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隔震抗震专项审查的几个热点问题(王广宇教授)

减隔震抗震专项审查的几个热点问题(王广宇教授)

隔震问题

一、根据《抗规》4.1.8条,建造于条状突出的山嘴等不利地段的隔震建筑在小震计算时,应根据4.1.8条进行地震作用放大。那么,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支墩的承载力、隔震支座的拉应力、隔震支座的位移是否也要考虑此放大系数进行计算。

2

个人的理解

按规范要求,建造于突出山嘴等不利地段的建筑在地震计算时,地震影响系数应进行放大。规范没有明确是小震,因此大震下的地震作用也应放大。隔震建筑支墩承载力、隔震支座的拉应力、隔震支座的位移大震验算时也要考虑放大地震作用。

3

隔震问题

二、《抗规》12.2.9条第2款的理解问题。 《抗规》12.2.9条第2款规定:“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包括地下室和隔震塔楼下的底盘)中直接支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相关构件,应满足嵌固的刚度比和隔震后设防地震的抗震承载力要求,并按罕遇地震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

4

隔震问题

问题(一):

对基础隔震的情况,即隔震支座下设置支墩,无结构层情况下,“嵌固的刚度比”该如何理解?此时是否控制下支墩与一层的刚度比?刚度比的控制是否按2倍的剪切刚度比控制?

6

个人的理解

基础隔震时,对支墩通常没有嵌固刚度比的要求。支墩可视为独立柱,通常情况下支墩比较矮,刚度比较大,无须验算刚度比。但支墩高到一定程度成为独立柱时,其刚度会大大降低,这时就须要验算柱的侧向刚度比。

7

隔震问题

问题(二):

对隔震塔楼下为地下室的情况,“嵌固的刚度比”该如何理解?此时是否控制隔震层下的地下室负一层或者隔震层的下支墩与一层的刚度比?刚度比的控制是否按2倍的剪切刚度比控制?

8

个人的理解

隔震塔楼下有地下室(或底盘)时,应控制地下室(或底盘)负一层与一层的刚度比的要求。刚度比按2倍的楼层剪切刚度控制。

9

三、减震系数是在中震下还是小震下计算?

个人理解:

《抗规》12.2.5条规定,弹性计算时,简化计算和反应谱分析时宜按隔震支座水平剪切应变为100%时的性能参数进行计算。条文解释,计算水平减震系数的隔震支座参数,橡胶支座的水平剪切应变由50%改为100%,大致接近设防地震的变形状态,支座的等效刚度比2001规范减少,计算的隔震的效果更明显。

10

四、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何控制?

个人理解:

《抗规》12.2.5条规定,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的规定。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结构,要求对全楼进行地震作用的放大,以满足规范要求

11

五、经计算隔震后减震系数比较小(如0.2)或者减震系数比较大(如0.39),上部结构按照减震系数0.40来设计,是否有问题?

12

个人的理解

个人理解:

《抗规》12.2.5条规定, 9度时和8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3时,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考虑到隔震层不能隔离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力可能大于其水平地震力,竖向地震的影响不可忽略,故至少要求9度时和8度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0时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验算。

13

六、地下室设计方面的问题

(1)模型如何建立?

在PKPM中,必须建立中震及大震的两个模型,分别以节点力的方式输入隔震支座中震及大震下的地震作用。此时计算时,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分别按中震或大震取值。

应注意的问题:

a、模型存在误差

b、偏心弯矩要考虑

14

理解:轴压比的限制,柱考虑的小震下的限制,而墙未考虑地震作用。柱的轴压比,主要是为了保证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和保证框架的抗倒塌能力。而支墩的设计是按大震设计,强度较高,按个人理解轴压比可适当降低,但现阶段,审查仍按小震的轴压比限值进行控制。

16

八、对抗规5.1.2.3如何理解:

对地震波计算结果的采用,抗规5.1.2.3指出三组加速度时程取包络值,七组加速度时程取平均值。抗规12.2.2.2条,“计算结果宜取包络值”。请教:按字面理解12.2.2.2条是不是无论是三条还是七条波,都应该取包络而不是平均值?

17

●理解:

●规范此条的表述上有点问题,我们已经和王亚勇老师沟通过了,按5.1.2条执行,即三组加速度时程取包络值,七组加速度时程取平均值。

18

19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