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一、概说(4学时)

(一)理论的作用

1、目的:培养历史意识,建立建筑史观。

2、理念:批判的、质疑的、选择的理性原则。

3、方法:分析的、解析的、诠释的,专题讨论、研判的。年鉴学派-正史-野史-乡土-风土,建筑学与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学视角-作为制度的建筑-场景与仪式。

(二)理论与历史

1、历史与人为事实(史料、事(史)实、人为事实(ARTIFACT)、事件、建筑)。

2、历史与传统(传统的歧义,习俗,活的传统:现行习俗,时尚)。

3、西方的理论、中国的问题。“关于建筑新议程的理论”:现代主义批判;寻找意义(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创造与根源(解构主义)、传统问题(历史主义)、类型学与转化、文脉主义(后现代城市理论)等理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历程、成就和局限。(三)本课程基本要求

讲授与讨论、作业与考核、参考教材。参考材料每讲给出。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10学时)

(一)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

1、类型说

2、崇俭说

3、非神权说

4、文明延续说

5、阴阳五行说

6、演变的轨迹:

1)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先秦建筑的地域性、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

2)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韻,体系的成熟;

3)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

4)西风东渐的近现代;

5)演变特征: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

1、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2、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3、“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4、“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5、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6、“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7、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 TECTONICS)

1、尊卑的礼制空间与典章制度。

2、贵柔的体系

1)柔性的结构

2)柔曲的外形

3)柔糜的装修、色彩

4)北方官式与江南苏式的异同及渊源关系

3、模数化的趋势

4、萧散的园林

1)造园之“意”

A、隐喻的境

B、写意的形

C、模糊的界

2)造园之“匠”

作业1: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或中国木构建筑基本特征

三、中外建筑关系(6学时+上讲讨论2学时)

(一)“建筑之树”与世界建筑体系。

1、古代建筑的“趋同”和“伪形”;

2、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影响的“涵化”;

3、近现代接受西方“同化”的挑战。

(二)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建筑

1、丝路背景:“胡”与“佛”的移入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嬗变。

2、希—印建筑影响:从希腊、犍陀罗到东土。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三)西风东渐与中国近现代建筑

1、洋风与中式(17-19世纪)

2、鲍扎尔与中国古典复兴

3、近代中西比较

4、探索“中国风”

四、历史建筑保护(6学时)

(一)基本概念

西方词汇的含义: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Reuse--Recyclability Regeneration-Renewal-Revitalization

1、意义:保护-发展,保守—进步,文明演进中的制衡。

2、目的:

3、专业作用

4、保护机构

(二)对象与原则

1、对象

2、原则

(三)策略与方法

1、修复性保护

2、结构性保护

3、保护与再生

作业2:建筑演进中的新旧矛盾

五、总复习(2学时+上讲讨论2学时)

六、教学参考材料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

李允鉌:《华夏意匠》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

计成:《园冶》(陈植注释本)

沈复:《浮生六记》

常青:《建筑志》

常青:《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

汉宝德:《斗拱的起源》、《明清建筑二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

缪朴:传统的本质,《建筑师》36、40期

汉宝德:大乘的建筑观,《世界建筑》1990年5期

《威尼斯宪章》等

第二部分:西方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概论:(3学时)

一、西方建筑历史的史学研究-西方建筑理论的历史古代部分:(18学时)

二、西方古典建筑(一)

西方古典建筑之源——古埃及-古西亚的建筑

古希腊建筑-胜地与神庙-雅典卫城-古希腊柱式

三、西方古典建筑(二)

希腊化时期的建筑

古罗马建筑-城市与建筑-拱券与穹隆-古罗马柱式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四、早期基督教、拜占庭与罗马风建筑

五、哥特建筑

法国-早期哥特建筑-盛期哥特建筑

德国-英国-意大利哥特建筑

六、文艺复兴与手法主义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阿尔伯蒂-帕拉蒂奥-建筑理论

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时代的城市与建筑

建筑比例-几何与透视

七、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建筑

巴洛克建筑-贝尼尼-波罗米尼-瓜里尼-城市广场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建筑理论

古代部分作业:

1、关于古典建筑、中世纪建筑以及文艺复兴建筑的典型实例与建筑细部的抄绘。

2、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阅读:关于建筑师的修养、关于古典柱式

近现代部分:(21学时)

八、18世纪~19世纪西方建筑

学院派-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工程技术的影响

九、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建筑探索

新艺术运动-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卢斯

十、 20世纪的现代建筑(一)

表现主义与未来主义-风格派与构成主义

勒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

十一、20世纪的现代建筑(二)

德国-密斯-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意大利-理性主义-新现实主义-有机建筑

十二、20世纪的现代建筑(三)

赖特与有机建筑

北欧的有机主义和福利国家建筑

国际风格-基迪翁-空间、时间与建筑

十三、从勒柯布西埃到“建筑电讯派”的城市理论与建筑

勒柯布西埃-CIAM-TEAMΧ-荷兰结构主义-新陈代谢派与建筑电讯派十四、现代主义的转变

路易康-卡洛斯卡帕

近现代部分作业: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解读

当代部分:(12学时,联合教学,主题灵活多样)

十五、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思潮(一)

后现代主义-文丘里-柯林罗

十六、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思潮(二)

类型学-批判的地域主义-当代建筑师

十七、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思潮(三)

解构主义-图解(diagram)-当代建筑师

十八、后现代时期的建筑思潮(四)

透明性-物质性-当代建筑师

当代部分作业:当代建筑思潮与建筑师解读

主要教学参考书:

《外国建筑史》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

世界建筑史丛书(共十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西方现代建筑史》本奈沃罗

《现代建筑思想的演变1750~1950》P. 柯林斯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K.弗兰普顿

‘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N. Pevsner

‘Meaning in Western Architecture’ C. Norberg Schulz

‘Architecture, the Nature and the Manmade’ Vincent Scully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rituals and settings’ Kostof

‘Modern Architecture’ Alan Colquhoun

‘Historiograph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P. Tournikiotis

‘Architecture in Europe since 1968, memory and invention’ A.Tzonis an L. Fevaivre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from Vitruvius to Present’

‘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 an anthology of ar chitectural theory 1965~1995’

各种中外建筑期刊以及当代西方关于建筑、建筑师以及建筑理论专题的国外书籍

同济建筑史真题

同济建筑史真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选择填空 建筑史观 1、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历史观是()。04 2、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tectonic”主要是指()。04 3、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08 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的含义。08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流变 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01 A朝代的更替 B文化中心的转移 C建筑工具的进步 D中外建筑的交流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1 A建筑类型 B建筑等级 C取材方便 D阴阳五行 3、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01 A心理学 B方位 C礼制 D术数 4、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时期。01 5、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02 6、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方式的演变。02,04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3 A建筑等级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8、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采用()。03 A西北 B江南 C华北 9、中国上古的九州中,()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03 10、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03,04 11、()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主要原因。04,06 12、中国上古九州概念中,()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04 13、古代官式建筑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因果关系()04 A朝代更替 B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转移 C中外交流 14、以下哪位学者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04,05 A罗西 B德·昆西 C钱伯斯 15、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05 A晋 B冀 C苏 D赣 16、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同济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 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小组编

2004年2 月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 规划内容和要求 评分标准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三部分专题讲座 第四部分中期考核要则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控规实例(主要图纸)

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在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控规编制办法的基础上,分析土地使用区划的功能性、经济性、法规性,制定城市空间设计的规划导则,建立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操作原则和规定,同时掌握控规文本的写作方法,并按照教学规范提交相应成果。 二、教学要求在控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反映建设用地环境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艺术的内涵,使设计的成果既切又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既严谨规范便于操作实施、又具有适当灵活性的特点。 三、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 教学案例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教学小组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下文 4.3 要求中个人成果的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0.3-0.5平方公里左右,并独立完成相应内容的控规文本。公共成果由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分根据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成果及平时成绩综合而定。 四、规划内容和要求 4.1规划的基础资料之收集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 (3)人口分布现状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 (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使用状 况、开发方式等 (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同济西方建筑史真题(按重题和时期)

选择填空 古埃及、古西亚 1、下列哪一个不是古代西亚洲建筑的特点()98,01 A 砖的应用B拱券的应用C平面对称布局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 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用途。99,01 3、古埃及的方尖碑经常建在()位置,其一般长细比为()。99,00 4、古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宫建筑群主要建筑有()、()。99,01 5、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原有高度为()。05 6、券和穹隆在建筑中得到使用始于()。07 7、拱券使用始于()。09 古典 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02,05 2、古典柱式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98、99,08 A柱头,柱身,柱础,檐壁B柱头,柱身,柱础 C柱头,柱身,柱础,檐部D柱头,柱身,柱础,额枋 3、《建筑十书》的作者是()。98 4、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和()。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根()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根()式柱子。99 5、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柱式的代表。99,00 6、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材料建造。99 7、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结构方式建成。99 8、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的是()时期名叫()的建筑师,他所写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00 9、古典柱式包括()、()、()、()、()等五种。00,07 10、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庙用()材料和()结构创造了约()的跨度。00 11、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01 A交叉拱B十字拱C棱拱D抹角拱 12、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02 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 13、古希腊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一种古典柱式是由()和()组成。02,03,04,05 14、古希腊神庙多立克柱式中柱子的细高比一般为()。03,04,05 15、古罗马时代的罗马大斗兽场平面长轴长度为()。03 16、Agora是指()。04 17、Forum是指()。05 18、按照维特鲁维的说法,多立克柱式檐部的三陇板形势来自木构建筑()。06 A挑梁端部B覆盖端部的装饰板C窗间墙D装饰构件 19、将不同的古典柱式叠加在一个建筑立面上的做法在()时期出现?06 20、古罗马巴西利卡是一种(),对后来()和()的空间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06 21、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平面的长轴和短轴约是()、()。06

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

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比较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古罗马建筑影响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 古希腊建筑特点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

戴复东 学历:本科 最后毕 业学校: XX大学建筑系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团队: AD-建筑与高新技术 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XX省XX市(XX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XX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XX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 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 房屋产业化 构配件产业化 建筑体系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 [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 [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 [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 [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 [发表论文] XX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 1 / 71

X 时龄 学历:博士 最后毕 业学校:同济大学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队: AZ-建筑与城市空间 简介:X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 会员。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XX市建筑学会名誉理 事长、XX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XX世博会 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 本科生课程 建筑评论 研究生课程 建筑评论 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 XX近代建筑风格 [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 [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 [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 [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 2 / 71

建筑历史与理论 题库

建筑历史与理论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矿业大学都招建筑学研究生。相对北建工和北京工业强点排名比较靠前,声誉比较好。 本排名仅涉及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学科,未包含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 第一档(三博全):1东南大学2清华大学3天津大学4同济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7重庆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 第二档(有一个博士点或三硕全):9华中科技大学10浙江大学11湖南大学12南京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5西南交通大学16沈阳建筑大学17深圳大学18昆明理工大学19山东建筑大学20武汉大学21中南大学22厦门大学 除老八校外以上三学科有博士点的学校: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除老八校外有建筑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共17所):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侨大学 第三档(二硕):23合肥工业大学24华侨大学25武汉理工大学26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7南京工业大学28青岛理工大29太原理工大学30长安大学31四川大学32山东大学 除拥有建筑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外,拥有建筑学学士授予权的学校(共30所):深圳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工程学院、广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第四档(一硕):33上海交通大学34北京工业大学35郑州大学36广州大学37河北工程学院,等20几所。 第五档:没有建筑学硕士点而开设建筑学本科教育的大学 希望对你有帮助。 31 回答者:河 最佳答案 建筑学考研初试公共课是外语政治(全国统一命题) 专业课由学校自己命题(考哪个学校就用哪个学校的题具体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上学校网站查找)只能报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

(整理)同济往届试题建筑史.

2000年中国建筑史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 1、中国的五大古都是(西安)、(北京)、(开封)、(洛阳)、(南京)。其中城池保持最完整的是()。 2、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东汉)朝的(白马寺)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朝的(山西应县木塔)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的佛殿是(唐)朝的(佛光寺)大殿。 3、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唐)朝,成熟于(宋)朝,在清代称为(斗口),是(大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4、古代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色,最低的是()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5、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开始自(南北)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须弥座),是从()传入的。 6、“民族固有形式”的口号盛行于本世纪()年代,但当时盛行的摩登建筑却是()风格,代表作是外滩的()和()。 7、首批中国近代建筑师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美国()大学建筑系,那里曾是()的大本营。 二、绘图题(每题5分,共20分) 1、双槽与金箱斗底槽 2、楼阁式塔与密檐塔 3、晋祠圣母殿平、立、剖面图 4、五踩斗拱 2000年外国建筑史 一、填空(每格0.5,共22分) 1、古代埃及的方尖碑常建在()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 2、希腊柯林斯柱式建筑的代表作是() 3、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适用、坚固、美观)的是()时期名叫()的建筑师,他所写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 4、古典柱式包括()、()、()、()、()等五种。 5、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庙用()材料和()结构创造了越()米的跨度。 6、拜占庭时期的重要教堂除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外还有位于()城市的()教堂。 7、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在屋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一个采用()结构,一个采用()结构。 8、非宗教建筑中的著名哥特建筑实例有()。 9、圣马可广场在今()国家的()城市,主要布局形成于()时期。 10、文艺复兴建筑最早产生于()(国名),它的盛期是公元()世纪,它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主要实例有()和()。 11、洛可可是( )(国名)()世纪的一种装饰风格,又称()风格。 12、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清真寺是(). 13、美国国会大厦是()风格的建筑,英国国会大厦是()风格的建筑。 14、1889年建成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机械展览馆分别是以()米的高度和()米的跨度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记录。 15、“形式追随功能”是()学派的建筑师()的名言。 16、波茨坦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设计的,他是()派代表人物。

世界现代建筑史(重点内容)

世界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起在全世界各国发生的各种建筑方式和建筑思维方式的探索和成果 一、现代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 18世纪中期的欧洲,大部分国际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农业经济阶段,各国大都沿袭了自古典主义、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传统,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存在两种不同的建筑:权贵的建筑和百姓的建筑。 资产阶级在十八世纪后半叶和十九世纪,终于成为欧洲和美洲的新权力阶级、统治阶级,他们不希望采用老的建筑形式,于是开创了现代建筑知识传统,但多是采用各种历史风格的大混合。 二、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的背景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其中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古,英国的新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产生的折衷主义三个浪漫最具有代表性。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一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自由、民主、博爱立场

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立场 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用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1、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确倾向 于借用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影响注意。考古还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大面貌,从而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物质的参考基础 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复古运动最高潮的是拿破仑帝国时 期的大量建筑,这时期的大型建筑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A、为发达的经济而建立的新型建筑 B、为解决人口日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而建造的大量多层住宅公寓建筑。 C、为炫耀拿破仑征服的功绩而建立的大型纪念性建筑。2、英国以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权利和影响日益增大,煤矿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为他们急剧积累巨额的财富,在战后英国成为欧洲重要的大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城市急剧扩大,住房问题日趋严重。 英国复古主义的最特殊特点是新哥特主义的出现。 3、美国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的发展 开国的革命者希望能够通过体现美国的民主精神,他们主张以罗马风格为主,兼容各种欧洲风格,形成古典折衷主义的建筑面貌。 19世纪是两种类型的建筑交织发展的阶段:古典复兴主义的盛行和新建筑的涌现。

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一)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主讲:常青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

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⑵“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⑶方法:“分析” ●<>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年代初开始。30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文丘里。介绍现代建筑的各个流派思潮。从新现代,解构主义到后工业时代。) 书中的要点: 1.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质疑:起点:文丘里 2.关于意义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探讨表层与深层,所指与能指的问题。二元并立的逻辑被解构主义否定,解构主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结果也是矛盾的) 3.创造与根源:60年代,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到及至。现代主义讲究有序的形态,表现本能的冲动。后现代主义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而存在,如表现荒芜瘟疫的城市即将崩溃,逻辑荒唐的文字游戏,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冲动优于理性,充满对新事物的愿望,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解构主义

同济建筑专业课必读书目

同济建筑专业课 大一上学期: 工业时代西方百年室内设计1850-1950,没课本 建筑概论1,《建筑概论》沈福煦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没课本 大一下学期: 建筑概论2,《建筑概论》沈福煦 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桢主编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图说》同济大学出版社 大二上学期: 建筑设计原理1,《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同济建筑系 大二下学期: 建筑物理(光),《建筑物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热),同上 建筑物理(声),同上 建筑设计原理2,《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构造技术运用,《平面构成》黄刚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色彩构成》钟镯珩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立体构成》卢少夫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大三上学期: 电脑应用基础1,《AutoCAD xxxx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 建筑构造1,《建筑构造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刘昭如编著 建筑设计原理3,《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书版社 建筑学专业英语1,《建筑学专业英语》(自编教材) 大三下学期: 电脑应用基础2,《3DS Max入门到精通》,希望出版社 《电脑辅助建筑渲染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建筑构造2,《建筑构造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刘昭如编著 建筑学专业英语2,《建筑学专业英语》(自编教材) 建筑特殊构造,《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原理4,《山地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书版社 历史环境实录,《历届传统建筑测绘图集》(建筑历史教研室自编教材)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一、概说(4学时) (一)理论的作用 1、目的:培养历史意识,建立建筑史观。 2、理念:批判的、质疑的、选择的理性原则。 3、方法:分析的、解析的、诠释的,专题讨论、研判的。年鉴学派-正史-野史-乡土-风土,建筑学与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学视角-作为制度的建筑-场景与仪式。 (二)理论与历史 1、历史与人为事实(史料、事(史)实、人为事实(ARTIFACT)、事件、建筑)。 2、历史与传统(传统的歧义,习俗,活的传统:现行习俗,时尚)。 3、西方的理论、中国的问题。“关于建筑新议程的理论”:现代主义批判;寻找意义(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创造与根源(解构主义)、传统问题(历史主义)、类型学与转化、文脉主义(后现代城市理论)等理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历程、成就和局限。(三)本课程基本要求 讲授与讨论、作业与考核、参考教材。参考材料每讲给出。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10学时) (一)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 1、类型说 2、崇俭说 3、非神权说 4、文明延续说 5、阴阳五行说 6、演变的轨迹: 1)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先秦建筑的地域性、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 2)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韻,体系的成熟; 3)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 4)西风东渐的近现代; 5)演变特征: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 1、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2、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3、“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4、“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5、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6、“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7、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 TECTONICS) 1、尊卑的礼制空间与典章制度。 2、贵柔的体系 1)柔性的结构

同济大学中建史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清华大学2004年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试题

清华大学2004年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试题 一. 选择(20分) 相对比较简单,书看到了基本都可答对 二. 作图(10分) 1〉巴黎圣母院平面、立面 2〉独乐寺观音阁平面、立面 三. 填空(15分) 1〉关于唐长安城 2〉关于圣彼得大教堂方案的参与者及最后的实施情况 3〉关于第一个哥特建筑的历史 4〉关于中国第一批留美建筑师 5〉关于佛光寺大殿 四. 简答(30) 1〉古希腊与罗马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特点,他们对西方建筑发展的影响 2〉“卑宫室,。。。。之沟衅”是谁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3〉17-18世纪英国园林充满浓郁的东方情调,试举一例并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建筑理论部分(75) 一. 简答(30) 1〉柯布的新建筑五点 2〉场所精神 3〉建筑的文脉 4〉建筑中的解构 5〉理性主义 二. 论述(45分) 1〉路易康的建筑思想 2〉评述郎香教堂 3〉试举一例阐述建筑的生态化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影响 4〉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2005年中外建筑历史考研试题<研友回忆版> <研友回忆版> 1、用封建社会中期的实例论述古代木构建筑的技术成就?

2、早期石窟佛寺的特点及外来影响? 3、唐代长安城的规划特点及对国外建城的影响? 外建史: 1、现代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关系? 2、美国”新古典主义”的根源和意义? 3、文艺复兴建筑与古典复兴建筑的区别? 清华大学2005年建筑历史考研试题<研友回忆版> 1、小雁塔立面图 2、南禅寺剖面图 3、赵州桥立面图 4、嵩岳寺塔立面图 5、太和殿立面图 6、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7、古代宫殿设计理念 8、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9、唐代建筑风格 10、北京城规划理念 11、《园治》 12、《营造法式》 13、网师园平面图 14、唐代长安城规划特点 15、古代木构建筑技术 16、清九檩构架剖面 17、早期石窟佛寺特点 18、高颐石阙立面图 19、天坛设计理念 20、评说《考工记》 2004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史 一、解释 1、包豪斯 2、孟菲斯 3、功能主义 4、解构主义 5、法国装饰主义 6、工艺美术运动 7、荷兰风格派 二简答 1、斯堪的那维亚设计风格 2、乌尔姆设计体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3、功能主义 三、论述 1、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和教育的影响

天津大学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 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但需要考生在参考书 范围内能够触类旁通,关联理解,按研究生考试要求体现学习中自 我提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中国建筑史部分 中国建筑史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亦可少量涉及近现代建筑同 古代传统的关联。要求考生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法 式规则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对造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 有著名实物,能从各时代作品到演变、从群体到单体、从结构到装饰对它们叙述、分析与评论。由于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和建筑群体在建筑 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关木构架的形成、演变与空间特征以及群体(包括城市、园林、宫殿、坛庙、陵寝、寺庙等)的外部空间特点 应得到考生的重视。 2.外国建筑史部分 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史为主,但作为基本史实考察,也可能在较少的分数内涉及古埃及等其他地区。史实考察范围为从奴隶社会至20世 纪90年代,也会涉及当代问题,考点包括历史时间、主要建筑风格、建筑思潮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著名人物与观点、著名建筑书籍、著名作品特征等各方面史实。要求考生可以用草图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典型历史建筑风格或著名作品的平、立、剖面或者结构与造型特征;可以根据图片内容准确填写出建筑物名称、风格、建筑师、年代等基本内容;并且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流畅地联系当代建筑艺术发展,对历史上的著名案例、著名建筑师、建筑形式特点、建筑艺术观点等做出分析评价。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中国建筑史与外国建筑史两部分,题型一般有绘简图、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评析等,在许多情况下题型可能穿插,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清华04年建筑历史与理论部分试题

清华2004年 一.选择(20分) kaoyangj 相对比较简单,书看到了基本都可答对 同济 二.作图(10分)辅导 1〉巴黎圣母院平面、立面同济 2〉独乐寺观音阁平面、立面 共济 三.填空(15分)济 1〉关于唐长安城研 2〉关于圣彼得大教堂方案的参与者及最后的实施情况kaoyangj 3〉关于第一个哥特建筑的历史同济大学四平路 4〉关于中国第一批留美建筑师336260 37 5〉关于佛光寺大殿 共 四.简答(30)共济网 1〉古希腊与罗马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特点,他们对西方建筑发展的影响 kaoyangj 2〉“卑宫室,。。。。之沟衅”是谁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影响 彰武 3〉17-18世纪英国园林充满浓郁的东方情调,试举一例并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kaoyantj 建筑理论部分(75) 共济 一.简答(30)彰武 1〉柯布的新建筑五点 3362 3039 2〉场所精神共济 3〉建筑的文脉研 4〉建筑中的解构

200092 5〉理性主义 二.论述(45分) 1〉路易康的建筑思想 2〉评述郎香教堂 3〉试举一例阐述建筑的生态化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影响 4〉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同济1999年中外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____,在唐朝称____。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____,属于____门形制。 3、秦始皇陵的陵台底边长达____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____。 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____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____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____,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____椽构成。 6、“阿以旺”是____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____。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____和____。 8、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____,现存最早的专建筑是____。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____,清代斗口分为____个等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____,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____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阁楼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____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____。 12、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____设计的,属于____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____,属于____风格。

同济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常青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 (第八讲、第九讲)。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 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 (《建筑师》36,40)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年代初开始。30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文丘里。介绍现代建筑的各个流派思潮。从新现代,解构主义到后工业时代。)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书中的要点: 1.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质疑:起点:文丘里 2.关于意义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探讨表层与深层,所指与能指的问题。二元并立的逻辑被解构主义否定,解构主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结果也是矛盾的) 3.创造与根源:60年代,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到及至。现代主义讲究有序的形态,表现本能的冲动。后现代主义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而存在,如表现荒芜 瘟疫的城市即将崩溃,逻辑荒唐的文字游戏,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冲动优于理性,充满对新事物的愿望,艺术和生 活没有区别。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后结构主义”):与当代建筑设计有 关,以消解过去的一切结构为创造新事物的起点。 4.传统的问题:对传统的反思,历史主义 5.类型学与转化:代表:阿尔多?;;罗西,克莱尔(英)类型学:告诉了一种方法,依赖不变的东西,生活形态。 6.文脉主义:城市理论。不光是新与旧的关系,还有环境的关系。 7.政治理论(建筑伦理学) 8.现象学(场所精神) 9.技术 10.女权(建筑所反映的性的问题) ps.前6点为重点,我觉得以后的课程基本围绕这六点展开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 (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⑵“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⑶方法:“分析” 第二讲(针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基本为第一讲的补充) 1.后现代: 例子:上海现代建筑发展特点: 一开始就排拒了现代主义(理性与效率的),是与现代主义断裂的,直接进入后 现代。上海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称之为爆发户式的心态。 上海的四个副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荣 2.符号学 3.创造与根源: 例子: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 混乱与矛盾中发现问题——库哈斯

考研建筑圈专业方向 建筑历史与理论

考研建筑圈专业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作为建筑院校必开设的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堪称“长老级”专业。这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综合型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建筑知识,还需要掌握许多中外历史知识。考试科目一般包括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史、建筑设计等。 以清华大学该专业每年入学试题为例,建筑历史与理论分为“建筑历史”与“建筑理论”两部分,各占75分。历史部分分为单选(20分)、作图(10分)、填空(15分)、简答(30分),其中单选题各高校要求都差不多,只要考生对建筑史比较了解,再多看看参考书,一般问题不大。作图题的要求则比较高,一般是画1~2个世界著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图,这要求考生不但要有丰富的世界建筑物知识,还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和徒手画功底(绘画工具要自备)。填空题的特点是内容覆盖面较广,知识点多。简答题考的是硬功夫,一般可在参考书上找到相关的论述或通过资料总结出答案。理论部分一般题目不多,但每道题的分值都很大,建议考生对“思想”、“风格”、“精神”、“主义”、“影响”、“方向”等关键点多理解多记忆。 准备这类考试时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技巧:考前一定要多关注你报考院校所在城市的著名建筑(及历史)、该校的建筑历史以及校内的著名建筑,考题很可能都出自这些。 建议考生多看看《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外国建筑史》、《外国近代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论》等参考书。 建筑历史与理论虽然是老牌专业,但由于其偏重文科,所以就业情况不是特别理想;然而比较综合的专业知识使得毕业生就业面相对较广,考古、古建筑复原、建筑论证、建筑评价等都可以成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开设院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几乎所有设有建筑硕士专业的高校。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同济中国建筑史真题

选择填空 建筑史观 1、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历史观是()。04 2、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tectonic”主要是指()。04 3、非农耕时代建筑特征()。08 4、中国()时期建筑比较接近TECTONIC的含义。08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流变 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01 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建筑的交流 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1 A建筑类型B建筑等级C取材方便D阴阳五行 3、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01 A心理学B方位C礼制D术数 4、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时期。01 5、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02 6、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第一次大变迁大约发生在()时期,并引发了汉民族()方式的演变。02,04 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与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03 A建筑等级B天人合一C阴阳五行 8、从直接源流上看,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采用()。03 A西北B江南C华北 9、中国上古的九州中,()州孕育了周秦汉唐文化。03 10、传统四合院构成的实质是()。03,04 11、()最早提出了“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主要原因。04,06 12、中国上古九州概念中,()两个州后来建都朝代最多。04 13、古代官式建筑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因果关系?()04 A朝代更替B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转移C中外交流 14、以下哪位学者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04,05 A罗西B德·昆西C钱伯斯 15、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05 A晋B冀C苏D赣 16、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7、()从技术的方面分析中国的建筑。 中国古代聚落的形态与结构 1、“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五门”指()。98 2、“东西堂”制度是()时期开始的()制度。98 3、“里坊制”大约解体于()朝,取而代之的是()制度。98 4、古代都城得居住划分单位在汉朝称(),在唐朝称()。99 5、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属于()形制。9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