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诊断弱视

如何诊断弱视

如何诊断弱视
如何诊断弱视

如何诊断弱视

弱视的诊断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弱视儿童的父母。应询问斜视发生的时间,是间歇性的,恒定性的,还是双眼交替性斜视,有无外伤或高热抽筋病史。询问母亲的孕期情况,分娩是否足月、须产。

父母是否近亲结婚,家庭中有无斜视或高度屈光不正者。患儿是否配戴过眼镜,是还进行

过弱视治疗及治疗的方法、时间等。

(二)检查视力

3岁以上儿童可以教会其查视力。要判断3岁以内婴幼儿视力,可用鲜艳的玩具逗引,看他双眼能否准确地远近跟随运动,以估计视力的不好。如果遮盖一眼后,患儿立即挣扎、哭闹、将遮盖物推开,说明未被遮盖眼视力不好。但遮盖另一眼后,患儿不反抗仍然高兴,说明未被遮盖眼视力比较好

(三)检查眼位

弱视儿童有眼位不正的约占58%,其中内斜视占43%,外斜视占%。眼位与斜视角的测定对于儿童弱视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意义重大。

测定斜角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角膜映光法、视野计法、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测量法及同视机测量法等。

(1)角膜映光法检查者会在患儿对面,在患儿眼前33厘米外,手持手电筒、逗引患儿注视小灯,观察患儿两眼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当一眼的反光点位于角膜中

央时,斜视眼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与瞳孔缘之间约为10o,位于瞳孔边缘约为15o,位于瞳

孔缘与角膜缘之间为25o-30o,位于角膜缘时约为45o。角膜映光法检查简便,由于各人的

瞳孔、角膜弧度不尽相同,所以对患儿斜视角只是粗略的估计。

(2)视野计测量法让患儿端坐于视野计前面,让固视眼注视正前方6米外目标。检查者手持小电灯,在视野计弧上移动,直至反射灯光恰好位于斜视眼角膜中央,

此是视野计弧上小电灯位置的刻度即为斜视角度数。

(3)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测量法先用法,交替遮盖眼的眼球运动。如有运动,则用块状三棱镜分别置于左右眼(内斜者基底向外,外斜者基底向内),直至撤去遮盖时,眼球运动消失为止,这时所用的三棱镜度数,好为斜视角度数。三棱镜度数以“△”表示,在20o以内时1o=1.75△。

这种测量方法可消除双眼的融合功能,测得的结果较为精确。

(四)散瞳检查

儿童验光需要用阿托品散瞳,以消除调节力。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为了防止阿托品流入鼻腔吸收中毒,滴眼后压近内眼角5分钟。

用检影法作客观验光。2-3周后复查试镜,检查矫正视力。如果矫正视力≤0.8者,应诊断为弱视。

散瞳后应顺便检查眼球前部及眼底,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

其它还有注视性质、立体视、同视机、电生理等检查,见有关各节。

注视性质

非中心注视是弱视的特征表现之一。为此,进行注视性质的检查,确定注视性质,对儿童弱视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中心注视的弱视眼治愈率最高,达65%以上。检查注视性质的方法有好几种,现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光发射法

这是一种最简便的检查方法。不需要特殊检查器具。它是依据角膜上光反射的位置确定注视性质的。例如遮盖患儿一眼时,另一眼角膜上的光反射点位置摇摆不定,即为游走

性注视。本方法对明显的非中心注释容易判断,但对于旁中心注视等比较轻微的非中心注

视则难以检查和确定。

(二)窥视镜检查方法

本器械是在直接检眼镜中附设窥视镜转盘。检查方法与检查眼底相同,检查时眼底镜在患

儿视网膜上投射出一个小黑星或“十”字,其四周有相等家间距的同心圆,每一圈相当于

0.5度。用窥视镜看清被检眼底后,调节光盘使之看清视网膜的中心圆黑圈,令被检眼固视

镜中的黑星或“十”字,检查者依据黑星与中心凹反光间距离的圈数来判断注视性质。

如果患儿被检查眼看不到黑星,而黑星又正好投射到中心凹处,说明患儿被检查眼的中心凹有很深的抑制。

注视性质可分为:中心凹注视、旁中心注视、旁黄斑注视、周边注视、和游走性注视5类。

本检查方法比较准确、方便,可用于3岁以下儿童的检查,是早期发现弱视的重要检查方法。如果在散瞳之后检查注视性质,就更加容易了。

“注视”是眼球对准一特定目标看,该目标的象就投射在眼内黄斑中心凹,因此,黄斑中心凹就是正常人的注视中心。

中心注视,又叫做中心凹注视。中心注视属于正常眼的注视,是使用黄斑中心凹注视目标。如果弱视儿童的弱视是中心注视,则愈后比较好,治愈率在65%以上。

中心注视眼再检查时,发现窥视镜中黑星正好落在黄斑部中心凹。

旁中心注视是怎么回事

旁中心注视是非中心注视中程度最轻的一种,窥视镜检查中发现中心凹反光距离黑星为2—4格,即在1度到2度范围内。

旁中心注视的弱视眼在治疗中如果注视性质不变,则视力是不可能提高到0.9以上的。所以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眼要重视相应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训练它变为中心注视,如光刷治疗、脉冲红光治疗等。

旁黄斑注视是怎么回事

旁黄斑注视是指弱视眼用黄斑周边部进行注视,其注视点距离中心凹2o以上,3o以内的范围。用窥视镜检查时发现中心凹反光距离黑星4格以上,6格以内。弱视眼的视力比旁中心注视还要低,弱视程度要严重些。

与旁中心注视的弱视眼一样,在治疗方法上首先要考虑改变注视性质的方法,使它变成旁中心注视,再变成中心注视,或者逐步变成为中心注视。很明显,旁黄斑注视的弱视眼比较旁中心注视的弱视眼其疗程长,困难程度要大。

周边注视是怎么回事

周边注视是指弱视眼用黄斑部以外的视网膜进行注视,其注视点距离中心凹在3o以上,用窥视镜检查发现中心凹反光距离黑星在6格以上,在同心圈以外。距离中心凹,其视力愈低。

周边注视的弱视眼治疗,首先选择后疗法。它是用强光眩耀异位注视点,使异位注视点抑制后中心凹注视逐渐成为优势。

周边注视的弱视眼视力都在0.2以下,弱视儿童年龄愈大,疗效愈差。

游走性注视是怎么回事

游走性注视是指弱视眼无固定的注视点,在窥视镜下可见黑星在中心凹周围动荡不定。

游走性注视的弱视眼,视力也比较差。在治疗方法上可以试选择健眼遮盖疗法,也可以同时进行光刷疗法,脉冲红光疗法等。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2017 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注:因为原文是全英文,我翻译还不够细致,如有纰漏或不容易理解的,可以查看原文对照。欢迎在评论区提出翻译不当之处。同时由于原文非常长,内容非常多,我按自己的理解选择了和临床最相关最重要的内容做了精简,所以本文并非原文的一一对应翻译。 图1 美国眼科学会的弱视临床指南2017 图2 2017年的弱视临床指南PPP网站 一、弱视的定义和分类 弱视是单侧,在少见情况下为双侧,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这种情况发生于其他方面均正常的眼中,或有累及眼部或视路的结构性异常,而这种视力的下降不能只归因于结构异常的作用。弱视眼也会伴有对比敏感度和调节缺陷。对侧眼常常也不正常,但只有细微的缺陷。 弱视是由于生命早期的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传统上依据对弱视的发生起作用的疾病或多种疾病的联合而进行如 下分类:斜视性持续的、非交替性斜视(内斜视最典型)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

屈光性(包括屈光参差性和双侧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可以作为未矫正的单眼或双眼屈光不正的结果而发生。当双眼的屈光明显时,引起一只眼的视网膜影像相较对侧眼发生长期地光学离焦,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这种类型的弱视可以联合斜视发生。单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被认为是部分由于受累眼的视觉影像模糊对视力发育的直接作用所导致的,部分是由于双眼间的竞争性和抑制性作用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与斜视性弱视发生的情况类似。 较大的屈光参差和散光导致弱视发生的危险和严重程度增加。双侧屈光性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会导致幼儿双眼的双侧性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到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在幼儿中未矫正的双侧的散光可以导致对于持续模糊的子午线的分辨能力丧失(子午线性弱视、散光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被完全或部分阻挡,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早年获得性白内障,但是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症、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与视觉剥夺性弱视相关。形觉剥夺性弱视虽然不常见,但是常常比较严重,也很难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阻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的倾向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威胁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新生儿,如能在1~2

儿童弱视的判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儿童弱视的判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了弱视,就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而很多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儿童弱视的危害性,使儿童治疗效果降低。 儿童弱视如何判断: 1、对于年满周岁的儿童,无论发现双眼正常与否,都应按常规由专业眼科医生做一次全面检查,看看是否存在小儿弱视的可能。 2、幼儿园的小朋友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以便早期排查小儿弱视; 3、眼睛有无斜视,是否经常眯眼; 4、看书或者看电视时,是否歪头、偏脸; 5、看东西是否凑得很近。 儿童弱视治疗方法: 1、穿针穿珠训练:患儿戴了矫正眼镜后,用红线穿针或穿珠子,每次穿200-300根针或200-300粒珠子,促使多用近目光,以提高视力; 2、红光闪烁刺激法:患儿戴矫正眼镜后,用弱视眼从观察孔中看闪烁性的红光,每次10-15分钟,每曰两次; 3、幼儿治疗:检查幼儿视力可用儿童视力表,或用大小不同的玩具在不同的距离估计幼儿视力。最精确可靠的检查是视觉诱发电位法。1-2岁幼儿被发现有一眼弱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1%阿托品油膏涂健眼,每曰一次,连续三个星期后休息一个星期作为一疗程。每做完两个疗程后检查一次,并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上述治疗,可持续到幼儿能够合作扩瞳验光,配戴眼镜为止。使用阿托品油膏

治疗的目的是使健眼出现暂时视力模糊,迫使弱视眼能优先看外界物体而提高视力; 4、遮盖治疗:当患儿配戴矫正眼镜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塑料布或黑布制的遮眼罩将健眼彻底遮住,迫使弱视眼看物,使弱视眼得到锻炼而增加视力。遮盖健眼多少天放开一天,或双眼交替遮盖的比例,应根据患儿视力的高低及年龄的大小而灵活掌握。遮盖健眼要彻底,不能使患儿用健眼偷看,进行遮盖疗法要有恒心,不能中断,否则会明显影响疗效。要特别注意,每进行遮盖疗法4个星期,必须检查两眼视力,观察弱视眼视力有无进步,被遮眼视力有无退步。如被遮眼视力没有退步,可继续作遮盖如被遮眼视力退步,就要停止遮盖若干天,等被遮眼视力恢复后再继续遮盖治疗; 5、光学药物压抑疗法:本法应用时较为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施行。首先两眼放瞳验光,充分矫正屈光度数,根据弱视眼的视力调整两眼屈光度数后配眼镜。然后,健眼每曰滴1%阿托品药水一次,迫使弱视眼看远或看近,以锻炼弱视眼,使弱视眼的视力不断进步。

眼科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学》(彭清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6月第9版)。 (1)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检查中,对单个字体的辨认能力比对同样大小排列成行字体的辨认能力高(拥挤现象),对比敏感度降低,立体视功能障碍,或眼底检查常有异常固视。 (2)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1)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弱视诊断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 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二)证候诊断 1.禀赋不足证:先天远视、近视等致视物不清;或有身体瘦弱,头晕耳鸣,盗汗,多动易躁,偏食或厌食。舌淡,脉弱。 2.脾胃虚弱证:视物不清,或胞睑浮肿,或兼见小儿偏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 3.气血亏虚证:视物不清,全身兼见面色少华,头晕失眠,气短身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刺治疗

2018年弱视诊治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弱视诊治指南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

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弱视诊治指南2018

弱视诊治指南 国卫办医函〔2018〕393号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

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会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不太常见的弱视类型,但是比较严重且难以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遮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患有影响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患儿,如果在生后2个月前进行白内障手术并进行光学矫正和视功能训练,预后较好。 医源性遮盖性弱视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在长期眼

ARDS柏林的诊断准则解读

精心整理

标准的ARDS分度对上述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ARDS病死率轻度为27%,中度为32%,重度为4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6]。经与AECC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新标准对于预测ARDS病死率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故获得了欧美危重病学界的认可,也为制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更精准定义其他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方式。 图1?? 根据柏林定义判断的ARDS严重程度、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二、对ARDS柏林定义的探讨 1.柏林定义是否降低了ARDS的诊断门槛:严重而且不易纠正的低氧血症是ARDS的重要特征,历来ARDS诊断标准都对氧合指标有严格规定[3],从1976年Bone至1989年Cryer,标准均规定 PaO 2/FiO 2 <140~150 mm Hg。1988年Murray等[14]用“肺损伤评分系统”(lung injury score system, LISS)判断肺损伤严重程度。LISS评分系统从X线胸片、低氧血症(PaO 2/FiO 2 )、PEEP和顺应性 四方面来评分,各评分总数除以评分项目,0.1~2.5分为轻至中度肺损伤,>2.5分为ARDS。按 此标准推算,必须PEEP>10 cm H 2O,PaO 2 /FiO 2 <200 mm Hg,而且还要顺应性、X线胸片肺泡实变 达标才能诊断ARDS。AECC标准继承了LISS的早期是急性肺损伤,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为ARDS的概念,以便于连续评估疾病发展过程。柏林定义也以低氧血症严重程度作为区别轻度和重度ARDS 的唯一标准,但取消急性肺损伤名称,将200 mm Hg< PaO 2/FiO 2 ≤300 mm Hg归入ARDS范畴。纵 观ARDS诊断标准发展史,开始时PaO 2/FiO 2 <140~150 mm Hg,以后规定PaO 2 /FiO 2 <200 mm Hg加 其他指标为ARDS,引出肺损伤(≤300 mm Hg)概念,到现在规定 PaO 2/FiO 2 ≤300 mm Hg为ARDS,

弱视的诊断和治疗

弱视的诊断和治疗 令狐采学 一、概述 弱视的患病率为2%~4%,为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所以了解视觉发育对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1、弱视: 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儿童视觉发育: 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敏感期为0~12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不同的发育阶段不仅视力有差别,不同检查方法检出的视力正常值也不同(表17-3)。从不同阶段视力发育的标志,可以看出在弱视诊断时应注意年龄因素。 3、弱视诊断标准: 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曾在1987年提出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出的0.8为弱视诊断标准,并提出诊断弱视应注意年龄因素。国外同时期也有类似的标准。近年来不少国家根据临床研究提出了与视力发育相关的弱视诊断及转诊标准。我国弱视防治实践也存在类似问题,即有些医生或保健人员不分年龄大小,只用0.8一个标准,又未注意是否存在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单眼斜视、

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对凡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均诊断为弱视并给予治疗,出现了弱视诊断泛化的倾向。 弱视诊断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如果幼儿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2行,又未发现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可以列为观察对象。 4、弱视的筛查与预防: 国外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加强筛查组(在出生后~37个月间筛查5次)弱视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在37个月筛查1次),分别为0.6%和1.8%,差异有显著性;加强组较差眼平均视力优于对照组,3岁前到眼科门诊治疗弱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 8%和13%),这些数据有力支持了早期强化筛查可以降低弱视的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的程度。 二、分类 1、斜视性弱视:发生在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不形成斜视性弱视。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的不同物像(混淆视)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如何诊断弱视

如何诊断弱视 弱视的诊断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弱视儿童的父母。应询问斜视发生的时间,是间歇性的,恒定性的,还是双眼交替性斜视,有无外伤或高热抽筋病史。询问母亲的孕期情况,分娩是否足月、须产。 父母是否近亲结婚,家庭中有无斜视或高度屈光不正者。患儿是否配戴过眼镜,是还进行 过弱视治疗及治疗的方法、时间等。 (二)检查视力 3岁以上儿童可以教会其查视力。要判断3岁以内婴幼儿视力,可用鲜艳的玩具逗引,看他双眼能否准确地远近跟随运动,以估计视力的不好。如果遮盖一眼后,患儿立即挣扎、哭闹、将遮盖物推开,说明未被遮盖眼视力不好。但遮盖另一眼后,患儿不反抗仍然高兴,说明未被遮盖眼视力比较好 (三)检查眼位 弱视儿童有眼位不正的约占58%,其中内斜视占43%,外斜视占%。眼位与斜视角的测定对于儿童弱视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意义重大。 测定斜角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角膜映光法、视野计法、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测量法及同视机测量法等。 (1)角膜映光法检查者会在患儿对面,在患儿眼前33厘米外,手持手电筒、逗引患儿注视小灯,观察患儿两眼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当一眼的反光点位于角膜中 央时,斜视眼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央与瞳孔缘之间约为10o,位于瞳孔边缘约为15o,位于瞳 孔缘与角膜缘之间为25o-30o,位于角膜缘时约为45o。角膜映光法检查简便,由于各人的 瞳孔、角膜弧度不尽相同,所以对患儿斜视角只是粗略的估计。 (2)视野计测量法让患儿端坐于视野计前面,让固视眼注视正前方6米外目标。检查者手持小电灯,在视野计弧上移动,直至反射灯光恰好位于斜视眼角膜中央, 此是视野计弧上小电灯位置的刻度即为斜视角度数。 (3)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测量法先用法,交替遮盖眼的眼球运动。如有运动,则用块状三棱镜分别置于左右眼(内斜者基底向外,外斜者基底向内),直至撤去遮盖时,眼球运动消失为止,这时所用的三棱镜度数,好为斜视角度数。三棱镜度数以“△”表示,在20o以内时1o=1.75△。 这种测量方法可消除双眼的融合功能,测得的结果较为精确。 (四)散瞳检查 儿童验光需要用阿托品散瞳,以消除调节力。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为了防止阿托品流入鼻腔吸收中毒,滴眼后压近内眼角5分钟。 用检影法作客观验光。2-3周后复查试镜,检查矫正视力。如果矫正视力≤0.8者,应诊断为弱视。 散瞳后应顺便检查眼球前部及眼底,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 其它还有注视性质、立体视、同视机、电生理等检查,见有关各节。 注视性质 非中心注视是弱视的特征表现之一。为此,进行注视性质的检查,确定注视性质,对儿童弱视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中心注视的弱视眼治愈率最高,达65%以上。检查注视性质的方法有好几种,现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光发射法 这是一种最简便的检查方法。不需要特殊检查器具。它是依据角膜上光反射的位置确定注视性质的。例如遮盖患儿一眼时,另一眼角膜上的光反射点位置摇摆不定,即为游走 性注视。本方法对明显的非中心注释容易判断,但对于旁中心注视等比较轻微的非中心注 视则难以检查和确定。 (二)窥视镜检查方法 本器械是在直接检眼镜中附设窥视镜转盘。检查方法与检查眼底相同,检查时眼底镜在患 儿视网膜上投射出一个小黑星或“十”字,其四周有相等家间距的同心圆,每一圈相当于 0.5度。用窥视镜看清被检眼底后,调节光盘使之看清视网膜的中心圆黑圈,令被检眼固视 镜中的黑星或“十”字,检查者依据黑星与中心凹反光间距离的圈数来判断注视性质。

ARDS柏林的诊断标准解读

呼吸衰竭不能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过度负荷来完全解释;如无相关 危险因素,需行客观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静水压增高型 肺水肿 轻度△: PEEF 或 CPA R 5 emH0时,200 mnHg< PaO/FiO ? < 300 mm 氧合情况 # H g ;中度:PEE 》5 cm H 2O 时,100 mm Hg < PaO/FiO z W 200 mm Hg ;重度:PEE 》5 cm H 2O 时,PaO/FiO 2= 100 mm Hg 注:*胸部影像学包括胸片或 CT ; #如果海拔超过1000 m, PaO/FiO 2值需用公式 校正,校正后PaO/FiO 2=PaO/FiO 2x (当地大气压/760); △轻度ARDS&,可用 无创通气时输送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 持续气道正压;FiO 2:吸入氧分数;PEEP 呼气末正压;1 mm Hg=0.133 kPa ; 1 cm H 2O=0.098 kPa 柏林定义沿用了 1994年欧美ARDS^题研讨会(AECC 制订的诊断ALI/ARDS 的4项标准⑺,简单易记,方便临床应用。粗看起来,与 AECC 标准改变不大, 但仔细比较有以下不同。 1?对“急性”的概念做出明确时间规定,从已知临床损害至符合诊断标准 时间w 7 d 。Hudson 等⑹对695例危重病的调查发现,脓毒症(sepsis )和创伤 患者在24 h 内发生ARDS 的分别为54唏口 29%在ARDS 危险因素出现后的5 d 内,90%以上患者发生ARDS 到7 d 时,所有患者均发生 ARDS 这有利于ARDS 与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因后者的发生常历时数周至数月,而且病因不明。 2 ?胸部影像学:AEC (标准只提X 线胸片“双侧浸润影”,过于笼统,在不 同看片者之间对同一胸片常缺乏一致的可靠解释。有报道,即使有经验的专家, 胸片与 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也只有 36%-71%],经过培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柏林 定义改为 “双侧浸润影不能用积液、肺不张或结节来完全解释”,强调了鉴别诊 断。附注中还提到“胸部影像学包括 CT',胸部CT 有许多特殊征象对 ARDS 勺 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对ARDS^严重肺炎、急性间质病等的鉴别提供帮助,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提倡多进行此项检查。 3 ?肺水肿原因:规定要与心力衰竭或液体过度负荷进行鉴别;废除以前肺 动脉楔压(PAOP < 18 mm Hg 的规定。因为常规应用 Swan-Ganz 导管测定PAOP 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已很少应用。研究还显示即使测定 PAOP 在测定者之 间也差异较大。而且有1/3?1/2的ARDS/ALI 患者的PAO B 18 mm Hg 经常与 传送的 气道压和液体复苏相关,较高的 PEEP 导致PAOP M 定呈假性增高[10-11]。柏 林定义 加上了“如有条件,需行超声心动图(EC 等客观检查”的内容。EC 可 床旁进行,又无创伤,可评价心脏各房室大小、左心功能(如射血分数)、有无 肺动脉高压,对排除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很有意义。另外, B 型钠尿肽(B-type natlriuoetic peptide ,BNP 或尿钠肽前体(pro-BNP )的显著增加有助于心衰 指标 数值 起病时间 从已知临床损害,以及新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症状至符合诊断标准 时 间,w 7 d 表1 ARDS 柏林的诊断标准 胸部影像 * 双侧浸润影,不能用积液、大叶/肺不张或结节来完全解释 学 肺水肿原 因

弱视检查和诊断

第八章 弱丽见桷查雨Ⅱi全断 第一节弱视发病机制与双眼视觉 一、弱视概念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阻碍与抑制而未能得到适宜的视性刺激 引起的发育障碍与退化。包括形觉、色觉、光觉及空间立体觉。 诊断标准中应当排除视觉中枢与传导径路中的其他病变,排除发育性与癔症性视力低下,排 除体征尚未出现时疾病早期阶段的眼球本身病变。 基层普查与防治弱视时,由于条件有限不能确诊弱视时不必勉强确诊,可注明疑诊弱视或初 步印象为弱视。 (一)弱视是视觉感受系统疾病 视觉感受系统是能够完成视觉感受功能的器官联合体。 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上丘、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可分为中枢部与周围部。资料表 明: ①在黑暗条件下饲养的猩猩,其视网膜神经细胞有形态的变化。 ②存在于视网膜中心凹的X细胞,如对其不予以鲜明结像刺激时,则从细胞开始到外侧膝 状体及视中枢将出现病理变化。 ③猴弱视动物模型,从组织学证实了Hubel和Wiesle的观察,且发现剥夺性弱视与斜视性弱 视引起的视皮质和外侧膝状体组织学改变是一样的。 ④对弱视病人的VEP观测印证了上述学者的动物实验。用棋盘方格图形反转刺激弱视病 人,弱视眼VEP值低于正常眼。 ⑤用图形刺激时见到弱视眼VEP幅值降低。 ⑥对斜视性弱视病人用闪光VEP、ERG同步记录发现,弱视眼VEP潜时延长,幅值低于正常 眼。 ⑦视网膜中心凹的X型神经节细胞与精细空间分辨力是高级视功能的基础。 X型神经节细胞的适宜刺激为周界清晰,聚焦准确的小视标。斜视眼的X神经节细胞如果 得不到足够的、聚焦清晰的刺激将影响其发育并产生精细空间分辨力障碍而成为弱视。 在猫斜视模型的外侧膝状体观察到,正常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依其电生理反应并可分为x 型和Y型,斜视猫外侧膝状体中接受斜视眼视网膜x型细胞传人的神经元反应异常,人的弱视

弱视的治疗规范(2)

弱视的治疗规范 一、前言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 5%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影响立体视觉。 二、定义 (一)VonNoordenM(1985) 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二)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2003) 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 (三)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CPG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2004)。 (四)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 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 (五)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2010)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三、病因 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一)视觉剥夺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二)双眼相互作用 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 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四、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 (一)斜视性弱视 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

中医诊疗指南 弱视

中医诊疗指南弱视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弱视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弱视amblyopia 视觉发育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1] 中医对“弱视”的论述散见于小儿通睛、能远怯近、远视等眼病中。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应询问是否伴有斜视,有无外伤或高热痉挛病史。询问母亲的孕期情况,分娩是否足月、顺产。家庭中有无斜视或高度屈光不正者。患儿是否进行过弱视治疗及治疗的方法、时间等。 3.1.2临床症状 一眼或双眼视物不清,或以眼斜为首发症状。 3.1.2.1矫正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1~2] 3.1.2.2拥挤现象 视力检查中,对单个字体的辨认能力比对同样大小排列成行字体的辨认能力高。拥挤现象是指弱视患者的屈光矫正中,单视标的矫正视力比整行视标的好1-3行,只要表现在综合验光仪(一般用单视标)的矫正视力好于插片验光(一般使用固定的灯箱视力表)的矫正视力。

3.1.2.3旁中心注视 部分程度较重的弱视由于视力下降显著导致中心凹失去注视能力,形成旁中心注视。 3.1.3检查 3.1.3.1眼部常规检查 无眼部器质性病变。 3.1.3.2其他检查 对比敏感度降低,或有立体视功能障碍,或眼底检查常有异常固视;视觉诱发电位异常:PVEP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MRI排除颅脑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 3.2分类及鉴别诊断 3.2.1分类[1] 3.2.1.1斜视性弱视 发生在单眼,患儿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常见于4岁以下发病的单眼恒定性斜视患儿,由于斜视无法形成双眼单视功能,大脑皮质主动抑制斜眼的视觉冲动,长期抑制形成弱视。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产生的抑制越快,弱视的程度越深。 3.2.1.2屈光参差性弱视 因双眼屈光参差,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两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2],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常形成弱视甚至斜视,以至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央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这类弱视的性质和斜视性弱视相似,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3.2.1.3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眼性,发生于未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多数远视≥+5D,散光≥2D或远视兼有散光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并无双眼物像融合机能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时配戴适当的眼镜,视力可逐渐提高。 3.2.1.4形觉剥夺性弱视

2020年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2020年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课 件) 弱视的诊断和治疗 一、概述 弱视的患病率为2%~4%,为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所以了解视觉发育对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1、弱视: 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儿童视觉发育: 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敏感期为0~12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不同的发育阶段不仅视力有差别,不同检查方法检出的视力正常值也不同(表17—3)。从不同阶段视力发育的标志,可以看出在弱视诊断时应注意年龄因素.......感谢聆听 3、弱视诊断标准: 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曾在1987年提出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出的0.8为弱视诊断标准,并提出诊断弱视

应注意年龄因素。国外同时期也有类似的标准。近年来不少国家根据临床研究提出了与视力发育相关的弱视诊断及转诊标准。我国弱视防治实践也存在类似问题,即有些医生或保健人员不分年龄大小,只用0.8一个标准,又未注意是否存在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对凡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均诊断为弱视并给予治疗,出现了弱视诊断泛化的倾向。......感谢聆听 弱视诊断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8.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如果幼儿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2行,又未发现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可以列为观察对象。......感谢聆听 4、弱视的筛查与预防: 国外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加强筛查组(在出生后~37个月间筛查5次)弱视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在37个月筛查1次),分别为0.6%和1.8%,差异有显著性;加强组较差眼平均视力优于对照组,3岁前到眼科门诊治疗弱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8%和13%),这些数据有力支持了早期强化筛查可以降低弱视的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的程度。......感谢聆听

《斜弱视与双眼视》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 《双眼视与斜弱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 年6 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余焕云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18 日期:

《双眼视与斜弱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Bincular Vision and Strabismus & amblyopi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02055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1(36/15)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3 学分2.5 课程性质考试适用专业眼视光学本科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能够掌握正常双眼视的概念、常见双眼视诊断的检查方法;掌握常见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检查诊断和处理;掌握图形分析法和S法则和P法则的运用。 掌握常见视功能训练的方法和仪器。熟悉眼球运动以及检查,熟悉不等像的概念以及处理原则,了解视疲劳的概念以及常见原因。掌握常见斜视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基本掌握斜弱视专科的主要检查操作;掌握弱视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掌握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的关系;并能熟悉弱视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掌握低视力的诊断标准、检查方法以及处理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赵堪兴主编本科教材《斜视弱视学》;人卫版,2011年; 王光霁主编《双眼视觉学》第二版;北京,人卫版,2011年 徐亮《低视力学》第二版、北京、人卫版、2011年 参考书《斜视》《现代斜视治疗学》 Scott B.Steinman Foudarions of Binocular Vison 2000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聚散功能那个检查和AC/A测量,实验室进行 3学时 调节功能检查和相关参数的图形绘制,实验室进行 3学时 视觉功能训练,实验室进行 3学时 斜视常规检查,在实验室进行 3学时 斜弱视门诊见习,在斜弱视门诊进行 3学时 第一章正常双眼视和基本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双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和立体视的概念以及正常眼动的常见分类。

弱视

弱视: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一、前言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5%。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影响立体视觉。 二、定义 (一)VonNoordenMD (1985 ) 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二)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2003 ) 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 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 (三)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CPG )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2004)。 (四)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 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 (五)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2010 )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三、病因 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一)视觉剥夺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二)双眼相互作用 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四、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一)斜视性弱视 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00D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未经配镜矫正,虽经调节,仍无法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影像,引起双侧弱视,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以逐渐提高。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远视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近视6.0D致使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融合困难,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的一眼,日久形成弱视。 (四)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尤其在生后头3个月,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或遮盖一眼过久,妨碍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形觉剥夺可形成严重弱视,其视力预后较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更为严重。

弱视康复

弱视康复 洪永锋1,吴建贤1,刘奕1,沈显山1 视弱(Amblyopia)是导致儿童和成年人视觉障碍的最常见原因,在0~15岁儿童累计发病率为2%~4%,在成人弱视发病率为2~2.5%[1、2]。大量证据表明,弱视可以导致广泛的不良影响,包括视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而引起永久性视力缺损、感知觉障碍、在校多方面表现能力差、精细运动差、社交能力差和自我肯定不足等。如果在以后人生中健侧眼睛因为受伤、患病等失明,则原本弱视者有可能变为全盲[3、4]。幸运的是许多研究显示,对于弱视,通过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绝大多数可得以改善或治愈。但弱视也会因为错过最佳干预期而不可逆。即使在美国,2006年估计有75万学前婴幼儿患有弱视,但将近一半未在学前被发现[3]。本文就弱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唤起我国学者对弱视的关注进而能积极和正确的处理。 1.什么是弱视? 弱视又称惰性眼“lazy eye”,是指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8以上。按照类型不同,医学上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等五大类[3]。 2.弱视的原因? 弱视者常继发于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因: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白内障等,但在不同年龄段导致弱视的病因有所差别。Eileen等[4]对250例<3岁的弱视患儿进行调查发现82%的弱视伴有斜视,50%伴有屈光参差,同时两种兼有者占弱视的13%,这与大龄弱视者的情况不同。<3岁弱视眼屈光不正均值为+2.63 D,明显低于年龄较大者。屈光不正的度数在斜视患儿较高(+2.59 D),而在屈光参差患儿较低(+0.94 D)。该研究表明弱视病因谱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斜视在人生早期是导致弱视最主要的原因,屈光参差是在3岁后引起弱视的主要病因,这是因为屈光参差若不经治疗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病因在视觉发育期(<7~8岁)影响正常视觉通路的发育,导致视觉皮质区结构及功能异常,以及视力损害,引起弱视[4]。当通过外科手术或矫正屈光后视觉障碍仍存,这是因为此时视觉中枢仍是异常的缘故,而不是单纯的眼部异常纠正后弱视即可矫正。目前弱视的主流理论为:当来自两眼的图像不匹配时,来自一只眼的图像形成视觉,而来自另一只眼的图像则被抑制,久而久之受抑制眼就成为弱视。弱视者经常在双眼视物时弱视眼视觉输入受抑制。最近的研究显示视觉压抑在单眼弱视、双眼弱视者中均起着主要作用[1、4]。 3.弱视的诊断? 在婴幼儿,通过科学的筛查和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弱视患病率。早期诊断、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KJ2011Z192)资助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230601 作者简介:洪永锋,男,副主任医师,硕士

解读弱视诊断标准

弱视诊断标准新解读 过去的十余年,我们一直将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通过的“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 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作为弱视的诊断标准。因该诊断标准未能真正揭示弱视的本质,导致了弱视诊断的扩大化,使很多健康的儿童加入到弱视的行列中,并接受长时间的弱视训练,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公共医疗资源,且给患儿幼小的身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本文以五年制医学教科书《眼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主要依据,解读弱视诊断标准的内涵及变化。 一、新旧诊断标准的比较 1、传统的弱视定义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 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诊断要点:(1)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2)矫正视力≤0.8。 2、最新的弱视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诊断要点:(1)发生在视觉发育期内;(2)存在异常视觉经验;(3)最佳矫正视力下降;(4)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新诊断标准的变化 (1)注重矫正视力与年龄的关系 新标准更注重视觉发育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到低龄幼儿视力未充分育或发育迟缓等情况的存在,对于矫正视力未到达0.9但高于该年龄段正常视力下限的儿童列为可疑对象,严密观察,不纳入“弱视”范畴。这样可以避免弱视诊断扩大化及由此引起的过度治疗。 (2)注重“异常视觉经验”在诊断中的作用 “异常视觉经验”实际上就是指引起弱视的病因(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几种常见形式。新标准中,对拟诊“弱视”的病例建议积极寻找引起弱视的异常视觉经验(危险因

ARDS柏林的诊断标准解读

表1 ARDS柏林的诊断标准指标数值 起病时间从已知临床损害,以及新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症状至符合诊断标准时间,≤7 d 胸部影像 学* 双侧浸润影,不能用积液、大叶/肺不张或结节来完全解释 肺水肿原因呼吸衰竭不能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过度负荷来完全解释;如无相关危险因素,需行客观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 氧合情况#轻度△:PEEP或CPAP≥5 cm H 2 O时,200 mm Hg<PaO 2 /FiO 2 ≤300 mm Hg; 中度:PEEP≥ 5 cm H 2 O时,100 mm Hg <PaO 2 /FiO 2 ≤200 mm Hg;重 度:PEEP≥5 cm H 2 O时, PaO 2 /FiO 2 ≤100 mm Hg 注:*胸部影像学包括胸片或CT;#如果海拔超过1000 m,PaO 2/FiO 2 值需用公式校正, 校正后PaO 2/FiO 2 =PaO 2 /FiO 2 ×(当地大气压/760);△轻度ARDS组,可用无创通气时 输送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持续气道正压;FiO 2 :吸入氧分数;PEEP:呼气末正 压;1 mm Hg=0、133 kPa;1 cm H 2 O=0、098 kPa 柏林定义沿用了1994年欧美ARDS专题研讨会(AECC)制订的诊断ALI/ARDS 的4项标准[7],简单易记,方便临床应用。粗瞧起来,与AECC标准改变不大,但仔细比较有以下不同。 1.对“急性”的概念做出明确时间规定,从已知临床损害至符合诊断标准时间≤7 d。Hudson等[8]对695例危重病的调查发现,脓毒症(sepsis)与创伤患者在24 h内发生ARDS的分别为54%与29%;在ARDS危险因素出现后的5 d内,90%以上患者发生ARDS;到7 d时,所有患者均发生ARDS。这有利于ARDS与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因后者的发生常历时数周至数月,而且病因不明。 2.胸部影像学:AECC标准只提X线胸片“双侧浸润影”,过于笼统,在不同瞧片者之间对同一胸片常缺乏一致的可靠解释。有报道,即使有经验的专家,胸片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也只有36%~71%[9],经过培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柏林定义改为“双侧浸润影不能用积液、肺不张或结节来完全解释”,强调了鉴别诊断。附注中还提到“胸部影像学包括CT”,胸部CT有许多特殊征象对AR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意义,对ARDS与严重肺炎、急性间质病等的鉴别提供帮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提倡多进行此项检查。 3.肺水肿原因:规定要与心力衰竭或液体过度负荷进行鉴别;废除以前肺动脉楔压(PAOP)≤18 mm Hg的规定。因为常规应用Swan-Ganz导管测定PAOP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已很少应用。研究还显示即使测定PAOP,在测定者之间也差异较大。而且有1/3~1/2的ARDS/ALI患者的PAOP>18 mm Hg,经常与传送的气道压与液体复苏相关,较高的PEEP导致PAOP测定呈假性增高[10-11]。柏林定义加上了“如有条件,需行超声心动图(EC)等客观检查”的内容。EC可床旁进行,又无创伤,可评价心脏各房室大小、左心功能(如射血分数)、有无肺动脉高压,对排除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很有意义。另外,B型钠尿肽(B-type natlriuoetic peptide,BNP)或尿钠肽前体(pro-BNP)的显著增加有助于心衰的诊断。中心静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