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一常见的化学物质

专题复习一常见的化学物质

专题复习一常见的化学物质
专题复习一常见的化学物质

专题复习一常见的化学物质

一. 内容:

常见的化学物质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中考题中,涌现出众多体现教学新理念,反映实际新情景的评价题。这些新的评价试题,或者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的社会实际或高新科技成果,考查运用多学科知识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考查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或者对试题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性设计,考查接受和处理信息、综合运用生活和知识积累,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一起分析并解读一些新试题。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空气和氧、水和氢、碳、碳的化合物常见的重要有机化合物、铁及几种常见的金属、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

(一)空气和氧

1.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因此我们应了解空气的成份,懂得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空气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的问题。同学们知道,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对植物的危害

(3)对器物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空气的污染物一般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少数可通过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也有些经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一般可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不适应,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或肺癌等疾病。1952年在伦敦发生伦敦烟雾事件,大气中烟尘的最高浓度达到4.46mg/m3,二氧化硫含量为1.34%,由于持续时间长达4.5天之久,造成死亡人数达4000人之多。

对植物的危害空气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植物的承受限度,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展受阻,农作物产量下降,产品品质变坏,群落组织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植物的个体死亡、种群消失。

对器物的危害空气污染物会产生酸雨,能加速金属的腐蚀;各种大理石建筑材料受到酸雨腐蚀后会失去光泽,出现坑洼不平,石片脱落;橡胶受到腐蚀后会加速老化、脆裂、强度下降,使皮革制品使用寿命缩短。

鉴于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的危害,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注意消除污染,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2.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碳、硫、磷、氢气等非金属单质,镁、铁等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物及其氧化反应的实质)。了解氧气的用途。了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运用氧气的物理性质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鱼类能够生存在水中,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实验测定1L水能溶解约30mL氧气。养鱼的鱼缸只能敞口不能密闭,其道理不辨自明。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站在雨中并没有感觉到呼吸困难,这说明空气中很大部分氧气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上述现象是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再如:在万米以上高空飞行的飞机,机舱内必须密封加氧气;攀登几千米高山的运动员必须带氧气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离地面越高,空气中含有的氧气越少”,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根

本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所以高空缺氧。在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也是利用了这点物理性质。

在掌握氧气与非金属单质C、S、P和金属单质Mg、Fe等反应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全面、完整、准确的描述现象。观察实验现象一定要明确目的、抓住重点、掌握顺序。不能仅停留在“看”上,还应包括听到的、嗅到的、感觉到的。不能只注意到生成物的出现,而忽略了反应物的消失;只注意到物质的变化,而忽略了能量的变化。如铁在氧气中燃烧,只描述“火星四射”或“放出大量的热”都是不全面的。

[例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C.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此题考查对氧气有关化学性质的几个实验现象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红磷燃烧生成P2O5,是一种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应是冒白烟,烟一般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雾一般是指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因空气中氧气浓度小,硫与氧接触面积也小,只能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光一般是固体燃烧的现象,而焰一般是气体燃烧的现象。因此完整、准确的描述只有C。ABD描述的均不够准确,而且不完整,都缺少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的描述。

[例2]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

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若经改进实验成功了,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这是一道较简单的实验评价——错误操作后果分析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先从铁丝的情况分析,由题给信息可以推断出纱窗网上的铁丝或有锈蚀或涂过油漆,可能实验时未将氧化的部分或油漆打磨干净。再从收集氧气的情况分析,可能收集到的氧气纯度太低。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能未将铁丝预热达到着火点就伸入到集气瓶中。请同学们整理后总结出答案。开放性答案的试题在新型的命题中,比例逐年上升,开放才能活跃思维,开放才最具有生命力,开放性试题将极大的训练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应关注此类题目,积极参与训练。

氧气的用途由其性质决定,因此掌握性质是关键。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供给呼吸。在医疗上用于急救病人,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人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

(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起反应时放出的大量的热,用于炼钢、气焊和气割金属,制成液态炸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呼吸和燃烧只需要用空气就可以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用纯氧气。例如,正常人呼吸纯氧气反而对身体有害,吸入的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而吸入高压氧气会更快引起肺的严重损伤。所以,登山运动员、潜水员、飞行员和病人所用的氧气都不是纯氧气。医院中所用的氧气一般大于40%。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我们应掌握的知识重点,这部分内容包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气体的收集方法等。当然,在特殊的

条件下,也可以用其他的制氧方法。

[例3] 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置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适合在潜水艇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是,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解析:三种制氧气的方法中,只有方法③没有学过,但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反应物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氧气和碳酸钠。方法①要消耗热能,方法②要消耗电能,而方法③不需消耗热能电能,还利用了呼出的二氧化碳,所以最适宜在潜水艇中制氧气的方法是③,其优点是反应简便易行,无需消耗能源,又可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

以上我们对空气和氧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复习,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空气和氧气是与我们生存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物质,只有在掌握了他们的性质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熟练地、安全地、科学地应用。

(二)水和氢

1.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水的组成。通电分解水时,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懂得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例4](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为了缓解供水矛盾,许多城市都在实施调水工程。请你谈谈为了防治水的污染,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3/4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又遭到污染,使许多水失去了利用价值,出现了淡水危机。请你谈谈造成淡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应如何解决淡水危机呢?

(3)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通过了有关地方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请你解释其原因。

解析:这是一组有关水的污染和防治的开放性试题。同学们应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我国国情进行解答。此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答好此题。

据联合国1997年发布的信息称:到2002年,全世界人均占水量将减少24%。美国水资源研究的权威人士预测:假如不改变人类传统的用水方式,按每年取水量4%~5%递增计,到2100年,地球上所有的河水将被耗尽,到2230年,人类将耗尽地质圈内所有储备的淡水资源。因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已是当务之急。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放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矿山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急剧增加,他们或者进入江河湖泊,或者进入地下水系。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中或岸边,或堆积在土地上,经降雨淋洗进入水体,都造成了水源的污染,使水质下降。而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的生长,以及工农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全世界75%左右的疾病与饮用不卫生的水有关。

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使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即使水中有机氮、有机磷等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过剩,造成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大规模繁殖,以至出现或蓝或绿或红或棕色的“水华”,对鱼类生长不利,甚至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总之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的短缺日益突出,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等。解决淡水危机的措施有①开发淡水资源:如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开发地下水、兴建调水工程、开发南极冰山等。②节约用水:如生活用水处理后的循环使用、防止自来水人为的流失、不用自来水洗车、少开桑拿浴等。

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有①工业“三废”要经过无害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要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2.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安全使用氢气的注意事项等)。了解氢气的用途,包括氢气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未来新型能源。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例5] 欲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不限):稀硫酸、氧化铜、锌粒、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滤纸、水槽。

学生甲认为这个实验不能完成,学生乙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完成,试分析:学生甲遇到的困难是;学生乙用的方法完成了此实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运用的知识是氢气的化学性质。解题时,要灵活思考,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条件是加热,在题目没有提供酒精灯前提下,还应该想到氢气具有可燃性,是未来理想的能源,用氢气作燃料同样可以完成实验。学生乙所用的方法就是用导管把氢气引导药品下方,点燃氢气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

参考解答:没有酒精灯;用导管把氢气引到药品下方,点燃氢气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

[例6](2000,湖北武汉中考)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水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

用水生产大量氢气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这一转化过程又需要大量能源。请你为这一转化过程提供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的理想的三种能源(或方法),

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对能源的环境影响的理解。可供用水生产大量氢气的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的理想能源和方法很多。例如:

能源: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等。

方法:寻找到可使水分解反应在不高温度下发生的催化剂;选育出特殊细菌分解水等。

以上这些可以任选三种作为答案。但本题不能答为下列能源:①核能电发——核废料污染环境;②电能——太笼统,目前电能大多来自火力发电,燃料是化石能源,发电厂的环境的重要污染源;③化石能源——即使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也会排放大量CO2,对大气环境也有负面影响。

人口激增、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是当代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更需要人文精神。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运用化学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从化学视角去认识并协同其他体现人类智慧结晶的科学,解决能源、环境等难题,寻觅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是近50年才凸显出来。由于教育理念、课程目标等诸多原因,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对此有些滞后,对这些问虽然有些涉及,但尚不系统、尚不深刻,尚不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近年来的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贴近社会,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因此,出

现了一批涉及能源、环境问题的新题。这是对初中化学教育内容和要求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善学生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虽然,这些新题在知识深度上大都比较浅显,但在知识覆盖面上却比较宽泛,有些甚至超越了化学学科的范畴。解答这些新题不仅需要理解、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综合运用普遍适用的科学原理、方法和跨学科知识,更需要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水和氢这部分知识重点是氢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水的污染和防治。在复习中,特别注意氢气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因为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三)碳碳的化合物常见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1. 了解碳的常见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高温下跟O2、CuO、CO2的反应)。

[ 例7](2000,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作润滑剂

C.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 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解析:贴近生活实际的化学常识也在中考命题的范围之内。然而,对这类常识的教学要求多是识记,并不要求深入理解,只要在学习过程中稍加注意即可。本题A、B、D选项的常识在教科书上曾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过。至于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铅笔芯是由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制成的,并不含有铅,称之为“铅笔”不过是“历

史的误会”。应选答案为C。

铅是对人体有毒的一种元素。它损害人的脑组织,干扰人体的新陈代谢,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常闻少年儿童有舔咬铅笔芯的不良习惯而导致铅中毒现象。实际上少儿的这种不良习惯所接触的铅,并非来自铅笔芯,而是来自铅笔杆上油漆中的含铅添加剂。社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油漆、颜料、油墨以及蓄电池、焊接材料等多含有铅。人体吸入铅的更重要的途径是大气污染。在铅矿或某些矿物的开采、冶炼过程中所排放的工业废气中,有较高的含铅量。最严重的铅污染源是汽车废气。原因是人们为了消除汽油在气缸内点火时发生的爆震,在汽油中添加了一种称为四乙基铅的物质,致使汽车废气中铅的含量大大提高。我国已于2000年完全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以改善大城市中的空气质量。

[例8]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 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 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这是一道包含21世纪化学前沿科学的典型题。纳米材料是指固定粒子小到纳米量级的超粒子(或称纳米粉)和晶体尺寸纳米量级的固体和薄膜,目前定义为0.1nm~100nm范围之间。它有奇异的力学、光学、磁学、热学和化学特性,从而使其在医学、生物、化工、冶金、国防、航空、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碳纳米科学是纳米科学的一个基础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合成、分离、修饰、性质和应用得一门科学。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纳米碳管具

有特殊的光、电、热传导性和很强的延展性,因此对纳米碳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潜在的实用价值。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新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 选项是错误的。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水、石灰水的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跟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了解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及其预防。了解一氧化碳作为重要燃料、用于冶炼金属等用途,以及它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例9](2000,甘肃兰州初赛)xg 碳与yg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y )g 气体(碳与氧气均无剩余),则x 与y 的比值范围是( )

A. 3:8≤x :y ≤3:4

B. 1:4≤x :y ≤2:3

C. 1:16≤x :y ≤1:12

D. 2:3≤x :y ≤3:4

解析 :本题考查碳与氧气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相应的质量关系,解答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和推断。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组分可能出现三种情况:① 全部是CO 2;② 全部是CO ;③ 部分是CO 2,部分是CO 。这决定与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质量:

当氧气充足时,反应物全部是CO 2。则刚刚好完全形成CO 2时,碳与氧气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22CO O C 点燃

12 32

x g y g

y x := 12÷32=8:3

如果,8:3:

CO O C 222点燃+

2×12 32

xg yg

4:332122:=÷?=y x

如果,4:3:>y x ,必有碳剩余,故碳无剩余,必定是4:3:≤y x 才能实现。综上所述,碳有氧气起反应,两者均无剩余时,其质量比值的取值范围是:4:3:8:3≤≤y x

故应选答案为A

4. 了解石灰、石灰石的化学成份、俗名和用途。

5. 了解甲烷(天然气、沼气)、乙醇(酒精)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用途。知道甲醇、乙酸(醋酸)的化学组成和主要性质。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三大化石燃料,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对现有能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并积极开发研究新的能源。

[例10] 下列四组以任意比组成的各两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它们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所生成的水分子数一定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的是( )

A. C 3H 4和C 2H 4

B. C 2H 2和C 3H 8

C. C 2H 6和C 3H 8

D. C 2H 4和C 2H 6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初中化学未曾涉及选项所列的物质,必然感到陌生。但根据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应知道它们都是像CH 4那样的碳氢化合物,且题中已经明确它们充分燃烧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要因陌生而畏惧,也不要深究他们是什么物质,而是集中精力理解已知和所求。

碳氢化合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x H y +O 2点燃xCO 2+2y 2H 2O

C x H y 充分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即2y

> x

即 y > 2x

讲解:根据此判断依据,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选项中哪些不符合要求———C 3H 4、C 2H 4、C 2H 2。但其中C 2H 4属于y=2x 的情况,只要与它组成混合物的另一种物质符合y >2x 的条件,则此混合物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仍多与二氧化碳分子数,选项D 就是这种情况。

对于碳氢化合物C x H y ,不管是两种还是三种或更多种组成的混合物,只要组成“任意比”,那么其中只要有一种是y <2x 或者全部是y=2x ,就不可能出现混合物充分燃烧产物中水分子数比二氧化碳分子多的情况。但如果y=2x 和y >2x 的物质并存或都是y >2x 的物质,则必可出现水分子数比二氧化碳分子数的情况。

[例11] 将可能含有CO 、CO 2、H 2和N 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炽热的焦炭、澄清的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氯化钙(设每通过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反应完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 N 2和CO

B. N 2和H 2

B. CO 2和N 2 D. N 2

解析:此题要根据气体性质,认真分析通过每一种物质时除去什么,又生成什么。分析过程如下:

22222222222N CO O H N CO O H N H CO N H CO CO 氯化钙无水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炽热的焦炭??→??????????→????

????????→????????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焦炭时,CO 2+C 高温2CO ,除去CO 2而产生CO ,通过澄

清石灰水时带出水蒸气,再通过灼热氧化铜时可除去H 2和CO ,H 2+

CuO

Cu +

H2O,

CO+Cu Cu+CO2,又产生H2O蒸气和CO2气体,再通过无水氯化钙除去水分,最后剩余的气体为CO2。N2不参加反应,最后排出,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C。

复习氧、氢、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时,应注意以物质结构为指导,以性质为核心,采用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把零散的知识变为有序的整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与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室里自己做过的、老师演示的实验密切结合,因为元素化合物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对以上事实的分析、概括、归纳得出来的。②留意具体化学事实之间的联系。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特有的性质又确定了物质的检验方法,制取物质的方法也受到性质的制约。复习中,要特别关注常见物质与环境、能源、新科技的联系,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庭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能源危机是我国和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对上述问题的考查和解题过程,必然会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环境、节约能源,树立用所学的知识去改造环境的决心。

【模拟试题】

1. 下列气体中不具有可燃性的是()

A. O2

B. H2

C. CO

D. CH4

2. 下面一些报道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A. 疏通煤气管时,充入氩气引起爆炸

B. 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CO2,使一老汉窒息而死

C. 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D. 本饮料纯天然,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B.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C.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 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 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其中的氧原子个数比是()

5. 相同质量的CO和CO

2

A. 1:2

B. 2:1

C. 11:14

D. 14:11

6. 下列各组,各物质的主要成分相同的是()

A. 苛性钠、纯碱

B. 冰、干冰

C. 生石灰、熟石灰

D. 大理石、石灰石

7. 二氧化碳跟氧气的混合物1.9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21%,把这种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剩余气体质量为()

A. 1.1克

B. 1.6克

C. 0.3克

D. 0.8克

8. 分别用一定量的H2、C、CO来还原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等质量铜粉,消耗H2、C、CO的质量比是()

A. 1:1:1

B. 1:3:14

C. 1:2:3

D. 14:3:1

9. 某种无色气体a和灼热的炭粉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b,b与另一种无色气体c化合又得到a。根据以上叙述,可推断a,b,c三种物质依次为()

A. CO、CO2、C

B. H2O、H2、O2

C. CO2、CO、O2

D. O2、CO2、CO

10. 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可燃性

D. 吸附性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是()

A. 汞

B. 金刚石

C. 石墨

D. 铜

12. 除去电冰箱中的异味,除去糖浆里的色素,最好选用()

A. 石墨

B. 焦炭

C. 活性炭

D. 炭黑

13. 木炭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可以燃烧

B. 可以吸附食物中的一些色素

C. 高温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D. 加热条件下夺取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

14.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里2CuO+C2Cu+CO2↑叙述错误的是()

A. 氧化铜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

B. 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

C. 碳发生氧化反应

D 是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类型

15.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为红色固体,同时生成无色气体,它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黑色粉末是()

A. CuO

B. Fe3O4+C

C. CuO+C

D. Fe2O3+C

16. 一种气体x和灼热的木炭粉反应,得到另一种气体y;y跟加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气体x。则x和y分别是()

A. x是CO ,y是CO2

B. x是CO2,y是CO

C. x是O2,y是CO2

D. x是CO,y是O2

17. 由下面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可能是()

A. CuO和C

B. Fe和CuO

C. Fe3O4和C

D. CuO

二. 填空题:

18. 木材的燃烧属于变化;活性炭将有色色素吸附属于变化。

19. 在一密闭容器里盛有3克碳和6克氧气,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容器里的气体是

20. 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碳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21. 下图为在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根据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发生,则B中的试剂是(填名称)____________。

(2)a处排除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净空气和没有被完全吸收的带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还一定含有少量(填化学式)____气体。

(3)写出A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回答下列问题(只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要求文字叙述):

(1)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墙壁会“出汗”的原因

(2)往氯酸钾里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也能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

的原因

(3)在高温条件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铁

(4)实验室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少量纯净的氢气和氧气

23. 有O2、H2、CO、CO2、CH4五种气体,回答:

(1)只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有____________。

(2)具有可燃性,在高温条件下能用来冶炼金属的有________。

(3)分别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紫色石蕊试液时,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有________。

24. 有一种混合气,其成分为CO、CO2、H2O(气)、HCl、N2。使混合气依次通过下列各物质:①苛性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的氧化铜,若每通过一种物质时,能发生反应的气体全都反应,能被吸收的气体全都被吸收,那么最后还能剩余什么气体?

试题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C

6. D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B 14. B 15. C 16. B 17. A

18. 化学;物理

19. CO和CO2的混合气体

20. 20%

提示:本题关键抓住铜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最后变为氧化铜,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最后变为二氧化碳,质量减少,依题意知最后固体的质量与反应前固体的质量相等,由此推断反应所需氧气的质量应该等于消耗木炭的质量。可以采用特殊

值法求解。

21. 澄清的石灰水;CO ;↑+=+222CO Cu CuO C ;CO CO C 22高温+

22.

(1)Ca OH CO CaCO H O ()2232+=↓+

(2)↑++?224242O MnO MnO K KMnO 22332

2KClO MnO KCl O ?+↑

(3)3232232H Fe O Fe H O ++高温

(4)22222H O H O 通电↑+↑

23. (1)CO 2 (2)H CO 2、 (3)CO CO 、2 24. N 2和CO 2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波的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在标况下,降温至-183℃变为色的液氧,继续降温至-218.4℃变为色状固态氧。 试题演练: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注意:现象的描述不能混淆;烟和雾;光和焰;现象要完整。 常考点:(1)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内的原因是: 。 铁丝燃烧的实验 (2)需要在铁丝末端系一火柴梗的目的是:。 (3)需要将铁丝扭曲为螺旋状的原因:。 (4)点燃火柴梗后,待,再将扭曲为螺旋状的铁丝伸入瓶内。 (5)瓶底加入少量水或沙的作用是。 (6)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是。 (7)实验中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8)铁丝燃烧火星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9)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的优点是、。硫燃烧的实验: (10)瓶底也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试题演练: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3)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或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氧化性 (1)定义:化学反应中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或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2)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 (3)典型的缓慢氧化反应有:、、、。试题演练:铁丝燃烧和铁生锈的产物是否相同:。 3.氧气(或氮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原理:。 所属变化类型:。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②③。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②试管口放一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 ③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前需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时机是什么: ⑥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集满气体后应,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⑦实验结束后应先,后;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⑨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 ⑾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 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初三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A)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重庆卷】2020年6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O2 B.CO C.粉尘 D H2O 2、【2020贵州遵义】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A.加肥皂水 B.静置沉淀 C.加入明矾 D.加热煮沸 3、【2020云南】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略大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D.能供给呼吸 5、【2020湖南长沙】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6、【2020青海】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7、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8、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 9、【2020江苏扬州】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气体 B.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大于CO2的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总结(精)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总结(化学汇总)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化学式:N2):78%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实验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教材P27)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再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 弹簧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 + 5O2 ==== 2P2O5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完全,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不影响实验结果。可否用硫代替,为什么?不能,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3)步骤④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为瓶体积的1/5。 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氧气,导致集气瓶的压强减小,因而水倒流。 此实验的结果通常水进入集气瓶不足1/5,试分析原因:1.红磷用量不足,集气瓶中氧气没有消耗完。2.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3.装置漏气。 此实验的结果水进入集气瓶超过1/5,试分析原因: ?4)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通过该实验可推论出该气体的性质有氮气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1)几种主要成分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①氮气(教材P28):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标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主要用于化工原料、制冷、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灯泡中充氮、食品包装充氮等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超导实验提供低温环境等。 ②稀有气体(教材P29~30):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主要用作保护气(体现化学性质)、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激光、制冷以及医疗(液氦冷冻)等。 (2)空气污染给人类到来的危害(教材P30)、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A)(含解析)

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学习化学可以防止走人生活和学习的误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银不是银,而是金属汞 B.于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 C.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D.苛性钠不是钠,而是一种常见的盐 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 A.八宝粥 B.珍珠奶茶 C.矿泉水 D.蒸馏水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4.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复合肥料的是 ( ) A.K2SO4 B.NH4HCO3 C.NH4 H2PO4 D.CO(NH2)2 5.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乇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C.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7.下列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理是: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B.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油渍易溶于汽油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胃酸会和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D.食醋除水垢原理是: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8.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FeCl3、NaOH、Na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HCl D.Na2CO3、NaCl、Na2SO4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火箭发动机里使用的液态氧的作用是 A.火箭燃料 B.火箭助燃剂 C.供宇航员呼吸 D.汽化吸热 2.加入足量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草莓酱 B.蔗糖 C.牛奶 D.食用油 3.下列物质不属于 ...碳单质的是 A.石墨 B.金刚石 C.C60 D.二氧化碳 4.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石墨可做电极 6.南昌市地铁轨道1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地铁轨道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 A.金属材料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物 7.以下实验的注意事项不合理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见到导管口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才能开始收集 B.做电解水实验时,一定不能用NaCl来增强导电性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停止加热 D.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才能准确验证 8.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1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9.下列关于物质鉴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用稀盐酸就可以鉴别Fe、C、CuO三种黑色粉末 B.只用酚酞就可以鉴别NaOH、NaCl、Na2SO4、稀盐酸四种溶液 C.只用水(可以使用温度计)就可以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D.不需要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Na2CO3、HNO3、NaNO3、CaCl2四种溶液 10.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但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D.该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11.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 12.下图“→”表示一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13.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2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作者:————————————————————————————————日期: ?

身边的化学物质(3) 主讲: 黄冈中学教师舒宝生 一、复习策略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除外)。 (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挥发性易挥发(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难挥发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盐酸、硫酸的特性 (1)盐酸:挥发性(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①由于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若用稀盐酸制H2、CO2时,H2和CO2气体中会含HCl气体杂质。 (2)浓硫酸(H2SO4) ①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④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碱 1、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气体) 2NaOH+CO2=Na2CO3+H2O(可用于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H2O=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①工业:制漂白粉 用途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化学的中考知识点_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

化学的中考知识点_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对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外,还要了解研究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这些内容包括: 1.地球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构成物质的奥秘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2.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初步了解各种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能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物质的状态变化;结合有机物,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内在联系;粗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结合元素概念的学习掌握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分布。 4.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感谢您的阅读!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水和冰B.二氧化碳和干冰 C.冰和干冰D.氧气和液氧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极易溶于水 B.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4.下列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大量白雾 B.木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铁丝:火星四射 D.蜡烛:淡蓝色火焰 5.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A.蒸馏 B.活性炭吸附 C.加入肥皂水 D.过滤 6.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7.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 8.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

D.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苹果腐烂 C.镁条燃烧D.钢铁生锈 10.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氢原子和氧原子被破坏 C. 电解器正、负两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没有听到响声说明已经纯净了 11.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1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 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A.没有加热 B.锥形瓶上的橡皮塞漏气 C.加入的酸是稀硫酸 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13.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1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是否与水反应 B.密度 C.溶解性D.颜色 15.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空1分,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共43分) 16.(2分)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大致需要空气L,该空气中含有氮气约L。 17.(2分)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干冰、②铁、③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④过氧化氢、⑤硬水、⑥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⑦一种黑色的固体粉末,其中肯定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肯定属于纯净物的有。 18.(7分)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色,其原因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又由色变为色,其原因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19. (4分)下面是某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 (1)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 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 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 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 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 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 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 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 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 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 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 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 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 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录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复习思路 一、考纲要求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高考纵览

高考命题探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 质与应用的考查。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分 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Ⅱ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 至有实验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 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Ⅰ中药品Ⅱ中药品Ⅲ中药品 实验1 块状大理石、浓 盐酸 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2 MnO2、H2O2溶 液 白磷 热水(80℃) 白磷 冷水(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可观察到Ⅱ中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B.实验1,可观察到Ⅲ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实验2,装置Ⅱ、Ⅲ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Ⅱ中的白磷发生燃烧 D.实验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2 . 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一致的是:()

A.2KClO32KCl + 3O2 ↑ B.2HI + Cl2 =2HCl+ I2 C.C+ CO22CO D.CO+ CuO Cu + CO2 3 .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雾 D.铁丝能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 .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5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6 . 铺设火车轨道时,技术人员常利用反应:2Al+Fe2O3Al2O3+2Fe,无缝焊接铁轨,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因为需要高温条件,所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C.该反应中还原剂是Al D.该反应说明铝比铁的化学性质活泼 7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不变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不变,但反应速率变慢 8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用MnO2来区别水和双氧水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9 .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天津中考化学知识点及考点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考点 在总复习中,建议打破课本中单元顺序,按天津市中考试卷内容可将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板块。 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的落实。因为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 复习中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复习时必须加强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全面掌握基本实验,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主要包括信息源的分析与筛选、实验原理的多向迁移、实验方案的选择(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探究性试题大多数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考查学生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对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外,还要了解研究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的方法。这些内容包括: 1.地球周围的空气: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水与常见的溶液:水的组成;某些天然水(包括硬水)和纯水的区别;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溶解现象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及溶液配制;结晶现象;乳化现象;溶解现象和溶液的重要应用。 3.金属与金属矿物:金属与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铁和铝等金属的矿物,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常见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1.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和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