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概要—图文落实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气温,夏季除

等地区外,全国普遍。

2.主要温度带

温度带典型地区

B 大兴安岭北段

中温带

高原、平原、平原、

盆地、东北平原

D

平原、半

岛、辽东半岛、高原、

河西走廊、盆地

亚热带

盆地、高原、

平原、丘陵热带

西双版纳、岛、

半岛、台湾岛南部

A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降水的时空分布

⑴空间分布:

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多少←受海陆位置影响,

多少←受雨季长短影响。

800mm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400mm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降水最多地:台湾火烧寮(雨极);

降水最少地:吐鲁番的托克逊。

⑵时间分布:降水集中在季节,季节变化和变化大←受夏季风影响。2.干湿区的划分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干湿区干湿状况

分布(图中

所示范围)

植被农牧业

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蒸发量森林

水田耕作业

为主

年降水 - mm

降水量>蒸发量

B 森林

草原

旱作农业

为主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 - mm

降水量<蒸发量草原

畜牧业、

灌溉农业年降水量< mm

降水量<蒸发量D

荒漠

畜牧业为主、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⑴成因: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⑵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影响

A

B

C

C

D

C

A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偏北风。强大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温润

厚度2000米左右3000米左右

时间每年9、10----次

年3、4月

每年4、5----9、10月

影响降温、寒潮、霜冻降水、梅雨、旱涝

2.气候复杂多样

⑴成因:我国跨大而有多个温度带,距海远近差异大而有多个地区;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及山脉走向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多寒潮、干旱、台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⑵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图气候类型分布主区气候特征

A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冬季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B

一线以南冬季温和少雨,夏季

C

南部、

海南岛、

半岛、

南部

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

D 西北地区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E 高山高原

气候

青藏地区

辐射强,气温

低,温差大,雪

日多

答案:一、1.相差很大青藏高原、天山、大兴

安岭高温 2. 寒温带C 内蒙古河套宁夏准噶尔暖温带华北山东黄土塔里木 E 四川云贵长江中下游东南 F 海南雷州高原气候区二、1. ⑴东南西北东西南北⑵夏秋年际2.800 A 半湿润400 C 干旱200 三、1.

⑴东太平2.⑴纬度干湿⑵温带季风气候寒冷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高温多雨热带

季风气候台湾雷州云南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理—问题探究

活动探究:

1.读我国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特点;结合纬度、太阳高度、昼长、地形、季风环流等地理因素和原理,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⑴冬季(1月)气温分布特点:

①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②东部等温线与纬线接近平行,西部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⑵冬季(1月)气温分布的成因:

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位置: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b.冬季风:北方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幅度大,而南方远离冬季风源地。c.地形影响: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

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关于分布特点②的成因:东部地势较低,地表起伏小,地形对气温影响小,纬度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西部受地形地势影响作用大,温度分布与等高线分布比较一致,等温线比较弯曲,甚至闭合(盆地或或山地)。

⑶夏季(7月)气温分布特点:

①除青藏高原和天山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②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则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⑷夏季(7月)气温分布的成因:

关于分布特点①的成因:a.纬度: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与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差距缩小,且北方白昼比南方长。南北方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b.夏季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减少。

青藏高原等山地地势高,气温低。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c沙漠广布,吸热快;

d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关于分布特点②的成因:南北获得太阳辐射量差异小,纬度作用减弱,海陆位置作用增强,特别是夏季东部季风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控制,加强了海陆因素的作用而成为主导因素,所以东部等温线与海岸比较接近平行。西部因地表起伏大,地形仍是主导因素,山地因海拔高而成为冷中心,盆地因海拔相对较低和盆地热效应而成为热中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一些地方等温线出现闭合。

2.读我国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结合季风环流、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地理原理,探究东部地区降水时空差异的成因?

夏半年,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汇形成锋面雨带,随副高的增强与减弱,雨带则北进和南退。中国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见下图。

正常年份:

5月,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华北春旱);

6月中旬到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7月中旬到8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出现伏早);

9月,冬季风增强,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

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

上消失,雨季结束。

雨带的移动规律,使得南方雨季长(4、5月到9、10月),向北方(在7、8月)缩短。这是东部季风区南北年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夏季风的进退受太平洋西部副高控制,副高是不稳定的。某年,副高势力强,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北移,则北涝南旱;反之,夏季风弱则南涝北旱。

拓展探究:

1.读下列资料,探究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旬,一场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给西南地区造成极大影响。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受频繁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持续低温灾害。2010年5月5日起,连续罕见特大暴雨侵袭浙、赣、鄂、湘、闽、粤等省,局地发生洪涝灾害。北方迎来35℃以上高温天气。真可谓南方“水深”北方“火热”。

【思路】运用高中地理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原理,结合中国地理气候和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

成因特点防治措施

江淮地区

冷暖气团

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

时降水多;

出现“空

梅”天气时

则干旱

降水多时

排水;出现

“空梅”天

气则引水

灌溉

7月

在单一的

副热带高

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

少雨,抗旱

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

台风雨缓

解旱情

沿

热带气旋

的强烈发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

营造沿海

防护林

3-5

蒸发旺

盛,夏季

降水少,气

温回升快

引水灌溉,

节水农业

风没到达

夏涝华

7-8

夏季风来

得早,影

响时间

长,降水

强度大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

水,疏浚河

流,增加入

海通道

寒潮除

年,

强冷空气

迅速入

侵,大范

围剧烈降

大风、雨

雪、冻害时

间长,范围

广

加强警报,

做好防寒

准备

倒春寒东

3-5

极地大陆

气团势力

强盛

春季出现

强低温和

雨雪天气

地膜覆盖

沙尘暴东

西

,以

西北季风

吹扬,干

旱地区的

沙尘向东

南方向扩

风大,大气

含沙量大,

能见度低,

影响范围

广,路径与

寒潮相同

营造防护

林,退耕还

林还草

暴雨洪涝东

降水天气

系统持续

时间长,

如锋面、

气旋、热

带气旋等

降水强度

大,时间

短,洪涝冲

毁、淹没农

田、公共设

施、村镇。

加强防洪

工程建设

和绿化,健

全居民应

急撤离方

案等

共同措施建立预警系统:监测、预报、管理、法规、教育、合作、抗灾、救灾、演练、保险,3S技术。

注意用高中地理的原理来理解学习上表中的气象灾害。海陆热力差形成季风环流,冬夏季风相遇在锋面地带形成雨带,冬夏季风力量的对比产生了雨带的进退。雨带的北移过程,主要是暖锋的活动。梅雨属准静止锋;7、8月华北、东北的暴雨,寒潮,沙尘暴等是冷锋活动的产物。台风是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也是低气压。伏旱是热高压所致,冷锋、寒潮、沙尘暴的动力来自亚洲冷高原,它们都是反气旋的产物或衍生品。

特征内容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

显著

①冬季寒冷

干燥,夏季暖

热多雨,雨热

同期;②与同

纬度比,冬温

偏低,夏温偏

高,气温年较

差大;③降水

的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

都较大

①夏季雨热

同期,对树

木、牧草、

农作物等生

长有利;

②夏季普遍

高温,使水

稻、玉米等

喜温作物北

扩。

①降水过分集

中夏季,造成春

旱、夏涝现象严

重;②降水的年

际变化大,水旱

灾害多;③寒潮

带来严寒,大

风、霜冻等恶劣

天气,台风造成

水灾、风灾。

气候复杂

多样

有多种温度

带、干湿地

区、气候类型

使我国农作

物及各种动

植物资源极

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

区不利于农业

发展

4.温度带与农作物的分布:

温度带≥10℃积温作物熟制

寒温带<1600℃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

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

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

薯等。

亚热带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

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

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8000℃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高原气候区一年一熟。小麦、大麦

学法—归类例析

规律指引

1.等温线的判读

⑴等温线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温: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同图等差: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线的数值差

相同。

均为闭合:等温线呈闭合状,不封闭的是延伸

到图外。

不交少叠:等温线之间一般不相交,少重叠。

高低低高:即与同纬度.与两侧或与同一水平

面的周围地区相比较,向高值凸的地方值低, 向低

值凸的地方值高.

密突稀渐:线密表明变化突然,线稀反映渐变。

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a冬季

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2中国的气候 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解析: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且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答案:B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黄

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热容量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B。 答案:B (安徽卷)下面为1959~20xx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4.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解析:正确读懂两条曲线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读图可知,1月0 ℃等温线总体上向北偏移,即向较高纬度的落叶阔叶林带偏移,说明气候在变暖。 答案:D 5.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命题趋向 1.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以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为例,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 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 (2)据图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 用有何变化 资源问题表现产生的原因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表现为: 集中在资源 总量小,人均 拥有量少 总储量不 足,利用效 率低,人口 数量大 积极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提高利 用效率;实行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延长 其利用期限;控制人口数量 可再生资源 (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不足; 浪费现象严 重;污染严重 自然原因: 时空分布不 均;人为原 因:过度开 采地下水、 浪费、水质 性污染等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 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 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 节流: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业结构,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生产中,提高 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 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在社区、学校、 家庭中倡导节约生活用水 主要 表现 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上的悲剧 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 放 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高中地理常见的气候类型精选题

常见的气候类型精选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析下图所示的四幅降水量气温月份平均图,指出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回答3-5题。 3.该种气候类型可能分布在() A.巴西利亚 B.孟买 C.新加坡 D.首尔 4.该地河流() A.冬季有断流 B.季节变化大 C.有凌汛现象 D.年际变化小 5.该城市规划建设化学工业区的最理想区域位置是() A.西北郊 B.东北郊 C.西南郊 D.城区内 下图表示某地气温(曲线所示)和降水(柱状所示),回答6-8小题。 平均气温降水量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 19℃ 28℃ 20 mm 590 mm 1780 mm

6.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 .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7.气温曲线a 部位气温最高的原因是 ( ) A .正午太阳高度大,天气晴朗少雨 B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C .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D .受高原地形影响 8.气温线b 部位气温低的原因是 ( ) A .太阳高度角小 B .寒流影响 C .云雨较多 D .海陆位置影响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35-42小题: 9.图中a 地区气候特征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有明显的旱季 C .四季分明 D .全年炎热干燥 10.图中可以判断: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 ) A .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 .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 .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 .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11.图中,f 、c 、d 、e 四处水域的洋流中,密度流特征明显的是( ) A .f B .c C .d D .e 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400 -1200 -2000 -1200 -1200 -400 0 400 400 0o 23o26′ a d c 甲 b e f mm 10 20 30 气温℃ 甲 乙 丙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最新

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标要求】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础积累】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 ①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提高人类 生活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自由、健康的社会环境。 ③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①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人类赖以生存的和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②空间上的公平,又称。 ③要求:之间,之间, 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 ①核心:指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 ②要求:人类必须保持、,做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③目标:实现、、和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①核心: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各国、各地区、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面漫画主题的含义是() A. 防治水体污染 B. 防治土地沙化 C. 防治大气污染 D. 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C 【解析】【分析】漫画形象说明了治理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灾害、岩石风化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料、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为甚。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加强绿化和对污染源的管理,推行科技创新环保,减少汽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等。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和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考纲要求: 从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看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温度带,从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变率考察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综合分析我国各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分析气候成因和天气变化,认识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治。 预习内容 一、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工作原理: 作用: 判读方法: 2、天气符号:能够识别天气符号和读懂简易天气预报图。 二、我国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冬①,成因:①② ③ 夏②,成因:①② 活动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约,一月0度等温线经过一线。冬季难以受到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有,原因。 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的原因是。 活动2: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有,原因。夏季气温最高在,原因。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成因 2、温度带 (1)概念——生长期:,积温: 活动3:举例说明不同的温度带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三、降水的分布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来源 (1)我国降水主要由(包括和)带来的。东南沿海夏秋季

节的 雨也占较大比重。 (2)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规律: 正常情况:五月位于地区,六月位于地区,七、八月位于地区,九月,十月。 反常情况:、。 (3)解释概念梅雨: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伏旱: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特点:,成因 (2)时间(季节)分布特点:,成因 活动4: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和一月度等温线重合。 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地区: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原因。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 3、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取决于,根据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 活动5:举例说明不同的干湿区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四、气候特征 1、归纳气候特征: (1),表现 成因 (2),成因 活动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 2、归纳我国气候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的: 不利的: 活动7: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发生时间、影响地区、危害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课堂训练: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 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和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预习情况检查: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追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学生: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学生: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学生:政府、企业和公众。 追问: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哪些尝试? 学生: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等 评价:大家对课本的阅读很仔细,预习得很不错。 三、深入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过渡: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下面我们来一起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高中地理如何判断季节

如何判断季节 一、判断季节的方法 以北半球为例,谈谈判断季节的方法。北半球的冬季以1月最为典型,夏季

二、综合练习 1、当地球运行到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附近炎热干燥 B.蒙古冷高压势力正强 C.阿根廷此时昼短夜长 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2、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科考正处最佳时期 C.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季风 D.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开始强盛 3、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海轮航行的情况是() A.先顺航,再逆航 B.先逆航,再顺航 C.顺航→逆航→顺航 D.逆航→顺航→逆航 4、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的节气,地球公转到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此日前后,中南半岛盛行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气候特点是 ,北太平洋的高压势力日益增强,我国江淮地区出现 天气,长江口盐度较。 参考答案: 1、B(解析: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附近温和多雨,南半球的阿根廷此时昼长夜短,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塔里木河因气温低正值枯水期,甚至断流。)

2、D(解析: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北太平洋受夏威夷高压控制。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3、D(解析: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靠近印度的洋流自西向东流。当海轮从伦敦出发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逆流,在进入地中海时为顺流,在红海进入印度洋时为逆流)。 4、D(解析: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北方河流封冻影响通航,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往南迁。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为夏秋季节。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收割季节为春末夏初。) 5、夏至远减慢西南顺温和多雨夏威夷梅雨 低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1 最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_______ 逐渐减少,且 全年降水集中在____ 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 (1)图中A、B、C、D、E从气候 类型来分: A B C D E 其中A、 B、C都 为气候,说明了我国 气候二 个特征分别 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 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

高中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常见问题答题技巧 1、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2、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3、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5、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一).doc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一) 【考点扫描】 本专题通过对区域开发与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在能够对一个虚拟的区域进行剖析,能够依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一系列信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并进而提出区域开发和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开发与发展的观念。具体考点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活方式的影;3、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4、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应措施;5、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知识构建】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概念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地形特征东部: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特征的成因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以西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过程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地区差异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生态恢复与建设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措施自然原因:位置具有过渡性、土壤质地具有特殊治理:保护植被,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原因性、降水不均匀、自然灾害多发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

【要点解析】 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3、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地区。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和河流、湖泊、水库、稻田。②我国主要湿流域的早期18 20 河流的综合开发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气候、水系、矿产 开发及其结果 世纪下半叶: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世纪 30 年代,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 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目的: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9 世纪后期:人口激增, 掠夺式开发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能源的综合利用

高中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回顾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主要从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早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单一。 (2)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多样化。 (3)工商业社会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意识到人地之间的矛盾。 (4)转型阶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和谐发展。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1)西北荒漠化的防治 ①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②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 (2)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开发 ①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 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 雨林被毁的原因:过度的焚烧开荒;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的伐木;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中学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中学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 2、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区图的能力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其特特征、影响、划分 5、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我国气候的成因分析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 原因:我国地域地跨众多的和加之地形地势增加了我国气候的 1、我国的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①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南方越往北气温越

原因:a冬季太阳直射在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白昼得到太阳光热 b我国北方地区邻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南方受影响 (2)夏季:南北普遍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与南方相比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但白昼时间得到的热量不比南方少 ②温度带 (1)划分:根据多少划分为、、、 、、 (2)概况 温度带分布范围作物熟制主要作物 寒温带 中温带 暖热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①降水分布规律 (1)地区分布:从向逐渐减少 (2)季节变化:多少 ②干湿地区

(1)划分:根据与关系划分为、、 、 (2)概况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天然植被农业类型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 ①气候类型的分布 东部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区: 西部高山区: 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②气候类型多样的优越性 (1)有利于繁殖生长使我国的资源比较丰富 (2)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各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