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婚俗变迁调查报告

----------以江陵县沙岗村为个案的调查研究

王小平

摘要:中国的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我国农村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人生的两件大事莫过于盖房子和结婚生子。因此,笔者在此次调查中截取农村中婚姻风俗的变迁这一角度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婚姻礼俗社会变迁婚姻观念婚俗变迁

一、方法与资料

婚姻风俗是不成文的社会关于婚姻的行为规范。它是在婚姻上历代相沿而成的风俗习惯。就其内容而言,它可分为两类:一类在于婚姻关系本身,比如择谁为偶,从谁而居等。像传统的“叔接嫂”、“从夫居”、“招女婿”、“童养媳”、“换亲”、“拉帮套”等。因此它是不成文的婚姻制度。另一类是属于婚姻礼节方面的,比如以婚姻成立为例,它可包括从定亲到完婚的全过程。本文就是一篇通过农村社会婚礼的变迁过程的调查来反映农村社会婚俗变迁的形式及其原因的调查报告。

本文是一篇描述性的调查报告,笔者以所在的出生居住地江陵县沙岗村为个案,通过采用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村的婚姻礼俗方面的形式与过程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并参加了该村的几场隆重的婚礼。此外,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从一些老人及长辈那里了解到父辈到子辈婚礼内容方面的变迁的过程。运用比较法,通过父辈与子辈婚礼形式的比较与研究来反映该村婚礼的巨大变化,从而也揭示出整个农村社会婚俗的巨大变迁。

本文通过笔者的耳融目染、所见、所闻、所感、所论来描述农村社会婚俗的变迁。只是截取于某一个案,或许会有一种以偏概全的误导,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笔者并不想竭力去证明什么,只是去描述某一种社会现象,去反映某类社会问题并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小小的共鸣与思考。

二、结果与分析

该村共有53户人家,200多个家庭。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基础与核心。因此,通过调查了解与分析,该村的婚俗从婚姻关系上来看,经历了传统的招女婿,童养媳,换亲到现代的自由婚恋。从婚姻礼节方面来分析,传统的婚礼多重于繁冗的礼节习俗,而现代的婚礼则更多的是金钱上的挥霍与消耗,礼节仪式比较简单。在后面的分析中笔者将会详细论述。

就婚姻关系而言,换亲是传统农村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婚俗。换亲,又称作交换婚,是农村比较常见的包办婚姻形式,为了避免儿子找

不上媳妇或节省娶媳妇的开支,有儿有女的人家便沿袭了这种婚姻陋习。

该村曾经有一户许姓人家,父母生前为女儿和儿子订下了换亲的协定,哥哥娶嫂子时,妹妹才13岁。妹妹成年后,嫂子催她出嫁。但他的未婚夫,即嫂子的弟弟,既没有文化,又不会干活,而有赌博的嗜好。所以她死活看不上,被迫逃婚。于是,嫂子也撇下了丈夫和孩子回了娘家,以便另投门户。这种婚姻陋俗在现代看来是值得唾弃的,但是在传统落后的农村却确实存在着。

此外,招女婿、童养媳等婚俗在父辈的那个时代也是比较盛行的。笔者父母的婚姻就是一种招女婿的形式,父亲是上门女婿,随母亲家里姓。

无论是在传统的换亲、招女婿、童养媳等婚俗中、还是在现代的自由婚嫁中,媒人在农村社会的婚俗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婚礼中。从定亲、合八字、看门户到完婚的全过程。因而,就婚礼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在过去传统的农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该村父辈的婚姻亦是如此。男女双方往往在结婚的前一天都未曾碰面,而只有等到结婚的当晚才能够看清楚对方的真正样貌。在婚礼方面也进行的比较简单。一般经媒人向双方的父母介绍双方的基本情况,合过八字即可结亲。结婚的当天也只是请双方各自的亲戚加上媒人吃一顿饭即算嫁娶。而接亲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都是“双脚”,稍微好一点的家庭也只能够骑自行车。因而,送亲接亲的队伍也不是很庞大。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该村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婚礼却是另一番天地。

男女双方通过媒人的介绍相互认识,并对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有的也是自由恋爱,只是找一位媒人充当“中间人”。因此,不管怎么样,媒人在此的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而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影响力却相对减小。接着,通过看门户,合八字到最后的定亲等相关礼俗的完成标志着婚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举行婚礼这一过程。

该村现代青年的婚礼相对于过去来说就要隆重、复杂得多。以娶亲为例。就时间而言,过去只需一天即可,而现在少则两天,多则三四天。婚宴方面,更是大肆操办。一家有喜事,全村人都会送礼,然后都去吃饭,外加亲戚朋友,少则几十桌,多的达到百桌。在婚礼的最后一天,通过浩浩荡荡的迎亲送亲队伍将新娘护送到男方家里以后,本以为一场婚礼应该宣告结束了,但是好戏却还在后面。此时,有一位拿着摄相机的专业人士仍然在房前穿来穿去,忙个不停。他把整个迎亲的过程全都给拍摄刻制下来,以留作纪念。这一切礼俗都结束后我们才可以宣布婚礼到此结束。当然亲戚朋友们并没有匆匆的离去,因为他们还要等待第二天的喜蛋。

如此一场婚礼举办完毕,可见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通过该村过去到现在婚礼操办程度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的是:同是为了结成婚姻的目的,而过去与现在婚礼所举办的形式却大相径庭。这是否说明农村社会的婚俗发生着巨大的变迁?

另外,通过一项数据资料的显示,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附下表:(单

位:元/家)

年份 结婚总支出家具费用婚床用品 首饰 其他

1950--1960900 500 200 200

1960--19701600 700 400 200 300 1970--19804000 1200 300 1270

1230

1700 1980--19908000 2300 1000 3000

36300 1990--200050000 2500 1200 10000

(资料来源:《1949—1999中国的婚恋》,叶童、朗月著,第375页)通过表中数据显示:过去50年间,中国农村的婚恋开销也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

结合表中数据结果与该村的婚礼过程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造成农

村婚礼变迁的深层原因似乎只是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仅仅是因为

经济的原因吗?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原因并非仅仅如此。

三、小结与讨论

那么,影响该村婚礼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访谈与资料的收集,

笔者归纳整理发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经济方面而言,该村的经济水平近年来有了非常显著的提

高。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国家免征农

业税,因此,农村社会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此外,由于该村还进

行乡村企业承包,这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因此,在婚礼的

花费上人们更为讲究,也更舍得花钱。

其次,从社会制度层面而言,由于我国《婚姻法》的修改与完善,

使得人们结婚与离婚更为自由,程序也更为简便,在农村亦是如此。过

去,人们一旦结婚就很难从婚姻的绳索中摆脱出来,而现在人们结婚相

对比较自由,且离婚也更为简便。所以《婚姻法》的修订与日臻完善为

该村村民结婚提供了制度保障。

再次,该村人民的婚姻观念相对过去更为开放,也更加先进。过去

种种婚姻道德伦理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明明暗恋一个人却说不出口,本

是相爱的一对却由于父母的反对最终未能走到一起等等。此种棒打鸳鸯

的事比比皆是。而今,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剧,自由择偶、自由恋爱、

自由婚嫁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也由保守走向开放。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村在操办婚礼方面已比过去更为注

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婚礼的过程加以刻录,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这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婚礼的纪念,对幸福婚姻生活的向往。

上述种种原因体现出通过该村婚礼的变迁反映出农村社会婚俗的变

迁。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追求婚姻的目的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而

更多的是成为一种“面子婚姻”,讲排场、讲气势。

时代的更替标志着社会的变迁,但并不是所有的变迁都是社会进步

的表现,农村社会婚俗的变迁亦是如此。从换亲、童养媳到自由婚恋,这是一种进步的变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表现。但是对于婚礼的过度操办不仅浪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张扬了一种奢侈浪费的陋习,这种变迁就需要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了。

参考书目:

肖爱树:《20世纪婚姻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08 第261页。

叶童、朗月:《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09

杨善华:《家庭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4 第43页。

(王小平 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 江陵

434100 )

文章来源:作者投稿

中国社会学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6920273.html,

婚俗调查报告

婚俗调查报告 篇一:婚俗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5周年婚俗的变化 经过35周年的时间转移,中国人的结婚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最初的简朴风格走向多元化,不断创新,时尚元素的添加让婚礼变得格外炫目与多姿多彩。我们从爷爷奶奶辈的婚俗到爸爸妈妈辈的婚俗介绍,直至今日。 生,死,爱(婚)是人生三部曲,而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家庭伦理,血缘继承观念中,家族能否繁衍生息,人丁是否兴旺,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结婚就关系到了传宗接代的大事,所以婚礼程序繁琐,礼仪众多。 在1978-1982年结婚的人群中,大多农民出生。虽然封建制度早已废止,改革开放也刚刚起步,但数千年来的封建儒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在对待婚姻上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为主,主张门当户对。在整个结婚礼仪中,很多农村地区仍保留了传统的婚礼形式。婚前要合八字,看属相,配五行以及需经历提亲,订亲,成亲,看嫁资,安床伴郎,享先,坐花轿,开面,上轿,拜堂如此繁琐的程序。在婚礼的第一天晚上,还有“贺郎酒”,即在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新娘须逐桌为长辈和其他客人斟酒,酒要斟满但又不能溢出。

喜宴之后就是吵新房,谚云“三日无大小”。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要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五颗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踝,说是看“老寿星”。闹到了午夜大家才会散去。成亲之后,还要“回门”,摆满月盘“。 在城市地区婚礼形式略有所不同。在礼仪上跟农村相似,但是嫁妆比农村高档很多,与大城市相仿。当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是最高档的嫁妆了。俗称的“三大件”开始普及。结婚时,新郎用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载回家,亲朋好友夹道欢迎,在当时是最体面的婚礼了。可大多数农村人结婚时是用船把新娘和她的嫁妆接回家的。嫁妆很少,以基本的生活用品为主,财礼80—100元算是比较体面了。在婚宴上,城里人则稍微讲究一些,财礼也多一些。 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婚礼基本有以下特点:第一,建国后废包办婚姻反铺张婚礼是当时中国百业待兴的经济形式下所必需提倡的。婚礼简单有序:一般都是邀请单位领导当证婚人,新人先向毛主席像鞠躬,右手握拳,举于肩上,当众背诵一段毛主席的语录,“我们都是)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顺其自然。婚姻作为人生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婚礼作为重中之重肯定也不会可以轻视,隆重婚礼上的各种各样的礼节和习俗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婚礼特色因地区、时间而有所不同,而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石桥镇当地的婚姻习俗,虽然中国民族的婚礼很多习俗与理解是相通的,但是每个地区都会有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广西苍梧县石桥镇、礼节、排场、习俗、喜庆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351-20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范 本(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近年来,我镇新胜村作为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农村经济在日光温室产业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新胜村地处古浪县城北部36公里,土门镇区西北部2公里处,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814户,3744人,劳动力1492人,耕地面积9096亩,其中水浇地6700亩,旱地2396亩,属典型的川区井河混灌区。XX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712元,比XX年增加1000元。XX年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年被列

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开发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充分发挥本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运输便利等条件,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把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有效途径,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累计建成日光温室520幢,全村60%以上的农户都有了日光温室。日光温室产业给全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XX年,全村仅日光温室蔬菜销售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人均增收8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6%。同时,大力发展陆地蔬菜、玉米制种、啤酒大麦、优质小麦,地膜覆盖率34%,各类蔬菜782亩,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8500多亩,占播种面积的93.4%。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近三年来,新胜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8200亩,衬砌

到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到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七天参加队员有六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主持的专题叫“美丽照片精彩北京”做这个活动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给没到过北京的山村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乡之前亲自到北京各大景点拍摄的(包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新华门、中央电视塔、中华世纪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我的这个专题在班会上是第一部分。当我给孩子们一张张地做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那种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到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其实我们的活动时间是有所改变的不是严格按照计划的。计划是到达的第二天开展这个主题班会的但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是晚上六点了食宿问题还没有安排妥当所以第二天开展活动的条件根本不具备我们就马上开会一致通过决定第三天再做。实际证明我们的调整很正确主题班会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开的很成功。这也告诉了我们在以后的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是很必要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旧堡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旧堡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二十六眼机井平均 三、四亩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红柿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是农大东区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xx镇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 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x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xx 年全镇gdp总量xx亿元,增长x%,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x. xx亿元,增长xx%。全镇粮豆薯总产x. x万吨,粮食单产xxx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x. 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日光温室发展到xx51栋,面积x. xx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xxx个,面积xx. x万平方米,年产蔬菜x. xx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x. 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x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xxxx人(次),创收xxxx万元,农民人均增收xxxx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元,比上年增长x%;农民人均收入达xxxx 元,比上年增长xx%。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 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精品】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十多岁的村民,一是对农村婚姻习俗了解很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化,有代表性。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一些整理以求对课题组的研究有益。调查于20xx年1月在山东费县农村进行。 一、调查问卷结果 1、被调查人状况:男,已婚,40~50岁,中学文化,家庭年收入2万元,育有一男一女,未外出打工,初婚22岁以上。 2、该被调查者认为本村结婚年龄平均在22岁以上,他认为合适的婚龄大约是:男25岁,女23岁。 3、该被调查者认为彩礼数额大约为5000~10000元,并认为彩礼有无并无所谓,彩礼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的情况比较多。虽然有女方不要彩礼的情况,但是不多,他认为原因不是由于男方家里经济困难、破除传统习俗的束缚、只要爱情,不图钱等原因,而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给彩礼的男女双方意味着双方订婚,但可以反悔。 4、该被调查者认为订婚仪式很重要,婚姻程序中最重要的是登记。该村出现不登记就举行婚礼的情况但不多。该被调查者认为既没有登记也没举行婚礼,但已经订婚而同居的情况就是夫妻关系。并且没有登记只举行婚礼而同居的形象认为就是夫妻关系。仅举行婚礼没有登记而结婚的人发生纠纷要求解除关系,一般由村干部调解。 5、该村有早婚现象,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多,被调查者认为原因是随大流。 6、该被调查者认为该村有悔婚的情况,但是不多。悔婚由男方或女方提出的情况都差不多。主要原因有男方个人问题、女方个人问题、男方家庭经济困难。订婚后又悔婚时,一般由村干部出面调解。订婚后一方提出悔婚的,提出悔婚的一方放弃彩礼。 7、该被调查者认为解决订婚、彩礼、事实婚姻等纠纷的方法是双方个人协商解决。 8、该村有为数不多的`男方入赘女方家的现象,他认为是正常现象。 9、近几年该村没有转亲换亲的现象。 二、访谈调查结果 1、该村男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不多,一般都是在本地婚恋,女方是当地人;女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也不多,男友或丈夫都是本地人。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受本地的传统的影

2018年走进农村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00字

2018年走进农村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00字 流火的七月,明亮的夏日。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体会到很多东西值得一辈子受用珍藏。这积累的经验犹如牡蛎腹中的珍珠经历了时间的磨砺与侵蚀终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璀璨夺目的。相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就越发精彩绚丽。 一。准备工作 六月初,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进入启动阶段,我们几个同学就自发的组织起来我们的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很轻松随意的报了名,没有考虑太多。虽知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但自以为那是很轻松的事情,自己是个大学生,也算是高素质,这样的简单的事情办起来不是易如反掌吗?有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征途。活动开始了,我们小分队进行了职务任命和责任细化,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如火如荼的开始准备工作。办起了宣传海报,打印宣传单,学习资料,整理视频资料等硬件设施。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业知识技术方面的学习。一头扎进图书馆翻阅和借览大量的学习资料,努力为自己充电,虽有些急功近利,但还是有一定成效的。生怕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埃团队成员集中学习和熟悉最后收集整理的宣传资料,并找到了陈军营老师做我们的指导老师,他在农业知识技术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建议,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出发前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分工,强化这人意识,强调安全重于泰山。检查准备好的出行装备,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做了充分的预案工作,做好预算和集体外出费用管理细则,由财务人员统一管理。

二。活动的开展 我们一行六人从学校出发,我们的工作开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首先,我们在村里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大棚种植情况、农业技术情况以及大棚蔬菜带来的收益情况等,做了简单的整理后,我们接下来我们采访了村长,通过村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在村长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村民的大棚,当我们深入其中,才真切地体会到农民种地的不易,炎炎夏日,他们也要钻进酷热难耐的大棚内悉心照顾这些蔬菜,我们在这里帮助他们进行了番茄采摘及分类,这些事情只有我们自己去做了,才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涵义,既知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后会倍加珍惜。之后,我们用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及下载的视频向村民们介绍了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并且发放了我们自己制作的科普知识小册子。这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村民们很支持我们的做法。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大家还有很多东西想要咨询,我们留下了辅导老师的邮箱,希望能够帮助村民尽快解决问题。 二。实践的影响 我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向村民们传播了农业知识,对外宣传了农业大学,消除了大家对农业大学就是要回去当农民的偏见。通过我们在大棚中的实践活动,我们也了解到了现在农村的现状,增强了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将来服务农村,发展农业的决心,这是一次很好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从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学到是知识不是毫无用处的,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光发亮。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 社会调查报告1 一、调查问题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就应用心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__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到达94%,时间为12月

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此刻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

社会实践报告《浙江婚俗文化研究》

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分院:人文分院 班级:广电1001班 姓名:张依敏 学号:201020940328 2012年9月10日

浙江婚俗文化研究 摘要: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婚姻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科学的验证,依靠的是习惯势力、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婚姻习俗:有的是那么浪漫而美妙,有的是那么神秘而阴森,有的是那么愚昧而可恼。因此,我们说婚俗,是文化的一面多棱镜,又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婚姻民俗 一、婚俗总况 1、古代封建时期 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从而完成“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重要功能,男女的婚姻,完全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操纵下实现的。当事的男女双方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而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更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力微乎其微。 那么总得来看,古代封建时期的婚俗状况是怎样的呢? (1)、婚龄。相比较来说,浙江地区的女子结婚年龄正常的都在13——17岁之间。而旧小说和戏剧中常提到的“年方二八“,说明16岁是古代人们认为女子结婚的最佳年龄段。而且一旦过了十七八岁还待字闺中,就已属于大龄了。 (2)、结婚的礼仪。古代婚礼,一般声势、场面较大,其目的在于广泛告知人们,以示其合法。而古代的婚礼,主要有六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就是采择,意思是男子选择妻子。问名,即为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纳吉是占卜来定吉祥之日,纳征就是成了的意思,纳征之后婚姻就算成立。请期是男方择定结婚日期告诉女方家,最后亲迎就是新浪在约定的时间,亲自到女方家迎接新娘。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同牢、妇见姑舅、庙见、反马等习俗。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按照礼法,女子的婚姻大事,自己是无权过问的,一概由父母和媒妁操办。这种情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一旦哪位女子斗胆自己找对象,其结局将会十分悲惨。 (4)、择偶标准的变化。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历代社会中的正统观念和主流习俗。不过,在古代,女子在婚姻上并非毫无决定权。尤其在封建礼教束缚相对松弛的唐宋浙江地区,父母为女儿择偶时往往要征求并尊重其选择,或者完全听任女儿的决定。后代,礼教的影响和束缚日渐加剧,父母代女儿选择夫婿,同样有一个选择标准问题。总之,无论是女子自己选择,还是父母代为选择,择偶的标准总是明确的。由此形成了一个择偶标准的变化轨迹。 2、近代的婚俗改革 中国人传统的婚俗,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停滞、徘徊之后,带着“封建”的烙印,步履蹒跚地走到了近代。近代中国社会在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震荡,使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开始出现了一

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及其原因

近代以来中国婚俗演变及其原因 摘要: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关键词:婚俗;文化;演变 正文:一、近代以来婚俗文化变化概述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婚姻制度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个体婚制(一夫一妻制)三种不同形态的发展过程。虽然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婚俗都各有特点,但基本都离不开这三种婚姻形态。封建时代,婚姻大事中当事人缺乏自主权,父母双方或媒人对婚姻起决定性作用。包括婚礼前的一些仪式,比如从择偶到筹备正式婚礼的所有环节,都是由双方家长包办,婚姻当事人反而不能参与。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封建礼教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近百年来婚姻礼俗文化的变迁正是这种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反映。特别是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交相融会,婚礼文化也出现了空前丰富、五彩缤纷的新局面,人们探索着、期待着、一种更健康、更文明、更具时代特色,也更能反映当代青年审美理想的全新婚礼文化的诞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各地民情的不同和人类思想的解放,“六礼”(古代的指与男女结合相关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大体上还在执行,但是纯粹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了。“六礼”的具体环节在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更倾向于将注意力到婚礼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则逐渐被淡化。由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观念的普及,青年男女在配偶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自主权,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现象已荡然无存;女性地位的上升与文明的开化,也使得很多女性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完成了从被男性追求到主动寻觅幸福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等,使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形式多样、联络密切;古代婚礼的繁琐流程已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的仪式甚至已被当代人遗弃。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婚礼,是指结婚典礼,即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程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婚礼不断地变化,到近代,西式文化的进入,也使婚礼发生重大的变革。现在,婚姻关系的确立的依据为结婚证,婚礼的仪式大体上由繁至简。总体说来,婚俗文化的演变为一对男女由媒妁之言到自然相识,从相亲到自由恋爱的趋势,婚礼则由一个繁文缛节变得喜气盈盈,更加简单。 (一)婚俗形式的变化之婚礼环节的变化 (1)聘礼和嫁妆的变化 聘礼是男方赠给女方的礼物,是一种表明二人婚约关系的物品见证。传统聘礼有三十样东西:雁、白酒、粳米、羊等,每样聘礼都有自己的寓意。女方收到聘礼后就开始为女儿置办嫁妆。嫁妆是女方娘家赠与新娘的礼物,既是对女儿结婚的祝贺也是日后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嫁妆的多少取决于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财力,并没有强制规定。嫁妆一般是妆奁、被褥、衣服、金银首饰等。因地域或民族的不同,嫁妆也有所不同。聘礼和嫁妆的变化以20 世纪60 年代到现在的变化最大,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能呈现出一致性,故以此为例来说明。到了七十年代,聘礼或嫁妆流行“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彰显了家庭的生活水平,人们普遍认为有了这三样东西才“体面”。七十年代后期,有些女方又提了收音机这个新要求。八十年代,人们先是选择14 寸黑白的电视机作为聘礼或嫁妆,再是彩电、摩托车、洗衣机。进入九十年代,则增加了电冰箱、电脑、金首饰等,而且对电器的性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WTT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调查报告篇1 通过重重关卡,我有幸成为了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实践服务团的队员,到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通儒中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这些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7月31日清晨,我们22名队员告别了仲园,登上前往清远的汽车。汽车一行驶进清远的区域,道路两边就出现重峦叠嶂的高山,烟雾弥漫。望着山间的一座座小屋,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振“两个星期的时间,我能够为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些什么呢?”…… 中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接着大家都忙于清理宿舍,适应环境。通儒中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特别是这里的空气,散发出泥土的气息。虽然我也是生活在农村的,但初次清远,但我总感到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内心也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当晚,队长组织召开了这次阳山行的“动员大会”,再次明确了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确立不懈奋斗的人生信念。

这两个星期的点点滴滴,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我的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我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这些刚刚到来的青年志愿者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既是陌生又是好奇的……所以和学生们尽快熟悉是我刚开始工作的关键。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自我介绍的时候,内心既激动又紧张,但当我看到台下学生们那渴望的眼神时,我的心反而更加镇定起来,“他们需要我,我更应该好好表现自己”我暗暗为自己打气,经过一番精彩的演讲之后,班会课在我们两个助班积极带动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了。 经过班会课和夜修课的磨合,我和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要带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知识,第一节计算机课也显得尤为重要。除认真备好课之外,我事先对班里同学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做了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上尽量活跃气氛,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励学生们敢于去思考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我要求自己上课要尽量能够风趣生动,引用一些有关电脑知识的有趣的事例,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对于自己在学校中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应该是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身份,我们这次来到学校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活动,主体仍然是这里的老师,他们在学历方面有可能比我们略低一点,但他们毕竟在教育战线上拼杀了好些年,在教学方面或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 姓名:曾慧 学号:200950107 现如今,当说起结婚这两字时,著着白婚纱美如天仙的新娘、帅气的新郎、神圣的教堂、庄严的神父等各种充满西方色彩的婚礼现场便立刻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脑海中,当问之对于家乡传统的结婚习俗时,很多人的表情都是漠然或是摇头称不知,似乎很多传统的婚嫁风俗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中变得陌生和无知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份不可丢失的文化。 俗随时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虽然各阶层繁简不尽相同,但生活在乡镇的平民百姓,依旧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时的婚嫁风俗并沿用至今,尤其是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的客家风土气息的土地,时常都能从老一辈的人那儿听闻关于婚嫁那些事儿,通过数天的走访家乡本地人,参加数次婚礼现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和询问家人,对于赣南地区的婚嫁风俗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总结。 现在,我将赣南客家传统婚嫁风俗按时间顺序分为婚前礼俗、婚事礼俗和婚后礼俗来叙述。 一、婚前礼俗 婚前礼俗,即是结婚之前的礼节风俗,换言之,通常是指从提亲到“暖轿晡”之前这段时间。一般包括行提亲,访家,行定,送节,报日之礼。 1、提亲 客家人口中的“看妹崽子”就是提亲,也就是说媒的意思。采访者告诉我们,为了表示明媒正娶,婚姻合理,当父母觉得儿女已到了适婚的年龄,便会托媒人去四处打听,物色门当户对的人家(客家人一般同族同姓不联婚),而通常是男方托媒(老人家说,若是女方托媒是会被笑话的,即所谓的“倒伐媒”)。因此,客家人的婚事是要由媒人来说合的。而媒人打听后,若发现有可配得对象时,媒人便会努力去游说女方家庭,如果女方家庭有意,便择日与男方见面。见面时,也有一些讲究,比如,见面时,男方是须给女方“见面礼”,而为了图吉利,金额的尾数通常是“九”,以表示长长久久之意。如果不同意,则婉辞谢绝,并退还“见面礼”。如果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帖(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则认为“合八字”,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帖送还女家)。这就是“看妹崽子”的全过程,也是赣南客家婚仪的开端。 2、访家 以前常常听说的“拉屋场”,今日终于知道原来就是访家的意思,也叫“睬嫁场”,是指“看妹崽子”之后,女方得到男方的邀请,在家人和媒人的陪同下前往男方家,察看男方的家庭、亲戚、邻里等情况。而访家时,男方则要置办酒宴款待女方家。待酒宴散后,男方发给每位客人一个红包,金额视亲疏不等。临走时,男方撑好女方不论晴雨均带的雨伞为其送行。惜别时,女方则收回雨伞并回赠“送伞包”,以示满意。尔后,男家则选吉日托媒人告知女家“行定”。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报告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 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绝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探索的结果。短短三十年走过的历程让中国感到振奋,让世界感到震惊。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比较而言,虽然农民手中有了余粮,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钱,可广大农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知识构成、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子女接受教育、医疗保健、市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处于弱势。长期以来,他们的状况得不到明显的改善,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为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研究能力,学校开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自己本身的特点,我利于业余实践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了一番调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群体

的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如何。如果我们纵向比,确实感到农村的变化可喜,过去的农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劳作,却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现在的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还有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数农民仍然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生存的保障十分脆弱,发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部分农民在社会活动中无优势可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农民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中国农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农民能够吃饱穿暖了,这是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成功。可我们应当到农户去看看,农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决之后,却一直很难再向前发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极限,无论再勤劳,有限的土地不可能产生再高的效益来,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在风调雨顺的年境,解决温饱稍有节余,到了灾害年境,基本生存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农民面对有限的土地,除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之外,想不出别的出路来,农忙时忙一阵子,农闲时坐在南墙根太阳底下晒暖,“夜里想的千条计,白天还是眼巴巴地看着两亩土地”,想不出什么绝招来。农民面对看似无风险的庄稼活,看不到发展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顺其自然,在温饱线上徘徊。 2、天灾人祸使一些农民生存问题受到危胁。在温饱问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篇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篇 *目录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关于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专科生就业与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社会调查报告XX暑假社会调查报告(一) 前言: 中华老号积累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发展工农业,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弘扬优秀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华老号的发展问题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了解芜湖市餐饮业中华老号发展与保护现状,由沈喜彭老师带队,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骨干参加的社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分队,以调查研究芜湖市餐饮业老号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增强老号品牌保护意识为中心,采取全面了解,重点突破的方法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践调查。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首批入围中华老号的耿福兴酒楼为重点,连同同庆楼、四季春、马义兴等芜湖市餐饮业知名老品牌。调查期间,走访故址,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熟悉中华老号企业的经营模式,了解企业内部的商标管理情况,总结中华老号企业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华老号没落的原因,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芜湖市饮食业中华老号发展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进行体制创新,开展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等举措是中华老号企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第二部分:分析现状 第三部分:发现问题 第四部分:提出建议 第五部分:分析总结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人有回忆,城市也有回忆。回忆不是百分之百的复制历史,而是经过岁月的筛选之后,留下一抹迷人的色彩。人的回忆依赖于脑,而城市的回忆却依赖于城市的味道。那么,芜湖的味道,城市的回忆耿福兴酒楼当之无愧。 因此,此次实践活动选取芜湖市耿福兴酒楼为调查重点,实地走访耿福兴旧址:第一旧址位于同庆楼后巷(原)芜湖市三街口,第二旧址同福源汤包馆(今)芜湖市二街27号;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具体档案资料见附件): 1、耿福兴饺面馆劳资协议书 2、芜湖市商业创设登记申请表耿福兴饺面馆 3、为呈报耿福兴等户暂停营业的报告 4、耿福兴饺面馆汇集郑啸伍撕毁发票又不到店工作 5、为耿福兴歇业后修理炉灶暂停业一月的报告 等;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再现历史,了解到耿福兴重要成员:原总经理郭春林、原白案大师刘扣锁、原红案大师左炎生;并偕同调查了同庆楼、四季春、马义

玉山传统婚俗

玉山传统婚俗 玉山主要以讲吴越方言的土著民为主,境内中心地区讲纯正的玉山话,东临浙江常山和江山,南毗广丰,西接上饶,北连开化德兴,周边一带的居民不仅说话的口音带常山江山广丰开化德兴方言,并且风俗也有明显的差异。明清以后迁入了一部分讲闽南话和客家话的外来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散居在北部的紫湖南山双明等地山区,至今不仅仍讲闽南话客家话(南丰话),而且风俗仍保持很浓的赣闽一带的传统习惯。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各地的传统婚俗也不尽相同。 这里讲一讲正宗的玉山婚俗。 一、相亲 除非自由恋爱,否则,男女双方都须媒人牵线搭桥约定时间地点见面,也可以在男女双方家里先非正式见面,初步了解双方个人和家庭情况。见面分别时,男方要试探性的经媒人给女方一个“见面礼”,如果女方接受了,说明见面的印象不错,可以谈下去;如果女方不接受,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是印象不好,也许是印象不深,也许是女方不好意思,也许是女方自己作不了主,总之双方都不发表任何意见作任何承诺,各自先回去作考虑,与家人亲友反复商量。这时候一般女方占有一定的主动权,如果女方同意,就让媒人传话,约定正式时间见面,也就是所谓的“看东家”。 在初次见面到“看东家”这段时间里,媒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媒人的嘴上功夫必须要好,要替双方说好话,即使是不好的东西也要能把它说成好的。可见不会说话的人是很少可以把媒做好的。在这时候,许多事情不是做出来而主要是说出来的。当然也要做,主要是看男女双方的“实际行动”,双方都在观察和考验对方,比如看看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是不是热情大度,脾气好不好,对双方的长辈亲友是不是客气有礼貌,一旦对各自的观察和考验都过关合格了,这门亲事算是基本搞定了。当然也有中途变卦的,比如有人“打破嘴”(说坏话),或者有“第三者插足”。 二、看东家 “看东家”是男女双方正式见面的一种仪式,在男方家里举行。女家的直系亲属全部或者派代表出席。媒人是主要的策划者,比如说确定看东家的日子,红包的份数和金额数量的经手也都要通过媒人,这时候,媒人开始起证婚人的作用。 看东家的仪式非常隆重,对来宾接待和宴请的规格也是相当的高,男方要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和大度,不能怠慢和得罪女方任何一位亲属,这是女方对男方考验的最后一道关口。 从相亲到看东家,可以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越短,说明双方的满意度越高,但也有好得快,散得也快的。因人而异,不确定性都是相当大的。看了东家再散的也大有人在。

_家西番_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芦兰花①余粮才② (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②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家西番”是对生活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湟源、湟中、大通、平安和民和等县,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讲 汉语、生活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的藏族群众的称呼。在以上县市的史志中,只有湟源县对“家西番”有所记载。湟源县位于青海东部农业区西端的日月山麓,湟水上游。湟源县最早的县志《丹噶尔厅志》 卷六“人类”中记载:“南乡(包括日月藏族乡、和平乡等)一带克素尔、兔尔干各庄,有西番住屋耕田者,名曰东科寺佃户,与汉民杂居,间有读书者,土 人称为‘家西番’,即熟番也。”[1] 《湟源风土调查录》在“种族”一栏中记载:“五族杂处,大部分均系汉族,城关杂居回族,东南乡多番族,其习俗多陈汉风 正在同化时期,土人称为“家西番。”[2] 《湟源县志》:“藏族,宋元时称‘吐蕃’,驻牧湟源,明末,渐次开垦,牧而兼耕,清代多为东科寺佃户,称‘家西番’”。[3]在与当地的汉、回、蒙等族的交往过程中,“家西番” 逐渐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文化,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形 成了一种既不同于牧区藏族,也不同与当地汉族及 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海各族人民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原有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正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变化 越来越快,“家西番”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婚恋礼俗,从择偶订亲、迎娶到婚后习俗都发生着变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藏汉文化融合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征。本文以青海省湟源县为例,探讨“家西番”婚俗及婚礼仪式的变化,并试 图分析变迁的原因及趋势。一、“家西番”婚俗仪式的变化(一)通婚范围与择偶标准 清顺治初,四世东科尔嘉木羊嘉措,向固始汗 收稿日期:2010-03-22 基金项目: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湟水河流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8C Y Y 009. 第一作者简介:芦兰花(1974-),女,藏族,青海湟源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甘肃天水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与地域文化。 摘要:“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家西番”的通婚范围、择偶标准以及结婚程序和仪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西番”传统婚俗 文化的变迁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以及“家西番”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民族的融合有关。 关键词:家西番;婚俗文化;变迁中图分类号:K89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10)03-143-05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Vol.25No.3Sep.2010 第25卷第3期2010年9月

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

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