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的研究

摘要:初中政治课教学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怎样在新课标下搞好政治课教学,是值得我们政治老师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课教学研究

一、对新课标特点的认识

1.课程目标的构建突出了最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绪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

2.课程内容的设计形式更加新颖

过去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

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学法用法等)再至目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2-10-31T08:54:09.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18期供稿作者:徐碧勇[导读]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徐碧勇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塘坝九义校641400 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列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学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不容易。我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反思“视而不见”,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的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做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连接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呢?我的具体做法是变“独唱”为“合唱”:首先做好课堂预习,使学生认识到看书、阅读的好处及重要性。预习工作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进行。其次,做好课堂提问。在上课一开始布置篇目后,要让同学们积极地独立思考并能提出问题。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去了解情况,收集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充分做好课堂提问,并启发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使学生在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充分激其兴趣、树立其信心。再次,要做好课后归纳。教师在对看书认真、提问大胆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要善于做好归纳和总结工作,以便学生对照检查,明晰概念,学有所得。 三、探索开放性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质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下,我们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收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请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开放型试题要求政治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进攻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说,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支持。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现实工业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未来的发展将由知识和创新来推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斗志,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主要1、学:老师根据学清在出示学习目标(书面)后,以引学导语(或引学情境)形式指出学习本课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具有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需要的情感;或出示问题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不易解决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本课知识后,解决起来更便捷;或感受到随知识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水到渠成;或创设情境(包括实验)提出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知识提示等(3分钟)。在问题生成环节,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生在自读教材(学材)的基础上,解决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体验、理解、思考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生成.学生),并在展示环节一并展示,教师点拨(10分钟),由师、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自学评价,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后转入下一步。 以课堂为单位划分知识块儿,注重知识体系和脉络,知识点、知识形成过程、方法等用问题覆盖,教师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先重点探究,再通过自学解决系统的问题,即可以先“探”后“学”——系统化。仍遵循每步的六环,六环也不是绝对的,是一种理念的指导。每一节可能要分为几个活动单元,活动安排和落实要到位,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要为学生思维设置必要的“支架”,问题安排要有梯度,围绕重难点能够生成值得探究的问题。 2、探:教师在第一步的某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1-2个),安排探究活动,提出小组合作、展示、评价办法,在展示过程中关注参与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必要点拨,质疑拓展。展示原则: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组员补充,其他质疑,进一步探究。展示出错率高的、多解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合作学习评价,重点是合作学习文化引导和提升,鼓励合作出新的小组、合作氛围好的小组,量化记录并存档(15分钟)。 3、测:目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也是对学和探两步完成质量的反馈检测,是学生学习情感的升华。4-6题(10分钟),突出自主完成,注重量化评价。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设置引导文本阅读的问题 2、设置新知学习的铺垫性问题 3、设置引导举生活动的问题 4、设置对新知的理解、探究、归纳、总结的问题 5、设置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问题 6、设置知识拓展的问题 研究方法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 专题一:课堂教学设计三要素 话题一: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的航向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面向全体 2、关注个体 3、针对教学 4、用语具体 5、便于操作 二、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评估的 2、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3、正确处理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程序: 1、分析教师自身的能力 2、分析课程知识体系 3、分析学生现状,确定教学起点 话题二: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媒体 一、教学资源的类型: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话题三:教学设计——教师心智的结晶

一、教学设计的要求: 1、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要整体把握教学互动的结构 3、要以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为依据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内容的分析 2、学生情况的分析 3、教学目标的分析 4、设计教学方案 5、教学方案评估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解读并超越教材 3、教学设计方案要有弹性 专题二:课堂教学环节四要素 话题一:引入新课——吸住学生目光的磁石 一、新课引入的方法: 1、点题法 2、悬念法 3、趣味法 3、情景法 二、新课引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关联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机智性原则 话题二:主题探究——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 一、主题探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探究教学 2、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形式的探究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探究二、主题探究的作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中的作用 3、帮助学生善于自我激发学习动机 4、帮助学生善于自我调节学习的主动性 话题三:强化巩固——知识在问题中深化 一、巩固练习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的特点: 1、重视基础,立足教材 2、练习实际,加强应用 3、着眼体验,注重操作 4、强调探究,尝试归纳 5、体现差异,适度分层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生物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描述上往往出现了笼统、模糊、大而空。即“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具体、行为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确切”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一、行为主体 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行为动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 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

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三、行为条件 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四、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文案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张有弟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中学学科:物理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主宰着课堂,教师任劳任怨地主动灌输,学生神情漠然地被动接受或应付,久而久之,课堂变得了无生趣,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学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变了,变得更贴近生活实际,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而我们很多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老师的包办和对学生的不放心,导致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模糊,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上课开小差的多起来了,学生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不读书、厌学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便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关注新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和创新原则 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创新,立足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开拓崭新的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关注人的发展,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发展就是关注学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指向未来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可持续学习的意志品质、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不竭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建立全新教学思路。

成功的课堂从巧妙的问候开始

成功的课堂从巧妙的问候开始 课堂开始的问候,作为一节课的前奏,往往为我们所轻视。平常的教学中,总是听到千遍一律的“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一唱一和的问候,似乎总感觉有些厌倦。这样的问候从一开始,师生之间就缺少了一种新鲜感与神秘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似乎变得机械而又呆板,师生之间的情感似乎有了一层隔阂,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听过许多特级教师上课,也看过许多上课的实录,总有这样一种感觉,特级教师对于课前的问候不是简单地走过场,而是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从问候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开启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的信心,和学生用心灵对话,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始问候虽然只有那么短短的时间,寥寥数语,但在师生的互动中却能折射出一种教学的思想,一种教学的智慧。 一、以问候活跃气氛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氛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新课标》中指出:“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平等、和谐、民主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才可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这种良好的氛围在课堂一开始就应该形成,而营造这种氛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和学生话家常;可以和学生聊新闻;可以和学生谈爱好、发现;可以和学生共唱一支歌,同背一首诗……通过这样的问候,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逐渐融洽、和谐。 二、以问候激发思维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师生之间都是那张熟悉的老面孔,对于课始走过场式的问候,学生早就烂熟于胸,不假思索就能作出回应。长期如此,使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课堂学习过程中,思维的质量也许会打一定的折扣。适当变一变,或许会得到惊喜。 【实录一】(于永正老师执教) (上课铃声响起,班长喊过起立) 师:同学们,好好上课! 生:老师,你……(楞了一下) 师:(会心地笑着,用眼神暗示学生) 生:老师,好好上课! 师:谢谢同学们,我一定好好上课! 于永正老师的问候虽然只是把我们常规性的问候“同学们好”稍加变动,变成“好好上课”,但细细体会一下,这小小的变动中体现出了一种睿智。这与众不同的问候改变了学生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假思索的思维惰性,迫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积极思维,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好好上课”这一问候中又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只能意会的期待和要求,促使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领会。 三、用问候巧妙导入 如果把问候和课堂学习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整个课堂看上去浑然一体,那样的课堂自然就会上升一种境界。这样的问候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实录二】(张树林老师执教《落花生》) 师: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张树林

课堂性学习评价之四要素

课堂探究性学习评价之四要素 摘要: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把握四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设计的可行性;二是素材来源的丰富性;三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四是探究结果的生成性。 课堂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智慧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程改革后,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有一些章节设计了探究性学习课,各学科都不同程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但是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探究结果的认知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标准。如何科学地评价课堂探究性学习成为指导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结合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以及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把握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一、问题设计的可行性 学生是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活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至关重要。既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又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知识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研究,收集史料和利用材料进行解释和论证,还要难易适度,过难和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好难易程度,既能让学生尝到探

究的成果,又能引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还能生成新的问题。同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 二、素材来源的丰富性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对收集到的素材和事实证据进行归类甄别,制作加工,形成有说服力的解释,对问题作出科学性回答的同时并形成新的认知过程。因此,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素材,供学生分析归纳、讨论和参考。观察、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最基本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网络资源、教材、报纸杂志都是素材的来源途径。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收集材料,导致素材缺乏,是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的,学生也无法形成正确的结论。 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总的特征可概括为“活”与“动”两个字。“活”的重要表现之一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动”则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要使学生“活”“动”起来,就必须组织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学生答辩、问答、实验、观察等,学生还可以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中去观察,去亲身感受。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其中,真正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但在实际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问,学生答,为达到学生都回答的目的,教师问题设计简单,有时甚至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企图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问答是无效的,谈不上活跃的课堂,也无法实现探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淡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时下,新课程是教师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1、深入钻研教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2、备课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呢?加德纳指出:“贪多,是现代课程设置的致命伤。”如果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宁少勿多, 3、备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4、备课中必须要学会自我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反思应成为教师有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新课标下的课堂提问

新课标下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讽。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的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作到课堂高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师生间各抒己见、自由争论、畅所欲言的活动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形成浓厚的“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充分估计到学生会怎样思考、怎样提问、怎样回答。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作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避免轻率否定,不做简单结论;禁止粗暴武断,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求真理。教师还可以转换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欢迎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整个课堂教学应优化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采用多种方式的课堂提问 长期以来,课堂提问的基本过程可以总结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提问学生再回答”这种单一模式,学生养成了被动思考和回答的习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或害怕教师提问。学生的提问意识、主动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升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提出的寻求信息的问题越来越少,他们通常期待着回答问题,而不是主动提问。因此,在实施“师——生”课堂提问的模式的同时,教师也应留出应有的空间,实施“生——师”、“生———生”的提问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要比教师提问达到教参所规定的结论更有意义,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过程其实就包含了对新旧知识的选择、分析、判断和创造引而学生提问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真正拥有者,成为课堂学习信息的直接提供者,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从中获得发现的惊帝与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以及创造的快乐。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

新课改课堂教学100条建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水平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点: (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点,持续更新教学思想,持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点,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点,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点,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持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水平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水平问题以水平来培养。凡是先进教学法,都是把提升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

关于高效课堂四要素

关于高效课堂四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下面是,欢迎大家参考: 高效课堂四要素 1、一个评价: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2、两个学说:传统课堂是地心学说,高效课堂是日心学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3、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4、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成败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做。 一、教学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洛特夫说:“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讲直线的特性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

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之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2.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思考、大胆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3.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如我在教学一元一

新课标下的课堂取舍

新课标下的课堂取舍 发表时间:2012-06-20T17:06:46.9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瑞霞[导读] 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和提倡更是为语文教学探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机遇,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陈瑞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和提倡更是为语文教学探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机遇,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语文知识不具有连贯性和客观体系性,如果知识教学要点的取舍存在随意性,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知识要点的合理取舍。同时在新课标下,教材的内容要更加丰富,知识容量更大,不可能每一篇都讲到。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既想取得优异成绩,又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学会教材的取舍,课堂的取舍。从教材内容到教师语言再到巩固练习都要做到精心的合理“取舍”。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做出合理取舍。 首先,对教材的取舍。对教材的取舍首先要研究编者的意图。比如在必修中的第四单元是关于新闻和消息的一个单元,而且在选修中有一本书系统的讲新闻的有关知识。可见编者在必修一中只想让学生了解一下新闻,这个单元可以略讲。第二要研究学生。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应据此进行教学。”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你的学生。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对说明文已经掌握的很好了。那必修三中的说明文我们就可以不讲,舍去,节省教育资源、节省时间,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有对学生初中学过的只进行简单复习,并且对需要加强巩固的知识还要进行课外的拓展。 第二,对课堂教学的取舍。叶圣淘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例子的意义就在于要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弄明白一类问题。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例子让学生们举一反三。怎样使例子发挥最大优势呢?首先要学会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每一篇课文能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就表明它十分经典,可讲之处必然很多。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色,从人物形象到语言风格,都有可讲之处。要想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不到,适得其反。不如根据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每节课只选择1 ~2个要点来讲。这样,既有针对性,又能达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效果。在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在这三篇小说中我们不能每一篇都把人物、情节、环境讲完,这三篇中各有侧重。《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经典,这一课侧重人物,而《祝福》的环境描写比较独到,就重点讲环境,《老人与海》则重在情节。这样既学了小说的特点又不会罗嗦,是课文真正起到例子的作用,又不会因面面俱到而“伤其十指”。其次,教学方法的取舍。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之风吹遍校园。教师有时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大量使用幻灯片、风景图,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视觉享受了,试问又收获了多少知识呢?而且这些东西过多影响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因此,每一节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新奇,要用合理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再次,注意课堂语言的取舍。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对教师的语言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事无巨细”,一定要亲力亲为。教师不是自己说,而是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会说、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说过的教师不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在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教师要“惜墨如金”,在需要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要“泼墨如水”。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取舍,对练习的取舍。练习要针对本课的知识重点进行,要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只为了追求考试成绩,留一些重复性的试题。

浅谈如何落实数学课堂下新课程标准理念

浅谈如何落实数学课堂下新课程标准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今天,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造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用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认为这部分内容难学,产生厌学情绪。我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二)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旌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 张有弟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中学学科:物理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主宰着课堂,教师任劳任怨地主动灌输,学生神情漠然地被动接受或应付,久而久之,课堂变得了无生趣,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学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变了,变得更贴近生活实际,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而我们很多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老师的包办和对学生的不放心,导致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模糊,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上课开小差的多起来了,学生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不读书、厌学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便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关注新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和创新原则 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创新,立足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开拓崭新的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1、关注人的发展,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关注发展就是关注学生的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指向未来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可持续学习的意志品质、兴趣、习惯和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不竭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建立全新教学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