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1、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3、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4、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5、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6、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9、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0、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1、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扬子江》

12、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3、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

中言别》

14、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6、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7、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18、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19、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2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2、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文天祥《除夜》

23、彩云散,香尘灭。——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2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5、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6、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28、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9、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30、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文天祥《除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如何评价爱国诗人文天祥

如何评价爱国诗人文天祥 现代人认识到文天祥此人,可能大部分人都来源于初中语文课本中那首《过零丁洋》,以及此诗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于文天祥的认识,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一位爱国大诗人,也知道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但是这些头衔都太过空洞,并不能真正让人感觉到文天祥的伟大。 就好比古时人都推崇君子,但是真正的君子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人们尊崇忠义,但是能真正的坚持忠义到最后,甚至为其舍弃生命的又有几人呢? 一时的豪气冲天,一时的英雄主义,谁都有。就好比汪精卫当初还想过要刺杀摄政王,洪承畴被俘后,最开始也是坚决不详,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对自己国家的重臣,但是最后呢?汪精卫建立汪伪政府,帮着日本人残害中国人。洪承畴呢?最后成了皇太极最为重视的汉臣之一,调转矛头,将锋利的刀剑对向了生养自己的土地,对准了自己的骨肉同胞。 所以说一时的忠义不难,但是一生的忠义却是极难的。被敌人所俘,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敌人的诱惑。无论是武力威胁也好,还是高官厚禄的利诱也罢,摆在面前的刀枪和糖果,直刺心灵,腐蚀着心中坚守的忠义。 文天祥难能可贵之处在哪里呢?元朝朝廷对其的招降并不是一

朝一夕的,其时日以年来计算。面对的也不仅仅是刀枪威胁和高官厚禄的诱惑,同样的也有来自妻子儿女的亲情逼迫。 文天祥被俘之后,他的妻子儿女也早在他之前被俘虏。并且被押解入宫,成为一名宫女,受到严苛对待。 当时元朝人让他的女儿柳女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不知道信的具体内容为何,但大抵是希望他能与一家人团聚的。文天祥如何回答的呢?他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从文天祥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纠结,他对自己亲人的愧疚,以及内心的痛苦,但是在纠结了如此多之后,他仍然选择了自己的大义。 一位自小生长富庶,过着衣食无忧,状元及第,受人尊敬之人,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个能放弃自己的富裕生活,而将自己的家财全部用来筹集抗元军队之人,如何不让人敬仰? 文天祥在考虑了许久之后,仍然选择了慨然赴死,只这点就强国汪精卫和洪承畴许多。而在他被斩首之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的遗言,更是让后世人对这位舍生取义的英雄,刮目相看。他在自己的衣带中留下笔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坚持了自己的大义,所以问心无愧,所以慨然赴死。时人赞也!

文天祥著名诗句

文天祥著名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文天祥著名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文天祥 2、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 3、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 4、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文天祥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 6、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文天祥 7、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 8、彩云散,香尘灭。——文天祥 9、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文天祥 1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1、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 12、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 13、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文天祥 14、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文天祥 15、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 16、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文天祥 17、人间事,何堪说。——文天祥 18、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文天祥

19、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文天祥 20、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 2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2、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文天祥 23、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 2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 25、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文天祥 26、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文天祥 27、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文天祥 28、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 29、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文天祥 30、曲池合,高台灭。——文天祥 31、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 3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 33、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文天祥 34、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 35、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 36、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文天祥 37、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文天祥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文天祥 (1236-1283 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 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 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 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 官, 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 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 年, 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 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 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 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 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 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 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 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 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 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 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 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 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 “只要你投降, 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 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 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 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 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 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1/5

文天祥的正气歌原文

文天祥的正气歌原文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的内 容为大家准备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文天祥的正气歌原文 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 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 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 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 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 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
1/7

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 沤历澜, 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 风道四塞, 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 助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 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 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 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 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 年 1 月 9 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 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 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 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 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 文天祥 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 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 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 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 45 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 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 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 年 21 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 年,文天 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 正式步入仕途时, 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 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 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 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 20 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 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 年, 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 20 万再次侵宋。 南宋虽然有兵 70 余万, 但主幼臣奸, 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 5 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 兵权。 1276 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 30 里的皋亭山,右丞相 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 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 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 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 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 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 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 12 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 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 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 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
2/7

关于文天祥爱国作文5篇

关于文天祥爱国作文5篇 本文是关于爱国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导语: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1爱国英雄文天祥作文文天祥是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英雄,他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祖国,值得我们敬佩他的爱国事迹很多,下面我就讲几个给你们听听吧! 有一次,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部崩溃,文天祥立即那家资来充军资,又组建了一支十万余的义军,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抵挡不住,这场仗被元军打败了。次年正月,元军攻打来了,朝廷里的人都逃跑了,只有文天祥在朝廷里,皇帝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但是文天祥一到元军的大营里,就被他们捉住了。可是,文天祥不屈服,伯颜只好把他押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福州。由于文天祥一心为国家好,得罪了很多人,他遭人陷害,被处死了。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看过了文天祥的这些爱国事迹,为他感到骄傲,虽然被人陷害而死,但这也是他的荣耀,应为这是他爱国所遭到的陷害,值得崇拜,

因为他也为国家做了贡,虽然不多,我想,他在黄泉之下也心满意足了! 他的这些事迹让我对这位爱国大英雄——文天祥,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为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文天祥的爱国故事作文 今天,我读了《文天祥的故事》,从书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迹。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文天祥吧。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现在的江西县人,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端,号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保佑四年时,文天祥考取了年进士第一,因为父亲逝去所以未受官职。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贾拟道而遭到罢斥。可是,好人多磨难,文天祥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折磨,家离破碎,国家又快要换皇帝了。可是,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际,也仍然领兵抗敌,可最终兵败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终临死之际,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员下跪,最后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文天祥就这样就义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文天祥爱国故事作文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翻译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翻译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翻译,我们来看看。 原文 正气歌 宋·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 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 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 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 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 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 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1/8

文天祥的爱国诗

文天祥的爱国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文天祥的爱国诗,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金陵驿二首·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2、《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酹江月·乾坤能大》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槊题,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5、《和中斋韵(过吉作)》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6、《夜坐》 谈烟枫叶路,细雨蒙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7、《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9、《真州驿》 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 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文天祥爱国小故事

文天祥爱国小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文天祥爱国诗句锦集

文天祥爱国诗句锦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宋)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中的爱国诗句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意为定要为国家收复南方,平定判乱。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 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 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 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 轮嗣布。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 但限于篇幅, 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 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
1/6

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 出路和前途, 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 从而扭 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 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 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 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 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 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 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正气歌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正气歌 【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 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 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 仓腐寄顿, 陈陈逼人, 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 腥臊汗垢, 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 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 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 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 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 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 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内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 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 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 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 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 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 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 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 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
2/6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五篇

与文天祥爱国事迹有关的作文1 南宋在崖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与文天祥爱国事迹有关的作文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忠守臣节,义不投降,为南宋撒下了赤诚的鲜血。他生得其所,死得伟大,活,就要活得刚劲有力,死,就要死得无怨无悔—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文天祥。

文天祥正气歌诗朗诵

文天祥正气歌诗朗诵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文天祥正气歌诗朗诵,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 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 沤历澜, 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热, 风道四塞, 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 助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 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 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 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 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1 / 11

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 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 正气歌并序 予囚北庭 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2。单扉低小 3,白间短窄 4, 污下而幽暗 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 6:雨潦四集 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 涂泥半朝 8, 蒸沤历澜 9, 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热 10, 风道四塞 11, 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 12,助长炎虐 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 14,陈陈逼人 15,时则为米 气;骈肩杂遝 16,腥臊汗垢 17,时则为人气;或圊溷 18、或毁尸 19、或腐鼠, 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20。叠是数气 21,当侵沴 22,鲜不为厉 23。而予以孱弱 24,俯仰其间 25,於兹二年矣 26,幸而无恙 27,是殆有养致然尔 28。然亦安知 所养何哉 29?孟子曰 30:”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31。“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 一敌七,吾何患焉 32!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33。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34。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35。皇路当清夷 36,含和吐明庭 37。 时穷节乃见 38,一一垂丹青 39。在齐太史简 40,在晋董狐笔 41。 在秦张良椎 42,在汉苏武节 43。为严将军头 44,为嵇侍中血 45。 为张睢阳齿 46,为颜常山舌 47。或为辽东帽 48,清操厉冰雪 49。 或为出师表 50,鬼神泣壮烈 51。或为渡江楫 52,慷慨吞胡羯 53。 或为击贼笏 54,逆竖头破裂 55。是气所磅礴 56,凛烈万古存 57。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58。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59。 三纲实系命 60,道义为之根 61。嗟予遘阳九 62,隶也实不力 63。 楚囚缨其冠 64,传车送穷北 65。鼎镬甘如饴 66,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 67,春院閟天黑 68。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69。 一朝蒙雾露 70,分作沟中瘠 71。如此再寒暑 72,百沴自辟易 73。 嗟哉沮洳场 74,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75。 顾此耿耿在 76,仰视浮云白 77。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78。 哲人日已远 79,典刑在夙昔 80。风檐展书读 81,古道照颜色 82。 文学

文天祥《除夜》诗词赏析

文天祥《除夜》诗词赏析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文天祥《除夜》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除夜:即除夕,为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乾坤:天地间。乾,卦名,天;坤:卦名,地。 堂堂:公然。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怀》诗:“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穷:偏僻的。 屠苏:代指新年,古有农历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 挑灯:拨动灯火(古人多用油灯,需要拨动灯芯),点灯。 央:尽,完,结束。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

描写文天祥的诗句

描写文天祥的诗句 1、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3、彩云散,香尘灭。——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4、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扬子江》 5、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6、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9、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1、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2、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文天祥《除夜》 13、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4、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5、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17、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8、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9、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1、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2、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23、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文天祥《除夜》 2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5、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26、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7、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28、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9、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30、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文天祥的经典诗句 1、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3、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4、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5、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6、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9、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0、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1、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扬子江》 12、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3、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

中言别》 14、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6、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7、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18、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19、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2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2、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文天祥《除夜》 23、彩云散,香尘灭。——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2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5、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6、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28、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29、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正气歌文天祥鉴赏

正气歌文天祥鉴赏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 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 分享了正气歌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睢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鉴赏 正气歌创作于 1278 年,当时他被出卖而成为元军的俘虏,但对元军的威逼 利诱他毫不动摇,于是在死前 1 年写下了这首正气歌。 诗歌 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我被关押在一间土屋内,低矮的门,短小的窗,阴冷 而潮湿。 夏天聚集了各种臭味: 雨水流进屋里, 甚至把床都浮了起来;没有阳光, 屋里臭气熏天;酷热的时候又不通风;有人烧柴做饭时,加剧了酷热的天气;仓库 里腐烂的食物霉味;囚禁在屋里的人散发出来的汗味;还有粪便、 腐臭的秽气。 无 数的气味形成瘟疫,不少人遭殃。我拖着孱弱的身体在这种环境下苟延残喘,历 时 2 年,却未得病,也许是我的修养抵御了这些污秽之物吧。孟子说:浩然之气 在我心中培养。 所以我的浩然之气把那些污秽之气比了下去。 况且天地间自有他 的大义凛然。 文天祥至死都在与元兵做抗争,他的爱国之志和文学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作文五篇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作文1 天空昏黑,阴沉沉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像刀子一样刮在他的心上。悲愤、失落、不甘、沉重的情绪涌上心头。黑云压城,风卷残云,眼前尸横遍野。他知道他失败了,因为他兵败被俘;但是他又是胜利的,因为他宁死不降! 他在被俘后,坐船经过零丁洋时,心有所感,感慨身世沉浮,不禁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就是南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 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历经坎坷。文天祥高中状元初入仕途时,正值蒙古族向南宋发起大举进攻之时。他大胆上书,提出许多改革方案,并要求严惩贼臣,但是朝廷没有采纳文天祥的主张。后来文天祥率军挺进江西,大败元军,收复了南宋许多领土,抗元斗争再次兴起。但在五坡岭上,文天祥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投降元朝的张弘范威逼利诱文天祥,但文天祥却愤笔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来表明心志。后来南宋灭亡,文天祥誓死不降,英勇就义。 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文天祥不但不心动,而且还十分坚定。在临死前写下了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的《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有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他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忧国忧民,不惜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可见他对国家,对人民赤胆忠心,可昭日月,在这腐败的朝廷中,它出淤泥而不染,天下皆醉唯他独醒。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要多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对民族有益的事,对社会有益的事,对他人有益的事。我们虽不能像文天祥那样壮烈以身殉国来表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但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要辜负革命先烈在华夏大地上洒下的鲜血,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 是啊!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懈努力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作文2 当历史的长河消失在时间的大海中,有些人却依然清晰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就像一支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们常常洗涤我们的灵魂,赋予我们前进的动力。

文天祥和他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和他的过零丁洋 文天祥 和他的过零丁洋的相关文章就在下面,各位,我们看看下面,了解一下吧! 文天祥和他的过零丁洋 【原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 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过零丁洋时写了
1/6

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 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 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 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 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 廷“勤王”号召,在德淘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 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 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 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 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 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 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 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 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 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 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 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 过去。 诗人于德淘年自赣州起兵, 经惶恐滩北上, 当时元军进逼临安, 形势紧急。 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 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 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 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 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 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 诗的构思上看, 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接下去两句则笔锋 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 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 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从艺术上说, 此诗是大气势、 大手笔。 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 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 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 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 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 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