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世界石油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

1. 世界石油储量

2005 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200千万桶?其中,美洲为24%,西欧1%,中东58%,非洲8%,亚太地区3%,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6%?图1 为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12位的国家?

2. 世界石油产量

2005年,全世界合计生产原油35.90亿吨?其中,美洲为23%,西欧7%,中东32%,非洲12%,亚太地区10%,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16%?图2为2005年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

3. 世界石油消费量

2005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达38.368亿吨,表3为2005年世界前12个国家石油消费量?

从图1—图3①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石油储量?产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较低,尤

其是储量?相反的,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近年来增加很快,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

1. 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

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

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2. 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现有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下

滑?2004 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 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成为我国一大贸易逆差和外汇支出项目,已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能源署(IEA)古计倒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这种供需之间矛盾的日益显著,必将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 : 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 : 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 1.8 亿吨,到2020 年至多也就能达到 2.0 亿吨?据此保守古计,2010 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量大致为 1.3 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亿?2.5亿吨?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 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

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 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3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随着中国对WTO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和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世界

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农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主动权?有关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下降0.01 个百分点?表 3 和图 4 分别为2000 年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测度表和2000—2004 年国内价格总水

平和石油价格上涨率的对比图?

同时,石油价格上涨也给国民的带来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使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导致产

品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的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可能?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他的国际收支出现困难,从而影响了其进口能力,进而使我们的出口面临着潜在的下降危险

4. 缺乏健全完善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没有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战略石油储备对一个国家?尤其对像这样存在石油供求矛盾的发展中大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可以在国际社会发生军事和经济动荡时,保证我国军队和生产用油;在油价高居不下时可以平抑石油价格,减小经济遭受的冲击;可以对石油的禁运和投机起到威慑作用?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石油能源储备进度严重滞后,2005年我国的储备量为30天,按目前计划,到2010年储备量也只不过相当于40天净进口量,仍远远低于美国(175天)和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90 天)?因此,我们的石油储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石油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今天,其是否建立有健全完善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是否有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对于该国的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要想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石油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立具有国际公认标准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以增强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保障国家的石油安全?

三?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对策

1.大力实施煤化油战略和积极开发原油替代品,加紧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和研发海洋采油技术

石油安全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制定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时,不能就石油抓石油,而要从整个能源战略出发,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例,尽可能地实现非石油能源向应用石油能源的转化,进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如煤化石油的生产就能极大地缓解经济发展对石油紧缺的巨大压力?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煤炭储量达 1 万亿多吨,年产量达10 亿吨?而且煤化石油的成本也较低,在煤化石油的同时可以开发出附加值很高的上百种产品,如乙烯?丙烯?蜡?醇?酮?化肥等?因此,应重视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研究,发展“以煤代油,以煤造油”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煤炭的清洁利用?高效利用?增值利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同时,我国还可以大量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柴油等?另一方面,尽管我国主力油田已进入中后期,但还有大量探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具有继续保持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的资源

潜力?尤其是海洋上,石油资源的潜力较大,必将成为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资料显示我国海洋的石油发现率仅为18.5%,可以说海洋勘探和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可开采量就约为100 亿吨?

2.实施石油贸易的多元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石油海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相应的,我国的

石油安全将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干扰?从石油安全的角度来看,今后我国的油气资源外部供应线路必须实施多元化的方针而绝不是像目前的这种单一的和绝对的海上运输路线,改变石油贸易上长期的偏向中东和非洲的地域保守做法,开发地域盲区,充分的利用国际石油资源?总体来说,为了应对随时到来的石油安全危机,我国的石油贸易应实施进口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多元化?进口方式和进口品种的多样化?同时,采取来料加工和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得石油资源也可以作为中国获得稳定石油供应的重要途径?除了不断在境内开采石油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上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 以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应当以“份额油”的方式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开发, 这样一来,我们拿到手的就是实物,石油的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因此,可以说, “走出去”买油不如“走出去”采油?而在石油贸易上,我们还应当改变对石油现货过分依赖的现状,采用国际石油的期货交易方式来减少油价上涨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的影响?

3.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立法先行是国际石油战略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石油储备建设,务必走“要储备,先立法”的道路?在石油储备建设前,应加快石油立法,尽快制定出台我国的《石油法》?《石油储备法》等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石油储备建设的目标?管理? 资金?方式等问题,使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有法律保障? 在石油战略储备的体系构建上,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采取国家和相结合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在进行国家与企业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中,以国家储备为主, 企业储备为辅,使得储备不但是一种国家行为还是一种企业行为?在石油储备建设的资金筹措方面我们也可借鉴日本与德国的做法,实施筹措资金的多渠道化,即国家?社会?企业三方面结合筹措资金?

4. 积极应用和外交手段加强对国际石油的控制能力和决定力

回顾20 世纪特别是近几十年的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危机?冲突,都与石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油与外交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各国围绕石油问题的外交战将会更加激烈,能源外交?石油外交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的主旋律?2006 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已增至3亿吨,进口石油 1.2亿吨,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4%~5%?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1亿吨时,该国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动对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军事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中国应当采取务实的石油外交政策,和那些大的产油国之间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也要特别注重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的合作,这也是中国能源外交所推动的合作方向?同时,巩固和发展中东国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巩固和发展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对我国的石油供应,通过高层互访加强与欧洲的关系,继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 1 0+3和1 0+ 1对话机制,争取同周边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同时,积极的采用外交方式,利用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去开拓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石油市场?只有以积极的政治外交去为我国开拓广阔的国际石油供给市场,才能使我国的石油供给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我国的石油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

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不过,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其次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中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88%)、高采出程度(75%)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划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递减。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0~2002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1%,高出产量增长速度近3.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04万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达到0.7,比石油生产弹性系数高0.436.石油“一高一低”现象导致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缺口从2000年的5637.73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7236.41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7184万吨,10年增加了7倍多。预计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9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35%以上。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担忧有增无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二是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三是出于油价大幅上扬的考虑。 二、中国油气资源供需预测 1.石油需求预测 在成品油方面,汽油、煤油、柴油,按0.6的弹性系数,折合年均增长率为4.2%,预计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 势不容乐观。 海岛问题是根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 200 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 43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 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 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 ,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 ——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 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 18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2、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3、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4、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 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对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较高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海洋开发技术落后,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 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 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 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 突出。 海上石油开采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的三高产业,没有大量的资本投入根本不可能。特别是“中海油”上市以后,其运作要受到资本市场的监控,公司必须规避“资金沉没”的风险,避免打“干井”。这也是我国开发海洋资源遇到的问题,而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海洋资源虎视眈眈,有没有技术去开采。这怎么会不引发其他国家来割占我国海岛。 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中国应当在中国南海海洋边界线内(即“九条断续线”内),派遣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进行巡逻,驱逐非法入侵的外国船只,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海洋利益不受侵犯。要趁现在美国和东盟在南中海的合作关系还处在初级阶段,相机采取断然措施夺回被周边小国占领的岛礁。解决南海问题不能拖延,越晚解决,中国就要付出越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东海争端问题看似简单的双边冲突,其实非常吊诡,处理必须特别谨慎。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是美国二战后为牵制中日故意埋下的祸根。现在中国的海上力量远远落后于日美,如果中国采取过激行为,美日必将联手在海上重创中国,中国海上崛起的梦想势必破灭。或许要等到海上力量足够强大时,才能相机采取断然措施。 海洋问题今年突显还有中国自身的原因:由于中国自身海上力量的薄弱,使外国势力能以非常少的代价就可以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打击。希拉里的一句有关南中国海安全有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话,就大大震动中国。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则利用掌控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抓捕在附近海域活动的中国渔民与之呼应。 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陆地强国,但就海洋而言,虽然是海洋大国,但却不是海洋强国。因此,我 们要增强自身实力。在我看来,增强自身实力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国家内部建设 1、加强全民海洋国土意识当下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人脑海中树立自己的海洋国土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尤其是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保卫祖国海洋权益的爱国情操。 2、加强我国海洋军事实力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近海防御”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洋军力发展的需要,南海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划界争端和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经济全球化以后,海上通道的开辟和航路的安全等都是“近海防御” 战略无法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近海防御”战略使得我国海军装备发 展过于迟缓,导致周遍国家一再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因此,要想在军事实力上得到提升,我认为一方 面我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制定符合当今国际海权观念的,长久的军事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构建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异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分析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构建,海上力量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周边海洋形势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①在此背景下,亚太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海洋战略,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亚太地区强势回归并高调介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问题,而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主要国家也借此机会不断升温争端问题,使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中国周边海洋形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异常严峻的挑战。 一、亚太主要大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一)美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作为蓝色海洋上的一枝独秀,美国为了保住其“海上霸主”地位,愈加重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积极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不断强化其全球海洋强国地位。200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了《2000年海洋法案》,为制定美国在新世纪的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措施。《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的制定,为21世纪美国海洋战略奠定了基础。2009年6月12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总统公告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②“9·11”事件后,随着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断提升。海岸警卫队很快就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2002年颁布《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岸警卫队现代化水平,维护美国的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2005年9月美国发布《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海上安全战略,全面阐述美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美国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战略行动。2007年10月,美国发布《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海上安全战略,突出强调了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维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了改变由于苏联解体而导致海上实力下滑的现实,实施了一系列重振的措施。2000年3月,普京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同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战略构想。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确立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路。2007年夏天,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又重新恢复值勤战机起降任务,表明俄罗斯重新树立海军实力的征程已经开始。普京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并为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化武器系统所占的份额提升至70%。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从而维护附近海域以及海上通道的安全。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目前的安全形势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比较满意,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周边安全环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概况 第一、我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第二、我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第三、我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第四、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合作日益频繁。 二、判断安全环境面临威胁的理论分析 (一)产生威胁的要素 1、实力 2、企图 3、环境、时机和方式。 (二)威胁的类型 威胁的类型可以分为现实威胁、潜在威胁、全面威胁、局部威胁、主要威胁、次要威胁、核威胁、常规威胁、军事威胁、综合威胁等。 三、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祖国统一面临挑战 近年来,台湾海峡地区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要求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台分裂势力也越来越嚣张。再加上我国与周边邻国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领土、领海方面的争端,国际敌对势力也借机制造事端,使祖国统一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与海上8个邻国均有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问题之争。 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 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但历史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2、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 南海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是大型舰船的试验场。南海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达600亿吨,天然气为120平方千米,还有丰富的稀有矿藏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目前我国只控制了7个岛礁和台湾当局占据太平岛外,共有38个岛礁被别国占领。除此之外,中国在东海、黄海与周边一些国家在海域划分上的矛盾一时还难以解决。(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从总体上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国家的边界问题大多得到了解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边界争端,是中印边界争端。 (四)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境内外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操纵,唆使下,置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不顾,为迎合某些西方大国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采取政治斗争与暴力对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民族分裂活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四、结论与对策 (一)更积极倡导与推动多边主义。(二)有所不为才有所为。(三)扩大共有利益寻求利益的重叠。(四)构筑东亚认同共同体。我们要共同努力,使我国有一个更好的,更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使祖国能够更好的发展。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 对策(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最新 版)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立、炼油化工及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应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根据中国资源分布特点,东部挖潜,延长稳产期;西部加大投入,实现增储上产。在战略部署上做到“四个结合”。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

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中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中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二)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原因分析,石油化工,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办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石油化工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该行业的事故发生率很高,因此,加大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析了促进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并介绍了当前我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民的生计问题,若其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对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石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石化事故发生率得到了控制但仍处于较高位,给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关注,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1 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化工行业的危险性很高。为了有效降低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关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管理理念、制度、措施等为着力点,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下面,我们就其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高 由于石化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十分注重在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质量监管等工作中的安全管理。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这种现象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并不少见,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 1.2 设置有安全管理部门 目前,我有已有很多石油化工企业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比如安全部、安环科等,其工作任务就是监督并指导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发现,石油化工企业中设置的安全管理部门,虽然在保障生产活动符合安全标准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在企业利益与安全管理之间产生矛盾时,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会过多地关注企业利益,使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1.3 具有独特的管理模式 为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办法,如奖惩制、责任制、评价制等。通过采用这些独特的管理办法,可以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到各个部门中去,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继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5-5-11 【内容提要】21世纪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摘要题】安全与战略 【正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这一稳定局面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 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美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俄印、美印之间正在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俄美、中日之间也保持和发展着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美俄、美中之间存在着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不信任和相互竞争,俄日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等等。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未来十几年,尽管亚太地区大国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这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是构成地区总体格局基本稳定的基础(注:张蕴岭:《如何认识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载《当代亚太》2003年第6期。)。地区安全格局的相对稳定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和条件。 其次,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确立了在新世纪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注:刘华秋《谱写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载《求是》2002年第21期。)。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进一步巩固了周边睦邻关系。中俄于2001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中朝传统友好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与朝、韩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保持着磋商和协调。中国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全面发展,双方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已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蒙古、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印度核试验后一度倒退的中印关系已全面改善和发展,特别是2003年6月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中印睦邻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中日政治关系近年来受历史等问题影响而处于低潮,但双方努力保持和加强高层接触与往来(包括2003年两国首脑在俄罗斯和东南亚的会晤及吴邦国委员长对日本的访问),同时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处于建国以来周边关系和周边环境最好的时期(注:苗华寿:《中国外交走向成熟》,载《世界知识》2003年第3期。关于中国的周边环境,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的周边环境

中国海洋安全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海权问题。 我国有2万多公里海岸线,7千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应是必然的选择。由于近代中国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反应迟钝,与国家政治变革同步的军事转型迟迟不能完成。所以“重陆轻海”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因素,始终没有把发展海洋经济,建成海洋强国放到战略地位上来。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启示。海洋利益关系着国家的荣辱。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兴衰未来的民族。一个濒临海洋的大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也不可能长期保持其大国、强国的地位。因此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拥有强大的海权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呢?? 国家海上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最重要的工具。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延伸。但是,海洋权益永远需要有力量来捍卫,这个力量就是国家的海上力量。 (一)加快完善海洋立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对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管理等投入逐步加大。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仅限于对内的使用管理方面,而缺少针对维护我海洋权益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立法昭示天下,宣布我国的海岛数量、分布、名称,规制开发利用权益等,维护我国领海权益。 (二)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 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顺,海上执法队伍分散,难以对海洋开发和保护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目前,国务院涉海部门虽多,但职能交叉,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尽管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海洋局的职责中包括”对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但目前仍未实现对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的海洋法规和海洋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层次和手段来维护领海权益。如多批次派出渔政船、海监船、甚至军舰来加强对南海、东海的护鱼、护油、护岛的活动。 (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上力量保障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汉说:“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性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必须要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中国的海上力量同我们这个濒海大国的地位相比,有很大差距。爱因斯坦的话应该对“现在我们的世界最缺乏的是善意和力量的结合”。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大国,我们有所启示: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浅谈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8-09-03T15:48:58.2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刘建超王蕊 [导读] 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天津市利维特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0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特殊性,无论是从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还是从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等几方面来讲,都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极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事故,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同时,还不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重视并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从危险源安全控制入手进行分析,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产品在世界化工产品中所占比重约为50%,是生活生产需求量最大的一类化工产品,包括各种燃油、合成塑料、橡胶、化纤及制品等,并且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但是,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方面,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因此,必须对石油化工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安全管理,因此探究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性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加强工作人员强化其岗位职责意识,才能规范完成各项作业及操作,保证所有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来维护企业良好运行,防止对企业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好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排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的确保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实现,可以显著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按照生产标准落实安全管理。 二、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类型 (一)原材料 石油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种原材料可能用于生产多种产品,而进行一种产品的生产也可能应用多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原料,原料的交叉应用使得各种形式的易燃易爆品在石油化工企业随处可见。同时伴随近年来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的化学品也投入到应用领域,更增加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组成,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应用等环节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环节中,却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事故隐患。 (二)生产工艺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可分为: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精细处理等环节,通过原料处理环节能够让应用原材料符合后续工作的应用要求,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能够使原料在经过化学反应的自然处理方式之后得到所要得到的产品,通过产品分离过程将获得的产品进行不同生产规格标准的分离和精细化处理,进而能够使相关生产产品满足应用标准,实现应用价值。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一般都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进行化学反应的生产原料也多为易燃易爆等物质,物料处于非常危险的运作状态,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物料泄露以及密封措施不到位等现象,便可能使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料与空气接触,发生燃烧火灾、设备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众多,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带来重大的工作压力。另外,虽然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其安全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中也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检修维护等工作环节,人为因素存在设备检修不到位、违章技术操作等问题都会造成安全事故隐患,这也是危险源的组成要素之一。 (三)储存运输 所有的原料、成品都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环节,这些原料和产品都具备遇火燃烧的特点,原料的储存根据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其储存环境都有相关的要求,在原料和成品的运输环节也有专用的运输设备和车辆,然而很多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运输存储工作标准进行操作,储存环境不合格,中转运输操作不规范,运输工作人员没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石油化工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石油化工企业应当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各组织层面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加强对各生产运营环节的安全监督,促进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 企业在项目改建、扩建或者新建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投入力度,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自动化操作水平,减少生产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干预,同时自动化设备具有事故报警、自动停车等安全保护措施,一旦在生产环节中出现异常的生产运行情况,并能够对运行状态的数据信息进行储存和传输,有助于技术工作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避免重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标准的安全操作体系 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想要实现化工作业风险的有效降低,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出一系列安全操作模式,防止其他危险源的出现。这种安全操作体系的建立,可对一线石油化工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和引导,并对一线工作者进行合理的技术培训。总的来说,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对每一道操作程序制定严格标准,并将无数道工序规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并将其落实到程序规程条例之中,确保工作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个人素质的有效提升。例如,为了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操作体系进行完善,山东省安监局开展生产巡查全覆盖模式,建立双重安全操作防范体系,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分级管控、隐患排查、运行管理考核等,与此同时,山东省安监局要求相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新世纪的到来,在祈祷和平的钟声敲响之际,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还有近期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纠纷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未来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地形方面:东北部有外兴安岭、萨哈林岛(库页岛)濒临日本海;东部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与台湾省相隔台湾海峡,台湾岛东北部有著名的琉球群岛;南部的南海分布着储量巨大的油气田,有南沙、西沙、永暑礁等岛屿,最南端是位于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而北部湾的部分海域和越南有争议,云南、广西有很多从金三角来的毒贩,中国的澜沧江(经越南向泰国,叫做湄公河)和怒江(进缅甸,称萨尔温江)流向东南亚;西南是中印边界,多以喜马拉雅山为天然边界(存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雅鲁藏布江(南亚次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地理缝合线)曲折地流向印度;西北,天山延伸出去有帕米尔高原、咸海等,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其中有中俄交界处的友谊峰;北方有巨大的蒙古高原和大量的戈壁,再北有原属中国的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中国周围分布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阿富汗)、中亚、北亚等国家。亚洲所有的习惯性分界,中国都与之相邻,所以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 一?世界石油的储量?产量和消费量 1.世界石油储量 2005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200千万桶?其中,美洲为24%,西欧1%,中东58%,非洲8%,亚太地区3%,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6%?图1为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前12位的国家? 2.世界石油产量 2005年,全世界合计生产原油35.90亿吨?其中,美洲为23%,西欧7%,中东32%,非洲12%,亚太地区10%,东欧及前苏联地区为16%?图2为2005年世界各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 3.世界石油消费量 2005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达38.368亿吨,表3为2005年世界前12个国家石油消费量? 从图1—图3①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石油储量?产量在世界上的排位较低,尤其是储量?相反的,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近年来增加很快,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 1.中国的石油储量相当有限,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尽管石油勘探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2.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尽管中国的石油产量达到340万桶/天,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但还是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

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现有主要油田的产量都在经历着下滑?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成为我国一大贸易逆差和外汇支出项目,已对我国的贸易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比例将高达84%?这种供需之间矛盾的日益显著,必将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据此保守估计,201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量大致为1.3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亿~2.5亿吨?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将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随着中国对WTO有关条款的逐步兑现和中国进口石油数量的持续增加,世界石油价格的涨跌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就已经造成了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和波及?农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产生了“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外交上的主动权?有关专家对我国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下降0.01个百分点?表3和图4分别为2000年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测度表和2000—2004年国内价格总水平和石油价格上涨率的对比图? 同时,石油价格上涨也给国民的带来了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面临着下降的危险,一是使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导致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