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

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

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
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

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必要时查病理、DIF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目前依据不足。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9/L),C3、C4下降,已达到SLE诊断标准,故SLE诊断明确。

2.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逐渐扩大至0.5-1.0cm,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皮肌炎: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1.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SLE相关抗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2.CAD: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在曝光部位,呈皮炎湿疹样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为红皮病,皮损持久,反复发作,光实验大多对UVB敏感,光斑贴可能阳性,无SLE相关抗体,故可排除。1.红皮病型银屑病:原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本科查体:颜面、颈、躯干及四肢弥漫性水肿性红斑,伴大量糠状脱屑。双小腿凹陷性水肿。头皮可见大小不等的鳞屑性斑块,束状发。

2.毛发红糠疹,红皮病倾向:特征性皮疹表现为颈肩部较多的毛囊性丘疹,呈苔藓样变,角质栓明显,颜面部呈脂溢性皮炎表现。该患者目前可见全身弥漫性红色斑块中央见散在正常皮岛,但角质栓不明显,且待排。

3.Sezary综合症:为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其特征为剥脱性红皮病伴剧痒,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增多,病理可见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出现不等量S细胞。该患者皮疹虽有红皮病倾向,但红斑中可见正常皮肤,且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皮肤活检+病理:慢性增生性炎症伴表皮银屑病样增生。故诊断依据不足,可排除

红皮病型银屑病:原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本科查体:颜面、颈、躯干及四肢弥漫性水肿性红斑,伴大量糠状脱屑。双小腿凹陷性水肿。头皮可见大小不等的鳞屑性斑块,束状发。

鉴别诊断:

1.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患者常有明确用药史,初发皮疹为广泛性红斑,迅速出现数十至数百个毛囊性表浅小脓疱,伴高热,好发于全身,自觉瘙痒。避免使用致敏药物治疗后皮疹不反复。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予排除。

2.Ofuji丘疹性红皮病:病因不明,多见于老年男性,皮疹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平顶丘疹,很快融合成片,红或褐红色,呈剥脱性皮炎样。好发于躯干、背、腹,皱褶处无明显损害。可有掌跖角化,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少数伴淋巴瘤等。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予排除。

1.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患者常有明确用药史,初发皮疹为广泛性红斑,迅速出现数十至数百个毛囊性表浅小脓疱,伴高热,好发于全身,自觉瘙痒。避免使用致敏药物治疗后皮疹不反复。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予排除。

2.急性湿疹:初发皮疹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M大小丘疹,由于搔抓皮疹顶端搔破后出现浆液性渗出,病变中心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边界不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耳、手、足、前臂、和小腿,常呈对称分布。从患者皮疹表现上,可排除。

1.重症多形红斑:此病皮损可谓水肿性斑、丘疹,水疱等。但一般发病前无用药史。暂排除此诊断。

2.TEN:该病皮损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等。可粘膜及内脏。Nikolsky(+)。虽然本患者Nikolsky阳性,但目前全身皮损面积少于90%。结合患者其余病史特点暂不考虑。1.结节性痒疹:皮疹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主,常两侧对侧分布。皮疹为黄豆至蚕豆大小坚实丘疹,褐红或灰褐色,表面粗糙角化,疣状增生,散在而少融合。伴有剧痒。

2.慢性光化性皮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面、颈、手背、头顶头发稀疏区等光暴露部位,自觉灼热、瘙痒、于照光后加剧,病程慢性,夏重冬轻,光斑贴实验阳性。2、特异性皮炎:本病患者或近亲家庭成员常有变态反应性鼻炎和眼炎、哮喘、荨麻疹等变应性疾病,皮疹为丘疹、丘疱疹,渗出、结痂,早期常以渗出性表现为主,发病部位以屈侧为主,典型部位为双侧肘窝及腘窝,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感或苔藓样变

1.湿疹:患者,男性,双手皮疹7年,全身皮疹3年,加重3月。皮疹呈多形性,反复对称性发疹,伴渗出。故考虑本病。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本病累及青壮年多见,好发于男性。皮疹表现多形性,但在单个患者皮疹常较单一,可表现为浸润性红斑、丘疹、水疱、结节等损害。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在1.5 X 109/L以上,且需持续6个月以上。目前缺乏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依据不足。

3.神经性皮炎:多在夏季发病,易发生在颈项、肘膝、眼睑、骶部等易遭摩擦部位,阵发性奇痒,继而出现密集成片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常相互融合成苔藓样斑块,

红皮病

1.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患者常有明确用药史,初发皮疹为广泛性红斑,迅速出现数十至数百个毛囊性表浅小脓疱,伴高热,好发于全身,自觉瘙痒。避免使用致敏药物治疗后皮疹不反复。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予排除。

2.毛发红糠疹,红皮病倾向:特征性皮疹表现为颈肩部较多的毛囊性丘疹,呈苔藓样变,角质栓明显,颜面部呈脂溢性皮炎表现。该患者目前可见全身弥漫性红色斑块中央见散在正常皮岛,但角质栓不明显,.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患者常有明确用药史,初发皮疹为广泛性红斑,迅速出现数十至数百个毛囊性表浅小脓疱,伴高热,好发于全身,自觉瘙痒。避免使用致敏药物治疗后皮疹不反复。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予排除。

23Ofuji丘疹性红皮病:病因不明,多见于老年男性,皮疹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平顶丘疹,很快融合成片,红或褐红色,呈剥脱性皮炎样。好发于躯干、背、腹,皱褶处无明显损害。可有掌跖角化,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少数伴淋巴瘤等。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

4.毛发红糠疹,红皮病倾向:特征性皮疹表现为颈肩部较多的毛囊性丘疹,呈苔藓样变,角质栓明显,颜面部呈脂溢性皮炎表现。该患者目前可见全身弥漫性红色斑块中央见散在正常皮岛,但角质栓不明显,且待排。

35Sezary综合症:为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其特征为剥脱性红皮病伴剧痒,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及白细胞增多,病理可见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出现不等量S细胞。该患者皮疹虽有红皮病倾向,但红斑中可见正常皮肤,且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故诊断依据不足,可排除。

6急性湿疹:初发皮疹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M大小丘疹,由于搔抓皮疹顶端搔破后出现浆液性渗出,病变中心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边界不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耳、手、足、前臂、和小腿,常呈对称分布。从患者皮疹表现上,可排除。

7药物性剥脱性红皮病:发疹前有明确的近期(1月)用药史,常以头面部弥漫性红肿、渗出开始,速即波及全身,但总的趋势是上半身严重,历时2周左右红肿渗出减轻,代之以广泛,大

1.特应性皮炎:该病往往有婴儿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皮疹呈湿疹样改变。目

前诊断依据不足,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排除。片,反复脱屑为主,伴高热、寒战、全身不适。该患者无明显用药史,暂不考虑该病。

2. 2.接触性皮炎:此病由于外源性物质接触引起。皮损特点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

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破溃。可分布于全身任何部位。可鉴别

3.

4.寻常型银屑病

5. 1.玫瑰糠疹:多见于女性,20-40岁,初起有母斑,1-2周后见躯干沿皮肤长轴分布的暗

红色梭形斑疹,能自愈。故目前暂不考虑该诊断。

6. 2.毛发红糠疹:是以毛囊性丘疹,伴菲薄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

幼年起病,常有一定遗传背景,成年患病者可能和缺少维生素A或某些代谢障碍有关。组织病理示毛囊内角栓,其上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上部轻度慢性炎症细胞

浸润。

7. 2.副银屑病:表现为躯干、四肢散在淡红色斑疹,表面细小鳞屑,无点状出血及薄膜现

象。病理示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故目前暂不考虑该诊断。

8. 3.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表现为泛发全身的苔藓化的紫红色斑丘疹,极度瘙痒,皮损肢

体伸侧明显,病理示角化亢进间有角化不全,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生,真皮乳头增厚,内可见与角质层垂直的增粗的胶原纤维。故目前暂不考虑该诊断。

9.daipao

1.单纯疱疹:皮疹以薄壁水疱为主,常水疱破裂结痂,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伴烧灼感,易复发。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不符合本诊断。

2.疱疹样皮炎:在多形性皮肤损害中以水疱呈疱疹样排列为特征。主要对称分布于肩胛、臀,骶及肘和膝关节伸面。瘙痒剧烈,反复发作,有时伴吸收不良综合症表现。根据该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不符合本诊断。

3.水痘:该病好发于儿童。一般可伴呼吸道感染症状。皮疹分布于躯干、面部、四肢等。皮疹为红色丘疹、水疱等。结合患者病史、体征,暂排除。

4.丹毒:该病是一种细菌感染。皮损为明显的红肿伴疼痛。一般无伴水疱。抗生素治疗有效。结合患者病史、体征,暂不考虑。

5.丹毒:此病多为感染引起,发病前常有畏寒、关节疼痛、头疼、发热等,皮损以小腿及面部多见,表现为高出皮面的水肿性鲜红色斑片,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摸之发热,有疼痛,可伴有脓性水疱或大疱。结合患者病史、体征,暂不考虑。

6.接触性皮炎:该病由接触某些外用物质引起的炎症性皮炎。皮疹分布于物理接触部位。皮损为水肿性红斑,丘疹等。患者无接触史。结合患者体征,暂排除。

mianbupiyan

1.慢性光化性皮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面、颈、手背、头顶头发稀疏区等光暴露部位,自觉灼热、瘙痒、于照光后加剧,病程慢性,夏重冬轻,光斑贴实验阳性。但根据患者病情,暂不考虑本病。

2.特应性皮炎:该病往往有婴儿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皮疹呈湿疹样改变。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排除。

1.复发性面部皮炎:患者、女,因面部红肿伴瘙痒5月入院。初次起病是因外敷面膜后出现红肿,激素治疗有效,后因冷喷、日晒、接触油烟后面部皮疹反复发生,覆有少量糠状鳞屑、伴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破溃。目前考虑该诊断。

2.湿疹: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呈多形性,伴瘙痒渗出,皮疹反复发生,以光暴露部位多见。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破溃。该患者皮疹特点不考虑此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本病累及青壮年多见,好发于男性。皮疹表现多形性,但在单个患者皮疹常较单一,可表现为浸润性红斑、丘疹、水疱、结节等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1.5 X 109/L以上,且需持续6个月以上。目前缺乏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依据不足。

2.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有COTTON症,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相关抗体的升高,本例患者皮疹为红色水肿斑片伴渗出,无肌力改变。结合实验室检查暂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

皮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考虑该病。

bianpingtaiyan

1.结节性痒疹:皮疹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主,常两侧对侧分布。皮疹为黄豆至蚕豆大小坚实丘疹,褐红或灰褐色,表面粗糙角化,疣状增生,散在而少融合。伴有剧痒。患者皮疹不考虑该病。

2.慢性光化性皮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面、颈、手背、头顶头发稀疏区等光暴露部位,自觉灼热、瘙痒、于照光后加剧,病程慢性,夏重冬轻,光斑贴实验阳性。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本病累及青壮年多见,好发于男性。皮疹表现多形性,但在单个患者皮疹常较单一,可表现为浸润性红斑、丘疹、水疱、结节等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1.5 X 109/L以上,且需持续6个月以上。目前缺乏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依据不足。

3.神经性皮炎:多在夏季发病,易发生在颈项、肘膝、眼睑、骶部等易遭摩擦部位,阵发性奇痒,继而出现密集成片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常相互融合成苔藓样斑块,该患者皮疹不考虑该病。

2.副银屑病:皮损有滴状、苔藓样、斑片状及痘疮样等类型。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屈侧为主。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损顽固,无季节性变化。组织病理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该病人病理不考虑此病。

3.深部红斑狼疮:好发于手臂、颊、及臀部。表现为结节或斑块,于真皮深部及皮下,大小不一,质硬,其表面皮肤可正常、微红或斑块,病久者可呈凹陷性萎缩。组织病理示皮下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该病人病理不考虑此病。

荨麻疹

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4.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5.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

6荨麻疹性血管炎:又名低补体血症血管炎。损害表现为带有一定出血现象的风团样疹,长持续24小时以上。常伴有关节痛腹痛等。皮疹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血清总补体或C3、C2、C4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发作的缓解期可恢复正常。组织病理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结合该患者皮疹特点及病理该考虑此病。

7.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又名灰色皮病,病因不明。皮损为大小不一稍隆起的坚实红斑,活动性红色边缘渐向外扩展,而中心去留下蓝灰色色素沉着。好发于躯干四肢。自觉不明显不适,病程慢性。该患者皮疹改变暂不考虑该病。

8.日光性荨麻疹:儿童、青少年和女性多见。风团发生在照光后数分钟至十几分钟。致病光谱甚宽,发病先有瘙痒或灼热感,续而出现红斑风团。损害以发生曝光部位为主。风团于1-4小时消退。光实验可诱发风团。

Sle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9/L),C3、C4下降,已达到SLE诊断标准,故SLE诊断明确。

2.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逐渐扩大至0.5-1.0cm,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皮肌炎: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2.SLE伴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和皮肤的结缔组织病,临床损害以四肢近端对称性肌痛肌无力、特征性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血清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常伴发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3.SLE伴发SS:除SLE症状外,有SS的表现,包括口干、眼干、抗SSA/Ro和抗SSB/La 常阳性,病理示泪腺、腮腺和颌下腺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唾液腺、泪腺功能实验阳性。该患者有抗SSA、抗SSB阳性,但不伴有口干及眼部不适,伴发SS暂不考虑。

1.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SLE相关抗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2.CAD: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在曝光部位,呈皮炎湿疹样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为红皮病,皮损持久,反复发作,光实验大多对UVB敏感,光斑贴可能阳性,无SLE相关抗体,故可排除。

带状疱疹

2.淋巴管瘤:是局部淋巴管良性过度增生,因淋巴管发育障碍或畸形造成,多见于婴幼儿或儿童,临床上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病理示:淋巴管瘤由内皮细胞排列的腔隙构成内含淋巴液。

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闪电样针刺刀割撕裂或烧灼样剧痛为主要特征。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明显,在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稍加触动即可诱发,突发突止。

3.单纯疱疹:此病皮损好发于口周,外阴粘膜交接处等。皮损为群集性小水疱,疼痛不明

显。病程慢性易反复,结合患者病史,不考虑该诊断。

4.水痘:该病好发于儿童,成年人少见。一般可伴呼吸道感染症状。皮疹疏散分布于躯干,面部及四肢较少见,呈向心性分布。皮疹为红色丘疹、水疱,分批出现。结合患者病史、体征,予排除。

3.疱疹样皮炎:起病急,好发于肩胛及颈部。皮损为多形性,可为红斑、丘疹、水疱、风团。水疱聚集成群,疱壁紧张,伴剧烈瘙痒。结合患者病史此诊断暂不支持。

3.丹毒:该病是一种细菌感染。皮损为明显的红肿伴疼痛。一般无伴水疱。抗生素治疗有效。结合患者病史、体征,暂不考虑

多形红斑药疹

1.荨麻疹:起病急,损害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肤色风团,数量不等。单个风团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可此起彼伏。IgE可升高。根据患者皮疹特点,不考虑此病。

2.玫瑰糠疹:红斑为圆形或椭圆形,上有糠皮样鳞屑,以躯干、四肢近端为多,且红斑的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根据皮疹部位与皮疹形态可排除此诊断

1.多形红斑:病因不明,皮疹以水肿性红斑、丘疹、疱疹等多形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皮疹好发于手、足背、掌跖,面、颈、臀和小腿,对称分布;重者可累及黏膜部位,病程具有自限限,但可复发。根据患者的用药史及皮疹部位,暂不考虑本病。

2.玫瑰糠疹:病因尚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上覆鳞屑。以躯干、四肢近端为多,对称分布。根据皮疹部位与皮疹形态可排除此诊断。

1.玫瑰糠疹:病因尚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皮疹为红色斑疹,可有母斑、子斑。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且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上覆薄层皮屑。以躯干、四肢近端为多,对称分布。根据皮疹部位与皮疹形态可排除此诊断。

2.单纯性环状红斑:病因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月经来潮有关。皮疹为鲜红或淡红色环形红斑,边缘狭窄;数目多发,好发于躯干、四肢,不痒;皮疹历时2天左右可消退,不留痕迹,但可此起彼伏。根据患者的皮疹特点不考虑此诊断。

脓疱性银屑病

1.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为少见的药疹之一,其致病药物以抗生素为主;一般发病突然,初发皮疹为大片红斑上的小脓疱,还可伴有小水疱、紫癜等,几天后代之以脱屑性红斑;常伴38°C以上的热度。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暂排除。

2.急性湿疹伴感染:皮损红肿明显,初发皮疹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M大小丘疹,由于搔抓皮疹顶端搔破后出现浆液性渗出,病变中心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边界不清,如有继发感染则产生脓疱或脓液。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耳、手、足、前臂、和小腿,常呈对称分布。从患者皮疹表现上,暂排除。

1.脓疱型银屑病:1)患者青年男性;2)全身皮疹反复21年,冬重夏轻,常因感冒、劳累诱发,99年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2004年以“脓疱型银屑病”在我院住院治疗;3)病情加重伴脓疱40余天入院;4)体查:躯干四肢较多淡红至暗红色浸润性丘疹、斑块,部分皮损融合成片,上覆片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Auspitz征(+)。后背、双下肢可见多发密集的针尖至粟粒大小浅表性脓疱,双下肢部分皮损融合呈脓湖。故诊断明确。

2.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多数为外伤后发病,脓疱常初发于指、趾两侧,尤其甲周围多

见,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甚至泛发至全身,也可以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皮疹特点和病理改变与脓疱型银屑病类似,但脓疱型银屑病常有银屑病病史,本例患者有明确的银屑病病史,且皮损分布以躯干四肢为多,手足、指(趾)无明显皮损,暂不考虑。

3.脂溢性皮炎:本病原因尚不明确,考虑与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常见于头皮,前额,鼻两侧,前胸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皮疹特点为糠皮样鳞屑,基底潮红,上覆淡灰白色或淡黄色油腻性痂,边缘不清。结合患者皮疹特征,暂排除。

2.角层下脓疱病: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一般多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浅表小脓疱,排列成环状、多环状,好发于皱褶部位和肢体屈面,对称分布,不伴全身症状。结合患者病史及皮疹分布、特征,暂排除。

3.疱疹样脓疱病:多见于孕妇,在非孕期、男性和幼儿已有报道。皮疹特点是群集的小脓疱,常排列成环状、多环状,亦可互相合成“脓湖”,先发生于腹股沟、腋窝、乳房下、脐部等,以后可泛发至全身,可累及黏膜和甲。病程进展急进,多伴有高热、畏寒、谵妄、抽搐等严重的全身症状,愈后不良。本例患者有明确银屑病病史,病情进展较缓慢,暂不考虑本病。

4.泛发性连续性肢端皮炎:本病脓疱常初发于指、趾两侧,尤其甲周围多见,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甚至泛发至全身,也可以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本例患者有明确的银屑病病史,开始从躯干部发病,逐渐发至四肢,手足、指(趾)无明显皮损,故排除本病。

淋巴瘤样浸润

2.淋巴瘤样丘疹病:多见于女性,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成批出现,对称分布,初起为针头样淡红水肿性丘疹,中央常带出血性, 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亦可产生水疱,继而坏死、发黑、破溃、结痂或表面有细薄鳞屑,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根据皮损形态可排除此病。

3.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本病基本损害为全身散在淡红色丘疹,而不融合。好发于四肢及躯干,常对称。常伴阵发性剧痒,浅表淋巴结常可肿大,血嗜酸性粒细胞1.5*10^9/L以上,持续6个月或以上。病理示真皮血管周围有嗜酸粒、中性细胞浸润。结合患者病史特点,暂排除。

2.皮肤淋巴样增生:分两型(1)局限型:皮肤损害约90%发生于面部和头皮,也见于躯干和四肢,表现为单个或数个簇集的淡红至褐红色、半球形隆起丘疹或结节,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较硬,生长缓慢。(2)播散型:无特殊好发部位,损害多发,为粟M大丘疹或小结节,可反复发作,瘙痒,自行消退后不留痕迹。根据皮损和病理可排除此病。

3.湿疹:此病皮损特点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等,伴瘙痒。皮疹表现较单一。慢性病程可表现为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斑等。结合患者病史与皮疹特点,暂排除。

1.银屑病:是有特征性红斑、丘疹、鳞屑性的慢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的丘疹,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将鳞屑刮去后有发亮薄膜,再抓之有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可有微脓疡,棘层肥厚,表皮突规则的下伸。乳头呈棒状,内有弯曲而扩张的毛细血管。本例患者已用药近1月,虽无明显Auspitz征,但仍需借助病理以鉴别。

2.蕈样肉芽肿:系原发于皮肤的一种低度恶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主要为辅助T细胞性,倾向于向上皮侵入。一般分为蕈样前期、浸润期和肿瘤期。蕈样前期皮损多种多样,可见红斑、丘疹、水疱、风团、鳞屑、偶或瘀点。本例患者皮损多形性,需靠病理活检以协助诊断。

2.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炎:本病原因不明,多见于中青年,皮损特点为绿豆大淡红或暗褐色扁圆形丘疹,伴瘙痒明显,好发部位为四肢、躯干,常对称分布。本病诊断需符合以下工程(1)嗜酸细胞增多,在1.5×10^9/l以上,且需持续在6月以上(2)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3)具有多系统受嗜酸粒细胞浸润的症状和体征(4)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细胞增多。患者目前病程3月,尚不能符合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诊断。

3.蕈样肉芽肿:是一种向上皮性的皮肤恶性淋巴瘤,分为蕈样前期、浸润期、肿瘤期。前期损害多形性,可类似神经性皮炎、湿疹、玫瑰糠疹等,多伴剧痒,且难控制,病理示真皮乳头层有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部分为Pautier微脓疡。根据患者的皮疹特点,需病理检查进一步排除。

2.类天疱疮:多发生于55岁以上老年人。典型皮损为正常皮肤或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发生疱壁紧张的水疱,散在分布,无集簇成疱疹样倾向,尼氏征阴性;病变广泛,表皮、真皮分离则可能出现尼氏征假阳性,有不同程度瘙痒或烧灼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早期以嗜酸细胞浸润为主,直接免疫荧光示表皮下基底膜带处C3或IgG呈线状沉积。本例患者虽无明显水疱,但类天疱疮亦可表现为反复的红斑基础上再出现水疱,故行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明确。

坏疽型脓皮病

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多发于青壮年,损害分布于两下肢,特别是小腿和足背,有时波及大腿、臀、躯干和上肢,而总以下肢垂部位多见。损害多形性,如瘀斑、风团、样损害、出血性丘疹、水疱以及结节和坏死、溃疡等,而以可触及的瘀斑为特征。常成批出现,可反复发作。常有不规则发热、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慢性发作患者,全身性症状可不明显。组织病理:中性粒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与患者病理诊断不符,故排除。

2.三期梅毒瘤:成人多见,好发于四肢伸侧、前额、头皮、胸骨部、小腿及臀部,大多单发,浸润性斑块,后形成肾形或马蹄形溃疡,伴树胶样分泌物。皮损中梅毒螺旋体很少,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病程迁延,经数月或数年后愈合,留下萎缩性瘢痕。根据患者皮疹及病史、病理结果暂不考虑。

2.寻常狼疮:儿童、青少年多见,病因为结核杆菌感染,皮损好发于面部臀、四肢,皮损特点:针帽至黄豆大小结节,可融合成斑块并破溃,有时伴肺、骨结核。无自觉症状。病理:真皮浅层结核结构。慢性病程,可引起变性或继发鳞癌。根据患者皮疹及病史、病理结果暂不考虑。

3.Behcet病:系一多系统受累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常见于中青年男女。有感染、有机磷、有机氯及Cu等慢性中毒和遗传等因素,病变主要累及口腔、外生殖器、眼和皮肤,皮损以结节红斑样损害,最多见,好发于下肢小腿;毛囊炎样损害,M粒大脓疱围以较宽的炎性浸润性红晕;针刺反应阳性。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减等。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病检结果,暂排除本病。

2.崩蚀性溃疡:好发于任何年龄,病因可能螺旋体、梭形杆菌或厌氧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皮损初起为丘疹和水疱,破溃后形成单个或多个溃疡,直径5-10cm或更大,边缘水肿,上覆腐肉、脓液、可向深部发展,伴疼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毒血症,病程慢性进行性。创面分泌物以培养待结果回报后明确诊断。

3.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多发于青壮年,损害分布于两下肢,特别是小腿和足背,有时波及大腿、臀、躯干和上肢,而总以下肢垂部位多见。损害多形性,如瘀斑、风团、样损害、出血性丘疹、水疱以及结节和坏死、溃疡等,而以可触及的瘀斑为特征。常成批出现,可反复发作。常有不规则发热、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慢性发作患者,全身性症状可不明显。组织病理:中性粒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与患者病理诊断不符,故排除。

SLE

1.冻疮:常见于寒冷季节,常见于儿童青年女性,多见于外露部位,手背,手指足部,面颊耳廓,为局限性,水肿性,紫红色斑,严重时可有水疱。与本病不符。

2.皮肌炎:双上眼睑为中心实质性鲜红色水肿性斑,Gottron征,皮肤异色病样改变,四肢近端肌肉酸痛,心肌酶谱改变,肌电图改变,与本病不符。

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常见于曝光部位,面部,手,前臂,常见环状红斑型,丘疹鳞屑型,环状红斑型:初起为水肿性丘疹,扩大为环状多环状,边缘高起水肿性斑块,消退后留有毛细血管扩张。皮损光敏明显。丘疹鳞屑型:似银屑病样,消退后皮肤萎缩,伴发低热,关节酸痛,ANA(+),RO,La(+)。

3.混合结缔组织病:常见于面部,手,前臂,手指肿胀硬化呈腊肠样,面部轻度肿胀发亮,Raynaud现象,多发性关节炎,近端肌痛无力,吞咽困难,高低度nRNP抗体。

4.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获得性,特发性,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光敏性皮肤病,是皮肤对日光照射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常见于春季和夏季,多为中青年女性,发生在光暴露部位,包括面部突出部位,颈后颈前V字区,手背前臂伸侧,损害多形性,常见小丘疹,丘疱疹,也可为大丘疹,水肿性红斑,瘙痒明显。

2.SLE伴发SS:除SLE症状外,有SS的表现,包括口干、眼干、抗SSA/Ro和抗SSB/La 常阳性,病理示泪腺、腮腺和颌下腺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唾液腺、泪腺功能实验阳性。该患者有抗SSA、抗SSB阳性,但不伴有口干及眼部不适,伴发SS暂不考虑

荨麻疹

1.荨麻疹性血管炎:病因不明,可能由于细菌感染或其毒素对皮肤血管的一种免疫反应,皮损为持久性的棕红红色斑丘疹、结节和斑块。皮损表面光滑,边界清楚。24小时不能消退,伴关节疼、腹痛。血清补体降低,病理学检查为血管炎。目前依据不足,待其他辅助检查完善后排除。

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不考虑该病。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般有前驱症状,初为鲜红色斑丘疹,后逐渐增加密度,颜色变为暗红,可互相融合。发疹先从耳后、颈部、发际出现,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常伴有明显的卡他症状。麻疹粘膜斑为其早期最可靠诊断依据。本例患者无明显发热、流涕,无畏光、流泪,未见麻疹粘膜斑,故排除。

2.多形红斑性药疹:常具有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和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其典型表现,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常对称分布,较重者可以累及躯干和面颈部,甚至波及眼、口腔和外生殖器。本例患者虽有明确的用药史,但皮损未见虹膜样损害,一般情况好,暂不考虑此型药疹。

1.猩红热:本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有接触史,皮损大多从耳后、颈部、颌下开始向下蔓延,色鲜红,同时伴有口周苍白圈,咽颊炎、草莓舌,后期大片脱皮,一般全身症状重。本例患者没有接触史,且一般情况好,暂不考虑。

2.麻疹:一般有接触史,皮疹先出现于耳后、颈部、逐渐及额颊部而蔓延至全身,初呈玫瑰色,后加深至暗红色,颊粘膜有麻疹斑点,明显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本病急性发作,一般全身情况较差。本例患者全身情况好,无发热恶寒、流涕流眼泪等卡他症状,且

未见麻疹粘膜斑,暂排除。

Still

1.成人Still病:男女均可发病,表现为弛张型高热,皮疹形态多样,随发热出现,有关节痛或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目前患者有弛张高热,皮疹形态多样,有关节痛,故诊断明确,入院为进一步检查病因。

2.荨麻疹:患者皮疹形态多样,一日之内可以消退,伴有发热,需考虑荨麻疹。但是患者为弛张型高热,且有关节疼痛,故目前不考虑该诊断。

3.风湿热:皮疹主要变现为环状红斑或皮下结节,关节炎呈游走性,不遗留关节畸形,常伴心内膜炎,遗留心脏瓣膜病变。根绝此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加以鉴别。

1.成人Still病:男女均可发病,特点为:(1)弛张型高热,(2)多形态皮疹,随发热出现,(3)关节痛或关节炎,(4)淋巴结肿大,(5)可有肝脾肿大。

2.风湿热:皮疹主要为环状红斑或皮下结节,关节炎呈游走性,不遗留关节畸形,常伴心内膜炎,遗留心脏瓣膜病变。根绝此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加以鉴别。

3.系统性红斑狼疮:(1)颧部红斑(2)盘状红斑损害(3)光敏现象(4)非侵蚀性关节炎(5)口腔或鼻腔溃疡(6)肾脏病变、持续性尿蛋白、细胞管型(7)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8)神经系统异常(9)血常规3系降低(10)dsDNA、抗SM抗体(+)(11)ANA(+)。符合以上4项以上可诊断,可暂排除。

1.败血症:多为弛张热,发热前有明显寒战等中毒症状,皮疹常为出血点,体温消退后有消耗性表现,经仔细检查可发现原发感染病灶,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抗生素治疗有效。根据皮损形态与其他检查可排除此病。

2.淋巴瘤:此病特点是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质韧,部分粘连,热型不定,皮肤改变常为浸润性斑块、结节等;皮肤活检可证实此诊断,暂不考虑此病。

1.聚合性痤疮:患者,男,14岁。

2.主因“面部起疹2年余,加重1月余”入院。本科检查:面部弥漫红色至暗红色丘疹、脓疱,局部相互融合成囊肿、结节,压之疼痛明显,上覆淡黄色脓痂,少量疤痕形成。后背部有散在淡红色丘疹、脓疱。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诊断明确。

2.药源性痤疮:服用皮脂类固醇激素、溴、碘等药物,可以发生痤痤疮。皮损多为全身性,发病年龄不定,无典型的黑头粉刺。本患者无明确的用药史,发病来示皮损逐渐增多,年龄为青春期,故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暂不考虑。

3.酒渣鼻:本病仅发生于颜面中部,好发于中年人,无明显自觉症状,经过缓慢。常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主要包括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丘疹脓疱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明显纵横交错。本例患者鼻部皮疹不明显,根据起病史、症状和体征,予以排除。

2.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过去认为本病是一种经血行传播的皮肤结核,示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本病好发于成年人,皮损主要为半球形或扁平的丘疹或小结节,呈暗红或褐色,触之柔软,中心坏死,拨片压疹时可以显出黄色或褐色小点,主要分布在下眼睑、鼻唇沟为多。本患者皮损形态、病史不符。

3.职业性痤疮:是指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矿物油类或某些卤类所引起的皮肤毛囊、皮脂腺系统的慢性炎症损害。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本病可分为两大类,因接触石油、煤焦油及其分馏产品等引起的称为油痤疮;因接触卤类化合物引起的称为氯痤疮。一般同工种患者发生相同的损害,本病好发于接触的部位如手背、前臂及肘等处。本例患者无明显的接触史,故暂不考虑。

1.酒渣鼻:多见于中年人,损害特点为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潮红,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主要包括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本例患者鼻部皮疹不明显,根据起病史、症状和体征,予以排除。

2.职业性痤疮:与机油、石油、石蜡及焦油类接触的工作人员可引起痤疮样发疹,此病与职业有关,同工种患者发生相同的损害,本病好发于接触的部位如手背、前臂及肘等处。本例患者无明显的接触史,故暂不考虑。

1.毛囊闭锁三联征:此病皮损特点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聚合性痤疮与化脓性汗腺炎同时存在。入院后查分泌物培养等以进一步排除。

2.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此病皮损特点为长期外用激素药物后出现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患者近10月服用激素后加重上述症状,但结合病史特点和体征,暂不考虑。

2.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此病由于外用激素药物引起,皮损为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患者此次症状加重前开始予系统性激素治疗,但与皮损、体征结合,诊断不成立。

3.粟粒性狼疮:此病皮损特点为红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绿豆大结节,质软,中性怀素,发于面、眼眶、口腔周围。病理示结核样结构等。目前结合上述特点,诊断依据不足,暂排除。

2.药源性痤疮:服用皮质激素、碘等药物后,可有痤疮样皮疹。无黑头粉刺、炎症反应常较重,患者发病加重前开始服用皮质激素,但结合患者皮损特点,诊断不成立。

3.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此病皮损特点为面部上出现粟粒至豌豆大的结节,质软,玻片压诊可见淡黄色半透明小斑点,愈合后往往留有色素性萎缩性瘢痕。与患者皮损特点结合,诊断不成立。

患者,男,14岁。

2.主因“面部起疹2年余,加重1月余”入院。

3.1)慢性起病,病程2年余,逐渐加重。

2)皮疹初起为面部散在皮疹,无明显脓疱,后皮疹逐渐增多,散在脓疱,1月前皮疹大面积爆发,并累及后背,伴发热、局部疼痛、流脓。

3)皮损主要以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为主,少量破溃流脓的瘘管、疤痕形成,上覆少量脓痂。

4)发病初期以外用药及多西环素治疗,皮疹增多伴脓疱后予多种抗生素及黄柏胶囊、维胺酯胶囊等治疗后病情好转。1月前因治疗失当致病情加重,在当地医院予“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异维A酸”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4天前至我院门诊就诊。

4.5岁时有“疝气修补术”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疾病史。

5.PE: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6.本科检查:面部弥漫红色至暗红色丘疹、脓疱,局部相互融合成囊肿、结节,少量破溃流脓,压之疼痛明显,上覆淡黄色脓痂,少量疤痕形成,局部淡褐色色素沉着。后背部有散在淡红色丘疹、脓疱。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

1.血栓性静脉炎:可分为浅表性及深静脉血栓性。常见部位为小腿、髂、股等,可形成溃疡并伴疼痛。辅检如B超、静脉造影等可鉴别。

2.坏疽性脓皮病:女性多见,胫前区多见。初发皮损多样,迅速坏死形成溃疡。境界清楚,边缘不整齐并呈潜行性破坏,边缘的皮肤紫红色,基底呈红色颗粒状,表面附有黄脓。局部疼痛明显。据病史及皮疹排除该病。

2.糖尿病足: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植物神经病变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足部可出现神经病性溃疡,表现为圆形,凿缘。该患者现考虑糖尿病,但据病史及皮疹形态不考虑该病。

3.臁疮:多发于下肢,炎性红斑基础上的水疱或脓疱,层层结痂,去痂后可见不规则溃疡,自觉疼痛、烧灼,愈后留有疤痕。细菌检查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1.血管炎:分类复杂,基本病理应包括炎细胞浸润,有血管损伤,如血管壁的纤维蛋白样坏死。皮疹表现多样,如紫癜、丘疹、结节、水疱、脓疱、溃疡等,该患者据病史、皮疹不能排除。

2.糖尿病足:由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引起。植物神经病变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皮肤干燥和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足部可出现神经病性溃疡,表现为圆形,凿缘。该患者现考虑糖尿病,但据病史及皮疹形态不考虑该病。

3.淤积性皮炎:多发生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急性者多由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引起,表现为下肢迅速肿胀、潮红、发热,浅静脉曲张并出现湿疹样皮损。发病缓慢者开始表现为小腿下1/3轻度水肿,胫前及两踝附近出现暗褐色色素沉着及斑疹。继发性湿疹样改变可出现急性或慢性皮损,病程较长者可因外伤或感染而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据病史、皮疹排除该诊断。

1.混合型结缔组织病:一种同时或不同时具有红斑狼疮、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盒硬皮病等混合表现,血中有高效价的nRNP抗体的结缔组织病,肾脏累及少见,愈后佳,此患者CPK、LDH、HBDH升高,手指肿胀或硬化。结合患者病史可考虑次诊断。

2.重叠结缔组织病:此病是由于各种结缔组织病的重叠组合。常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之间为主的重叠。患者皮损为面颊部红斑,肌肉酸痛,关节胀痛,但无吞咽困难、光敏、雷诺现象等其余症状。查肌电图、自身抗体、病理等以进一步排除。

3.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典型皮损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可有发热、关节疼痛,可引起贫血、累及多系统损害,可有ANA、nRNP、Sm阳性及C3、C4异常,根据此本病人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待进一步完善先关检查后鉴别。

1.混合型结缔组织病:一种同时或不同时具有红斑狼疮、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盒硬皮病等混合表现,血中有高效价的nRNP抗体的结缔组织病,肾脏累及少见,愈后佳,此患者CPK、LDH、HBDH升高,手指肿胀或硬化。结合患者病史可考虑次诊断。

2.重叠结缔组织病:此病是由于各种结缔组织病的重叠组合。常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之间为主的重叠。患者皮损为面颊部红斑,肌肉酸痛,关节胀痛,但无吞咽困难、光敏、雷诺现象等其余症状。查肌电图、自身抗体、病理等以进一步排除。

3.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典型皮损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可有发热、关节疼痛,可引起贫血、累及多系统损害,可有ANA、nRNP、Sm阳性及C3、C4异常,根据此本病人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待进一步完善先关检查后鉴别。

1.硬肿病:皮疹常由颈后、颈侧、或头部开始,肿胀为非凹陷性,坚韧,呈蜡状。皮肤不能捏起,表面失去正常皮肤皱纹,面部缺乏表情。皮肤色泽为正常或棕黄或带苍白。目前诊断依据不足,暂时除外此诊断。

2.嗜酸性筋膜炎: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好发于四肢,有时也见于躯干、面部,皮损表面皮纹大多正常,可捏起,不符合患者病史,暂排除。

过敏性紫癜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因不明,部分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关,部分与药物、化学物、感染有关。发病可分为慢性和急性,皮损形态和过敏性紫癜类似,急性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广泛、严重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常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下,出血时

间延长等。患者现一般情况好,入院前查血常规正常,可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后排除。

2.爆发性紫癜:又称坏死性紫癜,是一种非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突发对称性、广泛性、触痛性瘀斑为特征,病情险恶,常易致死。原因不明,多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后2-4周发生。皮损为大片触痛性瘀斑,融合倾向,瘀斑上可见出血性大疱和坏死,导致肢端缺血性坏疽。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本例患者一般情况好,皮疹无触痛性,未见大疱和坏死,暂予以排除。

1.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属色素性紫癜性皮病,本病好发于下肢,为慢性过程,迁延难愈,有复发倾向。初为对称发生的各种形状的毛细血管扩张,往往排列成环状、半环状、亦可呈线状、纹状、匍行状甚至片状,皮损中央出现点状出血和淡褐色色素沉着。通常没有自觉症状,轻度瘙痒。本例患者皮损为针尖大小瘀点、瘀斑,无明显淡褐色色素沉着,且病程较短,暂不考虑。

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因不明,部分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关,部分与药物、化学物、感染有关。发病可分为慢性和急性,皮损形态和过敏性紫癜类似,急性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广泛、严重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常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下,出血时间延长等。患者现一般情况好,前查血常规正常,可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后排除。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因不明,部分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关,部分与药物、化学物、感染有关。发病可分为慢性和急性,皮损形态和过敏性紫癜类似,急性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广泛、严重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常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下,出血时间延长等。患者现一般情况好,前查血常规正常,可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后排除。

2.血小板增高性紫癜:本病原因不明,部分与剧烈运动、脾切除、感染、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关。多见于50-70岁,皮损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肢体坏疽、网状青斑或肢端红绀症,常伴有胃肠道&泌尿道出血脾肿大。血常规示:血小板持续高于1000x10^9/l,出血时间延长。本例患者一般情况好,血查血小板正常,故予以排除。

TEN

1.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患者老年,女性病程急性发作,进展快。2)发疹前有明确用药史。3)皮疹特点:全身见弥漫分布的水肿性暗红色斑疹、丘疹,部分融合呈斑片,其上见散在分布的水疱、大疱,疱壁松弛,疱液清,尼氏征阳性。口唇及口腔粘膜糜烂、结痂,双眼睑结膜稍充血。4)全身症状严重,伴发热。5)皮损累及面积大于30%。根据此患者病史及皮损特点,支持此诊断。

1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为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获得性、非感染性、疤痕性大疱病,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面及手足背,在创伤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及糜烂,尼氏征(-),愈后有瘢痕。患者表现与之不符,暂不考虑。

2坏死松解型游走性红斑:多见于女性,皮疹好发于会阴、腹股沟、下腹部、口鼻周围,为多角形红斑,偶见高于皮面的丘疹和水疱,较快向周围游走、扩张。依据患者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暂不考虑。

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多发生1-5岁婴儿,偶可见于成人。(2)多由金葡菌感染所致。(3)皮损均一,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型大疱,有口面向躯干、四肢发展,尼氏征(+)。皮损触痛明显。(4)口腔粘膜多无累及。(5)组织病理示表皮浅层坏死,表皮内水疱。依据本病发病年龄及皮损特征,可暂排除。

3.大疱性类天疱疮:(1)好发老年人,常见于肢体屈面,(2)皮疹表现水肿性红斑或正常皮肤上疱壁紧张的水疱,尼氏征(-)。伴不同程度瘙痒。(3)口腔粘膜多无累及。(4)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内嗜酸粒细胞浸润,(5)DIF示IgG、C3基底膜带沉积。依

据本病人病史及皮疹特点,可暂排除。

1.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患者老年,女性病程急性发作,进展快。2)发疹前有明确用药史。3)皮疹特点:全身见弥漫分布的水肿性暗红色斑疹、丘疹,部分融合呈斑片,其上见散在分布的水疱、大疱,疱壁松弛,疱液清,尼氏征阳性。口唇及口腔粘膜糜烂、结痂,双眼睑结膜稍充血。4)全身症状严重,伴发热。5)皮损累及面积大于30%。根据此患者病史及皮损特点,支持此诊断。

2.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好发中青年。2)皮损多型性,好发于四肢远端、面颈、躯干部,常对称分布。表现为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尼氏征阴性,典型皮疹出现虹膜样损害。3)并可有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的累及。4)可伴全身发热等全身症状。依据该患者发病年龄及皮疹特征,可暂排除。

3.寻常型天疱疮:1)好发中年;2)皮肤损害之前多有口腔粘膜损害;3)皮疹表现正常皮肤上松弛性水疱,疱壁薄,松弛易破,尼氏征(+);4)皮疹瘙痒和疼痛;5)病理示表皮内水疱,免疫荧光IgG、C3表皮棘细胞间沉积。依据该患者病史及皮疹特征,可暂排除。

2.脂溢性皮炎:本病原因尚不明确,考虑与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常见于头皮,前额,鼻两侧,前胸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皮疹特点为糠皮样鳞屑,基底潮红,上覆淡灰白色或淡黄色油腻性痂,边缘不清。结合患者皮疹特征,暂排除。

3.蕈样肉芽肿:目前公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T淋巴细胞淋巴瘤。可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其红斑期可表现为扁平、淡红色、鳞屑性斑片,直径数厘M。类似银屑病或某些类型皮炎,亦可表现为表面萎缩,光亮或出现皱纹,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多或减少,可类似斑片状副银屑病的大斑片或斑驳状副银屑病。本病诊断上主要有皮疹多形性,伴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瘙痒,病理有亲表皮现象、MF细胞等。本例患者根据病史、体征,暂不考虑。

3.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 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目前依据不足。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9/L),C3、C4下降,已达到SLE诊断标准,故SLE诊断明确。 2.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逐渐扩大至0.5-1.0cm,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皮肌炎: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 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1.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SLE相关抗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2.CAD: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在曝光部位,呈皮炎湿疹样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为红皮病,皮损持久,反复发作,光试验大多对UVB敏感,光斑贴可能阳性,无SLE相关抗体,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1).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药物治疗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艾洛松。 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前额、双颊、胸背、及肩部。初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日久顶端形成角栓,进而发展为脓疱,结节,感染伴有疼痛。 药物治疗 口服药:维生素B6、维胺脂、甲硝唑、锌。外用药:秋臣、维A酸、克痤隐酮凝胶。.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

看图识皮肤病四种

看图识四病 麻风疣状皮肤结核挤奶人结节副肿瘤类天疱疮 躯干部散在红色和淡褐色斑块,边界清楚 中央稍萎缩,表面少许鳞屑 一、病史 患者女 62岁。 主诉:面、颈、躯干、四肢起皮疹,伴轻度瘙痒8年。 现病史:患者8年前发现腹部一拇指甲大小的红斑伴轻度瘙痒,未经治疗皮疹逐渐扩大并延及后背、四肢。近3年皮疹发展到面、颈部,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病理检查未明确诊断,遂来我科就诊。发病过程中无发热、关节痛等症状,自觉皮疹处出汗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其它病史。务农,5年前迁居内蒙呼和浩特市。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面、颈、躯干、四肢散在红色和淡褐色斑块,2×3cm~10×18cm大小,边界清楚,中央稍萎缩,表面少许鳞屑。毛发正常,眉毛未见脱落。未触及粗大神经。患处触觉丧失,痛、温觉正常,无运动功能障碍。组胺试验:“三联反应”不完整。 取皮损作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皮突变平,真皮浅、中层可见结核样肉芽肿,神经周围可见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阴性 二、诊断 诊断:麻风病(leprosy)。 诊断依据: 1.患者老年,慢性病程; 2.皮损特点:面颈、躯干、四肢散在红色和淡褐色斑块,边界清楚,中央稍萎缩,表面少许鳞屑;毛发正常,眉毛未见脱落;未触及粗大神经。 3.神经功能检查:患处触觉丧失,痛、温觉正常,无运动功能障碍。组胺试验:“三联反应”不完整4.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浅中层可见结核样肉芽肿,神经周围可见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见右图。

左手背暗红色疣状增生性斑块,有脓性、浆液性渗出液 一、病史 患者男,61岁 主诉:左手背皮损18年,逐渐加重。 现病史:18年前患者左手无名指因外伤而行截指术。2个月后,左手背出现一个黄豆大小皮疹,缓慢增大,渐累及整个左手背,逐渐出现破溃,有渗出,伴疼痛。曾诊断为“孢子丝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先后口服伊曲康唑、10%碘化钾、特比萘芬等,均无明显效果。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食欲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9年,1996年患脑血栓,发现糖尿病1个月。否认结核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未见异常。 皮肤科检查:左手背9cm×10cm暗红色疣状增生性斑块,上有脓性、浆液性渗出液,覆盖黄色痂,有触痛。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糖6.14mmol/L,胸片正常,皮损脓液培养、组织真菌镜检和培养,多次阴性。组织匀浆革兰染色未见细菌、抗酸染色阴性、培养无细菌生长、无结核菌生长。PPD试验阳性。 PCR扩增病损组织分枝杆菌16S rRNA基因,结果显示在电泳中呈现一条扩增条带,其大小与预期扩增片段1030bp相符, 并与人结核杆菌扩增出的条带处于同一位置。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IS6110 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电泳中呈现一条扩增条带,其大小与预期扩增片段123bp相符,并与人结核杆菌扩增出的条带处于同一位置。 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真皮全层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浸润,有结核样肉芽肿表现,部分中央有干酪样坏死。PAS染色阴性。 二、诊断 诊断:疣状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verrucosa cutis)。 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患者,慢性病程,有外伤史; 2.皮损特点:以疣状增生斑块为主; 3.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增生,真皮全层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浸润,呈结核样肉芽肿表现,部分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4.PPD试验阳性;

常见皮肤病的十种治疗偏方

常见皮肤病的十种治疗偏方 1、经性皮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生):老豆腐三、四两炒焦,用芝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3次,三、四天有特效。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天天涂患处,一次即明显见效,一日三次,2-3天即愈。 2、气、脚气:生大蒜头两只,去皮放入半斤醋内泡3天,再用大蒜头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7-10日,有消炎和杀死细菌之特效。 3、疮未破:尖头辣椒5钱,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热时涂患处,一日五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来年永不再发。 4、疔、疖:用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即可。 5、眼、侯子:先将患处外部老皮消去,再涂上清凉油,用香烟火熏烤,至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火,一日二次,5天可脱落不发。 6、足开裂、粗糙:生猪油二两,加白糖1钱。捣匀擦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克愈,再擦几天以后永不复发。 7、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涂患处,一日三次。 8、疹(皮肤起红点、水泡、发痒):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9、肤痒:鲜韭菜、淘米水,按1:10重量配好,先泡二小时再连韭菜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三天永不再痒。 10、癣、顽癣(银屑病):侧柏叶、苏叶、各200克,蒺藜*40克,共研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6斤沸煮后小火煮30分钟,涂洗患处,日3次。 康知皮肤医生(https://www.doczj.com/doc/6a14726290.html,)是国内首个支持皮肤疾病和皮肤美容拍照自动识别的皮肤专业APP,通过康知签约的3000多位国内三甲皮肤科和皮肤美容专家团队,向用户提供免费咨询、预约挂号、专家会诊、美容特卖等专业服务。目前,康知皮肤医生已成为皮肤领域最大的专业医疗应用,每天向数万名用户提供专业的皮肤问诊和预约诊疗服务,我们将致力于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帮助广大用户解决自己的皮肤问题。

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报告

写在课前的话 正常皮肤的表面脂膜、角质层、黑素均对光线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别是黑素的保护作用更大,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一般将色素性皮肤病分为色素增加如黄褐斑、雀斑和色素减退如白癜风两大类。大多数色素障碍性疾病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仅影响美观,但某些皮损可以为多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一、概述 正常皮肤可以呈现出红、黄、棕及黑色。影响肤色的因素包括血红蛋白(氧和状态或还原状态)、黑素(起决定性作用)、类胡萝卜素。黑素在黑素细胞中特殊的细胞器- 黑素小体中合成,然后转运至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中。肤色有种族和部位差异,此与黑素小体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和降解方式的不同有关。表皮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在胚胎早期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并分化。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毛囊、真皮、黏膜上皮、内耳、软脑膜和视网膜。多数黑素向上随着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脱落,排除体外。少数黑素转移到真皮,被嗜色素细胞吞噬,运送到血循,经肾脏排除。 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黑素母细胞移行和分化异常、黑素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以及黑素合成或转运异常。色素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可根据其色素是增加或减少和其分布是局限或泛发来进行鉴别。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包括局限性和弥漫性白斑,每种白斑又有较多的分类,作 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每种疾病的病变特点, 熟知相关的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治。 二、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Hypopigementation ) (一)局限性白斑( Localized hypopigmentation )

1. 先天性局限性白斑 包括无色素性痣、 Ito色素减退症、结节性硬化症(叶状白斑)、贫血痣、斑驳病等。 以下不属于先天性局限性白斑的为() A. 无色素性痣 B. Ito色素减退症 C. 贫血痣 D. 白癜风 正确答案:D 解析:先天性局限性白斑包括无色素性痣、Ito色素减退症、结节性硬化症(叶状白斑)、贫血痣、斑驳病等。白癜风为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局部色素脱失性疾病。 ( 1 )无色素性痣( Nevus Depigmentosus,或 Achromic Nevus ) 无色素性痣是一种先天性非进行性色素减退斑,临床特征为白斑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其分布及相对大小终身不变。本病在 1884 年由 Lesser 首先报道, 1967 年 Coupe 制定了无色素性痣的诊断标准,并被大多数学者采纳。 1967 年 Coupe 制定诊断标准包括:单侧性分布;白斑出生既有,或早年发病;白斑的分布终身不变;受累区域的组织无 改变,局部感觉无异常;白斑边缘无 色素沉着。 无色素性痣分为三型:局限型是 指局限于体表任一部位;节段型是沿 神经节段性分布;涡漩型或泛发型的 白斑表现为奇特的线状或涡漩状,分布广,不伴有神经系统、骨骼等其他系统畸形。 无色素性痣在临床上易与其它局限性白斑相混淆,如早期无色素性痣与结节性硬化的叶状白斑不易区别,晚发无色素性痣易误诊为白癜风,从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及财产损失,因此,早期识别无色素性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1、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多形性皮疹的皮肤病,以水疱最为突出,无明显的过敏原因;本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起缓急不一,瘙痒显。损害为多形性,开始为红斑,在其基础上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等,而以水疱最为突出。偶亦可见大疱。水疱自绿豆至葡萄大小,排列成群、环形或不规则形,疱壁紧张,不易擦破,棘细胞松解症阴性。水疱抓破后即成剥蚀面,愈后常有色素沉着。长期搔抓可使皮损湿疹化或苔癣化。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膝、肘、臀,亦可累及腋、肩、躯干、头皮等处,口腔粘膜罕见。诊断要点是全身情况良好,多形性皮损以簇集性水疱为突出,分布于四肢伸侧;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本病应与大疱性多形性红斑鉴别,后者亦多为多形性损害,但常有特征性的靶样红斑及大疱,皮损分布呈泛发性,粘膜常受侵犯,瘙痒不是特征。病程一般在2月左右,愈后无疤痕。 2、急性蜂窝织炎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炎症可深入皮下组织,故损害界限不清,并可化脓坏死。多发生于下肢、面部、外阴等处。患处皮肤红肿、灼热、坚实、表面紧张,扩展迅速,边界不清,可有大疱形成。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时形成脓肿、出血及坏死。主觉疼痛。全身症状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硬结性蜂窝组织炎好发于下肢,常围绕踝上部,有时见于颈部、腹部或上肢。损害是板样硬化,暗红色并有色素沉着。久之有皮肤萎缩。 3、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接触致病物史,发病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较清楚,去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本病应与湿疹相鉴别。湿疹的原因复杂,不易发现,皮疹呈多种疹形,境界不明显,常全身泛发或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下肢湿疹呈对称性,局部无静脉曲张的表现,也无下肢水肿。 4、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早期症状主要是小腿下三分之一轻度水肿,以后踝部和胫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胫前内侧常有红斑和褐色素沉着,局部搔抓继发改变,有糜烂渗出结痂的皮肤病。 5、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点为多种疹形的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较剧,常泛发或对称分布,病程较长,易迁延而慢性化。本病的表现有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及苔癣样变等,常同时有多种形态的发疹。 急性湿疹:先在皮肤上出现弥漫性红斑及小丘疹,若发生在皮肤松弛部分,可伴有局部水肿,病变较快发展为小水疱,由于搔抓可形成点状渗出或浅在糜烂面,病变中心部症状多较重,易融合成片及渗液,边缘部炎症较轻,可见散在的小丘疹或丘疱疹。好转时皮损干燥结痂、潮红及肿胀消退。自觉症状可有灼热及瘙痒感,急性湿疹的渗出面继发感染时,皮损往往潮红,分泌物呈黄稠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亚急性湿疹:皮疹主要是小丘疹、丘疱疹及小片糜烂渗出,可有结痂或落屑,多由急性期的潮红、水疱及渗出等明显消退所形成。 慢性湿疹:皮损多呈局限性,有浸润、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病变中心部常有搔痕、血痂及点状渗出等,周围可见散在的小丘疹。伴有皲裂。 诊断:湿疹呈多形性发疹,分布常对称,有瘙痒,易渗出,常慢性发复发作,

常见皮肤病

一、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相 互融合,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可出现多个 细小出血点。 人类对银屑病还未完全阐明,但对银屑 病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1.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与遗传、感染、情绪、过敏等因素相关的免疫性疾病。 2. 该病无传染性,也不是不治之症,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等会使病情加重。 3.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很多,但是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对所有患者均有效。不要相信任何广告特别是邮购药品,其疗效是短暂的,后果可能会使轻者加重疾病,重者危及生命。 4.细心寻找使疾病加重或复发的个体因素,如食物,有的患者在进食狗或羊肉后加重,有的在进食鱼、虾等水产品后加重,有的在饮酒后加重,个人的体验非常重要,尽量避免可能使疾病 加重的个体因素。但也不要过多“忌口”。 5.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 “根治”的治疗方法。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 针对皮肤的治疗,如窄波中波紫外线照射和外用药物,擦药时应

按摩数次帮助药物吸收。尽可能不用内用药物。 6.不治比乱治好。 7.如有感染病灶如复发性扁桃体炎、齿与齿龈或齿槽感染等及时向皮肤科医师咨询。 8.本病一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出现关节症状应尽早就诊,因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致畸性超过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二、湿疹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 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 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注意事项: (1) 湿疹最忌四个字:烫、抓、洗、馋。湿疹很怕刺激,即使再痒,也不能用热水烫洗和搔抓,否则只会加重病情。千万不 要过度搔抓,身边还可以备些止痒药膏,痒了 适度抹搽。湿疹患者还要管住嘴,虽然没必要 什么都忌,但要自己注意观察,会引发或加重湿疹的食物一定不要贪嘴。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据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肤病的比例约占2 5%~30%。在临床上,以皮肤病为首发症状或主诉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总数的2%~3%,这一点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那么,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呢? 外阴瘙痒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和肛周无原发皮疹的顽固性瘙痒,由于剧烈的搔抓,其病变部位常出现湿疹样改变,并可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患者瘙痒的程度与其血糖的数值呈正比关系,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但只要其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皮疹便可逐渐消退。 糖尿病坏疽该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该病患者常伴有大动脉闭塞和足趾溃疡。这种足趾溃疡为干性坏疽;若患者无动脉闭塞,则其足缘、足底、足背等处好发生溃疡。这种溃疡为湿性坏疽。该病多由于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所导致。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知觉神经障碍以及痛觉或温觉麻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烫伤和外伤,以免引发坏疽。 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从而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①

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由念珠菌和皮肤癣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念珠菌容易感染的部位是外阴生殖器、腹股沟、口腔、甲沟、第3~4指(趾)缝;皮肤癣菌容易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腹股沟、手足、头部等部位。②细菌感染围广泛且炎症明显,并常出现坏疽。 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多由外伤而诱发,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可在其胫骨前出现局限性大片硬皮样斑块,斑块的形态不规则,中央呈黄色,边缘为暗红色浸润。约有2/3~3/4的该病患者都合并有糖尿病。该病患者出现此种皮疹1~5年后才会出现血糖升高,而且即使其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不能使这种皮肤病完全改善,只有在其皮疹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时方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糖尿病性皮肤潮红该病患者的面部可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潮红斑,病情严重时,其掌跖部位也可出现上述皮疹,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和异常扩张所 导致的。 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其手足可出现烫伤样水疱或大疱。该水疱可单发,也可多发,其疱壁很薄、内含浆液、周围无炎症性红晕。该病患者常无

各种皮肤病治疗案例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 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见皮治皮,永无愈期。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方剂组成如下: 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定风

丹(首乌、蒺藜对药)滋养肝肾,乌须发,定眩晕,养血驱风止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藓皮苦咸寒,入肺与大肠、脾与胃四经,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服之,可使溃烂、坏死、角化之皮肤,迅速层层脱落而愈,脾胃虚寒者酌加反佐药,本品对湿热黄疸,兼见全身瘙痒者,对症方加入30克,一剂即解。乌蛇肉一味,归纳各家本草学论述,味甘咸,入肺脾二经,功能祛风、通络、止痉。治皮毛肌肉诸疾,主诸风顽癣、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疬恶疮、风湿顽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实是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磷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营养丰富,美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诸药相合,可增强体质,旺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

狗常见皮肤病的防治(已完成)

2012年度 毕业论文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狗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院系: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农牧分院 专业:畜牧兽医教育 指导教师: 作者: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一、脱毛症 (1) (一)内分泌紊乱性脱毛 (1) (二)癣菌病脱毛症 (2) (三)蠕形螨病 (3) 二、色素紊乱 (3) (一)黑色棘皮症 (3) (二)犬鼻部脱色 (3) 三、犬皮屑过多症 (4) (一)鳞状表皮 (4) (二)皮肤角化过度 (4) (三)脂溢性皮炎 (4) (四)恙螨病 (4) 四、瘙痒 (5) (一)疥螨病 (5) (二)蚤 (6) (三)非特异性瘙痒 (6) 五、皮炎和湿疹 (7) (一)接触性皮炎 (7) (二)擦烂 (7) (三)急性湿性皮炎 (8) 六、犬脓皮病 (8) (一)脓疱病 (8) (二)疖 (8) 七、溃疡 (9) (一)舐嗜性肉芽肿 (9) (二)粘膜与皮肤结合部溃疡 (9) 参考文献 (10)

狗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摘要】皮肤病是狗狗夏季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夏季温度高、紫外线辐射强,再加上野外各种植物的开花结籽,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狗狗在夏季更易患皮肤瘙痒症。还有许多狗狗所患的是皮肤过敏症,这种过敏症是通过接触刺激性物质而引起的。比如当狗狗趴在草地上时,一些野草和植物会刺激狗狗皮肤而引起过敏反应。不少籽生类植物都会引起某些动物的皮肤过敏,最常见的刺激性植物如雀稗和白花紫露草,不过,其他许多植物对某些犬和猫也具有刺激性。植物引起的狗狗皮肤过敏症会导致狗狗的胸部、腹部、腹股沟及爪子等部位出现红肿症状,狗狗通常因为忍受不了瘙痒而不断地抓挠或把肚皮贴在草地上或地毯上不停地搓挪。由于很难确定引起瘙痒的根源,因此诊断过程并不容易。当您发现您的狗狗出现这类症状时必须立即带它去狗狗医院就诊,因为如果长期任其抓挠就会引起局部感染。兽医在治疗时可给狗狗注射防过敏症针剂,也可服用防过敏药片。但是如果多次发生过敏症,就应进行仔细体检,找出过敏源,避免再次接触导致过敏的物质。 【关键词】皮肤病刺激性 我们都知道夏日的阳光会晒伤人体的皮肤,但是许多人意识不到家养狗狗的皮肤也会受到同样的伤害,尤其是猫和犬没有毛发覆盖、露着粉红色皮肤的部位最容易受到伤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狗狗的皮肤,使皮肤干裂而呈鳞状。您会在狗狗的耳朵、鼻子或毛发稀少的腹部发现受伤害的部位,要是年复一年地受到紫外线伤害,就会出现皮肤癌的前期病变,最终导致皮肤癌。皮肤癌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皮肤干涩、硬化并易受刺激,继而出现溃疡,溃疡面积逐渐扩大并恶化。 一、脱毛症 这是指患犬在非正常换毛季节呈现局部性或全身性被毛脱落,这种脱毛症常由于犬的内分泌紊乱及蠕形螨和癣菌所致。 (一)内分泌紊乱性脱毛 病因及临床症状 这种脱毛症可发生于各种犬,其早期变化为色素沉着、多皮屑、被毛稀疏等,随后出现脱毛症,对称地分布在犬体的腹肋、胸股部。目前多见的有甲状腺素性、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 1. 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 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 ?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 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故暂排除。 4.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DIF 有组织病理改变,IIF 可阳性。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 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IIF 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 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 免疫反应物沉积。目前依据不足。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 等进一步排除。 1. 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2. 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 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 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 3 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 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 1: 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A9/L),C3、 C4 下降,已达到SLE 诊断标准,故SLE 诊断明确。 2. 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 初起针尖大小, 后逐渐扩大至0.5-1.0cm, 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 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 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 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 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 皮肌炎:亦可有与SLE 类似皮损, 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 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 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 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 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 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 (311U/L), 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1. 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 字区、肩胛部,亦 可有与SLE 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 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2. CAD :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在曝光部位,呈皮炎湿疹样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 病,皮损持久,反复发作,光试验大多对UVB 敏感,光斑贴可能阳性,无SLE 相关抗 偶为红皮 SLE 相关抗体,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不同治疗方法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症状及其不同治疗方法皮肤病是常见病,有的还是季节性多发病,皮肤病有很多种,本文仅列举集中常见的皮肤病进行介绍。 ——真菌性皮肤病 手、足,甲癣、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称为手癣和足癣,侵犯指(趾)甲者称为甲癣。足癣在浅部真菌中发病率最高,而且是产生手癣,体癣,股癣的根源,应积极防治。 病因:手、足癣致真菌上要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病源菌。掌跖皮肤角质层厚及足部多汗,无皮脂均有利于真菌感染。穿不透气的鞋和潮湿环境是发病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足癣多为间接传染,公共浴池的拖鞋、浴巾,互穿鞋袜是主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 足癣:俗称”脚气”,多见于成年人,南方发病率高,冬轻夏重,经常穿胶鞋的人患病率较高。临床分四型: 角化过度型。皮损由于角化过度而致皮肤增厚,粗糙。冬天常发生殴裂和疼痛。 水泡型。水疱常位于足底,疱壁厚而不容易破,内容透明,成群分布。水泡周围皮肤正常,有瘙痒。 浸渍糜烂型。皮肤损伤处由于潮湿,浸软变白,擦去表皮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发生于第三、四趾间,常有剧烈瘙痒。 丘疹鳞屑型。皮损位于足底、足缘、足根、表现为红斑、丘疹。 鹅掌风(手癣):俗称“鹅掌风”,皮损与足癣大致相同,多从一侧手开始,皮损上要为水疱型和角化型,而浸渍糜烂型较少见。

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黄色。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治疗: 手足癣:局部治疗为主,根据不同类型而选不同的抗真菌药。 水疱型:可用配剂,复方苯甲酸酒精,复方士槿皮酊。 浸渍糜烂型:渗出液不多时用足粉,足爽粉;渗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复方苯甲酸软膏。 甲癣: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拨甲;病甲清除后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长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病因: a、刺激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如强酸、强碱。 b、变态反应,刺激物无强烈的刺激性,大多数人在接触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发生。 诱因刺激: 植物性、漆树、荨麻、银杏、皮革、化妆品、农药、外用药等等。 临床表现: 本病的损害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取决于接触物物理化学性质、浓度,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长短。轻者仅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豆疹,重者发展到形成水疱,大疮,糜烂、溃疡、坏死。自觉搔痒、灼热、肿痛,严重者头痛、恶心、发热、畏寒。诊断: 1(有明显的刺激物接触史。 2(有皮损。

常见皮疹鉴别列表

常见皮疹鉴别列表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病毒性皮疹、细菌性皮疹、 皮肤病、风湿类皮疹、其他类。 疾病病因皮疹特点发热全身症状 病毒性1、麻疹麻疹病毒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 →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 素沉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 出疹期体温最 高 全身症状轻,耳 后、枕部有淋巴 结肿大,并有触 痛 2、急疹疱疹病毒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 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 热退疹出 一般情况良好, 高热时可有惊 厥,耳后、枕部 淋巴结亦可肿大 3、肠道疾病埃可病 毒、柯萨 奇病毒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 合,1~3天消退,不脱屑, 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 疹 发热时或热退 后出疹 发热、咽痛、流 涕、结膜炎、腹 泻、颈部和枕后 淋巴结肿大 4、风疹、风疹病 毒 (rubell a virus) 、,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 部,24小时内布满躯干 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 无皮疹、淡红色细点状 斑疹、斑丘疹、或丘 疹,部分融合后类似麻 疹。躯干、背部皮疹密 集,融合成片,类似猩 红热皮疹。皮疹一般持 续1~4天消退, 发热、出疹 前1~2日,可 有低热或中 度发热, 上呼吸道轻度 炎症、耳后、 枕后及颈部淋 巴结肿大、病 情较轻,预后 良好。 5、水痘、水痘-带 状疱疹 病毒 (varice lla- zoster virus, VZV)初 次感染皮疹先见于躯干、头 部,逐渐延及面部,最 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 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 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 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 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 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 结痂。部分皮疹仅6~8 小时,皮疹发展快是该 发热1~2日 即进入发疹 期。 多数典型水痘 患者皮疹不 多,全身症状 亦轻,较少发 生严重并发 症。重型者则 皮疹密布全 身,甚至累及 内脏(如肺 部),全身症状 亦重,热度

猪常见几种皮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猪几种常见皮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猪皮肤性疾病是常见多发病之一,特别是入冬以后,饲养密度加大,舍内潮湿度增大,更容易发病。皮肤性疾病不但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者也会造成大批死亡。常见多发性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一、荨麻疹 荨麻疹又叫风疹块,多是由于某些有毒饲料、药品,或是昆虫叮咬,或因患胃肠道疾病是某些病毒被吸收等原因,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皮肤反应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多在下腭、颜面、躯干、臂部和会阴部位,突然出现水肿性肿胀和顽固的圆形扁平样丘疹,密集存在,指头至核桃大小,病畜不安,呼吸促迫,战栗或出汗,一般丘疹在6小时~12小时消散。,皮肤瘙痒,有的局部脱毛。严重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轻度下痢。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诊断根据病猪皮肤出现过性丘疹、用抗过敏药物治疗有特效,即可初步确诊。 防治搞好栏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不要饲喂发霉腐败和有毒的饲料,应用抗过敏药物,如盐酸苯海拉明、钙制剂、硫代硫酸钠等,或静脉注射普鲁卡因,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并配合整肠、缓泻等治疗,效果较好。可于颈静脉或耳静脉放血200毫升~400毫升,效果良好。 二、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猪长期生活在嘲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尤其是高温季节该病的暴发率更高。或者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刺激,以及饲料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

等而引起的皮肤表层的特殊炎症。其特征为病初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同时出现蚕豆大的结节,然后形成丘疹、水疱和脓疱。病猪表现瘙痒不安,最后形成痂皮,皮肤增厚并有褶皱,被毛脱落。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初步确诊。 防治首先清除发病原因。在早期(红斑期和丘疹期)患部可用保护性撒粉(滑石粉或硼酸、鞣酸各等份混合粉剂)。当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患部可用2%明矾水或2%鞣酸溶液冲洗,洗净后涂上1%-3%紫药水;到后期(痂皮期),患部可用双氧水、1%-3%硼酸溶液冲洗。洗净后剥去痂皮,再涂以氧化锌或硼酸软膏等,并配合应用抗组织胺药、副肾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内服维生素A 5000IU,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各0.5~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5mL。 三、水疱病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蹄冠、蹄叉以及偶见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其主要特征是在猪的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一个或多个黄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疱,水疱内充满清亮或淡黄色液体,继而溃烂、严重的体温升高,病猪疼痛加剧,不能站立或行走,出现跛行。部分病猪在口腔、舌头、奶头和鼻端等处也出现水疱。 诊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加强检疫,与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