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述

1.什么是公共管理?它与公共行政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区别:1.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

2.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3.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主要内容:

⒈公共管理的主体、职能与目标⒉公共管理的理论、过程与方法⒊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⒋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⒌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6.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7.公共危机管理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有哪些?

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

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理论分析法

2.系统分析法

3.数量分析法

4.比较分析法

5.实验分析法

6.资料分析法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能

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有哪些特征?

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特征: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公开性

2.什么是非政府组织?它有哪些类型?

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治性社会组织的总和。

类型:宗教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学术性组织、保护性组织

3.什么是公共管理职能?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哪些?

公共管理职能:就是公共组织在行驶公共职权、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功能。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调控宏观经济、提供公共物品、完善法律和制度框架、治理外部效应、调节和再分配社会收入

4.我国政府职能为什么要转变?应如何转变?你有何建议?

原因:1)传统意义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我国各社会领域机制的发展3)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4)是机构改革的关键5)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转变:1)转变职能职能重心2)转变职能内容3)转变职能方式4)转变职能关系

建议:

5.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何建议?

问题:

1)过多依赖和受制于政府,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强

2)自身定位欠合理,资金,人才等基本条件缺

3)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常规性的监督机制欠缺

4)城乡及地区之间布局不合理,公共服务的程度不高

5)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度不高

建议:

1)引导非政府组织明确自身的定位;

2)协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

3)健全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4)推进“官办”社团的改革;

5)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

6)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

第三讲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1.什么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为了组织长期的生存和不断发展,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何特点?

特点:(1)未来导向性(2)总体谋划性(3)前瞻思考性(4)理性与直觉的结合性(5)持续与循环的过程性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战略分析

2.战略制定

3.战略实施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1)SWOT分析法2)利益相关者分析3)PEST分析法4)平衡计分卡5)脚本法6)互动小组讨论技术

5.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加强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1)树立长远观念,确立战略性思维

(2)培养、储备战略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化管理

(3)扩大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参与面,加强战略目标的宣传

(4)科学合理、灵活多变的调整战略规划

第四讲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组织等)范围内,某一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的体力、智力、知识和

技能的总和。

狭义人力资源则是针对劳动力人口而言的,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亦即劳动力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1)从管理内容上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从人力规划、录用、整合、奖酬、调控和开发的全过程,内容丰富,而传统人事管理涉及档案关系、人事关系、劳动保护等事务性工作,内容简单。

2)从管理方式来看,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参与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人为中心,管理过程是透明的,传统人事管理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事为中心,过程是秘密的。

3)从管理理念来看,人事管理认为HR是一种成本的消耗,要控制这种成本,而人力资源管理认为HR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系统优化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3)德才并举的原则

(4)适才适用的原则

(5)使用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6)激励、竞争的原则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获取人力资源: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筛选

留用人力资源:合理安置、协调关系、激发积极性

开发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职业生涯管理

评价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素质测评

调整人力资源:晋升、降级、裁减人员、自动离职

5.人力资源甄选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知识考试法

2.心理测验法

3.面试

4.评价中心法

第五讲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

1.什么是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为保证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采用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分析方法、技术和管理工具,对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所进行的分配、决策、管理和监督等一系列技术性行为的总和。

2.公共预算管理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分项排列预算模式(2)规划—计划—预算模式(PPBS)(3)目标管理预算模式(4)零基预算模式(5)绩效预算模式

3.公共预算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预算编制(2)预算执行 (3) 决算

4.公共部门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实行收入统管

2)正确划分各项收入,依法缴纳各种税费

3)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组织收入

4)保证收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5)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公共部门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2)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对各项支出实行分类管理

4)在支出管理中,要注意划清各项支出界限

第六讲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1.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围绕组织的目标展开,以绩效评估为核心内容,在绩效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调整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方式

2.什么是绩效评估?它与绩效管理有何关系?

绩效评估:

关系: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评估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绩效评估的效用发挥依赖于绩效管理整体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在绩效管理的整体框架中,绩效评估是核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绩效管理概念中的关键因素。

3.绩效考核应遵循哪些原则?

公开性原则: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及考核结果等事宜,使考核有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设定的考核指标或工作表现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沟通,解决被考核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差别性原则:针对不同考核对象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执行方式有所区别。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4.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1)排序法(2)量表法(3)关键事件法(4)行为对照表法(5)行为锚定评价法(6)目标管理法(7)评语法(8) 360度评价法

5.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什么问题?你有何建议?

(1)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绩效评估指标难以精确量化

2)公共绩效管理信息整理难以完备

3)公共绩效管理中人员问题

(2)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特有的问题

1)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

2)绩效管理思想落后、意识淡薄,存在观念障碍

3)过于偏重绩效考核,而忽视了绩效反馈等环节

4)绩效评估技术上还不成熟,评估方法较为单一

5)评估主体单一化,并且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

建议:

1)加强公共绩效理论探讨,合理开展实践工作

2)更新思想观念,明确绩效评估价值取向

3)实现绩效考核主体多元化

4)确保绩效评估信息来源的准确可靠,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信息系统

5)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第七讲公共危机管理

1.什么是公共危机?它有什么特点?

公共危机: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特点:突发性——首要特性。导致了危机处理的紧迫性与无序性、增加了危机的破坏性、增添了危机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重要属性。

紧迫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紧迫、资源匮乏和信息不畅。

破坏性——本质属性。(有形与无形的破坏。

隐蔽性——与突发性凸显了危机从积累到爆发阶段的特征。

扩散性——表现为时间上的紧迫性,同时凸显危机中媒介管理与沟通管理的重要性

2.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4.公共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真诚坦率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5.公共危机管理应抓好哪些环节?

1.危机预警及准备

2.识别危机

3.隔离危机

4.管理危机

5.危机后处理

华中农业大学621《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621《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1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内涵、性质与特点 2.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与基本原理 3.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4.公共管理学的创立和完善 5.公共管理面临的时代挑战 6.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2章公共组织与第三部门 1.公共组织的定义和性质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3.公共组织环境 4.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 5.公共组织体制改革 6.第三部门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7.第三部门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8.第三部门的运营管理 9.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第3章公共管理职能 1.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和特征 2.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 3.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的配合 4.政府失败的纠正与防范 5.中国政府职能探讨 第4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概述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3.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管理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改革进展与趋势 第5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的特性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2.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3.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6.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和对策

7.工作生活质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 8.国家公务员制度 9.公务员的管理与改革趋势 第6章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3.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4.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 第7章电子政务管理 1.电子政务概述 2.电子政务的内容和作用 3.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和关键 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第8章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3.公共部门的监督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5.标杆管理 第9章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概述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3.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 4.控制方法和技术 5.决策方法和技术 第10章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 1.新公共管理概述 2.新公共管理的模式 3.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4.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5.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 6.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 参考书:①《公共管理学》,王德高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②《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的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b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c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a爱岗敬业,勤于职守b尽职尽责,奉献社会c遵纪守法,诚实守信d文明竞争,友好协作e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A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尊重自我,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开拓创新D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尽管他可能教过数十遍相同的课程,但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4)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8、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2)独立自治的精神,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4)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只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9、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16、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 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 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 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0、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大学是通过高深学问即学术研究来培育 高级专门人才的,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这就 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双重身份——即 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 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的把 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也应当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 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 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 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以便使自己在 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担负着既要服务 社会又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 而不是追随者。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研 究既表现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为一种 超然独立的学者人格,学者的学术造诣和精神品格是相互支持 相辅相成的。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产生比法产生早得多b二者 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 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 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 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比较而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 所干涉的范围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道德具有模糊性,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人们关系或多或少或强 或弱的调节作用。 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 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 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 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 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13、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 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 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 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 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 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 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 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 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 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 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 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 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15、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a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 方向b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c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 的养成d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e有助于大学生 科研素养的培养 17、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 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 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 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 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 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 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 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 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 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 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9、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 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 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 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 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 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 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 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 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 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5、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 思想的、有主动生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 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的 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3)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学习的过程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 中的反作用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A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 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 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B内化性原则:主 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 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C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 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 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D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 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 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 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E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8、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将关心集体作为对教师在 处理和集体关系时的道德要求,既在于教师集体对于教师个人 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的极端重要性。 ①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 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 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①一个关心集体的教 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②自觉维护集体的 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 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是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 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 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 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 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

公共管理案例结构要求

MPA教学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一、案例撰写要求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应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主体(正文)和案例《教学手册》。 (一)案例主体(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案例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及标属、引言、案例摘要、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脚注和图表等8部分。案例正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附录不超过5000字为宜。 1.标题和标属:标题是案例的题目,标属即标明案例的适用主题。 2.引言:即案例事件的引子。 3.案例摘要和关键词:简要介绍案例事件的主旨大意或梗概,便于使用者快速了解和把握案例的主题,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案例一定要有比较完整的事件,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有起、承、转、合,要能够把事件延伸下去; 起是事件的开始,推出由时间、地点、起因 等要素构成的场景,介绍核心人物或决策者、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 承是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端、问题和兴奋点; 转是事件的进一步展开,罗列存在的种种困惑,描述进退两难的抉择困境;要不断深入拓展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或展开当事人也无法把握和预料事件结局的事件; 合是事件的高潮,突出机会与制约因素,核心人物或决策者到了不得不进行选择的时刻。

5.结束语:可以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也可以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或者自然淡出。 6.思考题:结合教学目标一般安排3-5个思考题供读者在阅读时进行同步思考。 7.附录:提供进行案例分析所需要的额外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不宜放在案例正文,但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或理解正文的资料、信息。 8.脚注和图表: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可插置到正文相关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专页或篇尾,所有的图表都应编号,设标题,并有必要的说明。 (二)案例《教学手册》的写作 案例《教学手册》一般应包括: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要点分析、课堂安排、其他教学支持等6个部分。案例《教学手册》以5000字左右为宜。 1.课前准备:程序性地提醒课前需安排的事项。 2.适用对象:说明案例读者的定位或作者希望的读者群体。 3.教学目标:详细介绍案例教学目的,一般一个案例要含有3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出本案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要点分析:这部分是《教学手册》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学手册》的难点,需要耗费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心地构思和安排。这部分是将作者精心设计、精心埋藏在案例中的问题一一挖出进行展开深入地分析,案例是否有理论深度、是否有思考分析的空间、是否能引起争论全在于这一部分的创作水平。 5.课堂安排:这部分同样是《教学手册》的核心部分,与上一部分共同构成《教学手册》的难点。这部分需要对案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每部分所用的时间以及教学节奏进行全程详细地安排,这部分安排的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决定了案例课堂讨论的效果和质量。 6.其他教学支持:包括计算机支持和视听辅助手段支持。

公共管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公平配置社会资源、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依法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薪酬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权威性、公益性、复杂性、法制性 3、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通常称作“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又称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4、现代预算管理: 现代预算必须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它不仅仅是财政收支的记录、汇算、估算和汇报,而是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必须由行政首脑准备与提交;亚必须是全面的、有清晰分类的、统一的、准确的、严密的、有时效的、有约束力的;它必须经由代议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布于

众。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确定组织战略定位、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和控制等活动。公共部门管理就是公共部门部门实行的战略管理。 6、政府过程: 从政治体制角度研究政府和政治问题: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 从政府过程角度研究政府: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施行 广义的政府过程就是政治的代名词,即政治共同体中获取和运用政府权力的全部活动。而狭义的政府过程是政治学的一种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其中,研究领域是指政府决策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等功能活动及其权力结构关系。 7、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公平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 8、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9、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是与私人财务(财政)对应的概念,它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这里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是指广大民众的利益和需要。公共财政行为目的社会公共性,是公共财政与私人财务的区别所在。10、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行为集体。它不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盈利的私营经济的一部分。换而言之,它是处于“公”与“私”之间的一个领域。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015课件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近四年试卷 2010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一种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6、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8、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 9、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师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有益竞争。 四、案例分析题 1、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谈谈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2、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以及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材料中,谈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7、提出“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

公共管理导论 复习提纲2015

公共管理学 基本内容 第一讲 导论 1, 概念:管理、行政 管理:管理则指:(1)统筹使用各类资源实现既定目标;(2)管理者实现结果的个人责任。 行政:行政意为国家政务的管理,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 。行政是管理活动的一种 2,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区别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涉及的内容则更为广泛。公共管理并不仅仅是执行指令,还意指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及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公务员执行他人制定的政策。公共行政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以及办公室管理; 第二讲 传统的行政管理 1,科层组织/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规则导向:明确划分机构与人员的职责权限,并由各种规则----法律或行政规章来加以规定,组织与管理依据大家都遵守的规章和程序进行。等级制: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按职位高低规定人员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形成层级节制的控制体系 。 非人格化:严格的公私分开,决定与命令形成文件下达,以文件“档案”作为管理的基础;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搀杂个人和雇员的个人偏好。 职业化:担任公务是一种“职业”,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性的规定,它通常以全面而熟练的训练为先决条件;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就。 专业化: 公务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知识,这是一种专门技术性学问;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依据经过培训、教育、或正式考试取得的技术资格选拔的。 2,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基本含义 国家和政府被分解为两种职能及过程:一是政治领域,其职能是制定政策和法律,由政治家(包括总统、议员)负责;二是行政领域,其职能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职业道德概论

职业道德概论总结 1从哪些方面把握道德含义(道德的含义)P3-4(简答) 答: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8(简答) 答: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反作用,我们在承认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的同时,也要承认道德又具有其相互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的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怎么理解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P8()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为什么说道德是实践精神/怎么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解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职业分工是人民有组织的自己做自己的事业,客观上的联系和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变“客观为别人”的旧职业道德转变为“主观为别人”,激发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成为人民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与源泉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基本要求。因此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4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体系) 答: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

目录 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 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 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 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 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 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 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 8 生病的日子 (79) 9 沉重的棉花 (85) 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

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 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 0.引言 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 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 1.海地共和国概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 一、填空题: 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等特性的产品。 2、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新公共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4、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 6、公共管理主体是指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和个人。 7、政府失效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率的情景。 8、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9、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景中,为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10、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11、一般来讲,政策评估应坚持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 12、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特点主要表现为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 13、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14、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和专门性。 15、因为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所以可将其分为结构优良问题、结构中等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16、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专业人员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估技术与方法,对政策方案的内容、执行情况、执行结果的估计与评价。 17、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 18、公共组织由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两种类型的组织组成。 19、在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民办企业单位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 20、西方公务员按其生产方式、任期和与执政党的关系不同而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 21、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一般包括:分类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等。 22、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政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除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等一般人力资源特性以外,还具有政治性和道德两方面特殊性质。 24、公共财政的主要内涵一是指公共财政是市场的财政,二是指公共财政是公共的财政。 25、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26、国家预算管理过程包括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与监督和国家决算三个阶段。 27、公共组织可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两种类型。 28、公共组织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设计的过程。 29、“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30、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它标志着我国政府机关人事行政管理进入新的阶段。 31、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 32、公共财政管理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管理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财政预算与决算、预算会计、政府审计等内容。 33、公共财政的内涵是公共财政是“市场”的财政和公共财政是“公共”的财政。 34、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地对自己原有的状态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