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一、概念:

组成:清热药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

治证:里热证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热在气分证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透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清热泄火解毒

—火热毒盛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

4、气血两清—清气凉血,泄火解毒

—气血两燔

—清温败毒饮

5、清脏腑热—清解脏腑经络邪热

—脏腑火热证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泻白散、玉女煎、白头翁汤

6、清虚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证

阴虚火扰之盗汗证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主治】气分热盛或阳明经热盛证。

壮热,心烦

充斥内外

烦渴引饮 灼伤阴津

气分热盛

大汗 迫津外泄

脉洪有力 热盛于经

【病机】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解】君: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臣:知母—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调和药物。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

【运用】辨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白虎汤衍化方

本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

本方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功效: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风热湿痹

本方加苍术=白虎加苍术汤

功效: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

第二节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三钱)、生地黄(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银花(三钱)、黄连(一钱五)、连翘(二钱,连心用)

【主治】热入营分证。

【病机】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臣: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以犀角(水牛角)为君,配生地、玄参清营解毒,三药相须为用,清营力优,体现了“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配伍方法。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佐: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引药入心

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一方面清心解毒以除烦,另一方面透邪外出,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透热转气)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名词解释:

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上除清营解毒外,尚有清气透热,导

营热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

第三节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组成】黄连(三两)、黄芩(二两)、黄柏(二两)、栀子(十四枚)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内扰心神

口燥咽干三灼伤津液

吐衄发斑焦热迫血出

下痢火下迫大肠

黄疸热热毒熏蒸肌肤

痈疮疔毒毒热壅肌肉

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盛热毒炽盛之象

【病机】火热毒盛,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内外。

【治法】泻火解毒。

方解:

君:黄连—清心泻火,兼泻中焦之火

臣: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

佐:黄柏—清下焦之火

佐使: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又导热下行;引药入三焦,并为使药。

配伍要点:苦寒直折,上下俱清,三焦兼顾

辨证要点: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苦寒之品于一方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酒炒各五钱)、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

【主治】大头瘟。

【病机】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解

君:黄连、黄芩—清热解毒

臣: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疏散头面风热。

佐: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

柴胡、升麻—疏风散热,火郁发之,并引药上行。

陈皮—理气疏壅

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头面红肿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

滞不通,临床表现以头面红肿焮痛为主,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

浮数有力。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黄、朴硝、甘草(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主治】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

【病机】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聚于胸膈,津液耗伤。

【治法】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方解

君:连翘—清热解毒,去上焦热

臣:黄芩—清胸膈郁热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佐:薄荷、竹叶—轻清疏散,解热于上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导热于下

佐使:白蜜、甘草—益胃护中,缓和药性

配伍要点:清上泻下,以泻代清。

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第四节气血两清剂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主治】温热疫毒,气血两燔证

【病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配伍特点:以白虎汤清阳明气分热为主,辅以泻火、解毒、凉血,相辅相成,共奏清瘟败毒之功。

辨证要点:大热渴饮,头痛如劈,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吐衄,舌绛唇焦,脉数。

第五节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心经有热证;心热移于小肠证。

【病机】心经蕴热,热扰心胸或心热移于小肠;阴津受伤。

【治法】养阴清心,利水通淋。

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心上炎

口渴经伤阴

小便赤涩刺痛蕴下移小肠

舌红脉数。热热证舌脉

君:生地—清心凉血,养阴增液

臣: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佐: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佐使:

清热、养阴、利水之品配伍,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养阴不恋邪。辨证要点: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病机】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

【治法】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方解:

君: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

臣:黄芩、山栀—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佐: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邪从下而去

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热伤阴血,又防苦燥、渗利伤阴。

柴胡—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兼使药)

使: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肺有伏火之咳喘(肺热喘咳证)。

【病机】肺有伏火郁热,热伤阴分,肺气不降。

【治法】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方解:

君:桑白皮—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臣:地骨皮—清肺中伏火,助君药平喘止咳;养阴退虚热

佐、使:粳米、炙甘草—益气养胃,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肺脾并治,甘寒清降肺热,甘平养胃益肺。

辨证要点: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胃散《兰室秘藏》

【主治】胃火上攻证。

【病机】胃有积热,波及血分。

【治法】清胃、凉血。

【方解】

君:黄连—清胃泻火

臣:升麻—清热解毒,升散宣达郁火

佐:牡丹皮—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生地—凉血止血,清热养阴

当归身—养血和血

使(兼):升麻—引药入阳明经。

辨证要点: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齿龈肿痛或溃烂,红苔黄,脉滑数。

配伍要点:1、气血两清;2、升降并用;3、泻中寓补

第六节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余热内伏阴分—夜热早凉

阴液耗伤—热退无汗

阴虚邪伏之象—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温病后期,热伏阴分,耗伤阴液。

【治法】透热养阴。

【方解】

君: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鳖甲—滋阴清热,入络搜邪

臣:生地黄—养阴凉血,使阴复而热退。

知母—滋阴降火,助鳖甲退虚热

佐:牡丹皮—清热凉血,退阴分伏热

配伍要点:

方中青蒿与鳖甲同用,是本方配伍的关键。其配伍意义,吴瑭认为:“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之出也。”

辨证要点: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证。

迫津外泄—发热盗汗

阴虚火旺火性上炎—面赤心烦

耗伤阴液—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病机】阴虚火旺,迫津外泄。

【治法】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方解】

君:当归、生地、熟地——养血滋液,育阴制火。

臣:黄连、黄柏——泻火除烦以坚阴止汗。

佐: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地、归相配,滋养阴

血,防胃热及苦寒之

品伤及阴血。

两药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

鳖甲引药入阴,滋阴退热;青

蒿透邪外出,清退阴分伏热,

共达滋阴透热之功。

黄连得升麻,苦降与升

散并用,泻火而无凉遏

之弊;升麻得黄连,散

火而无升焰之虞。

配伍要点:滋阴养血,泻火清热,益气固表并进,标本共图。辨证要点:盗汗面赤,心烦口干,便干溲赤,舌红脉数。

治其本的方药治疗,使积滞去而泄泻止的一种治法。

中医方剂学 目录 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1.麻黄汤1.麻黄加术汤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3.大青龙汤4.三拗汤5. 华盖散2.桂枝汤1.桂枝加葛根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桂汤4.桂枝加芍 药汤 3.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 4.香苏散1.香苏葱豉汤2.加昧香苏散 5.小青龙汤1.射干麻黄汤2.小青龙加石膏汤 6.止嗽散金沸草散 7.正柴胡饮 第二节辛凉解表 1.银翘散银翘汤 2.桑菊饮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 4.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 5.升麻葛根汤1.竹叶柳蒡汤2.宣毒发表汤 葱豉桔梗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 1.败毒散1.荆防败毒散2.仓廪散 2.参苏饮 3.麻黄细辛附子汤1.麻黄附子甘草汤2.再造散 4.加减葳蕤汤1.葱白七味饮2.千金葳蕤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 1.大承气汤1.小承气汤2.调胃承气汤3.复方大承气汤 2.大黄牡丹汤1.清肠饮2.阑尾化瘀汤3.阑尾清化汤4.阑尾清解汤 3.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第二节温下 1.大黄附子汤 2.温脾汤1.三物备急丸2.三物白散 第三节润下 1.麻子仁丸(脾约丸)五仁丸 2.济川煎 第四节逐水

1.十枣汤控涎丹 2.舟车丸 3.疏凿饮子 第五节攻补兼施 1.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2.增液承气汤 3.承气养营汤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 2.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 3.蒿芩清胆汤 4.达原饮1.柴胡达原饮2.清脾饮 第二节调和肝脾 1.四逆散1.柴胡疏肝散2.枳实芍药散 2.逍遥散1.加味逍遥散2.黑逍遥散 3.痛泻要方 第三节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1.生姜泻心汤 2.甘草泻心汤3.黄连汤 第四章清热剂 第一节清气分热 1.白虎汤1.白虎加人参汤2.白虎加桂枝汤3.白虎加苍术汤 2.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清营凉血 3.清营汤清宫汤 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1.神犀丹2.化斑汤 第三节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1.泻心汤2.栀子金花汤3.清瘟败毒饮 2.凉膈散 3.普济消毒饮 4.仙方活命饮1.五味消毒饮2.四妙勇安汤 第四节清脏脏热 5.导赤散清心莲子饮 6.龙胆泻肝汤1.泻青丸2.当归龙荟丸 7.左金丸1.戊己丸2.香连丸

中医三基(常用方剂100首组成)

常用方剂 100 首 一、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四、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中医三基试题A(方剂、内经)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 (A 卷) 成绩 一、单选题(50分) 1、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B ) A 、参苓白术散 B 、藿香正气散 C 、芍药汤 D 、四神丸 2、白头翁汤的功效是(A ) A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B 、清热化湿、涩肠止痢 C 、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D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3、不属于地黄饮子功效的是( C ) A 、补肾阳、滋肾阴 B 、交通心肾 C 、镇肝熄风 D 、化痰开窍 4、天麻钩藤饮的功效是( B ) A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B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C 、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D 、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5、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 C ) A 、行气散结、降逆和胃 B 、降逆化痰、消痞散结 C 、开郁降逆、化痰散结 D 、行气解瘀、化痰消痞 6、治疗阳证痈疡初起宜用 ( B ) A 、普济消毒饮 B 、仙方活命饮 C 、黄连解毒汤 D 、阳和汤 7、组成中不含人参、甘草、大枣的方剂是 ( C ) A 、橘皮竹茹汤 B 、小柴胡汤 C 、理中丸 D 、半夏泻心汤 8、温里剂常配伍的药物是(C ) A 、滋阴药 B 、固涩药 C 、补气药 D 、解表药 9、滋阴润燥剂较少配用 ( A ) A 、辛香淡渗药 B 、滋阴养血药 C 、甘温益气药 D 、咸寒润肠药 10、凉膈散的组成包括下列何方 ( D ) A 、小承气汤 B 、增液承气汤 C 、桃核承气汤 D 、调味承气汤 11、理中丸的君药是 ( C ) A 、白术 B 、人参 C 、干姜 D 、甘草 12、当归用量特重的方剂是( A ) A 、生化汤 B 、补阳还五汤 C 、当归补血汤 D 、四物汤 13、以下除哪首方剂外均有清热化痰之功( D ) A 、小陷胸汤 B 、蒿芩清胆汤 C 、温胆汤 D 、半夏白术天麻汤 14、以下属于补益剂的是(A ) A 、玉屏风散 B 、补阳还五汤 C 、天王补心丹 D 、健脾丸 15、六一散中甘草与滑石的用量比例是( D ) A 、1 : 2 B 、1 : 3 C 、 4 : 1 D 、1 : 6 16、防风在痛泻要方中的作用是(C ) A 、升散脾中伏火 B 、祛风散寒解表 C 、散肝疏脾 D 、祛风御风并使固表不留邪 17、下列哪一首方的配伍体现了“培土生金”之意( B ) A 、补中益气汤 B 、泻白散 C 、归脾汤 D 、四君子汤 18、清营汤证中舌象为( B ) A.、舌绛苔滑 B 、舌绛苔干 C 、舌绛起刺 D 、舌绛苔腻 19、阳气虚弱,阴血不足之脉结代,心悸动,舌淡苔少者,宜用( B ) A 、天王补心丹 B 、炙甘草汤 C 、酸枣仁汤 D 、生脉散 20、患者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治宜用( A ) A 、逍遥丸 B 、小柴胡汤 C 、四逆散 D 、龙胆泻肝汤 21、患者诸虚不足,身常出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B ) A 、当归六黄汤 B 、牡蛎散 C 、玉屏散 D 、生脉散 22、因肝血不足而致虚烦失眠,咽干口燥,头目眩晕,脉细数者,治宜用 ( C ) A 、天王补心丹 B 、归脾汤 C 、酸枣仁汤 D 、朱砂安神丸 23、患者素体痰多,又感风寒,痰热内蕴,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黄质稠,苔黄腻,治宜用( A ) A 、定喘汤 B 、苏子降气汤 C 、泻白散 D 、小青龙汤 24、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 (D ) A 、泻白散 B 、清暑益气汤 C 、白虎汤 D 、清胃散 25、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组成的方剂是 ( B ) A 、实脾散 B 、真武汤 C 、五苓散 D 、肾气丸 26、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是 (B ) A 、使药 B 、佐助药 C 、佐制药 D 、臣药 27、凉膈散的配伍含有 ( A ) A 、泻下清上 B 、透热转气 C 、火郁发之 D 、凉血散血 28、逍遥散中用的是 ( C ) A 、干姜 B 、炮姜 C 、煨姜 D 、生姜 29、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 A ) A 、当归、白芍 B 、柴胡、白术 C 、白芍、白术 D 、防风、甘草 30、“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的代表方剂是 ( B ) A 、小承气汤 B 、大承气汤 C 、调胃承气汤 D 、桃核承气汤 31、《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防病的两大纲领是 ( C ) A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B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C 、外避邪气、内养精神 D 、不妄作劳、劳逸适度 32、《素问·五脏别论》认为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与下列哪项有关 ( C ) A 、肺肾 B 、肺肝 C 、肺脾 D 、心肺 33、《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两虚”是指 ( D ) A 、阴阳两虚 B 、气血两虚 C 、表里两虚 D 、正气虚与虚邪 34、《灵枢·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塞 ( A ) A 、经脉 B 、脏腑 C 、筋骨 D 、肌肉 35、女子二七 ( C ) A 、筋骨坚,发长极 B 、肾气盛,齿更发长 C 、天葵至,月事以时下 D 、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36、湿胜则 ( B ) A 、动摇眩晕 B 、濡泻 C 、痈疡红肿 D 、浮肿 37、肺 ( D ) A 、在志为悲 B 、在志为思 C 、在志为恐 D 、在志为忧 38、与心关系密切的病证是( A ) A 、诸痛痒疮 B 、诸风掉眩 C 、诸寒收引 D 、诸湿肿满 分院名称 科室 姓名 密 封 线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中药方剂清热解毒12种秘方

中药方剂:清热解毒12种秘方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证候。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小编推荐: 导赤散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开窍凉血解毒-神犀丹 黄连解毒汤治败血症等病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 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八法中间的温法,治疗里寒证的治法。寒邪,要注意寒邪的来路。里寒证的产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里寒证,不外乎寒邪直中,就是外寒直接越过体表、皮毛入里侵犯或者脏腑、经络、骨节。经络、骨节、肌肉,或者直接侵犯某些脏腑系统,这是有外来之寒。或者是阳气不足造成寒从中生。这两种原因,造成的里寒证在治法上,祛除里寒,治法有些所不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尽管这两者之间往往在临床区分上它是相互有影响的。外寒入里要伤阳,那要伤及阳气以后,有可能又兼有寒从中生的,伤阳、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又兼有这种寒从中生的继发原因了,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结合温补。不是绝然区分了。那寒从中生,里寒盛了以后,由于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更容易外寒直中。所以这两点在病机分析的时候是需要清楚的,在临床实际使用的时候也要结合的。里寒证的层次,分为三类:一类,寒邪侵犯,越过体表皮毛侵犯经络、肌肉、骨节,它已经脱离了表寒,但是来源还跟外寒有关,这个层次。这个层次损伤阳气来说,相对比较轻浅。第二个层次是寒邪,里寒产生核心在脾胃,称为中焦虚寒。引起中焦脾胃功能受寒性收引凝滞影响,作为一个证候核心、病机的核心。再深一层次,是心肾阳虚,一般又称为少阴阳虚。从伤寒六经证治的角度

讲是少阴阳虚。那这个治疗要回阳救逆。对此从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来体现这三个层次。这是对脏腑结合到三个层次来综合来看待里寒证。 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应该说虚寒阳气不足,中焦阳气不足。那中焦脾胃是纳运水谷的。中焦虚寒以后,阳虚可以失去温化、温煦、温通,这个功能减退为主。失去温煦人体的热力来源不足了。中焦虚寒,脾主四肢,脾主肌肉,所以这种畏寒的特点,一般以四肢不温,四肢清冷来描述它。在临床上具体它是以手足为主,冷不过肘、膝,所以这是阳虚失于温煦。阳气的功能,五大功能其中有温煦作用了,同时失于温化。阳气作为脾胃系统来说,要起到腐熟、温化水谷了。所以失于温化,就津液容易凝聚,不能够从有用的气血津液里汲取物质了,所以往往口不渴。失于温通,气机可以阻滞,又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脾胃气机升降的失常,那升降失常,呕吐、泄泻、腹痛。但由于是阳虚失温,造成寒性收引凝滞引起的吐、利、腹痛,那这种腹痛往往喜温喜按,阳虚形成偏寒偏虚了。从舌象来说,因为舌质较淡,加上脉沉偏于弱,这是阳虚的舌脉特点。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方剂温里剂复习

您得位置>首页>温里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得①熟悉温里剂得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与汤; ③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④了解回阳救急汤。 …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得 方剂,统称温里剂。 …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 分类(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 注意事项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中病即止。 5、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一、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小建中汤温中散寒,与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汤回阳救逆之主方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凝,肢冷脉细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与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阳与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方剂学(中医骨伤中级考试学习题集)

A.黄连、黄芩 B.黄芩、生地 C.黄连、黄柏 D.黄芩、桑白皮 E.生地、丹皮 ★标准答案:B 身疼;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共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防辛散耗气为使。

2. 下列何方的药物配伍,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的特点 ★标准答案:E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答题分析: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综观全方,标本兼治;阴阳并补,滋阴药与温阳药的药味及用量相当,补阴与补阳并重,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故选E。 3. 小青龙汤与苓桂术甘汤相同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 B.燥湿化痰 C.宣肺平喘 D.健脾利湿 E.温肺化饮

4. 固涩剂的适应征,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答题分析:固涩剂适用于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如表虚多汗、肺虚久嗽、肾虚遗泄、小便失禁、久泻久痢、崩漏带下等。 5. 生脉散的功用为 A.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B.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C.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E.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6. 下列何项不是四逆汤组方的配伍功效的特点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答题分析:四逆汤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脉,生用尤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伸发阳气为臣。生附子纯阳大毒,与干姜合用,其性尤为峻烈,所以又用甘缓益气之炙甘草为佐使,既解生附子之毒,又缓姜、附相合之峻,益气守中兼能护阴,使回阳逐寒救逆而无重劫阴液和致虚阳暴散之虞。全方药仅三味,而脾肾之阳同建,温补并用,效专力宏,为回阳救逆之峻剂。 7. 下列何项为止嗽散中桔梗与白前的配伍特点 A.宣降 B.刚柔 C.寒热 D.散收 E.通补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8. 下列何项不是温胆汤的药组

《方剂学·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 1、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 方剂,统称清热剂。 2、适应病证:里热证 高热 里热证≠里实热证 炎症 里热证的成因 ?外感:六淫入里化热 ?内伤七情,气郁化火 ?饮食:过于辛辣或过用温补膳食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 里热证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局部之热 实热热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里热陷心包 热热结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 虚热热病后期,阴虚发热 3、分类:清气分热--热在气分 清热凉血--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 清热解毒--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热病后期,余热未尽 4、使用注意:⑴辨别热所在部位 ⑵辨别热证真假 ⑶辨别热证的性质:“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⑷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⑸热盛格药时,可采用反佐法(种类少,量小) 第一节清气分热 白虎汤Ⅰ类《伤寒论》 释名: 《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热之气,得秋而止,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 伤寒化热入阳明里热炽盛①大热 ②大汗 ③大渴 温热邪气入气分④脉洪大 治法:清热生津 君:石膏辛散热张锡纯:石膏退热,不仅“以寒胜热”

甘生津而且“逐热外出” 寒清热 质重降火 臣:知母:苦寒、质润为何不用生地、麦冬养阴? 佐: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防止苦寒伤胃 小米:兼清热除烦,和胃安眠 糯米:兼收涩之功 黑米:长于补血 粳米的作用:药液变稠,便于吸收钙离子 保护胃气 煎药时间以米熟为标志 辩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使用注意: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 脉见浮细或沉;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蒲辅周:“不可在白虎汤中加上三黄解毒泻火,这样方的性质,由辛凉变为苦寒,就成了死白虎,反不能清透其热。” 《蒲辅周医疗经验》2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许玉山医案》:张某,男,30岁,工人,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干,西医按 感冒治疗后,症状不减,改服中药辛温解表,恶寒止,发热加重,烦躁,口干,喜冷饮。10余日后,来院就诊:壮热,烦躁不宁,口渴饮冷,头汗淋漓,曾持续冷敷头部,发热仍不退,头昏头痛,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附方:白虎加人参汤:气阴两伤 白虎加桂枝汤:热痹 白虎加苍术汤:湿热痹 竹叶石膏汤Ⅰ类《伤寒论》 证治分析: 气分余热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清华版)

第六章温里剂 一、单项选择题 1.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人参陈皮茯苓炙甘草 2.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 B.畏寒肢冷 C.大便稀溏 D.恶心呕吐 E.脉数 3.小建中汤的组成是 A.桂枝汤去生姜加饴糖B桂枝汤加饴糖 C.桂枝汤倍桂枝,加饴糖 D.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E.以上均不是 4.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祛湿止痛 E.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5.四逆汤的君药是() A.干姜 B.生姜 C.附子 D.肉桂 E.人参 6.患者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欲绝。治宜选用(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理中丸 E.吴茱萸汤 7.患者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治宜选用( )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理中丸 D.黄芪桂枝五物汤 E.回阳救急汤 8.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二、多项选择题 1.理中丸主治病证是.() A.脾胃虚寒证 B.中焦阳虚出血证 C.小儿慢惊. D.病后喜唾涎沫 E.胸痹 2.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芍药 B.桂枝 C.甘草D生姜 E.饴糖 三、填空题 1.小建中汤中桂枝与其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吴茱萸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阳救急汤的功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逆汤中用干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回阳救逆:

必背助理中医方剂学汇总

方剂学(20分)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3)小青龙汤: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易变通 (二)辛凉解表 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三)扶正解表: 1)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二、泻下剂 (一)攻下剂 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泄力强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二)温下剂 1)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三)润下剂 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蒿芩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茯枳半黄。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二)调和肝脾 1)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2)四逆散:枳芍柴草。 (三)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四)表里双解 1)葛根芩连汤:葛芩连草 2)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枣芩夏白芍姜四、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1)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 (二)清营凉血: 1)清营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三)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三黄栀 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四)清脏腑热 1)龙胆泻肝汤:芩地龙车归枳泻木柴草 2)左金丸:吴黄(黄连6:1) 3)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 4)清胃散:当地连升丹 5)苇茎汤:苇冬苡桃。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襄 6)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7)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五)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知丹 (六)祛暑剂: 1)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 2)清暑益气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五、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1)理中丸:理中丸主里中乡,人参甘草术干姜 2)小建中汤:桂枝汤加饴糖 (二)回阳救逆 1)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 (三)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通枣桂甘药当辛 2)阳和汤:甘麻芥炭熟鹿肉。熟地鹿胶桂姜炭,麻黄白芥甘草从。 六、补益剂 (一)补气 1)补中益气汤:陈芪升柴当术参草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3)参苓白术散:山扁桔莲子苡砂四君 4)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 (二)补血 1)四物汤:营血虚滞—四物地芍与归芎 2)归脾汤: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三人芪归术远木酸神眼 (三)气血双补 1)炙甘草汤:麦大麻枝人姜酒草地。 (四)补阴 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茯专

方剂温里剂复习

您的位置>首页>温里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的①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③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④了解回阳救急汤。 …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 方剂,统称温里剂。 …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 分类(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 注意事项 1.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 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 中病即止。 5. 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 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一、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小建中汤温中散寒,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汤回阳救逆之主方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凝,肢冷脉细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一.填空题 1. 理中丸的君药是__________,功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吴茱萸汤的主治证虽有病在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症状都有__________,病机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 小建中汤以__________为君药。是由桂枝汤倍________加________组成。 4. 中焦虚寒,吐利冷痛,首选__________方;胃中虚寒,食谷欲呕,首选__________方;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首选__________方;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 能食,首选__________方。 5. 四逆汤以________为君药。主治__________证。 6.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 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上__________组成。 9. 主治阳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主治血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 10.阳和汤证治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沉细或迟细。 二.判断改错题 1. 吴茱萸汤主治食谷欲呕、吞酸嘈杂之证,是由肝气犯胃所致。 2. 凡霍乱、胸痹、小儿慢惊风、出血等属脾胃寒湿者,皆可用理中丸治疗。 3.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干姜、人参、甘草组成。 4. 阳气不足而又血虚,经脉受寒,以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四逆汤。 5. 小建中汤主治之虚劳里急证,是由中焦虚寒,肝胃不和所致。 6. 阳和汤中用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7. 当归四逆汤主治阳郁厥逆,手足不温,腰腿疼痛。 8. 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相同的药物是桂枝、大枣与生姜。

中药与方剂试题库剖析

中药与方剂试题库 周四班级适用题库: 单项选择题: 总论 1.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 ) (A)《五十二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2.《神农本草经》载药( ) (A)365种 (B)844种 (C)1892种 (D)921种 3. 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4 .《新修本草》载药( ) (A)126种 (B)365种 (C)12807种 (D)844种 5.《本草纲目》载药( ) (A)240种 (B)365种 (C)921种 (D)1892种 6.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是( ) (A)《难经》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7. 被后人尊为“方书之祖”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太平圣惠方》 8.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9.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属于( )的配伍关系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10. 大黄配芒硝属于( )的配伍关系 (A)相使 (B)相恶 (C)相须 (D)相反 11. 黄芩配大黄属于( )的配伍关系 (A)相使 (B)相恶 (C)相须 (D)相反 12. 人参配莱菔子属于( )的配伍关系 (A)相使 (B)相恶 (C)相须 (D)相反 13.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 (B)《神农本草经集注》 (C)《雷公炮炙论》 (D)《本草纲目》 14. 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是( )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咸味 15. 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是( ) (A)辛味 (B)酸味 (C)苦味 (D)咸味 16. 具有渗湿利水作用的是( ) (A)辛味 (B)涩味 (C)淡味 (D)咸味 17. 下列哪一组不属十九畏的内容( ) (A)官桂畏石脂 (B)水银畏砒霜 (C)芫花畏甘草 (D)丁香畏郁金 18. 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 ) (A)乌头反白蔹 (B)海藻反甘草 (C)甘草反甘遂 (D)人参反五灵脂 19. 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外哪一类( )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20. 反映药物对机体脏腑选择性作用的性能是( ) (A)四气 (B)五味 (C)毒性 (D)归经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方剂各论之清热剂 一、概念: 组成:清热药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 治证:里热证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热在气分证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营透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清热泄火解毒 —火热毒盛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 4、气血两清—清气凉血,泄火解毒 —气血两燔 —清温败毒饮 5、清脏腑热—清解脏腑经络邪热 —脏腑火热证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泻白散、玉女煎、白头翁汤 6、清虚热—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证 阴虚火扰之盗汗证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主治】气分热盛或阳明经热盛证。 壮热,心烦 充斥内外 烦渴引饮 灼伤阴津 气分热盛 大汗 迫津外泄 脉洪有力 热盛于经 【病机】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解】君: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臣:知母—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调和药物。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 【运用】辨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白虎汤衍化方 本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功效: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 本方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功效: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风热湿痹 本方加苍术=白虎加苍术汤 功效: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 第二节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三钱)、生地黄(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银花(三钱)、黄连(一钱五)、连翘(二钱,连心用) 【主治】热入营分证。 【病机】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君: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臣: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以犀角(水牛角)为君,配生地、玄参清营解毒,三药相须为用,清营力优,体现了“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配伍方法。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佐: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引药入心 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一方面清心解毒以除烦,另一方面透邪外出,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透热转气)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名词解释: 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上除清营解毒外,尚有清气透热,导 营热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

第六章温里剂练习

一)A1型题 1.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常用方剂是(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香砂六君子汤 E.温脾汤 2.吴茱萸汤的组成是( )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 B.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C.吴茱萸、白术、生姜、大枣 D.吴茱萸、白术、生姜、甘草 E.吴茱萸、人参、半夏、甘草 3.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 A.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益气健脾,温化痰饮 D.温中补虚,养血通脉 E.补气健脾,渗湿止泻 4.吴茱萸汤与理中丸中相同的药物是( ) A.大枣 B.干姜 C.甘草 D.人参 E.生姜 5.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脘腹绵绵作痛 B.畏寒肢冷 C.大便溏泻 D.恶心呕吐 E.脉弦数 6.患者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治宜选用( ) A.小建中汤 B.吴茱萸汤 C.理中丸 D.补中益气汤 E.参苓白术散 7.理中丸的君药是( )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与干姜 E.人参与白术

8.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A.人参、白术、茯苓 B.人参、白术、甘草 C.人参、茯苓、甘草 D.人参、干姜、甘草 E.人参、茯苓、干姜 9.既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又可以调和阴阳,柔肝理脾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逍遥散 D.一贯煎 E.柴胡疏肝散 10.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 A.1:1 B.1:2 C.1:3 D.2:1 E.3:l 11.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2.小建中汤中的君药是( ) A.桂枝 B.饴糖 C.芍药 D.桂枝与饴糖 E.饴糖与芍药 13.治疗心肾阳虚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是( ) A.四逆汤 B.四逆散 C.真武汤 D.当归四逆汤 E.理中丸 14.四逆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心阳不足,瘀血阻滞 E.肾阳不足,精亏血少 15.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治宜选用(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