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形势严峻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且表1中数据显示,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比较大,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和医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等原因,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以及由于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造成小孩数量相对减少。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负面影响就是老年人空巢家庭的增多。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迹象。据统计,目前上海空巢家庭大约占到老年人家庭数的三分之一,并预测到2020年上海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

导致这种空巢化家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随着人们购买住房或者建造住房能力的增强,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变;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第三是人们的抚养意识等发生了变化,尤其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和老年人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意识的增强;第四是人口的移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随着这种流动,不仅在城镇而且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

表1 2001年我国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二、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随着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不仅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给老年人自身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大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质量的下降。而这种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空巢家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孤独感现象;第二,有些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还存在焦虑感。导致这种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导致空巢家庭老年人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经济困难无法养活自己,担心突发事件无人救援,为子女的状况担忧。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应付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每况越下。据调查,老年人患病的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老慢支和白内障等。而且几乎所有的农村老年人都没有医疗保险,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在遇到疾病时难以保证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目前,空巢家庭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或生病时,主要求助于子女与亲属;其次为保姆;再次为邻居与居委会。而且据调查,当老人们将来生活不能自理时,相当多的老年人首选居家照顾;其次为希望与子女同住,由子女照顾;愿意进养老院养老的比例较低。但由于子女有工作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依靠子女照顾来解决他们的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并且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而没有经济能力雇佣保姆来照顾自己或者住进养老院。

2、自理能力较差

随着身体的每况越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而这种情况导致了老年人无法外出进行社交活动等,结果在心里上产生了孤独感;而且由于担心无法自理时没有人照顾而产生了焦虑感。图1中显示了我国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6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死亡率快速上升。而且从表2中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总体抚养比例都不低,这意味着抚养负担比较重。尤其在“重抚养小孩轻抚养老人”的思想下,老年人的抚养往往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必然在当前或者未来会面临生活不能自理时怎么办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焦虑感。

图1 2001年我国男女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56-58页做成。

表2 2001年我国各地少儿和老年抚养比例(单位:%)

合计少儿老年合计少儿老年全国43.58 32.33 11.25 河南48.37 37.33 11.04 北京26.99 15.68 11.30 湖北41.18 31.67 9.51 天津35.88 23.40 12.48 湖南42.86 31.33 11.53 河北42.37 31.04 11.33 广东54.64 42.65 12.00 山西45.47 35.56 9.91 广西48.96 36.78 12.18 内蒙古37.79 28.48 9.30 海南52.67 41.27 11.40 辽宁34.64 23.06 11.58 重庆40.76 28.37 12.39 吉林31.43 23.17 8.26 四川44.73 32.81 11.92 黑龙江32.26 24.27 7.99 贵州53.91 43.88 10.03 上海35.39 16.37 19.02 云南48.49 38.65 9.84 江苏41.37 26.88 14.49 西藏50.36 41.09 9.27 浙江38.03 23.88 14.14 陕西45.39 35.60 9.7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3、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据调查,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依次为养老金,子女补贴,遗属费和社会救济;而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并且,无论是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还是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偏低。而且,年龄越大的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越低。这个问题在城镇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养老金越少所导致的。另外,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尤其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普及等,没有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只能依靠子女的补贴,而这种补贴方式缺乏稳定性,补贴规范表现为偏低。

据调查,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生活费用主要是用于饮食消费;其次才是少量的医疗支出。相对于经久不衰的服用保健热而言,许多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保健品支出为零或者很少。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导致了无法雇佣保姆或者进入机构养老,这造成了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同时使得这些老年人无法外出旅游或者参加社交活动,这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另外,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但另一方面,子女有工作以及收入偏低而无法雇佣保姆等原因,这部分不能自理的空巢家庭老年人将面临一个怎么生活的严峻问题。

由此可见,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1、建立交流机制

我们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空巢家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孤独感问题,有些人还是相当严重的,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孤独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建立老年人交流俱乐部和学生志愿服务队来解决这个问题。

1)老年人交流俱乐部

第一,对老年人交流俱乐部,实行自愿参加原则,主要由同一街道的老年人与志愿者组成,而志愿者主要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中青年人。第二,老年人交流俱乐部由街道或居委会实行统一经管,组织

俱乐部成员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交流活动。第三,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可以到空巢家庭老年人家里进行交流,也可以到公共场所如公园开展这项活动,还可以由居委会或街道提供一个固定场所进行这项交流活动。第四,在组织这种交流活动时,既要实行灵活多样,又要保证一定的规范,真正能做到有序和高效。第五,定期召开心理咨询等讲座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文艺活动,在内容上做到丰富多彩。

2)学生志愿服务队

在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孤独感问题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量而丰富的学生资源,开展学生与空巢家庭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尊老爱老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从小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第一,以街道或区为地区单位建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以全市为单位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第二,为了保证这项活动有序和高效,必须把与老年人交流工作纳入进各级学校的教案计划和大纲之中。第三,在形式上实行多向交流,学生可以访问空巢家庭老人家庭;也可以组织空巢家庭老年人到学校去参加学生的文艺娱乐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到如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交流活动。第四,在交流时间的安排上,应该遵循既要达到有效又要不太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原则,我们建议中小学生为每年10个小时,大学生为每年15个小时。第五,在这种学生与空巢家庭老年人的交流过程中,居委会或街道应该发挥桥梁作用,如安排具体交流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内容等,都应该由居委会或街道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和高效。

2、提倡集中供养

空巢家庭老年人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焦虑感。产生这种焦虑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由于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空巢家庭老年人没有长期雇佣保姆的经济实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尽量多建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实行集中供养,消除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焦虑感和孤独感。但目前这种价廉物美的养老院,护理院的数量非常有限,与需求量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呈现出越来越大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经办养老院等机构的成本很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各级财政不可能拨出大量资金来建造这种机构。

因此,我们建议在政策上应该鼓励私人来经办养老机构,而这种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切实落实水,电,煤等优惠政策,使得养老机构真正发挥社会政策的有效性。第二,在开办经费上给予低息贷款,尤其是中长期低息贷款,这是由举办养老机构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并难以一下子收回成本所决定的。

我们建议政府对包括私营养老机构在内的收费规范实行适当的管制,保证较低的收费规范,使绝大多数空巢家庭老年人都能够住进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于养老机构这种让利行为在财政,税收等

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和优惠。同时,针对目前养老机构不能满足需求这种状况,我们建议政府对空巢家庭老年人应该实行优先住进养老机构的政策。

3、建立互助机制

空巢家庭老年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遇到生病等困难时怎么办,他们对此深感忧虑。我们建议应该在居委会或街道这一层面建立各种形式的互助会来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常见性问题。一种是由由老年人和志愿者组成的互助会;另一种是由邻里构成的互助会,通过结对子方式实行相互帮助。互助会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如陪伴去医院看病等较轻服务。

而对于需要长期护理或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建议应该通过建立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来解决。鉴于目前空巢家庭老年人收入水平偏低,国家财政困难等,我们认为应该建立时间储蓄银行机制,促使人们在年轻时或身体健康时,为需要护理的空巢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储蓄并积累护理时间,当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利用已经储蓄和积累的服务时间。而且,为了使这项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对其应该逐步实行半强制性。

4、完善网络呼叫系统

从调查分析中发现,在上海城镇安装上安康通和求助铃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比例很低。而空巢家庭老年人最感忧虑之一就是遇到突发性事件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建议建立和完善社区网络呼叫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鉴于目前安装安康通等比较紧张这一状况,我们建议应该优先完善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安康通制度。并且,目前安装费用和月租费较高,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经济上难以承受,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实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或给予空巢家庭老年人适当的优惠价格,从而降低收费规范。

作者简介:钟仁耀,男,1962年1月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经管学院公共经管系主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专业:社会保障,上海市社会保障研究会秘书长。

科研成果:

1、《养老保险改革国际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2、《社会保障学》(教育部“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社会保障改革和经济市场化”《财经研究》,2002年11期。

4、“中国城镇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海外社会保障研究》(日本),2002年3期。

5、“我国加入WTO后就业形势以及对策研究”《东亚研究》(日本),2003年7期。等等。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究(doc 7页)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究(doc 7页)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形势严峻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且表1中数据显示,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比较大,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和医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等原因,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以及由于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造成小孩数量相对减少。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负面影响就是老年人空巢家庭的增多。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迹象。据统计,目前上海空巢家庭大约占到老年人家庭数的三分之一,并预测到2020年上海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 导致这种空巢化家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随着人们购买住房或者建造住房能力的增强,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变;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第三是人们的抚养意识等发生了变化,尤其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和老年人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意识的增强;第四是人口的移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随着这种流动,不仅在城镇而且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 表1 2001年我国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单位:%) 全国7.8 黑龙江 6.0 河南7.4 贵州 6.5 北京8.9 上海14.1 湖北 6.7 云南 6.6 天津9.2 江苏10.2 湖南8.1 西藏 6.2 河北8.0 浙江10.2 广东7.8 陕西 6.7 山西 6.8 安徽8.1 广西8.2 甘肃 5.6 内蒙古 6.8 福建7.9 海南7.5 青海 4.9 辽宁8.6 江西 6.9 重庆8.8 宁夏 4.9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有关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序言 在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仅仅是衣食无忧就表示老年人获得了高质量的生活么?事实上,老人希望得到更多尊严,拥有阳光心情,过上富足的晚年,在家庭中更受重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的多重影响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很多家庭甚至面临需要单独赡养四个老人的问题。因此,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 我国衡量老年人生活幸福的标准通常是: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疾病或伤残。这只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要求,与幸福无关。如果老龄化是人生的一个积极经历,老人就应该有继续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这是一个以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向老年人提供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其中,老人的经济收入、心理健康和家庭各方面对积极老龄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生活状态处在特定时期,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入调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针对各个方面做出深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关键字:老龄化生活质量物质保障老年生活

目录 一调查方案 (4) (一)调查背景 (4)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5) (三)调查内容 (5) (四)调查方案 (5) 1. 前期准备 (5) 2. 调查方法 (6) 3.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6) 4. 调查结果和对策 (6) 5. 调查小组成员 (6) 二调查分析 (7) (一)被调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7) (二)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1) (三)被调查者的物质生活保障 (13) (四)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情况 (17) 三调查结果 (23) 四调查总结 (24)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研

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形势严峻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而且表1中数据显示,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比较大,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和医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等原因,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以及由于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造成小孩数量相对减少。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重要负面影响就是老年人空巢家庭的增多。目前我国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迹象。据统计,目前上海空巢家庭大约占到老年人家庭数的三分之一,并预测到2020年上海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 导致这种空巢化家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住房条件的改善,随着人们购买住房或者建造住房能力的增强,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迅速得到改变;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成为不可能;第三是人们的抚养意识等发生了变化,尤其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和老年人不愿与子女共同生活意识的增强;第四是人口的移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随着这种流动,不仅在城镇而且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的分居现象越来越普遍。 表1 2001年我国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6页做成。 二、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随着老年人家庭的空巢化,不仅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给老年人自身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大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空巢家庭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质量的下降。而这种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空巢家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孤独感现象;第二,有些空巢家庭老年人中还存在焦虑感。导致这种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导致空巢家庭老年人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担心生病时无人照顾,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经济困难无法养活自己,担心突发事件无人救援,为子女的状况担忧。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应付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每况越下。据调查,老年人患病的主要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老慢支和白内障等。而且几乎所有的农村老年人都没有医疗保险,即使在城镇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在遇到疾病时难以保证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目前,空巢家庭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或生病时,主要求助于子女与亲属;其次为保姆;再次为邻居与居委会。而且据调查,当老人们将来生活不能自理时,相当多的老年人首选居家照顾;其次为希望与子女同住,由子女照顾;愿意进养老院养老的比例较低。但由于子女有工作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依靠子女照顾来解决他们的突发性或常见性困难,并且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而没有经济能力雇佣保姆来照顾自己或者住进养老院。 2、自理能力较差 随着身体的每况越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而这种情况导致了老年人无法外出进行社交活动等,结果在心里上产生了孤独感;而且由于担心无法自理时没有人照顾而产生了焦虑感。图1中显示了我国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6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死亡率快速上升。而且从表2中可以发现,我国各地的总体抚养比例都不低,这意味着抚养负担比较重。尤其在“重抚养小孩轻抚养老人”的思想下,老年人的抚养往往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必然在当前或者未来会面临生活不能自理时怎么办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焦虑感。 图1 2001年我国男女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单位:‰)

老年文化艺术节策划方案.doc

老年文化艺术节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0岁以上人口已达亿,占总人口%。老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若干决定》文件精神和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指示,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联系起来,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气息,构筑长幼和谐,老少共融的社会新气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老年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继承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加强老年文化工作对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老龄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各级老龄办职能的准确定位和奋发努力为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此前题下,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精神,为做好老龄宣传工

作、为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展示民间老年人的健康风貌,唤起社会和企业关心、关爱老龄事业,推动“星光计划”事业的发展,落实老年医疗康复、文化教育、生活照料等项目的开展,开创一种新颖、独特、可持续发展的老年文化创意工程,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特举办首届宜春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将“宜春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办成全市老龄事业品牌的公益事业。 首届宜春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将是老年艺术节这一文化盛事最炫耀的亮点;一个民间老年人相互交流的舞台;一个老年人风采的精彩展示;一扇向全市敞开老年人风情文化的大门;一个企业家展现自己的绝佳平台。 二活动名称、主题、目的及理念 名称:首届宜春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 主题:展示红叶风采,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目的:打造老龄文化发展老龄事业振奋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瑰宝展示夕阳风采促进民间交流 理念:人文康乐孝道和谐 三主要活动内容及流程 1. “首届宜春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起航新闻

老年人休闲娱乐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休闲娱乐现状的调查报告 概述 1、调查目的:为了了解老年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包括经济层面和精神层 面,从而使更多的人重视和关心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拥有一个优越的环境来安享晚年。 2、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50 份),收集后整理信息 3、调查范围:本社区居住的老年人 调查背景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举措,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文化产品与服务势在必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与发展老年文化产业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报告主要是对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调查发现,如今老年人的休闲场所、手段和设施相对比较缺 乏,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并不满意。虽然老年人退休后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和生活小区,利用社区设施进行户外运动、打麻将玩纸牌、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如跳健身舞、交谊舞、扭秧歌等),活动内容非常单一。同时,社区街道组织开展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缺乏持续性、周期性,影响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缺乏。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对文化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组织的活动大多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或庆祝日,平时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少之又少,远不能满足社区老年居民的文化需求。 现在的社区居住,让很多的老人也有了朋友的陪伴。大家傍晚都下到楼下来散步,聊天,就很容易熟络起来,渐渐的可以家常里短,说说生活,说说儿女,确实,老人们也是很需要朋友的。在社区里调查出得结果很乐观,很多老人都不是独来独往的,都有几个可以聊天可以唠嗑的朋友,在茶间饭后,打发时间,消遣日子。 调查结果感想 如果社区组织老年活动,他们还可以一起参加,增进感情,何乐不为。这也是从无形中减轻了那些不在儿女身边的老人的孤单感,有了自己的兴趣可做,有了朋友的陪伴,生活中多了欢乐,就会少了孤单。所以我觉

家乡的精神文化生活征文

程庄子小学五年级二班纪胜楠 时代在不断地改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农村生活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人们唯一的娱乐只有一起坐在家门口聊天。而现在,村里都有广场,有许多健身器材。农忙之余,大妈们自发组织了一个舞蹈队,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在广场上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旁边的小姑娘也跟着一起跳。 以前。农村的人们见识少,没怎么看过电影。现在,国家启动了流动影院,每个村的人都能看上电影。村里的人都拿着小板凳来到广场看电影。 以前,人们不是到自己的村史,只能听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讲述。现在,,每个村都有村史馆,没事时可以去那里看看,可以增进人们对自己家乡历史上的人、事的了解。 现在的农村小康生活已经不再是梦了,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会让家乡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天比一天好。

程庄子小学六年级程宇晴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的发展和繁荣,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村民对当前的情况很是满意。以前,我村的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搓麻将的人,可与以前相比,是大大减少了。 这两年,广场舞在村里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说起广场舞,现在城市大妈们可是跳出了风格,跳出了创意,什么迷彩服、贝雷帽······大妈们玩得不亦乐乎。广场舞已经转移到了农村,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大妈们就到村里的广场上跳舞去了,每天跳上一、两个小时,既当健身,也当娱乐。前几天,听大人们说,大妈们又去沧州参加广场舞比赛了,而且还得了个三等奖回来。这使大妈们有了更大的信心,跳的更起劲了。 随着家乡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农民的生活质量将会一天比一天好。

老年人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报告人:

2018年11月9日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对西钢社区及附近居民进行了走访,获得了大量资料。 本次调查范围为西钢三其村老年居民及附近健身老人。调查时点为2018年国庆节,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得有效样本量31份,其中城市14份,社区问卷17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 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18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2010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2010年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2010年的93.4%增加到全覆盖,电视机从95.2%增加到全覆盖,洗衣机从70.6%增加到

90.60%。除了上述3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手机、冰箱和微波炉等,天然气拥有率从77.4%上升到96.7%,电话、手机从71.1%上升到96.7%,电冰箱从65.9%上升到100%。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平方米。90.5%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后,66.8%的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的住房拥有所有权。农村老年人家庭平均住房4.02间,户均住房面积达85.7平方米,90.3%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 3、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20100年,老年人的文盲率比2010年大幅度下降。城市老年人的文盲率从2010年的21.6%下降到11.7%,其中,男性的文盲率从19.5%下降到10.8%,女性从23.5%下降到14.3%;在城市,小学程度的比例从33.4%提高到51.8%,初中程度从17.4%提高到27.1%,高中以上程度从20.9%提高到40.6%。老年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进人老年所致,同时,老年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老年文体活动比较丰富 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老年人最多的闲暇活动是看电视以及广场舞,其次是散步,第三为听广播。其他的闲暇活动老年人也积极参加,如打麻将、打牌、下棋、看电影、听戏、逛公园等。在城市 5、城市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最新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 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阶级性)的部分,又包 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中立)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3)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4)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 同。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 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 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1)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 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 果。 (2)深远持久: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 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浅析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对策

浅析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对策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一。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能否幸福,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虽然近几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有所加强,为边远山区的农户配发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部分村建起了文化广场,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每逢重大节日与农闲季节,镇、村及时组织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但由于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还未享受到文化娱乐带来的乐趣。现在的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生活条件差,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加之一些镇、村基层组织对老龄工作认识不够,致使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重视。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 现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

务工的老年人,他们仍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一年四季照管家务,没有固定收入,生活简朴。为了生计,还未顾及到精神生活方面的享受。 (二)老年人后顾之忧多,晚年生活幸福指数低。 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水平老龄化,只剩下老弱病残,既要照管家务,又要带孙辈们上学,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低,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无法把孙辈的家庭教育责任真正担当起来,如今的年轻人在外务工,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远远不够,导致老年人生活空虚。 (三)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健康状况差。 农村的老年人普遍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常年忍受各种慢性病的折磨。随着生活频率的加快和尊老养老等传统孝道风气的退化,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老年人心理负担。 三、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和对策 城市养老体系逐渐得到完善,而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老年人的幸福感,主要不是来源于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源于老年人群体以及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特定的社会地位,源于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的再现。 一是设法减轻农村老年人的体力负担、抚养负担和心理负担。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要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6a14448428.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 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XX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XX年前我家乡电器 种类电视机vcd/dvd电磁炉冰箱 比例70%30%3%5%

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报方案

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申 报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六、项目实施方案 (一)养老评估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养老产业越来越重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据悉,过去的30年间,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增长了1倍,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慢性疾病患者与失能老人的出现。卫生统计数据表明,城市老年人群患病率高出总人口1倍以上,80%的老年人患有某种慢性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率和失能率为总人口4倍,患病和失能限制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2013年民政部发布了《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行业标准,按能力完好程度将老年人划分为4个等级: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养老机构作为长期照护机构的主体,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实现长期照护服务按需供给,合理分配养老服务资源的必要需求。 (二)评估对象需求分析 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04.27万,老龄化率17.75%。老龄人口持续增多,高龄老人占比不断增加,子女工作压力增大,无暇照顾老人,空巢及独居老人增多,老人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经济能力等不同综合呈现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老年人的需求是复杂的、长期性的。其复杂性在于老年人的需求包含多种类别、分为多种程度。例如,患有残疾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种类疾病的老年人,与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他们的需求都迥然不同。即使同样患有残疾的两位老年人,由于残疾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两个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服务的提供变得复杂、多样。 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复杂多样的老年人需求和老年人长期照护带来的巨额开支,与有限的健康照护资源形成强烈对比,为全社会带来日益增加的养老压力。在此背景之下,如何评估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出台实施了许多养老、惠老政策,多数老年人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对当前的物质生活基本满意。相对于物质生活,老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满意程度稍低了些,结合有关材料和本人走访调研了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贫乏。 (一)电视、收音机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看电视是老年人自我娱乐、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绝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况,没有一天不看电视、听收音机的,有的老人每日看电视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从时间上秋冬两季更长于春夏季节。 (二)参加文体活动成为老年人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由于我盟目前为老年人建设了相当数量的文化活动室等休闲场所,苏木(乡)镇所在地的老人们把打打麻将、扑克作为重要的娱乐活动项目和扩大交往的手段。旗县所在地由于老年人相对集中、娱乐设施相对不足,除部分热爱文体活动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结队

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闲谈成为打发空闲时间、相互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参加知识性活动成为老年人重要选择。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学甚至文盲的比例占到七成以上。相当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学习知识,范文内容地图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 要填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与社会共同努力,结合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精准扶贫,不断地延伸、扩展和优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间”。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关注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一是弘扬孝道文化。把弘扬孝道文化作为一项文明创建任务,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健全宣传队伍,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孝道文化宣传评比活动,让关注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行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敬老模范嘎查(村、社区)和孝亲敬老先进评比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 二是发展老年教育。建议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现有的教育条件,办好老年电视大学和老年进修学校,引导老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XXTOP100范文

优秀报告范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出台实施了许多养老、惠老政策,多数老年人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对当前的物质生活基本满意。相对于物质生活,老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满意程度稍低了些,结合有关材料和本人走访调研了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贫乏。 (一)电视、收音机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看电视是老年人自我娱乐、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绝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况,没有一天不看电视、听收音机的,有的老人每日看电视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从时间上秋冬两季更长于春夏季节。 (二)参加文体活动成为老年人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由于我盟目前为老年人建设了相当数量的文化活动室等休闲场所,苏木(乡)镇所在地的老人们把打打麻将、扑克作为重要的娱乐活动项目和扩大交往的手段。旗县所在地由于老年人相对集中、娱乐设施相对不足,除部分热爱文体活动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结队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闲谈成为打发空闲时间、相互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参加知识性活动成为老年人重要选择。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学甚至文盲的比例占到七成以上。相当部分的

老年人渴望学习知识,范文内容地图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 要填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与社会共同努力,结合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精准扶贫,不断地延伸、扩展和优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间”。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关注老年人的社会氛围。一是弘扬孝道文化。把弘扬孝道文化作为一项文明创建任务,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健全宣传队伍,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孝道文化宣传评比活动,让关注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行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敬老模范嘎查(村、社区)和孝亲敬老先进评比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二是发展老年教育。建议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现有的教育条件,办好老年电视大学和老年进修学校,引导老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较多、有条件的苏木镇也可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三是开展文化下乡。相关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龄工作部门也可以积极组建老年

(完整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 文化的作用 (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 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a14448428.html, 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韩文静胡梦丽陈水侠张敏 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27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老年人问题成了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则是其中之一。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老年人口的精神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精神状况的现状分析,概括出了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研究对老年人精神救助的意义之所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精神需求;养老服务;精神关爱 老年人精神需求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对滁州3个城区和2所老年大学的调查显示:城市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安全、社会尊重、行为意义三个方面,经常性的精神活动主要有看电视、阅览报纸、文体健身、参与知识性活动等。经过调查分析显示:影响制约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的因素主要有空巢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设施因素,并存在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问题。下面基于本次调查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现状进行研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老年人精神文化的现状分析 课题组在滁州市范围内3个城区和2所老年大学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1000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865份,调查有效率86.5%。有效调查样本中,男性420人,女性445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8.55%和51.45%。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现状如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历经战乱、灾荒的老人们曾经的艰辛与如今的安稳生活相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生活已不再那么苛刻与挑剔了。满足于现状是这代老人的普遍心理,在调查中对自己的生活综合评价满意的有33.7%,基本满意的为57.1%,而不满意的仅占9.2%。相对于物质生活,老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满意度稍低了些。调查显示,28.6%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48.1%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仍有23.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贫乏。 (一)看电视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调查表明,看电视是老年人自我娱乐、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97%以上老人表示,除外出旅游等特殊情况,几乎每天都会看电视。他们每日看电视的时间最长为8小时,最短也有半小时。有28.6%的老人喜欢看中央各个频道,对时事、新闻、戏曲、养生等栏目感兴趣。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健康素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健康素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健康素质——浅谈生活中影响健康的种种不良习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 情绪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和一定的帮助。尤其不定时地委老年人举办体育比赛、书画展览、联欢会、座谈会、野外郊游、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充实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促进健康、陶冶情操,尽情地享受晚年的欢乐和愉快。

改革开放多年来,尤其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个人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亚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处理工作与生活的节奏,确保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成为不容回避 建成小康社会更加丰富的生活内涵。 下面谈谈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 一、生活方式影响健康

近十年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投入,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逐步完善,家属社保全员覆盖,健康水平大有改观。尽管如此,但仍有不少退休人员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起居生活等依旧影响着 散、家破人亡。 我们说,幸福生活,首先在于健康。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溺于灯红酒绿的场合,沉溺于烟雾缭绕的场合,沉浸在有损健康的场合,这样的人非但不健康,也谈不上幸福。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具备健康心理

状态和有好的生活习惯的人有三方面的标志:一是人格完善,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向上,自控能力强,能保持心理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及自知之明。二是对所处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人际关系良好,受人欢迎和信 二、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 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心情是幸福的最好资金。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科学健康的根本方法就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平

2018-2019-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word版本 (6页)

2018-2019-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现年82岁家住上海北京西路1565弄的顾久震是个电脑迷,1998年,花9100元捧回奔腾100电脑,又添置了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1999年将原有电脑更换成奔腾3,并增加了硬盘和内存。他担任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 电脑提高班班长,一个礼拜老年大学要去好几次。 顾久震只是静安区老年人中的一个影子。静安区户籍总人口为3097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占总人口的23.32%,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静安区老龄 委办公室开展了有关“静安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型问卷调查,对XX年的 千名接受过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有偶的人数比例占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为单身。在 无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占80.6%,男性占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 想结婚,占所有无偶老人总人数的0.8%。 ◎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 在950名退(离)休人员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占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占调查总人 数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来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最多的为“子女、亲属补贴”,其次是“再工作报酬”和“投资收入”。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现年82岁家住上海北京西路1565弄的顾久震是个电脑迷,1998年,花9100元捧回奔腾100电脑,又添置了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1999年将原有电脑更换成奔腾3,并增加了硬盘和内存。他担任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电脑提高班班长,一个礼拜老年大学要去好几次。 顾久震只是静安区老年人中的一个影子。静安区户籍总人口为3097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占总人口的23.32%,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静安区老龄委办公室开展了有关“静安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型问卷调查,对XX年的千名接受过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有偶的人数比例占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为单身。在无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占80.6%,男性占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想结婚,占所有无偶老人总人数的0.8%。 ◎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 在950名退(离)休人员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占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来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最多的为“子女、亲属补贴”,其次是“再工作报酬”和“投资收入”。 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为970.33元。饮食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消费比重最高的部分。被调查老人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冰箱、电话的拥有率都超过了90%。 调查显示,1000位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主要用于饮食、医疗和公用事业费,难以积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调查中计算出1000名老人每月消费支出之和为964656元,饮食消费之和为438858元,两者相除得到恩格尔系数为45.5%,据此,静安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小康标准,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由于恩格尔系数没有把医疗费用计算进,所以就算在表面上看来老年人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实际上老年人除了饮食以外的其他支出也是主要花费在医疗保健和

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调查

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调查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举措,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文化产品与服务势在必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与发展老年文化产业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报告主要是对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基本情况 我们调查发现,如今老年人的休闲场所、手段和设施相对比较缺乏,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并不满意。虽然老年人退休后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和生活小区,利用社区设施进行户外运动、打麻将玩纸牌、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如跳健身舞、交谊舞、扭秧歌等),活动内容非常单一。同时,社区街道组织开展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缺乏持续性、周期性,影响这些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缺乏。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对文化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组织的活动大多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或庆祝日,平时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少之又少,远不能满足社区老年居民的文化需求。 二、制约社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问题 在某社区一项有关老年文化活动的调查中显示,有68%的老年人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有6%的老年人没有时间参加活动;有72%的老年人选择隔三差五参加活动,有18%的老年人选择一个月参加一次活动。这充分说明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加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愿望不断增强,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 当前,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固定的收入,困难老年人有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的衣食温饱已基本解决。但老年人长期形成的重积累、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仍很深厚。调查显示,有51%的老年人参与休闲娱乐活动的时间受到影响,是因为他们要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还有的老年人退休以后继续工作,以减轻儿女的负担。退休前,老年人围绕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