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

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

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

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

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

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

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

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

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

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

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

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

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

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

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2、立体的性格

直线系立体具有直线的性格,如刚直、强硬、明朗、爽快,具有男子气慨。

曲线系立体具有曲线的性格,如柔和、秀丽、变化丰富,含蓄和活泼兼而有之。

中间系立体的性格介于直线系立体和曲线立体之间,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我们在分析立体的性格时,要针对每件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与深入体会,并看它们主要接近于哪类立体。而各类立体还可进一步细分类,如直线系立体,从方向感而论,还可有垂直向立体和横向立体之分,前者给人以伟大、庄严、进取、坚强的心理感受,后者给人以舒展、宁静、平凡、亲近的心理感受。

立体的构成特点

(三)立体的构成特点

1、无框架

这里所说的框架是指造型的外框界限,如一幅画的边框、一件浮雕的外缘,一件工艺品的玻璃罩等等。立体造型是没有框架限制的,如雕塑、产品造型、建筑等。所以立体的构成也不必考虑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在空间中根据设计意图的需要和环境的允许情况,可任意舒展,无拘无束。

2、力感

在雕塑艺术中,历来很注意量感的表现,那么在立体的构成中,把量感的表现理解为力感的表现更为确切。这里所谓的力,与自然科学中所论及的力学有所不同,这是人们的心理所产生的感受。因为人们生活在自然之力、人为之力所支配的环境中,所以有关力的心理作用,是自然形成的。只要立体的造型摆在面前,人们肯定会因它们的体积大小不一、形状变化各异而产生很沉重、很坚固;或是很轻、有速度感;或是紧张(内在的力)、萌动欲发、或是松弛、懒散等感受。就是说,立体的量和形,肯定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力感,而这种力感,是二次元空间所不能全然表现得了的。

3、有光影

立体造型在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看得到。而在光的照射下,必产生阴影,这阴影包括自影和落影,这一特点只有立体形态才具有。在立体的构成中,除了立体本身的形体外,还应考虑到它们在一定光源环境中产生的阴影效果,阴影利用得好,能使整个立体造型的明暗关系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加强烈。有的构成设计还特意下功夫,利用阴影产生迷离、变幻的效果。

4、"四次元"性(亦可谓"四维"性)

"四次元"性是在三次元空间中加入了时间与运动的因素。因为立体的造型,特别是大体积的造型(纪念碑、建筑等),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是看不到全貌的,况且在每个视点上看到的立体景观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必须移动视点,即你需要边走边看,才能看到其全貌(小体积的造型则相反,只要移动形体本身就可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在你眼前展现着不同的景观(如前所叙,即产生了不同的型限)。如果是观赏建筑物,你在看完了整个外观后,肯定还将从外面进里面,看看室内装饰、房间布局等等,有的形体自身为可动的,即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变化位置或形态。因此,当一件立体造型在向你展示全貌时,已加入了时间与运动的因素,我们称这种时空关系为立体的"四次元"性。

立体的构成要素---逻辑要素

三、立体的构成要素----六大要素

每一件成功的立体构成作品,都要经过艰苦创作而得到的。在整个创作程序中,必须经过几个主要环节,或者说,必遇到几个主要问题。本节将它们归纳成立体构成的六个要素,逐一进行阐述。

(一)逻辑要素

"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是:1、思维的规律;2、客观的规律性。谁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思维首先应该是清晰的,有计划、有条理和有目的,并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使所做的事尽善尽美。立体构成从构思到实现,都需要讲求逻辑性,因它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价值;或作为基础训练,或实际应用;所以绝不应有所谓"下意识"的或漫无目的的构成活动出现。否则,立体构成将会失去自身的价值。

逻辑要素是怎样体现在立体构成之中的呢?让我们以一件立体构成作业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作业课题为:创造单纯而充满活力的构成。

面对课题,首先会想到:这是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行性等附加条件的纯粹造型活动,是要求我们创造出能给人以某种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形体。接着,思维进行到课题的展开,什么样的形体会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受呢?"活力",就是富有生命力,蓬勃而充沛,而富有生命力的生命体,马上会使人联想到植物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幼芽、丰硕的果实、敏捷的动物、健美的人体---再归纳这些具体

形象的共性,我们可以得出:生命体可以使人感到由内向外的生长,饱满而结实,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所以,"充满活力的形体"无论如何不会是干瘪的、平面的、生硬的,它应是膨胀的、有量感有动势的造型。

现在,再加上"单纯"二字,就限定了我们要创造的形体。思维活动进行到此,朦胧的形态开始在脑海中出现了;可以取某种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构成,虽然这些几何形体给人以生硬的机械感,但它最符合"单纯"的课题要求,只要组织得当,就会构成象植物或动物等生命体一样的有机形体,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受。经过比较分析,几何体中的球体最终被选作此构成的主要形象。

接下来在制作过程中又会遇到种种问题,诸如形体构成过于复杂会失去紧张的力感;构成过于单纯会显得乏味、无魅力;以及用什么材料、采取什么工艺、选用什么色彩、确定大小规模等等,这些都需理智地去思考,直到最终作业完成。逻辑要素都始终贯穿其中,尽管它从不抛头露面。

逻辑要素在所有的设计与创作中,都有起着最明智的总导演作用。

立体的构成要素---形式美要素

(二)形式美的要素

"美"的概念,在美学中的含义很广。既指事物的内容,又指事物的表现形式。

人们评定和鉴赏一件构成作品的优劣,往往习惯以它给人的"美感"来反映。"美"在立体构成中,成为一种实体的、感性的东西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规律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于具体的形式之中,这种具体的形式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称它为"形式美"。它的基本内容是:

1、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艺术造型中应用于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规律。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特别是对立体构成而言,失去了"统一",作品会象一堆废墟,杂乱无章地堆积在那儿,是无艺术美而言的。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造成单调、呆板、无情趣的效果,因此须在统一中加以变化,以求得生动的美感,或者说:"统一"就是要统一那些过份变化的混乱;"变"就是要变化那些过份统一的呆板。

统一与变化-----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为完全采用单纯的长方体构成的公园水池中的跌水立体造型,效果统一而富变化

以等腰三角形为统一因素,三角形大小加以变化的构成。

均采取若干相似的形体进行构成。而"相似"本身就包含了"统一"和"变化"的双重因素。

以强烈的指向感造成统一。

2、对称与平衡

对称,也叫作均齐。在建筑,图案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最常见的对称形式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放射对称。左右对称又称线对称,即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两边形象完全一样。放射对称的形式为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开支都从点的中央向一定的发射角排列造型。它有较强的向心力。盛开的花心、雨伞架、风车等,都属放射对称形体。

对称的造型具有安静、庄严的美,在视觉上很容易判断和认识,记忆率也高。

平衡与对称不同,它不是从物理的条件出发,而是指在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虽然形体的组合并不是对称的,但却能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或者说,此处的平衡是指形体各部分的体积给人在心理上感到的相互间达到稳定的份量关系。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庄。

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使造型产生生动活泼或亢奋的效果。对比构成形式对人的感观刺激有较高的强度。

对比的形式是怎样在立体构成中表现的呢?例如"大的与小的形体构成在一起会形成对比,大小显得更大、小显得更小;方的与圆的形体组织在一起,会充分地显示直线体的端庄和曲线体的丰满、生机勃勃;曲面体与直线体在一起,直线体显得更加纤细、尖锐而敏捷,曲面体则更显膨胀、柔和而稳重;垂直的立体与水平的立体放在一处会显得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此外,自然形体与人造型体相对而言比;粗壮的与纤细的形体相对比;黑色块体与白色块体的对比,无疑,对比的内容与形式是十分丰富的。

如果重点考虑空间与时间对它的影响对比的形式还有如下三种状况:

(1)并置对比--所占的空间较小,即相互呈对比状态的形体较集中地放置,使人的视域中心一下子就能包容。这样的对比效果较强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常常成为造型的焦点所在和趣味中心。

(2)间隔对比--是一种较调和的对比形式,是指将相互呈对比形式的形体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种形式一般不易产生构成焦点,而只能是重点间的响应。运用得当,易创造良好的装饰效果,并起到平衡的作用。

(3)持续对比--这种对比包含了先后秩序的时间因素,使对比作为更强烈的印象被感觉到。例如:在构成艺术展览会上,你刚欣赏过了一件用树根材料制的作品,紧接着又观赏另一件用金属材料制作的作品,那么前者所具有的天成妙趣、自然原始的美与后者的经机械加工、电镀饰面,有现代感的美则会给你以鲜明的对比,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持续对比因素所起的作用。

关于"调和",从字面上讲,是与"对比"相对立的,但在此处,对比与调和却是要相提并论的。因为对比的形式如运用不当,将会产生多中心和杂乱无章的效果,所以在运用对比的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到调和,使构成的诸形体配合得恰当、和谐。就如厨师做菜,往往一道菜里要放上许多种味道不同的佐料(象糖和盐是完全不同的二种滋味),但只要调配合理、用量适当,就会使每一道菜各具风味,成为佳肴。

欲达到既对比又调和的整体完美效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注意诸形体放置的秩序性、各部分形体之间恰当的比例、形体间的类似程度等。

4、节奏与韵律

节奏,确切地说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们也有它来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的美和强力的美。富于节奏感的形象在我们周围是处处可见的。富于节奏感的现象更多是多见,如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舞蹈中连续反复的动作等等。由此可见,同一单位的形象或同一种动作规则地加以反复能产生节奏感。

如果在构成中大量地、一味地运用"节奏"形式,没有变化,不加入其它的组合方式,定会产生单调感,使人感到乏味。所以往往需要再加入韵律的因素,才会更完美。

韵律,是使形式富于有律动感的变化美。就象谱一首歌,只定了它为四分之三拍节还远远不够,作曲的功夫要大大用在使它具有间阶的高低起伏、转折缓急的韵律变化上,才能谱成一首好歌。因此,可以说节奏是韵律形式的单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丰富化。或者说,节奏是较机械而冷静的,韵律则是富于感情的。而它们在构成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造型形式富于情趣和具有抒情的意境。

韵律的形式按其造型表达的情感,可分为许多种,有静态的韵律、激动的韵律、含蓄的韵律、雄壮的韵律、单纯的韵律、复杂的韵律等等。

立体的构成要素---形态要素

(三)形式要素

粗犷的、清秀的、奇险的、安定的、庄严的、活泼的、透明的、流动的、有生命力的、冷漠的不同的形态,造成不同的感受,许多形态往往同时肩负功能要求。立体构成以及一切设计活动都需要从本质及关键概念出发,去寻找符合既定逻辑的形体,要有所创新和创造。

形态可作如下分类:

--自然形态

形态---现实形态--人工形态

---概念形态(借助语言和词汇的概念赶知的形态)

作为要素的提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新形态(现实形态)。或者说,面对一个主题,是否能设计出众多的形态和正确选择最满意的形态。这需要的是设计者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开阔的构思能力。

例如:问一个普通人,柱子是什么样的?回答常常是"圆柱"、"方柱"。其实不然,柱子的形态可以为无数种----中空透雕的、扭曲的、塔形的、伞形的、双柱或群柱并列的、左右透前后封闭的、带有写实形象的雕塑形式的等等。柱子的概念如果说是圆的、方的,这并没有表达柱子的本质,承重才是柱子的本质。只要能承重,那么它的外型就可以是很多种了。关键是我们要从本质出发,以创造性思维去寻找、设计新形态。如果被前人的创造束缚了手脚就会永远止不前,不会再有崭新的形态被设计出来。

现在,假如你遇到了把一个正立方体二等分、创造两个新形态的课题,你就不应该只想到从中间切开了之的一个最普通的方法,而是应想到怎样去分割,才能使分割后的形态更美更新、更适合某种设计要求。这才是一个设计师应具有的素质或者说本能。

立体的构成要素---空间要素

(四)、空间要素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但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如再把间隔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例、对位、过渡等项因素。

立体的构成要素---材料要素

(五)、材料要素

在立体构成中,材料也是一项主要因素,特别是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是无特定的,不同立意的构成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不同的,应选择最能贴切、完美地表达某种立意的构成之材料。

1、材料的种类

(1)以质地不同分类:

a、金属材料(铁、铜、锌、铝、银-----)

b、非金属材料(土、木、竹、石、布、玻璃、陶瓷---)

c、高分子材料(塑材、橡胶、合成纤维---)

(2)、以物理特征不同分类:

弹性材料、脆性材料、硬性材料、塑材料、粘性材料、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轻质材料、重质材料、液态(流体)材料-

(3)、以基本形态不同分类:

材料-----粒材、线材、板材、块材

2、立体构成训练中的常用材料

在立体构成训练中,可用的材料很多,制作者可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和加工条件,选择最能表现构成内容的理想材料。常用的材料有:

粒材--小塑料球、皮球、玻璃球、小木块、卵石、敲打或切碎而成的各类粒材。

线材--铁线、塑料皮导线、塑料管、吸管、木条、竹子、麻绳、棉线绳、鱼网线、琴弦、金属链、车条、电镀金属管等。

面材--木板、石膏板、纸板、塑料板、金属板等。

块材--发泡水泥砖、石块、砖块、树根结、毛线球、皮球、鹅卵石、以及用板材做的中空块体等。

除以上介绍的材料范围外,每位制作者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现更适合自己作业的新材料,在选用材料时,无论是需经加工的还是取其自然形态直接用的,都要同时考虑到材料与工艺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材料美的作用。

立体的构成要素---肌理要素

(六)肌理要素

1、肌理的概念、作用、分类、表情

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如手感、纹理、质地、性质、组织形式、凸凹程度等,概括起来叫作肌理。在造型艺术中,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人感受肌理的方式而论,肌理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二类。

肌理的产生,有的是自然生就的,如树皮、木纹、石块,有的是经技术加工人为创造出来的。因此,从肌理的形成过程而论,肌理又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二大类。

形体与肌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肌理起着加强形体表现力的作用:

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2人工肌理的探求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领域里不可缺少的项目(只不过称呼有所不同,如:表面加工、饰面、外表处理等等)。人工肌理的探求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立体形体的处理---创作方法

四、形体的处理--创作方法

立体构成最终都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形体中,对于创造新型体,除了要调动所有要素贯穿其中,还有一些具体的处理与创作方法,在此加以扼要的介绍。了解这些方法和经验,会使我们在学习、创作或设计过程中早踏捷径、少些磋砣。

(一)、立体单元组合

这种构成方法,类似于"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重复"。它是将空间划分为单元体,即先设计出一个单元,然后复制若干个,通过纵使变化,拓展设计者的空间意识,启发构思与联想。单元组合是用于基础训练和现代空间艺术创作的一种好方法。

在构成中,单元体可以是等大的,也可以是大小有所变化的;还可以将每一个单元体的形态进行有秩序的稍许变化,类似“平面构成”中的“渐变”。用立体单元组合的方法创造出的空间形象,会有强烈的统一感,给人经深刻的印象。

(二)近似单体组合

构成中的每一个单体形状彼此不同,但却很相似或有着共同的因素。在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共处于同一空间整体中时,用这样方未能会使单体之间相互协调,达到完整、呼应默契的效果图。

(三)“正”与“负”的结合运用

空间即"负体",同样也可以参与"正体"(实体)的造型活动,空间被赋予较明确的形象。巧妙地利用"正"与"负"的联合效果,可创造出具有各种情趣的空间作品,也易于使人在心理上有多块实体浑为一体的感觉。二块主要的"正体"呈一定距离相对而立(非并列),"同体"显示出人的面孔的抽象形象。也以乘法的负空间形象构成韵味与趣味。

(四)仿形

仿形是指摹仿具体的形象进行造型,类似于图案艺术中的写生变化。便在现代空间艺术范畴内,这种摹仿不是指写实而言,是针对抽象而言,运用了具象化手法的造型。这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造型,素材极为广泛,其作品往往很富有人情味,并有雅俗赏的特征。

(五)基本构成形式的混合运用

将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等多种构成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在同一空间中运用两种以上形式,会使空间形态更丰富。

在混合运用时,当以一种形式为主,如各种形式所占量平均等,会造成混乱感。

(六)命题创作

此处"命题”的含义是意念与预想的凝结,是由意念到空间型体的实现过程。在此种情况下,设计与雕塑创作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这样更会激发和丰富作者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更富于现代艺术的魅力。

命题创作一般有二种情况:

1、不受功能约束的命题创作

这种情况是,只从意境发命题,形体只是为着更完美地表达主题而有极大的发挥自由。是先拟定了《和平万岁》的题目,再围绕着这一主题而驰骋想象,最终落实到形体的塑造和空间构成之中。

2、受某种功能约束的命题创作

这是预先制定了具实用功能的命创作,即造型与空间构成形式在某种特定的实用的约束下进行,并同时具有观赏与实用的价值。它的尺度要考虑符合人体工程理论的要求。图(119-120)为〈儿童乐〉的命题创作。它要求具儿童玩耍、休息等多项功能,并配以草坪或水池起净化环境作用。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粒体构成

立体形态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出于构成理论的需要,都可归纳为粒体、线体、面体、块体这四种最基本的形态(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是点、线、面)。用它们分别可以构成点限空间、线限空间、面限空间、体限空间。此四种构成形式,为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

(一)、点限空间(粒体构成)

由相对集中的粒体构成的立体空间形式。它给人以活泼、轻快和运动的感觉特征。

粒体,具有点的造型形式特点,在立体构成中是形体的最小单位。只要是相对小的形体,粒体的形象可以是任意的。就如同衣服上的扣子,虽然起着点缀的作用,但其造型可以是形形色色的。

点限空间构成中,粒体的大小不允许超过一定的相对限度,否则它就会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块体的感觉了。用众多数量的粒体搞构成时,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大小、距离和疏密、均衡关系。通常,用粒体搞构成,需要与线体或面体、块体等配合,才能赖以支撑、附着或悬吊。

近年来兴起的动体艺术更多地采手点限空间的形式,而一经加入动的因素,它的空间感觉特征就更加强烈了。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线体构成

(二)、线限空间(线体构成)

通过线体的排列、组合所限定的空间形式。它具有轻盈、剔透的轻巧感。可以创造出朦胧的、透明的空间效果,其风格比较抒情,故常直接用于装饰环境的空间雕塑。如将线的形态(粗、细、截面、方、圆、多角、异形的线等),构成方法和色彩诸因素充分调动,将会创造出各种不同意趣的空间形象。

在立体构成中,线体比粒体的表现力更强、更丰富。比如直线体具刚直、坚定、明快的感觉,曲线体具有温柔、活跃、轻巧的感觉。当然,这是总的表情特征,因为线体的粗细不同,还相应有各具特色的表情,如略粗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沉着有力;细的直线体构成会显得脆弱、敏捷、秀丽等。

线体无论曲、直、粗、细,与块体相比,它给人的感觉都是轻快的。线体的构成,肯定带有很多空隙,这些空隙是不可忽视的空间形态。线体构成的杂乱,会造成混乱的空间,就不会使构成具有充实的空间感和有层次的美。

在线体的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长短、粗细、方向。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面体构成

(三)面限空间(面体构成)

用面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它可分平面空间和曲面空间两类。由于面体的形态可以是无数种的,所以面限空间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空间形态。用它可以创造出表达各种意境、形式、功能的空间。

面体给人一种向周围扩散的力感,或称张力感。这也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薄与幅面的特征所决定的。如厚度过大,就会使其丧失自身的特征而失去张力,显得笨重。

用面体搞构成,每块面体的厚度与正面形态都应首先确定下来,在将它们组织到一个空间内时,要着重研究、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面体与面体的大小比例关系、放置方向、相互位置、距离的疏密。要根据预定的构成目的,调整好诸体之间关系,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块体构成

(四)、体限空间(块体构成)

用具备三次元(长、宽、高)条件的实体限定空间的形式。块体没有线体和面体那样的轻巧、锐利和张力感,便它给我们的感觉是充实、稳重、结实有份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界施加的力量,如冲击力、压力、拉力等。

因为体的形态是无限多的,所以用它来限定和创造空间,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建筑群落限定的空间;公园里被精心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的树木群体间的错落有致;考察的室内陈设、广场中央屹立的纪念碑----都是人为创造的体限定间。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 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

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 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 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作业布置 无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 教案

立体构成 教师:杜晓坤 第一课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 【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的认知 一、基本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例如建筑 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 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 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最新立体构成教案

精品文档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课《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时间:第一周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培养造型的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用具:立体构成成品,PPT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导入新课: 展示立体构成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做好笔记) (一)构成与立体构成 1.起源: 1)1919年4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 2)伊顿(瑞士人)创立了“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2.概念

1).构成:造型、组合、形成、构造。 2).立体: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 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二)立体构成的分类 点的立体构成 线的立体构成 面的立体构成 块的立体构成 1、点的立体构成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 立体构成里的点线面为点材,线材,面材,不为点线面,因为立体构成是立体的,强调空间感。他们是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立体形象的材料和空间特征,所有立体形态都是由点材,线材,面材和块材基本要素加工组合而成的。 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立体构成中的点材有乒乓球、玻璃碎片、小木块、豆子、米粒、纽扣、瓶盖、各种珠子等等。 2、线的立体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线材构成分为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

(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 教案 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和手 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 求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 了解构成的含义 4. 熟悉构成的源流 5. 形态构成的基础 6.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 教学基本内 容 纲要1) 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 变迁 2) 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1)艺术与技术结合(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构成》教案知识讲解

《立体构成》教案 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2、学时学分:72学时 3、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4、指定教材 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 《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6.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 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 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10.辅导答疑: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1、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3.本章教学重点: 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章概述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致力于科学和艺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反对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旧教学体系。并且在康定斯基(kandinsky)、保尔.克里 (paul klee)、莫霍里.那基(moholy nagy)三位杰出的造型大师的共同参与下架构起构成教学的课程体系。 三、立体构成的教学 我国的构成教育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在国外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构成教育也逐步进入我国。首先广州美术学院的尹定邦开设了色彩构成,随后陈钰盛和辛华泉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教学。 到20世纪80 年代末,构成教育经过十年左右的培育,已在大专院校普及,并以确定了三大构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构成教学与其他美术基础教学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构成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与风格,培养严谨的创造性思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篇一: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教师:杜晓坤 第一课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 【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的认知 一、基本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例如建筑 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 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立体构成优选教案—详案.docx

《立体构成》 教案(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和手段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与要求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 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 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教学基本内容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纲要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 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 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0670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tereoscopic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课内辅导16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 一、课程简介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讲述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从理性的角度了解如何在三维空间中根据不同的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构成原理、造型法则和材料性能,创造和美化形象,结合立体构成的作业训练,使学生掌握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艺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要掌握立体构成定义及其形成,分清结构素描、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关系,特别是要了解和训练如何从平面演变成空间观察思维的方法; 2、重点掌握概念元素重点、线、面、体的定义及相应的体构成形式,吃透属性材料形态元素和空间的概念,重点作业训练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 3、必须掌握形式要素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了解形式法则的视知觉规律,重点是利用形式法则到立体构成设计的训练; 4、要理解和掌握平面到半立体、多面体转化的相关知识,掌握版式构成和异面体两种构成规律,重点在于组合和排列的过程中材料形态的加工技术制作技巧及空间组合想像力; 5、理解和掌握从平面到柱体的转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围合式柱式结构变化规律,对柱体的柱端、柱面、柱体棱线的立体加工使之具有丰富变化; 6、理解块立体的形体塑造原理,通过分割、组合掌握塑造形体的方法和规律,重点是块单位组合排列规律变换具有的作创意思维业训练; 7、要理解材料要素的属性及加工技术技巧,回顾形式美的法则,要侧重在利用材料要素对综合构成和仿生构成的创意思维训练上。

《立体构成》教案---新版

《立体构成》教学设计方案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赣美版九年级美术有创意的立体造型优质教案

立体造型 一、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由于雕塑独特的形象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美的享受。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体。教材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适合于三年级学生的表现身心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保留主观的表现意识,又不受写实的束缚,可以更好的实现他们的感性认识。教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和中国的现代雕塑《夺》,引导学生比较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作品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对两件抽象纸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等方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的拼凑、搭建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象力,表现力,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小小艺术家。 书中的制作步骤图详细地说明了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图中的另3件作品和“想一想”的提示语在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表现上则有板材和管材等多种形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通过对雕塑照片的感受和老师的引导

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了解雕塑作为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都可以成为小小艺术家。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然后组合成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难点:使学生独立完成纸立体造型的创作,有创意的完成相同的形状通过卷折、剪、粘贴、组合技法表现的一件纸立体造型。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整理纪律:1分钟(这是华老师第一次和大家正式的上课,希望我们的小朋友都能用最好的状态跟老师一起来进行这堂课,老师要看一下哪些下小朋友表现好,哪个大组最快进入状态)先发一张模板纸,然后比赛剪纸,谁剪得快,只给2分钟的时间,到时候必须停下来。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学分:2.5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 1、设置目的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2、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3、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包装结构、包装容器科学合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技能要求: 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制作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 三、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的重点: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课程的难点: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333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在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空间意识和空间感觉,提高学员立体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五、课程内容: 概述(1学时) 内容:形体与空间、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 要求:重点是对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的理解 第一章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2学时) 1、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空间立体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内容: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平衡与秩序。 要求:重点是多样与统一 第二章基本形体的综合构成(8学时) 内容:概念、硬线材构成、软线材构成及其特点。 要求:重点是硬线材构成、软线材构成及其特点 1、(1)、软知线材及框架 (2)、软质线材的构成: 木框架的软质线材构成 木托版金属框架构成 软质线材的壁饰构成 (3)、硬质线材构成: 单体造型组合 转体组合框架组合 2、重点、难点 334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马媛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

力,即能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二.教学章节: 1. 平面构成概述 2. 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 点、线、面构成 4.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 构成的形式种类 三.授课计划:平面构成共3周48学时, 四.授课地点:9 号楼9603画室 五.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辅导写生实践 六.授课内容: 1. 构成的起源 1919 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马斯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bahous),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就是包豪斯学院成立),也是现代教育史上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充分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设计的新形态。包豪斯设计学院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 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温?杜斯伯格来到 魏玛,驱散了包豪斯的神秘主义烟蒂, 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目的: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了解立体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提高设计能力。 要求:1、了解不同材质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材质的构成规律。 2、充分运用不同材质的不同特征设计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作业:1、线材(软、硬)、面材(板式、柱式)、块材(石膏、苯板等)练习 2、不同材质组合设计制做(装潢:庭院沙盘或小区沙盘设计 制作服装: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制作)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第一章线材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分为软质材和硬质材两种。 构成特点:是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多个面的组和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表现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性质和较强的韵律。 构成方法:以框架为基础。

第二章面材构成 面材是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从结构上分为:板式结构(包括仿生结构)、柱式结构、几何形单体结构(包括多面体的变异结构)、群聚结构(包括单体集聚结构、面群结构)。 构成特点:1、将面材加以刻划、切割和折屈,形成面材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是一种折面构成。 2、将类似形的面材重复叠加形成的造型为面群结构。 表现效果:具有平薄和扩延性。 构成方法:折屈和切割、粘合和插接。 第三章块材构成 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按素材分为石膏、苯板、雕塑泥等。 构成特点:最有效表现空间立体的造型,具有量感。 构成方法:添加法、削减法。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 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基本形态及感情特征 一个物体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这就是它所占据的三度空间。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形体之一,此外还有更为复杂的组合体,其形态有圆有方、有平有滑、有凸有凹等,归纳有如下几种: 1、平面几何体 以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或立方实体,皆可谓平面几何形体。如三角锥体、长方体……表现特征:形体表面为平面,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稳定性强。 2、几何曲面体 是由几何曲面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如圆球、圆台…… 表现特征:秩序性强,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是家用器皿等设计的理想造型。 3、自由曲立面体 其立体造型包括:自由曲面体和自由曲面所形成的回转体。如电熨斗、异型酒瓶等。 表现特征:既有优美活泼,又有较强的秩序。

立体构成教案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专业必修课。是艺术领域中研究空间造型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在设计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利用材料进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为以后的环艺和工业设计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后续课为《包装设计》;本课程所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设计学,研究对象为立体元素和空间构成设计,主要方法为熟悉、掌握立体空间的造型规律,以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国内外应用动态、前沿理论,理解三维空间设计元素的组织规律,掌握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构成法则,使学生具备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室内外、景观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下一步进行视觉传达、环艺设计、工业设计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教学,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能胜任在设计研究机构、设计公司及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 三、教材教参 教材:《立体构成教程》,愈爱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教参:《立体构成》,李刚,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立体构成》,文增,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四、教学方式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示范,自习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山西大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修订)》,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讲授12学时,实践24学时。具体如下: 理论教学:理论12学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课时)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及起源 1、概念: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和视觉为基础,以结构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审美,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起源:“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浩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西方绘画领域:立体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三大构成 二、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三、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 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性、稳定与轻巧 四、立体构成的材料表现 第二章半立体构成(2课时) 一、半立体概念 半立体构成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形态,又称为浮雕,是三维空间的半立体状态。 二、半立体构成方法 1、由平面形态转变为有厚度的立体。 2、采用正负形与图底分离后再进行立体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