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与生活

物理与生活

物理与生活
物理与生活

物理与生活

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倡物理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研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构建,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太密切,阻碍着学生自主,投入地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二是教师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感到意义不大,而且觉得较为生疏.三是学生对生活环境中的物理现象不太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为薄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四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环境中的物理现象,能力较为薄弱,习惯老师给予答案.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利于发掘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物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课前开放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感性的了解,可以说高中部分的物理知识,是在初中的旧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和拓宽。因此学习起来较为轻松,但大部分知识与概念是完全陌生的,如果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学生难以把握新知识,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环境布置,让学生不知不觉得熟悉将要学习的知识背景,为新的学习做准备。例如:在教《光的折射》一课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去洗一次碗,观察当筷子放入盛水的碗中时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就让原来较为难以理解的光的折射现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物理的活动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积极把物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把物理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向父母询问、上网查询或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这样,课还没开始,就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有所观察,有所思索,有所实践,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做好课前准备,又能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物理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悟问题情境中的物理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物理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把具体问题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液体的沸点时,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一个人将手插入翻滚的油中,手从油中拿出后竟然安然无恙。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再告知学生这其实是利用了不同液体具有不同的沸点来完成的一个小魔术,一些江湖骗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骗人的,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既新奇,又使学生感到物理的奇妙,激发了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3、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产生要努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的冲动。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的一种情境,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纸距地面较远)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与孔的形状一样。但当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进行实验时,结果光斑是圆形的。现象与学生的想像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学习。三、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

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物理知识的体验,学校物理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构建。例如,在教《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时,可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长度测量的经验,设计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在用尺子测量门框的长度时我们会选用哪一把刻度尺。从题中让学生明白刻度尺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在选用不同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刻度尺的准确程度是由其分度值决定的,要根据不同发测量精度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原先这个不太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内容由于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构建。

四、物理服务于生活,体现其应用价值

《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说明物理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把这些物理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所以,我们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的魅力。在学习速度公式时,可练习如“小明同学早晨上学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10min到学校,问学校离家多远;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小明注意到牌上的标示,小明马上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意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问小明爸爸从标示牌到桥上最快要几分钟?小明一家行至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使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上午10:00请你算算小明爸爸应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这些问题都是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很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感到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五、开通多种渠道,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物理知识除了从课堂上学到外,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因此,应该提倡多渠道学习,让学生到生活中吸取物理营养。在农村的孩子可以说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学习物理的优势,在农村生产中就包含了众多的物理知识,如传统农具锄头、钉耙——包含了杠杆知识、摩擦力知识,压强知识等;农具抽水机、拖拉机——包含了功、功率知识;迎风扬场打谷子——利用

了惯性原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在成功的快感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感到物理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用。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物理。另外课外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平台。利用周围地区的资源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将物理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去领会物理科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人为什么要闭上眼睛才能睡着觉?

从生理的角度去解释:人的眼皮的自然状态是下垂的,即当人的大脑不再控制眼睑(眼皮)肌肉的时候,人的眼睑是下垂的,即人的眼睛是闭着的。在人睡眠的时候,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受到抑制的,所以,控制眼睑的肌肉必然是受抑制的,失去了对眼睑肌肉的控制,所以人睡眠的时候是闭着眼睛的。

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来解释: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是相适应的,在睡眠时,人对外界环境的防备是有限的,而对动物而言,眼睛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闭上眼睛可以对它起着保护作用。并且,人的眼睛需要水分润湿,否则会使角膜变的模糊,甚至失明,而闭上眼睛可以使它保持足够的湿润。而且在人睡眠的时候,视觉中枢是处于抑制状态的,这样即使睁着眼睛,物体在眼睛中成像,大脑仍然无法感知,张飞被杀前就是这样。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说吧:陆生动物,从青蛙都有眼睑了,其它的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是这样,它们在睡觉时都是闭着眼睛啊!人类当然毫不犹豫的继承了啦

夏天为什么经常下雨?

雨(rain)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

巨大的灾难。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摩擦三兄弟

摩擦三兄弟就是指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它们都是摩擦家族的成员。

说起摩擦,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摩擦打交道。我们走路、吃饭、洗衣服依靠摩擦;各种车辆的行使依靠摩擦,机器运转离不开摩擦;就是建造房子也离不开摩擦。

假如没有了摩擦,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真是不可想象。可以说,摩擦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好朋友。但是在很多场合,摩擦三兄弟扮演着"不受欢迎"的角色。

在现代汽车中,20%的功率要用来克服摩擦;飞机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摩擦损耗的功率要占10%,就是最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也要为克服摩擦损耗2%的功率。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汽车、数以万架的飞机,这样每年要有多少材料被白白浪费掉,真是可惜。

但更为严重的是,摩擦还会造成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据报道,英国在这方面损失每年要超过20亿美元。摩擦除了导致磨损之外,还会使航空和航天器过度发热,这更是现代科技遇到的又一难题。

当飞机着陆的时候,闸阀和闸轮会摩擦产生红热现象,这样的高温使机闸材料变软、变质,一幅价格昂贵的闸瓦和闸轮,往往只使用了几次就报废了。

当宇宙飞船返回地面的时候,由于高速船体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会使整个船体成为一个通红的火球,为了保护飞船里的宇航员和各种仪器设备,人们不得不付出昂贵的代价,用耐高温的特种合金制造船体,并且还在外面加装了耐高温材料。

为了能驾驭摩擦,让摩擦三兄弟为人类更好地服务,人们一直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和探索。早在15世纪,达·芬奇就开始了对摩擦的研究。到17、18世纪,法国形成了一股摩擦研究热,库仑根据达·芬奇的想法完成了摩擦起因的凹凸说。到了18世纪上半叶,有人又创立了分子说。进入20世纪后又出现了粘合说。

可以说有关摩擦起因的争论还在进行着,凹凸说、分子说和粘合说都持之有理,言之有据,究竟怎样圆满地解释摩擦的起因,还一直是一个很活跃的研究课题。

冰棍和冰激凌

冰棍和冰激凌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喜欢的止渴解暑食品。当你吃到凉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激凌时,你是否想过,世界上最早制作冰棍和冰激凌的是哪个国家呢?

我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人传入法国。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买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块冰核。大约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绝招":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土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经过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由于这种解暑食品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

为什么把食盐放到天然冰里混合后能使水结冰呢?这是因为许多纯净物质一旦掺入杂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放在大木桶里的天然冰,加入适量的食盐,就会因凝固点降低而融解;冰融解时要从小铁筒里的水中吸热,小铁筒的水就会放热冻结成冰。这就是制作冰棍的道理。

当然,在现代,人们已经能用各种先进的制冷设备来制造冰棍和冰激凌等冷食了。

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

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这是经典宇宙学中的一个著名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种种猜测。古代的人们曾经认为星星是镶嵌在一个透明球面上的。中国最古老的宇宙结构学说盖天说的基本观点是天圆地方。托勒政的地心宇宙体系和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宇宙体系中都包括恒星天球的内容。中世纪的思想家尼古拉认为宇宙是无限的。牛顿把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作为他的理论的基本原理。他还推断:星星的数目必定是无限的,而且相当均匀地分布在空间。观测上,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和约翰·赫歇耳父子宣布,至少某些可观测星云是与银河系具有相同尺度和结构的由分立的恒星组成的系统。这些星系居于整个宇宙之中。

19世纪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可观测宇宙必须是静态、无限的和均匀的。而对静态、无限、均匀的宇宙的一个著名反对意见即夜黑问题,也称奥伯斯佯谬。这个佯谬是说, 若恒星发出的光不变且都相同,而空间又是欧几里得的(平直的),则在此种宇宙中整个天空的亮度看起来是均匀的,且与太阳一般亮。

因为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观看天空,视线都会碰到一个星星。这一点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几何论证说明:现考虑进入人眼的一束细长的锥形光线。虽然恒星表面的视亮度与距离平方成

反比,但锥体的截面积(或恒星的数目)随距离平方而增加,则集中在锥体内的光与它从什么地方发出没有关系,因而整个天空就要亮得像太阳一样,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

如何才能消除观测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呢?

回忆是如何产生的?

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UCLA)医学院的研究者在11月16日发行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学术报告,对有关记忆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给予了新的解释。

在这篇学术报告中提到,针对上述问题,UCLA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原先已经获得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对单个独立的神经元细胞在记忆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解释,并指出说,单个的神经元在大脑唤起记忆的时候,有助于图象的形成。

据悉,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先在被观察者大脑中主管记忆和社会行为的部分植入了电极,然后他们要求参与测试的人,记忆特定的图象内容,并在参与实验的人记忆图象和唤醒对图象的记忆的过程中,利用电极传送的信号仔细记录了276个单独的神经元的活动状况。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记忆某事物的时候,和唤起对该事物的记忆的时候,其大脑内相同的脑细胞,都会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而且活跃的程度也是相仿的。

另外,UCLA大学研究者早先已经认识到,单个的神经元细胞会参与大脑的记忆和唤醒记忆的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今的新发现既证实了以前的研究结论,又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记忆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物理与生活1—诗文中的物理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而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长时间积累,所以绳足以把木块锯断,水足以把石头滴透。其实,功在不舍,长期积累。)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因为白帝城在彩云之间,位置很高,城下的江水势能很大,流入江陵后,转化成的动能也很大,江水的流速便很快,以至于“千里江陵一日还”。所以客观上用“朝辞白帝彩云间”造势,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出所达到的必然结果,于是在主观上便衬托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愉快心情,从而达到合情合理的目的。)

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暗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结果。)

5.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到悬崖边才勒马已经晚了,通常在规劝人时所说的悬崖勒马有点不太科学,除非只是走到悬崖边上。)

6.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因为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7.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水面可作平面镜成明月的虚像;后者由于光的折射,使池水看起来变浅的缘故。)

8.小池深浅皆容月,镜子厚薄总照人。(对联字面揭示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的位置与镜子的厚薄无关;水中月并非在池底,距水面依旧是38万公里。)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体现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以游动“.小小竹排”为参照物,两岸青山在向后走。)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的颜色是我们喜欢橙红色的,夕阳接近地平线,光线要穿越较厚的大气层,蓝光和其它波长较短的光早被散射开去,只剩下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和橙色光,所以傍晚时分,我们常会见到了一个橙红色的喜庆天空。)

1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如血,残阳的颜色是橙红色的,一道残阳在江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放眼望去,江的西面有红光反射入眼,而江的东面却没有什么光入眼,所以呈现出“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丽景象。)

12.山边余日扯金线,江上归舟裁碧波。(对联,观看的位置应在江的西边)

13.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平面镜成像现象。)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蕴含着大量的机械能。)

1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流动的空气蕴含着大量的机械能。)

16.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声源的位置越高,声音传播的距离越远。)

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相对性。)

18.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19.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去赵庄看戏的行船途中一段描述:“两岸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正是运用了“运动的相对性”来衬托“我”看戏的急切心理。

20.《挑山工》中描述挑山工们上山时走“Z”字形路线,运用了“斜面能省力”的知识。

物理与生活2——谚语中的物理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认真分析,对我们大有益处。

1、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也有“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

2、下雪不冷化雪冷——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热;而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3、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4、.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雪后寒,同上,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5、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能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6、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所以要结成厚厚的冰,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了。

7、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8、水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 同上,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9、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补充,冷热空气的流动便形成了风。

10、纸里包不住火——纸的着火点183℃,纸温达到其着火点就会燃烧。火(事情)迟早要败露的。

11、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自动停止。但要注意,若油或活泼金属(如镁)等着了火,是不能用水来灭的。

1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缺一不可。“扬汤”只能暂时地降温止沸,但过一会还是要沸腾的;如果能“釜底抽薪”,便从根源上解决了沸腾条件,彻底地制止沸腾。这是一个治标与治本的问题。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但要注意,这是在人体表会分泌汗液的情况下;狗没有汗腺,若也躺在电扇下吹风,是起不到凉快的作用;发高烧的病人,体表不能分泌汗液,若也吹风不但不能降温,反而会伤风而加重病情。

14、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5、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16、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同上)

17、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18、大地震声音沉,小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19、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障碍物后会被反射回来,即回声现象。也说明美妙的音响效果还与环境质量有关。

20、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武则天的“(嵩)山呼万岁”应有此理。

21、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微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了。

2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23、真金不怕火炼——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又因为真金子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不会因加热而变质。

24、破镜难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超过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再重圆。

25、一叶遮目,不见森林(或泰山)——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27、称砣虽小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四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8、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29、麻绳提豆腐,提不起——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30、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1、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32、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33、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4、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3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6、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P=F/S 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37、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38、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39、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40、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4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受重力作用,故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42、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43、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44、四周黑漆漆的,能不碰壁?——光是产生视觉的基础,没有了光明,再好的眼睛也没用。

45、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6、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47、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巴掌要么拍另一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8、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9、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50、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摩擦力小。

51、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52、按下葫芦起了瓢——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

52、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孔子教育学生冉有、子路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这是孔子转述别人的言论:作为家庭、国家的领导者,不怕财物少而只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穷而只怕不安宁不稳定。为什么这样呢,大概是由于:分配均匀就不会有人怨恨贫穷,和气融融就不会显得物资匮乏,安宁稳定就没有破家亡国的危险。虽然是转述,但从孔子拿它教育学生来看,孔子应该也是这样认为的。

53、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难易压缩,所以水是硬的。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4、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55、爬得高,摔折腰——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地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一旦失足,跌得特别重。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 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摘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物理学的发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推动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可以说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是在物理学 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巨大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理学更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乃至人类思维本身产生了愈来愈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物理学直接应用成果,和间接的应用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关键词:实验推动息息相关生产生活变革物质文明 一,什么是物理学 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物理学起始于伽俐略和牛顿的年代.(伽俐略:1564-1642年,活了78岁.牛顿, 1642-1727,85岁,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科学. 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为什么火箭能将杨利伟乘坐的神州六号推上天呢?最后飞船为什么又能平稳地在太空遨游呢?这就是物理.还有,电视中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会令屏幕前的你流连忘返,开怀捧腹.那么,电视台的直播间的画面和音乐是怎么即时传过来的又是怎样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呢?这也是物理电子书籍,一盘小小的光碟,可以装得下很多的书,那么光碟又是怎样读出来的呢?这也是物理. 可以说,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它不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它还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即物理学还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 2,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能不能自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要能过观察和实验,先提出假设,再经过积极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也就是找出规律.然后呢,我们再用规律去应用于实际,在实际应用中检验规律的正确,并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观察思考 实验――假设――逻辑推理――结论(规律)――解决问题 探索――假设――推理――规律――应用于实际. 所以物理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50个) 1.人走路时的摩擦力 2.长跑比赛的终点计时员是以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 3.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粘水后的玻璃不易分开 5.热水冒白烟 6.彩虹 7.冬天窗户上出现一层"冰花" 8. B超 9.水沸腾现象 11.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 12.超声波洗碗机 13.发光的灯泡 14.谚"霜前冷,雪后寒" 15.用高压锅煮饭快 16.向热汤碗里吹气降温 17.吹电风扇时会感到凉爽 18.游泳上岸后会感到冷 19.向手上哈气取暖 20.电视机上总是沾着一层灰 1)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上。(2)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3)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4)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5)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 (6)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9)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11)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12)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3)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 (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5)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16)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 (17)用吸管“喝”汽水:大气压的挤压 (18)将菜放在锅里炒能熟:热传导现象 (19)人和车能在地面行走: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20)人体肌肉运动:杠杆原理

物理与人类生活第六周测验题答案

以下1~13为单选题,正确选项均为A 1. 锂、钠、钾等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列的元素,它们的共同点是 A.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B. 具有相同的轨道层数 C. 具有相同的电子角动量? D. 具有相同的自旋 2. 钠、镁、铝等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的元素,它们的共同点是 A. 具有相同的轨道层数 B.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 具有相同的电子角动量 D. 具有相同的自旋 3. 单个原子所具有的能量的特点是 A. 能量只能取一些分立的值 B. 能量可以任意取值 C. 能量的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角动量确定 D. 能量取值不受外加电场或磁场的影响 4. 当单个原子的核外电子处在某一层轨道上时 A. 这个原子的能级还受电子角动量、自旋的影响 B. 这个原子的能级就完全确定了 C. 这个原子的能级形成连续的能带 D. 原子核的自旋对能级没有影响 5. 下列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 A. 核磁共振光谱; B. 电子光谱; C. 分子振动光谱; D. 分子转动光谱 6. 下面关于激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激光的波长都是一样的 B. 激光具有很高的单色性和方向性 C. 激光与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电子在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 D. 激光介质具有特殊的能级结构 7. X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 A. 0.1纳米到10纳米 B. 小于0.1纳米 C. 10纳米到400纳米 D. 400纳米到700纳米 8. X光透视利用了X光的哪一特性 A. X光经过不同密度组织时衰减不同 B. X光是连续谱 C. X光是分立谱 D. X光仅观测一个方向

9. 核磁共振技术利用的是哪种能级 A. 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塞曼能级劈裂 B. 原子核外电子的不同能级 C. 分子的转动或振动能级 D. 原子核自旋与角动量耦合引起的能级分裂 10.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人体组织的哪一方面性质诊断病变? A. 氢核密度; B. 骨骼密度; C. 血氧浓度; D. 心脏搏动 11. 下列哪种不是原子核衰变辐射出的射线 A. X射线; B. α 射线; C. β 射线; D. γ 射线 12. 铀236核的裂变会产生 A. 中子; B. 氢; C. 氦; D. 碳 13. 关于γ射线、X射线等放射性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剂量照射放射性射线会致人死亡 B. 放射性很恐怖,只要被照射到就会致命,因此称“隐形杀手” C. 医疗中利用放射性射线杀死癌细胞,同时不会伤害到正常细胞 D. 少量的照射放射性射线对人体没什么影响 以下为多选题 14. 当若干个原子结合成分子时,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分子的能级 A. 其中每个原子的能级 B. 原子的振动 C. 原子的转动 D. 分子的平动 答案:A、B、C 15. 下列关于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跃迁,正确的是 A. 原子内层的电子能量较低 B.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射光子 C. 发光的颜色取决于电子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D.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吸收光子 答案:A、B、C 16. 下列哪些过程能产生X光 A. 轫致辐射 B. 同步辐射 C. 电子顺磁共振 D. 核磁共振 答案:A、B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生活中的物理学

生活中的物理学 一、关于白炽灯 1、构造: (1)为什么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电阻率大、熔点高。 (2)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灯丝温度。 (3)外形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当灯泡做成梨形后,高温下的金属钨升华产生的钨蒸气随气流上升,遇到颈部温度较低的玻璃时,钨蒸气凝华而沉积下来,灯泡的下部就不易因变黑而影响照明了。 (4)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为了防止灯丝氧化,阻碍钨的升华;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5)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 因为相同长度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据P=U2/R可判断,灯丝越粗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大,灯丝越细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小。 2、原理: (1)白炽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2)白炽灯的亮度有什么决定?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越亮,反之越暗。 (3)白炽灯发光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3、使用: (1)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发黑?构成灯丝的金属钨先升华后凝华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 (2)用久的白炽灯为什么没有新买时的亮?因为灯丝升华后变细,电阻变大,在实际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从而亮度变暗。 (3)白炽灯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为什么会变亮?因为灯丝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根据P=U2/R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所以电灯变亮。 (4)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电灯较暗,深夜时,电灯较亮,这是为什么?因为用电高峰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多,干路电流较大,分去的电压较多,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小,从而实际功率小,所以发光较暗。而深夜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少,干路电流较小,分去的电压较少,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大,从而实际功率大,所以发光较亮。 (5)在连接白炽等的灯头线时,通常在灯头内用电线打一个保险扣,为什么?防止灯头脱落。 (6)安装螺丝扣电灯应注意什么?应把与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接到零线上,火线进开关后,另一个接线柱接在灯头有金属弹簧片的接线柱上。 (7)某灯不亮,用测电笔接触灯头两接线柱,氖管都亮,为什么?进户的零线断了或与零线相连的导线断了。 (8)甲灯标有“220V 45W”,乙灯标有“220V 100W”,两灯并联哪个灯更亮?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以《平面镜》教学设计为例 薛字广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只能被动的从书本或教师的口中接受知识,所学习的知识没有贴近生活,联系实践。原因之一是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密切联系,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现以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利用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事例探究物理规律——借助生活事例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一、利用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对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景。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才能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一次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平面镜》一课的导入时,出示如下情境: 一只猴子想喝水,它蹦跳到河边准备捧水喝时,发现平静的河里有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兄弟”,它感觉很奇怪,就冲着河里的那个猴子进行做动作和鬼脸。这时它发现河里的那个猴子也同时对它做同样的动作。它很生气,就要跳到河里去和那个猴子比一比。 上述材料是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是在最低层次上创造出来的经验素材,是学习的起点。通过对这些事例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分析、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才能感知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在学生已经感知了平面镜成像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二、结合生活事例探究物理规律,实现探究过程生活化 探究过程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设计探究内容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内外的任何生活空间进行。通过生活化探究,它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发现新知,是对知识的再发展;通过生活化探究,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生活化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准备的平面镜,用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平面镜上,观察到镜子里面出现和物体大小相同的“物”,说明了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物等大。 三、借助生活实例理解物理规律,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物理与人类生活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物理与人类生活 物理的实用性及物理所包含的分支学科 1 下列关于学习物理学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物理学纯粹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无关 B、只有物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学物理,其它人学习物理毫无意义 C、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 D、学好物理学,就可以掌握世界的全部规律,不需要再学其它学科2 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恰当的是B A、任何物理学研究只能先做实验,从实验中发现规律 B、实验和理论的方法并存,相辅相成推动物理学发展 C、物理学研究主要依靠计算,只要计算正确也可以不做实验 D、物理学研究必须以实验为前提,实验之前的理论预测毫无意义3 下列物理学分支学科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 A、力学 B、热学 C、电磁学 D、相对论

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大约是B A、8秒钟 B、8分钟 C、8小时 D、不需要时间,瞬间到达 5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力学的研究范畴?A A、行星绕太阳运动 B、水分解为氢和氧 C、布朗运动 D、手机收发信号 经典物理的逻辑与历史 1 下面关于热力学第零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发现先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零定律定义了温度 C、热力学第零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不能达到的 D、热力学第零定律是由开尔文提出的 2 古希腊的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宇宙观的依据是D A、哲学思考

B、宗教规定 C、哥白尼学说 D、天文观察 3 麦克斯韦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A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D A、伽利略 B、拉格朗日 C、哈密顿 D、牛顿 5 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A A、光具有波动性 B、光能量是量子化的 C、光具有偏振性 D、光的波长很小 6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找的好辛苦啊)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

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研究

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XX院XX班XX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相关实际与相关理论阐述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然后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分析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缺乏联系的原因并就相关教学实例给出本文的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firstly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hysics teaching and life through the actual and related theories. Then through some examples of teaching activities,the paper analysis the reasons that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lacks of contaction to real life.According to thses teaching cases the paper also gives same proposals. 关键词: 物理学; 物理教学; 生活实际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以及理论依据 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物理学是随着人类不断的总结自然界中无生命物质的变化规律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学科。物理知识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涉及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例如现代家庭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的家电样样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到微波炉,消毒柜,抽油烟机,再到DVD、计算机、MP3、MP5等,无不如此。这一切都决定了物理教学应该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联系生活实际的物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或者有了要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另外,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此外我国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我国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1)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另外,我国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了高中物理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大纲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是十分重视培养中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的,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高尚品德。因此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不应该是只重视知识的灌输的,而应该是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广大中学生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与实际联系是明显不够的,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明显不足的,甚至部分是学物理老师对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不是十分的清楚。这种状况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我国教育思想和人材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物理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进行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的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研究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就要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相关的物理教学实例来指出我国之前或目前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之处,并大胆地给出本文的建议。

物理与人类生活一二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 光从太阳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大约为 . A. 8秒钟 . B. 8分钟 . C. 8小时 . D. 不需要时间,瞬间到达 .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2 【单选题】(10分) . 下列关于学习物理学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习物理不仅可以了解自然规律,还可以指导人的科学活动. B. 物理学纯粹是理论研究,与日常生活无关 .

C. 只有物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学物理,其它人学习物理毫无意义 . D. 学好物理学,就可以掌握世界的全部规律,不需要再学其它学科.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3 【单选题】(10分) . 下列物理学分支学科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 力学 . B. 热学 . C. 电磁学 . D. 相对论 .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4 【单选题】(10分) .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力学的研究范畴?. 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 B. 水分解为氢和氧 . C. 行星绕太阳运动 . D. 手机收发信号 .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5 【单选题】(10分) . 浮力定律是谁发现的? . A. 牛顿

B. 伽利略 . C. 阿基米德 . D. 亚里士多德 .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6 【单选题】(10分)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 A. 牛顿 . B. 伽利略 . C. 哈密顿 . D. 拉格朗日 .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7 【单选题】(10分) . 麦克斯韦是哪个国家的物理学家?. A. 美国 . B. 英国 . C. 法国 . D. 德国 .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 8 【单选题】(10分) .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物理知识,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相信你的物理学习会变得五彩缤纷!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 9 ”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 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 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 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 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称“时势造英雄”,这虽然过份夸大了客观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也从另一侧面提示了客观历史背景对事物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 一、物理学发展的一些历史背景 在古代,人类自身因为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有效地利用畜力、风力、水力和人力,因此发明了许多机械,促进了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经典力学的诞生,也是当时人们在先人已积累的知识体系中遇到了矛盾,为解决矛盾而对实践进行充分的检验,从此促进物理学新体系的形成:首先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的检验和批判为起点,对阿基米德静力学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以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两本书为标志;其次是牛顿的的经典力学,他概括了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胡克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的创造,在1687年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创立了一个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的严密体系,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二次大战中核武器的应用,加速了人们对核物理世界的认识,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来越细微和深入。同样,为解决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的两朵令

人不安的“乌云”,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便因运而生,为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叩开了大门。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上,诸如此类的突破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一方面是自身知识积累的必然——从量变到质变;另一面,客观的历史背景给予我们足够的推动力。换言之,物理学发展的背后蕴涵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动力。 二、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造自然的历史,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乃至社会变革都有其物理方面的成因,物理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哲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带头学科,其具有的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1、美学价值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回答的是人类对于物质世界中原始而又最深刻的问题,面对的是客体世界对人类的主观世界平台上的投影——物理模型世界。物质世界在最原始的层面上是按美学原理构筑的,所以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在西方古代,毕达哥拉斯学派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对自然美的追求统一起来,自那时起,寻求自然界的和谐成为推动天文学发展的基本路标。20世纪以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兴起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动

《现代生活与物理学》教学大纲

《现代生活与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907013 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生活与物理学是我校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具有应用性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判断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简要概括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1)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2)本课程都讲什么内容? (3)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难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3.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从现代生活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四个个方面拓展延伸,结合学校实际,介绍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才能学好本门课程。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及要求有个全面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第1讲现代生活中的质点力学 1.教学内容: (1)基本知识点 (2)实例与解析 (3)拓展与梦想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例与解析 难点:拓展与梦想 3.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质点力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第2讲现代生活中的刚体力学 1.教学内容: (1)基本知识点 (2)实例与解析 (3)拓展与梦想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例与解析 难点:拓展与梦想 3.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问题教学法、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刚体力学的概念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第3讲现代生活中的流体力学 1.教学内容: (1)基本知识点 (2)实例与解析 (3)拓展与梦想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例与解析 难点:拓展与梦想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一厨房力学1.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2.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3.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4.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热学1.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 2.相同火力,压力锅能够将水加热到一百摄氏度以上普通锅却不能,即,水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通常我们所说的水的沸点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3.用蜡烛不能加热水,用煤气却能够,即加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时方可加热。 4.冬季煮汤窗户会出现白色的雾气,即热空气遇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 5.煮汤时水持续变少油却留了下来,即油的沸点高于水。 6.微波炉加热鸡蛋蛋黄先熟,即微波使内部分子碰撞。电学1.电磁炉能够加热食物,动磁场产生电场。

2.电饭锅能够设定各种程序,即功率不同单位时间产生热量不同。 3.老式电磁炉多必须采用铝锅,即电磁的良导体。 4.煤气泄漏后不要点灯,防止开关闭合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5.不要用湿手拔插插销,水(纯水除外)是电的良导体。生活中的 1.晾衣服保持通风,加速蒸发。 2.吹肥皂泡五颜六色,光的折射。 3.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光的反射。 4.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 5.热的汤不能喝水却能喝,沸点不同。 6.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不同。 7.氢气球飞上天,浮力大于重力。 8.放二踢脚大地振动,声音靠波传播。 9.夏天管子出汗,液化。 10.电线采用铜芯,铜是仅次于银的电的良导体。11.电池不会电伤人,电压每节1.5v 远小于安全电压36v。12.针管能够刺入皮肤,木棒却很难,压强不同。 13.自行车换带,增大摩擦力。14.自行车车灯,摩擦生电。15.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

物理与生活论文

物理与生活 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为什么两个人击掌都会有痛感?为什么电饭煲调节到保温模式可以维持一定温度?为什么温度计会 随着温度上升而上升?为什么声控灯在有声响的时候就会亮起?大 家看到这些问题一定会觉得就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因此,我们只有学好物理并且正确运用,才能更好的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也许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 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 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 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

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比如我们可以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答案在验证后显然是偏小的。再比如,白炽灯为什么用了很长时候玻璃表面会有一层黑色的物质?那么学会物 理后,我们也会知道那是由于钨丝的升华作用而遇到玻璃冷凝而成。我们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大家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我们对于身边物理要正确的应用,细心的去研究。物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离开物理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法想像。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日常儿童教育收藏)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日常儿童教育收藏) 1. 电学方面 ①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2. 力学方面 ①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热学方面 (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①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⑥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生活中物理现象与原理

一)关于白炽灯 1、构造: (1)为什么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电阻率大、熔点高。 (2)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灯丝温度。 (3)外形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当灯泡做成梨形后,高温下的金属钨升华产生的钨蒸气随气流上升,遇到颈部温度较低的玻璃时,钨蒸气凝华而沉积下来,灯泡的下部就不易因变黑而影响照明了。中考一对一冲刺 (4)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为了防止灯丝氧化,阻碍钨的升华;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5)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 因为相同长度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据P=U2/R可判断,灯丝越粗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大,灯丝越细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小。 2、原理: (1)白炽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2)白炽灯的亮度有什么决定?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越亮,反之越暗。 (3)白炽灯发光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3、使用: (1)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发黑?构成灯丝的金属钨先升华后凝华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 (2)用久的白炽灯为什么没有新买时的亮?因为灯丝升华后变细,电阻变大,在实际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从而亮度变暗。 (3)白炽灯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为什么会变亮?因为灯丝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根据P=U2/R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所以电灯变亮。中考提高辅导 (4)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电灯较暗,深夜时,电灯较亮,这是为什么?因为用电高峰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多,干路电流较大,分去的电压较多,

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小,从而实际功率小,所以发光较暗。而深夜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少,干路电流较小,分去的电压较少,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大,从而实际功率大,所以发光较亮。 (5)在连接白炽等的灯头线时,通常在灯头内用电线打一个保险扣,为什么?防止灯头脱落。 (6)安装螺丝扣电灯应注意什么?应把与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接到零线上,火线进开关后,另一个接线柱接在灯头有金属弹簧片的接线柱上。 (7)某灯不亮,用测电笔接触灯头两接线柱,氖管都亮,为什么?进户的零线断了或与零线相连的导线断了。 (8)甲灯标有“220V45W”,乙灯标有“220V100W”,两灯并联哪个灯更亮?串联呢?因为甲灯电阻比乙灯大,所以并联乙灯更亮,串联甲灯更亮。 二)关于自行车 1、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中考辅导数理化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