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

再讲一个脉。一共二十七个脉。这个脉常见--滑脉,脉诀大家记着“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唯看至数间”。滑脉呢是一个常见脉。它的特点是什么呢?一句话叫“如盘走珠”,都学过那个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滑脉的特点就像小圆珠子,它为什么叫小圆的珠子呢?因为跟滑脉相对的脉叫“涩脉”,那个涩脉过来的感觉像个锉刀,知道锉刀吧?就是锉,这木头有毛茬,它锉,它那上面就不是滑的,是吧?它是那种小锋齿、小锯齿那种感觉,所以滑脉的特点呢像珠,那么它像珠以后呢,你再理解它就不是一条线,因为它这个珠子有半径、有直径,它是宽的。这又跟什么脉区别呢?就是我们会号到一些细脉和弦脉,弦脉是什么?就像绷紧的弓弦一样,如果你摸到那种绷紧的弓弦,那种尖锐的感觉,你不会想到是滑。所以我觉得很可笑就是现代中医写病历,给人记录脉象:脉弦滑。我问你这到底是弦啊还是滑?他自己都不明白。

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大学同学毕业以后去当医生看病,他不相信中医,是因为他的老师没有把他教好,所以他当中医又不信中医,但是又得给人号脉,给人看病,那他怎么办呢?病人伸左手,他一摸,然后心里默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右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唉,好了,脉滑数,或者脉弦滑。有意思吗?我觉得有些事情,你骗谁也骗不了自己,是吧?

中医之所以能够治病救人,是因为它掌握了天地和人体变化的规律,而且当你把这个规律运用到病例身上,“啪”,好了!就跟我跟梁冬做节目——It works !啊,灵了、应了!那种感觉,其实都是自己的心神和天神沟通的感觉,那种享受是别人做什么都替代不了的。而这个“滑脉如珠”这种感觉,大家去想,如果您不理解,就把老婆的戴的珍珠项链,闹得松散点儿,你在摸它啊,什么叫“替替然”?替,是接替、交替,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没有断,啊,叫“替替然”。

下一句话“往来流利却还前”。“却还前”就是什么啊?如环无端。所以它有两个特点,一个叫“如盘走珠”,第二个叫“如环无端”,没有尽头。但是很多人会把滑脉和数脉混淆在一起,因为它来得很流利,他就觉得它跳得很快。大家记住,客观存在和主观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觉得自己心很慌,觉得自己心率很快,但是你给他号,查心率,做心电图,他心率是正常的。那那种慌是什么呢?是另外一种解释。所以这种滑数,有些人老混为一谈。李时珍就告诉大家:那你就数一数就完了,哦,怎么叫数一数?数脉这个事儿,是有定数的,古人讲,一息四至,现代,有表的时候,看一下表。一分钟六十秒,一般的人在70到80之间,超过80的可以定为数脉,低于60的,叫迟脉。但是看表和调息数脉区别在哪?区别在于,医生的心静不静。因为看表谁都可以看,是吧?但是古代为什么说不看表,去数自己的呼吸呢?其实调息是调医生的心。这是第一首诗。

第二首诗,讲的是它的主病,主病诗。就是说任何一个脉啊,它有分表里虚实寒热阴阳。那么滑脉的定义呢,还是一个阳脉,跟滑相对的就是涩脉,属阴。滑脉为阳呢,是属于人的元气刚刚受伤以后出现的痰饮症,而涩脉呢,是元气大伤以后出现的淤血症。所以,摸到滑脉呢,你应该感觉到这个人阳气或者叫元气,开始有点不足了。所以它第一句话就是,“滑脉为阳”,但是元气已经开始不足了。

那么元气足的脉是什么脉?元气足的脉不是滑脉,相当于人高烧的时候,那个洪脉减半,它不是珠子这么走,这叫滑脉。真正健康的人是应该大的波幅,这是元气足的人。那么给它定义是什么呢?这人有痰,一号到滑脉的人痰就多。那么痰是个什么东西?痰是胶原蛋白。痰是精的半成品。也就是说,你吃进来的食物没有完全被你化掉,处于那个半成品的状态。它不仅对你没有益处,反而成了导致你发生病的东西,相当于我们身体流的都是活水,可是这个水变的浓浊黏稠了,就有点流不动了。而我们血管里流的是血,在细胞和细胞之间流的都是这种精和液,精和液不是活水的时候,它就变成了致病的因素。稀薄的,我们管它叫饮,黏稠成块的我们就叫痰了。

那么这种痰有人说我吐出去不就完了,对不起,您吐出去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最高明的办法是把你的元气鼓足了,把它化掉,也就是说把这个胶原蛋白化成你的精血不就完了嘛!很多人大胖子,身上还长脂肪瘤,还要天天吃海参,我说你身上全是海参,你先把自己那点东西化掉。所以这个痰是元气不足的表现,元气是什么?就是我下午的时候讲的,由精化成的那个东西,相当于我们推动身体运行的各种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还有肾上腺素,包括胰腺分泌和胆汁分泌的各种酶,那些酶都是一个字叫--化。元气足的人吃生铁能拉出斧子来;元气不足的人吃进东西都变成异物存在自己身体里面。你看现在多少人过敏,过敏是什么意思?吃进东西没有完全化好又被吸收到体内,就变成敌人老跟你打架。所以元气一衰,人就会出痰,元气再衰人就会出淤血。所以叫号到滑脉就是痰生百病,而且这种痰生的病都很怪。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和细胞之间它是渗,是流动的,不知道流到哪儿,也不知道堵到哪儿,所以会造出千奇百怪的病。

我们知道范进中举的时候他疯了,疯了以后老丈人一巴掌抽过去他吐了口痰,他又醒了,我们管他叫痰迷心窍,就是当痰堵在心的经脉走的路线的时候它的神明就会错乱。下午我说治过的一个病人自杀,最后自杀掉的那个孩子,在我给她治疗过程中是成功的,其中有一次,我给她扎了针以后她就想吐,她要出去到女厕所吐,我不放心,就派当时我跟我学习的一个日本女大夫陪她去,去了厕所回来以后,那个日本学生脸就绿了,我说你怎么了?她说真奇怪,那人吐出这么大块的黄黏黄绿的东西,不知道从哪儿出来的。从哪出来?我也不知道从哪出来,但是那个东西吐出来以后那孩子就心明眼亮了。

所以号到滑脉基本上可以定为痰病,有的时候号到滑脉也会是吃饱了撑的,就是我刚才说的,刚吃完饭你号到关上脉特别地滑。这是什么?吃饱了造成的疾病,现代人吃饭,尤其是晚上的饭都吃得都特别多。所以现在人基本上十个人里号脉有八个都是滑脉,剩下俩涩脉,基本上没正常人,这就是滑脉的主病。

再加上一些辅助的检查诊断,你会看一下他的舌苔,看一下他的体型。最有意思的是现在伪中医太多,当然舌苔胖大的时候,学院教育出来的中医都说这人脾虚。什么叫虚?我说过该有的东西没有叫虚,什么叫实?有了不该有的东西。那么舌头变那么肿大,他是该有的东西没有吗?不是,他是富营养化,他是有了不该有的东西。所以这种人往往是舌苔胖大,而且两边都有牙印,而且有痰一般都有饮。他吃了东西伸出舌头来会像狗一样滴答水,所以结合这些症状,再看他的舌苔的厚薄程度,你基本上就可以问一些相关的问题。闻到油腻的味恶心吗?晚上吃饭很晚吗?早晨起来是不是一刷牙就干哕呀?为什么会干哕?其实是身体自我保护说你吃多了,赶紧吐出去吧。为什么稍一刺激他就想吐?但是我们现在都把身体给自己的那些信号忽略掉了,甚至还会压抑它。

那么一般在上面就寸关出现滑脉的时候,一般你就要问他是不是容易恶心啊,容易吐啊。再往下,如果在尺部号到滑脉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不来例假了,闭经了;还有一种我碰到过的,怀着鬼胎叫假孕。

我们说跟着师父修炼能够移精变气,心想事成。也有一些人不修炼自个儿想就能想出来,想怀孕想疯了嘛,突然不来例假了,然后肚子鼓起来了,每天早晨还有早孕反应,还一吃东西哇哇吐。哎哟,怀孕了。结果一做B超检查,里面不是葡萄胎就是淤血,这叫假孕。你号她的脉也是滑脉。所以号到滑脉在尺部明显的时候,你要分析两个状况:一个是闭经;一个是怀孕。那么怀孕的脉是什么特点?调,那个脉没法形容,谁怀孕你就去摸摸她的脉得了。因为人在怀孕的时候是元气最旺的时候,天赋的本能,很多人得了很重的病,怀孕以后都会好,是借助孩子,养孩子动那个元气好,所以它那个脉是调和的脉,跟这种脉心怀鬼胎的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大家也可以运用一下现代的科技手段。

下午我们交流的时候说,司机越老开车越小心,医生做时间越长做事也越小心。我这么多年没干过缺德事,表现在哪儿?没给人打过胎,好多人来找我说怎么能打胎?我说你想生孩子找我,你想打胎你找别人去。另外一种叫无意缺德,就是无意中把人胎打了。红楼梦里胡庸医滥用虎狼药楞把柳二姐的胎给打下来。就是说当你号脉的时候发现了这种脉,又不引起注意,给人用了大量的活血化瘀的药,而且像我这样基本上看病都要扎针,就有可能活活把人家的孩子打下来。孙思邈是把死人给救活了,这个你要是不判断,你就把人家活人给治死了。所以很多人吃完这些药以后,突然胎打下来了。所以碰到这种一定要多加小心,自个心理不确定,让人家去验尿,而且看妇科病一定要问月经。问了半天望闻问切,就靠号个脉就给人家治病,那肯定要出大事。我有两例病人是验完尿说没事,我还是觉得不对,我说你去查血,查完血确定是怀孕了。啊,所以碰到这种脉一定要小心。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 你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着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四清解释

《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国学堂】《黄帝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此《黄帝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你 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经使用手册》、《黄帝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经》可谓是如雷贯耳,但

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清解释说,《黄帝经》把药划分为三六九等,“毒”越大,表明药越猛,而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梁冬:对。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

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梁冬:对。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梁冬:对。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对。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这种人呢,如果你拿这种荜茇和肉桂煮上奶,或者用干姜,或者用一些比干姜更厉害的就高良姜煮上牛奶喝呢,你喝完以后试试,你就肯定不会拉肚子,就是说你能把它化掉了。这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他吃生鸡蛋过敏,他吃炒鸡蛋就不过敏。梁冬:对。徐文兵:他要在炒鸡蛋里面再放点葱花和韭菜,他就更不过敏。这就是我们讲的食物的调和,这也是我们古人的经验。另外呢,就是大家可以喝点酸奶。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能量发酵了。梁冬:发酵。徐文兵:把它那个阴寒之气呢,平和一些,这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 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 是肤,啊。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我们就不说了。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比沉脉还厉害的叫伏脉,是那个“伏”,是这个“伏”,我们讲住骨,就是摸到骨头上才能摸到的感觉。那么浮脉的第一感觉是,它在肉的层次上跳动。 这个肌肉,大家都说肌肉,请问肌和肉有什么区别?《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修炼的时候,“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如果你不理解气和神的话,你光从唯物主义角度上讲,你理解不了“肌”“肉”的区别。可是道家重视气,也就是说肌和肉是同一块组织,但是当它发力绷紧的状态,凸起的叫肌,而当它泄了气放松的状态,就叫肉,区别在于它有没有气,是吧。 为什么叫“肌肉若一”呢?它是在需要的时候它能绷起来发力,在放松的时候它能松得很软,我们经常说人,说你这人很肉,开车这么肉,做事儿这么肉,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概诉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09 23:00—24:00 经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草木旺盛、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在上一周我们讲到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 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 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 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 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 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

徐文兵老师浅释糟糠

徐文兵老师浅释糟糠 徐文兵老师解释说,“渣滓” “高梁”指的是富裕的家庭,“渣滓”是贫穷家庭的同义词在古代,有一个故事说“人们不能忘记穷人和穷人之间的友谊,渣滓的妻子不能上法庭。” “坏”是陈酿或发酵谷物由于谷物长期储存,谷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逐渐氧化脱水,营养价值小,口感差。因此,古代储存的大米大多有壳,所以储存时间相对较长。富人每年都有能力吃新的大米,穷人吃糠和吞下蔬菜,如果他们够幸运能吃到食物,他们怎么能在乎它是不是坏的? 粮食长期存放,滋生微生物。腐烂、腐败和恶化也被称为“坏”,这意味着事情变得更糟。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是坏的、坏的心、坏坏的、坏坏的、腐烂的等等古人利用微生物的习惯发酵谷物来生产我们需要的葡萄酒、醋和酱油。这些发酵的谷物也被称为“坏的”南方美味的发酵糯米是通过蒸煮糯米,加入酒曲,保温发酵而成。它味道醇厚甘甜,在里面煮几个汤圆更是黏滑爽口。酒糟经过反复发酵、过滤和提取后成为渣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渣滓。人们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住在山西阳高,我妈妈的家乡。我亲眼看到当地人磨碎、澄清、过滤出淀粉,并将其干燥成白面。剩下的渣滓,也就是渣滓,现在被用来喂猪,这在20世纪70年代仍被贫困家庭蒸熟。我也尝过了。它是磨碎的马铃薯皮、粗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物。

又苦又粗的砾石实在难以下咽。 老谷米,中医叫陈仓米《本草纲目》:“如果粮食是用来养料的,而旧的被取走了,那就意味着气味全没了,它仍然是干的和虚弱的。”光是五味之首,能养胃益气,光能渗湿,即热滞,还能健脾滋阴。??在吐出利润后,大鲨鱼停下来,由陈仓汤米单独治疗。“ 另一种常见的中药神曲是由面粉经药物发酵后干燥而成。它经常与山楂和麦芽一起用于治疗食物停滞人们经常吃豆腐,臭豆腐也有类似的效果,厨师都知道,如果他们想去除脂肪脂肪脂肪,他们用腐乳来炖。 “麸皮”是谷物的外壳或表皮富人吃精制的大米和面粉并不厌倦,就像吃白菜和剥白菜心一样,他们剥五谷是因为害怕它们不会变白或变得精制。贫困家庭没有足够的食物,所以他们把面条和壳、米一起磨碎。有大量的剥去皮的谷壳,也就是说,谷壳,被磨碎并保存,等待它变成绿色和黄色时混入米粉中。 实际上是有偏见的饮食,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影响人体的平衡与食物偏见,并导致疾病。例如,不能吃肉的穷人容易患一种奇怪的疾病。病人的视力在白天和晚上都很正常,就像麻雀一样,它们什么也看不见。人们称这种疾病为“麻雀盲”(学习称之为“夜盲症”)根据“肝始明,用之为用”的理论,本发明采用用肝养肝的方法治疗夜盲症,效果非常好。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夜盲症是由体内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这种维生素,因此可以治疗这种疾病。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发现,富人经常患脚气病。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一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3-21 23 :00 —24 :00 经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 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

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 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它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人就当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我讲了是先天赋予你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什么?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就是说这个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

徐文兵老师浅释症瘕

徐文兵老师浅释癥瘕 癥(发音同“征”)瘕(发音同“甲”)是中医特有的病症名称,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对人体病理变化的诊断。可惜在目前所谓“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大气候中,中医已经交出了独立思考、判断的权力,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沦为现代医学的附庸。没有西医影像诊断的支持,中医便不敢吭声。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很少有人在用癥瘕做诊断。癥字也被简化成了症,目前用简体字录入的话,已经找不到这个字了。 道家的宇宙观以无中生有立论,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易、初、始、素。易是空虚寂寥的未有气的阶段,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癥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癥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西医非得看到细胞的质变,病理报告查出癌细胞才去治疗。中医的防微杜渐,控制量变预防质变,控制形变预防质变的理论和手段是不是更先进呢?相对于中医理论中很多形而上的概念,比如精、气、神等,癥瘕是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是腹内有形的结块。在合格的中医眼里、手下,癥瘕是能被感知的,能被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认知甚至比现代影像检查X光、

CT还要灵敏、还要早。也就是说很多被中医诊断为癥瘕的病人,西医检查却没有问题,被判定为正常。 《史記·扁鵲仓公列傳》记载扁鹊经过长桑君的训练,服食上池水和药物,最后能:“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也就是扁鹊能够看到体内有形的病患,这种望而知之的本事后来在《扁鹊见蔡桓公》中也有证明,所以扁鹊被称为神医。大多数的中医,能以切而知之,以巧取胜。 瘕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同假,有假借人体脏、腑、血、液的含义。意思是邪气刚刚开始聚集,所以时聚时散,游走不定,形状可变。邪气开始影响人的正气时,能导致其功能、运动停滞或衰退,中医称为气滞或气结。邪气过重或迁延日久,外加摄入有形的物质得不到消化、排泄就会形成有形的癥瘕。《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圣济总录·积聚门》:“浮流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瘕。”《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瘕者假也,假血成形,腹中虽硬,其实聚散无常也,亦往往见于脐上。其原由寒暖失宜,饮食少节,脏腑之气先虚,又复多所劳伤,外而感受风寒,停蓄于内,是故正虚邪实,正不能胜邪,邪遂挟其力,反假游行之血,相聚相结,而成颗块,推之而动,按之而走。故名曰瘕。” 《罗氏会约医镜》:“瘕者得之伤血,肋间有块如石,按之痛引少腹,去来无常,肚硬而胀,食减餐泥,假物成形,如血鳖之类。治宜调养脾胃,磨积消疳,奏效迟缓。”癥也是形声会意字,发音同征,含有有征可循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第一讲 文字版

旅游卫视国学堂-20100227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第一讲文字版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2.27 23:00~23:3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视频音频下载:hi.baidu./eajian/blog/item/09b4121a4e933.html 文字整理:慕越人、徒步去旅行、天机锁、佩之、XX、蓝色天空、修身齐家、慧从庐溪 旁白: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徐文兵:两个甲子。 梁冬:一百二。 旁白: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寿命的长短? 梁冬: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徐文兵:最重要打的那个“基”,来源于母亲。 梁冬:父亲他的……体现在哪里?什么叫做外在表现啊? 徐文兵:行为啊,举止啊,学习啊,工作啊,一些,表现的不是很好。那是什么?子不教……

梁冬:父之过。 徐文兵:父之过。 旁白: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梁冬对话徐文兵,聊聊如何才能颐养天年。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的“国学堂”,有幸呢请到了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呢,和我们一起讲这个《黄帝内经》。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以及观众。 徐文兵:以前是听众,现在成观众了,大家好! 梁冬:啊,徐老师,咱们这个,由于时间非常紧凑,所以呢,抓紧时间进入《黄帝内经?灵枢经?天年》啊,这个解一下题。 徐文兵:呵……大家都知道中医,《上古天真论》第一篇讲的就是让“人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背景提示:“人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 自然赋予人的寿命叫天年,是两个甲子,120岁。 徐文兵:就说,中国道家或中医认为,人的天赋的寿命,叫“天年”,

徐文兵老师浅释痈疽

徐文兵老师浅释痈疽 “痈”的繁体字是“癰”,从疒( chuáng)会意,以“邕”或“雝”(yōng )形声兼会意。“邕”或“雝”,是水流汇聚环绕城郭的意思,也通“雍”字,引申为“汇聚、聚集”。“癰”的意思就是皮下、肌肉组织间气血、脓液汇聚,形成的肿胀隆起。《說文》:“腫也。”《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 “疽”也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同且(jū)。“且”是多音字,发音为jū的时候,含义为阻断、隔绝。类似的字还有“沮”,意思是水流阻断;咀,咬断。疽是痈的演变、恶化、深入,由气血雍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腑渐至五脏。《說文》:“久癰也。”《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黄帝内经灵枢》的最后一篇专门论述《痈疽》,歧伯分析其病因病机时说:“寒邪客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薰于五藏,藏伤故死矣。” 在回答痈疽的区别时,歧伯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曰痈。”而“热气

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相比之下,痈是阳症,一般长在肌肉丰厚处。初起有寒战、高热,然后体表局部出现红肿、自觉热痛;进而红肿处出现一个或多个脓头,皮下有波动感表示内有脓液形成;接着就是脓包破溃,流出黄稠、腥臭脓液,深部的痈还会形成瘘管出脓;待脓液出尽,创面表层有膜覆盖,下面有肉芽生长,患者自觉由疼转痒,最终愈合如初,连疤痕都没有。体质好的人完全可以自愈。使用中药、针刺可以促进自愈。比如在高热、疼痛的时候用新鲜的蒲公英、菊花、败酱草捣烂外敷;在体质虚弱,久久不成脓的时候,用补益气血的中药,比如黄芪、鹿角胶、穿山甲等等托里透脓;在脓成以后穿刺引流;在脓尽以后,外敷、内服中药促进肌肉生长。总之一句话,因势利导,鼓舞正气,驱邪外出,严防内窜。体内的痈比较凶险,轻则会内溃浸淫,重则脓毒入血扰心。所以治疗必须及时、妥当。比起西医动辄开膛破肚、切割刮削而言,中医治疗内痈确实是简便廉验。 我曾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患两例急性阑尾炎的外国人,都是一付药治愈,当夜热退、痛止,便通。方中的冬瓜仁、桃仁有托里的作用,能把肠壁内浸淫的脓液排到肠腔,冬瓜仁量应大,煎煮时一定要打碎。牡丹皮辛散入血能透脓;大黄芒硝量应小,能缓泻就成。慢性的肠痈以无热,隐痛,时发时止为特点,可以用辛热的附子配上薏苡仁、败酱草磨成细面服用,慢慢化解。肺痈以高热、胸痛、咳吐腥臭浊痰、脓血为主症。治疗肺痈《千金方》中的苇茎汤要比《金匮要略》中的桔梗汤好用,

徐文兵解读皇帝内经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学习《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徐老师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是的,我们在上一周的时候呢,讲到了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这个字呢,很容易念成愉在肩背。俞在肩背。 徐文兵:这个俞,它和我们讲的运输的输是同义,就是脏腑内的气通过这个经络,通过这个地方传输到体表。相反来讲呢,如果我们刺激体表的气输出的地方可以影响到他内在脏腑的功能。 梁冬:噢…… 徐文兵:这就是中医由表及里或者由里及表的这么一个阴阳互根的,这么的一个道理。 梁冬:所谓的腧穴腧穴就是这个腧,对不对? 徐文兵:对,腧穴就是一个“肉”字边,月亮的月加上这个字,就是这个愉快的愉的半边。 梁冬:对,那我想请问了,这个俞和穴到底有什么区别? 徐文兵:哎,俞和穴有什么区别呢?穴,不用说,是凹进去的。凹下去,是吧?你挖个坑,铺上草,等着野兽往下掉。这叫穴。相反呢,还有的人的气是什么,凸出来的。 梁冬:冒出来的? 徐文兵:哎,冒出来的。它像火山口一样,它没有形,但是它有气,有那种感觉。就是有一些比较敏感的人,拿自己的手在病人身上一撸,就能感觉到有些地方,它有一种那种感觉,我们叫气象,象是看不见,象由心生,你拿心可以体会到。它局部那个气的形状,那个形象,它没有形,但是有象。是往起凸的。我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脚踝呀,内侧,叫什么?肾经上的第三个穴,叫太谿。 梁冬:哪个溪? 徐文兵:谿吧,现在简化成那个小溪,河水那个,溪水那个溪了。在古代呢,它不是那么写。奚还是那个奚,但是边上是个山谷的谷。简化字为什么说有点问题呢?它就把很多它认为同样的字都归成一个字了。其实那俩字不是一回事儿。古代那个谿意思就是那种山谷,但是这山谷之间比较窄,所以它叫谿。

徐文兵老师浅释疾病

徐文兵老师浅释疾病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 从矢指人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 本意指急性病。疾也作为形容词使用,同急,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等。 一般说来,邪气盛,正气也足的时候,发病快、病势急,但是往往好的也快。好比外感病,起病突然,高烧体痛,但是汗出以后自然痊愈,来得快,去得急,故称为“疾”。 “病”是象声词,含义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仔细研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使用的分寸。 比如在《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中描写扁鹊初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回:“寡人无疾。” 扁鹊说君有疾,而不是说君有病,含义就在于疾的程度表浅、危害不大。如果不治疗,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话,疾就成病了。桓候连自己有小毛病的都不承认。联想到先秦的另一篇文章《孟子·梁惠王下》中梁惠王公开承认:“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其实疾不过是小毛病、缺点罢了。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后来人翻译这句话不清楚疾和病的区别,把不病翻译成没有病,桓候的话就成了医生就喜欢给健康的人治疗,然后邀功,显得不合逻辑。其实“不病”是病得不深的意思,也就是小毛病。桓候的意思大概也感觉到了自己有些不舒服,但是根本算不上疾或者是病,所以不大愿意让扁鹊诊治、邀功。等过了十天,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俟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第二阶段的疾的发展就严重了,扁鹊就用“病”来替代“疾”了,层次也逐步深入导肌肤、肠胃、骨髓。在分析疾病的治疗机理的时候,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小毛病用热水洗浴就能好。“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疾发展成了病,深入到了肌肤、肠胃、分别用针刺砭割、口服汤药能够治好。“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但是病入骨髓,如同病入膏肓,就无可救药了。短短的一篇故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由疾而病,由病而死的过程。 在《韩非子·十过》中还记载了一个喝酒误事的故事,“司马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司马子反喝醉了,不能应召出战,以“心疾”的名义推辞。这里的心疾,后人都翻译成心病。这就是错误的。疾病发展到了心,那就不叫疾了,一个有心脏病的将军,估计也难打仗。之所以叫做心疾,是因为酒后心跳加速,也就是心动过速、心慌、心跳、心悸症状。 病字在古文中的使动用法中经常出现,表示“使某某病”的意思,也就是使某某痛苦的的意思。比如《水浒》中的人物有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其含义不是病了的尉迟恭和老虎,而是形容梁山好汉英勇,使尉迟恭,老虎都痛苦。名言“病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也是说患者的痛苦在于疾病种类太多,而医生的痛苦在于治疗思路、方法太少。 现代的疾病趋于同义,但是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通称illness或disease.具体说来疾翻译成suffering,把病翻译成sickness 似乎更合古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第十讲文字稿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十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23 23:00—24:00 经文:道者聖人行從,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依然是梁冬,请到了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呢,来分享《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徐老师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上一周的时候呢,我们讲到了这个?夫四时阴阳者?这一段,其中呢!有一句话呢!没有讲完就结束了。上一周的时间,讲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徐文兵:嗯!我们再说一下这个?死生之本?。我刚才讲了这个?本?,是树干,?末?是树梢。干如果坏了的话,那梢儿就不存在了。我们经常还听中医说一句话叫?治病求本?,那么诊病求什么呢? 梁冬:诊病求末是吧? 徐文兵:哎!回答正确。 梁冬:哦!真的? 徐文兵:大家学中医要举一反三。人的本在哪儿?就是说形体上看得见的本。 梁冬:就是躯干嘛。 徐文兵:就是我们的主干--身躯、躯干。 梁冬:身躯嘛!对。 徐文兵:简单用一个字, 梁冬:就是……? 徐文兵:体、身? 梁冬:哦,身,对……。 徐文兵:我们的末? 梁冬:就是…… 徐文兵:分支, 梁冬:就是四肢。 徐文兵:就是肢体。这个末梢在哪儿呢?手上、脚上。一个树得病了,它在最早表现在哪?梁冬:树叶啊? 徐文兵:梢上,树叶上。树叶枯黄了、树梢枯萎了,然后掉了。如果你是个得道的高人,你一看:哎哟!树病了。就是说没等它那个树干枯朽,树根糜烂,你就知道它病了,从它梢节上,你就发现它病了,赶紧给它治。是吧?这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啊!所以你看我们的诊断啊,大家经常学到什么?手诊。一看手,说你有什么什么征兆,有什么病。很多人问我有没有道理,我说当然有道理。人的很多内在大的疾病最早表现出来的征兆,不是在

徐文兵老师浅释毒药

徐文兵老师浅释毒药 天生万物,各具其性。人得天地之全气,为万物之灵。用人的标准衡量的话,那草木鱼虫生灵得天地之偏气,为人所用,以纠正人体的偏差。 毒的本意是偏的意思,特指药物的本性、特性、偏性,与药是同义词。《礼·缁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毒指偏离正道。再比如《周礼·医师》篇中说:“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就是说医生必须掌握有偏性的药物。《淮南子·主术训》:“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良医索而藏之,有所用也。”鸡头就是乌头、附子,是中药中有毒的药物,常人服用会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但是可以用来抢救心衰的病人,治疗阴寒内盛关节疼痛的病人。据《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这里的“毒”就是指植物的偏性。无毒者性味平和,可作为食物,长期食用;有小毒者,可以作为药物,短期使用,不能久服;大毒者用于急重、危难病情的抢救,用大毒纠大偏,临时使用,中病即止。《神农本草经》把中药分为三类:上品无毒,用在养生保健;中品小毒,用调理康复;下品中毒或大毒,攻邪排毒。“是药就有三分毒,行车走马三分险。”这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毒是药物的本性,速度快也是车马的本性,并无利害、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的掌握和使用,使用得当则有利,使用不当则有害。 不知道车马的危险,去开车、骑马,迟早会死于无知;明知车马凶险,但是不去学习开车、骑马就敢开车、骑马的人,迟早会死于无畏;会开车、骑马的的人,如果不守交通规则、漫不经心,迟早会死于无德;出了问题,如果不反思自己,反而去怪怨车、马和发明制造车马的人,那就是无耻了。 很多人认为有毒就是有害,其实不然,有毒的东西,未必有害,甚至有利于人;无毒的东西,未必就无害。关键在于人的使用。糖是无毒的,但是吃多了会导致蛀牙;酒是无毒的,喝多了会得肝硬化;辣椒是无毒的,吃多了会损伤粘膜,导致溃疡、出血。而河豚鱼有毒,但是人们掌握了制作、烹饪的技巧、方法,就能把河豚鱼做成天下第一的美味。蛇毒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以做成药物,治病救人。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精确认识把握药物的毒性,避其害,用其利。 中医提倡行王道,不用霸道,就是尽量用平和、柔缓、无毒的药物去治疗疾病。《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去病十去其七,小毒去病十去其八,无毒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对于人体已经阴阳失衡,出现偏差,就可以放胆运用药物的偏性也就是毒性去纠正人体的偏差,这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被蛇咬伤中毒的病人,中医用蜈蚣研末吞服来治疗。被疯狗咬伤的病人,中医取狗脑涂抹伤口治疗。《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注》:“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 砒霜是公认的剧毒的药物,但是可以用来治疗急性白血病,与化疗相比,砒霜的效果在试验中占优势。病人现在有可以利用这种新的疗法,还可能使大多数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八)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八) 看看迄今为止能被证实的世界最长寿老人李青云的资料:李青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青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李青云的长寿正是因为他是中医中药专家,深谙《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因此,朋友,别让那些“暂时效应的科学方法”搞昏了头,老祖宗给你留下的宝贝才真的能让你有个健康的身体。请继续听徐文兵老师为您讲解《黄帝内经·天年》:文字版——旁白:《黄帝内经》中按照人体血气盛衰的变化将人生百岁分为十个阶段,为什么人体在四十岁之后往往开始盛极而衰?徐文兵:这个年龄段的人,混到了什么?争权夺势,争名逐利,心思用得特别旺。旁白:身体体表的微妙变化和五脏六腑到底有什么样关联?徐文兵:人的脸色,其实是内脏五脏六腑功能的一个表现。梁冬:就观其色……徐文兵:你老在脸上涂涂抹抹、敲敲打打做文章,那叫什么?属于治标不治本。旁白:《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梁东对话徐文兵,细数人生每十岁的生命特性,教你如何顺势而为正确养生。梁冬:重新

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我们依然是延续了较早之前的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来一起学习《灵枢经?天年第五十四》,徐老师欢迎。徐文兵:梁冬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是的,上一周的时候我们讲到,这个国学呢真是在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比如说一个简简单单的白头发都能反映出是胆经的问题?还是肾经的问题?于是我就问了一个貌似 无聊的问题,我曾经见过有一些人,年纪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吧,他的眉毛会长出很长的几根,有人说这个是长寿的标志。徐文兵:对。梁冬:中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徐文兵:没错,他的气血足的话,人的眉毛就浓,就长。如果一个人阳气旺的话,我们说这个人立眉霸眼很有决断力。我给病人治病的话,就调他的身,调他的五脏六腑,调完以后就出现一个现象,是什么?比如说这个人原来一脸的焦黑晦暗,他开始变白,你知道他哪先变白吗?脸色……梁冬:那先变白应该是鼻子吧。徐文兵:答对一半……梁冬:额头,这个地方。徐文兵:最白的开始白的,就是眉毛底下这个骨头开始变白,这开始变白,然后扩散到全脸,全脸变白。就好多人治到最后,我的病治好了,最后我说你不用来了,他说不不不,我还要脸白,我还要白一白。梁冬:还“拜拜”,呵呵。徐文兵:对,所以人的脸色,其实是内脏五脏六腑功能的一个表现。梁冬:就观其色……徐文兵:你老在脸上涂涂抹抹;敲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最新资料推荐------------------------------------------------------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 66 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你补齐。 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 。 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 ;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 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1/ 13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 《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 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 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 《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 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 81 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 13 个药方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 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 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