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我市召开工作会议作出全面部署黄新初葛红林作重要讲话王东洲唐川平邓修明出席

本报讯(记者张魁勇黄颖李影王伶雅华露艳摄影王熙维张全能)昨日,我市召开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围绕落实全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安排下半年工作,全面部署我市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洲,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出席会议。

黄新初指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事关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决策。我们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落实。他强调,成都作为省会城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定要在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热潮中走在最前列、干得最主动、抓得最务实。要紧密结合成都实际,深入领会省委精神,准确把握实施这一战略的重大要求。

一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作为成都发展的总方略。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发展的历史使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我们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指明了“主路径”和“主引擎”。我们要汲取国内外城市走传统工业化、片面城镇化老路的教训,通过在“新型”上提质量、在“互动”上下工夫、在“统筹”上做文章,走出一条高点起步的城市现代化之路。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依托新型工业化塑造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新型城镇化形成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最终将决定成都在国际生产体系和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

二要科学把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内在关系。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实质是动力与载体、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有“产”方能立“城”;新型城镇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承接载体,立“城”方能兴“产”。新型工业化主要是创造供给,重在扩大社会生产能力;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创造需求,重在扩大社会需求总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实质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让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动态适应起来,让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有机对接起来,推动经济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运行。“两化”互动解决的是“产”与“城”的问题,统筹城乡解决的是“城”与“乡”的问题。“两化”互动与统筹城乡之间,依靠“城”这个纽带实现了“产”“城”“乡”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要按照“以产立城、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径,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龙头,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枢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基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三要把“五大兴市战略”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工作抓手。省委鲜明提出,四川区域差异较大,各地发展条件不同,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实施总体战略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把科学发展具体化。要让总体战略在成都发展实践中落地生根,关键就是要把我们正在推进的“五大兴市战略”作为工作抓手。我们抓“交通先行”战略,就是要为“两化”互动打牢基础设施、为城乡统筹消除地理阻隔;抓“产业倍增”战略,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抓先进制造业先导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

抓“立城优城”战略,就是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的转移承载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口聚集和承接载体;抓“三圈一体”战略,就是要着力解决圈层之间产业结构不协调、城镇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推进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提供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市域空间格局;抓“全域开放”战略,就是要从全球范围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承接优势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拓展外部市场,塑造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比较优势。只要我们坚决有力地贯彻省委部署,扎扎实实地抓好“五大兴市战略”,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之路。

黄新初强调,要突出抓先进制造业先导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谋划成都的长远发展,必须树立“产业立城”理念,以发展高端产业增强成都的核心竞争力。成都实施总体战略,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倍增”战略为抓手,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产业竞争优势塑造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和西部高端优势。要着力在“新型”上求突破,积极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坚持走高端型工业发展之路。抓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发展新型工业。要敏锐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前沿趋势,把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切入点。特别是要着眼未来、抢抓先机,有预见性地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培育和引进一批代表未来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板块,加快推动我市产业结构重大升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先导地位,选择“高精尖优”的制造业领域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用较短几年时间实现工业增加值的率先倍增。

二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走集聚型工业发展之路。集中集群集约,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握的重大趋势。在产业布局方式上,坚持“集中发展”。要把产业园区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点、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产业功能区集中,进一步提高工业空间布局的集中度。在产业组织方式上,坚持“集群发展”。按照“一区一主业”原则,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纽带、以集群为路径,支持关联产业、配套企业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成链集群发展。在产业发展方式上,坚持“集约发展”。要在坚持集中集群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园区挖潜工作,加快转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三要切实强化科技驱动,坚持走创新型工业发展之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根本优势,就在于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健全产学研合作、政企金协同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支持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驻蓉跨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要瞄准“产业倍增”的技术需求,围绕我市培育的重点产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突出抓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抢占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和技术链的产业高端。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四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走开放型工业发展之路。当前,成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规模空前的产业转移浪潮,这给我们充分参与世界生产分工合作提供了高位切入的历史机遇。要深入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承接国际国内重大产业转移,在抢抓机

遇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推动产业重大升级,走“以承接促转型”的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招大引强”方针,以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瞄准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加大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争取在成都布局一批国际化、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的首选之地。要抓住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契机,支持有条件的成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资源渠道、扩大市场份额、集聚创新要素,提升成都经济的国际参与度。

五要着力打破产业界限,坚持走融合型工业发展之路。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兴趋势,就是各类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联动式发展、融合式发展正在逐步成为主流。要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切实抓好信息技术在我市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推进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着力打响“成都智造”品牌。要注重把握制造业服务化的新趋势,坚持用新兴商业模式改造传统制造业,积极推广“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提升。要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构建高度关联、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黄新初强调,要突出抓好天府新区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是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的重大要求。当前,无论是城市的形态功能、还是量能体积,我市都与这一要求有很大差距。成都实施总体战略,就要以“立城优城”战略为抓手,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群。要着力在“新型”上求突破,积极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要把握“集群发展”趋势,科学布局市域城镇体系。集群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共同特征。抓新型工业化,需要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基本路径;抓新型城镇化,也需要把发展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就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强总体谋划和统筹规划,树立规划权威、促进多规衔接,确保全域规划、全程规划落到实处。要围绕“一轴双核六走廊”的城市架构,按照“以大带小、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用地集约”的原则,推进大中小城市组合布局、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新型城镇体系。要进一步做大特大中心城市,按照“双核共兴”格局,全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北改”工程,充分发挥引领成渝城市群的极核功能。要加快培育大中城市,突出抓好卫星城建设,严格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加快县城建设,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有效发挥对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作用。要放手发展小城市和城镇群,积极创新重点镇管理体制,全面深化一般场镇改造,引导重点镇向小城市、一般场镇向特色镇转型升级,为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村居民就近转移提供载体。

二要推行“产城一体”模式,切实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两化”互动,实质是产城互动。推进产城一体发展,关键是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的特色功能区来统筹布局,同期规划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同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生活设施配套,同时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人口承载能力。要把市级战略功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区作为我市推进“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发展的战略支点,依靠产业为动力建设城市,依托城市为载体支撑产业,使市域城镇体系的主体骨架与市域重大生产力布局相匹配。要牢牢把握“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发展定位,推行产业复合、规模适度、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空间组织方式,努力把天府新区打造成我市推进“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发展的主平台,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

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中心城区抓产城一体发展,关键是要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发展的空间布局。

三要树立“四态合一”理念,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最根本的着力点是要建设宜人城市。要把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特色化城市文态和优美化城市生态作为宜人城市建设的基本元素,充分满足多样化的人居需求。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形态,关键是要塑造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风貌和功能,适度超前规划和加快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关键是要鲜明体现成都文化的特色和本底,坚持城市建设“有机更新”,注重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塑造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关键是要把生态系统作为最优先的基础设施来打造,切实抓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滨水空间打造。当前,要把八十公里环城生态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依山造景、傍河成湖、连通水系、拓展水面,抓紧打造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大都市湿地景观。

黄新初强调,要突出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统筹城乡,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首要任务,也是全省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已经形成了“三项核心制度改革”“三个集中”“四大基础工程”“六个一体化”等一系列重要经验和有效做法,有条件、也有责任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实施总体战略,就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坚定不移地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抓好城乡制度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主体统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局面。

黄新初强调,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事关成都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事关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史使命。推进这一总体战略,必须把握好几个着力点:一要强化顶层设计。按照全域统筹的理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全面深化系统改革和制度创新,科学谋划好全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二要坚持产业立城。突出先进制造业的先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优势塑造城市竞争优势。三要推进产城互动。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推进城镇化,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四要抓好城乡融合。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既要建设好国际化大都市,也要同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五要强化以人为本。各项决策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好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城乡居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黄新初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作为实施总体战略的责任主体,要认真组织好总体战略的实施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加大保障力度,切实以总体战略统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作为本地方、本系统实施总体战略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部署、抓督促、抓检查,定期研究和主动解决总体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总体战略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市广大干部作为实施总体战略的骨干力量,要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强化执行能力,切实发挥好落实全市总体战略、推进成都改革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在谈到全市经济工作时,黄新初指出,当前,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稳增长”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稳增长”的最新部署,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确

保全市经济沿着“稳中快进”的轨道有序运行,努力为全省经济稳定增势、为全国经济稳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稳增长”要坚定信心,信心源于对上半年我市经济“领先发展”走势的基本判断。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积极向好的,上半年经济运行“领先发展”的势头相当强劲。这种逆势上行的经济走势,得益于年初我们对宏观经济困难形势的充分预估,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五大兴市战略”。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坚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过8000亿的目标不动摇,进一步坚持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部署不懈怠,努力担当起全国、全省经济大盘子里“求进”“快进”的积极因素。

二是“稳增长”要用好机遇,机遇来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预调微调”带来的积极变化。我们要紧密跟踪和主动对接国家“稳增长”的政策动向,坚持远近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抓好列入国家规划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切实用好中央促进消费、扩大出口、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机遇,争取在宏观经济政策较为宽松的情况下有更大作为。

三是“稳增长”要抓住关键,关键是要围绕“稳中快进”的经济工作基调促进工业回升、稳定投资增长。当前,支撑我市经济“稳中快进”的增长动力,从三次产业看是工业为先导,从三大需求看是投资占主体。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主攻方向仍然是坚决有力地促进工业回升、稳定投资增长。要通过突出抓工业、着力稳投资,全面带动三次产业、提振三大需求,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我市经济“稳中快进”的良好势头。

葛红林在总结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时说,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一是经济实现了稳中快进;二是对外开放领先西部;三是天府新区加速建设;四是城乡建设顺利推进;五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实施;六是城乡社会事业持续提升。

在分析了当前我市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以及自身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后,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葛红林强调:一要积极落实国家“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毫不松懈地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毫不松懈地开拓新的消费需求,毫不松懈地扩大开放型经济规模。二要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要着力深化“三项核心制度改革”,高水平推进“三个集中”,深入实施“四大基础工程”,深入推进“六个一体化”。三要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跨越发展。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同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积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要大力实施天府新区“一号工程”建设。要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五要加快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要毫不松懈地推进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建设,更快更好地实施城市更新改造,精细化地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六要切实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动科技文化发展,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扎实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七要着力提升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要扩大城乡充分就业,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做好城乡住房保障,同时,不折不扣地做好今年15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用好全年300亿财政性民生资金。八要全力打造良好政务环境。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葛红林还就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强调三点意见:一要确保会议精神及时贯彻落实;二要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三要确保全市社会安定祥和。

金牛区、双流县、新津县、市委统筹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交委、市投促委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市领导李昆学、朱志宏、孙平、赵小维、敬刚、刘超、黄建发、白刚、刘继承、叶学东、徐季桢、童若春、敖锡贵、杨伟、李小新、傅勇林、刘仆、王忠林、谢瑞武、苟正礼、何绍华、金嘉祥、黄平,市法院院长牛敏,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建,成都警备区政委竹中强,市长助理陈争鸣、周鸿德、毛志雄、韩春林、门生、刘俊林,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谢志迪,市政协秘书长沈有春等出席会议。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兰州市七里河区委 关于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9年12月2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推动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要求,是新阶段七里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根本出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早日实现建设现代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必须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市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产业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分工合作、三产融合、梯度跟进、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按照“一中心、两加快、三推进、六突破”的基本思路,实现“城区面积翻一番,农村人口减一半”总体设想。在工作中突出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科技项目

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互通融合,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一中心”,就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突出旧城改造,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加速推进现代中心区建设。“两加快”,就是加快彭家坪新区和“三滩”新城区建设,使“两区”成为七里河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率先实现城市化。“三推进”,就是依托国道、省道沿线整体实现城镇化的思路,在水磨沟、西果园沟和黄峪沟三线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小区建设,促进沿线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向二、三产业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六突破”,就是坚持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力求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减少农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达到八个一体化,即“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要素配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社会管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民生建设,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统筹党的建设,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统筹组织保障,推进城乡领导机构一体化”。最终实现城乡融合,达到全面协调发展。 三、工作重点

小米手机差异化战略的分析

小米手机差异化战略的分析 河南师范大学高飞丁亚男 摘要: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手机中的一匹黑马,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同时小米的发展策略也备受瞩目。本文基于差异化战略分析小米的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差异化战略4C理论粉丝经济期货 一、背景: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小米手机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竞争红海中脱引而出,所依靠的就是差异化战略。小米手机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将全球最顶尖的移动终端技术与元器件运用到每款新品。由于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用户的要求完美契合,并且成功地运用一系列营销模式,小米手机自上市以来备受热捧,使以前只有在苹果手机首次发售时才会产生的哄抢局面首次在国产机上演,并催生了像“果粉”一样狂热的粉丝集体——“米粉”,小米科技也因此一跃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的翘楚。下面将浅析小米手机差异化战略的内容。 二、小米手机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差

异化战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等。实现差异化战略, 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因此, 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小米手机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差异化 小米手机的两大标签是其在产品方面推行差异化战略的主要体现,高性价比和MIUI。 性价比即是性能和价格之比,这是小米“低价高配”策略的体现, 每一代最新的产品售价均为1999元,但其性能于国际顶尖产品相差无几,某种意义上,每一代新款小米手机都是当时业界性能的标杆。高性价比的标签也让小米在众多二三线城市中获得了广泛的市场群体。 MIUI是小米公司基于Android进行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小米不仅在自家手机上搭载MIUI,还根据市场热度为高关注度的Android 机型进行适配。截至去年底,MIUI用户已经高达3000万。相当一部分用户选择小米手机是为了体验MIUI每周一次的快速更迭。MIUI 已经成为小米手机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差异化标志。相较之下,另外两个国产大厂—华为和联想—却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小米。无论是EMUI还是乐OS,其易用性、美观性都相较小米有着一定距离。 2.营销差异化 雷军有言: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营销是小米产业链上最强大的一环。这里结合4C理论对小米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心得体会模板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 ___市___镇二小 我校位于___与___交界的偏僻山村,1999年由两个村小和一个完小撤并组成,共9个班,14位老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也有着农村小学典型的生存状态:学校和教师缺乏自身明确的发展原动力,以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学习的机会;缺乏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市委、市政府“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结对学校——___实验小学的帮扶下,我校打破了原始的生存状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建立合作基础城乡学校结对是一种互动,以强扶弱的行为。它需要结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即需要建立机制,让城市的优质学校在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输出,让被扶持学校主动吸取与落实。 1、签订协议约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20XX年5月24日,我校与___市___实验小学举行隆重的结对仪式,并签署书面协议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即___向“二小”输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教学理念,为“二小”的教师进行每年一次的培训,两校在教科研上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创设适当的机会,鼓励教师间、学生间找朋友、结对子、搞活动、建友谊。“二小”为“___”提供第二课堂活动空间。 2、寻找共性作为合作的切入点。我校地处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使班额锐减,自然形成了小班,___则是___市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排头兵。我们就依托这一共性,建立了以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平台的合作模式。 二、积极双边互动四年来,两校积极利用多层次、多次数高效的双边活动、

资源共享,为我校的发展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适时的解决我们所遇到实际问题。 1、“___”输出。结对后,“___”通过观摩、送教、讲座、共研等形式向“二小”输出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教育理念。如我校先后四次集体组织教师去“___”参观学习,交流教育、教学、管理心得,吸收先进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工作思路。 3、互通共享。学校结对后,“___”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硬件配置、备课形式、课件资源等内容作为共享领域向我们全面开放,为我们的规范办学提供很好的借鉴范本。 三、多点的延伸拓展积极的双边互动有效地带动了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在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为学校的拓展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我们又依托“___”融入了多个不同层次的交流圈。其 一、自20XX年“___”与我校结对,现在“___”的结对学校已经发展到5个——“靖江二小”、“裘江小学”、“珑玲小学”、“淡竹小学”、“___二小”,从而形成“15”这样一个以“___”为龙头的共同体,使原来我们和 “___”的双边活动发展成多边互动。其其 三、学校自身快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与我校类似的农村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学习,逐渐形成了以我校为核心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学习共同体。这样,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交流圈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更好的使学校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甚至带动周边的发展。 四、城乡结对促进二小快速发展在这样高效的城乡结对互动中,我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2、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一支粉笔、一根教鞭,曾经是我们很多老师的模式。随着小班化教育人本思想的贯彻,“三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都恰如其分的发挥着其显著的效能。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泥土气息、符合校情的小班化教育课堂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微言教育2016-07-13 17:20:47教育工作问题阅读(5914)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要介绍《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流动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刘延东副总理就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校际、群体间均衡发展是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见》,先后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务院印发实施。 2.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要求,遵循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优先发展,统筹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做到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提高质量,公平共享。把立德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_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汶上县正式提出了要打造集团化办学的理念。经过近一 年的筹备,2017年8月份,城区所有小学整合完成,形成了6所实验 小学。“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除了校本部之外,还托管了原镇中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马友启说。 对于集团化办学,马友启肯定地说,这样的模式对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仅以我 们学校为例,成立教育集团之后,第一实小每年都会抽调多名优秀管 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区,将好的管理经验、教学模式都带过去。”马友启介绍,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使得家长们可以安 心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择校热”逐渐成为了过去时。 而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马友启和众多教育 界的委员们交流之后,也提出了对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建议,“现在全 市各县市区都在推动集团化办学,并且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比如托管的一些老学校,存在校舍老化、校园面积过小等。”他建议,未来应该加速对老旧校舍的提档升级,“可以依托棚户区改 造这一时机,适当的为老学校扩大校园用地面积,对老旧校舍进行新 建或改建。” 本报记者汪泷 “随着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 城乡教育一体化虽有了改善,但是部分地区效果依然有待改观。”对此,民盟济宁市委建议,政府在做好充分调研前提下,可以依据受援方 的具体需求,向农村或落后地区有的放矢进行倾向性帮扶,补缺扶短, 不做重复投入,不搞全面撒网式帮扶。 “从帮扶去向方面,依据受援方的具体短缺,或资金、或教育设施、或教育装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增强帮扶投入的针对性。”政协委员 张平表示,帮扶源头方面,建议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帮扶为主,民间捐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六个重点问题

着力解决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问题 ——副县级干部、八台镇党委书记谢炎涛 今天上午观看了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的电视电话会,根据会议精神和我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围绕“两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发展现状,使我感触很深: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实践性、创新性和改革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为解决好当前的工作,特别是围绕“两集中”,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感觉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作好规划建设是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首先着眼于规划先行,强化规划体系在统筹城乡一体化中的调节功能和指导作用。按照我市提出的围绕“两集中”、“一诚四镇”和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把我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通过城乡一体的总体规划,来综合分析我市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各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并以此来指导各个乡镇、社区规划体系的建设,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统一,实现“五规统筹”,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大户集中。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产业发展是支撑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必须不断壮大二、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企业向园区发展,人口向城镇、社区集聚,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树立抓农业产业化发展

就是抓农民增收、抓“三农”的理念,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上要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扶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三、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区建设是根本 按照“建筑特色化、设施配套化、环境优美化、管理时代化”的社区建设理念,搞好城乡一体的建设规划,着力形成中心镇、中心社区一体化的新型农村聚居格局,充分发挥集镇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中心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对中心镇的协调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心镇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的相配套,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庄通过整村搬迁、转换土地的方式,向现代化社区集中居住发展,推动农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区居住转变。 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保障是关键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到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上来,逐步建立起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型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解决民生、民意的关键开展工作。目前,社区建设是起步阶段,很多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要尽快研究制定下一步迁居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移居后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也为今

差异化战略分析

基于海底捞的服务差异化经营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战略, 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因此, 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虽然差异化战略能够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但在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过程中又会耗费更多的成本,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也将面临一些风险。 至于差异化战略的类型主要包括了四种,分别是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人事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底捞已经成为中国火锅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成功的因素除了对食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外,更不容忽视的是它在服务上的差异化战略。甚至有人评价说海底捞虽然是一家火锅店,它的核心业务却不是餐饮,而是服务。 去过海底捞的人都会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赞不绝口,海底捞的服务能让人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的含义。在比较热门的饭店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等位区里人声鼎沸,顾客有站着的有坐着的,大部分的人都显得焦急而无所事事。等待本来是痛苦的,但是海底捞将等待也变成了一种愉悦的过程,等待就餐的顾客一边观望屏幕上打出的座位信息,一边接过免费的水果、饮料、零食;如果是一大帮朋友在等待,服务员还会主动送上扑克牌、跳棋之类的桌面游戏供大家打发时间;或者趁等位的时间到餐厅上网区浏览网页;还可以来个免费的美甲、擦皮鞋。在就餐的时候每隔15分钟,就会有服务员主动更换你面前的热毛巾;如果你带了小孩子,服务员还会帮你喂孩子吃饭,陪他们在儿童天地做游戏;抽烟的人,他们会给你一个烟嘴,并告知烟焦油有害健康;为了消除口味,海底捞在卫生间中准备了牙膏、牙刷,甚至护肤品;过生日的客人,还会意外得到一些小礼物…… 海底捞在服务上的差异化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顾客体会到了被重视的感觉,从而赢得许多忠诚的顾客。通过服务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这种差异化,很难被其他的企业模仿,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经是形成了一种共识,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7.1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7%、

81.2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3852.5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1173.7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1.1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委汪德和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亲临一、二、三小现场办公,当即决定投资1200万元扩建三所小学,共新建校舍面积8475平方米,增加教室、多媒体室60间。市委汪书记召开市委常务会,决定在市区新建扩建了暨阳学校、明志小学、弘德小学、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篇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月18日-2月21日,通过参加全市城乡统筹工作培训班,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农村土地整治攸关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度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滁州市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村庄规划整治为突破口,向新农村建设要土地。坚持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每个示范村根据统一部署都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乡镇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通过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中心村建新房,从源头上节约了土地。

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向发展现代农业要土地。加大了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使整理土地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建成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循环农业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

实现城乡一体化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作者:————————————————————————————————日期: 2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2013-11-20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行业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各城市纷纷颁布了“三年大变样”的措施,而这一举措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

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消除城乡差距。而产生城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历史原因:建国以来,我国为了提升国家实力,加强了工业化建设,而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因此,我国的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我国多数居民的生活都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 2. 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原因:在金融方面,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银行、农业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日益下降。在税收方面,城市居民有税收起征点,而农民则没有税收起征点。在土地制度方面,当前的城市扩张热是有利于城市的,政策是偏向城市的。在户籍制度方面,城市户口有着更多的好处,如住房公积金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在就业制度方面,更多的政策倾向于城市居民而不是农村居民。3. 从公平角度分析,城乡差距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不公平发展理念和政策没有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打破,众多方面的制度、政策的城市偏好依然存在,结果导致当前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导致农村落后于城市。 然而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2、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

宝洁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分析

宝洁公司的差异化战略分析一、宝洁公司简介美国宝洁公司PG,Procter Gamble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小品牌数百个、独立大品牌80多个,其产品覆盖洗发护发、美容护肤、个人清洁、妇女保健、婴儿护理、家居护理等诸多领域。宝洁旗下洗发水品牌有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等;洗衣粉有汰渍、碧浪、欧喜朵、波特等;牙膏有佳洁仕,香皂有舒服佳,卫生贴有护舒宝;化妆品有SK- II、玉兰油、威娜、伊卡璐、妮维娅等;另外还有博朗、锋速3、品客、金霸王吉列、等。目前,宝洁有九大类、十六个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中国,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二、宝洁公司的竞争战略宝洁的多品牌战略都采取了差异化营销策略,它们把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从中选择两个以上甚至全部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并为每个选定的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同时多方位地分别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也就是采取全面进入市场策略。它们旗下的每个产品品牌都个性迥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产品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传播及渠道建设,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这样,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三、差异化战略的个例在洗发产品中海飞丝宣扬的是去头屑,“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突出“飘逸柔顺”,潘婷则强调“营养头发,更健康更亮泽”,“沙宣”是专业美发,“伊卡露”是染发,等等。宝洁构筑了一条完整的美发护法染发的产品线,最大限度的瓜分了市场。再说洗衣粉,宝洁公司设计了九种品牌的洗衣粉,汰渍Tide、洗好Cheer、格尼Gain、达诗Dash、波特Bold、卓夫特Dreft、象牙雪1vorySnow、奥克多Oxydol和时代Eea。他们认为,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些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人希望洗衣粉具有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于是就利用洗衣粉的九个细分市场,设计了九种不同的品牌。总的来说:宝洁的洗发水、洗衣粉等以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品牌区隔标准,以产品使用功能为品牌利益诉求点。成功运用差异化战略占领市场,赢的了消费者亲睐四、宝洁公司的洗发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分析以宝洁在中国推出的洗发精为例:宝洁公司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把洗发水这一看似简单的产品,加以不同的佐料,烹调出多种可口的大菜。不但从功能、价格上加以区别,还从心理上加以划分,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海飞丝”的个性在于去头屑,“海飞丝”海蓝色的包装,首先让人联想到蔚蓝色的大海,带来清新凉爽的视觉效果,“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干净”的广告语,更进一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海飞丝”去头屑的信念;潘婷:“潘婷”的个性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健,“潘婷”,用了杏黄色的包装,首先给人以营养丰富的视觉效果,“瑞士维他命研究院认可,含丰富的维他命原B5,能由发根渗透至发梢,补充养分,使头发健康、亮泽”的广告语,从各个角度突出了“潘婷”的营养型个性。飘柔:“飘柔”的个性则是使头发光滑柔顺,“飘柔”,从牌名上就让人明白了该产品使头发柔顺的特性,草绿色的包装给人以青春美的感受,“含丝质润发素,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 的广告语,再配以少

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研究

1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以 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公共事 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二元社会制度体系导致城乡市民与农民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 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底层群众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等一系列社会问 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为此,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 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 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2007 年10 月15 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 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新要求。2008 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了“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2008 年10 月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2009 年中央一号文 件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 年中央一号 文件进一步提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义务教育因 其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等特征,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基 本素质和能力。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为城乡居民与社会的发展差距抹上了最初的 底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明确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 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2010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明确 要求。 2 (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的有力途径 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城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能破除城乡分治的教育体制机制,通过城乡教育的双向沟通、 良性互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目标。 (城乡义务教 育生均指标比较见表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20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

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20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