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6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6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6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复习笔记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1.《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

(1)《新青年》

l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因有重名之嫌而改为本名。l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l917年12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l92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l922年7月)。l917年初,陈独秀应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到北京出版,并由个人主办发展为拥有一批进步教授、学者参与编撰的同人刊物。1918年1月第4卷第l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主编者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主要编撰人有鲁迅、周作人、高一涵、陶孟和、王星拱、陈大齐、张申府等,形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统一战线。

(2)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早年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向寻求西方新学,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他还在国内外组织进步团体和报刊书社。l903年,协助章士钊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l904年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并任主编。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并在报刊上发表时论,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志气,克服“奴隶根性”。1915年夏,陈独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筹办《青年杂志》,由上海群益书店印刷发行,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一共撰写了l00多篇政论、专论和杂文。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在主持《新青年》的七年中,一次被捕入狱,两次被抄家罚款,来自社会封建顽旧势力的咒骂与人身攻击更是不计其数。

2.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新青年》一创刊,就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始终成为主要阵地。它的主要宣传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发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学革命运动。

3.李大钊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一页

(1)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1916年春,他从日本寄给《新青年》第一篇稿件《青春》。l916年4月回国后,李大钊担任《新青年》特约撰稿人,1918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工作。李大钊最早、最热情地歌颂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李大钊在报刊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政论,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 的胜利》、《新纪元》等,赞扬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2)在国内外时局变化、新思潮迅速传播的形势下,《新青年》日益倾向社会主义。陈

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夕开始改变怀疑观望态度转而同情十月革命,谈论社会主义。l920年初,陈独秀由北京出走到已是新文化运动中心的上海,《新青年》从第7卷第4号起由他在上海主编出版。他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第7卷第6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这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墅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这表明《新青年》同人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向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促使《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这为《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

二、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

1.《每周评论》的创办

《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为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政治时事评论报纸,4开4版。《每周评论》与《新青年》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但《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则“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加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把报道和评论结合起来。1919年8月31日,该刊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37期。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自第26期起,由胡适接编,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2.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

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的屈辱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报刊,包括向来保守的报刊,都积极报道和支持这个爱国运动。

(1)北京各报,在5月5日都突出报道了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天津《大公报》的胡政之采访了巴黎和会,他的“巴黎来电”一时成为人们争相阅读、关注的内容。上海各报也作了集中的报道。

(2)五四运动期间,《每周评论》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著文痛斥巴黎和会是“分赃会议”。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对运动作了连续的系统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它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即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所表现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的精神。

(3)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报界出现团结一致的局面。l919年4月l5日,上海《民国日报》、北京《晨报》等83家报纸,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并宣布它将“外为和会专使的后盾,内作南北代表的指导”。

3.进步学生报刊的纷起

五四运动前后,进步学生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l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以述评为主。毛泽东不仅精心编辑这张报纸,还发表政论、述论、杂论将近40篇。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1919年8月上旬,遭到湖南军阀的武力查封。

(2)《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广大读者称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天津的“薪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该报除发行天津外,还行销北京、上海。

4.新旧思潮在报刊上的大激战

在1918年下半年至1919年上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在报刊上展开。

(1)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重要人物有林纾(琴南)、辜鸿铭、刘师培等。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报刊有《国故》月刊、《新申报》、《东方杂志》、《公言报》等。这些封建顽固派文人在报刊上发表了一批文章,对新文化运动大肆诬蔑、攻击。他们把《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报刊视为“洪水猛兽”。

(2)针对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运动的攻击与责难,《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撰写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指出:“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既是回答责难者,也是对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总结。

三、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1.《新青年》的改组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1)《新青年》的改组

在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在北京参加了群众斗争,并于6月11日散发传单时被捕,9月16日出狱。10月5日,他主持《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决定将刊物迁到上海。l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l号上发表《本志宣言》,宣布反对“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基本上确认了社会主义方向。l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迁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采用先树旗帜的办法,在第8卷第l号上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表明刊物性质变化。改组后的《新青年》坚定地走上了新的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向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许多人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准备。

(2)《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共产党》月刊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了理论机关刊物,李达主编。该刊秘密出版,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的地点,也不署真名。《共产党》月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宣传:

①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

②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国共产党,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③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它刊登了《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列宁的历史》、《告劳兵农》等富有鼓动性的传单式的呼吁书。

《共产党》月刊至1921年7月止共出6期,每期发行5000份,它不仅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材,而且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沟通情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2.《劳动界》等第一批工人报刊

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3.中俄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于l920年7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它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方面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

4.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1)特点:

①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任务;

②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

③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

(2)意义: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出现,既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宣传新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直接需要。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它继承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民主传统,代表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

四、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

1.新闻工作改革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1)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

(2)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

(3)新文风的出现。

(4)副刊的革新。

(5)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

2.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开端

(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新闻学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l918年10月4日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还出版《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徐宝璜任编辑主任。该刊采用横排的先进编排形式,但仅出版3期。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一直活动到l920年l2月。

(2)徐宝璜

徐宝璜(1894--1930),字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l91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l920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1930年6月1日在北平病逝。徐宝璜的《新闻学》(初名《新闻学大意》)为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学界泰斗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3)瞿秋白

瞿秋白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l923年回国后,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和《热血日报》。l927年10月主编《布尔什维克》杂志。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发起劳动左翼文化运动,指导《文艺新闻》的出版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的成立。1934年主编《红色中华》报。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遇难。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二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中科大2003年研] 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2.《北极星报》[华中师大2007年研;北大2005年研] 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9万份。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2.哈瓦斯通讯社[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7年研] 答: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该社由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12月创立于巴黎。巴黎几十家报纸以及许多机关、公司和个人陆续成了它的订户。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初期曾依靠快马传送,1837年开始使用信鸽,1845年该社在国内线上开始用电报传送新闻,7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哈瓦斯通讯社的财政趋于恶化,于是越来越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3.中东通讯社[人大2007年研] 答: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唯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简称中东社。是

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4.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 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5.美联社[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 答: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机构。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之一。总部在纽约。1848年创立于芝加哥,前身为港口新闻联合社,由当时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组合而成,1875年更名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经过改组,使用现名。最初按其章程规定,稿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新闻事业管理第六章

第六章新闻媒介的广告业务 广告业务及其地位与作用 ·广告编排与定价 ·广告推广与调查 ·广告管理与伦理 第一节广告业务及其在媒介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媒介的广告业务 ?广告: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对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所做的介绍和宣传。 ?广告活动的主体分为: ?广告主: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者 ?广告公司:受委托做广告者 ?传播媒介:发布广告者 ?新闻媒介广告业务的内容: ?1、承接 ?新闻媒介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广告业务的承接工作。 ?广告部门在承接广告业务时要做到“一证三清”,即证明材料齐,广告内容清,广告文字清楚(特别是单位名称、地名、人名、产品名称),认播(刊)手续清。 ?2、审查。 ?为保证广告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防止出现诈骗广告或不真实广告,广告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严肃负责的态度进行广告审查工作。 ?广告审查工作的内容:对广告主的审查(营业执照,质检证明,真实性证明)和对广告内容的审查(依据《广告法》) ?审查者要求:眼光、见识和态度原则 ?3、编排。对客户送交的广告稿要进行编辑、排版、校对,要安排广告版面。 ?了解广告版面编排的要求:墨色浓淡、视觉冲击力、画面感等协调统一与重点突出。 ?4、收费。广告版面是新闻媒介出售给客户的一种商品。 ?收取广告版面出售费的两种方式,主要是: ?一是先发布广告,然后凭已发布的广告向客户收取费用; ?二是洽订广告版面时就收费,收费后再发布广告。 ?5、推广。广告推广也是媒介广告业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6、效果调查。媒体广告效果调查,即对某一广告刊播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 这是广告管理的基础,为及时修正广告方案,重新审定广告预算提供依据。广告效果测定可分为广告传播效果测定和广告促销效果测定。前者测定广告信息传播给受众的程度和受众的态度变化程度,以此来衡量广告效果。后者测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作为衡量广告效果的尺度。 ?效果调查的三个阶段:发布前——调查预测;播出中——跟踪调查;结束后——调查测定。 ?二、广告业务在媒介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1,广告业务是现代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经营活动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事业的改革 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新闻学习——英国媒体怎样报道社会新闻

英国媒体怎样报道社会新闻 作者:朱俊清周朱迪 奥利弗?威兹(Oliver Wates)在路透社从事了21年新闻工作,曾经驻拉丁美洲、西南亚和莫斯科,参加过很多国际和英国国内重大社会事件的报道。担任汤姆森培训机构专职培训师的奥利弗?威兹在汤姆森社会新闻培训班上 向中国学员介绍了英国媒体对于社会新闻的理念和操作实践。 社会新闻—低级别的政治新闻 英国媒体对于“社会新闻”的概念比较宽泛,他们认为社会新闻是指不与重大的政治或经济话题直接相关、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低级别政治新闻”。首先,社会新闻可以被理解为政治新闻,因为其关注的社会性事件的解决往往依靠权力主体机关的政策决策;其次,相对于较高级别的政治新闻,如国家总统选举、议会和内阁相关新闻等,“社会新闻”关注大众社会和普通民众,具有地区性和社会公共性特点,其报道的事件往往关系社会公众的直接切身利益。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英国的社会新闻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是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揭露社会问题的,由此带来一个对社会新闻报道者角色的认识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日常报道中同样存在,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据奥利弗?威兹介绍,在英国,“记者的职责不是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报道所反映的问题获得解决,那对记者来说是额外的奖赏。”奥利弗?威兹一再强调,“记者的工作是新闻报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至于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专家和政府。” 记者发散性思维的利用 相比其他新闻,社会新闻涵盖面更广,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社会新闻记者不仅仅要关注和了解这一事件本身,更要有宽广的思路考虑事件以外的其他联系和潜在影响,它们可能比事件本身更有报道价值和意义。在当今传媒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获得好的独家选题越来越困难,各个媒体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发散思维做好报道策划,建立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联系,从而扩充报道内容,形成独家报道。这是英国媒体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有效手法。 英国媒体所倡导的记者发散性思维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而是在客观认识事实基础上对事件必要且准确的合理推断、联想。在具体社会新闻报道中,这种发散性思维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纵向时间为依据,记者对于某一事件的持续性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跟进事件后续进展,并积极寻找新的关注点,从而拓展事件本身的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古代的新闻传播 1.原始新闻传播 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出于共谋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间就有种种简单的信息交流。这是一种蒙昧状态下的十分原始的信息传播,是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 2.口语新闻传播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3)在口头语言成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同时,人类成员还保留着种种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还逐步采取标记、声光、图式等多种手段辅助新闻信息的传播。 ①标记传播 这是指借助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递信息,例如实物借代、结绳记事等。 ②声光传播 这是指借助声光信号来传递信息,例如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声光传播的距离比较远,排列组合有较多的变化,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更加复杂。 ③图式传播 这是指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它是较为高级的辅助手段,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轫。 3.手写新闻传播 (1)随着文字和书写工具的诞生,出现了手写新闻传播,后来它又渐渐上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①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②早期的书写工具是各种简陋的自然材料。人工造纸的技术则起源于中国。这一技术后来经中亚、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为各国采用。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在古代手写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种形式历来受到史家的注意。一种是公告式的,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②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6.1 结构脉络图

6.2 本章要点详解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1.《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改为本名,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 《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1917年12月)。1917年初,陈独秀应聘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到北京出版,并由个人主办发展为拥有一批进步教授、学者参与编撰的同人刊物。 ②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主编者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主要编撰人有鲁迅、周作人、高一涵、陶孟和、王星拱、陈大齐、张申府等,形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统一战线。 ③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 (2)陈独秀(1879—1942) 陈独秀早年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向寻求西方新学,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并在国内外组织进步团体和报刊书社。 1903年,陈独秀协助章士钊等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1904年与人合作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并任主编。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月刊,并在报刊上发表时论,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志气,克服“奴隶根性”。1915年夏,陈独秀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筹办《青年杂志》,由上海群益书店印刷发行,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一共撰写了100多篇政论、专论和杂文。其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

英国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TOP8.doc

英国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TOP8 英国有着世界最为优秀的传媒院校,多个学校的传媒专业都已久负盛名。这一切,使传媒专业成为英国本土前途最光明的专业之一。和来看看英国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TOP8。 1、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始建于1848年,位于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二大经济中心-伦敦金融城内,是最早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新闻传播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英国新闻传播业、创意文化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伦敦城市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设置广泛,包括新闻数字媒体、电影电视、传媒与通讯相关专业,其教职员工不但普遍毕业于牛津等顶尖名校,还具有英国的主流媒体中担任要职的经历,这种“指导型”与“讲授型”结合的教师团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都能接受最专业的教育。同时,伦敦城市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教学环境与主流媒体的实际工作环境同步,采用“新闻采编室”等设施,模拟真实的新闻媒体公司的项目运作。 伦敦城市大学一直与英国以及欧洲的媒体行业保持相当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最直接的行业发展信息,大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英国顶尖新闻媒体机构工作,广泛就职于:路透社、BBC、CNN、卫报、泰晤士报和法新社等全球著名媒体或网络公司。 申请要求:学术成绩80分以上,雅思7分,单项不低于6.0 2、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简称KCL或 King’s) 伦敦国王学院是英国著名的综合型大学,也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创校学院之一。伦敦国王学院至今已培养出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伦敦国王学院拥有众多专业,其中传媒专业当属伦敦国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第14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1976—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了解新闻改革和进展情况。 重点和难点: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媒体的发展。 4、中国进入WTO后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新闻界揭露批判了“四人帮”的种种罪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拨乱反正。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宣传报道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障碍,直接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 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新闻界学习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恢复和发扬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媒介逐渐摒弃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宣传模式,开始按新闻规律办事。批评报道得以恢复和加强;读者工作受到重视。 第二节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事业 一、加强经济报道,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了转移。新闻媒体报道推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报道了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改革举措,推进了经济改革。 二、新闻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主自由”,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新闻界对其进行了斗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三、新闻改革的起步及其经验教训 随着新闻数量的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界学习江泽民和李瑞环对新闻界的讲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新闻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邓小平南巡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加快和深化了经济改革。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受到了普遍重视;新闻界和海外的交住日益频繁。 二、新闻业务的改进和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 新闻界告别了铅与火,改为激光照排,联网编辑,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章节题库(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修订版章节题库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 一、名词解释 1.《每周评论》[复旦大学2009~2010年研] 答:《每周评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创办的小型4开政治报纸,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次年8月被北洋政府查禁。《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机关报。它与《新青年》相互配合补充,“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团结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色彩,而且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但后因陈独秀被捕和李大钊出走,在胡适主持下,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转而大肆宣扬实用主义。 2.陈独秀 答: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03年,陈独秀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与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陈独秀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广大青年推崇他是“思想界的明星”。

3.《敬告青年》 答:《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文章。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①自主的而非奴隶的;②进步的而非保守的;③进取的而非退隐的;④世界的而非锁国的;⑤实利的而非虚文的;⑥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4.李大钊 答: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他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一页。李大钊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还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最早、最热情地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在报刊上连接发表了几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政论,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写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简明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他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周刊、《民国新报》等报刊,此外还指导过多家报纸杂志的编撰工作。李大钊1927年在北京牺牲。 5.《劳动节纪念号》 答:《劳动节纪念号》是《新青年》杂志1920年出版的第7卷第6号,陈独秀是这一期的主编,他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当期的《新青年》编成了《劳动节纪念号》。这成为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欧洲篇 第六章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1.“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包含了些什么内容? 答:(1)“出版自由”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手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制度。1644年,约翰·弥尔顿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11月,弥尔顿故意不征求书刊检察机构的同意,印刷了这篇演讲词,以示对书刊检查制度的蔑视,这就是著名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平均派领袖约翰·利尔本1645年提出:出版自由是英国人民的天生权利。 (2)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内容 ①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在当时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强有力的论点。 ②谴责检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他的论点的基础的假定是,人们运用理性就可以辨别正确与错误,分辨好坏,而要运用这种才能,必须让人们不受限制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思想;他认为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能够战胜谬误而存在下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的概念。 ③政府不应该参加战斗,也不应该协助其中的一方。虽然虚假的可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真实的意见终会通过吸引新力量来保护自己,并通过自我修正的过程战胜其他意见而保留

下来。 ④在倡导自由的同时,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避免谈到作为这种限制的基础的一般性原则。 2.简述约翰·洛克其人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思考。 答: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的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人。受家庭熏陶及学校教育的影响,洛克形成了同情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倾向。他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辉格党的领袖艾希利的秘书、顾问和私人代表,深受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1)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础,但离开思想、意愿、意志,就无所谓自由。只有人能凭头脑中的思想自由地说话或保持沉默,才算获得了言论或保持安宁的自由。 (2)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在不同的见解中保持和平、履行人类的职责和培养友谊,对所有人有益。 3.丹尼尔·笛福在英国新闻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答: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 (1)创办杂志《评论》 1703年,他因发表反对托利党迫害非国教徒的文章被逮捕,后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 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 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 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维新派报人报刊: 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 (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3、《湘学报》,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特点:①言论最为大胆;②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被成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4、《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①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2004年4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答案

2004年4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C.《新闻学撮要》 D.《新闻材料采集法》 17.1922年5月正式成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的是( ) A.《先驱》 B.《中国青年》 C.《少年先锋》 D.《青年周刊》 18.中国第一座官办的广播电台是( ) A.北京广播电台 B.上海广播电台 C.天津广播电台 D.哈尔滨广播电台 19.“红中社”的创建年份是( ) A.1930 B.1931 C.1932 D.1933 20.1934年在浙江海宁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的著名报人是( ) A.邵飘萍 B.黄远生 C.史量才 D.沈荩 21.抗战时期,国统区新闻事业最集中的地方是( ) A.桂林 B.重庆 C.贵阳 D.西安 22.1939年10月毛泽东撰写发刊词的党内刊物是( )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四章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圣才出品】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一、名词解释 1.新旧《火星报》 答:新旧《火星报》是指列宁创刊的《火星报》的两个不同阶段。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后为苏联的社会事业的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火星报》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工具,此后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52期之前的为“旧《火星报》”。新《火星报》于1905年停刊。 2.《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答:《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是列宁在《新生活报》第12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鲜明地指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指出: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应当是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党报所创办的报纸应当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要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接受党的监督,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是对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打出的“代表人民利益口号”的旗号,主张报纸应当“无党性”的反击和回应。 3.《真理报》 答:《真理报》是1912年创办的共产党的机关报,在“8·19”事件后作为独立报纸恢复出版,报名旁边的列宁头像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全部消失。由于经济困难,报社不得不解雇几百名工作人员、关闭几十个驻外记者站,四处招徕广告。1992年3月因经济原因停刊20天。后来有家希腊公司愿意出资合作,才于4月7日复刊。此后曾

经出版过名为《真理报5》的副刊,每星期五随报发行。以后由于同希腊公司发生矛盾,报社内部出现分歧,有一部分人分裂出去在希腊公司资助下独立出版《真理报5》;而其他人则依靠本国一些企业的支持继续出版《真理报》。目前《真理报》每周出5天,每天4版或8版,每期发行10多万份。政治上主要反映左派观点,同国内各共产党以及主张社会主义的组织与学者保持经常联系。 4.媒体寡头 答:媒体寡头是商业化经营引起的一个后果。寡头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通常是指在私有化过程中聚敛了大量财富的金融资本家。这种人为了制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往往通过投资、融资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传播媒介,形成为“媒体王国”,操纵舆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媒体寡头是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和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逐步采取措施,削弱媒体寡头的力量,以收复国内舆论阵地。 二、简答题 1.俄国近代报业是怎样诞生的?沙俄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报刊? 答: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过程和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报刊如下: (1)1703年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出版的《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随后陆续出现了一些非官方报刊。然而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和对报刊出版的管制一直十分严格。1861年农奴制被废除后,这种控制有所松动,资产阶级报业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斗争。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19世纪60年代的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有《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民粹派是继革命民主主义派之后出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古代 1官报 邸报定本制度《读开元杂报》印刷技术应用----宋代 P9 两份进奏院状《天变邸抄》P28 《急选报》 2 小报(非官报) 内容:封建官报不准备报道和未来得及报道的事情P18特点P19第四段商品性(报纸开始成为商品宋代) 3京报 清代(明代中叶开始产生我过民间报房办的报纸P21 P38 京报的内容 辕门抄,京门抄的概念P40 为什么说京报是古代最完备的报纸?发行,内容P38 近代 1 外国人办报 A 鸦片战争以前 代表报刊 境外《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米怜3条原则P45 境内《东西洋考》〈新闻纸略论> 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转文 -<天下新闻>------印刷 2外文报纸 第一家<蜜蜂华报> <广州记录报> <中国丛报> <各国消息>------第一个石印 这一时期报刊的性质 B 鸦片战争以后 1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遐尔贯珍> P53 <万国公报> 2商人资本家半的中文报刊申报,,上海新报,,新闻报字林沪报所办副刊<消闲报> 3外文报刊P51得臣报,士蔑西报, 耔剌报, 字林西报----旧中国影响最大 天津<时报> eg: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论述) 答:1过程(鸦片战争前后) 2 性质(两个方面) 中国人办报 上海<隳hui报> <西国近事汇编> P77 1873年8月<昭文新报> P76 <述报> ---印刷 (重点)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三个第一--------政论著称,报刊政论家,政论文集 写作原则及其意义 维新派办报: <万国公报>---à<中外记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创办时间 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各个代表报,创办时间,创办人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P109—110 <大公报>,<京话日报>,<时报>,<东方杂志> 需注意: 1时务文体 2 梁启超的板报活动极其新闻思想,舆论观(对他这个人物要能够串起来),可分为两个时期: 戊戌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