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聊城市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获奖论文

标题:《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单位:茌平县第三中学

姓名:王千秋訾伶俐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摘要: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他们对手机已经超出喜爱的程度,有手机则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失去手机则在情感和身体上产生不适.

关键字:手机成瘾、心理问题.

手机似乎是当今社会中的必需品,走到大街上几乎人人一部手机,有的人甚至同时拥有几部手机.当然手机的作用不必多说了,但是当手机在学生中开始流行时,它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或是负面影响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对于某些学生而言,手机并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也不是查阅资料的工具,而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和依赖.他们对手机已经成瘾了.本人当班主任十来年了,见过很多手机成瘾的实例.

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下更是肆无忌惮的开始玩手机.有很多同学达到无法自拔的地步.

09级的王某某同学,是个女生.刚一入学,我就发现她上课玩手机,当时在和朋友用短息聊天.我和他的父亲和她讲了很多道理包括手机的危害,之后她的父亲把手机拿走了.但是没过几天我在教室窗外观察,发现她在物理课上又开始玩手机.追问下她说它的手机是借本班同学的.可是没过几天我又发现他在生物课上又在玩手机,这一次,她的手机又是借的.最后她跟我说没有手机她的心里不舒服.甚至睡不着觉.其实她在用手聊天中并没有干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普通的闲聊.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如今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用手机移动上网防不胜防.如今手机功能越发完善,浏览网页,移动QQ是许多手机必备功能之一,于是部分中学生即使不用进网吧仍可随时随地玩游戏、上网聊天、甚至引发网恋.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甚至通宵达旦在被子里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身体和学习.

有一个学生朱某初中升入高中时成绩不错,在假期家里给他买了个手机.升入高中后成绩一直下滑,白天上课没精神.后来又一次晚上查寝室发现他在被窝里玩手机.经过询问,他特别喜欢手机里的游戏,达到无法自拔的程度.每天都在被窝里玩游戏知道手机没电,经常玩到午夜.而且什么游戏都行,不偏爱哪一种游戏.只要带游戏的手机就行.

美国马里兰大学最近的一项有关手机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手机.失去手机对于这些人,就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在这项名为“无设备世界”的研究项目中,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的“无媒体”体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人甚至都没能完成整个项目.所有的学生都在失去常用媒体后表示出“烦躁,困惑,易怒,不安,紧张,痴迷,沉溺,惊慌,猜忌,生气,孤独,依赖,消沉,神经质,偏执”等情绪.

很多学生把手机描述成自己的一个精神的安乐窝,一爱玩手机的学生就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仅仅是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班级里有一个女生薛某以前有一部手机,因为学校有规定,父母不叫她带手机到学校了,自那之后,我就发现她对対其他事务提不起兴趣,上课经常发呆.经过大概两个月的时间的劝说引导才逐渐使她平复情绪.正常的学习生活.

另一个男生王某某手机的上瘾程度更是厉害,他上课经常玩手机,被我没收的手机有三部,后来周末时,来向我要手机,我坚持把手机交给他父母,他不愿意,之后发展成以死来威胁我,后来经父母老师多次劝解后对手机依赖性有所减轻,但是他对学习已经不感兴趣,高一已经过了大半,最后只能退学了.

2006年的一项发表在《成瘾研究和理论》上,由西班牙萨拉曼卡(Salamanca)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杰纳罗(Cristina Jenaro)领导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们匿名调查了337名大学生,其中10%属于重度手机使用者.

他们还发现,重度的手机上瘾患者的症状和通过精神病学诊断手册定义的某些精神疾病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在重度手机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一些躯体化症状,身体出现莫名的痛苦.很多人的社会能力减弱,正常的社交也变得困难.很多人出现了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其他因为药物依赖或是赌博引起的心理症状有重合之处,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很多学生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对他们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大部分学生只是认为多媒体是让生活更便利的一种方式而已.但大部分人在离开媒体之后的一天之内就表现出很多情绪和生理上的不适.有些人在描述这段经历时使用了一些“沉溺、依赖、抑郁”等语言.

学生们手机上瘾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方面,学生们极度依赖手机中存在的社交网络,要不断利用手机发短信、上QQ等方式巩固他们的社交圈子.主要是以前的同学.另一方面,学生买手机,很多人都是因为看见其他同学有手机而眼红,想自己也有一部手机好在同学面前炫耀.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全面,手机功能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你的手机能数码拍照,我的就有录像功能.你的手机能手写,我的就该是智能的了.一时间,校园内手机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有的同学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两三百元,学生都没有收入,所有费用都靠父母亲供给.他们不好好学习,而生活上互相攀比.导致无心学习,荒废学业.

01级刚入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带了手机,其中也不乏有iphone 这样的高档货.但是也有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没有手机.01级11班一个学生李某某,单亲,奶奶有病卧床,向家里索要手机,称同学们都有手机,自己没有手机没面子.有手机与家里联系起来方便.母亲没办法,只好卖了几袋子麦子给他买了一部一千多元的手机.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的教育

也更为叛逆.很多家长都向老师反映,学生放假回家更愿意玩手机,而不愿意与家长聊天沟通.那些捧着手机上课的孩子们,多半也都在浏览娱乐网页而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充耳不闻.这个高科技的东西,让人变得更加孤独.甚至偏激.

00级的一个学生善某某经常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一些反面的信息,例如,关于富二代,食品安全,官员贪污等等的一些反面报道.让他认为富二代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人,所有的食品都有问题,所有的官员都贪污等等.与班级同学没有共同语言,没有朋友.就连学校组织的红歌合唱他也不愿参加了.

英格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谢菲尔德(David Sheffield)的研究结果就显示,百分之七的青少年说自己曾因为手机丢了工作或是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此外,有日本的研究者也发现,使用手机的儿童比不使用手机的儿童的朋友更少.

和其他类型的“上瘾”比起来,手机上瘾的纠正相对容易些,不过也需要成瘾人有甩开手机生活的毅力才行.但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纠正手机成瘾,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学生思想意识不成熟,处在青春期情绪难以把握.处理不好往往会引出很多问题.有的会引起严重后果.

有很多人为手机成瘾的学生出招,总结起来如下.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清醒的自我认识,意识到手机依赖的问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学生爱好的培养.其二最好不要带手机到学校或是减少手机的使用,尽量在非常必要的时候再拿起手机,甚至可

以把手机放在柜子里,必要时再拿出来,平时不带入学校.随着手机的普及,大量的中学生拥有手机,加之中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中学生手机成瘾将愈演愈烈,而作为学校,老师,到现在确实还没有一个合理、妥当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手机问题.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正面引导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要把禁止中小学学生购买手机,带手机进校园与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提到同样的高度.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教材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案例背景 现代电子产品方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已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娱乐工具。但手机也在逐渐的“侵略”着我们的生 活,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像“手机依赖 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中学生中有明显增长趋势。手机普及带来 的另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近视发病率大幅上升。据中华眼科网统计:全国 近视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30%,城市近视人口比率达33%。其中,中学生为50%。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近视眼发病人数中青少年达到1.8亿。手机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二、研究目的 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方法,探究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根源,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内容 1、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 2 、中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原因及分类 3、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4、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过度使用手机习惯 5、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 一、手机依赖症简单自测

美国《赫芬顿邮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3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依赖症。 1.视力模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无论学习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不喜欢眼神交流。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1.与亲朋聚会减少。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2.记不住电话号码。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13.弯腰驼背。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 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许多学生把时间荒废在发短信上,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时间便在这指间悄然流逝,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殆尽。有同学甚至在课上发短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算,还要影响上课纪律,使得老师停止讲课,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上。更有甚者,把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 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⑦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过早地让学生使用手机会助长他们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班内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学生不比学习,而是比谁的手机更高档。攀比的结果是,手机档次越来越高,而一些买不起手机的学生会感到自卑,甚至一些学生为了得到一部手机而去偷盗、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浅谈对智能手机的思考

研究背景: 盘点进入本世纪以来地信息通信产业,智能终端已成为当今全球创新最活跃、发展最迅猛地领域之一.当今世界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迅速,很大地改变了人们地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了科技与经济地快速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智能手机定义: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地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地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地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地这样一类手机地总称”.(摘自百度文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智能手机地发展史: 智能手机地兴起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末叶.经典地系列产品开山之作——携手于年正式登场亮相.当然,此时地系列产品还仍定位于掌上电脑.此后地年,微软公司也推出了日后将会叱咤风云地系统前身——系统,并在年升级至系统.此外,我们最为熟悉系统也正是在年完成了源代码开发. 虽然系统在年就完成了源代码开发,但首款智能手机——诺基亚却直到年才正式登场.不过从此以后,系统智能手机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地中坚力量,诺基亚推出地每款产品都堪称经典,而西门子、松下、三星等厂商也曾给我们留下关于地回忆.在这段时间,系统最大地竞争对手是和.前者主要地支持者是年退出系统联盟地手机领域巨头摩托罗拉,摩托罗拉、等曾轰动一时地系统智能手机至今仍不乏拥趸者.微软地则在此期间不断更新版本,并且确立了具备触摸屏地和键盘操作地两大平台.类似桌面系统地界面和操作方式,让确立了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地地位,而和微软紧密地合作,也成就了如今地公司.在国内市场,“电脑手机专家”多普达也成为高端商务人士地首选.在其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方面,创始人在重新建立了公司后,尽管曾与之间产生了激烈地竞争,但最终其选择了致力于开发整合了手机功能地系列产品,以为首地系列产品也因此应运而生,而该系列智能手机无疑也为系列智能手机产品地发展打下了坚实地基础.:智能手机地软硬全面提升.智能手机蓬勃发展.不过,年苹果地登场改变了一切,至少是让智能手机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这款用户体验前所未有地手机,不仅让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格局发生了巨变,也带动了手机硬件地全面提升.尽管从数字而言,苹果乃至第二代地硬件水准(默认、动态地处理器,地运行内存)都不是顶级地,但是出色地系统性能,以及独特地电容式触摸屏操控方式,让拥有其它产品无法比拟地流畅性.为了与竞争,手机制造商和操作系统提供商一方面开始努力改进系统,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大幅提升硬件水准.微软率先对做出回应,于年正式发布了系统.客观而言,由于具备触摸屏,系统在发展初期也借势火了一把,并且一度涌现出了如多普达、、、三星等众多经典产品.在核心硬件方面,高端地手机也超越了,主频以上甚至地产品屡见不鲜.但是,老旧地系统难以更好地发挥硬件性能,这也导致最终一败涂地.而此时地系统联盟中,尽管也有索尼爱立信公司所支持地平台具备触摸操控地优势,但主流地平台依然对触摸屏说“不”.当然,迫于竞争压力,诺基亚也开始大幅提升手机地硬件配置,高端手机地处理器主频逐渐提升到了、,由于系统对硬件要求相对略低,系统地流畅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故事就此结束,苹果、系统智能手机以及系统智能手机三足鼎立,或许会是一个不错地市场格局.然而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在年底,搭载公司操作系统地()正式发布,这款产品第一次在相似硬件性能地基础上,带来了最接近地用户体验,而这也为日后智能手机硬件性能又一次飙升埋下了伏笔.:硬件飞跃发展凭借着之前两款产品,苹果(当时还叫做)地系统体验已经被树立为标杆,而年与年中,苹果与苹果地先后登场,则都是以速度为最大卖点.在这两款产品带动下,刚刚过去地两年中,智能手机硬件性能再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地时期.事实上,在手机提速方面,微软走在了前面.在年发布系统之后,、东芝等高端旗舰级产品率先开创了智能手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94232488.html, 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更容易手机成瘾 作者:孔繁昌雷雳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第01期 截至2019年6月,我国上网的青少年约有1.44亿,占总网民的17%。“人手一機”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常态,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媒介。然而,手机使用不当会使青少年产生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不良的心理应激、睡眠障碍、较差的学业表现等症状,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探讨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机制对预防手机成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孔繁昌副教授团队和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雷雳教授合作,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法,以1141名青少年为被试,构建了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的影响关系模型。该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其手机依赖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可能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表现出更多的退缩反应。而基于手机的网络社交有一定的匿名性,有助于其进行自我表露;同时,以文本信息为主的交流方式以及失同步性更加方便其修饰自我形象,从而减少对外在评价的恐惧,获得对人际沟通更高的控制感,最终使得手机成为面对面人际交往的替代品。 二是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对消极事件或者消极情绪进行自我反刍。即反复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思考当下的情绪状态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和后果,并往往通过手机的过度使用来缓解焦虑,从而产生手机依赖。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往往具有负性偏向,在社交中会将注意力资源集中在外部线索(如负面评价)和对假想观众的预测上,并运用这些线索来进行自我表征,从而产生反刍思维。因此,他们可能通过使用手机反复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来寻求支撑以减少焦虑。 三是自我概念清晰性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当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时,将会出现较少的自我反刍,从而减少手机成瘾。有研究者指出,网络社交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受自身特征的调节。作为自我的重要内容,自我概念清晰性用于描述个体对自我概念界定的清晰程度、一致程度和稳定程度。青少年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有助于其形成准确的自我认识和中肯且稳定的自我评价,从而降低对消极自我表征的焦虑。另外,高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青少年拥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管理好自身情绪,灵活地应对负性外部信息,从而减少反刍思维的形成。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治青少年手机成瘾时,可以通过直接降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以及反刍思维的干预(如正念训练)来减少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来减少手机依赖。

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一辩辩词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们的题目是中学生携带手机弊大于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手机进了千家万户,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中,也不乏有些中学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调查结果显示,有57%的中学生拥有手机。手机流行于校园,其中的危害也就日益显现出来,受其直接影响的就是携带手机的学生。 中学生在校园内特别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非常不好。请对方辩友想象一下,一堂精彩的课,大部分同学都沉醉于老师的讲课中。突然,课堂上响起莫名的手机铃声,同学们瞬间陷于一片笑声中。那么这堂课还能好好上吗?可见手机的存在,不仅会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会给整个教学造成很坏的影响,还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让我们再把目光放在那些上课时低着头一直看着桌子下的同学,看看他们桌子里已经调成静音了的,闪烁着的手机。谁还能否定手机的弊端?手机就如一种毒品,把同学们的魂都几乎快要勾走了。这些沉迷于手机的同学,假如他们不能及时悬崖勒马,在手机弊端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等待着他们的是无尽的深渊。 政治课上我们已经不厌其烦的多次温习过的“中学生是有着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特点的特殊人群。”,中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着自己的劣根性。虽然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着中学生只要正确使用手机,弊端便不复存在,但是这只是对方辩友的美好幻想罢了,现实是大部分中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中仍然熬夜看手机,不厌其烦的玩手机游戏,依然在用手机发着一些无聊的甚至于低俗的信息。中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能正确认识的只有少部分人。加大监管力度?这不正是已经承认了手机带来的弊端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才要加大监管力度呀!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进入中学生群体,在最开始是怀着最美好的愿景,校方、社会并未持反对意见,然而,事实怎么样呢?现在,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手机已经变成了手雷,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成为教育者头痛的难题,不正是手机在初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造成的弊远远超过对方所想象的利所引起的吗? 如今手机已成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但是,这样的交流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再请对方辩友想象一下,一个大家庭的亲友聚会,本来应该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现实却是:人手一台手机,大家都低着头,用着各自的手机,在手机世界中畅游。没有一个人与他人侃侃而谈,全场一片寂静。中学阶段正是培养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在手机交流软件上如他人聊得十分投机,在现实中见到熟人都一片陌生的人,这样的人能融入社会吗?手机带来的交流,是畸形的交流,是在各自的世界里,带着面具的交流。这些人甚至只有在网络世界里才能展现真正的自我。 手机固然是一种潮流,可谁又能说明潮流就是绝对正确的?中学生使用手机日益频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潮流,但绝不是历史潮流,社会潮流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要举行这场辩论赛。为的就是辨明真理。而我们之所以要针对这一社会潮流展开辩论不正是因为这一潮流带来了问题,不正是因为它暴露了大量的弊端么? 再次,我再次重申我方的观点:中学生携带手机弊大于利。

青少年手机沉迷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终稿)

青少年手机沉迷现状及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哈斯乌拉 指导教师:张奇 2015年10月19日

摘要:当今社会,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在中国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近九成,超过七成的青少年人拥有手机。据调查显示,拥有自己专属手机的青少年比例超过80%,手机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普及率相当高。然而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手机沉迷问题尤为突出,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而且衍生出许多社会性问题,如网络犯罪等。研究青少年手机沉迷的现状及对策,能够有效地了解当前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针对性的予以干预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正确看待和使用手机,促进青少年健康向上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手机沉迷现状研究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在互联网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手机这一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

“第五大媒体”展现出无法抵挡的强劲势头。因其除了具有可以完全替代原有的媒体作用之外,还兼有如社交、购物、游戏等多项功能,功能强大、携带便捷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青少年这个群体本身具有着更强的求知欲、更快的接受力、更高的期望值,对于手机来说,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不能正确的使用手机,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身体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一问题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向上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此,我依托专业的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进行了《青少年手机使用频率及自我控制》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一、青少年手机使用现状 本次调研对象以高中生为主(见 图1),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 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 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平衡性, 图1:调查人群数量分析图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手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通讯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开始升高,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大,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就是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也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拥有手机的同学已经不在是少数。在下课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在教室里或者走廊中,使用手机的同学。对学生使用手机,学校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三令五申要求学生不要再带手机到学校,否则就没收。主要的理由是:第一,手机属于较贵重的个人物品,保管不妥容易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第二,在上课的时候,手机发出响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第三,部分同学上课的时候用手机发短消息或者在手机上玩游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第四、曾经发生过有同学用手机作弊的事件。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也做了大量的认真的说服工作,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也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手段,将其暂时的没收。从学校的主观动机来看无疑有好的一面,同学们也是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屡禁不止,贯彻起来这么难?同学们照样带来,家长为什么给同学们购买手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何利弊?带着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以我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一族”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在校中学生三、调查过程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中学生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情况,所带来的利弊以及校园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等展开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成功回收120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生占50%,女生占50%。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同学知道手机有辐射;上学关机、下学开机的占多数; 一半以上的同学收到过垃圾短信;同学之间发的没有什么用处的无聊短信占的比重最大;一半以上的同学在写作业时收到短信要关注一下,说明手机对写作业有一定影响;同学间的无聊短信是收到垃圾短信中最主要的部分,但大家不觉得这会有多大影响;绝大部分同学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方便。手机的用途比较广,具体有:

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调查报告(2)

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 附件: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男( )女( ) 2.是不是觉得手机在你生活中不可缺少是( )否( ) 3.您使用手机年数( ) A.3年以下 B.3至5年 C.5年以上 第二部分:手机成瘾情况调查 1.你经常把手机放在身上吗?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2.假如出门忘了带手机,你会回去拿吗?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3.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的找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4.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5.每次玩完手机后,其实要做点别的事情但还是忍不住再玩玩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6.我会因为没使用手机就烦躁不安,一旦使用手机就不会这样?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7.如果没有手机我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8.哪怕再累,玩手机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特别精神?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9.如果出门不带手机是否觉得没有安全感?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10.在开会、上课等需要把手机关静音的场合会不会经常拿出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沉迷手机 影响健康 说课稿

《沉迷手机影响健康》说课稿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希望。据第 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 96.3% ,青少年是其中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为了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让手机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心中,今天我来说一说《沉迷手机影响健康》。 一、说教材 本课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八年级第三章的最后一课而设计。网络是21世纪的代名词,手机则是网络最出色的载体之一。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时工具。但手机也存在着众多危害,本课告诉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避免手机成瘾。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初中生要懂得合理利用手机、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手机带来的危害。而对预防沉迷手机独立予以介绍,更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本课是七年级《会上网有节制》的延伸,同时也为九年级的《电话诈骗:时刻警惕》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过渡: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始终遵循“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的理念,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认识身边存在不良信息、手机游戏等诱惑,使学生体会手机诱惑的危害,熟悉手机成瘾的特征,知道如何合理使用手机,保护身心健康。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再现,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手机成瘾的敬畏之情,树立合理运用手机的谨慎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围绕上述三个教学目标,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1.认识沉迷手机的危害,熟悉手机成瘾的特征; 2.分析自己的玩手机行为,发现隐患,促使改正。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手机,保护身心健康。 教学难点确立为:重点中的第2点。 四、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十三四岁的年龄阶段,开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开始趋向独立思考,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成熟,对于社会的一些现象缺少正确的判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手机等电子产品吸引。他们玩手机有三大特点:一是人数多;二是时间长;三是迷恋程度深。手机无情地吞噬着学生大量的时间,影响他们的发育和成长。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为了方便联系,大多数学生父母都会和学生配手机。 与此同时,现在网络的渗透影响,许多学生一开始玩手机的动机就有所偏离,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聊天、手机游戏,带来各种安全隐患。本节课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说教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特点,本课我的整体教学框架为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聊城市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获奖论文 标题:《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单位:茌平县第三中学 姓名:王千秋訾伶俐

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 摘要: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他们对手机已经超出喜爱的程度,有手机则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失去手机则在情感和身体上产生不适. 关键字:手机成瘾、心理问题. 手机似乎是当今社会中的必需品,走到大街上几乎人人一部手机,有的人甚至同时拥有几部手机.当然手机的作用不必多说了,但是当手机在学生中开始流行时,它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或是负面影响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对于某些学生而言,手机并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也不是查阅资料的工具,而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和依赖.他们对手机已经成瘾了.本人当班主任十来年了,见过很多手机成瘾的实例. 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对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下更是肆无忌惮的开始玩手机.有很多同学达到无法自拔的地步. 09级的王某某同学,是个女生.刚一入学,我就发现她上课玩手机,当时在和朋友用短息聊天.我和他的父亲和她讲了很多道理包括手机的危害,之后她的父亲把手机拿走了.但是没过几天我在教室窗外观察,发现她在物理课上又开始玩手机.追问下她说它的手机是借本班同学的.可是没过几天我又发现他在生物课上又在玩手机,这一次,她的手机又是借的.最后她跟我说没有手机她的心里不舒服.甚至睡不着觉.其实她在用手聊天中并没有干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普通的闲聊.

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一直是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虽然反复教育,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仍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青少年.如今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用手机移动上网防不胜防.如今手机功能越发完善,浏览网页,移动QQ是许多手机必备功能之一,于是部分中学生即使不用进网吧仍可随时随地玩游戏、上网聊天、甚至引发网恋.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同学甚至通宵达旦在被子里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身体和学习. 有一个学生朱某初中升入高中时成绩不错,在假期家里给他买了个手机.升入高中后成绩一直下滑,白天上课没精神.后来又一次晚上查寝室发现他在被窝里玩手机.经过询问,他特别喜欢手机里的游戏,达到无法自拔的程度.每天都在被窝里玩游戏知道手机没电,经常玩到午夜.而且什么游戏都行,不偏爱哪一种游戏.只要带游戏的手机就行. 美国马里兰大学最近的一项有关手机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依赖手机.失去手机对于这些人,就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在这项名为“无设备世界”的研究项目中,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的“无媒体”体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人甚至都没能完成整个项目.所有的学生都在失去常用媒体后表示出“烦躁,困惑,易怒,不安,紧张,痴迷,沉溺,惊慌,猜忌,生气,孤独,依赖,消沉,神经质,偏执”等情绪.

中学生校园使用手机利大于弊三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中学生校园使用手机利大于弊,刚才我们一辩与二辩已经明确手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好处以及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而在这两个条件的结合下,保证下,我方确实认为利会大于弊。 从当前中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现象来看,普遍使用手机都有一下几种用途。 第一、用于日常联系 几乎每个有手机的同学都表示,使用手机能够方便、及时地与家长联系,父母也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行踪,避免了一些由于缺乏沟通而造成的担心和误会。此外,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因为手机而变得更加密切。再者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你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电话,即使是在你关机的时候。 第二、用于课余娱乐 初中的学习总是比较紧张的,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也是最可以令人轻松愉快的事了。饭间休息时间播一首自己喜爱的歌轻松轻松,接下来的课效率也会高些,这不是很好吗?就算不看效率高多少,自己赚个快乐心情不也很好吗? 再者现在的手机“一机多用”方便又时尚,不仅有音乐功能,还有照相功能,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往往都是比较多的,期间不乏快乐的时光,难忘的片段。有个手机时常拿出来拍个照,留个纪念,何尝不是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 第三、用于收发短信 我们中国人发短信的数量之多在世界上都是很知名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更喜欢和同学、好友发短信聊天。作为一个中学生,总有些事是不太想让大家听到的(例如,跟别人吵架了需要道歉),这个时候就需要避开众人,或者编辑手机短信了。这些都是固定电话解决不了的问题。遇上各种节日,也可以给父母、老师、同学发送短信祝语,增进了亲友间的关系。 第四、用于上网了解知识 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地连接互联网,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接收知识的海绵,老师课堂遗留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谈论,自己的疑惑等等,在课后你都能从互联网上得到答案,而这个正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一大优势,这也很好的辅助了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知识储备更丰富,知识面扩大,何乐而不为呢? 相信对方辩友这是已经在偷笑了,这不正是手机的弊端吗?那你们可就错了。在高科技面前,我们所使用的这些功能只是微乎其微的,再者别忘了,我们是在校园内使用这些功能,是在老师指导下使用这些功能。试问,有哪个老师的知识储备能比得上互联网?没有,而这时,手机便是你的最佳选择。难道你们没有同感吗?其次手机的音乐功能更能让我们在学习疲乏之时让我们的神经得到放松。利用手机的优势,好好学习,丰富知识,不仅学习成绩将大大提升,身心也会变得健康,与亲友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 因此,我方认为“中学生校园使用手机利大于弊”。

智能手机作文1000字完美版

智能手机作文1000字 掌上手机随身携,利我生活富我心,坐行日看全国事,勿出国门知世界。在信息时代下,智能手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我们的生活似乎是由智能手机和智能机器所控制的,自然而然,智能手机在他们的脑海中就是一个巨大的诅咒。在这些人看来,手机的出现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思考能力,越来越沉迷于手机游戏,越来越困步于虚拟世界,另一方面,手机的普及,也使得学生的视力渐渐下降,使得学生的睡眠日益不足,使得学生的健康受到损害。在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体现莫过于低头族了。因为人们丢弃了面对面的交流,终日都在低头玩手机,刷微博,聊微信,聊QQ,因而产生了“低头族”这一新鲜贴切却又极其讽刺的术语。之所以说这个词带有讽刺意味,是因为低头族的出现,使得人们的颈椎问题,视力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外,也导致了很多天灾人祸,酿造了许多交通事故,多去了很多宝贵生命,失去了很多人间温情。 而有些人则认为智能手机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更加和谐。首先,智能手机使我们的通讯变得比以前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想要什么,我们都可以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尤其是有了微信微博之后,有了QQ快手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这些软件上发送图片,发送信息,发送语音,倾听音乐,观看视频,分享心情……总之,智能手机就是一种超级设备,它就像苏斯军刀一样,可以为我们披荆斩棘,可以为我们做任何合理合法的事情。 不可否认,智能手机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沟通条件和手段,智能手机也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活。这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各项功能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例如,我们可以玩有趣的游戏,听美妙的音乐,看刺激的电影等来放松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的像素越来越高,自然而然,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先进的工具在旅行时进行拍照。总之,智能手机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智能手机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智能手机可以让我们在网上查询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智能手机可以是我们阅读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智能手机可以让我们进行网络购物,智能手机可以使我们节省时间和金钱。 不过为了更好的使用手机,我们也要自觉遵守一些规则和规律,要知道,过度依赖智能手机会使我们的大脑变得懒惰,因此我们必须以谨慎和理性的态度使用和对待智能手机。

大学生手机上瘾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精品作文

大学生手机上瘾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手机上瘾的成因分析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手机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获取外界信息,或沟通与他人的联系。但是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手机的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出现上瘾现象。. (一)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对实时信息的需要和渴望需要一个有效的承载工具。由于手机承载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加之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传递,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在重大事件的新闻中,手机一最快、最广泛的范围对信息进行传播,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对信息需求足以刺激大学生的时代嗅觉,以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外界的信息以确定自己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的压力。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是为了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现在的社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喜欢炫耀自己物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会互相讨论关于自己对信息的一些了解,为避免自己一无所知,手机就会成

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一种工具。这也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对于手机创造的某些虚拟的空间而无法自拔。 (三)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 [JP2]当前,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五花八门,从外观到手机的功能。对于具有时尚敏感嗅觉的大学生来说,对于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它的功能也要求越来越强大。而精明的商家就是抓住这一特点,对手机不断的开发。由于现在手机的功能也很让人沉迷,一台华丽的手机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在同学面前更有面子。大学生喜欢时尚、喜欢与众不同,根本不会考虑经济压力,只注重满足自己时尚的需求。. (四)大学生情绪转移的方式 [JP2]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有些人性格孤僻、甚至是不合群、不自信具有封闭心理的人极易出现手机成瘾的症状。手机网络的出现,可以满足对社交的需求,在网上可以交朋友,可以倾吐自己的心声,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网上可以作为一个发泄的工具。为了消除自己的寂寞、孤独感时常选择手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对于一个新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对自己的大学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也没有信任的朋友可以交谈的时候,手机就成为了一个发泄的工具。网络往往能够满足人的心理的需求,而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就容易满足网络的需求,沉迷于其中。. (五)大学生自信的缺乏

手机成瘾对中学生造成的危害

手机成瘾对中学生造成的危害 在21世纪的今天,手机普及并快速发展,标志着人们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学到中学几乎人人都配有手机,从简单的发短信、打电话到现在用手机下载各种APP 软件、传输各类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以智能手机机发展迅猛,功能日新月异,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当然也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校的高、中学段的学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手机成瘾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其身心俱疲。手机成瘾并不逊于网瘾,而且正逐渐向低年级、低龄段传播。因此,我们急需对手机成瘾的现状、危害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合理地利用手机。 什么是手机成瘾?百度百科指出,手机成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等,区别于对手机的简单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中、小学生手机成瘾表现在:娱乐性手机成瘾、情感性手机成瘾、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功能性手机成瘾症、信息性手机成瘾症等。 继网络之后,手机短信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手机作为

便捷的通讯工具,满足了中学生获得信息的需要,情感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管理不完善,一些垃圾短信、黄色网站等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灌输相关信息给青少年,也逐步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中学生因为辨别能力弱,自制力差,心理发展不完善,因此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发展至手机成瘾。此外,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普遍,好攀比,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拥有一部时髦的手机是他们作为新兴人类的标志。再者,中学生为了把情绪进行迁移,常常通过短信、QQ、微信、微博等渠道,使各种负面的情绪得到发泄。因此,手机短信的功能迎合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具体来说,手机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危害身体。手机通常具有较大的辐射,一旦手机成瘾往往会出现由辐射引起的疲劳感增加、视力下降等。据统计,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专家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手机成瘾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上,特别是晚上,他们有的凌晨还在床上“奋斗”玩手机,第二天便是起床“困难户”,长此以往,铁打的身体也会累趴下,睡眠不足导致记忆力严重衰退、精神憔悴、体重下降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都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人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是致癌因子,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手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办公、学习、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广大的中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主要有以下用途:上网和上网。其中上网包括网上学习、查阅资料、浏览新闻、玩游戏、交友聊天等。 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手机的使用有利有弊我认为使用手机有以下几点益处:第一,手机是了解咨询、快速掌握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当一台手机联网后,它就将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足不出户,走遍天下。通过手机在网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新、最快、最权威的新闻,可以接触书本以外的、更加宽广的知识,使我们了解更前沿的科技,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长我们的见识。第二、手机学习自主性大且方便如今,市场上的学习软件琳琅满目,比书本灵活、有趣,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使用手机看书也很便捷,我们需要阅读的名著都可以在网上打包下载到手机里。第三、手机是加强交流的有益工具。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朋友较少,通过手机网络,我们可以使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和同学交流,还可以交到新的朋友。这对渴望朋友,渴求友谊,渴求倾诉的我们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在网络中愉快地畅谈,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解脱。 但手机带给我们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健康问题。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下降。如果每次对着屏幕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对眼睛的伤害极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在中学生的近视率已达60%,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其次,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学秩序。试想一下当我们徜徉在知识长河中时,突然响起了最炫民族风,实在是大煞风景。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不但影响全体同学听课,而且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最后,使用手机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据一项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且每月的话费也是父母掏腰包,对于家境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给家庭增添新的负担。 手机它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它本身并无利弊对错,错的只是我们无法自制的心。鉴于这一点,远离手机,热爱生活似乎才是对我们而言最明智的选择了,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大学生手机成瘾研究综述

大学生手机成瘾研究综述 摘要:手机成瘾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手机成瘾的概念界定、大学生诊断测量与大学生手机成瘾相关因素及干预各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最后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手机成瘾诊断标准和测量相关因素干预 根据工信部2011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9.3亿。7月由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18亿。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开放性和应用性得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新的娱乐和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了手机的奴役的对象,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因手机成瘾症而感到苦恼,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1手机成瘾的概念 成瘾,在新华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般指人对某类事物或东西的依赖性达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之前对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药物的依赖上,而近些年来,行为科学提出了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概念,常见的有:赌博成瘾(Griffiths,1995),财富成瘾(Slater,1980),性成瘾(Carnes,1983),计算机成瘾(Griffiths,1995)等[1],这些成瘾行为和创痛的药物成瘾表象很是相似,具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有些用户无节制、无限度的使用手机对其生活、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现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此也越来越重视,于是,对手机成瘾的研究和讨论也在不断地增多。对于手机成瘾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各自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韩登亮、齐志斐等人[2]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并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无限制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例如;莫名的紧张,莫名的心慌。屠斌斌、章俊龙和姜伊素[3]将其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循环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和手机信息搜索成瘾三种类型。国外的研究者则更倾向于用问题性手机使用或手机依赖等术语来表达手机成瘾,在Griffiths看来,手机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互动性和非生化的行为成瘾[4]。现在中国国内对手机成瘾的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太多,部分研究者着手编制手机成瘾问卷[3,5]。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手机成瘾的心理学分析,如韩登亮与齐志斐[1]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成因、危害进行心理进行了深刻、严谨的分析;王小运与伍安春[5]探讨手机成瘾的成因和对策;梁维科[6]探讨了青少年手机游戏成瘾的原因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王薇综述了手机成瘾的概念、测量及影响相关因素,特别提到人格特征和社会交往因素在手机成瘾当中的影响[7]。刘红与王洪礼[8]探讨了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寂寞孤独感、手机用户使用动机的关系。 2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诊断和测量 就手机成瘾而言,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它列入到心理障碍的范畴,有研究者参照国外传统的用来界定物质依赖(或成瘾)的标准,即《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通过研究过度使用手机的用户,给出确定此症状的6项标准,分别是突显性、耐受性、冲突性、复发性、戒断性和兴奋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不少学者按照自己对手机使用成瘾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编制测查工具用以诊断手机成瘾。下面是现阶段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测量工具的简介:

手机成瘾与冲动性关系探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 60-6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94232488.html,/journal/ap https://www.doczj.com/doc/694232488.html,/10.12677/ap.2017.71009 文章引用: 冯君凤, 曹贵康(2017). 手机成瘾与冲动性关系探究. 心理学进展, 7(1), 60-66.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Impulsiveness Junfeng Feng 1,2, Guikang Cao 1,2* 1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2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SWU),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Received: Dec. 31st , 2016; accepted: Jan. 14th , 2017; published: Jan. 23rd , 2017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69423248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Mobile phone addictio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individuals unduly depend on mobile phone, which makes individual can’t live a normal life without the phon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s a new social problem produce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after in-ternet addiction. The individuals with high impulsivity level are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s, lacking the ideological trade-offs. Impulsivity is a significant personality trait of ad-dictive group. Existing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impulsiv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substance ad-dictions and behavioral addictio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lated researches in terms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impulsivity. These studies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impulsivity, which also cast a light on the future research such as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mechanisms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list several particularities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hat distinguish from other kinds of addic-tions and point out the directions of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mpulsivity 手机成瘾与冲动性关系探究 冯君凤1,2,曹贵康1,2* Open Access *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