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晨背十七 热点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14
五年级上册科学17刺激与反应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刺激对物质的反应产生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并加深对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实验材料- 梨子- 苹果- 香蕉- 酸奶- 电磁炉- 温度计- 纸巾- 实验记录表格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梨子、苹果和香蕉分别洗净,去皮去籽,切成小块状备用。
2. 打开酸奶瓶盖,备用。
3. 将电磁炉接通电源,并设置适当的温度。
步骤二:实验操作1. 将梨子放入电磁炉加热,记录下初始温度。
2.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梨子的温度变化,直到梨子发生明显的反应为止。
3. 用纸巾清理电磁炉,准备进行下一个实验。
4. 重复步骤1-3,分别使用苹果和香蕉进行实验。
5. 最后进行酸奶实验,记录下不同温度下酸奶的反应情况。
步骤三:实验记录根据实验操作,记录下每个实验的初始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情况等数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刺激对物质的反应产生的效果。
温度的变化会对水果的熟化速度产生影响,通过温度的控制可以改变水果的反应时间和质地。
酸奶在不同温度下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情况,可以进一步探究温度对酸奶的质地和味道的影响。
5. 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刺激对物质的反应产生的效果,加深了对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学生不仅培养了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分析。
同时,本实验也为学生探索更多的科学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必背实验、理论、
原理全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所必须背诵的实验、理论
和原理。
实验
1. 空气能压力实验
- 材料:气球、塑料瓶、水
-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装满水,用气球封住瓶口后,挤压气球,观察瓶子的情况。
- 实验结果:通过挤压气球,空气能够产生压力,使水从瓶子
中喷出。
2. 吸水上升实验
- 材料:纸巾、水
- 实验步骤:将一端放在桌子上,另一端蘸水,观察水是否会
沿纸巾上升。
- 实验结果:水可以通过纸巾的细小空隙进入纸巾,使其上升。
理论
1. 物体的特性
- 定义:物体的特性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质量、硬度等属性。
- 例子:一个苹果的特性可以是圆形、红色、重量适中、硬度
适中等。
2. 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 原理:磁铁有磁性,可以吸引铁制品等物体。
- 例子:当把磁铁靠近铁制品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并黏在一起。
原理
1. 水往下流的原理
- 原理:水具有重量,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因此会顺着地
势向下流动。
- 案例:当我们倾倒水杯中的水时,水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2. 热胀冷缩的原理
- 原理: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 案例:将一个金属圈加热后,其直径会变大;将其冷却后,直径会变小。
以上是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必背实验、理论和原理的汇总。
请按照教材要求,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背诵。
新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必背科学实验完整版本文档旨在提供新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必背科学实验的完整版。
以下是实验内容及步骤的详细介绍: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一:测量体温材料:温度计温度计温度计步骤:1. 将温度计放在舌下,保持不动。
2. 等待1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显示的体温。
实验二:观察物体的颜色材料:不同颜色的纸片、水杯、水不同颜色的纸片、水杯、水不同颜色的纸片、水杯、水步骤:1. 准备多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2. 用水杯装满水。
3. 将纸片分别放入水杯中,观察纸片在水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形状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细线不同形状的物体、细线不同形状的物体、细线步骤:1. 准备多个不同形状的物体。
2. 使用细线将每个物体系起来,悬挂在空中。
3. 观察每个物体的形状和悬挂时的特点。
科学下册实验实验四:水的三态变化材料:水、锅、火源水、锅、火源水、锅、火源步骤:1. 将锅中的水煮沸。
2. 观察水的变化,记录下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过程。
3. 关闭火源,观察水从气态到液态的过程。
实验五:观察风的存在材料:风筝、风速计风筝、风速计风筝、风速计步骤:1. 准备风筝。
2. 前往开阔的地方,将风筝放飞。
3. 使用风速计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4. 对不同速度的风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六:观察植物光合作用材料:植物、太阳光植物、太阳光植物、太阳光步骤:1. 将植物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
2. 观察植物叶片的颜色和形态。
3. 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以上是新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必背的科学实验完整版。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观察力。
2020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一)科学观察与实验操作一、科学与观察1、科学实验中会产生变色、爆炸、气泡、沉淀等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观察直接观察:人们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有时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观察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可扩大观察的范围,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知道具体的数值。
)二、走进实验室(一)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扇闻),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只需取1-2ml。
(3)“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及使用方法1、试管(1)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前应先擦干试管外壁,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①装溶液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②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③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④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⑥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药匙(1)用途: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试剂的工具。
(2)使用方法:①根据试剂用量不同,药匙应选用大小合适的。
药匙有一大一小,实验者可以根据用药量大小选择。
②不能用药匙取用热药品,也不要接触酸、碱溶液。
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规范的实验操作:(1)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1/3;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或取出;试管夹夹在接近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长柄;先预热,后试管倾斜45°加热(目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2)胶头滴管使用时:不得伸入容器内,不得倾斜滴加,不得接触容器壁(要竖直、悬空);外挤内吸(在瓶外挤掉空气,在瓶内吸取液体);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
(3)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灭;用火柴点燃;(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引流、蘸取,使用时不得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5)取用瓶内药品:瓶塞倒放;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瓶口和试管口紧挨。
(6)固体药品取用:粉末状固体:一横二送(底)三直立块状固体:一横二送(口)三慢立(7)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无零刻度)使用方法:①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②应根据所取液体的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8)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
小结: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
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和配制溶液是烧杯。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4.观察可根据是否需要工具分为: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间接观察(使用仪器);也可根据是否测量具体数据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5.观察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法、表格记录法和图形记录法。
6.★长度的测量:国际主单位:米(m)(1)长度单位进率表:m10 dm10 cm10 mm1000 μm1000 nm(2)大单位化小单位,小数点右移;小单位化大单位,小数点左移(3)单位换算的步骤:数字保持不变×(进率+目标单位)例,4000厘米= 4000×0.01米= 40米(4)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①先看量程和最小刻度(也叫分度值)最小刻度就是最小一格代表的长度(如,1mm)找最小刻度单位,是所给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代表的单位:如0.543m,最小刻度为1cm;如,520 cm,最小刻度是1dm。
课题:材料的导热性
教学时间: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醒学生准备不同的材料和加热用具。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锅身和锅柄要用不同材料做?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活动二探究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究。
活动三举例说明生活中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导热性。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启发学生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
了解容易导热的常见金属:银、铜、铝、铁等。
举例
说明怎样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2、能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并深化探究金属导热性能的差异。
3、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
教学准备:粗细长短相同的铝棒、铁棒、木棒、塑料棒、蜡烛、火柴等。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课堂检测:教后反思:。
考点3 实验探究专题1.(2020浙江阶段)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
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在不同温度下,兴趣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18 20 22 24 26 28h/cm 27.5 22.3 17.2 12 6.9 1.8前后两次测量的h的差值/cm 5.2 5.1 5.2 5.1 5.1试分析回答:(1)由实验可知h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则温度的数值从上到下越来越。
(3)若此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2.(2020浙江单元)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环境温度其他环境条件保存时间变质个数甲草莓50个4℃相同2天无乙草莓50个常温2天46个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2)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3)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21绍兴阶段)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4.(2021浙江期中)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新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必背科学实验新部编版四年级科学实验必背上册1. 实验名称:水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及原因。
所需材料:水、冰块、锅、火源。
实验步骤:1.1 将水倒入锅中,放在火源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1.2 将冷水倒入另一个锅中,放在冰块上观察。
实验结论:水在加热时变为汽体,凝结时变为冰体。
2. 实验名称:物体的升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升降现象。
所需材料:石头、绒线、桶、水。
实验步骤:2.1 将石头系在绒线末端,将桶放满水。
2.2 将石头放入水中并观察。
实验结论:比水轻的物体会浮起,比水重的物体会沉入水底。
3. 实验名称:物体的热传导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所需材料:金属勺子、塑料勺子、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3.1 将金属勺子和塑料勺子分别放入热水中。
3.2 将金属勺子和塑料勺子分别放入冷水中。
实验结论:金属能快速传导热量,冷热水中的勺子按材料热传导性能有不同反应。
下册1. 实验名称:水能传导电流实验目的:验证水对电流的导电性。
所需材料:电池、电线、电灯泡、水。
实验步骤:1.1 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用电线连接到电灯泡上。
1.2 将电线末端放入水中,观察电灯泡的亮暗情况。
实验结论:水有一定的导电性,可以使电灯泡亮起。
2. 实验名称:空气的压力实验目的:观察空气压缩后的现象。
所需材料:气球、吸管、塑料瓶。
实验步骤:2.1 将气球固定在塑料瓶的口上。
2.2 用吸管往气球中吹气。
实验结论:吹入气球的空气会增加气球内部的压力,使气球膨胀。
3. 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
所需材料:钟表、绳子、木梁。
实验步骤:3.1 拉紧绳子,将钟表固定在绳子上。
3.2 用手指敲击钟表,观察声音传播的情况。
实验结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较慢。
以上是新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下册必背的科学实验完整版。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温江中学高级高考生物晨背和晚背知识点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1日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中才干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托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只要DNA或染色质。
5.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停止光协作用。
6.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缘由在于7.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的主要依据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8.判别能否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依据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即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9.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基本缘由是DNA 多样性。
10.高温使蛋白质发作变性的缘由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懈、易被蛋白酶水解。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2日1.DNA散布在细胞质中。
2.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DNA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RNA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
4.一切细胞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生物膜中)。
5.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6.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动力物质;葡试剂反响发生砖白色沉淀。
7.提取细胞膜最常用资料是哺乳植物成熟红细胞,由于该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8.功用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异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状。
10.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3日1逝和重建。
2.核膜、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3.核孔数量、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呈正相关。
4.原核生物独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高等植物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最多。
5.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不能停止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6.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够是绿色植物7.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也可停止光协作用,如蓝藻。
2024新版七上浙教科学
核心知识归纳
一、科学测量
二、物体体积测量的不同方法
三、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的比较
四、刻度尺、量筒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生物的基本特征
六、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
七、植物的主要类群
八、动物类群
续表
九、生物分类
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十一、生物的多样性
十二、地球的形状、大小
十三、经纬线
十四、经纬度
十五、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十六、地图的比例尺、方向
十七、太阳系
十八、太阳的基本概况
十九、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及太阳活动
二十、地心说与日心说
二十一、日心说的推广
二十二、星系的运动
二十三、宇宙大爆炸理论
二十四、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二十五、恒星
二十六、地球的自转和绕日运动
二十七、昼夜交替
二十八、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续表
二十九、昼夜长短变化
三十、节气
三十一、机械运动
续表
三十二、光的直线传播
三十三、月球的运动
三十四、日食和月食
续表
三十五、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三十六、火山、地震
三十七、科学、技术与工程
实验专题归纳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观察刻度尺的
然后将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沿着所测长度放好,视线与尺面
直
记录数值且注明
三次,求测量的平均值
二、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高考生物晨背和晚背知识点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 1 日1.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只有DNA 或染色质。
5.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6.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7.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的主要依据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8.判断是否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依据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即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9.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 多样性。
10.高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 2 日1.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DNA 和RN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DNA 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RNA 特有的物质组成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
4.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生物膜中)。
5.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6.葡萄糖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7.提取细胞膜最常用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8.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0.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晨背和晚背时间:每月 3 日1和重建。
2.核膜、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3.核孔数量、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呈正相关。
4.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最多。
5.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不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first 第一章知识点复习 1. 科学的本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需要垫石棉网) 例: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2.某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所用仪器如图,请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c d e3.(1)用于夹持试管的是(2)量取液体体积所用的仪器是(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常见实验操作(1)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垂直悬空四不要)①: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
滴瓶的滴管不用清洗④: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
在空气挤压。
(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②:酒精的量:容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二③点燃:用火柴点燃,严禁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④火焰结构: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⑤熄灭: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3)物质(液体)加热的方法: 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⑤: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器的1∕3⑤:试管外壁必须擦干,防止试管破裂⑤:加热前要预热,用外焰加热⑤:试管与桌面成45°,管口不得对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
(4)倾倒液体到试管中要注意的地方:⑤试管口要和试剂瓶口紧贴⑤试剂瓶标签要正对手掌心⑤试剂瓶塞要倒立的放在桌面上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钥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
固体放广口瓶,液体放细口瓶闻气体方法:扇闻法s e c o n d.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 ②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①配制溶液;②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3.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4.5.单位的换算在单位的换算中,例如将1.62米转换成厘米,或78厘米转换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