环境有什么特殊需 求、希望我们提供何种服务,价格感受等问题。 (二)市场状况分析 1.消费者需求分析 (1)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年龄,收入情况及文化背景,我们将目标消费群体划分如下: ①学生消费群体: a.大一新生: 大一新生,来到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可是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为辅导员信息下达、学校社团活动海报、学长学姐的推荐。很显然 极度缺乏一个能认识更多新朋友,知道更多校内外信息的平台,这样我 们的星座咖啡厅就有诞生的价值了。大一新生相对而言有较充足的课余 时间,从而有望成为我们的主要消费群体。 b.大二学生: 此阶段的学生经过大一的迷茫期后,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可想而知,他们的消费行为由大一时期的物质层面的需求出现了

星巴克营销策略主题分析

星巴克营销策略主题分析 星巴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1971年那个店是卖咖啡豆,不是像现在可以进去喝咖啡的店,主要给客户咖啡豆,自己磨,自己欣赏咖啡。1982年现在的董事长进入星巴克之后,从1982到1987年开始努力把星巴克变成现在我们熟悉的咖啡公司。1987年,他把那个公司买下来,开了第一个和现在一样的咖啡店——可以进去坐在那里享受环境、享受咖啡的店,1987年至今20年历史还不到。1996年开第一次海外店,在美国本土外只是10年的历史。1999年进入中国,在北京开第一家店。2005年成立了大中华区的总部,不但负责香港澳门还负责台湾,还所有中国的地方。现在中国在星巴克公司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一、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全球最大咖啡饮品零售商———美国星巴克公司(Starbucks)目前正在实施大规模扩张计划,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麦当劳,成为全球快餐业的老大。在星巴克,经常能够看到消费者们开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捧杂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与其他一些快餐店相比,星巴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经营理念很有发展前景。首先,它不断推出的休闲饮料吸引着回头客;此外,咖啡也日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目前星巴克在海外经营亮点是中国市场。如今,星巴克在中国有230家连锁店,且中国的潜在消费者人群约有2.5亿,这已经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因此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可能接近其在美国的市场规模,连锁店总数有可能达到1万家。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是什么?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务根本谈不上;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具”。在“体验经济”运用巧妙的情况下,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产品并非完全是产品,它更多成分是“体验一种感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由此,产品的超值利润自然得到实现。凌乱可以理解为“自然舒适”,据说它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费群目前已经习惯多元文化的重叠感觉,坚持视觉统一的观点似乎又有些“老土”了。关于是直营还是合作的争论,其实意义不大,如果能赚钱还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星巴克自然考虑让你加盟。如今加盟市场太乱,星巴克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都不敢轻易开放加盟市场。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有三家合作伙伴: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行使其在中国北方的代理权,台湾统一集团

浅析星巴克盈利模式

小众向大众的渗透 ——浅析星巴克盈利模式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引言 (3) 第二章:星巴克由来 (4) 第三章:星巴克编年史 (6) 第一节:里程碑 (6) 第二节:星巴克上市报表概览 (7) 第三节:投资星巴克价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星巴财务表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星巴克的成功体验五部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星巴克重构咖啡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星巴克核心环节的“关系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咖啡宗教 (21) 第四节:多元化扩展 (22) 第五节:星巴克品牌之道 (23) 第五章:国际化的星巴克在中国 (25) 第六章:介质重构与创新 (26) 第一节:麦当劳 (27) 第二节:星巴克 (28) 第三节:其他品牌 (29) 第七章:危机应对与思考 (32) 第一节:新生麦当劳 (32) 第二节:星巴克改革 (34) 第二节:星巴克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受阻 (37) 第八章:话外音星巴克的营销魅力 (39) 第九章:启示 (40)

瑞幸咖啡商业模式案例中的内容营销策略

瑞幸咖啡商业模式案例中的内容营销策略 展开全文 在瑞幸咖啡第一张2.8折年终大礼包过期的日子,不知道多少人兑换了一杯原价24元,最终以6.72元到手的大师咖啡。而其成功商业模式背后的内容营销策略,又有多少商业人仔细揣摩过?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上下半场转折之际,一个用钱砸出用户数的典型。而这套做法在出行领域对标的小黄车ofo,正在凉凉的边缘看着这如日中天的小蓝杯,它也如日中天过,那不过是去年光景而已。现在它正接受着受过它服务的百万用户用脚退款和媒体的落井下石。就在互联网被热议走向下半场的2018年,瑞幸咖啡的成功

商业模式近乎疯狂:一年在22个城市开出2073家店,卖出8968万杯咖啡,拿到1254万用户数(数据截至2018.12.31)。而这些数据,在擅长营销的CEO钱治亚和CMO 杨飞眼里,远远不够,他们的目标是2019年开店数达到4500家,超越星巴克在中国的3521家门店,超过星巴克每年在大中华地区卖出约9亿杯的量。成为杯量、门店双第一的中国咖啡品牌。 如果拿瑞幸咖啡的CMO杨飞,这位写过畅销书《流量池》的人的话说:“目前公司现金流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坚持3-5年不盈利。”而2018年12月12日,瑞幸咖啡正拿着和神州租车为首那一批投资方第二轮2亿美金的追加投资,估值到22亿。 这边厢,是各类媒体的看衰。有人拿出了杨飞过去因营销入狱的新闻、拿出神州掌舵人玩弄资本运作空手套白狼的故事,甚至神州那套碰瓷对手、并不磊落的营销手法,判断瑞幸咖啡的行为是一群“疯子”走向灭亡前的疯狂。 那边厢,是瑞幸咖啡利用成功的商业模式实现扩张后,频频向港交所示好的动作被捕捉。想往二级市场向股民们募资的念头被媒体戳开,用一级市场的钱堆出估值,再往二级市场的千万万股民中“割韭菜、圈钱”的罪名加冠。一开年,这条咖啡界的鲶鱼就成为众矢之的。它是会鱼跃龙门,还是会成为潮水褪去岸上的鱼干?在很多人眼里,一个品牌做了什

某咖啡项目商业计划书

某咖啡商业计划 书 第一部分:创办背景 1.1 咖啡的起源 1.2 咖啡的功效 1.3 咖啡也是一种文化 第二部分: 产品分析 2.1 产品的介绍 2.2 服务围 2.3 产品的特色* 第三部分:市场分析及预测 3.1 市场分析 3.2 需求分析 3.3 竞争对手分析

3.4 目标市场的选择与目标顾客的分析第四部分:公司战略 4.1 店名 4.2 理念 4.3 经营围 4.4 标志 4.5 店铺选址 4.6 发展战略 第五部分:运作分析 5.1主题设计 5.2 店面的装饰 第六部分:营销策略 6.1 营销方案 6.2 定价策略 6.3 宣传(促销)策略 6.4 服务策略 第七部分:管理层分析 1店面的团队介绍 7.1.1 店长 7.1.2 采购部

7.1.3 市场部 7.1.4 财会部 7.1.5 酒水部 7.1.6 人事部 第八部分:财务分析与预测 8.1 营销费用预算 8.2 其他经营费用(不包括折旧费和贷款信息)8.3 盈亏分析 8.4 融资计划 第九部分:风险分析 9.1 市场风险、财务风险 9.2 人员流失风险 一.创办背景 1.1、咖啡的起源 一种传说咖啡是伊斯兰教的僧侣发现的。1258年,阿拉伯的僧侣omaru被问罪,被驱逐到也门的山里。饥肠辘辘的他在山里几经辗转后,看到一头鸟嘴里衔着一颗红色的果实。于是他也学着吃了红色的果实,吃了以后不仅觉得不饿了,而且身体还充满了活力。 之后,他把红色果实给病人服用,救了很多人。他的罪行也因此而得到赦免,人也还他视为圣者而崇拜。 另一种传说是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karudi发现的。有一天天色已暗,却发现自己饲养的羊群在那儿不停的蹦蹦跳跳,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仔细加以观察,才发现原来羊群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实才这么兴奋。 于是他便拿着该种果实分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吃,所有的人吃完后都像刚才的羊群一样觉得身体充满了活力。从此以后,修道士们就把红色果实视为贵重的秘药。

星巴克swot分析

2.1 整体背景环境分析 2.2 SWOT分析 SWOT矩阵分析星巴克 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优势(Strengh)劣势(Weakness) 1、经营模式的灵活选择 2、品牌优势 3、咖啡技术优势 4、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5、细致周到的顾客服务 6、门店位置优势 1、组织结构的效率不 够 2、供应链的管理压力 3、资金链管理的压力 4、体验淡化、服务水 平下降 5、价格偏高 机会(Opportunity)SO(利用)WO(改进)1、市场进入的空缺 2、时代大背景的契机 3、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1)市场占有率扩大战 略 (2)品牌延伸 (1)直营策略 (2)品牌危机扭转战 略 (3)差异化政策 威胁(Threat)ST(监视)WT(消除) 1、竞争对手众多 2、替代品的丰富和提升 3、原料成本的上升 4、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5、金融风暴的冲击(1)差异化战略 (2)公关策略 (3)提价策略 (4)弹性价格体系 (1)产品线收缩策略 (2)关掉不盈利或亏 损的店面 (3)寻找更低价格的 供应商 2.2.1 星巴克竞争优势 (1)经营模式的灵活选择: 星巴克善于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采取合资和特许加盟的授权经营方式规避市场风险到如今随着国内市场走势一路良好,消费群体的逐渐稳定,为了更好的控制星巴克的服务品质,获得更大的利润,而叫停特许经营,回收股权,变身直营经营。(2)品牌优势: 充分运用“第三生活空间”式的体验。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研究审批稿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研究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研究上海财经大学东方贱人 退款是几个意思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革新。西方的快节奏生活模式逐渐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咖啡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国人的生活。1999年1月11日北京国贸中心,上午9点,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零售店。自那一天,星巴克开始了中国之旅。直到现在,人们还是非常喜欢在一个下午或者忙碌的早晨,去星巴克喝一杯。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现在这种越来越符合人们生活节奏的餐饮业越来越收到国人的好评。近些年,人们在追求消费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结构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产品的服务性能和产品的质量所带来的直接满足感已经下降了很多。剩下的部分,消费者开始在消费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感觉来填补。从商家角度来看,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捆绑,可以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满足感。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企业已经开始更多地将精力放在打造精神需求的方面,并逐渐开始将产品和服务进行融合。 在国人眼中,喝一杯咖啡多获得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跟传统的茶文化不同,咖啡不需要繁琐的洗茶和泡茶的过程。也没有那么多的传统习俗的“捆绑“。咖啡馆所营造的氛围,会让人得到很大程度的放松。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之间逐渐的开始了一种互动。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二)研究目的 一般来说,科技含量高,工艺制作精美的高精产品可以成为制造业的宠儿。但这些并不可以算到咖啡身上。咖啡无论是在种植上还是在加工上,都算不得高精产品。如此说来,咖啡这种简单的产品不应该如此地魅力四射。但是星巴克做到了,星巴克避重就轻的改变了这一模式。避开了复杂的工艺,选择了在产品经营和市场营销当中做文章,其中显而易见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咖啡和人。 星巴克是怎样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全球的所有国家的营销模式是否一样怎样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些将是本文将探讨的核心。 (三)研究内容

星巴克答案

星巴克 国际市场营销学?营销专业?案例1-1? 第一题:? 可控因素包括:产品品牌和包装;产品的价格;人员促销及广告;产品营销渠道和分销方法;进入国际市场的增长率。?? 不可控因素包括:政治力量(美国股市对其财务政策的影响);经济形势(影响需求的经济周期);反美情绪;全球化情绪;恐怖活动;侵权和模仿;全球的竞争;消费者行为的差异和变化;与咖啡相关的健康问题;咖啡供应(价格);市场饱和。?? 第二题:? 主要危险:第一题的不可控因素都会成为风险来源。?最主要的莫过于迎合华尔街对20%增长率的要求。?其它包括:海外经营的低利润与对合作伙伴的妥协;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保证服务质量;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对消费者吸引力的下降。? 面临的问题:屈从于华尔街的压力,无视市场容量,持续高速增长透支了品牌价值;星巴克的使命——不是卖咖啡,而是卖气氛(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不接受星巴克的咖啡;中国消费者拒绝星巴克入驻故宫)当星巴克开始咖啡产品外卖,它的神化就终结了,只剩下一个庞大的躯壳苛延残喘。竞争更加多元;全球各地的模仿者?其它相关行业巨头;星巴克传统的黯淡,风格改变对原有顾客的打击??解决方案:寻找适合各国不同市场的产品/服务组合;建立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品牌建设需要重新定位;远离当地传统例如中国的故宫;研发新产品,使之适应更为宽阔的国际市场;适当降低个别产品价格;更换包装等等。?? 第三题:? 以目标利润而非市场需求作为扩张依据在接近极限之后十分危险,盲目乐观与自以为是难得持久;继续追求高增长的战略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栽跟头,尤其是在进入一些与美国情况相当不同的市场时;高速扩张虽然令人振奋,但基于研究,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总是比较稳妥;没有一家企业能脱离环境生存。 在星巴克进入日本初期,开始和一个商社进行合作洽谈。关键谈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实行全店禁烟。在美国,星巴克一直实行全店禁烟;而日本商社认为,日本商务人员的吸烟率比较高,而且习惯于一边品咖啡一边吸香烟,如果禁烟将对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坚持不能禁烟。另一个问题是,星巴克要求使用纸制杯加盖;日本商社认为应该采用陶瓷器具,而星巴克认为加盖的容器不能显示出应有的品味,缺乏吸引力。在这两个问题上,星巴克认为禁烟与纸杯加盖的包装形式,不符合他们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轻松氛围的经营理念。最后,双方都无法妥协使得合作无果而终。后来,SAZABY公司出现并实现了与星巴克的合作。 那么,对星巴克坚持的禁烟与容器形式,后来消费者又是怎样评价和看待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星巴克以两种方式进行了直逼生活底蕴的“市场”考查: 一是综合分析。将咖啡店提供的咖啡的价值要素分解为品牌、价格、店面大小、音乐风格、店员气质、咖啡量、纸杯或陶瓷器具、是否禁烟,等等,然后自行推算顾客对每种要素给予多大的评价。这样,营消的关键点就清晰地凸现出来了。 二是对“裸”咖啡进行盲测。即不告诉受测者咖啡的来源(品牌),让他们品尝后说出哪种咖啡好喝,他们愿意为这种相比较而言的“好喝”付出多少溢价等。在这项调查测试中,还可将咖啡

瑞幸咖啡案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业

瑞幸咖啡案例作业 1战略 1.1公司愿景 在瑞幸咖啡的官方网站上可以了解到其公司以“从咖啡开始,让瑞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愿景,言下之意是希望人们把喝瑞幸咖啡当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像每日早上喝牛奶、豆浆一样平常。 瑞幸咖啡想使人们把喝咖啡当成一种习惯,这为他们之后为什么采取那样的商业模式给出了很好的理由。 1.2公司使命 在我浏览的一些网站写瑞幸咖啡的使命是让消费者享受“any moment”的高品质咖啡服务,但实际上瑞幸现在已经不仅仅售卖咖啡和咖啡相关服务,其还有线上商城服务,除了咖啡周边之外还有美妆用品、保健用品、电子产品等。 因此瑞幸咖啡的使命应该为其官网上写的这句话:“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新零售模式,与各领域优质供应商深度合作,致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 简单来说瑞幸咖啡的野心很大,它的业务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并既不满足于线下的咖啡和轻食品业务,也不满足于线上商城业务,更多的是想让两者结合起来。 1.3战略目标 总体战略:发展互联网新零售咖啡,线上线下融合,走以消费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全新咖啡零售道路。 2018年战略目标:新建2000家门店 2019年战略目标:将新建超过2500家门店,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门店数量与杯量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将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过星巴克。

2020年战略目标:实施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luckin coffee EXPRESS)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luckin pop MINI),进一步密布网点、贴近客户。 2商业模式 2.1企业App 门店没有收银台,全部的交易都是通过App来完成。这样新颖的方式,对消费者的好处是体验更好,几乎不需要排队,不需要和营业员交流,方便、快捷,节省大量时间。对门店的好处是因为没有现场柜台点单,没有收银,使得门店运营非常的简洁高效。对企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App搜集客户消费行为的数据,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升级已有的产品,未来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商品。 2.2不同门店 企业有三种门店模式: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 快取店是战略重点,目前占比超过92%,主要集中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面积小,没有座位或者有比较少的座位。针对70%不需要空间,只需要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咖啡的客户。 这使得瑞幸咖啡与核心客户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且以较小的成本得到了较快的扩张。 2.3信息系统 客户端、门店端和供应端三者通过信息系统打通,可以提高整个运营的效率,在成本上产生巨大的优势。 客户端用App和新型的零售方式让门店和客户产生了联系,并且App的数据反馈给供应端以升级产品,研究新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通过记录完整数据的决策系统给门店最佳的安排和指令,并监控产品品质,不需要依赖店长的经验和责任心。同时供应端选用绝对等同于或者高于同行业标准的原材料。 2.4扩张模式 企业为了扩大规模,采取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不计成本补贴客户的模式,即烧钱买客户。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 润发布时间:19-04-1111:29 商业洞察丨作者/ 润整理/ 由之 如果你爱喝咖啡,相信你应该听说过“小蓝杯”:luckin coffee 瑞幸咖啡。 也许是通过刷屏的朋友圈,也许通过办公楼的电梯间广告,也许是通过朋友推荐,或者是通过公司楼下的线下店。

我第一次尝试瑞幸咖啡是在去年,那时经常在电梯间看到它的广告,宣传说首杯免费,保证30 分钟送到,原豆采购成本比星巴克贵20% - 30% ,请了世界顶级的咖啡师来调配,定价比星巴克便宜,买二送一,买五送五,免费送好友咖啡等等等等…… 铺天盖地的宣传和疯狂的补贴,吸引了广大咖啡爱好者的目光。这家刚成立没几年的咖啡品牌,到现在在全国已经拥有超过2500 家直营门店了。 2018 年,瑞幸咖啡的总收入为7.63 亿,销量约9000 万杯,看上去数据非常不错,但是依然亏损严重——全年亏损约15.59 亿人民币。 今天,我想跟你聊一聊我眼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它的竞争力和面临的挑战。 — 1 — 瑞幸咖啡开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店,A 型店、B 型店和 C 型店。 A型店就像星巴克这样传统的咖啡厅,满足放松休闲的人群,开在商圈或者社区里,面积比较大,可以让顾客在店里慢慢品尝咖啡。 B型店主要满足上班族,开在写字楼的一楼,面积要比A型店小很多,只有很少的几桌子,主要让你上班时顺便买杯咖啡带上去喝。

而C型店,几乎连门面都没有,主要是用来做外卖生意的,让快递小哥来取咖啡然后送到顾客家里。 瑞星咖啡的这三种店,尤其是C型店,在我看来是决定它未来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

为什么? 因为像瑞幸、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店,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其实并不高,可能一杯34 元的咖啡,原材料成本只有几块钱。 它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运营的成本,包括店铺的租金、人员的工资等等。而瑞幸因为主要做外卖业务,就有机会大大减少这部分运营的成本。 外卖业务增加了运输成本,如果减少的运营成本能够大于增加的运输成本,那么这就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商业模式。 一旦跑通,就有机会蚕食掉星巴克的一大块市场。 ▲ 也明显感觉到了瑞幸的巨大野心 但是,这种模式是有很大挑战的。 — 2 — 作为一个狂热的咖啡爱好者,我最喜欢喝的是拿铁,拿铁要好喝,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要用专业的咖啡机,用高压萃取出咖啡豆里的油脂,这样才能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第二个因素,是要打出浓密的奶泡,这样才会有绵密的口感。

对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精)资料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大作业---“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案例: 阅读案例,结合课程所学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问题进行作答(20分 星巴克的咖啡价格稍高于同类产品,但是这没能阻止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走入星巴克,原因就在于星巴克发现了消费者对咖啡饮品的新需求,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 当星巴克浓郁的咖啡味道飘向街道时,西雅图苏醒了。尽管盘踞着微软和波音两大世界顶尖公司,但对于西雅图的市民来说,这座城市的一天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雅图、纽约、东京,还是北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星巴克,花上比其他咖啡馆可能贵一点儿的价格品尝一杯。 “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痴迷于星巴克的人会这样解释。而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或是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消费者还认为,小小的奢侈有助于他们管理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地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出于这样的原因,星巴克得以进入《福布斯》的奢侈品排行榜,位置甚至超过知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 一个美国人在意大利的奇遇 1983年,星巴克的前任总裁舒尔茨出差到米兰参加商展。他走在街头,发现浓缩咖啡馆一家接一家,而且都挤满了人。意大利人早也来、午也来,到了傍晚下班还是先到咖啡馆转一圈才回家。大家一进门好像就碰到了熟悉的朋友,在歌剧音乐中彼此聊了起来。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在自家的壁炉旁喝了上百年的咖啡,而那时的星巴克也已经卖了10多年咖啡豆。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放松的气氛、交谊的空间、心情的转换,才是咖啡馆真正吸引顾客一来再来的精髓。大家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享受咖啡的时刻。

星巴克 答案

星巴克 国际市场营销学营销专业案例1-1 第一题: 可控因素包括:产品品牌和包装;产品的价格;人员促销及广告;产品营销渠道和分销方法;进入国际市场的增长率。 不可控因素包括:政治力量(美国股市对其财务政策的影响);经济形势(影响需求的经济周期);反美情绪;全球化情绪;恐怖活动;侵权和模仿;全球的竞争;消费者行为的差异和变化;与咖啡相关的健康问题;咖啡供应(价格);市场饱和。 第二题: 主要危险:第一题的不可控因素都会成为风险来源。最主要的莫过于迎合华尔街对20%增长率的要求。其它包括:海外经营的低利润与对合作伙伴的妥协;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保证服务质量;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对消费者吸引力的下降。 面临的问题:屈从于华尔街的压力,无视市场容量,持续高速增长透支了品牌价值;星巴克的使命——不是卖咖啡,而是卖气氛(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不接受星巴克的咖啡;中国消费者拒绝星巴克入驻故宫)当星巴克开始咖啡产品外卖,它的神化就终结了,只剩下一个庞大的躯壳苛延残喘。竞争更加多元;全球各地的模仿者其它相关行业巨头;星巴克传统的黯淡,风格改变对原有顾客的打击解决方案:寻找适合各国不同市场的产品/服务组合;建立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品牌建设需要重新定位;远离当地传统例如中国的故宫;研发新产品,使之适应更为宽阔的国际市场;适当降低个别产品价格;更换包装等等。 第三题: 以目标利润而非市场需求作为扩张依据在接近极限之后十分危险,盲目乐观与自以为是难得持久;继续追求高增长的战略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栽跟头,尤其是在进入一些与美国情况相当不同的市场时;高速扩张虽然令人振奋,但基于研究,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总是比较稳妥;没有一家企业能脱离环境生存。 在星巴克进入日本初期,开始和一个商社进行合作洽谈。关键谈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实行全店禁烟。在美国,星巴克一直实行全店禁烟;而日本商社认为,日本商务人员的吸烟率比较高,而且习惯于一边品咖啡一边吸香烟,如果禁烟将对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坚持不能禁烟。另一个问题是,星巴克要求使用纸制杯加盖;日本商社认为应该采用陶瓷器具,而星巴克认为加盖的容器不能显示出应有的品味,缺乏吸引力。在这两个问题上,星巴克认为禁烟与纸杯加盖的包装形式,不符合他们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轻松氛围的经营理念。最后,双方都无法妥协使得合作无果而终。后来,SAZABY公司出现并实现了与星巴克的合作。 那么,对星巴克坚持的禁烟与容器形式,后来消费者又是怎样评价和看待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星巴克以两种方式进行了直逼生活底蕴的“市场”考查: 一是综合分析。将咖啡店提供的咖啡的价值要素分解为品牌、价格、店面大小、音乐风格、店员气质、咖啡量、纸杯或陶瓷器具、是否禁烟,等等,然后自行推算顾客对每种要素给予多大的评价。这样,营消的关键点就清晰地凸现出来了。 二是对“裸”咖啡进行盲测。即不告诉受测者咖啡的来源(品牌),让他们品尝后说出哪种咖啡好喝,他们愿意为这种相比较而言的“好喝”付出多少溢价等。在这项调查测试中,还可将咖啡

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的营销策略分析 工管103 10806310 孔艳琦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产品(Product)1960年密歇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为核心的4P’S营销一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因素归结为这四个基本营销策略的组合。4P’S理论奠定了20世纪中期以来营销管理的基础理论框架,它认为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今天,我要用的是4P的理论来分析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Product) 霍华德·舒尔兹星巴克品质的基石是1971年星巴克刚诞生时就致力经营的顶级重烘焙咖啡豆。转型后的星巴克设有专门的采购系统。他们常年旅行在印尼、东非和拉丁美洲一带,与当地的咖啡种植者和出口商交流、沟通,购买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以保证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咖啡品种繁多,在制作上有着几乎苛刻的要求。例如,每杯浓缩咖啡要煮23秒,拿铁(星巴克的主力产品)的牛奶至少要加热到华氏150度,但是绝不能超过170度等。 为保证品质,星巴克坚守四大原则:拒绝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业主会做好品质管理;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学香精来污染顶级咖啡豆;拒绝进军超市,星巴克不忍将新鲜咖啡豆倒进超市塑胶容器内任其变质走昧;选购最高级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标永远不变。但是也因为这些坚持,有时候却让星巴克处于竞争劣势。 值得指出的是,后来出于竞争的考虑,星巴克对有些内部规则做了妥协。例如1997年进入超市(后述);特殊区域(如机场)和一些国外市场(如新加坡)采取授权加盟方式(但比例不到10%);提供低脂奶调制的咖啡饮料(星巴克为保证浓缩咖啡的正宗味道都是全脂奶调制)等,都是随环境和市场变化而与时俱进。重要的是,当初的坚持已为建立品牌提供了最大助力。 1、风格。星巴克的过人之处在于既创造了统一的外观,同时又加入变化,利用风格体现美感,创造了视觉冲击。与麦当劳等连锁店不同的是,星巴克结合不同的地点使每家店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但是丰富多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