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

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1.某同学在做标准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结果是管内水银面比槽里水银面高出了750mm,他失败的原因是:()

A.管子粗了一些 B.管子长了一些

C.管子不在竖直位置 D.管内漏入少量空气

2.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在玻璃管顶开一小孔,则管内水银将:()

A.往上喷出 B.保持高度不变

C.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D.稍下降一些

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A.往水银槽中多加一些水银

B.将玻璃管向上提,但管口不离开水银面

C.换口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玻璃管内尚留有少许空气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并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做,但由这个实验衍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多的,我们只是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做了小结,希望会对学生们有更多的帮助。

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重无关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一、质量不相等的液体可能产生一样大的压强

例1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和底面积都相等的容器。向容器中注入高度相等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装水后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错答:D

分析:由于甲、乙两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相同,还是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也相同,故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相等的;但乙的容器中装的水量多,故它对桌面的压力要大于甲对桌面的压力。所以该题选C。

二、质量相等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不一样大

例2 如图2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 p乙B.p甲= p乙

C.p甲> 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错解:B

分析:由于甲、乙两管中液体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又比乙的体积小,故甲的密度要大于乙的密度,由于它们的高度是一样的,故甲试管底受到的压强较大,故选C。

可见,在判断液体所产生压强大小时,一定要看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不要受液体重的干扰。

巩固练习

1.如图3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两管液面等高,则()

A.A、B两管中液体的质量相等

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

D.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相等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如图4所示。若往三个容器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后,液体均未溢出,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p丙,则()

A.p甲

C.p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答案:1.D 2.A

托里拆利

1643年,托里拆利与伽利略的另一个更年轻的学生维维安尼一起在佛罗伦萨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地点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托里拆利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作法、操作过程和步骤。【仪器和器材】托里拆利实验器(J2116型),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或两根玻璃管中间用橡皮管连接),烧杯,红色水。【实验方法】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图1.33-1甲),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图1.33-1乙),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图1.33-1丙),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2.逐渐倾斜玻璃管(图1.33-1丁),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3.继续倾斜玻璃管(图1.33-1戊),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图1.33-2)。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注意事项】1.说明托里拆利真空的存在,是实验的关键,只有这一点成立,才能得出“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2.水银有剧毒,对人体非常有害,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玻璃管要选管壁较厚、内径较小的。操作时要避免碰撞和晃动,严防管子折断。切不可将水银散失在教室里。灌水银时最好用注射针筒或用细颈尖口的漏斗,下面用大塑料盒(搪瓷盆)垫上,以防水银溅落在地。右手食指如有伤口,绝对不能带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 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1.某同学在做标准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结果是管内水银面比槽里水银面高出了750mm,他失败的原因是:() A.管子粗了一些B.管子长了一些 C.管子不在竖直位置 D.管内漏入少量空气 2.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在玻璃管顶开一小孔,则管内水银将:() A.往上喷出 B.保持高度不变 C.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D.稍下降一些 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A.往水银槽中多加一些水银 B.将玻璃管向上提,但管口不离开水银面 C.换口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 D.玻璃管内尚留有少许空气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并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来做,但由这个实验衍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多的,我们只是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做了小结,希望会对学生们有更多的帮助。 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重无关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ρgh,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一、质量不相等的液体可能产生一样大的压强 例1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和底面积都相等的容器。向容器中注入高度相等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装水后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教学文稿

精品文档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 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760mm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易。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 (如。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图) 1:考察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760mm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小结:测量结果。:考察2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水银柱长度增加,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 760mm然是。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小结: :考察3 所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 ,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些。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实验步骤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13×10^5Pa 二、实验说明 1.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水银,若用水代替,高度会达到10.336米,在普通实验室中不现实,因而不可行;详细过程: 已知ρ水银=13600kg/m∧3; ∵水柱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水=p水银,ρ水gh水=ρ水银gh水银 ∴h水=ρ水银/ρ水×h水银 =13600kg/立方米/1000kg/m^3;×0.76m =10.336m 2.若操作正确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则可能是管内有气体;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可能是没有把管放竖直,且沿管的方向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3.实验结果(水银高度)与试管粗细无关。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 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 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无答案) 【例题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其数据,测得的大气( A ) A.74 cmHg B.76 cmHg C.77 cmHg D.79 cmHg 【例题2】如图2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D )A.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B.将玻璃管变粗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例题3】如图3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 于 1.01*105 Pa,若在试管顶部开一小孔,将看到管中的水银全部流出 现 象.【例题4】如图4所示,有A、B、C、D四个玻璃管,都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每个玻璃中都有一段长为L的水银柱稳定在图示位置.那么,玻璃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最大的是( A ).【例题5】如图5所示,长为1米的直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重为5N。当时大气压为1.0×105 Pa,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的高度差h=____76___ cm。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5_____N。 【练习】1.对图6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 是( D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 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C.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3.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B )A.长度增加,高度减小B.长度增加,高度不变C.长度增加,高度增加D.长度不变,高度减小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B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 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C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 毫米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D.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6.甲、乙、丙三人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4.0cm、75.6cm、76.0cm,已知其中一管中混有空气,另一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只有一人操作方法正确,那么当时的大气压值为__75.6cmHg_________.7.如图7所示,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子的顶端高出槽中水银面36cm,在标准大气压下则( D )A.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 零B.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76cm水银柱C.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36cm水银柱D.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40cm水银柱8.图8甲所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与抽气机相连,逐渐往外抽气。图8乙所示,将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密封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关于下面叙述正确的是(BC )A.从玻璃管往外抽气,管内水银柱一直上升,被抽出管外B.从玻璃管往外抽气,管内水银柱上升,当水银柱高度为(p0-p)÷ρ水银g时,水银柱停止上升(P0为大气压强,P为管内气压)C.托里拆利管上方是真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直至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D.托里拆利管上方有气体,逐渐抽去罩内空气,管内水银柱逐渐降低,直到与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9.如图9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B )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稍微下降一些D.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 出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 析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 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托里拆利实验巧改进

托里拆利实验巧改进 英文题目: the Ingenious improvement about Torricelli’s experiment 摘要:利用酸式滴定管、橡胶管和玻璃管相配合使用,勿需倒置就能做把托里拆利实验做得更成功;利用橡皮条的标识作用,使大气压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关键词:托里拆利实验改进酸式滴定管 正文: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依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1、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接触水银,由于水银有毒,或多或少会对教师身体产 生一定的危害; 2、用刻度尺竖直测量玻璃管内的水银高度时,由于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离刻度 尺有相当的距离,读数时易造成较大的偶然误差; 3、实验后把玻璃管内水银倒入水银槽时要不断用手指弹击玻璃管,操作非常麻 烦。 为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的身体健康,方便进行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实验器材:酸式滴定管、橡胶管50cm左右、玻璃管20cm左右、注射器、两红色橡皮条、直尺、两铁架台、两铁夹、细绳、橡皮膜、钢针、水银槽 实验过程: 1、连接仪器将酸式滴定管、橡胶管和玻璃管 依次连接好,用两铁夹分别将酸式滴定管和 玻璃管分别固定在两铁架台上(酸式滴定管 倒置开口向下),使玻璃管一侧比酸式滴定 管略高,如图1所示; 2、注入水银打开酸式滴定管的活塞阀门,用 注射器从盛有水银的器皿中制取水银,从玻 璃管上方开口处注入水银。当水银柱接触酸 式滴定管的活塞阀门处时,要一滴一滴滴 入。当水银柱恰好漫过活塞阀门开口处时, 关上阀门,继续一滴一滴注入水银至玻璃管 内完全充满水银为止; 3、将两根红色橡皮条分别套在酸式滴定管和 玻璃管的上端,找一极薄且有弹性的橡皮膜 覆于玻璃口,用细绳绑住; 4、在水银槽内注入足够多的水银,将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银槽内,将酸式滴定管和橡皮 管的位置上移,如图2所示,使酸式滴定管、橡皮管和玻璃管竖直倒置在水银槽中; 5、用钢针刺破橡皮膜,管内水银柱在大气压作用下下降。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保持

托里拆利实验全解训练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思考1:将玻璃管下按、上提或者加粗、改细一些,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思考2 :若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和高度如何变化呢? 思考3:若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思考4:若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会出现什么现象? 思考5: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会不会下降?若此时在管顶凿一小孔后,水银会不会向上喷出? 思考6:水银(汞)有毒,若以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能支持的水柱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考察6: 设水柱高度为h水,则由压强相等可得: ρ水银gh水银= ρ水gh水

托里拆利实验

考点:托里拆利实验 【例题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测定大气压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其数据,测得的大气()A.74cmHgB.76cmHg C.77cmHgD.79cmHg 【例题2】如图2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A.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例题3】如图3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Pa ,若在试管顶部开一小孔,将看到现象.【例题4】如图 4所示,有A、B、C、D四个玻璃管,都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每个玻璃中都有一段长为L的水银柱稳定在图示位置.那么,玻璃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最大的是( ). 【例题5】如图5所示,长为1米的直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重为5N。当时大气压为1.0×105Pa,玻璃管的上端为真空,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的高度差h=_______ cm。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 【练习】 1.对图6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3 图2 A D C B 图4 图5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 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是() A.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把玻璃管稍微往上提一提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3.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倾斜,那么管内水银柱() A.长度增加,高度减小B.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C.长度增加,高度增加D.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可以确认管内进入了少量空气的现象是()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略小于760毫米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将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6.甲、乙、丙三人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4.0cm、75.6cm、76.0cm,已知其中一管中混有空气,另一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只有一人操作方法正确,那么当时的大气压值为___________. 7.如图7所示,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子的顶端高出槽中水银面36cm,在标准大气压下则() A.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零B.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76cm水银柱C.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36cm水银柱D.水银对玻璃管顶端的压强为40cm水银柱8.图8甲所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与抽气机相连,逐渐往外抽气。图8乙所示,将托里拆利实

托里拆利实验精编版

托里拆利实验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托里拆利实验 一、实验步骤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13× 10^5Pa

二、实验说明 1.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水银,若用水代替,高度会达到10.336米,在普通实验室中不现实,因而不可行;详细过程: 已知ρ水银=13600kg/m∧3; ∵水柱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水=p水银,ρ水gh水=ρ水银gh水银 ∴h水=ρ水银/ρ水×h水银 =13600kg/立方米/1000kg/m^3;×0.76m =10.336m 2.若操作正确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则可能是管内有气体;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可能是没有把管放竖直,且沿管的方向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3.实验结果(水银高度)与试管粗细无关。 三、实验注意点 1、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2、、玻璃管倾斜,液柱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玻璃管向上提或下压,液柱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5、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6、不小心玻璃管顶部弄破,会出现什么现象像喷泉一样喷出吗 答:水银全部退回水银槽直至与液面相平(形成连通器,前提是水银槽够高,否则槽内水银将会溢出)

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托里拆利实验 一、实验步骤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观察现象并提问学生:“如把顶端橡皮塞拔去,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水柱会不会从管顶喷出”然后演示验证,从而消除一些片面认识,加深理解。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5Pa 二、实验说明 1.不可以用其他液体代替水银,若用水代替,高度会达到米,在普通实验室中不现实,因而不可行;详细过程: 已知ρ水银=13600kg/m∧3; ∵水柱产生的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水=p水银,ρ水gh水=ρ水银gh水银 ∴h水=ρ水银/ρ水×h水银 =13600kg/立方米/1000kg/m^3;× = 2.若操作正确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则可能是管内有气体;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则可能是没有把管放竖直,且沿管的方向测量水银柱的高度。 3.实验结果(水银高度)与试管粗细无关。 三、实验注意点 1、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少许空气,水银柱高度将改变,实验结果偏小。 2、、玻璃管倾斜,液柱变长,但垂直高度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玻璃管向上提或下压,液柱不变,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4、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九章 压强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托里拆利实验考点全解析 湖北枣阳兴隆二中徐斌斌胡丽 托里拆利实验是大气压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中考中围绕该实验的考点也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及老师对该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本身这个实验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方面的题目失分也很容易。 该实验完整是这样做的:用长约1m的玻璃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灌满水银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放在水银槽中,管中水银下降至760mm。这时管中上方出现一段真空。(如图) 考察1: 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水银柱。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考察2: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 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小结: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考察3: 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 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 小于760mm,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小结: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 考察4: 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 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 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下降, 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其实在管顶凿一小孔后,玻璃管和水银槽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因此这时水银在不流动时各液面将保持相平。 考察5: 考察5与知识点非常相似,但难度稍有增加。 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 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这时管中的 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的水银柱。所以这时 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 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因为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管顶受到水银柱向上有压强,所以认为 这时水银柱会向上喷出,但实际上开个小孔后,空气由小孔进入玻璃 管,玻璃管中的水银同样受到了大气向下的压强,所以答案仍然是水 银柱下降,直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 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1.某同学在做标准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结果是管内 水银面比槽里水银面高出了750mm,他失败的原因是:() A.管子粗了一些B.管子长了一些 C.管子不在竖直位置 D.管内漏入少量空气 2.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在玻璃管顶开一小孔,则管内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保持高度不 变 C.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D.稍下降一些 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 A.往水银槽中多加一些水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