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历史_地面火炬

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历史_地面火炬

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历史_地面火炬
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历史_地面火炬

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历史

辛宏亮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广东惠州516086)

摘要:本文对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梳理,并以时间为序对爆破针型阀的发展与改进历史进行了回顾,同时概括了不同设计爆破针型阀的设计特点以及应用于火炬系统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可供火炬系统设计和爆破针型阀选型时参考。

1.引言

爆破针型阀是由爆破针的压杆失稳触发泄压的一种非重闭式泄压装置,其最早出现于1980年代中期,设计之初是为了解决壳牌公司当时所面临一类安全隐患,即在某些工况下其使用的先导式安全阀时长出现不能准确泄压的问题。从1990年代初开始,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标准将爆破针型泄压阀列为可以采用的非重闭式泄压装置,并在第VIII卷第1册UG篇对其制造、测试和使用进行了相关规定[1]。

众所周知,去往火炬头的放空管道上所有可能导致管道不畅通的设备(例如:阻火器、调节阀、开关阀等)均应设置非重闭式泄压装置作为旁路,以保证在主路不能完成泄放任务而导致火炬系统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旁路可以自动开启,将火炬气泄放至火炬头燃烧。在火炬系统的应用中,爆破针型阀较爆破片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1)即便在超低压工况下,也能保证优异的精度,切实起到保护作用。石化厂火炬气总管最高允许背压普遍在100kPa左右,某些低压火炬的

最高允许背压甚至低于20kPa,在这个压力水平下,设计合理的爆破

针型阀却能够保证很好的精度,而爆破片的精度保证却非常困难。

(2)复位简单、无需拆卸管道,时间短且无介质流失。然而,爆破片的更换必须拆卸管道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可燃气

体排出。由于火炬系统设有长明灯,且随时会有可燃气体泄放至火炬

头燃烧,若在火炬及上游装置不停车的情况下拆卸管道,则可能面对

可燃气体排放离明火太近的困境,这是十分危险的。

(3)精度受介质腐蚀性和温度的影响很小。

(4)不会因压力脉动发生疲劳而改变爆破压力。

(5)无需定期拆卸管道以更换泄压装置。根据ASME等国际规范的规定,即便未发生爆破,爆破片也应定期更换,且通常更换周期不超过一年,

这大大提高了爆破片拆卸更换的机率,为最终用户带来了额外的工作

量和危险性。

(6)压力泄放时不会像爆破片一样产生碎片,避免了妨碍火炬头正常燃烧的隐患。

正是由于爆破针型阀应用于火炬系统具有上述优势,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工程公司、石油公司和化工巨头已将爆破针型阀作为火炬系统中旁路的标准配置,不再采用爆破片。

本文将对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中的典型应用进行梳理,以使国内用户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爆破针型阀的应用范围,为国内用户解决其所面临的火炬系统泄压难题开拓思路。同时,在爆破针型阀应用于火炬系统二十余年的历史中,爆破针型阀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改进,不同设计的爆破针型阀技术方案差异较大,给国内用户的选择带来了诸多困惑,本文将对应用于火炬系统的爆破针型阀的发展历史进行概括,并对不同设计爆破针型阀的优势、劣势和特点进行介绍,供相关用户在选择时参考。

2.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火炬系统是炼油厂、石化厂、天然气处理厂等生产过程存在可燃气体的工厂中必不可少的安全与环保设施,是工厂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去往火炬的放空管道必须保证畅通,理论上讲,任何可能导致放空管道不畅通的设备均应设置爆破针型阀作为旁路。在实践中,爆破针型阀已经普遍应用于下列工况。

2.1地面火炬分级阀旁路

地面火炬具有在整个处理能力范围内均可实现无烟燃烧、安全防护距离及占地面积较小、检维修方便以及可以避免在火炬燃烧时造成周边居民不必要的恐慌等优点。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用户对于环保、安全以及与居民友好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采用地面火炬。

地面火炬实现整个处理能力范围内的无烟燃烧,是因为其采用了分级运行的方式,这一方式使得火炬气在火炬头出口处始终有足够的速度和能量,由此保证火炬气能够引射足够的空气并形成低辐射的无烟燃烧。当火炬气流量持续升高直至达到分级压力时,相应的分级控制阀会自动开启,该级的火炬头会投入使用,火炬气得以燃烧。为保证分级控制阀失效时火炬系统仍然能够安全地处理火炬气,分级控制阀必须设置爆破针型阀作为旁路。

2.2分级式火炬

工厂大型化之后,火炬排放量越来越大。火炬设计时无烟燃烧范围的选取变得很难,而且火炬头“焖烧”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分级排放的高架火炬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石化工程中,其中火炬一级为常燃级,其它级设有控制阀和爆破针型阀旁路。分级排放的火炬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降低氮气吹扫量和长期运行成本;(2)更加有效的防止回火;(3)增大火炬无烟燃烧的范围;(4)解决了小流量排放时的焖烧问题。

2.3阻火器旁路

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由于热量损失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的一种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的安全装置。其缺点为极易堵塞而阻断放空气流,特别在用于腐蚀性强、带有凝液或杂质的气体时更是如此。API 521、壳牌DEP 80.45.10.10以及国内某些工程公司的标准均不允许单独使用阻火器作为防回火设施使用,原因是阻火器存在被堵塞而导致火炬气不能被畅通泄放的风险,影响装置安全[2~4]。若阻火器作为防回火设施使用,必须采用爆破针型阀作为旁路,以保证在阻火器堵塞时火炬气能够安全泄放。

3.火炬系统用爆破针型阀的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火炬系统用爆破针型阀所处的工况有以下特点[5]:第一,火炬气为易燃易爆气体,有的火炬气有一定的腐蚀性;第二,受到各个工艺装置排放条件的约束,火炬气总管最高允许背压通常较低。石化厂火炬气总管最高允许背压普遍在100kPa左右,一些低压火炬的最高允许背压低于20kPa也是常见的。

上述工况特点决定了在为火炬系统选择爆破针型阀时,应重点考虑的性能包括:其一为密封性能的可靠性,爆破针型阀既要杜绝外漏,又要避免内漏以防止回火闪爆的发生;其二为动作精度,爆破针型阀必须能够保证在较低压力水平下精确动作,以确保在泄放管路主路不能完成泄放任务时准确开启。

爆破针型阀主要由开关阀和泄压触发机构两部分组成[6]。爆破针型阀泄压触发机构的设计均基于压杆失稳原理,其动作原理如下:介质压力作用在泄压触发机构的阀瓣上产生动力,此动力在克服与阀瓣运动相关的所有摩擦力后的剩余力经加载机构作用在爆破针上。当作用在阀瓣上的动力达到一定极限时,爆破针失稳弯曲,此时阀瓣会移动而触发泄压。

摩擦力有一定的变动性,不可能100%地精确计算,因此,控制摩擦力与介质动力相比较所占的比例对于保证爆破针型阀精度至关重要。摩擦力与介质动力相比较所占的比例越低,摩擦力的变动性对于爆破针型阀精度的影响越小,越有利于保证爆破针型阀的精度。

为提高爆破精度,爆破针型阀的设计人员必须尽力降低密封副之间的摩擦力。然而,密封副之间的摩擦力是不能随意降低的,原因是这些密封副之间的摩擦力在某种程度上与密封性能是成正比的,为保证密封性能,就必须得有一定水平的摩擦力。

金属密封面无论经过多么精密的加工,从微观角度来讲,其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存在沟槽,这些沟槽成为密封面的泄漏通道,因此必须利用密封元件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使密封元件表面嵌入到密封面的凹凸不平处,将沟槽填没或形成微观毛细管,消除上述泄漏通道。为实现密封,有效密封面单位面积上的压紧力(即实际密封比压)需要大于密封材料的必须比压且小于其许用比压,并且

有效密封面应达到一定的宽度,以保证微观毛细管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保证密封效果。

密封比压和密封面宽度的增加,会提升密封效果,但会增大摩擦力,不利于保证爆破精度。如何平衡密封性能和爆破精度成为爆破针型阀设计的关键点也是难点,设定压力越低,找到密封性能和动作精度的平衡点的难度就越大。

介质动力的稀缺性决定了并非任何一种设计的爆破针型阀均适用于火炬系统。在爆破针型阀应用于火炬系统二十余年的历史中,爆破针型阀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改进,这些发展也改进的出发点也多是为了适应火炬系统工况。以下将以出现时间为序,简要介绍四种不同设计的爆破针型阀的工作原理、出现的背景以及应用于火炬系统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介绍。

3.1 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

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最早出现于1986年,其典型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类型的爆破针型阀的柱塞式阀瓣承受介质压力而产生动力,此动力在克服相关摩擦力(包括阀杆与阀盖密封元件之间的摩擦力和活塞与阀座之间的摩擦力等)后的剩余力通过与阀瓣一体的阀杆沿其轴向直接加载在爆破针上,中间没有借助于力的转化机构,即介质压力对爆破针为直接加载。当作用在阀瓣上的动力达到一定极限时,爆破针失稳弯曲,阀瓣与阀座会脱离进而达到泄压的目的。

阀杆与阀盖密封元件之间的摩擦力

活塞与阀座之间的摩擦力

图1 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

这种类型爆破针型阀的主要优势在于:第一,力的加载方式直接、简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间环节对于力的传递的准确性的干扰;第二,仅有一个运动部件,此运动部件仅能沿其中心线作直线运动,可靠性很高。但是,长期实践证明这种类型的爆破针型阀应用于火炬系统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该类爆破针型阀在开启时阀瓣对于阀盖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对于大口径阀门更是如此,国外某些项目中曾经出现阀瓣将阀盖冲破的事故。

该类爆破针型阀的设计理念与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相似,只是将作用在阀瓣上的载荷加载装置由弹簧改为爆破针。该类型阀门与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的

区别在于加载元件是爆破针还是弹簧。对于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而言,在阀门开启开始泄压后,弹簧力没有减小,反而是随着开启高度的增加而加大,如图2(a )所示,因此,在阀瓣开启式产生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

(a ) (b )

图2 弹簧及爆破针的支撑力与变形量关系图 而对于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而言,在爆破针开始失稳弯曲后,针的支撑力瞬间消失,如图2(b )所示。并且,为保证泄放量,阀瓣的行程(即:针的长度)要随着阀门通径的增大而加大,即阀瓣的加速过程会随着阀门通径的增大而延长,阀瓣对于阀盖的冲击力也会迅速上升。根据反复试验与模拟计算的结果,10”阀门在100kPa 时开启的冲击力可能高达数十吨。因此,不建议较大口径工况(>10”)采用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

其二,该类爆破针型阀在复位时密封件极易咬伤。该类爆破针型阀用作旁路时,爆破针处于水平位置,如图3(a )所示。

图3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用作旁路

自阀门开启至复位完成,在阀瓣的重力作用下,阀杆始终处于悬臂梁状态,如图3(b )所示。在复位过程中,阀杆与阀盖之间的两个密封环,受力状态始终十分糟糕,极易损伤。在阀门完成复位之前,也就是阀瓣进入阀座之前,整个阀杆系统的受力状态是最为糟糕的,阀杆的倾斜程度是最大的,极易出现阀座对于阀瓣密封环的咬伤的现象,甚至出现复位困难的问题。随着阀门通径的增大,阀瓣的重量会增加,这个问题会更加明显,这是较大口径工况(>10”)时不应采用该爆破针型阀的另外一个原因。

其三,动作精度难以保证。该类爆破针型阀的开关阀部分和泄压触发机构部分的功能是相互关联与影响的。这类阀门在每一次泄压后复位过程中,

即在阀瓣

(a ) (b )

脱离阀座后再一次进入阀座时,都可能由于密封件的压缩量发生改变而使摩擦力的水平变化,也就是说实际摩擦力的水平很难预测,精度难以控制在很高的水平。

此外,该类型用作旁路时爆破针、阀杆、阀瓣等部件均处于水平位置,这些部件的重量将大部分由阀座支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密封件的偏压,这进一步增大了实际摩擦力的变动性。随着阀门通径的增大,阀瓣的重量会增加,这个问题会更加明显。

在其它类型的爆破针型阀出现与成熟之前(2000年前),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也曾应用于地面火炬中作为旁路。但应用中发现了阀瓣对于阀盖的冲击力过大、密封件极易损伤、低压时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很多工程公司和用户在火炬项目中较大口径工况(>10”)时已不再使用角式爆破针型阀。

3.2 间接加载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

随着火炬气排放量越来越大,火炬系统用爆破针型阀尺寸通常较大,例如,地面火炬系统用爆破针型阀的尺寸范围通常为6~32”。

为了解决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所存在的阀瓣对于阀盖冲击力过大而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应运而生。最早出现的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为间接加载式出现于1996年,其外观如图4所示。

图4 间接加载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

该类爆破针型阀主要由偏心蝶阀、控制箱(爆破针型泄压触发机构)和阀位指示器构成。其中,开关阀的蝶板中线偏离阀杆轴线,阀杆两侧蝶板所承受的介质压力大小不同,进而产生了作用在阀杆上的转动扭矩,该转动力矩在克服密封系统的摩擦力矩后的净力矩作用于阀杆,阀杆穿过阀体顶部开孔进入控制箱。

控制箱的内部结构及原理如图5所示,其内部共有十几个形状不规则的部件,这些部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杠杆,将扭矩转化为直线的力加载于爆破针上。

这种类型爆破针型阀的主要优势在于:第一,阀门泄压时为旋转式开启,对于阀门本身及相关管道的冲击小;第二,阀门尺寸增大时,爆破针的长度无需加大。这些均为该类爆破针型阀应用于较大口径工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该类爆破针型阀介质动力向爆破针的加载方式先天性地决定了其存在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不难看出,该类型阀门的介质动力转化为扭矩并传递给爆破针的过程中至少需要克服以下摩擦力:其一,蝶板与阀座之间的摩擦力;其二,阀杆与阀盖密封元件之间的摩擦力;其三,杠杆系统各部件之间(近10处)的摩擦力。并且该类型阀门的动作要经历以下过程:第一,介质动力矩克服密封系统的摩擦力矩,产生作用在阀杆上的净力矩;第二,经控制箱内转换机构传递(并克服该机构内部摩擦力),力矩转换为力;第三,力超过临界值后,爆破针失稳弯曲。

显然,该类爆破针型阀通过一系列的杠杆机构向爆破针间接传递了介质压力在阀杆两侧的蝶板面积上产生的力的差值,也就是说介质压力被部分地、间接地传递加载在爆破针上,这使得该类爆破针型阀在设计时找到密封性能和动作精度的平衡点会更加困难。在火炬系统等低压工况下,介质压力产生的动力是稀缺资源,较低的介质压力利用率和内部损耗较多的间接加载方式决定了该类爆破针型阀应用于火炬系统主要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精度很难提高。在介质压力向爆破针加载的过程中,所有扰动因素综合之后不可精确计算的部分与被利用的介质压力的比值可以衡量爆破针型阀的精度,该比值越大,精度越差。对于间接加载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而言,其可产生扰动因素的环节较直接加载式爆破针型阀要多得多,且其介质压力利用率较低,因此,扰动因素不可精确计算的部分与实际利用的介质压力的比值很难控制下来,精度很难提高,这是由其设计先天性地决定的,后天很难弥补。

第二,密封系统十分脆弱。间接加载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介质压力利用率低和加载各环节扰动多的设计不足不仅使其精度很难提高,还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阀门本体密封系统的设计。对于间接加载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而言,其较低的介质压力介质压力利用率是由其偏心蝶阀式设计决定的,不可改变。若提高精度,设计人员必须竭尽所能降低密封面之间的摩擦力(意味着牺牲密封性能)。

图5 控制箱内部结构及原理阀杆

爆破针

对于12~24”的间接加载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的介质动力扭矩进行计算,并与常规双偏心软密封蝶阀的开关扭矩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当设定压力为100kPa 时,若该类型爆破针型阀需要达到相关国际标准规定的动作精度(±13.9kPa),该类型爆破针型阀密封系统产生的摩擦力仅为常规双偏心蝶阀的1/4左右,这意味着该类爆破针型阀密封系统的可靠性会仅为常规双偏心蝶阀的1/4左右。

该类爆破针型阀的生产厂家在其操作手册中明确规定其阀门在起跳25次后应从管线上卸下更换主密封,以保持阀门的密封性能,并推荐用户为其每台阀门额外准备一套密封组件作为备件的原因[7],根本原因在于其密封元件极其脆弱。

3.3 先导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

先导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出现于1999年,其设计原理与先导式弹簧载荷式安全阀的原理相似。如图6所示,其采用直接加载式爆破针型阀作为先导阀,该先导阀的上腔通过连通管与系统下游管道连通,先导阀泄压时压力会向系统下游管道泄放。先导阀下腔与主阀的上腔连通,而主阀的上腔和下腔通过主阀阀瓣上的小孔都与系统上游管道连通。因此,主阀下腔、上腔和先导阀的下腔都是与上游管道连通的,这几部分的压力与上游管道压力相等。

图6 先导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

当系统压力超过泄压设定值时,爆破针失稳,先导阀会向系统下游管道泄压。此时主阀上腔的压力会迅速向下游管道泄放而降低,下腔与上腔之间的压差会使主阀阀瓣的下表面压力大于上表面压力,此压力差会将主阀阀瓣从主阀阀座上推开,从而实现上游介质向下游泄压。

这种类型爆破针型阀的先导阀具有上文分析的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的优势,即力的加载方式直接、简洁,且仅有一个运动部件,先导阀本身的可靠性较高。但是,这种类型的爆破针型阀应用于火炬系统也有着明显的劣势:

第一,与直接加载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相似,先导式直线开启爆破针型阀用作旁路时,其主阀阀杆、主阀阀瓣等部件均处于水平位置,在主阀复位时密封件极易咬伤而造成泄漏。

第二,对于设定压力较低的工况,该类爆破针型阀可能无法开启。该类型爆

破针型阀得以开启的前提条件是,主阀下腔与上腔的压力不能很快平衡,下腔与上腔之间的形成一定的压差以将主阀阀瓣从主阀阀座上推开。若设定压力本身就已经很低,可能会出现主阀下腔与主阀下腔与上腔之间不能形成足够压差而导致先导阀动作后主阀却未能如期开启的情形。

按照生产厂家的建议,该类爆破针型阀最低设定压力为 4.5psig(31kPag)。此外,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国内某项目用户反映曾出现先导阀已经动作主阀却未开启的情形。

第三,该类爆破针型阀的现有设计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爆破针型阀的动作是随机的,具有不可预测性。然而,该类爆破针型阀的主阀阀杆未设任何保护装置,人的肢体能够自由进入主阀阀杆区域,也就是说,存在阀门动作时肢体恰好处于主阀阀杆区域而受伤的可能性。

3.4 先导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

先导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出现于2012年,该阀门将爆破针技术与角行程开关阀完美地结合起来,其动作原理如图7所示。

图7 先导式旋转开启爆破针型阀

爆破针型先导阀的腔体通过压力连通管线与蝶阀上游相连接,使其承受蝶阀上游的介质压力,并经其阀杆将载荷传递至爆破针。当管线内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时,爆破针保持稳定,与阀杆固定连接为一体的锁止卡套将两个锁止手柄卡住,使得锁止手柄将助力机构的顶杆顶住,蝶阀处于关闭状态。当管线内压力达到设定压力,爆破针失稳弯曲而丧失承载能力,管线内介质压力将推动活塞并进而带动锁止卡套向下移动直至失去对锁止手柄的约束。此时,锁止手柄将释放助力机构的顶杆,助力机构带动蝶阀开启而达到泄压的目的。

该类爆破针型阀的创新性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设计上将先导阀与主阀的摩擦系统隔离开来,使得先导阀的动作不受主阀密封系统摩擦力的影响,也就是说主阀密封系统摩擦力对于先导机构的动作不会产生影响,而主阀本身是是通过弹簧式执行器开启的,主阀选择时无需考虑介质压力产生的动力的制约,可选择密封等级很高的蝶阀,主阀密封性能得以保证。

该类型爆破针型阀在设计上较以上三种类型的爆破针型阀更加容易保证精度和密封,能够同时获得最佳的爆破精度和密封性能,并且为旋转开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爆破针型阀存在的一些先天性问题,特别适用于火炬系统等低压工况。

4.结语

本文对爆破针型阀在火炬系统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梳理,并以时间为序对爆破针型阀的发展与改进历史进行了回顾,同时概括了不同设计爆破针型阀的设计特点以及应用于火炬系统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供相关用户和工程公司在设计火炬系统和进行爆破针型阀选择时参考。

[1] 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Code Case 2091-3, 1990.

[2] API Standard 521, Pressure-relieving and Depressuring Systems, 2014.

[3] DEP 80.45.10.10, Pressure relief, emergency depressuring, flare and vent systems, 2010.

[4] 天然气处理厂火炬放空阻火设施的设置. 胡玲等, 天然气与石油, 2011(5), 28-30.

[5] 地面火炬用爆破针型阀的选型要求. 慕小军, 化工管理, 2015(27):105-107.

[6] API Standard 520, Sizing,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Pressure-relieving Devices Part I—Sizing and Selection, 2014.

[7] Buckling Pin Pressure Relief Technology, BS&B Pressure Safety Management, L.L.C.公司公开出版物(Catalogue 77-1015).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范文

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 和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理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三、管理以人为本 四、案例及案例导读(见CAI光碟) 欢迎进入本课程的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这一站,我们将概要地向你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概貌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管理以人为本”。通过这一站的学习,你将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个总体的认识,了解到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只是某一时期管理思想即理念的载体,认识到无论是再先进的技术、再先进的理念,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要追溯到1946年。这一年,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产生了,这就是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发展到过程控制,到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计算机就应用到了数据处理领域,这就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被用到了企业信息管理之中。自此以后,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着手信息系统的开发。到60年代末计算机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在西方逐步普及。发展到目前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了电子商务。 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实施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的里程碑。经过二十几年,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与国外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相似的历程。让我们透过这个梯型图来了解和回顾二十几年来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概貌。 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5代。早期的应用是80年代末期基于DOS平台的单项核算财务软件,主要是工资核算,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90年代出现了局域网,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由单项的财务核算发展到整个财务核算,包括帐务、工资、成本、材料、报表等,我们称之为第二代;90年代中期,利用核算型财务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财务统计、查询,产生了包括全面核算财务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称之为第三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仅仅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浅谈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张昊 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起源与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现状,并对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适当的描述,同时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信息;MIS变革;大数据 Abstract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is the edge o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modern management,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it also give an appropriate description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whi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development;information;the revolution of MIS;big data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互连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发布技术、

爆破事故的数量与近年发展趋势

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调研报告 提纲 一、前言 为完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爆破安全管理九条规定》以及《煤矿井下爆破安全管理九条规定宣贯提纲》等的编写任务。国家煤监局事故调查司牵头组织了,国家相关煤矿安全生产专家等对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进行了全面调研。 通过调研基本全面掌握了煤矿井下爆破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装备等的实际状况,以及爆破过程中引发的各类事故,特别是近年来爆破引发的的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历史上百人以上事故,各类爆破引起的事故,并对事故成因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煤矿井下爆破安全管理九条管理规定》以及《煤矿井下爆破安全管理九条规定宣贯提纲》等成果。 《煤矿井下爆破安全管理九条管理规定》经过在国家煤监局各司内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发给各省级煤监局征求意见,发给部分省的企业征求意见,并经过国家煤监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并以安监总煤调(2015)16号下发。 现将有关调研工作报告如下。 二、调研工作量

一)2012-2014年度重大较大爆破事故调研 收集了2012-2014年度发生的全部重大较大事故,并将其中爆破作业引发的事故进行了专门的统计分析。 二)建国以来,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爆破事故分析 收集分析了建国以来,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爆破引发的事故,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 三) 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近五年来爆破事故分析 收集了50个煤矿重点县2008-2013年9月的爆破引起的重大特大事故,进行了分析总结。 四)爆破物品与爆破材料性能与有关标准调研 调查研究爆炸材料和爆炸物品质量、标准等在爆破事故的作用,以及通过提升爆炸物品和爆破材料的质量、标准,避免和杜绝爆破事故的途径。 五)事故调研 收集了大量的煤矿(少量非煤矿)爆破事故资料、以及各种的爆破事故分析的论文、事故分析报告,按照爆破作业的过程环节进行分类分析总结。 六)相关标准调研 国务院466号令《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公安部门是爆炸物品运输、存储、使用的管理部门。因此特别注意收集他们发布、批准的爆破安全有关的国标、行标等。包括爆破安全规程、公安部相关标准、国防科工委、武警等相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管理人才大显神威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本专业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主要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通信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她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信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原理,并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包含有很多方面。作为一名有志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考生,不能简单的认为管理就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管理,或者是对一摞厚厚的卷宗埋头分类整理。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计算机成了重要的管理工具,因为有效的管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可以减少数据收集和分类的时间,更加系统化地实现信息管理。 以前的企业管理,都是靠人力物力收集信息,过程既长又繁琐,缺少灵活性和永久性,不能适应突变的信息或适时的查询。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和记录的方式,她既具有及时性,又具有系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分类和编辑,还可以及时地反馈和方便地修改,彻底地实现了无纸管理和系统规划。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向计算机化发展,这就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他们工作看似轻松,而又不可缺少,正是新一代管理人员的形象代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以及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形成的。这门专业的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产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时国际上这门专

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编号:AQ-Lw-06023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现状及发 展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lasting technology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钻眼爆破法是我国煤矿井巷掘进的主要破岩方法。据统 计,近年我国煤矿井下每年的岩巷掘进高达数万米,其中90%以上 是用钻眼爆破法完成的。钻眼爆破法具有结构简单、轻便灵活等特 点。新型的爆破器材、先进的爆破技术不断在煤矿爆破中的应用, 给钻眼爆破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煤矿建设和煤矿生产中的作 用更加突出。本文就爆破器材、爆破技术、爆破理论和爆破安全等 方面,阐述我国地下工程爆破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爆破器材;钻眼爆破法 1目前的现状 我国共有爆破器材生产厂家400多家,其中隶属原煤炭部的就 有50多家,90年代中期年工业炸药产量25万多吨,占全国的20%, 雷管产量5亿多发,占全国的25%。50年代初期,一批煤炭系统的 爆破器材厂开始建设并投入运行,主要生产一些工艺简单、价格低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治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税务中的应用 一.治理信息系统概述 治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治理学科进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对国民经济的进展、企事业单位有效的运行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治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由于治理信息系统进展的历史短且变化快,关于它的概念、定义、理论和方法还专门不完善。一般来讲,治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建立分析、规划、操纵和决析和决策功能。治理信息系统是依靠于计算机技术的进展而进展的,从原理上讲,任何企事业和部门,不管是否有计算机,都有信息的流淌,因而都有治理信息系统。然而有了计算机以后,治理信息系统的要紧功能才显露出来。关于其名称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美国、日本称之为“治理信息系统’,在欧洲称之为“计算辅助治理系统’,在独联体称为“自动化治理系统”。 (二).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治理信息系统的要紧功能有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治理、检索和传输等。 1.信息的采集

治理信息系统首先应具备信息采集功能。把分布有组织内部的各种有关信息收集起来,并转换成系统所需的形式。采集工作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也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信息采集时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有检验方法,采集的手段方便可行。 2.信息的处理 进入治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加工处理,把各种形式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提供查询。通过信息处理,能提供种种统一格式的信息,简化各种统计和综合工作:能利用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以后:能利用数学方法及时准确地、统一地提供决策信息,能解复杂的大量的方程,找到最优解或次优解,或模拟多个方案,选出最优解。信息处理的数学含义是排序、分类、归并、查询、统计、预测、模拟,以及各种数学计算。 3.信息的存储 治理信息系统要对系统内的信息进行存储保管。当组织相当宠大时,需存储的信息量是专门大的,必须依靠先进的存储技术。要紧有物理存储和数据的逻辑组织两个问题。物理存储指将信息存储在适当的介质上。如记录在纸张或表格上,记录在微缩胶片上,存储在磁带、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以及存储在光盘上。逻辑组织是指按信息的逻辑在联系和使用方式,把大批的信息组织成合理的结构,从而提高查找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浅谈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摘要:论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并且对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 1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来实现工业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并且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而应运产生的综合控制系统,它紧密依赖于最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参与工业系统控制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 在60 年代,控制领域中就引入了计算机。当时计算机的作用是控制调节器 的设定点,具体的控制则由电子调节器来执行, 这种系统称作是计算机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的调节器主要是采用了模拟调节器。系统中既有计算机又有调节器,系统复杂,投资又大。在60 年代末期出现了用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一个机组或一个车间的控制系统,简称集中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控制系统中, 计算机不但完成操作处理,还可直接根据给定值、过程变量和过程中其它测量值,通过PID运算,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 以使被控量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这种控制系统即常说的直接数字控制( DDC) 系统。计算机DDC 控制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台计算机代替若干个调节控制回路功能。最初发展时希望能够至少可以控制50个回路以上,这在当时对小规模、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系统,特别是对具有大量顺序控制和逻辑判断操作的控制系统来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整个系统中只有一台计算机, 因而控制集中,便于各种运算的集中处理,各通道或回路间的耦合关系在控制计算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反映,同时由于系统没有分层, 所有的控制规律均可直接实现。但是,如果生产过程的复杂,在实现对几十、几百个回路的控制时,可靠性难以保证,系统的危险性过于集中,一旦计

我国爆破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doc

我国爆破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爆破工程最早起源于千余年前中华大地的黑火药时代。大约在11~13世纪,黑火药传人欧洲;在17世纪黑火药开始用于开采矿石,开启了矿山爆破的新篇章。经过两百多年,全球工程爆破行业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工程爆破企业,例如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澳瑞凯集团公司(ORICA),可以为全球各大矿产开采商提供爆破服务,同时也生产与采矿相关的各种化工用品,其业务广泛分布于全球六大洲。ORICA在澳大利亚民爆市场份额达65%~70%(据GSJBW统计),在美国民爆市场份额达45%。 我国爆破技术和爆破工程行业在近三十年来发展很快,每年炸药消耗量已超过300多万吨,每年爆破工程行业产值1300~1500亿元。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些技术还处于领先地位。 2 行业整合与重组 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四千多家爆破公司,但具有爆破与拆除一级资质企业仅36家。每家企业的年平均营业收入不足4000万元,年收入超过5亿的更是凤毛麟角。近几年,金属加工特种爆破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其中不乏如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大连爆炸加工研究所和南京三邦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也有个别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较差的小型企业。目

前,这种小型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缺乏保证、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有待于在技术力量、安全意识、管理能力方面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维护正常营销秩序、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这种局面,公安系统即将推出一套安全管理办法,对爆破企业、爆破项目、爆破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①按爆破企业的资本、设备、人员组成、业绩、安全管理能力分成A、B、C、D 四级;②按爆破工程的不同种类、规模、难易程度及环境复杂程度,把土岩爆破、拆除爆破和特种爆破也分成A、B、C、D四个等级;③对爆破技术人员则按资历、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级,在土岩、拆除、特种三种爆破范围,重新考核取证,持证上岗。在推进这一系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爆破企业、爆破项目、涉爆人员进行管理,相应的违规处罚办法也作了明确、严格的规定。这一管理办法的实施必将使企业与从业人员的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化,爆破市场秩序得以整顿;同时也将促进爆破行业的整合与重组。 这种优胜劣汰的趋势,能促进行业在技术上、管理上的进步。国内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人,早已开始了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爆破器材生产厂家培养人才,组建爆破施工队伍,向销售与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方向大跨步迈进。例如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在1993年成立了技术服务性的子公司——新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爆破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爆破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矿10-02吴东东摘要: 从爆破技术的现状,爆破技术的应用和爆破技术的不足,论述了我国井工矿爆破技术的不足,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凿岩爆破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对爆破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自我观点的论述。 关键词: 煤矿凿岩爆破钻眼爆破机械化水平新型爆破器材爆破理论研究 正文: 目前,我国井工矿的爆破技术大多采用的是钻眼爆破,破岩方法使用最普遍的是爆破破岩。 钻眼爆破法以其施工机具简单,轻便灵活,操作容易,维修费用低效率高而非常适用于煤矿井下凿岩爆破作业。新型的爆破器材,先进的爆破技术不断在爆破中应用。 一:目前我国爆破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 1,随着煤炭事业的快速发展、矿用爆破器材的不断更新和凿岩设备大型化、高效化,地下工程爆破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在国内外较早试验成功并采用毫秒微差爆破技术、周边聚能光面爆破、立井深孔爆破等技术,此外,在立并冻结段掘进爆破、石门揭煤爆破、钻井井壁破底爆破等方

面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还开始研究试验了无掏槽爆破技术,连续微分爆破技术,巷道掘进无抛掷爆破技术,揭煤遥控起爆技术等,有些已在生产中试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率,有些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爆破模拟也亦应用于煤矿井下。 2,岩巷掘进施工采用传统的钻爆法时,周边眼布置密集,为浅孔多循环作业方式,即使采用普通的光爆成形技术,因施工中难以严格按光爆要求施工,致使巷道普遍成形效果差,围岩破坏严重,最终影响掘进的循环进尺及成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研究的“岩巷定向断裂爆破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机理是采用聚能药卷控制爆炸能量的释放方向,使之沿着巷道轮廓线方向优先释放,形成引导裂纹,并提供应力场使之具有足够的应变能来维持裂纹以理想的速率传播而不至于分叉;在非切缝方向,由于稀疏波作用及对爆生气体的缓冲作用,从而抑制了其它方向的裂纹扩展。另外,爆生气体优先沿着巷道轮廓方向驱动裂缝,使其加速扩展直至形成理想的断裂面。试验表明定向断裂爆破改变了炮孔周围的应力分布与发展的对称性,沿定向断裂方向应力远大于其它方向,这是能源集中作用产生定向断裂的重要原因。因此,切缝药卷爆破巧妙利用了炸药的动作用和静作用,不同于一味地降低炸药爆破的动压而降低爆轰压力对孔壁作用的普通光面爆破,在爆炸能量的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1)人基信息系统 误区:没有计算机就没有信息系统。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企业通过其组织机构和机构中的人,利用口头语言和纸介质的文件等工具传递信息,构成早期的信息系统。 中国的烽火台报警信息系统、皇家驿站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些信息系统中,人是主体,工具是烽火台和千里马。 2)人机信息系统 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辅助,有的学者称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3)网基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世界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竟争激烈化等。 对内通过企业内联网(Intranet)进行流程重组,对外通过企业外联网(Ex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行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活动。 4)光基信息系统、蓝牙信息系统、基因信息系统 光技术的采用 移动技术或无线技术的采用(如蓝牙技术)

生物技术的采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角色与功能 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角色 (1) 支持企业过程和企业运营。 (2) 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制定决策。 (3) 支持企业创造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获取市场竞争的战略优势。 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组织的计划工作。 (2) 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了企业的组织管理。 (3)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支持企业组织的领导工作。 (4)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加强企业的控制能力。 (5) 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组织管理创新。 发展前景 管理思想现代化开发平台标准化 系统应用网络化数据资源海量化 应用系统集成化

第1节 爆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绪论 第1节爆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爆破技术是利用炸药爆炸能量,使爆破对象发生变形、破碎、移动和抛掷,达到预定目的的技术。 利用爆破能量,可以破碎任何坚固的介质或改变介质的形状,所以爆破技术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矿山、水利、水电、建筑等工程的土石方开挖,以及航道的疏浚、建(构)筑物的爆破拆除、机电工程的爆炸加工、石油地质部门的勘探掘进和油气井爆破等,爆破技术在军事工程中的应用同样广泛。 1. 爆破器材的发展 爆破能量来源于炸药爆炸,炸药由起爆器材如雷管、导爆管、导爆索等引爆,炸药和起爆器材统称为爆破器材。 作为民用爆破能源的工业炸药,其前身是黑火药,我国早在公元803年的唐代就出现了比较完整的黑火药配方。因此,黑火药是世界公认的我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虽然13世纪黑火药经印度、阿拉伯传入欧洲,1627年匈牙利人将黑火药用于开采矿石,其后又有了许多爆破技术的研究成果,但是,爆破技术却是在19世纪末随着许多新品种的工业炸药和新型起爆器材的发明才迅猛发展并广泛地推广应用。 1799年,英国人高瓦尔德制成了雷汞;1831年出现了以黑火药为药芯的毕氏导火索;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以雷汞为主要原料的火雷管,同年又制成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高威力的硝化甘油炸药,并由瑞典化学家德里森和诺尔宾首次研制成功成本较低、威力较大、安全性较好、适合民用爆破的硝酸铵类炸药。至此,爆破技术所用的最基本的爆破器材已经齐全。 进入20世纪后,爆破器材又有了新的进展。1919年,出现了以太安为药芯的导爆索,1927年又在瞬发电雷管基础上制成秒延期电雷管;1946年制成毫秒延期电雷管;1950年以后,成本更低的铵油炸药得到了推广应用;1956年,美国人库克发明了浆状炸药,解决了硝铵类炸药的防水问题;1977年美国阿特拉斯炸药公司生产出工业用的具有雷管敏感度的防水性能更好的乳化炸药。 我国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了自己的工业炸药。产量从1953年的两万多吨,到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姓名:xx 学号:xx 班级:xx 专业:xx 学期:xx 任课教师:xx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为实行计算机科学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以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应用到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探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以及它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对策分析等几个方面影响,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发展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步入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给当前企业管理思想带来的新的变化,它对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带来效益上的极大提高,特别是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了积极而明显的变化,进而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了企业的战略实施,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定义 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贮以及信息利用等有关的系统。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1.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是继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必须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决策者作出决策。 (2)综合性从广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在建设管理信息系务。 2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作用 1.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 (1)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 (2)对企业经营运作机制和结构的影响; (3)促进内部革新的催化剂。MIS的建设是一种在需求、开发和应用中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效益将在不断建设、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增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2.1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六个时期: 1.订货点法OPM 2.物料需求计划MRP 3.闭环MRP 4.制造资源计划MRP II 5.企业资源计划ERP 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订货点法OPM(Order Point Method) 1.1基本原理:对生产中需要的各种物料,根据生产需要量及其供应和储存条件,规定一个安全库存量和订货点库存量。各种物料逐渐消耗中不得低于它的安全库存量,库存逐渐减少,当到某一点时,剩余的库存量(假设不动安全库存),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订货所需时间(即订货提前期),就要下达订单(包括加工订单和采购订单)来补充消耗了的库存量,这个时候的剩余库存量成为订货点,订货点是用物料的某个数量来表达的。 订货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种是库存两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补充库存方法。计算机系统未出现时该法是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 1.2 特点 A主要根据历史记录来推测未来的需求 B各种物料需求相对独立 C物料需求和消耗相对连续和稳定 D物料供应比较稳定(提前期已知且固定) E物料的价格相对不太高 1.3优缺点 优点:计算机系统未出现时该法是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

缺点:只适用于需求或消费量比较稳定的物料,因此,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组织方式。 由于需求的不均匀以及对需求的情况不了解,企业不得不保持一个较大数量的安全库存来应付这种需求。这样盲目地维持一定量的库存会造成资金积压,造成浪费。 高库存与低服务水平。传统的订货点方法使得低库存与高服务水平两者不可兼得。服务水平越高则库存越高,还常常造成零件积压与短缺共存的局面。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顾客越来越挑剔,人们发现订货点法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订货点法之所以有这些缺陷,是因为它没有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用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于是,人们便思考:怎样才能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得到真正需用的物料?从而消除盲目性,实现低库存与高服务水平并存。一些情况下回造成库存很多,为解决这些不足,物料需求计划MRP应运而生。 2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2.1基本原理: 1)产生主生产计划。结合用户订单和预测需求,以及高层指定的生产计划大纲,在现有资源下决定生产的数量。 2)产生物料需求计划。在决定生产批量后,究竟需要订多少原材料和外购件来满足生产。首先通过物料清单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量,再根据库存记录决定订什么、订多少和何时订等问题。 3)输出制造与采购订货清单。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是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输出是详细的制造与外购的物料以及零部件数量与时间清单。 因此,MRP是一种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假设已有MPS且MPS可行的前提下展开的,也就是说在考虑了生产能力是可实现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生产设备和人力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MRP是当时库存管理专家们为解决传统库存控制方法的不足,不断探索新的库存控制方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依据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制定产品生产计划,然后基于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组织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所需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确定材料的加工进度和订货日程的种实用技术。 MRP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其原理图如图: 2.2特点

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021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现状及发 展(2021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021新 版) 摘要:钻眼爆破法是我国煤矿井巷掘进的主要破岩方法。据统计,近年我国煤矿井下每年的岩巷掘进高达数万米,其中90%以上是用钻眼爆破法完成的。钻眼爆破法具有结构简单、轻便灵活等特点。新型的爆破器材、先进的爆破技术不断在煤矿爆破中的应用,给钻眼爆破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煤矿建设和煤矿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爆破器材、爆破技术、爆破理论和爆破安全等方面,阐述我国地下工程爆破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下工程;爆破技术;爆破器材;钻眼爆破法 1目前的现状 我国共有爆破器材生产厂家400多家,其中隶属原煤炭部的就有50多家,90年代中期年工业炸药产量25万多吨,占全国的20%,

雷管产量5亿多发,占全国的25%。50年代初期,一批煤炭系统的爆破器材厂开始建设并投入运行,主要生产一些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铵梯炸药和普通雷管。60年代生产出了浆状炸药,以后又陆续生产露天岩石炸药、煤矿安全炸药、高威力铵梯炸药和抗水岩石炸药及段发雷管。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研制乳化炸药和水胶炸药等含水炸药,因不含梯恩梯,爆破炮烟浓度低,抗水性能好而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煤矿系统的爆破器包括较先进的岩石和煤矿系列水胶炸药、乳化炸药、小直径浆状炸药、煤矿毫秒雷管、煤矿导爆索、高低威力导爆索、、双向继爆管、无起爆药雷管、矿用电雷管发爆器、电雷管性能测试仪等,这些爆破器材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掘进爆破技术。随着煤炭事业的快速发展、矿用爆破器材的不断更新和凿岩设备大型化、高效化,地下工程爆破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我国开始研究试验了无掏槽爆破技术,连续微分爆破技术,巷道掘进无抛掷爆破技术,揭煤遥控起爆技术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率。 岩巷掘进微差爆破技术。50年代以来,微差爆破技术在各类爆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瓶颈之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成为这门学科当前的讨论热点。以笔者浅见,它应当建立在系统发展的基础之上,以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为依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多元化,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必然。 关键词:信息系统,发展,个性化 1.管理信息系统的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原理随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得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 2.管理信息系统的热点领域 支持管理者决策的应用:决策支持系统(DSS),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经理信息系统(EIS),企业管理的英战略信息系统(SIS)等。 支持企业管理的应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 支持企业生产作业的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 支持组织知识管理的应用:知识管理系统(KMS),支持政府部门运作和管理的有电子政务系统等。 3.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不是一个纯技术工程,而是一个涉及企业产,供,销,存,财各项经营活动的企业行为。如何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体现的先进管理哲理和功能,需要开发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方案咨询,提供软件,培训实施,用户化开

HR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史

HR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史 2004-12-13 来源:HRoot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R系统)的发展史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提升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直观体现。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就是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资计算。 HR系统历史悠久,甚至比目前非常成熟的财务系统历史还长,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欲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史,可以参考《以网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Web-based human resource》),它是是阿尔佛雷德?沃克(Alfred.J.Walker)及其Towers Perrin公司(美国的一家著名的HR咨询公司)共同编著的,它是一本专门探讨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引进以及实施的实务指南性的专著。 图:HR系统发展史 一、第一代HR系统,重点在于薪资计算。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对于一些大型的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就开始用计算机来辅助计算薪资,这就是第一代的HR系统。

这类系统的特点:受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既不包含非财务的信息,也不包含薪资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报表生成功能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 但是,它的出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即用计算机的高速度和自动化来替代手工的巨大工作量,用计算机的高准确性来避免手工的错误和误差,使大规模集中处理大型企业的薪资成为可能。 二、第二代HR系统,解决了历史信息保存和报表及分析功能 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性,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阶段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特点:对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薪资的历史信息都进行了管理,其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这一代的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研制的,未能系统地考虑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理念,而且其非财务的人力资源信息也不够系统和全面。这个阶段的HR系统主要在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和维护,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人事信息、薪资福利等。 三、第三代HR系统,全面解决了人力资源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