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学生姓名陈烨宇

学号20064186036

院系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吴优

2009年6月12 日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研究背景..................................... . (1)

(一)国内研究现状 (2)

(二)国外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4)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4)

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概述 (5)

(一)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内涵 (5)

(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要求低碳发展 (5)

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6)

(一)能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6)

(二)中国能源结构决定了高排放格局 (6)

(三)中国CO2排放量快速增长........................... .. (7)

(四)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 (7)

(五)低碳技术涉及面广、难度大.............. . (7)

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8)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8)

(二)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8)

(三)政府的大力倡导,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9)

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科学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9)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9)

(二)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 (9)

(三)加大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合作 (9)

(四)制度创新,消除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10)

(五)发展低碳能源产业体系 (10)

(六)关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 (11)

(七)进行植树造林,注重碳汇减碳 (11)

六、结论 (12)

参考文献.... .. . ........... (12)

致谢..................... ................... .. (13)

ABSTRACT. ..................... ................... .. (1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陈烨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0044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也是最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通过一系列科学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来寻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的低碳发展之路。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发展排放;产业体系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2008年2月正式发布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 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尤其是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占温室气体总效应的六成左右。

从全球来看,现在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追溯到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在中国,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历史,虽然只有最近一二十年,但是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总量都不容忽视。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发展排放”肯定会有所增加。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减排行动中,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国需要在未来20—50年间,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进行平衡。中国产业选择只能是化压力为动力,寻求低碳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更广泛地贯彻低碳经济理念,实现产业的低碳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一、研究背景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①《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并在巴厘路线图中被进一步肯定。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要求人类走“低碳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国际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孕育了低碳经济,能源资源枯竭催生低碳经济,后危机时代助推低碳经济,发达国家后工业化阶段适宜低碳经济,政治主导选择低碳经济。

①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DTI, UK1, February2003.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政府始终把减排看作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把减排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形成国家共识,更为减排行动制定了综合性的措施与办法,主要有积极倡导树立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新道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动新能源、低碳能源发展、重视建筑节能及生态碳汇工作。

庄贵阳认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口基数庞大,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任务。一个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人口、人均收入、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从人口因素看,虽然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婴儿死亡率、和生育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毕竟有13亿的人口基数;从能源结构因素来看,虽然通过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和CDM项目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人均收入因素来看,中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决心和努力不会动摇,这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不会以降低人均收入或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方面:金乐琴等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利条件:一是发展阶段。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二是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的特点,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三是资源禀赋。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四是贸易结构。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等已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②。当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减排空间大。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处于高能耗阶段,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使得中国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二是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三是减排的成本低。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减排成本比较低。从国际上看,框架公约规定每吨成本超过30美元,中国的成本大体在15美元。四是技术合作潜力大。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此外,中欧之间签署的《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美国发起的《亚太地区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多边及双边合作都把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合作作为基石③。

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

①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②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01):84 —87.

③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01):84 —87.

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①。

鲍健强等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②。

刘细良强调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③。

姜克隽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成本优势。这首先是因为大量的减排技术在中国应用时,其成本低于发达国家。再者,中国经济具有后发优势,与老的传统工业国家相比,在扩张过程中,建立新企业新设备的成本要比改造更新旧企业旧设备的成本低。与日本、美国、欧盟相比,中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发展低碳经济。从燃料角度来说,在中国采用超临界机组的成本可能会比普通的火力发电更低一些。虽然超临界机组初步投资非常高,但是因为中国现在资金充裕,所以发展低碳技术的投资问题不是很大④。

潘家华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因为两者都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空间十分有限,重点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效率,二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三是引导消费者行为。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其他一些可以努力的空间。如碳捕获与埋存技术,虽然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在还不具备经济可行性,因为它耗能特别高,但作为一种技术选择,我们可以继续研发,使这种技术将来具有商业可行性,这是战略投资。而且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在有些领域是能够产生收益的,例如用它来提高石油采收率。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三次采油时,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驱赶出来。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来发展低碳经济⑤。

郭万达等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应“内外有别”,“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到: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二是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有关低碳经济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三是确立“城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战略,增强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培育低碳城市,建立区域性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区。五是实施向低碳经济投资的激励政策⑥。

陈晓春等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消费领域的变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经过消费者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逐渐形成适应低碳经

①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②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153 —160.

③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

④姜克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优势》[J].2009(05):11-19.

⑤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2009(05):20-27.

⑥郭万达等.《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04):5-9.

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是引导家庭合理消费,鼓励学习型消费;二是引导个人文明消费,诉求消费正义;三是引导企业低碳生产与消费,支持环保企业;四是政府要合理引导消费,坚持“低碳化”运作①。

(二)国外研究现状

2006年英国发布了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②带头完成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又称《斯特恩报告》),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摄氏度升温上限加以论证(进行学术与方法论阐述),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

英国、日本、美国都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并进行了总体规划,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制度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倡导低碳消费,推进低碳社会建设等方面。

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③等人在1991年发表的《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中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

Panayotou④在2003年发表的《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中验证了格鲁斯曼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呈倒“U”型曲线关系,并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倾向角度解释了原因。

(三) 研究意义与目的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也是最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时期,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以此来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发展低碳经济目的是要使企业立足国际市场,这样有助于我们的产业升级和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本文试图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低碳发展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机遇,通过科学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寻求适合我国的低碳发展之路。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①陈晓春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04):71 — 74.

②Stern N. 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③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NBER Working Paper No.3914.1991

④Panayotou T.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Economic Survey of Europe [M]. 2003. NO.2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数据分析法提出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找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总结各个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来探讨适合本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运用数据来分析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以确保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对策也正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

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概述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召开了哥本哈根会议。各国根据减排的额度、如何控制减排、减排资金的管理以及资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它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唯一的一个约束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文件。会议期间,中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中国政府立足于本国国情,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致力于推动哥本哈根协议书的实施并认真履行相关义务。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由此可见,节能减排,由“高碳生产方式”转变为“低碳生产方式”,由“高碳消费方式”转变为“低碳消费方式”的低碳发展之路日渐清晰并将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

(一)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促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制度创新,彻底转变人类生存发展理念。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煤炭洁净高效利用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节能技术等。作为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并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它涉及广泛的资源产业和管理领域。迄今为止,世界工业经济发展都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高碳经济。工业文明持续了近三百年的时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走到尽头,人类必须要寻求一种新的文明将其取而代之。

(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要求低碳发展

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实现的可能性、市场价值等方面给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探析。尽管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内涵: 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

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①。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约束将制约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决定经济社会向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演化发展②。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的总量约束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由此看来,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双重目标,我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发展模式,重新选择更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③。

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但是必须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付出了较高代价的,即以消费大量能源,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破坏资源为代价取得的,同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当前面临许多严重问题。

(一)能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先进发达国家比差距甚大。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约为35% ,比发达国家效率大约低10个百分点。我国煤的产出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16%,欧盟的16.18%,日本的10.15%。因此,我国经济增长代价很大,50年来我国GDP大约增长10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高消耗换来经济高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下④。然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增长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是单位产出的能耗高,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三是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四是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五是工业布局不合理。

(二)中国能源结构决定了高排放格局

中国是一个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占2/3,煤炭也是污染最严重的一种能源,有人估计,中国在燃料中所排放的CO2总量中,煤炭排放的CO2占70%,此外,90%的SO2、67%的NO2、50%以上悬浮颗粒来自煤炭。2009年我国碳基燃料共排放CO2达到75亿吨,超越了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单位产品所产生的CO2也相当高,据报道,2009年我国每建成一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1.5吨CO2,每生产

①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②郎春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低碳发展研究》[F].2008.

③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1).

④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2009(6).

1度电释放2公斤的CO2,每燃烧1升汽油释放3.2公斤CO2。所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高碳经济国家①。(三)中国CO2排放量快速增长

CO2是温室气体中最主要气体,中国CO2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对地球气候变化关系重大,已引起世界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美国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占世界的25%,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比重为34%,2003年中国CO2排放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4.1%。预计到2015年,中国CO2排放量将占世界CO2排放量20% ,将超过美国CO2排放,中国将会成为排名世界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详情见表1

表1 1990—203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排放量结构趋势表单位: (10)8tCO2

国家/地区

1990 2003 2015 2030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全世界212.23 100.00 250.38 100.00 336.63 100.00 436.76 100.00 美国49.78 23.46 57.96 23.15 67.18 19.96 81.15 18.58 欧盟15国40.89 19.27 42.64 17.03 46.23 13.73 52.23 11.96 日本10.11 0.48 12.06 4.82 12.28 3.65 12.19 2.79 印度 5.78 0.03 10.23 4.09 15.92 4.73 22.16 5.07 中国22.41 10.56 35.41 14.14 70.00 20.79 107.16 24.54 资料来源: The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2006资料整理而来)

(四)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所以中国既处于高能耗阶段,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民生得到改善,中国能耗还会增长,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能源消耗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突显。由于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重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并进,能源消耗必然还会快速增长。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6.5亿吨标准煤,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9.1亿吨标准煤。尽管做了很大努力,但“十一五”头两年的能源消费增长幅度,仍明显高于年均4%的增长目标,节能减排任务非常重。最近公布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为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 ,单位GDP的排放量降低50%左右。可见,既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目标,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②。

(五)低碳技术涉及面广、难度大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低碳技术涉及面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领域,涉

①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2009(6).

②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 社会科学家, 2009(2).

及到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些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比如在电力部门,2007年我国高碳的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82.18%,居绝对主体地位。但是由于煤电的整体气化联合循环技术(TGCC)尚未有重大新突破,仍满足不了低碳发电要求。再如交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虽然制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汽车CO2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虽然用生物质能源代替化石燃料能降低CO2排放量,但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技术问题。如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必然会出现车与人争粮的情况,用大量粮食生产乙醇燃料必然会加剧粮食紧缺程度,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开发第二代生物质燃料,即非粮食作为原料生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虽然太阳能、氢能潜力很大,但是现在利用率仍然很低,许多技术尚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①。

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虽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了各种压力,但是也存在着机遇。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国际上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无疑会有助于我国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的技术革新,对我国更有价值。同时,有关激励低碳经济技术研发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也可为我国借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避免走发达国家能源密集型的生产老路。

(二)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为降低履约成本,发达国家还将利用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到中国实施减排项目。《京都议定书》生效向中国企业发出了市场信号,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不再是免费的公共资源,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合作也能带来经济利益。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减排增量成本比发展中国家高5—20倍, 所以发达国家愿意以资金援助与技术转移的方式在没有减排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CDM),由此获得低成本的减排量。作为回报, 发达国家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义务,同时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 , 中国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来实施CDM项目,如技术能力强、国家风险低、比较容易获取项目投资等。对于中国来说,应采取积极的CDM政策,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获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将占据全球CDM市场50%的份额。截止2009年5月11日,在CDM执行理事会中国已经注册的545个CDM项目,这预示着中国在参与国际CDM上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理想状态下,仅通过CDM这一渠道,2010年当年的投资流量就可达到52亿至174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五年的承诺期内2008年到2010年,累计CDM项目的投资流量可达250亿至850亿美

①庄贵阳,储诚山.《低碳经济选择与路线科学发展》[J].中外能源, 2009(14).

元。这种仅考虑能源部门选择的评价模型还表明,其中有50%—70%的CDM投资将流向中国。也就是说在2010年通过CDM流入中国能源相关部门的外资流量潜力可达6%—20%。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减排承诺期还可能在2012年之后滚动延续下去。由此,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机制开发项目的专家认为, “对中国而言,过去只能作为公共物品而难于实现市场价值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就有可能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变现为具有货币价值的国民财富,所以也是一个将潜在国民财富转化为现实国民财富并扩展资源配置途径的机会。对于中国的一些企业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CDM机制便意味着一种融资手段”。

(三)政府的大力倡导,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当全球金融危机时,为了摆脱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投资, 刺激内需的政策和支持,无疑是改善各种基础设施的难得机遇。比如,交通部计划在3—5年内投入5万亿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测算,未来5年的年均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约9800亿元,将是原来计划的160%。预计60%投资在高速公路建设,20%投资在国省公路建设,20%投资在农村公路建设。但是在各个部分,如果有重点地改善交通基本设施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展新能源交通的研发,无疑也是中国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①。

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科学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低碳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人,为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又必须依靠人,依靠人们的聪明才智,依靠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及科学的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去认识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②人类社会经济由原生态低碳经济向高碳经济再向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是符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为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必须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未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制定低碳技术战略计划来实现,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把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纳入战略规划之中,分步实施,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③。

(二)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

在不降低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巨大潜力。继续制

①高江虹,屠明星.《基建刺激内需:交通部5万亿元投资规划出炉》,《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1)

②王玉川.《发展低碳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J] 2008(6)

③何健坤.《绿叶》[R] 2009(6)

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电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在建筑采暖方面,入户取暖热水(或蒸汽)分户计量收费、补贴窗户双层玻璃改造、纤维板装修内保温、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持续推动LED照明,包括发改委拟将LED照明纳入补贴范围,以及地方政府对LED路灯进行补助。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做法,培养城乡居民低碳消费意识。可在每个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家庭,推行简易的碳排放核计每日流程表,以此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每个国民的心中。

(三)加大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与合作

中国总体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因素,涉及到低碳的技术更是开发不足。要想尽快发展低碳技术,就必须加大投入。据统计,以2006年的GDP总量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每年需投入资金250亿美元。专家估计,仅捕集与封存技术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好,就将使人类的减排行动降低成本30%。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的斯特恩报告》(Seam Reviev on Economic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指出,各国每年以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未来GDP5%~20%的损失,这种投入产出(节损)效益是显著的,所以应增加具有前瞻性的投入,避免技术的路径依赖所产生的碳锁定效应。①低碳经济发展中必须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效应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 近零排放,因此,应加大对它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主动地研究、开发低碳技术与产品。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发挥国家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和二次创新。

(四)制度创新,消除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消除制度障碍的根本措施。打破“碳锁定”效应,必须依靠外生力量,这个外生力量就是制度创新,创新政策制度,驱动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应借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法案、法规、法律,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如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碳税制度等经济政策。尽快研究制定完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创造条件建立碳基金。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再生能源发展机制的运行,建设、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及低碳产品。

(五)发展低碳能源产业体系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均为高碳能源,对大气变暖影响极大,而且这种有限资源只能越用越少,难以维持经济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加强研究开发新能源,建立新能源的产业体系。首先,研究建立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利用较成熟的沼气技术,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其次是重点研制开发、建立、扩大风能、水电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风力资源、水资源,提高风电、水电在电能中的比重;第三,在加强核电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另一种核能——聚变能。我国参加了六国联合研究开发模拟核聚变反应堆,2030年将完成研制计划,一旦核聚变反应堆成功实现,人类就有了清洁的永续能源,因为这种聚变能所需原科氘——大量存在于海水之中;第四,进一步研制开发太阳能产业,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产业大有作为。除此以外,还有潮汐能、地热等能源都有待于研究开发。

(六)关注农村低碳经济发展

一般情况下,人们将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注意力都放在城市中,对广大农村关注不够。其实农村既是碳源大户,也是碳汇大户,农村碳源碳汇对整个地球环境影响甚大。8亿农民的生产、生活用能以及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副产品的加工等对化石能源消耗快速增加,必然增加CO2排放量,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不小。但是广大农村由于拥有森林、农作物、草原等绿色植物,碳汇功能潜力很大,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20吨~40吨CO2。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因此,关注农村碳源的控制,发挥碳汇的作用,实现碳平衡,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七)进行植树造林,注重碳汇减碳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从“碳源”上有效的遏制,减少“碳源”的排放,还应该在“碳汇”上花力气下功夫。顾名思义,“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来自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①。研究表明:陆地森林植被的生长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并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有机体中,每年森林植被净碳吸收量约为10亿到15 亿吨。因此,植树造林的功能并不是简单的绿化生态环境,而是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经济和最有效途径之一。

六、结论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中国当前要做的是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走“低碳经济”的道路以促进低碳发展,这对于我国完成工业化过程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摸索出一条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途径;通过自觉地建立合理的社会机制,协调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创建一个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新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子操.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2]程志翔.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纪念第37个世界环境[ J ].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8

[3]吴晓青. 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 J ]. 环境保护, 2008 (05).

[4]庄贵阳. 储诚山.低碳经济选择与路线科学发展[ J ].中外能源, 2009 (14).

[5]任力.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J ]. 发展研究, 2009 (2).

[6]金乐琴,刘瑞.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1).

[7]任力.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J ]. 社会科学家, 2009 (2).

[8]冯之浚,等. 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 ]. 光明日报, 2009 - 04 - 21.

[9]李胜;陈晓春. 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 J ]科技管理研究,2009 , (10)1

[10]王玉川.发展低碳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2008 - 06 - 09.

[11]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委会: 气候变化国家估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林伯强把低碳城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机构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5月

[13]郎春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低碳发展研究》[F].2008.

[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15]中国气象变化网. http://www.pcc cma https://www.doczj.com/doc/6918407077.html,

[16]齐建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EB/OL].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918407077.html,

[17]Chen.H.Hu.H and Pan.J.Low Carbon Development:Challenges for China as a Rapid

Industrializing Developing Country.China and World Economy[J].2005(2):64- 77.

[18]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19]Stern,N.,S.Peters,V.Bakhshi,A.Bowen et al.Stern Review.: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London.HMTreasury,2006

[20]IPCC:Land Use,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A Special Report of the

IPC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1]UNFCCC Kyoto Protocol R/OL .2009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918407077.html,.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w Carbon Economy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Chen Ye y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210044

ABSTRACT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so far is the most seri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low-carbon economy and domestic research, find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then use the data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concluded with the adoption of a serie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measures, to find a suitable for our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 Climate chang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al emissions; Industrial structure;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谢幕,这也意味着我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习生涯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感谢老师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

通过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终于完成了。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吴优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莫大的影响。吴老师严谨的态度,求实的作风,以及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她高尚的品格和广博的知识将使我受益终身。在我即将完成学业之际,我要向我的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那些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陈烨宇 2009年6月12日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海海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 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 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 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 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据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地热能方面,全国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那么同时,中国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严峻挑战呢?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2009年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

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2002年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2012年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项建设中最主要的障碍,同时,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被这种问题时刻束缚着。由于这种现象频繁出现,环保节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国家指出了一条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通过使用较为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解决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 一、低碳经济的内容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还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项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仍然需要得到更好的完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资源的使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无法避免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果减少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各项技术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条低碳产业链条;同等规模的经济和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合理地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对工业的依赖;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应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缩小差距。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会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项目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在表面上看对中国有利,事实上中国仍然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因此要不断提高高碳产业进入市场的要求。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发达国家的1/5,因此要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率,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开发并使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技术。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建立低碳研究体系。低碳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的低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往往有所保留,所以在国际合作的同时更要加大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控制和处理及节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技术支持;培养开发新能源及各种低碳技术领域的人才迫在眉睫。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初级产品,每增加一单位的贸易额,就会增加大约两单位的碳排放,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却要独自承担碳排放。因此中国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高精尖技术及其产品,逐步改变现有的的出口贸易结构。 第五,完善法律、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监督体系。中国目前与气候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有资源税、燃油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几种,应该加快研究环境税并逐步推行,控制污染物排量及能源、资源的利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

(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何建坤 前不久闭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行动将更为紧迫。我国作为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在积极促进哥本哈根大会成功的同时,也公布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这也标志我国国内实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统筹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能源需求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与全球应对

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根本出路即在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发达国家的人口只有全球的20%,却以全球60%以上的资源消费、80%左右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为支撑完成了现代化建设。我国13亿人口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已不具备发达国家历史上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必须探索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产出效益,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实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将极大压缩未来全球的碳排放空间,全球有限的大气容量资源已被发达国家历史上、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所严重挤占,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排放空间已严重不足,这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也将带来新的制约。我国已不能沿袭发达国家走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必须探索新型的低碳发展之路。在中近期内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益,提高单位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长期要控制甚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坚持节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低碳经济考试及答案

低碳经济考试及答案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低碳经济考试及答案 1.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B)。(单选题2分) o A.地壳运动B.能源活动C.自然灾害D.农业活动 2.中国为促进节能减排采取的政策措施不包括(C)(单选题2分) o A.推行环保节能标志B.考虑适当时机推出燃油税 o C.鼓励“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外贸政策 D.限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 3.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这被称之为(D)。(单选题2分) o A.海滨气候现象B.热带海洋气候现象C.拉尼娜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 4.广西唯一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是(C)。(单选题2分) o A.南宁B.北海C.桂林D.河池 5.在(C)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单选题2分) o A.哥本哈根B.巴厘岛C日内瓦D多伦多 6.当碳市场流动性加强且价格稳定后,碳资产赢得基金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B)。(单选题2分) o A.资金回收周期短B.双重收益模式C.政府资金扶持D.健全的法律保障7.世界首个《京都议定书》碳排放配额全球交易平台是(C)。(单选题2分) o A.欧洲气候交易所 B.未来电力交易平台 C.BlueNext交易平台D.欧洲能源交易所 8.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人均GDP处于3000~10000美元的阶段,均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C)。(单选题2分) o A.此时产业结构呈现“低碳排放”特征 B.此时产业结构呈现“轻化工业”特征 o C.此时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业”特征 D.此时产业结构呈现“高碳排放”特征 9.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B)。(单选题2分) o A.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B.英国的《气候变化法》 o C.欧盟的《气候与能源综合法令》D.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 10.提供国家清单;制定、执行、公布国家计划和应对措施;鼓励技术开发应用;增强碳汇;促进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意识。以上均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D)(单选题2分) o A.非附近一发展中国家的义务B.附件二发达国家义务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 1、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5A\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BCD)A、便利性B、可承受性C、可接受性D、可操作性 2、公民要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提倡(ABCD)、科学消费、节约型消费,使低碳消费方式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A、健康消费B、安全消费C、绿色消费D、环保消费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而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这三大部门是指(ABD)A、工业B、交通C、旅游D、建筑 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ABCD)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调整能源结构C、遏制奢侈浪费D、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5、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ABCD)的能力和水平。 A、能源管理 B、能源服务 C、能源监测 D、能源监督 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主要有技术创新和(ACD)A、产业结构调整B、低碳共同体C、国际合作D、制度创新 7、低碳经济的特征(ABC)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 8、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ABCD)。A、由投资拉动型

向技术进步型转变B、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C、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D、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9、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BCD): A、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B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D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10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ABCD)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风能B、太阳能C、核能D、地热能 1、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的环节是(ABCD)A、原材料加工B、产品制造C、产品使用D、循环利用 2、《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那些活动的总称。(ABC)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 3、下列哪些行业属于重化工业?(ABC)A、石油化工B、钢铁冶炼C、水泥生产D 造纸 4、对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功能常见误区有(AB)A、环保与经济发展相互对立B、片面强调经济发展C、环境法能促进生产力发展D、环境法能促进发展绿色生产 5、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定公益最大化原则C、限制开发原则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6、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有(ABCD)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效益综合性 7、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产生的废弃物类型有(ABC)A、可直接回收的废弃物B、不可直接回收但可以认为分解的废

(发展战略)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状态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低碳经济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

低碳经济考试结果 1.(2分)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 《蒙特利尔议定书》 C. 《马拉喀什协定》 D. 《京都议定书》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2.(2分) 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 A. 政策优惠、技术支持 B. 现金支持、人才提供 C. 现金支持、技术支持 D. 贴息、直接补贴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3.(2分) 广西唯一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是 A. 河池 B. 北海 C. 南宁 D. 桂林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4.(2分) 各国的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来表示。 A. 碳排放弹性指标 B. 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 C. 碳生产力 D. 碳锁定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5.(2分) 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 A. 熊猫标准 B. 北京标准 C. 2000标准 D. 绿色世博标准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6.(2分) 世界首个《京都议定书》碳排放配额全球交易平台是 A. 欧洲能源交易所 B. 未来电力交易平台 C. Blue Next交易平台 D. 欧洲气候交易所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7.(2分) 碳生产力是指 A. 单位碳当量排放所产生的热量 B. 一个国家生产化石能源的能力 C. 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 D. 产生单位GDP所排放的碳当量的总量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8.(2分) 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即“碳生产力概念”。 A. 总体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B. 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C. 总体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 D. 单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9.(2分) 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能源活动 B. 自然灾害 C. 农业活动 D. 地壳运动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0.(2分) 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 A. 石油能源 B. 海洋能源 C. 生物能源 D. 化石能源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1.(2分) 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的前提是要完全实现 A. 电力国有化改革 B. 可再生能源国家扶持政策 C. 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改革 D. 电力市场化改革胶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2.(2分) 世界能源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是实现经济发展与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途径。 A. 低碳经济、低碳发展 B. 科技发展、合理使用 C. 绿色经济、轻工重农 D. 促进节能、提高能效 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 13.(2分)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9 月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013年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2013年度低碳经济公需科目90分以上卷 选择题 1.碳生产力是指 A. 产生单位GDP所排放的碳当量的总量 B. 一个国家生产化石能源的能力 C. 单位碳当量排放所产生的热量 D. 单位碳当量的排放所产出的GDP总量 2.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 A. 1989年的海牙会议 B. 1989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届会议 C. 1979年的日内瓦气象会议 D. 1988年的多伦多会议 3.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增强主要来自于 A. 发展中国家 B. 工业发达国家 C. 农业发达国家 D. 发达国家 4.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A. 气候变化 B. 经济危机 C. 政治改革 D. 经济全球化 5.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 A. 现金支持、技术支持 B. 贴息、直接补贴 C. 现金支持、人才提供 D. 政策优惠、技术支持 6.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 A. 国际经济地位之争 B. 发展权之争 C. 生存权之争 D. 国际政治地位之争 7.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A.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 B.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 C.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8.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其市场原理是 A. 资金—交易 B. 限额—交易 C. 商品—交易 D. 基准—交易 9.中国的第一笔自愿减排量的交易的完成是在 A. 南京环境交易所 B. 沈阳环境交易所 C. 上海环境交易所 D. 北京环境交易所 10.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A. 日本 B. 南非 C. 韩国 D. 巴西 11.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地壳运动 B. 农业活动 C. 自然灾害 D. 能源活动 12.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 A. 《可再生能源法》 B. 《清洁生产促进法》 C. 《循环经济促进法》 D. 《节约能源法》 1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缔约国在减排任务上的规定是 A. 发达国家因为已经实现碳的低排放而不具有责任 B. 共同但有区别 C. 发展中国家因发展需要可以不承担责任 D. 共同没有区别 14.当碳市场流动性加强且价格稳定后,碳资产赢得基金青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政府资金扶持 B. 健全的法律保障 C. 双重收益模式 D. 资金回收周期短 15.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 A. 石油能源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我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一直以来对环境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在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肆意浪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生

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引言;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使气候问题变得格外的备受关注。,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变暖这一瓶颈的出路。并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那到底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及要怎样才能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

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三)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