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思考题+习答案(629出品)

无机化学思考题+习答案(629出品)

无机化学思考题+习答案(629出品)
无机化学思考题+习答案(629出品)

第一章思考题

1. 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N2(2L) CO2(1L)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 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 T 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 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 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 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 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 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 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

(5)最稳定的单质的生成焓值等于零。×

(6)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

(7)由于CaC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8)由于反应焓变的单位为kJ?mol-1,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不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9.判断下列各组内的反应在标准态下的恒压反应热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1)N2(g) + 3H2(g) ─→ 2NH3(g)

1/2N2(g) + 3/2H2(g) ─→ NH3(g)不同,因为两个反应的反应计量数不同.

(2)H2(g) + Br2(g) ─→ 2HBr(g)

H2(g )+ Br2(l) ─→ 2HBr(g) 不同,因为两个反应的反应物Br2的状态不同.

10. 已知:

A +

B ─→ M + N;( )1 = 35kJ?mol-1

2M + 2N ─→ 2D;( )2 = -80kJ?mol-1

则A + B ─→ D的( )3是()

(1)-10kJ?mol-1 (3)-5kJ?mol-1√

(2)-45kJ?mol-1 (4)25kJ?mol-1

11. 下列纯态单质中,哪些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不等于零:

(1)金刚石√ (3)O3(臭氧)√(5)Br(l)

(2)Fe(s) (4)Hg(g) √ (6)石墨

12. 在一标准态下CO2(g)的为下列那个反应的值?

(1) C(金刚石) + O2(g) ─→ CO2(g)

(2) CO(g) + 1/2O2(g) ─→ CO2(g)

(3) C(石墨) + O2(g) ─→ CO2(g) √

13. 反应:H2(g) + S(g) ─→ H2S(g)的值是否等于H2S(g)的 ?不等,因为S(g)不是稳定单质.

14. 已知298.15K,100KPa下,反应:

N2(g) + 2O2(g) ─→ 2NO2(g)= 66.36kJ?mol-1, 则N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1)-66.336kJ?mol-1 (3)-33.18kJ?mol-1

(2)33.18kJ?mol-1 √(4)66.36kJ?mol-1

习题

本章作业(P24~25):

3./5./8./10./13./15./18.

1. 制备硝酸(HNO3)的反应如下:

4NH3+ 5O2 4NO + 6H2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试计算每消耗1.00吨氨气可制取多少吨硝酸?

(提示:n(NH3):n(HNO3)=1:2/3. 答案:2.47吨硝酸)

2. 在容器为10.0L的真空钢瓶内充入氯气,当温度为298.15K时,测得瓶内气体压强为1.0×107Pa,试计算钢瓶内氯气质量。提示:

#3. 一氧气瓶的容积是32L,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2kPa。规定瓶内氧气压强降至1.01×103kP a时就要充氧气以防混入别的气体。今有实验设备每天需用101.325kPa氧气400L,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

解:允许使用的氧气物质的量为:

每天需用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以瓶氧气可用的天数为:

4. 一个容积为21.2L的氧气缸安装有在24.3×105Pa下能自动打开的安全阀,冬季时曾灌入624克氧气。夏季某天阀门突然自动打开了,试问该天气温达多少摄氏度?提示:

#5. 冬季草原上的空气主要含氮气(N2)、氧气(O2)和氩气(Ar)。在9.7×104Pa及-22℃下手记得一份空气试样,竟测定其中氮气、氧气和氩气的体积分数依次为0.78、0.21、0.01。求收集试样时各气体得分压。提示: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6. 30℃下,在一个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O2,N2和CO2混和气体的总压力为93.3kPa,其中P(O2)为26.7kPa, CO2的含量为5.00g。试求:

(1) 容器中CO2的分压;(答案:2.87×104Pa)

(2) 容器中N2的分压;(答案:3.79×104Pa)

(3) O2的物质的质量分

第2/4页数;(答案:0.286)

7. 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Zn(s) + 2H+ ─→ Zn2+ + H2(g)↑

若用排水集气法在98.6kPa、25℃下(已知水的蒸气压为3.1kPa)收集到2.50×10-3m3的气体。求:

(1) 25℃时该气体中H2的分压;(答案:95.43kPa)

(2) 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答案:0.194g)

#8. 设有10molN2(g)和20molH2(g)在合成氨装置中混合,反应后有5molNH3(g)生成,试分别按下列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数量(νB)和物质的量的变化(ΔnB)计算反应进度并作出结论。

(1) 1/2N2(g) + 3/2H2(g) ─→ NH3(g)(答案:ξ=5.0mol)

(2) N2(g) + 3H2(g) ─→ 2NH3(g) (答案:ξ=2.5mol)

提示:。结论: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 某气缸中有气体20L,从环境吸收了800J热量后,在恒压(97.3kPa)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热力学能变化(ΔU)(提示:ΔU=Qp-pΔV=0.771kJ)

#10. 2.00mol理想气体在350K和152kPa条件下,经恒压冷却至体积为35.0L,此过程放出了1260J热。试计算

(1)起始体积(3)体系做功

(2)终态温度(4)热力学能变化(5)焓变

提示:

(问题主要出现在正负号上)

11.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内容:在25℃及标准态下,每氧化1molNH3(g)和H2O(g)并将放热226.2kJ。(答案:)

12.在一敞口试管内加热氯酸钾晶体时发生下列反应:2KClO3(s) ─→ 2KCl(s) + 3O2(g),并放出热89.5kJ(298.15K)。求: 298.15K 下该反应的ΔrHm和ΔU。(提示:)

#13. 在高炉炼铁,主要反应有:

C(s) + O2(g) ─→ CO2(g)

1/2CO2(g) + 1/2C(s) ─→ CO(g)

CO(g) + 1/3Fe2O3(s) ─→ 2/3Fe(s) + CO2(g)

(1)分别计算298.15K时各反应的和各反应值之和;

(2)将上列反应方程式和并成一个总反应方程式,应用各物质的 (298.15K)值计算总反应的并与(1)计算结果比较做出结论。(提示:(1)各反应的值之和为: (2) =-315.5kJ?mol-1,计算结果基本相等。可以得出结论: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多数同学出现了问题)

14. 已知298.15K时反应:

3H2(g) + N2(g) ─→ 2NH3(g);( )1 = -92.22kJ?mol-1

2H2(g) + O2(g) ─→ 2H2O(g);( )2 = -483.636kJ?mol-1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 )3: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提示:反应(3)=反应(2)×3-反应(1)×2=-1266.47kJ?mol-1)

#15. 铝热法反应如下:

8Al + 3Fe3O4 ─→ 4Al2O3 + 9Fe

(1)利用数据计算恒压反应热;(答案: )

(2)在此反应中若用去267.0g铝,问能放出多少热量?(答案:)

16. 利用数

第3/4页据,试计算下列反应的恒压反应热:

(1)Fe3O4 + 4H2(g) ─→ 3Fe(s) + 4H2O(g)(答案:151.1kJ?mol-1)

(2)4NH3(g) + 5O2(g) ─→ 4NO(g) + 6H2O(g) (答案:-905.47kJ?mol-1)

(3)3NO2(g) + H2O(l) ─→ 3HNO3(l) + NO(g) (答案:-71.7kJ?mol-1)

17. 已知Ag2O(s) + 2HCl(g)─→2AgCl(s) + H2O(l)

= -324.9kJ?mol-1及 (Ag2O,s)= -30.57kJ?mol-1,

试求:AgC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答案:-127.3kJ?mol-1)

#18. 某天然气中CH4占85.0%,C2H6占10.0%,其余为不可燃部分。若已知

C2H6(g)+7/2O2(g) 2CO2(g)+3H2O(l) = -30.57kJ?mol-1

试计算完全燃烧1.00m3这种天然气的恒压反应热。(提示:

主要是摩尔体积的计算问题)

第二章思考题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质量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的浓度无关。√

(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4)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 以下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不一定

(2)ΔrSm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不一定

(3)冰在室温下自动溶化成水,是熵起了主要作用的结果。是

3.由锡石(SnO2)生产金属锡,要求温度尽可能低。可以单独加热矿石(产生O2),或将锡石与碳一起加热(产生CO2),或将锡石与氢气一起加热(产生水蒸气)。根据热力学原理,应选用何种方法?(氢气一起加热)

4.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 + S(s) H2S(g);

S(s) + O2(g) SO2(g);

则反应:H2(g) + SO2(g) O2(g) + H2S(g)的平衡常数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1) - (2) ? (3) / (4) / √

5. 区别下列概念:

(1) 与(2) 与

(3) J 与 Jc、Jp (4) Kθ与 Kc 、Kp

6. 评论下列陈述是否正确?

(1)因为(T)=-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不一定

(2)(T)=Σνi (298.15)(生成物) + Σνi (298.15)(反应物)×

(3)CaCO3在常温下不分解,是因为其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高温(T>1173K)下分解,是因为此时分解放热。×

7. 向5L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HCl(g)和2molO2(g),反应:4HCl(g) + O2(g) 2H2O(g) + 2Cl2(g)的=-114.408 kJ?mol-1 ,在723K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Kθ。试问:

(1)从这些数据能计算出平衡常数吗? 若不能,还需要什么数据?不能(须知道转化率或平衡分压或反应的熵)

(2)标准态下,试比较723K和823K时Kθ的大小。(Kθ(723K)> Kθ(823K))

(3)若下列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和

2H2O(g) 2H2(g) + O2(g)

2HCl(g) H2(g) + 2Cl2(g)

那么,Kθ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式子表示)? ( )2/

8.对于可逆反应:

C(s) + H2O(g) CO(g) + H2(g); > 0

下列说法你认为对否? 为什么?

(1)达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一定相等。×

(2)改变生成物的分压,使 J < Kθ,平衡将向右移动。√

(3)升高温度使υ正增大;υ逆减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4)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5)加入催化剂使υ正增加,故平衡向右移动。×

9. 可逆反应:达平衡时,A(g) + B(g) 2C(g) ( (298.15K)<0) 如果改变下述各项条件,试将其它各项发生的变化填入表中。操作条件υ正υ逆 k正 k逆平衡常数平衡移动方向

增加A(g)分压 -↑ -↑ -─ -─ -─ 正正-

压缩体积 -↑ -↑ -─ -─ -─ 逆-

降低温度 -↓ -↓ -↓ -↓ -↑ -正

使用正催化剂 -↑ -↑ -↑ -↑ -─ 不变-

10.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下列反应:

2Cl2(g) + 2H2O(g) 4HCl(g) + O2(g); (298.15K)>0

将Cl2,H2O,HCl,O2四种气体混合后,反应达平衡时,若进行下列各项操作,对平衡数值各有何影响(操作项目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

操作项目平衡数值

(1) 加O2 H2O的物质的量-↑

(2) 加O2 HCl的物质的量↓

(3) 加O2 O2 的物质的量-↑

(4) 增大容器的体积 H2O的物质的量↓

(5) 减小容器的体积Cl2的物质的量-↑

(6) 减小容器的体积 Cl2的分压-↑

(7) 减小容器的体积 Kθ不变

(8) 升高温度Kθ-↑

(9) 升高温度 HCl的分压-↑

(10) 加催化剂HCl的物质的量不变

11. 设有反应A(g) + B(g) ─→ 2C(g), A、B、C都是理想气体,在25℃、1×105Pa条件下,若分别按下列两种过程变化,那么变化过程的Q、W、、、、各是多少?(1)体系放热41.8kJ?mol-1,而没有做功;(2)体系做了最大功,放出1.64kJ?mol-1的热。

过程 Q W体积 W非体积

① ---41.8 -0 0- -41.8 - --41.8 –5.5- -–40.16

② --1.64 -0 -–40.16 --41.8 --41.8 -–5.5 -–40.16

解: (提示:在等温\等压下,体系的减小等于体系素做的最大非体积功)

由于体系的H、U、S、G都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与过程的途径无关,所以以上2个过程的、、、是相同的。

由(1)可知,W=0,Q=-41.8kJ?mol-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p+W= +p(V2-V1)= +ΔnRT

因为Δn=0,所以=Q=-41.8 kJ?mol-1

由(2)可知,体系作了最大非体积功,且放出1.64 kJ?mol-1的热。

根据=Q+W非体积可知:

-41.8kJ?mol-1=-1.64 kJ?mol-1+W非体积

所以:W非体积==-40.16 kJ?mol-1

因为:= -T =-41.8 kJ?mol-1-298.15K×

=-40.16 kJ?mol-1

所以:=-5.50J?mol-1?K-1

12. 能否用Kθ来判断反应自发性? 为什么? 不能

13. 若基元反应A ─→ 2B的活化能为Ea, 而其逆反应活化能为Ea', 问

(1) 加催化剂后,Ea和Ea'各有何变化?等值降低

(2) 加不同的催化剂对Ea的影响是否相同? Ea值不同

(3) 提高反应温度,Ea、Ea'各有何变化?不变

(4) 改变起始浓度,Ea有何变化? 不变

*14. 状态函数 p、T、V、U、H、S、G 中哪些具有加和性(指其值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有关)? V、U、H、S、G

习题

作业:

第2/5页: P60~62

2./

3./6./8./11./13./15./18.

1. 应用公式(T)= (T)- T (T), 计算下列反应的值,并判断反应在298.15K及标准态下能自发向右进行。

8Al(s) + 3F e3O4(s) ─→ 4Al2O3(s)+ 9Fe(s)

(提示: )

#2. 通过计算说明下列反应:

2CuO(s) ─→ Cu2O(s) + 1/2O2(g)

(1) 在常温(298K)、标准态下能自发进行?

(2) 在700K时、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提示:(1)

(2))

#3. 碘钨灯可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其原理是由于灯管内所含少量碘发生了如下可逆反应, 即W(s) + I2(g) WI2(g)

当生成的WI2(g)扩散到灯丝附近的高温区时,又会立即分解出W而重新沉积至灯管上。已知298.15K时:W(s) WI2(g)

/(kJ?mol-1) 0 -8.37

/(J?mol-1?K-1) 33.5 251

(1) 若灯管壁温度为623K,计算上式反应的 (623K)

(2) 求WI2(g)在灯丝上发生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

(提示:(1)

(2))

4. 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Kc 、Kp、 Kθ的表达式:

(1) CH4(g) + H2O(g) CO(g) + 3H2(g)

(2) NH3(g) 1/2N2(g) + 3/2H2(g)

(3) CaCO3(s) CaO(s) + CO2(g)

(4) Al2O3(s) + 3H2(g) 2Al(s) + 3H2O(g)

(注意:固体和溶剂液体不计入平衡常数)

5. 298.15K时,下列反应:2H2O2(l) 2H2O(l) + O2(g)的 = -19

6.10 kJ?mol-1 , = 125.76 J?mol-1?K-1, 试分别计算该反应在298.15K和373.15K的Kθ值。

(提示:)

#6. 试判断下列反应 N2(g) + 3H2(g) 2NH3(g)

(1) 在298.15K、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2) 计算298.15K时该反应的Kθ值。

(提示:)

7. 将空气中的N2(g)变成各种含氨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固氮反应。根据计算下列3种固氮反应的及Kθ,并从热力学角度选择那个反应最好?

N2(g) + O2(g) ─→ 2NO(g)

2N2(g) + O2(g) ─→ 2N2O(g)

N2(g) + 3H2(g) ─→ 2NH3(g)

(提示:)

#8. 求下列反应的、、,并用这些数据分析利用该反应净化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可能性。

CO(g) + NO(g) ─→ CO2(g) + 1/2N2(g)

(提示: )

9. 设汽车内燃机内温度因燃料燃烧反应达到1300℃, 试估算此温度时下列反应

1/2N2(g) + 1/2O2(g) ─→ NO(g)的和Kθ值。

(提示:)

10. 在699K时,反应H2(g) + I2(g) 2HI(g)的Kp = 55.3,如果将2.00molH2和2.00molI2作用于4.00L的容器内,问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合成了多少HI?

(提示:

平衡分压/kPa 2905.74-x 2905.74-x 2x

#11. 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在某温度下Kp = 1,在此温度下于6.0L容器中加入:

2.0L、

3.04×105Pa的CO(g)

3.0L、2.02×105Pa的CO(g)

6.0L、2.02×105Pa的H2O(g)

1.0L、

2.02×105Pa的H2(g) 问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提示:在

第3/5页恒温下由p1V1=p2V2分别求出将气体加入该容器后的分压。

P(CO)=1.01×105Pa,P(H2O)=2.02×105Pa,P(CO2)=1.01×105Pa,P(H2)=0.34×105Pa

起始分压/105Pa 1.01 2.01 1.01 0.34

反应商J为: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12. 在294.8K时反应:NH4HS(s) NH3(g) + H2S(g) 的Kθ = 0.070,求:

(1) 平衡时该气体混合物的总压。

(2) 在同样的实验中,NH3的最初分压为25.3 kPa时,H2S的平衡分压为多少?

(提示:(1)

平衡分压为: x x

则标准平衡常数为:

所以平衡时的总压为:p=2×26kPa=52kPa

(2) T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

平衡分压为: 25.3+y y

所以H2S的平衡分压为17kPa)

#13. 反应:PCl5(g) PCl3(g) + Cl2(g)

(1) 523K时,将0.70mol的PCl5注入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平衡时有0.50molPCl5被分解了。试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c、Kθ和PCl5的分解百分数。

(2) 若在上述容器中已达平衡后,再加入0.10molC12,则PCl5的分解百分数与未加Cl2时相比有何不同?

(3) 如开始时注入0.70molPCl5的同时,注入0.10molCl2,则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数又是多少? 比较(2)、(3)所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1)

起始浓度为/(mol?L-1) 0.70/2.0 0 0

平衡浓度浓度为/(mol?L-1) (0.70-0.50)/2.0 0.50/2.0 0.50/2.0

Kc=0.62mol?L-1,α(PCl5)=71%

起始分压为 0 0

平衡分压为

(2)

新的平衡浓度为: 0.10+y 0.25-y 0.25+(0.10/2)-y

T不变,则Kc=0.62 mol?L-1不变,y=0.01 mol?L-1,α(PCl5)=68%

(3)

起始浓度为/(mol?L-1) 0.70/2.0 0 0.10/2.0

平衡浓度为/(mol?L-1) 0.35-z z 0.050+z

Kc不变,z=0.24 mol?L-1,α(PCl5)=68%。

比较(2)(3)说明最终浓度及转化率只与始终态有关,与加入的过程无关。)

14. 在673K下,1.0L容器内N2、H2、NH3三种气体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N2) = 1.0mol?L-1,c(H2) = 0.50mol?L-1,c(NH3)=0.50mol?L-1。若使N2的平衡浓度增加到1.2mol?L-1,需从容器中取走多少摩尔的H2才能使体系重新达到平衡?

(提示:先求出平衡常数Kc.

平衡浓度为/(mol?L-1) 1.0 0.50 0.50

所以Kc=2.0 mol?L-1

N2的平衡浓度发生变化后:

起始浓度为/(mol?L-1) 1.0 0.50 0.50

新的平衡浓度/(mol?L-1) 1.2 0.5+(3×0.2)-x 0.5-(2×0.2)

所以从容器中取走的氢气为:x=0.94mol)

#15. 在749K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 Kc = 2.6,求:

(1) 当H2O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为1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2) 当H2O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为3时,CO的

第4/5页转化率为多少?

(3)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在体积恒定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故当H2O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为1时,则c(H2O)/ c(CO)=1 .

(1)

起始浓度为/(mol?L-1) c c 0 0

平衡浓度/(mol?L-1) c-x c-x x x

所以:

(2)设达到平衡后,已转化的CO浓度为x’ mol?L-1,Kc = 2.6不变

起始浓度为/(mol?L-1) c 3c 0 0

平衡浓度/(mol?L-1) c-x’ 3c-x’ x’ x’

所以:

通过计算说明:增加反应物中某一物质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物质的转化率;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16. 将NO和O2注入一保持在673K的固定容器中,在反应发生以前,它们的分压分别为p(NO) = 101kPa,p(O2) = 286kPa。当反应: 2NO(g) + O2(g) 2NO2(g)达平衡时,p(NO2) = 79.2kPa。计算该反应的Kθ和值。(答案:Kθ=5.36,=-9.39kJ?mol-1)*17. 已知反应:1/2H2(g) + 1/2Cl2(g) ─→ HCl(g)在298.15K时的Kθ=4.9×1016, (298.15K)=-92.307kJ?mol-1,求在500 K时的Kθ值[近似计算,不查Sθ(298.15K)和 (298.15K)数据。

(提示: )

#18. 在298.15K下,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1) H2O(l) + 1/2O2(g) ─→ H2O2(aq), ( )1 = 105.3mol?L-1 > 0

(2) Zn(s) + 1/2O2(g) ─→ ZnO(s), ( )2 = -318.3mol?L-1 < 0

可知前者不能自发进行。若把两个反应耦合起来:

①“aq”表示水合之意。

Zn(S) + H2O(l) + O2(g) ─→ ZnO + H2O(aq)①

不查热力学数据,请问此耦合反应在298.15K能否自发进行? 为什么?

(提示:,即该耦合反应在上述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思考题

1.阐述下列化学名词、概念的含义。

解离常数,解离度,分步解离,水解常数,水解度,分步水解,水的离子积,

缓冲溶液,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沉淀完全,沉淀转化。

2.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NH3?H2O的解离度和溶液的pH值将如何变化?

(1) 加NH4C1;NH3?H2O的解离度下降,pH值↓

(2) 加NaOH;NH3?H2O的解离度下降,pH值↑

(3) 加HCl;NH3?H2O的解离度增大,pH值↓

(4)加水稀释。解离度α↑,溶液pH值的变化与加水的多少有关。

3.是非题:

(1) 酸性水溶液中不含OH-,碱性水溶液中不含H+;×

(2)1×10-5 mol?L-1的盐酸溶液冲稀1000倍,溶液的pH值等于8.0;×

(3)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

(4)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离子积不变;√

(5)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弱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

(6)H2S溶液中c(H+)=2c(S2-)×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 将氨水和NaOH溶液的浓度各稀释为原来的1/2,则两种溶液中OH-浓度均减小为原来的1/2;×

(2) 若HCI溶液的浓度为HOAc溶液的2倍,则HCl溶液中H+浓度也为HOAc溶液中H+浓度的2倍;×

(3) 中和同浓度、等体积的一元酸所需的碱量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同浓度的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基本上也是相等的;前半句√、后半句×

(4) 氨水的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溶液中OH-浓度也必越大。

5.根据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确定下列各溶液在相同浓度下,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

③NaOAc ②NaCN ④Na3PO4 ⑧H3PO4 ⑦(NH4)2SO4 ⑥HCOONH4⑤NH4OAc ⑩H2SO4⑨HCl①NaOH。

6.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配制SnCl2、Bi(NO3)3、Na2S溶液?

先用浓HCl溶解SnCl2固体、先用浓HNO3溶解Bi(NO3)3固体、先用浓NaOH溶解Na2S固体后再稀释。

(2) 将Na2CO3 和FeCl3溶液混合,其产物是什么?

Fe(OH)3↓+CO2↑

7.现有0.20 mol?L-1 HCl溶液与0.20 mol?L-1氨水,在下列各情况下如何计算混合溶液的pH值?

(1) 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pH=5.12

(2) 两种溶液按2:l的体积混合;pH=1.17

(3) 两种溶液按1:2的体积混合。pH=9.25

8.农村用草木灰作为钾肥(含碳酸钾),试解释为什么草木灰不宜与氮肥(如NH4C1)混合使用。

9.试解答下列问题:

(1) 能否将0.1mol?L-1 NaOH溶液稀释至c(OH-)=1.0×10-8 mol?L-1?不能

(2) CaCO3在下列哪种试剂中的溶解度最大?

纯水;0.1 mol?L-1NaHCO3溶液;0.1mol?L-1Na2CO3溶液;0.1mol?L-1CaCl2溶液;0.5mol?L-1 KNO3溶液。在KNO3溶液中

(3) 洗涤BaSO4沉淀时,往往使用稀H2SO4,而不用蒸馏水;SO42-的同离子效应,BaSO4沉淀的损失最小

(4) Ag2CrO4 在0.01mol?L-1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K2CrO4溶液中的溶解度。

通过计算 Ag2CrO4 在0.01mo l?L-1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1×10-8 mol?L-1, Ag2CrO4 在0.01mol?L-1 K2CrO4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5×10-6 mol?L-1

11. 许多难溶于水的化学试剂如难溶的碳酸盐、硫化物、银盐、钡盐、铬酸盐等,常用沉淀法合成。沉淀工艺条件一般为操作液浓度宜适当稀一点,合成温度宜高一点,加沉淀剂宜慢一点,为什么?(提示:与获得的晶粒大小、纯度有关)。

主要是为了获得纯度高、晶粒大的产品。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题

1. 分别将元素Mn、N在下列两组物质中的氧化数按高到低顺序排列。

(1) ⑤KMnO4, ③MnO2, ④K2MnO4, ①MnSO4, ②MnO(OH)

(2) ②N2, ⑦N2O5, ③N2O, ⑤N2O3,⑥NO2, ④NO, ①NH3

2. 试分别写出碳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共价键数目和氧化数.

CH3Cl(-2), CH4(-4), CHCl3(+2), CH2Cl2(0), CCl4(+4) (共价键数目均为4)

3.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Cs+,(+1) F-,(-1) NH4+,(-3,+1) H3O+,(+1,-2) H2O2, (+1,-1) Na2O2(+1,-1), KO2, (+1,-1/2) CH3OH, (-2,+1,-2) Cr2O72-,(+6,-2)KCr(SO4)2?12H2O(+1,+3,+6,-2,+1)

4. 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并把错误予以改正。

(1) 3Ag2S + 8HNO3 ─→ 6AgNO3 + 3S↓+ 2NO↑+ 4H2O√

(2) 4MnO4- + 4H+ ─→ 4MnO2 + (3)2O2↑+ 2H2O×

(3) (2)NO2- + (4)2H+ + 2I- ─→(2)NO + I2 + (2)H2O×

(4) K2Cr2O7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 2K+×

Cr2O7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5) FeS + 4HNO3 ─→ Fe(NO3)3 + S↓+ NO↑ + 2H2O√

(6) (3)Fe2+ + NO3- + 4H+ ─→(3)Fe3+ + NO↑+ 2H2O×

5. 指出下列各原电池符号的表示式是否正确, 并把错误的予以改正。

(1) 氧化还原反应: Fe(s) + Ag+(aq) ─→ Fe2+(aq) + Ag(s)

原电池符号: (-)Ag∣Ag+‖Fe2+│Fe(+)×

(-)Fe∣Fe2+(c1)‖Ag+(c2)│Ag (+)

(2) 氧化还原反应: Fe3+(aq) + 2I-(aq) ─→ Fe2+(aq) + I2(s)

原电池符号: (-)Pt,I2(s)∣I-(c1)‖Fe2+(c2)│Fe3+(c3) (+)×

(-)Pt,I2(s)∣I-(c1)‖Fe3+ (c2),Fe2+ (c3) ∣Pt (+)

(3) 氧化还原反应:

2Fe2+(0.010mol?L-1) + Cl2(100kPa)=2Fe3+(0.10mol?L-1) + 2Cl-(2.0mol?L-1)

原电池符号:

(-)Pt∣Fe2+(mol?L-1),Fe3+(0.10mol?L-1)‖Cl2(100kPa)∣Cl-(2.0mol?L-1),Pt(+)×

(-)Pt∣Fe2+(0.01mol?L-1),Fe3+(0.10mol?L-1)‖Cl-(2.0mol?L-1)∣Cl2(100kPa),Pt(+)

6. 氧化还原电对当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发生下列变化时,电极电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氧化型物质生成沉淀;↓

(2) 还原型物质生成弱酸。↑

7. 填写下列空白:

(1) 下列氧化剂: KClO4, Br2, FeCl3, KMnO4, H2O2当其溶液中

H+浓度增大时, 氧化能力增强的是KClO4, KMnO4, H2O2,不变的是Br2,FeCl3。

(2) 下列电对中, Eθ值最小的是OH-/H2。

H+/H2, H2O/H2, OH-/H2, HF/H2, HCN/H2, H+/H2

8.下列电对中,若浓度增大,哪种电对的电极电势增大、不变或变小?

Cl2/Cl-, Cr2O72-/Cr3+, Fe(OH)3/ Fe(OH)2Cr2O72-/Cr3+↑, Fe(OH)3/ Fe(OH)2↑,Cl2/Cl-不变

9.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由于Eθ(Fe2+/Fe)=-0.440V, Eθ(Fe3+/Fe2+)=0.771V, 故Fe3+与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因为电极反应 Ni2+ + 2e- = Ni 的 =-0.25V, 故2Ni2+ + 4e-=2Ni的=2 ;×

(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两个电对的Eθ值相差越大,则反应进行得越快;×

10. 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值判断下列每组物质能否共存? 并说明理由。

(1) Fe3+和Sn2+ (2) Fe3+和Cu

(3) Fe3+和Fe (4) Fe2+和Cr2O72- (酸性介质);

(5) Fe2+和MnO4-(酸性介质); (6) Cl-、Br-和I-

(7) Fe2+和Sn4+ (8) I2 和Sn2+

(1)不能。Eθ(Fe3+/Fe2+)> Eθ(Sn4+/ Sn2+), 2Fe3+ + Sn2+ → 2Fe2++ Sn4+

(2)不能。Eθ(Fe3+/Fe2+)> Eθ(Cu2+/ Cu), 2Fe3+ + Cu → 2Fe2++ Cu 2+

(3)不能。Eθ(Fe3+/Fe2+)> Eθ(Fe 2+/ Fe), 2Fe3+ + Fe → 3Fe2+

(4)不能。Eθ(Cr2O72-/Cr 3+)> Eθ(Fe 3+/ Fe 2+), Cr2O72-+6Fe2+ +14 H+ →

2Cr 3++6Fe3++7H2O

(5)可共存,都为最低氧化态。

(6)不能。Eθ(I2/I -)> Eθ(Sn4+/ Sn2+), I2 + Sn2+ → 2 I-+ Sn4+

11. 回答下列问题:

(1) 化学反应的ΔrHm, ΔrSm, ΔrGm和电池电动势E 及电极电势E 值的大小, 哪些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电池电动势E 及电极电势E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2) 为何H2S水溶液不能长期保存?易被空气氧化生成S

(3) 能否用铁制容器盛放CuSO4溶液?不能,Fe+Cu2+→Fe2++Cu

(4) 配制SnCl2溶液时,为防止Sn2+被空气中氧所氧化, 通常在溶液中加入少许Sn粒, 为什么?Sn4++Sn→2Sn2+

(5) 铁溶于过量盐酸或稀硝酸,其氧化产物有何不同? Fe2+, Fe3+

(6) 为何金属Ag不能从稀H2SO4或HCl中置换出H2气, 却能从氢碘酸中置换出H2气? Eθ(Ag+/Ag)> Eθ(H+/ H2),而Eθ(AgI /Ag)< Eθ(H+/ H2)

12. 化学试剂厂制备FeCl2?6H2O首先用盐酸与铁作用制取FeCl2溶液,然后考虑到原料来源、成本、反应速率、产品纯度、设备安全条件等因素选择把Fe2+氧化成Fe3+的氧化剂,现有双氧水、氯气、硝酸三种候选氧化剂,请问采用哪种为宜? 选H2O2 提示:成本:Cl2 < HNO3 < H2O2

反应速率: HNO3 > H2O2 > Cl2

13. 根据下列元素电势图:

Cu2+ 0.159 Cu+ 0.520 Cu

Ag2+ 1.980 Ag+ 0.7991 Ag

Fe3+ 0.771 Fe2+ -0.44 Fe

Au3+ 1.36 Au+ 1.83 Au

试问:

(1) Cu+, Ag+, Fe2+、Au+等离子哪些能发生歧化反应?Cu+和Au+

(2) 在空气中(注意氧气的存在), 上述四种元素各自最稳定的是哪种离子? Cu2+、 Ag+ 、Fe3+、Au3+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

1. 指出下列各物质中硫的氧化数:

H2S, S, SCl2, SO2, Na2S2O6, Na2S2O8

硫的氧化数分别是-2,0,+2,+4,+5,+6

2.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Cu + 8HNO3(稀) ─→3 Cu(NO3)2 +2 NO↑+4H2O

(2) 4Zn + 5H2SO4(浓稀)─→ 4ZnSO4 + H2S↑+4H2O

(3) KClO3 + 6FeSO4 + 3H2SO4─→KCl + 3Fe2(SO4)3+3H2O

(4)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10 NO↑+8H2O

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I- + H2O2 + H+ ─→ I2 + H2O

(2) Cr2O72- + H2S + H+ ─→ Cr3+ + S

(3) ClO3- + Fe2+ + H+ ─→ Cl- + Fe3+

(4) Cl2 + OH- ─→ Cl- + ClO-

(5) Zn + ClO- + OH-

H- ─→ Zn(OH)42- + Cl-

(6) MnO4- + SO32- + OH- ─→ MnO42- + SO42-

4.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写出原电池符号:

(1) Cl2(g) + 2I- ─→ I2 + 2Cl-

解:(1)(-)Pt,I2(s)︱I-(c1)‖Cl(c2)︱Cl2(Pθ),Pt(+)

(2) MnO4- +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2)(-)Pt︱Fe2+(c1),Fe3+(c2)‖MnO4-(c3),Mn2+(c4),H+(c5)︱Pt(+)

(3) Zn + CdSO4 → ZnSO4 + Cd

(3)(-)Zn︱ZnSO4(c1)‖CdSO4(c2)︱Cd(+)

5.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作为氧化剂KMnO4, K2Cr2O7, FeCl3, H2O2, I2, Br2, Cl2, F2, PbO2。试根据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把上述物质按其氧化能力递增顺序重新排列, 并写出它们对应的还原产物。

解:由于Eθ(I2/I-)〈Eθ(Fe3+/Fe2+)< Eθ(Br2/Br-)< Eθ(Cl2/Cl-)< Eθ(Cr2O72-/Cr3+)< Eθ(PbO2/Pb2+)< Eθ(MnO4-/Mn2+)< Eθ(H2O2/H2O)< Eθ(F2/HF)。故氧化能力顺序为:

I2〈FeCl3

6.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作为还原剂SnCl2, FeCl2, KI, Zn, H2, Mg, Al,H2S。试根据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对应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把上述物质按其还原能力递增顺序重新排列,并写出它们对应的氧化产物。

解:由于Eθ(Fe3+/Fe2+) 〉Eθ(I2/I-) 〉Eθ(Sn4+/Sn2+)> Eθ(S/H2S)> Eθ(H+/H2)> Eθ(Zn2+/Zn)> Eθ(Al3+/Al)> Eθ(Mg2+/Mg)。

故还原能力顺序为:FeCl2〈KI〈SnCl2〈H2S〈H2〈Zn〈Al

7.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 标准态下根据Eθ值 2Br- + 2Fe3+ ─→ Br2 + 2Fe2+

Eθ(Fe3+/Fe2+)〈Eθ(Br2/Br-),反应自发向左进行。

(2) 实验测知Cu-Ag原电池Eθ值为0.48V。

(-)Cu∣Cu2+(0.052mol?L-1)‖Ag+(0.50mol?L-1)│Ag(+)

Cu2+ + 2Ag Cu + 2Ag+

E= Eθ(Ag+/Ag)- Eθ(Cu2+/Cu)>0,反应自发向左进行。

(3) H2(g) + 1/2O2(g) H2O(l) = -237.129kJ?mol-1

rGm <0,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8. 己知: MnO4- +8H+ + 5e- Mn2+ + 4H2O Eθ=1.51V,

Fe3+ + e- Fe2+ Eθ=0.771V,

(1) 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MnO4- + 5Fe2+ + 8H+ Mn2+ + 5Fe3+ + 4H2O

Eθ(MnO4-/Mn2+) 〉Eθ(Fe3+/Fe2+),该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2) 将这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池符号,标出正、负极, 并计算其标准电动势。

(-)Pt︱Fe2+,Fe3+‖MnO4-,Mn2+,H+︱Pt(+)

E= Eθ(MnO4-/Mn2+)- Eθ(Fe3+/Fe2+)=0.74V

(3) 当H+离子浓度为10mol?L-1, 其他离子浓度均为1mol?L-1时, 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

E(MnO4-/Mn2+)= Eθ(MnO4-/Mn2+)+

=1.61V

E= E(MnO4-/Mn2+)- Eθ(Fe3+/Fe2+)=1.61-0.771V

9. 写出按下列各反应设计成的原电池符号,并计算各原电池的电动势E(注:浓度单位均为mol?L-1)

(1) Zn(s) + Ni2+(0.080)─→Zn2+(0.020) + Ni(s)E(Zn2+/Zn)=-0.813

(2) Cr2O72-(1.0) + 6Cl-(10)+ 14H+(10)─→2Cr3+(1.0)+

3Cl2(10.0kPa)+ 7H2O(l)

E(Cl2/Cl-)=+1.30V, E=1.50-1.30=0.20V

10. 求下列情况下在298.15K时有关电对的电极电势:

(1) 金属铜放在0.5mol?L-1的Cu2+溶液中, E(Cu2+/Cu)=?0.33V

*(2) 在上述(1)的溶液申加入固体Na2S, 使溶液中的c(S2-)=1.0mol?L-1, 求: E(Cu2+/Cu)=? -0.70V

(3) 100kPa氢气通入0.1mol?L-1HCl溶液中, E(H+/H2)=?-0.0592V

(4) 在1.0L上述(3)的溶液中加入0.1mol固体NaOH, E(H+/H2)=?-0.41V

(5) 在1.0L上述(3)的溶液中加入0.1mol固体NaOAc(忽略加入固体时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E(H+/H2)=?-0.17V

11. 已知在298.15K时,下列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36V。试计算Ag+的浓度

(-)Cu∣Cu2+(0.010mol?L-1)‖Ag+(xmol?L-1)∣Ag(+)

E(Cu2+/Cu)=+0.340+(0.0592V/2)lg(0.01)=+0.28V

E=E(Ag+/Ag)-E(Cu2+/Cu)= Eθ(Ag+/Ag)+0.0592V*lg{c(Ag+)/cθ}

0.436=0.7991+0.0592*lgx-0.28

X=0.040mol.L-1

12. 己知半电池反应:

Ag+ + e- Ag Eθ(Ag+/Ag)=0.7991V

AgBr(s) + e- Ag + Br- Eθ(AgBr/Ag)=0.0711V, 试计算 (AgBr)

解:Eθ(AgBr/Ag)=E(Ag+/Ag)= Eθ(Ag+/Ag)+ 0.0592V*lg{c(Ag+)/cθ}

= Eθ(Ag+/Ag)+0.0592*lg (AgBr)

0.0711=0.799+0.0592* lg (AgBr)

(AgBr)=5.04*10-13

*13. 今有氢电极其溶液由浓度均为1.0mol?L-1的弱酸(HA)及其钾盐(KA)所组成.若将此氢电极与另一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为E=0.38V,并知氢电极为正极,另一电极的E=-0.65V。问该氢电极中溶液的pH值和弱酸(HA)的解离常数各为多少?PH=4.57,Kθa(HA)=2.7*10-5

14.计算下列反应在298.15K下的标准平衡常数(Kθ)。

MnO2 + 2Cl- + 4H+ Mn2+ + Cl2 + 2H2O

15. 在Ag+和Cu2+浓度分别为1.0×10-2mol?L-1和0.10mol?L-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Fe粉,哪种金属离子先被还原? 当第二种离子被还原时,第一种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是多少? E(Cu2+/Cu)=0.31V,E(Ag+/Ag)=0.681V,Eθ(Fe2+/Fe)=-0.44V

{ E(Ag+/Ag)- Eθ(Fe2+/Fe)}>{ E(Cu2+/Cu)- Eθ(Fe2+/Fe)}故Ag+先被Fe还原。

C(Ag+)=5.0*10-9mol.L-1

16. 己知反应: 2Ag+ + Zn 2Ag + Zn2+

(1) 开始时Ag+和Zn2+的浓度分别为0.10mol?L-1和0.30mol?L-1, 求E(Ag+/Ag), E(Zn2+/Zn)及E值。

E(Ag+/Ag)=0.74V, E(Zn2+/Zn)=-0.78V,E=0.74-(-0.78)=+1.5V

(2) 计算反应的Kθ, Eθ及

Kθ=5.76*1052 , Eθ=+1.5671, =-3.014*102KJ.mol-1

(3) 求达平衡时溶液中剩余的Ag+浓度。

C(Ag+)=2.5*10-27mol.L-1

17. 已知锰的元素电势图:

MnO4- 0.56 MnO42- ? MnO2 ? Mn3+ 1.5 Mn2+ 1.18 Mn

│ 1.70 ││ 1.23 │

└────────────┘└─────────┘

(1) 求 (MnO4-/MnO2)和 (MnO2/Mn3+) +2.27V, +1.0V

(2) 指出图哪些物质能发生歧化反应? MnO42- , Mn3+

(3) 指出金属Mn溶于稀HCl或H2SO4中的产物是Mn2+还是Mn3+,为什么?

是Mn2+,故反应式为 Mn + 2H+ Mn2+ +H2

18.根据铬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势图:

Cr2O72- 1.36 Cr3+ -0.424 Cr2+ -

第4/5页

0.90 Cr

(1) 计算 (Cr2O72-/Cr2+)和 (Cr3+/Cr) +0.91V ,-0.74V

(2) 判断Cr3+和Cr2+在酸性介质中是否稳定? Cr3+和Cr2+均不歧化,但

Eθ(Cr2O72-/Cr3+)〉Eθ(O2/H2O),Cr3+不易被氧化,较稳定。

而Eθ(Cr3+/Cr2+)<< Eθ(O2/H2O),所以Cr2+极不稳定,在酸性介质中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r3+。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 NaF NaCl NaBr NaI

熔点/℃ 993 801 747 661

(2) 物质 SiF4 SiCl4 SiBr4 SiI4

熔点/℃ -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 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

4. 解释下列问题:

(1)NaF的熔点高于NaCl;因为r(F-)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5.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属原于晶体;×

(2)熔化或压碎离子晶体所需要的能量,数值上等于晶格能;×

(3)溶于水能导电的晶体必为离子晶体;×

(4)共价化合物呈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因此熔、沸点都低;×

(5)离子晶体具有脆性,是由于阳、阴离子交替排列,不能错位的缘故。√

6. 解释下列事实:

(1)MgO可作为耐火材料;为离子晶体,熔点高。

(2)金属Al,Fe都能压成片、抽成丝,而石灰石则不能;因为金属Al,Fe为金属晶体。而石灰石为离子晶体。

(3)在卤化银中,AgF可溶于水,其余卤化银则难溶于水,且从AgCl到AgI溶解度减小;AgF、AgCl、AgBr、AgI随着阴离子半

径的增大,阴离子的变形性增大,离子间的极化不断增强,由离子键逐步过渡到共价键

。所以溶解度逐步减小。

(4)NaCl易溶于水,而CuCl难溶于水。Cu+是18电子构型,而Na+是8电子构型,Cu+的极化力比Na+强,所以CuCl中几乎是

以共价键结合,而NaCl是离子晶体。所以NaCl易溶于水,而CuCl难溶于水。

7.下列物质的键型有何不同?Cl2 HCl AgI LiF。其键型分别为: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由离子键过渡到极性共价键、离子

键。

8. 已知:AlF3为离子型,AlCl3,AlBr3为过渡型,AlI3为共价型。试说明它们键型差别的原因。AlF3、AlCl3、AlBr3、AlI3

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步增大,离子的变形增大,离子间的极化不断增强,因此由离子键逐渐过渡到共价键。

9. 实际晶体内部结构上的点缺陷有几种类型? 晶体内部结构上的缺陷对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无影响? 有空穴缺陷、置换缺

陷、间充缺陷三种。晶体内部结构上的缺陷影响晶体的光、电、磁、声、力以及热等方面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10. 试用能带理论说明金属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导带中的电子作定向运动而形成电流,

所以金属能导电;半导体由于禁带较窄,满带中的电子容易被激发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上去,因此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由于

绝缘体的电子都在满带上,而且禁带较宽,即使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满带中的电子也难以被激发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上去,因

此不能导电。

11. 离子半径r(Cu+)

尽管Cu+的极化力大于Ag+的,但是Ag+的变形性大于Cu+的,导致Ag2S的附加极化作用加大,键的共价成分增大、溶解度减

小。

12.(1)今有元素X,Y,Z,其原子序数分别为6,38,80,试写出它们的电子分布式,说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X,Y两元素分别与氯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哪一个高?为什么?

(3)Y,Z两元素分别与硫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哪一个小? 为什么?

(4)X元素与氯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偶极矩等于零,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1)

元素代号原子序数电子分布式周期族

X

Y

Z 6

38

80 1S22S22P2

[Kr]5S2

[Xe]4f145d106S2 2

5

6 IV

IIA

IIB

(2)Y与Cl形成的化合物熔点高。因为YCl2是离子晶体,而XCl4是分子晶体。

(3)Z与S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小。因为Z2+为18电子构型,其极化力、变形性都大,因而形成的硫化物离子之间的极化作用

较大,键的共价程度较大,所以溶解度小;而Y2+为8电子构型,Y2+的极化力、变形性都较小,所以YS的溶解度较大。

(4)X与Cl形成XCl4化合物,X发生等性的SP3杂化,XCl4呈四面体,其分子的偶极矩等于零。

习题

1. 已知下列各晶体: NaF、ScN、TiC、MgO, 它们的核间距

第2/4页

距相差不大,试推测并排出这些化合物熔点高低、硬度大小的次序。

解:这些化合物熔点高低、硬度大小的次序为:

TiC>ScN>MgO>NaF.

2.下列物质中,试推测何者熔点最低?何者最高?

(1) NaCl KBr KCl MgO (2) N2 Si NH3

解:(1)KBr的熔点最低,MgO最高;(2) N2的熔点最低,Si最高。

3. 写出下列各种离子的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何种电子构型?

Fe3+ Ag+ Ca2+ Li+ S2- Pb2+ Pb4+ Bi3+

离子电子分布式离子电子构型

Fe3+ 1s22s22p63s23p63d5 9~17

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 18

Ca2+ 1s22s22p63s23p6 8

Li+ 1s2 2

S2- 1s22s22p63s23p6 8

Pb2+ [Xe]4f145d106s2 18+2

Pb4+ [Xe]4f145d10 18

Bi3+ [Xe]4f145d106s2 18+2

4. 今试推测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哪一类晶体?

物质 B LiCl BCl3

熔点/℃2300 605 -107.3

解:B属原子晶体,LiCl属离子晶体,BCl3为分子晶体。

5. (1)试推测下列物质可形成何种类型的晶体?

O2H2S KCl Si Pt

(2)下列物质熔化时,要克服何种作用力?

AlN Al HF(s) K2S

解:(1) O2、H2S为分子晶体,KCl为离子晶体,Si为原子晶体,Pt为金属晶体。

(2) AlN为共价键,Al为金属键,HF(s)为氢键和分子间力,K2S为离子键。

6. 根据所学晶体结构知识,填出下表。

物质晶格结点上的粒子晶格结点上粒子间的作用力晶体类型预测熔点(高或低)

N2 N2分子分子间力分子晶体很低

SiC Si、C原子共价键原子晶体很高

Cu Cu原子和离子金属键金属晶体高

冰H2O分子氢键、分子间力氢键型分子晶体低

BaCl2 Ba2+、Cl-离子离子键离子晶体较高

7. 用下列给出的数据,计算AlF3(s)的晶格能(U)。

A1(s) —→Al(g),

Al(g) - 3e- —→Al3+(g);I =I1 + I2 + I3 = 5139.1 kJ?mol-1

Al(s) + 3/2F2(g) —→AlF3(s);

F2(g) —→2F(g);Dθ(F-F) = 156.9 kJ?mol-1

F(g) + e- —→F-(g);

8. 已知KI的晶格能U = 649kJ?mol-1,K的升华热,K 的电离能I1 = 418.9kJ?mol-1,I2的解离能Dθ(I-I)=152.549kJ?mol-1,I 的电子亲合能EA1 = -295kJ?mol-1,I2的升华热,求KI的生成焓?

解:

9. 将下列两组离子分别按离子极化力及变形性由小到大的次序重新排列。

(1)Al3+Na+ Si4+

(2)Sn2+Ge2+I-

解:(1)极化力:Na+、Al3+、Si4+,变形性:Si4+、Al3、Na+;

(2)极化力:Ge2+、Sn2+、I-,变形性:I-、Sn2+、Ge2+

10. 试按离子极化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重新排出下列物质的次序。

MgCl2 SiCl4NaCl AlCl3

解:SiCl4、AlCl3、MgCl2、NaCl。

11. 比较下列每组中化合物的离子极化作用的强弱,并预测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1) ZnS CdS HgS

(2) PbF2 PbCl2 PbI2

(3) CaS FeS

第3/4页

ZnS

解:(1) 离子极化作用由强到弱:HgS>CdS>ZnS; 溶解度由小到大:HgS

(2) 离子极化作用由强到弱:PbI2>PbCl2>PbF2;溶解度由小到大PbI2

(3) 离子极化作用由强到弱:ZnS>FeS>CaS;溶解度由小到大ZnS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思考题

1. 以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0.001mol?L-1,指出溶液导电能力的顺序,并把配离子写在方括号内。

(1) Pt(NH3)6C14 (2) Cr(NH3)4Cl3 (3) Co(NH3)6Cl3 (4) K2PtCl6

解:溶液导电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t(NH3)6]C14>[Co(NH3)]6Cl3>K2[PtCl6]>

[Cr(NH3)4Cl2]Cl

2. PtCl4和氨水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t(NH3)4Cl4。将1mol此化合物用AgN03处理,得到2molAgCl。试推断配合物内界和外界的组分,并写出其结构式。

解:内界为:[PtCl2(NH3)4]2+、外界为:2Cl- 、

[PtCl2(NH3)4]Cl2

3.下列说法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 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不正确,有的配合物不存在外界。

(2) 只有金属离子才能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不正确,有少数非金属的高氧化态离子也可以作形成体、中性的原子也可以成为形成体。

(3) 配位体的数目就是形成体的配位数。不正确,在多齿配位体中配位体的数目不等于配位数。

(4)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不正确,配离子电荷是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

(5) 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正确

4.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数据(B.M.)如下: 试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哪个属于内轨型、哪个属于外轨型配合物。配合物磁矩/B.M. n 杂化类型几何构型轨型

[CoF6]3- 4.5 4 sp3d2 正八面体外

[Ni(NH3)4]2+ 3.O 2 sp3 正四面体外

[Ni(CN)4]2- 0 0 dsp2 平面正方形内

[Fe(CN)6]4- 0 0 d2sp3 正八面体内

[Cr(NH3)6]3+ 3.9 3 d2sp3 正八面体内

[Mn(CN)6]4- 1.8 1 d2sp3 正八面体内

5.下列配离子中哪个磁矩最大?

[Fe(CN)6]3- [Fe(CN)6]4- [Co(CN)6]3- [Ni(CN)4]2- [Mn(CN)6]3-

配合物轨型几何构型杂化类型 n 磁矩/B.M.

[Fe(CN)6]3- 内正八面体 d2sp3 1 1.73

[Fe(CN)6]4- 内正八面体 d2sp3 0 0

[Co(CN)6]3- 内正八面体 d2sp3 0 0

[Ni(CN)4]2- 内平面正方形 dsp2 0 0

[Mn(CN)6]4- 内正八面体 d2sp3 2 2.83

可见[Mn(CN)6]4的磁矩最大

6.下列配离子(或中性配合物)中,哪个为平面正方形构型? 哪个为正八面体构型? 哪个为正四面体构型? 配合物 n 杂化类型几何构型

[PtCl4]2- 0 dsp2 正方形

[Zn(NH3)4]2+ 0 sp3 正四面体

[Fe(CN)6]3- 1 d2sp3 正八面体

[HgI4]2- 0 sp3 正四面体

[Ni(H2O)6]2+ 2 sp3d2 正八面体

[Cu(NH3)4]2+ 1 dsp2 平面正方形

*7. 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分别描述下列配离子的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

(1) [Ni(NH3)6]2+ (高自旋)

(2) [Co(en)3]3+ (低自旋)

解:(1) [Ni(NH3)6]2+(高自旋)

*8.构型为d1到d10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八面体配合物中,哪些有高、低自旋之分? 哪些没有?

解:d4~d7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在八面体配合物中有高、低

自旋之分;d1~d3、d8~d10构型的没有高、低自旋之分。

*9.已知:[Co(NH3)6]2+ [Co(NH3)6]3+ [Fe(H2O)6]2+

Mn+的电子成对能269 251 2l0

Ep/(kJ?mol-1)

△o/(kJ?mol-1) 121 275 121

计算各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

解:[Co(NH3)6]2+,Co2+(3d7).

CFSE=[5×(-0.4Δo)+2×0.6Δo] (kJ?mol-1)

=-96.8 kJ?mol-1.

[Co(NH3)6]3+,Co2+(3d6).

CFSE=[6×(-0.4Δo)+2Ep] (kJ?mol-1)

=-156 kJ?mol-1.

[Fe(H2O)6]2+ Fe2+(3d6).

CFSE=[4×(-0.4Δo)+2×0.6Δo] (kJ?mol-1)

=-49.6 kJ?mol-1.

10. 试解释下列事实:

(1) 用王水可溶解Pt,Au等惰性较大的贵金属,但单独用硝酸或盐酸则不能溶解。

(2) [Fe(CN)6]4-为反磁性,而[Fe(CN)6]3-为顺磁性。

*(3) [Fe(CN)6]3-,为低自旋,而[FeF6]3-为高自旋。

(4) [Co(H2O)6]3+的稳定性比[Co(NH3)6]3+差得多。

解:(1)由于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浓硝酸将Pt和Au氧化形成的金属离子可与浓盐酸提供的高浓度的Cl-形成稳定的[Pt(Cl)6]2-、[Au(Cl)4]-,使Pt4+和Au3+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促使Pt和Au的进一步氧化溶解。

(2) [Fe(CN)6]4-中Fe2+(3d6)的d电子分布为:t2g6eg0,即无成单的电子,故为反磁性;而[Fe(CN)6]3-中Fe3+(3d5)的d电子分布为:t2g5eg0,有成单的电子,故为顺磁性。

(3) 因为CN-为强场配体,Δo大,故电子易配对形成低自旋配合物;而F-为弱场配体,Δo小,故电子难易配对而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4) 由于配体NH3的场强比H2O的大得多,所以[Co(H2O)6]3+的晶体场稳定化能比稳定性比[Co(NH3)6]3+小得多,而导致前者的稳定性比后者差。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某一配离子的值越小,该配离子的稳定性越差。

正确

(2)某一配离子的值越小,该配离子的稳定性越差。

不正确,值越小,说明该配离子难易解离,即稳定性越好。

(3)对于不同类型的配离子,值大者,配离子越稳定。

不正确,不同类型的配离子其配位数不相同,其稳定性不能按值的大小来比较。

(4)配合剂浓度越大,生成的配离子的配位数越大。

不正确,主要是形成具有特征配位数的配离子。

12. 向含有[Ag(NH3)2]+配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1)稀HNO3 (2)NH3?H2O (3)Na2S溶液

试问下列平衡的移动方向?

[Ag(NH3)2]+ Ag+ + 2NH3

解:(1)平衡向右移动;(2) 平衡向左移动;(3) 平衡向右移动。

13. AgI在下列相同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哪一个?

KCN Na2S2O3 KSCN NH3?H2O

解:AgI溶解后,分别生成的配离子为:[Ag(CN)2]- 、[Ag(S2O3)2]3-、[Ag(SCN)2]-、[Ag(NH3)2]+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26×1021、2.88×1013、3.72×107、1.12×107,由此可知AgI在KCN中的溶解度最大。

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药学院无机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中心原子N原子采取杂化。 2.原子轨道以方式重叠,轨道重叠部分是沿着键轴呈圆柱形对称而分布的共价键叫键。 3.BeCl2分子为型分子,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分子的固有偶极矩μ(>0,=0)。 4.某反应的△H和△S皆为负值,当温度升高时,△G(增大,减小)。 5.具有ns2np1~6电子构型的是区元素,具有(n-1)d5ns2电子构型的是族元素。 6.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是酸,是碱。 7.在含有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则AgCl的溶解度;如加入氨水,则其溶解度;若加入KNO3,则其溶解 度。 8.298K时,Mg(OH)2的K sp为1.2×10-11;Ag2CrO4的K sp为9×10-12,则溶解度较大的是 者。 9.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 是。 10.将0.115g奎宁(M=329.12克/摩)溶解在1.36g樟脑中,其凝固点为442.6K(T f=452.8K,K f=39.70)则凝固点降低为,m 为。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用“√”符号表示。每小题1分,共 2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系的是:( ) A.NO和CN— B.CO和N2 C.O2和NO D.NO和O2 2.第二主族元素的+2价阳离子的碳酸盐(MCO3)中最稳定的是:( )

A.MgCO3 B.CaCO3 C.SrCO3 D.BaCO3 3.下列各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按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NO+< NO < NO— B.NO—< NO < NO+ C.NO< NO—< NO+ D.NO< NO+ < NO—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一组是:( ) A.3,0,0,+1/2 B.3,2,3,1/2 C.2,1,0,-1/2 D.4,2,0,1/2 5.298K和101.3kPa下,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熵减少的是:( ) A.C(s)+ O2(g) = CO2(g) B.S(s)+ O2(g) = SO2(g) C.2Na(s)+ O2(g) = Na2O2(s) D.N2(g)+ O2(g) = 2NO(g) 6.已知NH3(g)的标准生成热,则反应N2(g)+3H2(g)=2NH3 (g)的热效应为(): A.-46.2; B.46.2 C.-92.4 D.92.4 7.a,b,c三个电子具有的量子数(n,l,m)为a:3,2,0;b:3,1,0;c:3,1,-1。 三个电子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 A.a>b>c; B.a> c > b; C.a>b=>c; D. c> a>b; 8.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A、渗透压 B、沸点升高 C、蒸气压降低 D、凝固点降低 9.现有蔗糖(C12H22O11)、氯化钠、氯化钙三种溶液,它们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渗透压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CaCl2

《无机化学下》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无机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 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对于 Zn 2+ /Zn 电对,增大 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 2+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 e B 18 e 型 C 18 +2 e D 9~17 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 b 。浓度为 m mol ·L - 1 的氨水溶液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 ,则溶液 中 OH - 的浓度( mol ·L - 1 )为 ( ) A 1 m B 1 m K b C K b m / 2 D 2 m 2 2 4、已知 K sp (Ag 3 PO 4) = 1.4 ×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 -4 -1; B 4.8×10 -5 -1; 1.1 10 mol?L mol?L C 1.2 ×10 -8 mol?L -1 ; D 8.3 ×10 -5 mol?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 Cu 2+; B Cr 2O 7 2-、Cr 3+ ; C MnO 2 、Mn 2+ ;D SnCl 4 、Sn 6、3d 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 A 1,2,3 B 0,1,2 C 0, ±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 ,以 sp 3 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 ,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 E A / V :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 2- C Cr 3+ D Cr 2+ 10. 下列各物质中 ,熔点最高的是 ( ) A K 2O B MgO C CaO D Na 2O 11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 )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下降 D. 凝固点降低 12 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移去产物 D. 使用催化剂 13 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零 ,则反应 ( ) A. 能自发进行 B. 是吸热反应 C. 是放热反应 D. 处于平衡状态 14.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 10 ℃,其结果是 ( ) A.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不改变反应速率 D.使平衡常数减小 15. 在 HAc-NaAc 缓冲溶液中,若 [HAc]>[NaAc] ,则该缓冲溶液 ( ) A. 抗酸能力强于抗碱能力 B. 抗酸能力弱于抗碱能力 C.抗酸能力等于抗碱能力 D.无法判断 16. 在室温下, 0.0001mol .L -1 NH 3 水溶液中的 pKw 是 ( ) A. 14 B. 10 C.4 D.8

无机化学(药学专)——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下列电子的量子数(n, l, m和m s)不合理的是 收藏 A. 3, 0, 0, +1/2 B. 3, 1 , 0, -1/2 C. 3, 0, 0, -1/2 D. 3, 3, 0, +1/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NaH2PO4的共轴酸是 收藏 A. Na2HPO4 B. Na3PO4 C. NaHCO3 D. H3PO4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一 . . 、?…、...... 12 . . 一■.一.... 、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6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 一质量是 收藏 A. 原子质量 B. 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 平均质量 D. 1mol原子平均质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基元反应都是多分子反应。 B. 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C. 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简单反应 D.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称复杂反应。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需配制Ph=5的缓冲溶液,选用收藏 A. HAc-NaAc (pKa=4.75) B. NaH2PO4-Na2HPO4 (pKa2=7.2 ) C. Na2CO3-NaHCO3 ( pKa2=10.25 ) D. NH3.H2O-NH4Cl (pKb=4.75 )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A门3d64s0的离子是收藏 A. Fe3+ B. Ni2+ C. Mn2+ D. Co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配合离子[CuCl5]3-的中心离子收藏 A. sp2 B. dsp3 C. sp3 D. dsp2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以下平衡不属于化学平衡的是收藏 A. 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B. 常温下水的蒸发与凝结平衡 C. 酸碱电离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D. N2 + 3H2 == 2NH3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进行的历程来加速反应速率,这一历程影响收藏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 (下册) 及 答案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 (下册) 答案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X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X )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 2、( X )SnS 溶于Na 2S 2溶液中,生成硫代亚锡酸钠。 3、( X )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4、( X )氧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次序为H 2O>H 2S>H 2Se>H 3Te 。 5、( √ )已知[HgCl 4]2-的K =1.010-16,当溶液中c (Cl -)=0.10mol ·L -1时,c (Hg 2+)/c ([HgCl 4]2-)的比 值为1.010-12。 6、( √ )如果某氢化物的水溶液为碱性,则此氢化物必为离子型氢化物。 7、( X )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8、( √ )在浓碱溶液中MnO 4-可以被OH -还原为MnO 42-。 9、( √ )配合物Na 3[Ag(S 2O 3)2]应命名为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酸钠。 10、( X )Pb(OAc)2是一种常见的铅盐,是强电解质。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各种酸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B )。 (A)HClO 3;(B)HClO ;(C)HClO 4;(D)HCl 。 2、下列浓酸中,可以用来和KI(s)反应制取较纯HI(g)的是............... ( C )。 (A)浓HCl ;(B)浓H 2SO 4;(C)浓H 3PO 4;(D)浓HNO 3。 3、用于说明Pb(Ⅳ)具有强氧化性的是............... ( D )。 (A)熵效应;(B)螯合效应;(C)屏蔽效应;(D)惰性电子对效应。 4、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的天线是用钛镍合金制成的,这是因为钛镍合金. ............... ( C )。 (A)机械强度大; (B)熔点高; (C)具有记忆性能; (D)耐腐蚀。 5、在一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少量NaClO 溶液,得到蓝色溶液(a),继续加入NaClO 后得一无色溶液,然后加入适量Na 2SO 3溶液,又复原为(a),Na 2SO 3溶液逐渐过量时,蓝色褪去,成为一无色溶液(b)。由此可推断,(a)和(b)溶液含有............... ( B )。 (A)(a)I 2,(b)SO 42-、IO 3-; (B)(a)I 2,(b)SO 42-、I -; (C)(a)I -,(b)H 2S 、IO 3-; (D)(a)I -,(b)H 2S 、I -。 6、下列各组离子中每种离子分别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时,都不生成沉淀的是............... ( B )。 (A)Al 3+、Sb 3+、Bi 3+; (B)Be 2+、Al 3+、Sb 3+; (C)Pb 2+、Mg 2+、Be 2+; (D)Sn 2+、Pb 2+、Mg 2+。 7、在下列各盐溶液中通入H 2S(g)不生成硫化物沉淀的是............... ( D )。 (A)Ag +;(B)Cd 2+;(C)Pb 2+;(D)Mn 2+。 8、决定卤素单质熔点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B )。 (A)卤素单质分子的极性大小; (B)卤素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平原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无机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已知H 2和He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4。2g H 2与2gHe 混合后体系的压力为3300kPa ,则混合气体中He 的分压为: A 、3300 kPa B 、2200 kPa C 、1100 kPa D 、1650 kPa ( )2.关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等于8O 16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B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 C 、等于氧的平均原子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D 、等于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与碳—12核素质量的121之比值 ( )3.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 、H=U+PV B 、ΔU(体系)+ ΔU(环境)=0 C 、ΔG=ΔH-T ΔS D 、ΔG(正反应)×ΔG(逆反应)=1 ( )4.反应 2NO 2(g)(红棕色)==N 2O 4(g)(无色) Δr H m <0 达平衡后,将体系的温度降低,则混合气体颜色: A 、变浅 B 、变深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 )5.反应 C(s)+O 2(g)===CO 2(g),Δr H m <0 下列不能使正反应速度增大的措施是: A 、缩小体系的体积 B 、升高体系温度 C 、增大氧气的分压 D 、减小CO 2(g)的分压 ( )6.在298K 的温度下石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 A 、等于零 B 、大于零 C 、小于零 D 、无法确定 ( )7.NO(g)+CO(g)===2 1N 2(g)+CO 2(g) Δr H m = -373.4kJ ·mol -1 ,欲使有害气体NO 和CO 取得最高转化率,则应选择的操作是: A 、增大NO 浓度 B 、增大CO 浓度 C 、降低温度、增大压力 D 、使用高效催化剂 ( )8.对于等温等压下进行的任一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Δr S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B 、Δr H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Δr G m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D 、Ea 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 )9.下列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 ,l ,m ,m s )不合理的一组是: A 、(3、1、0、+21) B 、(4、3、1、-2 1) C 、(4、0、0、+21) D 、(2、0、1、-2 1) ( )10.下列四个量子数所描述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4、1、0、+21) B 、(4、2、1、-2 1) C 、(4、0、0、+21) D 、(4、1、1、-2 1) ( )11.下列分子中C 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采取SP 3杂化的是: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章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 (5)最稳定的单质的生成焓值等于零。×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无机化学本科试卷B及答案

石家庄学院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无机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注:允许使用计算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能使任何反应达平衡时,产物增加的措施是( D )。 A. 升温 B. 加压 C. 加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起始浓度 2.一瓶盛有N 2和H 2的混合气体,当选择H 2作为体系时,则环境为( A )。 A. N 2、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B. 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C. N 2和瓶子 D. N 2 3.体系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吸收的热Q p 与体系焓变关系为( C )。 A. Q p >ΔH B. Q p <ΔH C. Q p = ΔH D. Q p = ΔU 4.相变H 2O(s) H 2O(g)的ΔH 和ΔS 为( C )。 A. ΔH 为正,ΔS 为负 B. ΔH 为负,ΔS 为正 C.均为正值 D.均为负值 5.已知H 2O(l)的m f G ?Θ= -237.19 kJ·mol -1 ,水的分解反应2H 2O(l) = 2H 2(g) + O 2(g),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 D )kJ·mol -1。 A. -237.19 B. 237.19 C. -474.38 D. 474.38 6.某一反应方程式中,若反应物的计量数刚好是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则该反应是否为基元反应?(C )。 A.一定是 B.一定不是 C.不一定是 D.上述都不对 7.配制澄清的氯化亚锡溶液的方法是( C )。 A. 用水溶解 B. 用水溶解并加热 C. 用盐酸溶解后加水 D. 用水溶解后加酸 8.温度一定时,在纯水中加入酸后溶液的( C )。 A. +H c ·-OH c 变大 B. +H c ·-OH c 变小 C. +H c ·-OH c 不变 D. +H c =-OH c 9.下列物质中,两性离子是( C )。 A. CO 32- B.SO 42- C.HPO 42- D.PO 43- 10.NaAc 溶液被稀释后( A )。 A. 解离度增大 ; B. pH 值上升了; C. OH -浓度增高; D. 前三者都对 11.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NaCl 后,发现醋酸的离解度( B )。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 D. 下降 12.需配制pH=5的缓冲液,选用( A )。 A. HAc-NaAc ,p K a (HAc)=4.75 B. NH 3·H 2O-NH 4Cl ,p K b (NH 3)=4.75 C. Na 2CO 3-NaHCO 3,p K a2(H 2CO 3)=10.25 D. NaH 2PO 4-Na 2HPO 4,p K a2(H 2PO 4-)=7.2 13.有两溶液A 和B ,pH 值分别为4.0和2.0,溶液A 的H +浓度为溶液B 的H +浓度(A )倍 A. 1/100 B. 1/10 C. 100 D. 2 14.某弱酸 HA 的K a =2×10-5,则A -的K b 为( C )。 A. 1/2×10-5 B. 5×10-3 C.5×10-10 D. 2×10-5 15.计算二元弱酸的pH 值时,若K a1?K a2,经常( A )。 A.只计算第一级解离而忽略第二级离解 B.一、二级解离必须同时考虑 C.只计算第二级解离 D.与第二级解离完全无关 16.难溶电解质AB 2的s =1.0×10-3mol·L -1,其K sp 是( D )。 A. 1.0×10-6 B. 1.0×10-9 C. 4.0×10-6 D. 4.0×10-9 17.在饱和的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 4的溶解度( A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18.在反应 4P + 3KOH + 3H 2O → 3KH 2PO 2 + PH 3中,磷( C )。 A. 仅被还原 B. 仅被氧化 C. 两者都有 D. 两者都没有 19.用0.1mol·L -1Sn 2+和0.01mol·L -1 Sn 4+组成的电极,其电极电势是( D )。 A. E Θ + 0.0592/2 B. E Θ + 0.0592 C. E Θ - 0.0592 D. E Θ - 00592/2 20.下列反应属于歧化反应的是( D )。 A. 2KClO 3 = 2KCl + 3O 2 B. NH 4NO 3 = N 2O + 2H 2O C. NaOH + HCl = NaCl + H 2O D.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21.由氧化还原反应 Cu + 2Ag + = Cu 2+ + 2Ag 组成的电池,若用E 1、E 2分别表示Cu 2+/Cu 和Ag +/Ag 电对的电极电势,则电池电动势ε为( C )。 A. E 1-E 2 B. E 1-2E 2 C. E 2-E 1 D. 2E 2-E 1 22.在S 4O 62-中S 的氧化数是( D )。 A.+2 B.+4 C.+6 D.+2.5 23.下列化合物中有氢键的是 (D )。 A .CH 3OH B .CH 3OCH 3 C .HOOH D .A 和C 24.对同一元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正确的是( A )。 A.r ->r >r +>r 2+ B.r ->r >r 2+>r + C.r 2+>r +>r >r - D.r >r ->r 2+>r + 25.Ag +和K +半径很接近,但KBr 易溶于水,而AgBr 难溶于水(C )。 A .K 比Ag 活泼 B .K +易被极化而变形 C .Ag +易被极化而变形 D .以上都是 26.下列物质中极性最强的是( A )。 A .NH 3 B .PH 3 C .AsH 3 D .SbH 3 27.杂化轨道理论能较好地解释( C )。 A.共价键的形成 B.共价键的键能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上述均正确 得分 评卷人 装 订 线 《无机化学》第 1页(共6页) 《无机化学》第 2页(共6页)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无机化学下册参考答案

第十章P 333作业参考答案 思考题 1、(4)极化力与极化率 极化力:描述阳离子对阴离子变形的影响能力。 极化率:描述离子(主要指阴离子)本身变形性的大小。 13、离子的极化力、变形性与离子电荷、半径、电子层结构有何关系?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性质有何影响? 举例说明。 答:(1)离子极化力的影响因素: 阳离子的正电荷越高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大; 当阳离子的电荷相同和半径相近时,阳离子极化力大小与其最外电子层结构关系是18e、18+2 e->9~17 e- > 8 e-。 ⑵离子变形性的影响因素:阴离子半径愈大、变形性愈大;阳离子变形性与它最外层电子构型有关:18e、 18+2 e-> 9~17 e-> 8 e-。 (3)离子极化结果:使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阴阳离子间的配位数减小、溶解度减小、熔点降低、颜色加 深。 14、试用离子极化的概念讨论,Cu+与NV半径相近,但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I小得多的原因。 答:Cu+最外层电子结构是18e而N6是8e。C1的极化力大于N6, CuCI中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使离子键减弱,所以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CI。 17、形成氢键具备的条件是:元素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有孤对电子(F、O N三种元素具备条件)。 习题: 1、填充下表 7、下列物质中,何者熔点最低?NaCI KBr KCI MgO 答:KBr熔点最低(因为阴阳离子的半径均大,晶格能小) 8、熔点由高到低:(1)从NaF到Nal熔点降低。

9、下列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属于哪种类型? Ba 2+8 e- Cr3+9~17 e- CcT 18 e- Pb 2+18+2 e- S 区d 区ds 区p 区 10*、I的半径最大、极化率最大。 11、写出下列物质极化作用由大到小顺序 SiCI 4> AICI 3> MgC2>NaCI 12、讨论下列物质的键型有何不同? (1)CI 2非极性共价键(2)HCI 极性共价键 (3)Agl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4)NaF 离子键 16、试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AgF易溶于水,而AgCI、AgBr、AgI难溶于水,并且由AgCI到AgBr再到AgI溶解度依次减小。 答:AgF是离子键,所以易溶于水。而AgCl-AgBr-Ag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程度增大,所以难溶于水,且溶解度减小。 第^一章P366作业参考答案 思考题 1、区别下列概念 (2)、d—d跃迁:在晶体场理论中,一个处于低能量轨道的电子进入高能量轨道,叫做 d —d跃迁。此过程吸收相当于分裂能的光能。 (3)、晶体场分裂能:中心离子5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在配体影响下分裂为两组(一组能量低、一组能量高),两组的能量差叫分裂能。 4、试述下列理论 (1)价键理论: A、形成体(M)价层有空原子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 B、形成体的空轨道在配位体作用下进行杂化,用杂化轨道接受L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M - : L ; C、杂化轨道不同,配合物空间构型不同。 (2)晶体场理论: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811《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与生物、医药、电子、能源、环境、材料、地质、矿产等领域的重叠范围也越来越大。本考试科目要求应试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以及元素化学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方法、检测技能、应用技术,初步掌握新化合物及新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和应用的方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时刻关注与无机化学交叉的学科。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答题、推断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基础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及电子分布;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分布关系。

熟悉: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系和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 二、分子结构 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类型及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轨道形成、能级、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分布、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键参数;共价健;离子键;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力和氢键 三、晶体结构 掌握:晶体中晶胞、晶格的基本概念;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密堆积规则及简单的结构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如石墨)的特点;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熟悉:晶体及其内部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离子极化 第二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化学热力学初步 掌握:状态函数、反应焓变和物质标准生成焓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有关能量守衡方程、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熟悉: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热力学各基本概念;内能、焓、自由能、熵等状态函数。 二、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反应熵及其作为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判据的应用。 熟悉: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反应历程。 熟悉: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部分水溶液化学原理 一、水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