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如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以及局部或全身感染。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体温在38℃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过高热。在体温升高过程中,常有皮肤干燥、畏寒、无汗、面色苍白;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灼热、口渴、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发热时机体代谢增高,器官功能受到一定损害,可产生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及便秘,严重者可有瞻望、惊厥、昏迷以及水、电解质紊乱。

1、病因明确的发热病人每日测量T、P、R4~6次,直至体温降至正常三日后,可改为每日测量2次。

2、体温升至39℃时,可作头部冷敷,体温持续上升的高热或过高热病人,可用冰袋置头部、腋下或腹股沟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

3、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4、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复查体温一次,并在体温单上作记录。

5、发热病人应鼓励饮水每日3000ml以上,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勤换衣服,防止感染。

7、保持口腔清洁,晨起、睡前刷牙,餐后温盐水或1/5000洗必泰漱口。

8、配合医生留取各种标本作化验检查。

9、疑为传染病时,先按疑诊后按医嘱执行。

10、高热致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观祭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 【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 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v 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以下或较前下降 20~30mmH、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v 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 【护理要点】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 发热时首先要请医生诊治,除此之外,还要对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促进高热患者舒适的护理措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热病人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状况、文化程度,对高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排除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2.降温高热刚开始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此时不要急于采取退热措施,而应注意保暖,调节室温,补充衣着。寒战后体温可迅速上升,不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脑细胞损害的表现。高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9℃以上时,应予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30min后必须再次测量体温,将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 (1)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主要有冰袋、冰帽、冷湿敷、乙醇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以及针灸等,应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① 头部冷敷:将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或冰袋(具体作法: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后装入热水袋或用专用冰袋中,连水带冰装1/2袋,排出空气盖紧盖口即可)敷于额部,5~10分钟更换1次。有胃寒、寒战的病人不宜使用冷敷。注意后背、前胸区、腹部和足底等部位切勿冷敷,以免引起胸闷、腹泻等不良反应 ② 擦浴法:用温水毛巾或蘸41~43℃酒精反复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擦拭至皮肤潮红为止,擦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水珠,降温同时,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敷冰袋。 ③ 泡澡:将病人置于温水浴槽内,用软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抹全身15~30分钟,使血管扩张达到散热目的。 (2)化学降温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体温过高时(成人38.5℃,小孩39.0℃),应遵医嘱给予降温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美林等。但应避免用药过量或在短期内反复用药以免发生虚脱。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病人每4h测1次体温,绘制于体温单上,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在患者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二、饮食护理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询问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进食情况及生活方式、休息状况、排泄状况、有无特 殊嗜好。 2.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 3.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 4.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症状护理】 1.感染的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加强口腔、皮肤和阴部的清洁,做到勤换内衣。 2.肢体麻木、疼痛的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经常 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应禁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眼部病变的护理: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视力下降时,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 1维持营养平衡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具体计划因人而异。饮食治疗原则为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营养素以及合理安排饮食。 2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据个人喜好选择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坚持30-60 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天。不宜空腹运动,每次运动宜选择餐后1小时。运动强度 因人而异,以运动后脉率应达(170-年龄)、且不感到疲劳为宜。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有效手段。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检测频率取决于治疗目标和方式。

4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降血糖药,不可随意加减剂量,定时定量进餐,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密切监测用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1)?注射胰岛素病人护理 *胰岛素需置于0-5 C冰箱存放。 *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中效及长效胰岛素。 (2).胰岛素使用法: *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指导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食用糖水、高糖等。 5健康教育 a.向患者解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说明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能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使用降血糖药得到控制,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并发症。 b.解释严格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知道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搭配均 匀,分配一般为1/5、2/5、2/ 5 或1/3、1/3、I/ 3。 c.教会患者及家属测尿糖、血糖,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技术及饮食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的调整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饭后2h血糖< 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ATC詣%。 d.按时测体重,必要时记录出人量。 e?每日起居应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f.病人易产生焦虑,应鼓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坚持控制血糖,可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g.足部护理: (1)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2)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3)以润滑剂按摩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长裤、袜、鞋。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①三餐热量分配 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 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高热患儿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儿的护理常规 概念: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休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超过41℃称为过高热,高热超过1—2周,尚未查明原因者称不明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自主神经功能 护理项目护理内容 评估要点 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心理状况 环境要求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 卧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处于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应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记录,或按病情需要随时监测。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管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根据情况可进热汤、温开水以促汗出。 基础护理1.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 2.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舒适,防止受惊。 专科护理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安全问题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预防跌倒、坠床;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出院指导1 加强机体抵抗力,保证营养的摄入。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以防感染。 3 注意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增高及时予物理降温,体温38度时予口服退热药。 4 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予压迫人中,合谷穴等,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送医救治。

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常规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1、指导孕妇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给低糖饮食。 2、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尿糖,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征象,如出现头晕、心慌、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增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3、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避免过度疲劳。 4、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于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严密观察用药后反 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烦躁不安、心悸、出冷汗、脉搏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5、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指导孕妇自测胎动。 6、指导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胎膜早破者勤换会阴垫,每日会阴擦洗两次,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7、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部成熟。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恶吐、嗜睡、呼吸深大、呼气可闻及烂苹果 味、眼球下陷等酮症酸中毒征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10?注意皮肤清洁,观察下肢皮肤情况,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 11、加强产后观察,预防产后出血。 12、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13、做好出院指导,如尿糖的自我监测,定期产科保健和内科复查、做好避孕等。 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1. 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3. 安慰孕妇,遵医嘱用药。 4. 注意阴道出血和腹痛情况,若出血超过月经量或伴有阵发性腹痛,报告医生。 5. 保持外阴清洁。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 按产前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尽量不做或少做腹部,肛门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轻柔, 3. 胎膜早破者,按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4. 孕未满28周者每日听胎心1-2次。 5. 遵医嘱给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6. 有宫缩者报告医生,按医嘱给硫酸镁或安宝等抑制宫缩,注意控制药物滴速。使用硫酸

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观察护理

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观察护理 鞍区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为多,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手术切除是鞍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尿崩症是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进一步认识和探讨尿崩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我们对26例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病人进行严密监测、系统观察和预见性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6例,女11例,男15例,年龄24~61岁。所有病例经CT或MRI显示鞍区占位,其临床表现为头痛11例,闭经、溢乳20例,视力减退8例,肢端肥大、性功能减退2例,颅内压增高2例,视野缩小8例。其手术方式:经鼻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垂体腺瘤。 2 护理体会 2.1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尿崩症是由于蝶鞍区周围有重要的结构,手术切除肿瘤难度、切除面积大。术中因机械性的牵拉易损伤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1]。肿瘤减少,体液调节机能紊乱而大量排尿,出现尿崩症,切除得越彻底,这种影响就越大。术前与主管医生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如肿瘤大小、位置,推断出垂体后叶垂体柄受损情况,为术后尿量的观察提出侧重点。 2.2 尿崩症:是指尿量大于200 ml/h,尿渗透压小于200 mmol/L,血渗透压大于300 mmol/L,尿比重小于1.005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随着尿量的增多,尿液颜色变淡,病人体重降低。尿比重下降,最低可达1.000。本组21例病人有此表现。临床表现为多尿、夜尿、口渴、多饮症状,四肢无力、神智淡漠、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心血管系统方面有不规则心律快而弱,缺钾严重时,尿的浓缩功能下降,会加重多尿、夜尿,血钾小于 3.5 mmol/L、血钠小于135 mmol/L。根据术后尿量的观察,及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意识变化:每日对病人进行格拉斯哥评分,评价意识障碍表现,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SpO2甚至监

(word完整版)高热病人的护理常规

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超过41℃称为过高热,高热超过1-2周,尚未查明原因者称不明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高热时人体各系统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如新陈代谢加强,呼吸、心跳次数增加,特别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严重时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全身抽搐等,甚至昏迷,因此对高热患者就积极降温,避免高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温高于38.5℃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博、呼吸,处于体温变化过程中的患者应2小时测量一次并做记录,或按病情需要随时监测。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证每日摄水量达2500ml-3000ml,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从静脉路补充营养与水分,同时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出汗情况以便调整补液量。并保持大便通畅。 4、体温高于39℃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冷生理盐水灌肠等,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冷湿敷法,是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大腿根、腋下、颈

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用冷生理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或采用针灸疗法如针刺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 5、通过物理降温仍不能使患者体温下降者,应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柴胡、安痛定肌内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银翘散、柴胡汤等。用药后30分钟测量体温,观察热型。出汗多者应及时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如体温急骤下降,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应立即给予保暖,以免降温过快或过低而导致患者虚脱,一般体温应控制在不低于37℃。 6、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饮食前后漱口,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蜡油。 7、对于躁动、幻觉的患者,护士应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加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碰伤或坠床。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防止舌咬伤,可用开口器置于上下磨牙间,如舌后坠应用舌钳拉出,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8、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9、可疑传染病者在确诊前,应做好床边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10、做好心理护理,热情对待患者,对高热患者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6、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患者血糖控制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感觉不适,应适当休

息. 2、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3、遵医嘱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一旦确诊低血糖发生,立即口服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物品,如一杯饮料(雪碧、可乐、果汁等)、糖果(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糖水(温开水冲白糖或葡萄糖25~50g)、口服葡萄糖片、一勺蜂蜜或果酱等,如果5分钟内症状仍无改善,应再服糖1次,若10分钟仍无改善,考虑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切不可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4、评估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电解质及体重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5、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血糖〉 16. 7mmol/l.或空腹血糖〈4. 5mmol/l (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尿中有酮体;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心悸,气促,恶心,眩晕;身体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视物模糊等。 6、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鞋、袜,防外伤致足部感染。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正常腋下温度在36~37℃,24小时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37.5~38℃——低热,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38℃~39℃——中热,多见于急性感染 39℃~40℃——高热,见急性感染; 40℃——超高热 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常见于年老体弱、严重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休克等。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分类 发热的分期:(一)开始期;(二)发热期;(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

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 二、发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一)体温的监测: 1、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至每日1~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发热的诱因可受寒、饮食不洁、过度疲劳;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老人、婴幼儿、术后患者等。 4、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二)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但不可以同时使用。 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法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超过39.5℃,可采用温水试浴,乙醇试浴方式,达到降温的目的。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5、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6、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7、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 酌情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 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9、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健康指导】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惊厥护理常规 一.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宜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噪音 等刺激,一切操作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扰动患儿。 三.惊厥发作时松开颈部紧身衣物,将头偏向一侧,将压舌板放在患者 的上、下臼齿之间(切勿强行扳开)防舌咬伤。抽搐发作时予以急救措施,可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仰卧,分泌物过多时予以抽吸,必要时使用吸 引器,以防窒息。有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 五.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注意口腔护理及退热后的皮肤护理,勤换衣裤,预防着凉。 六.避免患者受伤害,适当约束患儿严防坠床,碰伤或抓伤。 七.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八.注意保暖,在不诱发惊厥的情况下,定时轻柔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 九.高热昏迷者按各项护理常规护理。 十.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性质及频率。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 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 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 1 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 1 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 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

颅咽管瘤的护理常规

颅咽管瘤 1、术前护理 1)执行开颅手术术前护理。 2)对于垂体功能低下者,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伴有视力视野障碍者,专人守护。 4)有下丘脑损害表现时,应注意患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护理 1)执行开颅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3)监测血生化,防止高钠血症及低钠血症的发生。 4)注意观察意识变化。 5)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激素治疗,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6)视力视野障碍者加强生活护理,专人陪护,防止意外受伤。 3、并发症护理 1)尿崩症 ①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 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 ③及时监测血生化及尿比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④观察病人皮肤弹性,及早发现脱水指征。 ⑤禁止摄入含糖食物,以免使血糖增高,产生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 ⑥遵医嘱按时按量补充电解质。 ⑦遵医嘱必要时给予弥凝片口服,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2)低钠血症/高钠血症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变化。 ②观察病人皮肤弹性(高钠脱水、低钠水肿) ③遵医嘱监测血生化,将化验结果及时报告医生。 ④鼓励低钠病人进食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菜。 ⑤鼓励高钠病人多饮白开水,利于钠离子排出。 ⑥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总结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尿比重。 ⑦按时输入各种液体及保持输液通畅。 4、健康指导 1)次全切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增加存活,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2)及时准确的用激素治疗,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视力视野障碍者加强生活护理,专人陪护,防止意外受伤。 5、主要护理问题 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肿瘤压迫有关。 2)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长期卧床有关。 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手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体温过高:与手术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及躯体运动障碍有关。

高热病人护理措施范本

高热的中医护理 一、高热的概念: 一般指由外感时邪热毒及内伤疾病等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实热”、“日晡潮热”、等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常见于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暑、风湿恶性肿瘤或临床输血、输液出现反应时。 二、护理评估: 1、评估高热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伤及肺卫,邪正相争,致使营卫不和,阳气蒸越于外而发高热。内伤发热,多由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因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因食积滞而发热。 2、评估高热的病位:脏腑、气血阴阳。 3、评估高热的病性: ⑴外感发热 ①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故恶寒,寒气袭表,卫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则发热,寒性收引,经脉拘急,筋骨失于温养,则头身疼痛,邪寒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寒性凝滞,腠理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 ②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侵袭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风热,微恶寒,热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热邪伤津故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③暑热之邪:暑热之邪多直入气分,正盛邪实,交争剧烈,初起即见状热、汗多、烦渴、脉洪大等症状,且易伤气耗津,故可出现津气欲脱危重之变。 ⑵内伤发热 ①五志过极化火: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器的生理平衡, 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阳而化热。 ②邪郁化火:瘀血、食积导致机体阳气的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气血沸涌,则见发热、壮热,面赤,舌苔黄而干燥,脉洪大,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多,阳热之邪耗伤津液,则见口渴喜冷饮。 4、评估高热的病程 一般来说,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邪正相搏,正气可以抗衡邪气,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痊愈,部分病人感热毒之邪太盛,邪毒内陷,或脏腑原有宿疾,正气损伤已久,易产生惊厥闭脱之变证,病情凶险,预后多有不良. 三、常见护理问题: ⑴体温过高。 ⑵活动无耐力。 ⑶体液不足。 ⑷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四、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室温可保持在20℃~22℃.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高热病人口咽容易干燥,冬天可在暖气上放一盆清水,使其蒸发以湿润空气,有条件可使用加湿器.另外,还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影响病人休息.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高热护理常规资料

高热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与热型,测体温、脉博、呼吸至少每4小时1次,必要时监测血压。 2、注意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与血常规变化。 3、观察末梢循环与尿液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发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观察有无抽搐、休克等并发症。 5、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体温过高:与体温调定点升高等有升。 2、疲乏:与高热致体能消耗过多、摄入不足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等有关。 3、焦虑、恐惧:与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寒颤、发冷等有关。 4、口腔黏膜改变:与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等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时出汗过多及摄入水量过少等有关。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1

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5、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6、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 7、酌情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 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9、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健康指导】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消渴病肾病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护理常规 因消渴病日久及肾,损伤肾气所致。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少浮肿、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与膀胱、三焦有关。糖尿病肾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血糖、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阳虚证,病室向阳,避免潮湿阴冷。 (4)肾衰患者早期可以适当参加工作及轻体力劳动,注意不要疲劳;而对于症状较明显,肾功能损伤较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5)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发生。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血压、血糖。有腹水者定时测量腹围。 (7)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水肿、二便、舌脉以及皮肤瘙痒等变化。2)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病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神昏谵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 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 (2)应用清氮方煎剂灌肠治疗时,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应注意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3. 饮食护理饮食宜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及优质低蛋白之品 4. 轻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绝望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5. 临证护理 (1)脾肾阳虚者,呕吐频繁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或在舌面上滴姜汁数滴。(2)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3)口中尿味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汤含漱。 (4)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或抽搐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6. 并发症护理 (1)出血 ①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鼻粘膜、口腔黏膜出血,观察二便,呕吐物,痰液的颜色、性质及有无出血倾向。 ②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刷刷牙。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 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 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 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 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 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 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 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 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 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 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 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 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 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 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

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2020年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课件)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2020年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课 件)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

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少活动.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 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 饮食。?(五)测量T、P、R:每4小时测量T、P、R一次,待体温

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二次. (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5℃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于体温单 上.?(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 (八)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

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 感谢聆听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