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等差数列说课稿

鸡西一中王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它是函数学习的继续,可以说是特殊的函数。通过数列的学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同时也利用数列的知识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归纳总结能力,数列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的前提条件。等差数列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通过等差数列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掌握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知识,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激发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二、学情分析: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因为数列知识是函数之后的内容,且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知识含量较丰富,且他们的智力已到了一定阶段,可以说数列的学习对于他们并不是困难问题。况且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等方式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所以,通过数列学习一定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三、学法指导

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采用讲解结合和分组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回顾数列概念并引入新课(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三)应用举例(四)练习反馈(五)归纳小结(六)课后作业

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回顾: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回顾函数概念。

2. 利用粉笔如图堆放,共放7层,自上而下分别有4、5、6、7、8、9、10根粉笔。

写成数列:4,5,6,7,8,9,10①

3.某公共汽车上,左一排座位号:2,6,10,14,18,22,26

写成数列:2,6,10,14,18,22,26②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 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注意:①它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从第2项起)必须是同一个常数。②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所以上面的①、②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1、4。

[练习一]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a和公差d,如果不是,说明理由。1(1)0,0,0,0……(2)-1,1,-1,1,……

(3)5,9,13,17,21……(4)2,4,8,16,32,……

通过观察上面数列师生一起探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d,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aa1n可得:aaaa?aaa = d (n≥-1) =d ……- =d ,- =d ,a22n?1n1334aaaaa+3d ……= 所以:

+2d ==+d a211134??首项是,公差是d,那么这个等差数列:[提出问题]如果等差数列aa n1的通项公式如何表示?

强调: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学习后续有关知识后我们可对这个公式进行严格的证明。

(三).例解应用

aaa与公差d。}中,已知例题在等差数列{an,=10=31 ,求首项1316aa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说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dn1n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四).练习反馈强化目标

m,试证明:数列{}若= +是等差数是等差数列若数列{} ,bbaa nnnn列.

证明: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a n mm) )-( +-1 = (-+bbaa1?nn1n?n= - = d (常数)

aa1nn?∴{}是等差数列b n反思:通过练习巩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计算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六).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25页填空题

五、板书设计

3.2等差数列

1、定义

2、数学表达式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题:(略)

练习:(略)

作业:(略)

本节课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与应用,突出了重点,同时还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本节课还运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主导的教学思想。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以下是初中数学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我从教材分析,学情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 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

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具体的公式还不会用,因些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 三、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第二章等差数列中“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第一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过程、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本节的说课内容。 一、设计思想 在讲授式的教学中,课堂实施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抑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当代学生观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认为教育就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本堂课以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采用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得出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因此,我在此堂课的教学中借助图形拼接演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帮助理解,启迪思路,更加形象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也在教学中展示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现行教材高一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 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数列求和等内容作好准备。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 与几何、函数等其他数学领域知识结合性强,是方程思想等诸多数学思想的学习载体,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掌握倒序相加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优化思维品质,提高代数的推理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关键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一般规律。 三、学情分析 1、1 .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2、2 .思维特点:正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仍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思维的严密性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认知规律角度:本节课采取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以问题解答的形式,通过探索、讨论、分析、归纳而获得知识,为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搭建了理想的平台,让学生去感悟倒序相加法的和谐对称以及使用范围。 四、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采用变式题组的形式加强公式的掌握运用。整个教学过程分成问题呈现、探索与发现、应用公式三个阶段。 五、学法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2章第3解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延续和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对等差数列本质的理解,又是后继研究数列的基础,。倒序相加法为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等差数列的和与二次函数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堆放物品的总数、剧场座位总数的计算、分期存款一次取出的储蓄利息的计算),这将有益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经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位配对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目标的制定

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以及数学课程标中的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里特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四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公式的熟练运用。 难点:倒序相加求和法的思路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 第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教法分析: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精选 2014/3/17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分析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与函数的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下铺垫。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过数列的有关概念以后,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学习对比的依据,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通过阶梯性练习,提 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以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及其运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智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启以符合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讲练结合式等教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让学生经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积极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技能的目的。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说课稿 新人教A版

等差数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前一章《函数》内容的延伸,体现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1)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节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本节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 (2)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 (3)从学生素质层面看:我从高一年新生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活跃中,课堂参与意识较浓,且高一年学生具有一定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鉴于上述分析原因,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2)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2)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目标:(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二.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高中数学 《数列》说课稿 新人教A版

数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 5 , 10 , 15 , 20 ,……①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 ,53 ,58 , 63 ②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③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新课探究 [学生活动]对于问题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而问题2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准确。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1 ,2,3,4,5,6,……;(√,d = 1 ) 2. 0.9,0.7,0.5,0.3,0.1……;(√,d = -0.2)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讲课讲稿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 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 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等差数列说课稿 鸡西一中王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它是函数学习的继续,可以说是特殊的函数。通过数列的学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同时也利用数列的知识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归纳总结能力,数列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的前提条件。等差数列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通过等差数列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掌握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知识,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激发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二、学情分析: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因为数列知识是函数之后的内容,且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知识含量较丰富,且他们的智力已到了一定阶段,可以说数列的学习对于他们并不是困难问题。况且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等方式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所以,通过数列学习一定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三、学法指导 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采用讲解结合和分组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回顾数列概念并引入新课(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三)应用举例(四)练习反馈(五)归纳小结(六)课后作业 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回顾: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回顾函数概念。 2. 利用粉笔如图堆放,共放7层,自上而下分别有4、5、6、7、8、9、10根粉笔。

人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 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一一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 (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一)复习引入:

教师资格说课数列说课稿

教师资格说课:数列说课稿 本次考试成绩将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82334522.html, )进行公布,届时,考生可登陆该网站进行查分。如对本人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复核申请,申请须注明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需复核科目、网上查询到的成绩、联系电话。>>>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入口 演示法: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从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跳姿势。教师把正确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给幼儿,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统考地区:卷面分为150分,按标准转换为120分制的70分为通过。笔试合格线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确定,具有合格分数线以当次考试成绩查询结果为准。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采取个人网上报名方式。2020年下半年银行初、中级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一样,预报名时间为8月15日9:00至9月19日17:00,正式报名时间为8月15日9:00至9月26日17:00,考生可通过中国银行业协会(http://www.china-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活动,希望各位专家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第三章第2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我将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与重点之一。数列作为离散型函数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前一章《函数》内容的延伸,也是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对学生观察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等差数列是这章两大核心内容之一,其第一课时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是继续研究等差数列的基础,它为等比数列概念的学习、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给出了“示范”提供了“模式”。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1)教材分析 从教学大纲和教材看:本节教材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由此可见本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深刻。 从学生素质层面看: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很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现阶段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鉴于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该以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主。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 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难点:(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特点的理解; (2)对等差数列函数特征的理解;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晓璇 市宝坻区职成教中心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6.2节《等差数列》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等差数列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通项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的重要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容,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对等比数列的学习,提供了对比的依据。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机械加工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是有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列的知识有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学习兴趣淡薄,缺乏自信但是有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以及联系生活。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b在能力上:(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

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景式、合作探究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课下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数列相关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复习回顾旧知重现,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再次明确,数列通项公式就是数列第n项的表达式,通过通项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为突破新知识中的难点打下基础. 提问 (1)、数列的定义 (2)、什么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3、分组活动: (1)请你将课前准备好的火柴摆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并将所用火柴的数目写成数列,并观察所得数列有何规律? ,,,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 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 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领 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 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 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 从函数观点看, 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 ____________ 对应的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 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 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所选用的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与函数、三角、不等式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延续,又为后续研究等差数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等比数列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知方面基本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多数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参与探究,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带动。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与应用; — 难点确定为: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经历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展开。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法方面,主要采用联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性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A版

【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等差数列》优秀说课稿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