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高一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高一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高一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自主学习内容◇

长治县一中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编制教师:高一化学组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课型:自主编制时间:2014.12.13

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1.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和,具第位,主要以和价化合物形式存在。

2. 根据Fe3+和Fe2+的化合价判断,Fe3+应只具有_______性,Fe2+应具有_____性和______性,Fe应只具有______性。

二、自主学习内容

1.

2、铁的氢氧化物性质:

【实验探究】【实验3—9】

【思考交流】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呢?若想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的白色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思考交流】如何检验Fe3+?如何检验Fe2+?Fe3+与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自我检测】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NaOH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

三、预学中的疑难问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乙烯 1.氧化反应 I .燃烧 C 2H 4+3O 2??→ ?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II .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CO 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 2、Cl 2、HCl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H 2 催化剂 △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氯乙烷:一氯乙烷的简称) 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3CH 2OH (工业制乙醇) 3.加聚反应 nCH 2=CH 2 催化剂 △ (聚乙烯) 注意:①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 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②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除去烷烃中的烯烃,但是不能用酸性KMnO 4溶液,因为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引入新的杂质。 苯 难氧化 易取代 难加成 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是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说明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可以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颜色变浅,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2.氧化反应(燃烧) 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浓烟,说明含碳量高) 3.取代反应 (1)苯的溴代: (溴苯)+ Br 2 FeBr 3 +HBr (只发生单取代反应,取代一个H )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3、FeCl 3或铁单质做催化剂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溴水则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溴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密度比水 大 , 难 溶于水 ④溴苯中溶解了溴时显褐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操作方法为分液。 (2)苯的硝化: +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③硝基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有 苦杏仁 气味, 有 毒,密度比水 大 ,难 溶于水。 ④硝基苯中溶解了硝酸时显黄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硝酸,操作方法为分液。 (3)加成反应(苯具有不饱和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3H 2 Ni (一个苯环,加成消耗3个H 2,生成环己烷) 4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 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学案八铁及其化合物

学案(八)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铁元素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①Fe分别与O2、Cl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Fe与水蒸气的反应:。 ③与氧化性酸(如HNO3)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与过量稀HNO3的反应:。 Fe与少量稀HNO3的反应:。 ④Fe与FeCl3溶液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二、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FeO Fe2O3Fe3O4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铁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 程式 化学式Fe(OH)2Fe(OH)3 色态 与盐酸反应 受热分解 制法 二者的转化关系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方法 (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棕黄色溶液中含有。 (2)加碱法:若先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最后变为;若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 (3)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的为;若溶液变红色的为,此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是。 2.含Fe2+、Fe3+的除杂问题,括号内为杂质,写出除杂所用试剂及法: ①FeCl3溶液(FeCl2), ②FeCl2溶液(FeCl3) 。 检测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 ) (2)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所以可用于制作红色染料( ) (3)用铁制容器可以运输浓硝酸和浓硫酸( ) (4)Fe2O3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Fe(OH)3( ) (5)铁与过量的硫粉共热产物是Fe2S3( ) (6)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2.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①反应C+G――→ 高温 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 点燃 2F+D, 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 (3)1.6 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后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化合反应能制取FeCl2、FeCl3、Fe(OH)2、Fe(OH)3吗?能制取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铁的氧化物的知识。 2、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和实验改进思路,及其化学性质。 3、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与归纳,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Fe(OH)2的制备和Fe2+和Fe3+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进行设计、反思与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与体验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与和谐。 二,重点、难点:Fe(OH)2的制备和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铁的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1,种类:、 2,与酸反应:、 3,加热: 【实验探究1】怎样制备Fe(OH)2、Fe(OH)3? 完成制备Fe(OH)2、Fe(OH)3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 【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实际操作中几乎看不到白色Fe(OH)2沉淀而只看到灰绿色? 学生小组分析原因: 【小结】Fe(OH)2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色)而灰绿色只是转化的中间过渡阶段。 【提出问题2】能不能通过实验改进,使生成的Fe(OH) 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讨论分析:Fe(OH)2易被氧化的原因:1.反应的溶液与接触 2.反应试剂溶有 实验改进的目的:隔绝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接触。 【实验探究2】Fe3+ 和Fe2+ 的鉴别 完成Fe3+和Fe2+的鉴别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探究3】Fe 3+ 和Fe 2+ 的转化 完成Fe 3+和Fe 2+的转化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小结] [跟踪训练] 1.有NaCl 、FeCl 3、FeCl 2、 MgCl 2、AlCl 3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盐酸 B 、烧碱溶液 C 、氨水 D 、KSCN 溶液 2.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 3+而可能含有Fe 2+ 。进行实验操作的顺序有: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高锰酸钾溶液,③加入少量硫氰化钾溶液,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③② C .③① D .①②③ 3.为什么实验室在配制FeCl 2或FeSO 4溶液时,通常要往溶液中加入铁粉? 4.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可加入 ;除去FeCl 3溶液中的少量FeCl 2,可加入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CuCl 2,可加入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下面依据考纲,总结知识。考纲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中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甲烷、乙烯、苯都属于烃,故将两节合并讨论。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甲烷、乙烯和苯的物理性质甲烷、乙烯和苯的化学性质 4、四同比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四同比较 5、烷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如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2)系统命名法①命名步骤:a、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b、编号位: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c、写名称:不同基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2,3-二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2-甲基丁烷 2-甲基丁烷 6、比较同类烃的沸点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和乙酸比较乙醇与乙酸的

复习学案8铁及其化合物

济北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8 铁及其化合物 编制:张建亮 审核:王茂奇 使用日期: 9月 日 知识点1:铁的结构和单质的性质: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第 周期第 族. 在反应中除了容易失去2个或3个电子,显+2价或+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⑴纯铁是光亮银白色金属;⑵纯铁的抗蚀力相当强;⑶铁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⑷铁具有导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3、铁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 Fe+ Cl Fe+S △ Fe+I 2 △ Fe+ O 2 点燃 (2)与水蒸气反应 Fe+ H 2O — (3)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稀稀HCl 、稀H 2SO 4)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 a.如与稀硝酸反应一般不放H 2,Fe+4HNO 3(稀)===Fe(NO 3)3+NO↑+2H 2O(稀硝酸足量) 足量的铁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常温时,铁遇浓HNO 3、浓H 2SO 4时发生 ,加热时能被氧化为Fe 3+。 (4)与盐溶液的反应 Fe+ Fe 3+=== Fe+Cu 2+ === Fe 2++Cu 知识点2:铁的化合物: 34+3价,因此可写成FeO·Fe 2O 3 (1)跟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Cl 、稀H 2SO 4等反应:FeO 、Fe 2O 3跟稀H 2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 为: 、 Fe 3O 4+8H + = Fe 2++2Fe 3++4H 2O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如浓H 2SO 4、HNO 3等反应:氧化物中的Fe 2+被氧化为Fe 3+。 ③与还原性酸反应如HI 等:Fe 2O 3与氢碘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具有氧化性:能被H 2、CO 、Al 等还原剂还原:Fe 2O 3+ CO — Al+ Fe 3O 4— 2、铁的氢氧化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李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了金属的单质的性质,又了解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性质上的基础上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铁和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不仅是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复习和在熟悉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学到相关的金属的知识,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及其特征。2.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阐述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章节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生产)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可见,他所谓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是在学生通过学习以后的行为变化上。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种要素的复杂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施教者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制定清晰、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便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规定学习行为取向和评定学习结果。从上述行为目标理论出发,且结合人本主义思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③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③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②通

高三化学导学案: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化学导学案 铁及其化合物编号:09 班级________组别姓名_ 【学习目标】1、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Fe2+、Fe3+的检验及相应盐溶液的配制方法。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0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自学】 一、金属铁 1、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_______位。并指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由铁生成二价铁的反应,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由铁生成三价铁的反应,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铁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是() A. 烧杯中有铜无铁 B. 烧杯中有铁无铜 C. 烧杯中铁、铜都有 D. 烧杯中铁、铜都无 二、铁的化合物 1、完成表格对比铁的氧化物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21℃ ...). .....CH .....).甲醛( ..3.Cl..,.沸点为 ...-.24.2℃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 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 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 Cu+ HNO3(浓) 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 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 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图1 图2 图3 (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 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 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 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 HNO3。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是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硝(除NO x)技术。其脱硝机理如图 3,写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NO+O2+4CO4CO2+N2(2) 3OH+NO HNO3+H2O (3) 2C2H4+6NO24CO2+3N2+4H2O

铁的重要化合物导学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2掌握Fe2+、Fe3+鉴别及互相转化。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能辨证的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加强辨证唯物注意教育。 教学重点: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转化,Fe3+的检验教学难点:1、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2、Fe2+、Fe3+互相转化 【预备知识】 1.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和,具第位,主要以和价化合物形式存在。 2.写出化学式:氧化铁其中铁的化合价是;氧化亚铁其中铁的化合价是;四氧化三铁其中铁的化合价是。 【基础知识】 一、铁的氧化物

二、铁的氢氧化物 实验:分别取少量的FeCl 3和 FeSO 4 溶液,然后滴入NaOH 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思考:为什么在FeSO 4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呢? 【归纳】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性质

三、铁盐和亚铁盐 1.Fe3+的检验 实验: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5mLFeSO4溶液和5mL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思考:如何检验Fe3+检验? 2.Fe3+和Fe2+的转化 (1)根据Fe3+和Fe2+的化合价判断,Fe3+应只具有__________性,Fe2+应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Fe应只具有__________性。(2)在盛有2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如何检验Fe2+?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精编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聚乙烯)(溴苯)+ Br 2 FeBr 3 +HBr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3H 2 Ni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2 现象: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为 反应断键情况: ,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乙醇可以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之相似的物质有

CH O 5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 2 mL 三、烷烃 1、烷烃的概念: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的饱和链烃,或称烷烃。呈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状态: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溶解性:烷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但都比水的密度小。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②氧化反应: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③取代反应(烷烃特征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铁与水蒸气 2.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3 000

km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5.5%,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自然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铣”(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将熔铣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n)。铣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铣铁有白铣(whitepig iron)和灰铣(grey pig iron)的区别。白铣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铣较硬且脆。至于灰铣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铣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3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铣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 2、纯铁具有金属光泽,质,有良好 的性,铁的密度是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铁还是电和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3、赤铁矿主要成分,黄铁矿主要成 分,菱铁矿主要成分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4、完成下列表格:

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完整)

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主备人:李刚辅备人:卢秀红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铁及其常见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2.掌握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通过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 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的性质”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学案导学】 一、铁的知识 1、地壳中含量居第位;第周期、第族,原子序数为 2、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①与氧气反应 ②与氯气反应 ③与硫单质反应 (2)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 (3)与盐溶液反应(例:与CuCl2溶液的反应): (4)与水蒸气反应:教材50页科学探究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阅读教材59页铁的氧化物部分,完成下表)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及铁的价态 色态 俗名 溶解性 与酸反应(HCl) 知识点二:铁的氢氧化物(阅读教材60页,完成下表) 加NaOH溶液FeCl3溶液Fe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分析Fe(OH)2颜色变化的原因,请用必要的文字与方程式加以说明: 探究与思考: 1、小组讨论Fe(OH)2的制备实验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2、Fe(OH)2、Fe(OH)3的其他性质(用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Fe(OH)3的热稳定性

(2)Fe(OH)2、Fe(OH)3与酸反应(以盐酸为例) 知识点三:铁盐与亚铁盐 1、Fe3+的检验(阅读教材61页实验3-10,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FeCl3溶液(1mL)中滴加KSCN溶液(2滴) FeSO4溶液 ①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 ②再向试管中滴加氯水 (1)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Fe2+、Fe3+的检验方法: Fe2+的检验: Fe3+的检验: (2)探究与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Fe2+、Fe3+ ? 2、Fe2+、Fe3+的转化(阅读教材61页科学与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FeCl3溶液现象方程式 加入铁粉,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 上层清液加入氯水,振荡 探究与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识,完成Fe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小结: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示意图 Fe FeCl2 (氧化性) (氧化性) (还原性) FeCl3 HNO3、Cl2 Fe、Cu (还原性) HCl FeCl3 Cl2 Zn Zn (1)Fe3+可被 Fe Cu S2- I- SO2等还原,生成Fe2+ 例:FeCl3与Fe 和 Cu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其化合物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氧化性:能与Zn、Al等活泼金属作用,表现氧化性,被还原生成Fe 如:与Z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可被Cl2, Br2, O2, H2O2, HNO3 , KMnO4等氧化剂氧化,生成Fe3+ 如:与氯水等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案及参考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020高考改编组合题)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S 2在沸腾炉中与O 2反应主要生成SO 3(2020浙江7月选考) B.Mg 加入到过量FeCl 3溶液中可得Fe(2020浙江7月选考) C.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2020浙江7月选考) D.室温下,Fe 与浓H 2SO 4反应生成FeSO 4(2020江苏卷6) 2.《唐本草》记载“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文中“绛矾”为( ) A.FeSO 4·7H 2O B.CuSO 4·5H 2O C.Na 2SO 4·10H 2O D.KAl(SO 4)2·12H 2O 3.把SO 2通入Fe(NO 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 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 2 B.Fe 2+ C.Fe 3+ D.NO 4.常温下,向22H O 溶液中滴加少量243Fe (SO )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 是3Fe M'+,是2Fe + B.当有21molO 生成时,转移2mol 电子 C.在22H O 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 逐渐降低 D.22H O 的氧化性比3Fe +强,还原性比2Fe +弱 5.某学生以铁丝和Cl 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下列从分类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6.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溶液A 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B.其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新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建立基于类别、核心元素价态等认识物质性质,设计物质转化的核心角度。2.通过Fe(OH)2、Fe(OH)3的制取实验,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检验,探究铁的化合物的转化。3.能基于证据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及变化提出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一、铁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为Fe3O4。 (2)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写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氧化亚铁:FeO+2H+===Fe2++H2O。 ②氧化铁:Fe2O3+6H+===2Fe3++3H2O。 3.主要用途 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 (1)化合态铁的常见化合价只有+2价和+3价,Fe3O4可以看成由FeO和Fe2O3按物质的量之比1∶1组合而成的复杂氧化物,通常也可写成FeO·Fe2O3的形式。 (2)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Fe3O4与盐酸反应可分别看作Fe2O3、FeO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 (4)FeO、Fe3O4遇氧化性酸(如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Fe2O3为碱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D .Fe 3O 4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Fe 3O 4是混合物 答案 C 解析 赤铁矿、铁锈的主要成分均是Fe 2O 3,A 错误,C 正确;Fe 2O 3为碱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B 错误;Fe 3O 4为化合物,不是混合物,D 错误。 【考点】铁的氧化物 【题点】铁及其氧化物性质的综合 二、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如下图所示: (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 3+ +3OH - ===Fe(OH)3↓。 (2)图乙实验中先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Fe 2+ +2OH - ===Fe(OH)2↓(白色); ②4Fe(OH)2+O 2+2H 2O===4Fe(OH)3。 思维启迪 (1)Fe 2+极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现用现配。 (2)为了防止Fe 2+ 被氧化,配制FeSO 4溶液的蒸馏水和NaOH 溶液要煮沸,尽可能除去O 2。 (3)为了防止滴加NaOH 溶液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 溶液的长滴管伸入FeSO 4溶液的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4)为防止Fe 2+ 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煤油或其他密度小于水而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 (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都是不溶性碱,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Fe(OH)3+3H + ===Fe 3+ +3H 2O , ②Fe(OH)2+2H + ===Fe 2+ +2H 2O 。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OH)3:2Fe(OH)3=====△ Fe 2O 3+3H 2O ,

高中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 习者据此开展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 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化学新课程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 学探究的理解;(3)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 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需要了 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 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铁是 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且现 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 用。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 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对于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支持;在 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 变化的奥妙。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铁的重要 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制

高中化学必修一《3.1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1课时铁的单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铁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1.变化观念:知道铁作为还原剂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时,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反应,铁原子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反应时,铁原子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2.科学探究:通过对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原理的探究,分析可能的生成物。 【课前预习】 1.金属的物理通性 状态颜色延展性导电、导热性 绝大多数为固态不透明、有金属光 泽,大多是银白色 大多数 较好 良好 (1)金、铜等少数金属有特殊颜色。 (2)除汞外,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3)密度相差较大。其中常温下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0.535 g·cm-3),常见金属中密度最大的是铂(21.45 g·cm-3)。 (4)硬度相差很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Cr),钠、钾等金属硬度较小。 (5)熔、沸点相差也很大。钠、钾的熔点都低于水的沸点(100 ℃),而钨的熔点高达3 422 ℃。 2.铁的存在和冶炼 (1)铁的存在 铁在自然界中可以像陨铁中的铁那样以单质形态存在,但主要是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 (2)铁的冶炼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铜柄铁剑,这说明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 提炼出来。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为3CO+ Fe 2 O 3 ===== 高温 2Fe+3CO 2 。 3.铁的化学性质(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Fe与足量的Cl 2、KMnO 4 (H+)、硝酸溶液等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为+3 价;Fe与足量的S、I 2 、Cu2+等弱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为+2价。 4.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1)铁与冷水或热水不反应,但在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作用下,易腐蚀。 (2)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方法方法一(实验改进) 方法二 实验装置 方法方法一(实验改进) 方法二 气体检验用小试管C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 听到轻微的“噗”声,证明生成了H 2 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 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 2 实验结论 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 4H 2O(g)===== 高温 Fe 3 O 4 +4H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