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岭教学设计

秦岭教学设计

秦岭教学设计
秦岭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

昌邑市围子初中张亚芳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4、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秦岭—淮河先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自主学习D:\新建文件夹(2)\地理教学\秦岭淮河\秦岭.flv

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4.看图4-5,图4-6。思考: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

三、精讲点拨: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

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

https://www.doczj.com/doc/69961851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88%9D%E4% B8%AD%E5%9C%B0%E7%90%86%E7%A7%A6%E5%B2%AD%E5%9B%BE%E7%89%87&ie=utf-8&in=6406&cl =2&lm=-1&st=&pn=4&rn=1&di=215045683050&ln=1976&fr=&fm=&fmq=1363310677609_R&ic=& s=&se=&sme=0&tab=&w,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

https://www.doczj.com/doc/69961851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88%9D%E4% B8%AD%E5%9C%B0%E7%90%86%E6%B7%AE%E6%B2%B3%E5%9B%BE%E7%89%87&ie=utf-8&in=20484&c l=2&lm=-1&st=-1&pn=18&rn=1&di=259700626250&ln=1970&fr=&fm=detail&fmq=1363310903 234_R&ic=0&s=&se=1&,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

https://www.doczj.com/doc/69961851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0%E5%BA%A6%E7 %AD%89%E6%B8%A9%E7%BA%BF%E5%92%8C800%E6%AF%AB%E7%B1%B3%E5%B9%B4%E7%AD%89%E9%99% 8D%E6%B0%B4%E9%87%8F%E7%BA%BF%E5%9B%BE&ie=utf-8&in=22094&cl=2&lm=-1&st=-1&pn=0& rn=1&di=22141651225,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4.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

https://www.doczj.com/doc/699618510.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 =-1&fr=ala2&pn=1&rn=1&di=412642552&ln=1994&word=%B3%F5%D6%D0%B5%D8%C0%ED%D6%D0% B9%FA%CB%C4%B4%F3%B5%D8%C0%ED%C7%F8%D3%F2%BB%AE%B7%D6%CD%BC#pn3&-1&di2384052920 02&objURLhttp%3A%2F,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四.拓展练习

1.下列各省中,全部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A.河北、山西

B.湖南、湖北

C.江西、福建

D.四川、云南

2.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或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A.红壤广泛分布

B.劳动力比较充足,有丰富的耕作经验

C.水热条件好

D.平原面积广大

3.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4.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

A B C D

(2)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山脉)和(河流),请将其名称分别标注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3)A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居民的主食以为主。

(4)A与C两地区的分界线是;从干湿状况看,该线以西主要是和地区,以东主要是和地区。(5)D与B、C两地区的分界线是边缘线。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填写河流名称①②

(3)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

线,这一线是一月0C等温线通过

的地方,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

的地方, 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半湿润与地区分界线,亚热带

季风气候与气候分界线。

(4)填表比较

五.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秦岭-淮河分南北──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基础上,先阐述了两地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掌握秦岭—淮河大致经过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而学会分析南北方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对比,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来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在气候、农业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意义;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春秋后期,齐国的上大夫晏殊出使楚国,楚王为了让晏殊难堪,和他的臣子想了一个使晏殊出丑的办法。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

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施方案.doc

xx镇中心小学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实施方案 根据汉中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通知》,我校依法保护秦岭,共建美丽校园,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我校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宣讲,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发挥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平时,卫生保洁落实到班级,班级再落实到小组,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班级卫生保洁区天天检查,一周一次评比表扬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2.二各班级定期出好环保主题黑板报,积极开展队员喜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3.绿化校园环境,学校将投入部分资金,美化学校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总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秦岭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保护大秦岭珍爱魅力学校的生态意识。 德育处 2018年10月

秦岭淮河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与反思 说教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说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 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说教法 这节课首先采用地图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然后分组讨论书上的活动题;第二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师讲述秦岭-淮河的情况;师生通过分析秦岭两侧的气温现象,引出秦岭-淮河两侧明显的地理差异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这节课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读图,描图,讨论,做活动题。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地图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第一节秦岭-淮河线【大屏幕】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屏幕显示】[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必须环节是结合实际、结合本身。仅是泛泛而谈,是一篇无血肉、无精神的散文;不能提出结合实际和本身的具体思惟、具体措施、具体改革,是情势主义、空中楼阁。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地球环境的恶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谢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构成一种盲目攀比、寻求豪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令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但是这类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一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谢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但是,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进程的屡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蛮横的掠夺行动,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

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明显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谢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良照明技术的进程中,白炽灯比烛炬发光效力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力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力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下降了照明本钱。目前全球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俭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以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致使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触及发电、送电、用电和大型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便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讲,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进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本身有机物资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太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由于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构成“死亡带”。为了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当多用肥皂,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随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西安市“依法保护秦岭,共建美丽西安”为主题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做为西安市的市民我民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为了确实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学校环境教育的作用,做到环境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课时、有教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环保知识,加强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师生知道一些环保法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与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三结合。 二、活动实施 1、组织健全计划落实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落实好环保教育、环保校园建设等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1)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LED屏等形式,进行秦岭生态环境

保护宣传宣传,贴近生活举办“水与自然”“我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等绘画、手抄报展示。 (2)通过班会课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发挥金荷之声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宣讲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知识。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平时,卫生保洁落实到班级,班级再落实到小组。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班级卫生保洁区天天检查,一周一次评比表扬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2、各班级定期出好环保主题黑板报,积极开展队员喜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3、绿化学校环境,学校将投入部分资金美化学校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总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开展秦岭保护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保护大秦岭珍,爱魅力西安”生态意识。 莲湖区金光门小学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面对当今环境与发展问题,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建立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下文是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监督管理,协调处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相关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秦岭生态保护监督,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务、农林、公安、旅游、文物、交通运输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处置重大事件和严重违法案件。 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时,可即时组织召开。市、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领导。 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报告下列事项: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 (二)本辖区内影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事件、案件; (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下达任务的完成情况。

八年级地理秦岭-淮河线新人教版

秦岭-淮河线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重要地理意义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2 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导学提纲 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界线要经过秦岭-淮河,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和_____;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3秦岭山脉是我国_____流域和____流域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____平原,南侧是狭窄的____谷地. 4.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______性,地理______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5.在中国地图上,把________线,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________边缘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位于东部_________气候区.秦岭和淮河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__地区和_____地区的分界线. 三探究讨论 探究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很大. 例1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是( ) A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例2 秦岭—淮河穿过的省区有( )①山东②河南③江苏④安徽⑤山西⑥陕西⑦甘肃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⑤⑥⑦ 探究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训练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环境保护 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讲高考】 【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讲典例】 【例1】4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区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秦岭淮河线》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三部分内容。本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 要是综合复习前面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 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读图分析总 结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限,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 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秦岭 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掌握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 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 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

的划分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突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通过南方与北方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从冬季南北方人的不同衣着谈起,导入新课。 二、形成问题,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中,我们曾学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学科知识是相通的,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制订有关探究方案 事实证明:对于知识的学习,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自己用心思考后得来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走进探究园。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景观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

秦岭——淮河线

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 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 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 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 入海。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 次侵夺淮河流域。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 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2.课件展示图4—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3.请再仔细读图:请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 a)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实战演习:出示的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 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秦岭—淮河》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从本册教材的体系,由中国地理的总论到区域地理,自然延伸到我国重要的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07年11月24 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7 年1 月5 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十二届]第四十号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17年1月5日经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7年1月5日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三章植被保护 第四章水资源保护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六章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城镇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旅游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及开发和其他各类

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东西以省界为界,南北以秦岭山体坡底为界的区域。具体范围由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统筹规划、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秦岭范围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辖区内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编制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设区的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 (二)审查涉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省级专项规划; (三)调研秦岭生态环境状况,提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建议; (四)协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务信息平台系统,发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告和相关信息; (五)研究确定和申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六)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 (七)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由省长担任,其机构设置及具体工作职责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秦岭范围内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第六条秦岭范围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旅游、文物、公安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秦岭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种质资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国有林场、自然文化遗存等管理机构,做好其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中心学校欧昭戎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与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起点低,分析推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线自西向东通过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一>、气温 1、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 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 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 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 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根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区域。 2、界线:在中国地图上,将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地理线结合起来。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教案资料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

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

秦岭—淮河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秦岭——淮河一线》教案 枝江市顾家店中学杨学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掌握其重要的地理意义;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前面已学知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分析、比较、讨论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各区域的差异,感受祖国的辽阔,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通过淮河环境污染严重的事实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教学难点:秦岭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秦岭---淮河南北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秦岭———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教师寻找切入点,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阅读“秦岭”部分,“淮河”部分,回答:秦岭是水系和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地形是,南侧地形是。 2.阅读“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注意区别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①南北两侧一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南北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3.看图4-5,在中国地图上,把、和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经过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4.看图4-5,图4-6。思考: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边界是哪些山脉?。 5.看图4-6并阅读“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说说400毫米年降水量把我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的地理差异: 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知识要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二、跟踪训练 1.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2.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1月0 ℃等温线(局部)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 A.A B.B C.C D.D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5.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A.1月0℃等温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6. 以下是家住图6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C.一月平均气温﹣20℃ 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 7.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纬度位置32°N~34.5°N。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