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20252(概要翻译)

ISO20252(概要翻译)

ISO20252(概要翻译)
ISO20252(概要翻译)

ISO20252概述

该标准是第一个市场研究行业国际认证标准。

ISO20252的全称是《市场、民意和社会研究——词汇及服务要求》,其制定旨在将国际质量标准的原则用于市场研究行业,并协调各国在这方面已有的其他标准。它可以保证跨国研究项目的每个流程都是根据应有的标准进行的、是经过核查的、使用的方法和标准是前后一致的。它还能为研究公司提供指导,使它们以统一和透明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研究数据和服务。

全新的市场、意见及社会研究认证

当今世界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大行其道,企业在多个国家同时发布新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它们必须保持敏捷和主动,才能在消费者选择日益丰富的大环境下争取市场份额。因此,在迈出第一步时选择正确的产品/服务创新以及市场推广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支持企业在随时变化的环境下开展商务,国际标准组织(ISO)于2006年创立了一项新的认证标准——ISO20252,其重点是市场、意见和社会研究。实际上,市场、意见和社会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的产业,包含着一个由出售研究成果的公司和各个业务领域的企业所组成的复杂网络。客户企业依靠这种情报来改善自己的运营状况。

此类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构成了有力的决策工具,因而必须确保这些结论是以最完整、最优质的数据为基础而得出的。ISO20252标准的建立得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启发,是由经验丰富的研究从业机构和研究结果消费机构(例如跨国企业)合作制定的。

ISO20252覆盖了高质量市场研究的几项关键元素:

·研究样本的定义。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结果,研究必须以有实际意义和相关性的参与者样本为基础。

·数据的获取。数据必须通过高度一致并且可回溯的方法采集。这一标准同时适用于本地和国际样本。

·结果的机密性。研究的完整性取决于机密性,因为机密性可以保护参与者不受影响。

1、标准适用范围

2、专用词对照表

3、质量管理系统

3.1 组织与责任

组织必须建立起与ISO一致的质量管理(QM)体系。

组织高层应:

●承诺服务质量

●负责发展、执行和改善QM体系

●确认QM体系成文

●确保投入足够的资源

●指定质量经理,由其负责体系的实施,以及进行内审

具备市场调研服务的组织架构图

流程、工作指导手册等需成文,被用于实施,以及进行维护和审查。

所有市场调研服务相关工作人员需熟悉市场准则、道德规范、公司流程和相关指导性内容。

3.2 调研的保密性

市场调研数据是高度机密,除非有授权,绝对不给与第三方。

保密性的数据应安全地保存。

除非有授权,某一项目的数据不可用于其他项目。

3.3 文档管理

必须是书面或电子数据。

被保存和维护好,并能够被追踪和查找到。

每个项目需有项目内容介绍。

每个项目的文档管理,需能指出文档所在以及其来源和去向。

有明确的文档保存期限(销毁制度?)

版本控制

电子文档需定期查毒(有记录)

3.4 技能和培训

需有制度保证所有参与项目人员接受到适合其个人职能和技能的相关培训。培训记录保存,并与个人职务定义和所从事的项目工作挂钩。

3.5 外包

无论外包与否,组织承担项目的100%责任。

有明确的外包制度,来保证外包公司的准入、合同建立、质量控制。

能够让外包公司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和行业规范。

对外包公司有考核,有考核记录的留存。尤其是客户投诉的记录。

3.6 QM体系有效性检查

通过以下手段保证对流程和QM体系的把控:

●流程定义

●寻找问题,寻找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记录防止问题再犯的措施

●确认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客户不满意的应对:

●识别和记录

●有效举措解决问题

●有效的防范措施

●确认措施有效

需要有效的机制确定措施有用并且有效。

经验教训体制,通过修改流程或者内审来提升QM体系。

定期向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保证流程的改进是有效的。

4、调研项目管理

4.1 响应调研需求

4.1.1 概述

组织应具备响应的资源以响应不同的需求。

组织应致力了解需求中包含的所有内容和要求,并澄清不明确的内容。可通过会议形式,双方讨论内容需被书面记录下来,组织应在会议上及时和充分地指出需求中的不明确内容。

客户应给出项目方案和询价。

客户给出的项目方案应包含详细工作目标、步骤、工作期限和成本费用的内容,组织应有对方案提出自己意见并征得客户同意进行修改的权力。

如果项目涉及多个客户,则在方案中应明确相关内容。

如果组织无力承担项目,则应在最早时间通知客户。

4.1.2 报价

报价单包含:

●总成本

●执行时间

●对成本的影响因素

●汇率

●税

4.1.3 项目方案

除非另有协议,以下内容均应包含在方案中。

4.1.3.1 调研项目目标和方法

必须定义明确。

方法要适用于该目标。

4.1.3.2 服务内容

方案包含专题列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等。

4.1.3.3 抽样和加权

方案必须包含目标人群以及针对他们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框。描述的精确程度取决于现有的数

据、方法和客户的要求。

针对这些样本,还需要描述样本的大小,样本取得方法或招募手段等等。

基于对成本的考虑,样本量占总人群的比例应该被考虑。

方案需描述为何这些样本被选择,可能的话,对招募方法也可以进行描述。

关于定性研究的方案,需要描述样本招募的理由和方法,如何控制每次研究的时间长度,以及单次研究的人数选择。

4.1.3.4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描述

方案需对数据采集方法进行描述,比如问卷的长度、讨论组的讨论内容等等。

方案需对得到的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描述。

定性研究方案中,需对用到的场所进行描述。

4.1.3.5 二次分析

如果有二次分析,方案中应体现。

4.1.3.6 结果报告

方案和报价文件中需描述所有与结果相关的,比如内容范围、格式、递交方式和数量等。

关于定性分析,方案必须指明是否要将访问记录纳入。

4.1.3.7 外包内容

如果调研存在外包,那么在方案中也应有所体现。

4.1.3.8 合法性

方案必须合乎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要求。

4.1.3.9 满足ISO要求

方案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

4.1.4 定价

方案或报价单必须包含项目执行的费用信息,包括:

●报价(及报价日期)

●执行中会影响价格的因素

●付款方式、周期以及税收、汇率等

任何有对价格产生影响的情况,都应及时告知客户。

4.1.5 调研合同

使用最终版本的方案,双方确定并签字。

4.2 项目计划

必须给与客户包含时间计划和分工责任信息的项目计划,计划还应包括如下:

●客户提供的材料和产品

●客户认可的调研方法,包括问卷、定性访谈问题等

●现场工作描述

●客户认可的数据研究方法

●最终结果的递交

如果一方对项目计划有所变化,则应与另一方沟通并共同确认,同时以书面方式记录该变更。

4.3 客户合作

4.3.1 客户指示

所有来自于客户的指示必须被记录下来。

如果客户要求不明确,组织可以及时向客户提出澄清的要求。

4.3.2 工作描述变更

对于所有可能影响到客户需求的变更,组织必须与客户达成一致并书面确认,包括时间计划、成本以及其他双方在方案中确认的内容。

如果项目某些过程由外包公司进行,那么组织必须告知客户,而这些外包工作中如果发生变更,也应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

4.3.3 客户检查问卷和讨论指导

客户必须参与问卷和讨论指导的设计。

客户必须批准最终的问卷和讨论指导,除非客户放弃。

批准文件必须被留存。

4.3.4 客户对采集过程的检查

组织必须尽力在识别过程中去保护被访者的权益,哪怕是客户需要检查采集过程也必须遵守这样的约定。如果客户这样的行为会影响数据采集的质量,那么组织必须提前告知。

必须当被访者同意以及被提前告知采集过程会有人监控,并且监控过程完全满足当地法律和道德规范,客户才能被允许监控采集过程。

4.3.5 数据分析

如果客户要求,组织必须向其公开数据分析的过程以便其监控。

4.3.6 向客户报告结果

递交的结果的要求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

4.4 问卷和讨论指导

4.4.1 概念与设计

问卷内容、措辞、结构、次序等都会影响最终数据的结果,故此在设计中应予考虑。

4.4.2 项目文档的翻译

如果有翻译工作,那么必须事先在方案中述及。

必须由有翻译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完成。

翻译完成后必须由具有同样能力的其他人员进行校对。

客户可以被允许检查翻译情况。

翻译和校对都需要纳入相应流程并对过程文件留档。

4.4.3 问卷的测试

如果客户或组织觉得有必要,问卷应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应该被记录留档。

4.4.4 项目讲解,访问员和主持人培训

组织必须确认所有现场人员以及外包公司人员完全了解项目详情以及如何使用问卷或讨论指导。项目讲解记录必须被留档。

如果采集方法对访问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超出了其所具备的能力,那么相应的培训必须进行。

对于独立访谈的主持人,则应进行专门的项目讲解。

4.5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管理

4.5.1 管理采集和权重

4.5.1.1 要求

样本设计必须基于现有的方法,而采用何种方法则需被记录。

组织必须按照项目既定的采样原则对样本属性进行检查。这条要求也适用于实施现场工作的外包公司。

4.5.1.2 样本量

所选样本的变化必须在所有样本以及其所属的样本组内,都能满足项目方案对样本变化的要求。

4.5.1.3 概率样本的质量原则

特殊采样方法必须保证样本落在合理的样本群中。

被用来选择样本的采样数据源应该被记录下来。

受访者的加权往往被用来抵消各类因素带来的偏差,比如拒访。

4.5.1.4 样本配额的质量原则

对于配额的样本,采集何种目标群的原则必须被确定。

配额计划中应有队目标群属性的描述。

配额控制的数据必须事先提供。

如何控制不同属性的配额样本,应该在配额计划中体现。

4.5.1.5 备选被访者的质量原则

如果是从备选受访者中挑选受访者,那么必须告知客户,并且书面留档,内容包含:

●备选池的招募方法

●样本抽取原则

●权重

●数据采集方法

●选取这些样本的可靠性表述

非备选池来源的数据也应该被记录,以用于比较并寻找可能的偏差。

4.5.1.6 数据加权的记录

如果要对数据进行加权,加权变量要具体描述并记录。

用于加权的数据源需要被提供。

加权前后的数据结构需要被记录。

4.5.2 数据处理

定量研究中,组织必须采取方法保证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可以将错误率减少到最低,对开放性问题的结果要进行核查纠错。

对于保障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方法要被建立,过程文档要被记录和留存。

4.6 监控调研的执行

组织必须监控调研过程中的重要流程,以确保能满足方案中既定的要求和目标。

这些流程包括:抽样流程、问卷和讨论指导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递交。

4.7 调研文档、材料和结果

4.7.1 处理和储存客户材料

组织应要求客户提供其对组织处理、储存客户材料的要求。

组织应严格执行客户要求,对客户材料、文档、产品等进行处理和储存。

所有在项目结束后不需要用到的材料,需及时归还客户(除非有其他明确的处理定义)。

组织应尽力保护这些材料,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在这些材料分派到现场人员手中后,组织仍应能保证这些物品的完好无损。

如有物品的运输和分发,组织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物流。

组织应向客户传递能保护这些材料的信息。

4.7.2 确保安全

组织对客户提供的机密材料和产品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并且能够确保无论内部或外部使用时均能满足其保密要求。

组织要能向客户提供其实施的安保措施。

材料、产品和电子数据的存储要确保不被未授权的人员得到。项目中的临时人员也不能接触到这些物品。

4.8 调研结果的汇报

4.8.1 文档

调研的结果必须符合在项目方案中的约定要求(或之后双方认可的形式)。

报告必须包含如下基本信息,使阅读者能获知报告如何被生成、复制和限制等。

长期的调研工作,组织必须与客户书面确认报告递交的频次和内容。

4.8.2 结果解释

经验型研究必须适合所被研究的问题,并被经验型数据和其他数据所支持。

经验型研究结果必须区别于个人的看法。

4.8.3 报告演绎

最终报告必须完整,必须在客户同意后进行递交和汇报。

用于配额的样本群要被包括。

如果数据被加权,那么结果的汇报要符合加权的样式,并且加权前后的结果都要给出。给客户的报告中,加权因子要被包含。组织根据客户的要求必须给出加权过程的细节报告。

口头的汇报需由熟悉项目目的和过程的人员来演绎,以确保客户的问题能够被满意地解答。

报告的准确性在递交之前必须被检查。

4.8.4 发布

组织可以发布其自行组织研究的调研成果。对于客户调研成果的公开发布,则需双方有合同形式的认定。该规则同样适用于结果在各类会议上的演绎。

组织需告知客户以承担其在结果发布后所应担负的责任。

4.9 调研记录

4.9.1 定义

调研记录需充分详尽,以确保其能被明确定义、检索和为项目所用,包含:

●项目方案和报价

●一份最终问卷、讨论知道和礼品的复制品(样品)

●初始数据(未编辑过的问卷,定性讨论会记录等)

●数据处理过程描述

●给客户的结果材料数量

●项目的完整的研究方法说明

●项目过程的质控文件

4.9.2 保留

除非与客户有特殊的约定,数据材料的保留要求为:

●初始数据——12个月

●项目结果的一份完整COPY——24个月

组织需告知客户数据保存的时间。双方可以约定保存时间的长短,该约定需被记录留档。

如果是长期的调研项目,或者后来的项目会用到前期项目的数据,那么以最终项目完成时间作为数据保留周期的开端时间。

4.9.3 储存

需要有措施保证数据材料的保存不会出现损坏,并且数据能被及时地拿出回复,以及确保保密数据的安全性。

电子数据的话,需要在异地做一个备份。

4.9.4 确保安全

除非另有约定,调研数据只能提供给客户或者独立的第三方以做质量审核使用。

在数据保存中,组织应确保其不受非授权行为的损害(包括对电子数据的修改)。

4.9.5 向客户提供电子数据

4.9.

5.1 检查完整性

递交客户前检查数据完整性,是否满足方案要求,以及与采集的样本量吻合。

4.9.

5.2 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需满足客户在方案中要求的(或者双方后来约定的)格式。

4.9.

5.3 描述和记录

在向客户递交数据存储介质时,需在介质上说明所包含数据的内容,可在介质上描述,或通过另行打印描述文件来完成。

4.9.

5.4 电子传输

数据的电子传输应根据客户要求做好加密或其他保障措施。

5 数据采集

5.1 概述

数据采集管理包括:后台管理办公室,现场经理,本地督导,电话督导,现场团队负责人,数据采集人员,兼职全职均可。

组织需有流程安排,使得受访者感觉舒适、放心,以及确保其隐私。

受访者应统一编号,并与数据关联,以用于数据管理和质量检查,并保存到不再被使用到为止。

5.2 访问员的管理、招募和培训

5.2.1 概述

如果访问员是外包的,那么外包公司必须满足3.5的对标准符合的要求。

5.2.2 数据采集管理员(督导?)

督导必须是受过培训的。

督导管理包括:工作地点、过程控制、培训和评估访问员和工作确认。

督导应经常被培训,其能力应经常被评估,该些培训和评估记录应被记录和留档。

5.2.3 访问员招募

组织应评估候选访问员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认证,需进行面试,并参考其工作经历。

其技能应分级以应对不同的项目要求。

能力应包括语言技能,通过指导手册掌握数据采集要点的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等。

访问员的信息,包括培训和评估结果等,需被记录和留档,至少保留到其完成项目工作一年后。

如果是人才市场招聘,那么他的主要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还是要被记录的。

5.2.4 新招募访问员的培训

组织必须按照以下要求给与新招募访问员进行培训,除非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其已经接受过这些培训。

在以下要求的基础上,培训方式由组织任选。

培训内容必须与其所要进行调研工作方式相吻合。

必须的要求有:

●市场调研的基本概念

●市场调研的道德规范(世界标准等),包括受访者保护和数据保护等

●访问技能和其他技能

●如果是用到电脑的项目,则必备的电脑技能

●试访问(或其他访问)的演习

如果可能的话,新访问员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应有督导陪同,全程必须被监控并且将结果反馈给其本人。如果不能安排陪访,那么其工作验证可参考5.4和5.5。

面访、电话访问、定性访问的培训至少持续6小时,并且将近一半的时间应用于培训员和被培训者的互动。

特殊的情况,如果项目非常简单(如计数),则培训可捆绑在项目培训时一起完成,但安排此类培训的原因需被记录下来。如该访问员以后会参加其他项目,则相应的培训仍应为其安排。

观察类项目,如神秘客,基本培训没有时间要求,当有项目安排时,可一并进行培训。

培训的要求根据所参与工作的情况所变化,但最低要求必须得到保证。

所有培训相关记录必须被记录,包括内容、时长以及培训员的情况,培训记录必须由培训员和参训人员共同签字。

5.2.5 访问员组织化培训

在5.2.4之外,组织还应安排组织化培训,包括现场工作的组织和安排等,方式可以由组织自行安排。需要记录在访问员个人记录中。

应该建立包含基本知识内容框架和要求的文档,组织应保留,并分发给受训者。

5.2.6 持续培训和评估

访问员必须进行定期评估,长期使用的人员(五个项目以上或一年以上),则需每年一次,短期人员视情况而定。这样的评价必须在督导和访问员之间进行,面谈或者电话谈话均可,必须涉及对其工作的评价。(也可以在陪访后及时做出反馈)

评估必须基于其工作结果,比如完成的问卷,陪访结果等等,评估需指出其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

对个人的持续培训,是不同于针对项目的培训的,应侧重于个人的发展,如高级访谈,督导职能等。

上述评估和持续培训,都应记录在个人记录中,并且由双方签字确认。

5.3 现场数据采集

5.3.1 访问员识别(ID)

组织必须为现场访问员配发身份识别(ID),包含如下内容:

●照片

●姓名

●生效和失效日期

●所述组织的名称和联系方法

保留ID分发和回收的记录。

5.3.2 受访者保障

开始对受访者进行访问之前,必须简明扼要地告知受访者保护原则(个人秘密不外泄),调研目的,要用到的数据,组织或者访问外包商的名称,或者客户的名称(按需要)。必须告知受访者可以自行决定受访与否。

面访项目,需将受访者保护条款书面递交对方,内容必须包括组织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电话受访者如要求,也应将名称和联系方式给与对方。

5.3.3 儿童或其他弱势群体的受访

必须进行特别的准备工作。必须给与充分的信息,保证受访者及其监护人均了解受访的内容

和责任,并得到认可。这个认可需签字并被记录下来。

访问员应该进行特殊的培训以应对这样的项目,其他辅助措施也应当跟上。

5.3.4 项目简介

访问员应得到一份关于项目执行内容的简介,无论其是在什么时候加入项目的。简介必须让访问员完全了解项目的要求。这个简介可以由多种方式的交付,比如面谈、电话、或者书信沟通,但必须有记录表明访问员已经了解该简介的内容了。

定量分析的简介包含内容:

●现场工作日期

●抽样流程

●配额

●执行方法

●其他项目要求

●问卷管理指导

定性分析的简介包含内容:

●现场工作日期和时间

●受访者招募原则

●配额

●小组讨论或者深度访谈的受访者数量

●招募的方法和被禁止的手段

●在参加小组讨论或者深度访谈中,需排除的受访者的排除原则

●是否需要监控设备

5.3.5 现场工作日期和周期

对于一个面谈,其日期和周期,包括实施该面谈的访问员的ID,需要被记录下来。

5.3.6 受访者激励

向受访者赠与礼物后,需要被记录下来。

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项内容,礼物应该与访问内容以及受访人群无关,以确保其不影响调研结果。

5.4 现场工作检查(不含定性调研)

5.4.1 概述

现场工作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现场工作交付的结果能满足项目的要求(培训时提及的要求)。

检查必须尽快进行,不能晚于现场工作结束六周,必须在数据给客户之前完成。

检查应由督导进行,并且检查的人员必须独立于现场实施人员以确保结果公正。

所有项目的所有数据应采用5.4.2的方法来检查。检查还为以下内容负责:

●所有新招募访问员第一次项目的评估

●原有访问员的定期评估

检查应记录下来,并写入访问员个人记录,包括项目、时间、个人的工作以及检查情况。

如果检查中发现数据差异和问题,则应在两个层面执行纠正措施:

●项目层面(换人,改善流程,进一步检查)

●访问员个人层面(重新培训,工作调动等),如果是严重问题,那么该人员近期的工作

结果都应被重新检查确认。

5.4.2 检查方法

根据数据采集方法,检查可以采用数据检查、客户回访或者陪访等多种形式。

数据检查一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组合的方式,但是对于神秘客或者零售检查等项目,检查可能是唯一的方法。检查方法有:

●数据完整性

●配额检查

●受访者一致性

●比较受访者数据与普通数据(或访问员数据)

检查可以手工或者电脑做,可参照一些证据,比如超市发票等。

受访者回访应包括对访问过程是否发生,过程是否依照流程规定,访问时长,关键问题的回答(如资料确认,配额确认等)。回访可以通过面访、电话或者电邮等形式。回访是适用于所有类型项目的检查方法。

监控可以采用实时监听,或者事后听取录音。访问员需被告知将被监控,但是未必告知何时进行监控。如果有外语访问,则监控人需熟悉该门语言。监控比较适合电话访谈项目。

5.4.3 检查水平

如果数据检查是唯一的检查手段,那么检查水平要求100%。

如果数据来源是访谈获得,检查采用回访或者监控方式,最低水平要求如下:

●最低10%回访(访问员/事件总数)

●保证75%监听的同时,选取5%检查水平

每个现场工作的结果都应被检查。

特殊的情况,如果检查不能足额完成,比如受访者意愿等,则应记录在案。

5.4.4 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包括:

●检查者姓名

●检查使用方法

●被检查的访问员的ID

●关于错误的纠正和防止措施,并在项目和访问员个人层面体现

●确认检查数量达到要求

检查报告对项目和访问员都是开放的。

5.5 定性数据采集

5.5.1 受访者招募

受访者的详细资料以及是如何被招募的,应作为项目文档保存下来,并遵守5.1关于对受访者保护的条款。

5.5.2 受访者招募的检查

受访者检查可通过二次电话复核或者监控。二次验证的时间,应在招募和访谈开始之间进行。

参与现场讨论的受访者的身份需得到验证。

二次复核可以采取面谈、电话、电邮等多种方式。在访谈会上的复核,可采用自查表或者甄别表格,但需由招募人以外的人员来执行。

检查记录的准备参照5.4.4。

5.5.3 定性研究的主持

访谈和讨论组应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主持进行。

主持人要做概要介绍,并对讨论指引材料熟练应用。

主持人需熟知项目详情,以及讨论中需探究的问题,还有应用到的材料。

主持人需要对访谈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包括:

●符合要求的受访者的兼容性

●场地是否适合以及音响器材的好坏

如果主持人发现有受访者不符合要求,则应及时向组织中负责项目的人员汇报。

5.5.4 定性研究和受访者保障的记录

座谈的记录可以通过录音或者录像来实现。

如果要用到这些记录,或者将记录传送给第三方(如客户),则需告知并征得受访者的同意,最好得到书面的确认。

记录的使用和传送只能用于市场调研。

如果有三方(包括客户)需要现场监测座谈过程,则需告知并得到受访者的同意(哪怕是隐藏的观察室也需要告知)。

记录应标明项目、受访者,以及座谈的日期。

5.6 自主的数据采集

5.6.1 概述

自主完成的数据采集一般是指不与受访者接触而能得到数据的项目,如:

●邮件调研

●日志调研

●电子数据交换EDI,数据直接来源于其他公司的存储

●邮件问卷,问卷随邮件发送受访者,受访者完成后用邮件回复

●按键式问卷,受访者直接拨打电话,并在电话录音指引下完成问题

●语音识别,受访者在电话中回答问题,电脑进行答案确认

●网络问卷

●网络群或其他网络交互方式

网络问卷可以通过电邮方式发送给受访者,或者从组织的网站上下载。

5.6.2 自主问卷/网络问卷的抽样

抽样方法应该包含在项目方案和给客户的报告中,潜在的问题也要被提及,包括其对结果数据造成的质量上的影响。

如果受访者是从备选库中提取,那么提取方法和被提取的受访者也应被记录,包括其可能对结果数据造成的影响。

5.6.3 受访者检查

对受访者检查的方法应该包含在项目方案和给客户的报告中。

5.6.4 预测试自主问卷

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和发现解决的问题也要被记录下来。

如果该类问卷被使用过,且被用于类似的项目中,那么测试量可以大大减少。

自主问卷答卷的指导应该包含在问卷或相关材料中。

5.6.5 受访者保障

对于自主问卷,尤其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必须有流程应对受访者和其数据的安全保障。

如果有外包,那么这些流程也应适用。

对受访者的安全承诺,应包含在问卷或相关材料的主要部分中。

受访者在参访前,应被告知其参与的具体情况,包括主要内容,需要的时间,数据采集目的等。如果对方是儿童,那么对其及其监护人的告知义务都要做到。

5.7 二手数据中的数据采集

二手数据的使用(比如公开印刷品等),需要被记录下来。如果最终数据交付客户,那么这些数据的使用要让客户知晓。

5.8 数据采集记录

完成的数据在数据采集阶段完成,包括计划的数据和实际完成的数据。

数据不需要独立于项目来存放。

项目的数据应包括:

●项目使用的数据采集的材料,如问卷,礼物,现场使用的项目介绍,配额表单等

●使用的抽样方法,配额等

●现场工作内容的识别项,工作内容的数量,工作类型等

●数据检查报告,以及采取的纠正措施

●关于计划的数据和最终数据比对检查的汇总报告,包括样本量和分类等(这些内容需汇

报给客户)

●座谈或访谈的录音录像等,需标明其日期和所属项目

●数据采集督导的ID

●其他需要的项目数据

●如果有外包,那么必须做一个说明澄清其所从事的数据采集部分的工作内容

6 数据管理和处理

6.1 概述

所有的数据的管理都必须依据本标准条款的要求进行。并且管理要有相应的文件依据。

6.2 电子数据录入

组织应保证CATI/CAPI/在线项目的数据的准确和符合要求。

组织应建立和维护流程,使对电子问卷的设计和实施可以进行预测试,预测试的情况和测试人员均应被记录下来。

客户对数据结果的接受确认应该被记录下来。

当访谈在多地进行时,只有一个地方的人员有权对问卷进行修改、测试和发布。每次修改都应该被认真记录并且做好版本的控制流程。

6.3 硬拷贝数据输入

6.3.1 规格说明

如果使用逻辑数据录入,其内置的自检查机制应该被记录,并在使用前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和结果要被记录下来。出现错误且无法被解决时,应该及时向负责项目决策的项目经理或相关人员汇报,寻求解决方法。数据有任何改动,均应该有记录。

除非另有要求,录入的数据应该直接写在问卷上。

任何指导性文件需记录下来。

6.3.2 纸质文档的数据录入检查

在项目或者一个数据采集周期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系统性地检查,并保证符合最低的百分比比率。

在逻辑数据录入中,每项目的检查比例不低于5%。

在普通数据录入中,每项目的检查比例不低于10%。

通过流程机制保证每个操作员的数据结果都会被检查,并且检查人员必须是另一个人。

如果某操作员的数据经常被发现存在错误,则其在一个项目中提交的所有数据应该被100%地检查,需要的话,应立即对其进行再次培训直至其错误率下降到可接受水平。培训的效果要进行确认,并且被记录。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 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 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 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 符号(sign)。 布勒根据语言工具模式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the 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the expressive function)、感染功能(the appellative function)。他进而提出依据文本主要功能对文本进行分类(张美芳2005:65)。有一些文本明显试图影响读者的观念,一些文本意在产生某种美学效果,另一些则只是传达信息。布勒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周桥2006:81)。 1.2.1.2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雅各布逊发展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这个模式有六个组成要素:信息、语境、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接触渠道、代码和话语功能。他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话语功能分成五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张美芳2005:67)。 1.2.2译功能翻学派的主要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弗米尔则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最主要的理论: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1.2.2.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机械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文献 液压机械及泵

Hydraulic machinery and pump Hydraulic machinery are machines and tools which use fluid power to do work. Heavy equipment is a common example. In this type of machine, high-pressure liquid - called hydraulic fluid - is transmitted throughout the machine to various hydraulic motors and hydraulic cylinders. The fluid is controlled directly or automatically by control valves and distributed through hoses and tubes. The popularity of hydraulic machinery is due to the very large amount of power that can be transferred through small tubes and flexible hoses, and the high power density and wide array of actuators that can make use of this power. Hydraulic machinery is operated by the use of hydraulics, where a liquid is the powering medium. Pneumatics, on the other side, is based on the use of a gas as the mediu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generation and control. Hydraulic circuits For the hydraulic fluid to do work, it must flow to the actuator and or motors, then return to a reservoir. The fluid is then filtered and re-pumped. The path taken by hydraulic fluid is called a hydraulic circuit of which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pen center circuits use pumps which supply a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练习问题详解总主编冯庆华

汉英翻译基础教程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2) 第二章词法翻译的一般技巧 (4) 第三章名词的抽象和具体译法 (9) 第四章动词的翻译 (11) 第五章数词和冠词的翻译 (12) 第六章成语的英译 (13) 第七章修辞格的翻译 (17) 笫八章文化词语的翻译 (19) 第九章汉英句子比较与翻译 (20) 第十章换序和转态译法 (23) 笫十一章断句合句译法 (25) 笫十二章长句的翻译 (27) 第十四章汉英语篇比较与翻译 (29) 第十五章风格与翻译 (30) 第十六章语用与翻译 (32)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义 一、结合语境选择较贴切的译文 1. b 2. a 3. b 4. a 二、译出下列词语,注意词语的不同搭配 1. a swarm of bees a brood of chickens a litter of pups 2. a bevy of beautiful ladies a pack of hounds a team of ducks a herd of antelopes 3. unfailing support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make effective use of overseas resources 4. make a phone call take a taxi knit a woolen sweater fetch water play basketball spray insecticide 5. basic wage capital construction essential commodity primary industry fundamental interest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词语的理解 1. The two leaders exchanged views on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2. Party members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opinions of the general public. 3. They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plan. 4. Everyone complained against such a practice. 5. They had a dispute at the meeting. 6. You should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7. They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is issue. 8. There is still some unfinished business to settle. 9. We have consulted him about the matter. 10. Please go back. There is nothing of your concern now 第二节翻译中的选词 一、翻译下列各句,注意词的选择和搭配。 1. That depends upon circumstances.

柱塞泵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轴向柱塞泵的性能 Mansour A Karkoub a, Osama E Gad a, Mahmoud G Rabie b a--就读于科威特的科威特大学工程与石油学院 b--就读于埃及开罗的军事科技大学 摘要 本文推导了应用于轴向柱塞泵(斜轴式)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的数据是由一个实验装置获得的。这个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降低柱塞泵在高压下工作时的能量损耗。然而,在最初我们要做一些研究来预测当前所设计的泵的响应。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前反馈的结构,并在测验过程中使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技术。该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柱塞泵的动态响应。 1、简介 可变排量轴向柱塞泵是在流体动力系统中经常要用到的重要设备,如液压动力供应控制和静液压传动驱动器的控制。本装置具有变量机制和功率-重量比特性,使其最适合于高功率电平的控制。所设计的这种轴向柱塞泵拥有可靠性和简便的特点,然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变量输出。 人们在轴向柱塞泵领域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本文将只论述一下少数几人所做的贡献。 Kaliafetis和Costopoulos[5]用调压器研究了轴向柱塞变量泵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所提出的模型的精确度依赖于制造商提供的动态运行曲线等数据。他们得出结论,运行条件对泵的动态行为是非常关键的,而泵的动态行为可以通过减小压力设定值进行改善。Harris等人[4]模拟和测量了轴向柱塞泵的缸体压力和进油流量脉动。Kiyoshi和Masakasu[7]研究了斜盘式变量输送的轴向柱塞泵在运行时刻的实验上和理论上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预测泵在运行过程中的响应。也对研究泵特性的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中使用了一个有宽、短而深的凹槽的配流盘。Edge和Darling[2]研究了液压轴向柱塞泵的缸体压力和流量。这个得出的模型经过了实验检验。对于配流盘、缸体上设计的退刀槽和泵的流量脉动对泵特性的影响都进行了验证。 人们已证实了一种可替代的建模技术——神经网络(NN)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高度非线性的系统。这种技术是模仿人脑获取信息的功能。Karkoub 和Elkamel[6]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一个长方形的气压轴承的压力分布。所设计的这种模型在预测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方面比其他可用的工具更加精确。Gharbi 等人[3]利用神经网络预测了突破采油。其表现远远优于常见的回归模型或有限差分法。李等人[8]用神经网络模型NNS和鲍威尔优化技术对单链路和双链路的倒立摆进行了建模和控制。研究者们取得了理想的结果。Panda等人[9]应用NNS在普拉德霍湾油田对流体接触进行了建模。所得到的模型预测的目标油井中的流量分配比传统的以回归为基础的技术更准确。Aoyama等人[1]已经推导出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非最小相系统的响应。所开发出的的模型被应用于Van de Vuss反应器和连续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所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本文研究利用神经网络解决轴向柱塞泵(斜轴式)在一定的供油压力下的建模。本文首先会描述用于收集实验数据的实验装置,然后将会简要介绍神经网络建模程序。 2、实验装置

【机械专业文献翻译】液压传动概述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1 液压传动概述 1.1 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1.1.1 压传动的定义 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原动机部分、传动机构、控制部分及工作机部分组成。原动机有几种类型,例如电动机、内燃机等。工作机即完成该机器的工作任务的直接工作部分,如剪床的剪刀,车床的刀架、车刀、卡盘等。由于原动机的功率和转速比是被限制的,为了覆盖工作机较大范围的工作力和工作速度的变化,以及操作性能的要求,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设置了传动机构,其作用是把原动机输出功率经过变换后传递给工作机。 传动机构通常分为电气传动、机械传动和流体传动三类机构。流体传动是通过液压、流体或气体来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但需要认识到实际上只有两种液压系统: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包括液力和气体)。 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均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传递的传达方式。液力传动则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能量;而液压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由于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的每个分支。一些典型的运用像机械工程、建筑、海洋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和航天航空 1.1.2 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到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电能已经不能支持工业机器的传动需求。18世纪末液压传动被用于驱动液力设备,例如起重机、压力机、绞车、压榨机、液力千斤顶、修剪机械、和支承机械。在这些系统中,是一种由蒸汽机驱动液力的水泵,这种泵是通过压力将水通过管道传到工业机械来驱动各种机器的。这些早期的液力系统有着许多的不足,例如设计问题,由于设计已经发展为艺术而多过了科学。然而,直到19世纪电力成为新的有优势的技术。这样的结果液压传动并没有起到推动的作用。电力传动不久被发现在远距离传递上有良好的效果。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里液压传动技术只有小小的发展。近代,1906年液压传动开始被重视,是当时用液

翻译理论概述

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二、中国翻译简史三、中国翻译理论四、翻译的基本原则五、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Definitions given by Chinese scholars:●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刘宓庆,1990)●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蔡毅,1995)●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1997)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沈苏儒,1998)● 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瞿秋白)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

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 ation 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 According to Newmark translation is “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2001a:7.美国现代翻译家、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EugeneA Nida)1969年所下的定义:Nida in sists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1969: 53。(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n fact has three distinguishable meanings for this word. It can refer to: 1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to translate the activity rather than the tangible object 2 a translation: the

英汉翻译教程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冲刺模拟试卷一 (英语专业) 英汉翻译教程(三) Part One I.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A. Direc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ten sentences, 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is the closest equivalent to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expressiveness. 1.For Britain our membership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as brought this home. A.对英国来说,我们的欧盟成员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身份把这带到了家。 B.对英国来说,我们参加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把我们送到了家。 C.对我们英国来说,我们参加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经历使我们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D.对我们英国来说,我们的欧盟成员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身份使我们如鱼得水。 2.So now he contrived an eager, ingratiating smile, which he bestowed on Mr. Squires. A.因此他就装出急切的、迷人的笑,并投向史奎尔先生。 B.因此他就装出殷切的、拍马的笑,并把这笑赠予史奎尔先生。 C.因此他就对史奎尔先生装出一副殷勤、讨好的笑脸。 D.因此他就给史奎尔先生设计了一副殷勤、讨好的笑脸。 3. People disappear in that river every year, one of the policemen said to me that afternoon, half in dismay, half in frustration. A. 这条河里年年都有人消失,”当天下午警察中的一个以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气沮丧地对我说。 B. 这条河里年年都要死人,”当天下午一个警察半是沮丧,半是失意地对我说。 C. 这条河里年年都要死人,”当天下午一个警察以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气沮丧地对我说。 D. 年年都有人消失在这条河里,”当天下午警察中的一个半是沮丧,半是失意地对我说。 4. As recently as the early 1960s, the phrase environmental law ” would probably have produced little more than a puzzled look, even from many lawyers.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国外翻译理论?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 仲伟合 钟 钰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公元前罗马帝国的翻译学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近代,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新的翻译理论不断涌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笔译)是一种行为。其理论的重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介绍功能派翻译理论。1.功能派的形成及重要理论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者凯瑟林娜?雷斯(K atharina Reiss )、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 )、贾斯塔?赫滋?曼塔利(Justa H olz Manttari )。雷斯首先于1971年在她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 ssibilities and L 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当时,雷斯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关系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雷斯的学生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skopos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sko 2postheory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那么目的从何而来?“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 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除了目的法则之外,目的论还有两个法则:连贯性法则(coher 2ence rule )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的标准。所谓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接受 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 )。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 的理解决定。而曼塔利比威密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2.翻译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在以上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主要人物和目的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派将目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一点也体现在功能派对翻译概念的定义和对翻译实质的阐释中。 功能派认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 )和翻译(translation )是两个不同概念。翻译行为这个概念是由曼塔利提出的。功能派赋予行为(action )以特殊的涵义:行为具有目的性。功能派沿用了学者莱特(G eory Henrik Von Wright )对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目的地把事物的一种状态改变或转化到另一种状态。如果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行为也可被称为相互行为(interaction )。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具体一点说,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交际性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或两者兼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说翻译行为指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做的工作,那么翻译就是他转换文本时所做的工作。例如,一名译者建议他的德国顾客不要把寄给新加坡一家小公司的信翻译成英文,而是译成中文,因为该译者知道新加坡虽然是个双语国家,但小公司里的人不一定熟识英文。他的行为属于翻译行为,而当他具体把这封信转换成中文时,他的行为就称为翻译。 7 4《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C hines e T r anslato rs Jo u rnal

外文翻译----离心泵在化工生产的应用

CENTRIFUGAL PUMP IN CHEMICALPRODUCTIONAPPLICATION Centrifugal pump in chemical production, this is most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performance wide range (including flow, pressure head of media properties and ShiYing sexual), small volume,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flow uniformity, low malfunction, long service life, CaoZuoFei are lower cost and prominent advantages. (1)centrifugal pump principle of work Centrifugal pump working principle is: centrifugal pump so can turn the water away is because only centrificating. Water pump before work, pump body and feed water full line must be cans in vacuum condition, when the impeller fast turns, leaf prompted water quickly spin, spin in the water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entrifugal force, pump impeller flew in from the water was throw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mpeller, after forming vacuum area. Water in the water atmospheric pressure (or water pressure)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pipe pressure came through a tube. This cycle unceasingly, can achieve continuous pumped.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is worth mentioning: before initiating must to the pump housing filled with water, can start after, otherwise will cause, the vibration of the pump body, thus reduce heat pump, damage to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avitation erosion") cause equipment accident! Centrifugal pump is a lot of more phyletic, classification methods common has the following kinds of kind: 1, press the impeller inhaled way points: single suction style centrifugal pump double suction type centrifugal pump. 2, press the impeller number points: single grade centrifugal pump mulfistage centrifugal pump. 3,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impeller points: open impeller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 half open centrifugal pump closed impeller centrifugal pump. 4, according to work pressure points: low voltage centrifugal pump medium centrifugal pump high-pressure centrifugal pump. 5, according to pump shaft position points: horizontal centrifugal pump edge vertical centrifugal pump. (2) basic structure, centrifugal pumps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 (Dy namic Equivale nee)/ “功能对等” (Fu nctio nal Equivale nee) 尤金? A ?奈达(Eugene A.Nida )(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 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 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ee of Translating ),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 slation ),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 A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女口 ,英语成语“ spring up like mushroom 中“ mushroom 原意为 “蘑菇”,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 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笔记及习题(篇章翻译)【圣才出品】

第7单元篇章翻译 7.1 复习笔记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和“篇章”(text)。语篇特征为:连贯、衔接,且具有明确的论题结构。 一、衔接 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著作《英语中的衔接》,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两种: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前者又可以包括指称(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词(conjunction)。 1. 指代 指代主要分为三类: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 英语中,为了实现衔接,一般尽量采用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名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前文出现的名词,或者采用“零式指称”,省略主语。例: My friend looked somewhat ill at ease when he told me this: At the time when he bought this big house, his children had all been at school. Now they had their own homes and jobs. 【译文】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买这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2. 省略

省略可以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例: I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I 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 【译文】我有很多美妙的想法,但是只把少数付诸实践了。 3. 替代 “替代”指用较简短的语言形式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词语,使行文简练流畅。 (1)名词替代比较常见的是使用one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名词。例: Carrie picked out the new abode because of its newness and bright wood—work. It was one of the very new ones supplied with steam heat, which was a great advantage.(Sister Carrie, Dreiser, T) 【译文】嘉莉选中这套新居所,是因为它是新建的,而且房间的木质部分色泽鲜亮,屋里有暖气,这是当时最新的房子才有的。 【分析】原文中,ones替代了abode;译文中,“房子”与其前面的“居所”构成同义词。 (2)动词替代经常是用助动词do的几种形式来代替前文出现的某个动词或动作意义。例: And yet this John Openshaw seems to me to be walking amid even greater perils than did the Sholtos. 【译文】可是在我看来,这个约翰·奥彭肖似乎是正在面临着比舒尔托更大的危险。 【分析】原文中,did替代了walked amid peril;译文中,该处同样进行了省略处理。 (3)小句替代使用指示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某一小句或者某一概念。例: “Well, I’ve got twenty-two dollars, but there’s everything to be paid for this

汉英翻译教程

汉英翻译教程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 相关参考: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臵(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的不同特点。机器翻译是让计算机按照人们所制定的程序和指令进行不同语言的对比转换,也离不开对比分析。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学的重要任务。 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纪德是最理解莎士比亚的法国作家之一。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作家比莎士比亚更值得翻译”,但同时,“也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难翻译,译文更容易走样”。纪德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是双重的,既是精神的,也是语言的。他在与莎士比亚的相遇与相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对他在翻译中经历的这番历史奇遇,他曾在为七星文库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的前言中作了详尽的描述:描述了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之间的遭遇,也揭示了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种种障碍。 纪德首先看到的,是语言与文化层面的逻辑性,这涉及到不同语言的思维方法。他说:“莎士比亚很少考虑逻辑性,而我们拉丁文化缺了逻辑性就踉踉跄跄。莎士比亚笔下的形象相互重现,相互推倒。面对如此丰富的形象,我们可怜的译者目瞪口呆。他不愿意对这种绚丽多彩有丝毫遗漏,因此不得不将英文原本中用仅仅一个词表示的暗喻译成一个句子。原来像蛇一样紧紧盘成一团的诗意,如今成了松开的弹簧。翻译成了解释。逻辑倒是很满意,但魅力不再起作用。莎士比亚的诗句飞跃而过的空间,迟缓的熊虫一瘸一拐才能走完。”在紧密的逻辑与丰富的形象之间,英语与法语的天平有所侧重,在两者的遭遇中,译者的无奈与局限源于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 头脑清醒的纪德没有丝毫责备英语或莎士比亚的语言的意思,相反,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他充分意识到了母语的缺陷。他说:“只有在接触外语时,我们才意识到本国语言的缺陷,因此,只会法语的法国人是看不到缺陷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异之于我,可作一明镜,从异中更清楚地照清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与异语文化的接触,有助于认识母语与母语文化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便有可能从异语异文化中去摄取营养,弥补自身,丰富自身。 在艰难的翻译中,纪德亲历了种种障碍,他结合翻译中的具体例证,作了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