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1、教学“=”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 (2)请学生观察“(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拓展运用

1、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两边都相同的数用等于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口溜:相同数间用等号;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可以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最新《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V” “ =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整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从事简单初步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 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V”,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 个桃子、4个梨、9 只猴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请学生认读1—5 各数。 (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 后面的数是几? (三)提问:与3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二、探究新知 (一)师讲故事:有一天,有几只猴子到山上去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饿,于是他们就跑到山上去摘了很多水果,来到草地上来吃。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摘了哪些水果呢?(师播放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问:1 .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 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 (师播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

(二)引导学生学习“〉”“V” “ = ” 1、教学“=”(猴和桃比) ( 1 )师将3 只猴子和3 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 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 (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 只猴和3 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 ( 4 )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 ) (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 (板书“ 3 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 1 )师将3 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 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 (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 ( 5)师教读3 大于2 并板书。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3、教学“V” (猴和梨比) (1)师将3只猴子和4 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 (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 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V”) (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 (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 小于4”)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导读: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1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 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根据猴子香蕉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以及各自的数量,

让图片中几种水果与猴子之间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教授“=”、“>”、“整节课的结构比较清晰,环节的创设也十分紧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对比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还运用简单的小口诀(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朝小数)帮助学生很好的运用三种符号,让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独自解决比大小这类题型。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缺少情景创设,应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符号教授过后,让学生的读写练习进行的还是太少,应该让学生单独叫几个人读一读、同桌读、男女生分开读以及全班读等不同的形式朗读,再让学生多次练习,在空中抒空、同桌的手心里写、书桌上写以及在书中的田字格里写。三个符号每讲完一个之后应该都出示对应的练习题,不要都讲完之后在让学生做练习,这样不如讲一个做一个最后在统一混合练习达到的效果好,讲一个做一个的话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3 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小于10);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由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比大小这一课,进一步初步认识分数。本课时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

幼儿小班第十二周区域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等)

活动一: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活动目标:喜欢玩气球,探索让气球飞起来的办法。 活动准备 检验准备:幼儿曾经玩过气球。 物质准备:摸箱一个,未充气的彩色气球若干。 材料准备:亲子手册《领域活动.玩气球》。 活动指导 一、猜一猜。 1.出示装有气球的摸箱,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老师带来了百宝箱,猜猜里面会有什么? 幼儿自由猜,老师也可以摇摇箱子,让幼儿听后再猜。 2.请幼儿轻轻摸一摸并猜箱子里的物品。 引导幼儿说说摸上去的感受,如滑滑的、圆圆鼓鼓的、扁扁的...... 二、玩一玩 1.提问:你玩过气球是什么样的?怎样让气球鼓起来? 2.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3.示范吹气球,让幼儿感知气球充气后鼓起来的秘密。 4.引导幼儿自由选取一个气球,说说自己的气球:宝宝的气球是什么颜色? 5.找气球:找找和你一样颜色的气球,好朋友站在一起。 三、试一试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引导语:想想气球还可以怎么玩?有什么办法让气球飞起来? 2.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玩法。 3.交流玩法,分享经验。 活动反思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我以气球贯穿整个活动,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第二个环节就是玩一玩,第三个环节试一试。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上课时,让每个小朋友都上来摸一下气球和在让小朋友闭

眼随机拿一个气球。这两个环节花的时间有些长,在一些小朋友摸和拿的时候,剩下的小朋友可能就会很激动,场面就会难控制。再找朋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会不知道到底要干嘛,可能就是我没有交代清楚,所以这这方面,我也将要认真的反思一下,以后把自己的课上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让幼儿喜欢上自己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P17。 教材分析: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新教材设计了三只猴 子分水果,其中梨4个,桃子3个,香蕉2只为主题内容。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每个学生 都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 相应的水果图片。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入手,引导他们去找、去数、去比,从而引出 “〉”、“〈”和“=”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而对于大于, 小于这两个概念会比较难把握,因此我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编口诀, 画画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识记。真正的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

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初步的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过程性目标:通过找、数、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思考怎样记忆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想方 法,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小猴子一家三口刚刚从果园摘来的一些水果,小猴子等得来不及了,就随手拿个桃 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在旁边的猴妈妈走过来说“小猴,我们应该先数数每种水果各 有几个,如果多了我们可以送给外婆去吃。”但是怎样摆才能使得我们一看就知道哪种水果多, 哪种水果少。小猴犯愁了,你们谁能帮助他吗?(边讲边出示图片)。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在给予一定的时间思考后交流,引出课本第17页的象形统计图。现在你能看出各有多少个吗?并在它的下面写出数字。 2、师: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 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1 二:充分感知,构建新知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分析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分析学生: 《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这节课只要教师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很快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页,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1 ---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比较大小教案 (附教学反思 ) 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大小教案 (附教学反思 )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比较大小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每次分果时,孩子们都喊着:老师我要大的,每一次我都因势利导拿出一大一小的两个果让孩子们作比较,他们能通过观察比较很快能说出那个大那个小, 但当我出示两个一样大的果让孩子们比较时。他们就不知道用语言描述:“两个果一样大”所以在上学期教研课我特设计了此活动,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找出一样大的物品,并学习描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和蓝色的大小盆,大小圆形纸片若干。 2、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 3、一些大衣服和小衣服 4、一些碗 5、一些大果和小果 6、用纸箱自制的游戏箱一个,游戏箱有一个大皮球和两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比较“大”“小”“一样大” 1、教师出示大盆、小盆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区分出他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红色的盆大,蓝色的盆小。 2、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请一个幼儿任意取出一个盆,请另一 个幼儿取出同它一样大的盆。反复再请一些幼儿上来取盆子。

小班语言活动谁会飞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谁会飞教案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谁会飞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谁会飞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 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 活动过程: 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

(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 (2)“妈妈把我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 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 (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 (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 4、学习整首儿歌。 (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 (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 (3)看着图片朗诵儿歌。 5、延伸活动:游戏“找家”。 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学学它们的动作,在音乐声中看字卡分别找到相应的家。 活动反思: 1、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以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带宝宝游戏、看图象等方法,不断变换形式主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兴趣投入活动,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1~5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1~5比大小》教学设计 朱夷贤 教学内容: 学习比较数的大小17页,练习三中的第3、6、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5各数比较大小,初步认识“〉”“<”、“=”符号。 2、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使学生获得对数感的经验,对以后统计的题目的理解做准备。 4、、对数的概念理解能够掌握初步的体验和理解的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图片、绒板、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号卡片等。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比较大小的各种符号,学会运用各种符号。 教学设想: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品的多和少引出数字的大小,再有符号辨别,为以后的简单统计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各数的认数、写数、还有许多新知识,这节课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看谁听的认真,学得好。 1、出示主题图。 师: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草地上有三只小猴子,它们从商店买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吃的可香了,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它们吃的是什么水果吗?它们是怎样分的这些水果吗? 2、教师分别出示小猴子、梨、桃和香蕉图。 教师先出示三只小猴子图,提问:这是几只小猴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猴子的下面写3。教师在小猴子的旁边再出示四个梨,并指着四个梨提问:这是几个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梨的下面写4。然后教师依次出示3个桃子、2个香蕉,分别写出3和2。 设计意图:从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比较多少引出数字并比较大小。 3、比较数的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三只小猴子是怎样分这些水果的吗?请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师;在这些水果中哪种水果和小猴子的个数同样多?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少?哪种水果比小猴子的个数多? (1)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3的多少。 师:3和3比较谁多?(一样多) 师:3和3一样多我们就在3和3的中间写等于号。 师:板书:3=3。教师领读:3等于3、中间的符号叫做等于号。 (2)师:教师出示:比较3和2的多少。 师:3和2比较谁多?谁少?(3多、2少)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几分之几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能根据图形写出表示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给出两组同分母的分数,在涂一涂、比一比活动中,感悟比较的方法。第一组,已经涂出了结果,降低了难度,有助于学生直观比较。第二组需要学生根据分数涂色,再比较大小,特别是在圆中涂出,既让学生初步体会当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同时,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也就是1,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又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做准备。 在活动2中,通过数形结合,类推,经历从多角度思考,得出比较结果的过程,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 A.a+2 B.2a C.a-1 D.2a-1 2.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8厘米,要使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长,那么第三边的长是()厘米.(长度为整厘米数) A.5 B.9C.10 D.11 3.小英把1000元钱按年利率2.45%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那么计算到期时她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不计利息税),列式正确的是()。 A.1000×2.45%×2 B.(1000×2.45%+1000)×2 C.1000×2.45%×2+1000 D.1000×2.45%+1000 4.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1 D. 5.轮船向东偏北30°航行,因有紧急任务,按顺时针方向调头90°去执行任务,那么这时轮船的航行方向是( )。 A.东偏南60°B.东偏南3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6.在的上方画,在的下面画,在的左边画,在的右边画。下面正确的是()。 A.B. C. 7.一本书共200页,看了20页,还剩()%没有 A.180 B.80 C.90 D.无法计算 8.实际比原计划的产量增加了18%,把()看作单位“1”. A.实际的产量 B.原计划的产量 C.实际增加的产量 9.如图,聪聪家位于学校的( )。

幼儿园教案《谁会飞》设计意图及反思

幼儿园教案《谁会飞》设计意图及反思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和幼儿一起复习歌曲《谁会飞》。 对幼儿说:“刚才我们唱了‘谁会飞?鸟会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小朋友,除了鸟,还有什么动物会飞呢?”按照经验网络图,对幼儿给出的答案进行罗列和归纳。 然后,向幼儿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如大象、狮子、企鹅、鸽子、蚊子等,请幼儿指出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不会飞,并贴到经验网络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出动物飞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2.阅读图画 1. 每种会飞的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2.每个动物介绍自己会飞的时候,会怎么说? ①第一页:老鹰在做什么呢?它是怎样飞的?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鹰的翅膀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老鹰会说什么呢? ②第2-5页:同第1页。 ③第6页:这是谁?它的翅膀什么样?它想做什么?它能成功吗?

④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会说什么呢?小鸡为什么飞不起来呢? 3.阅读图画 结合第一次大书阅读时的讨论和记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总结出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样、它飞起来有什么特点等,为幼儿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线索完整描述画面的内容。例如第一页:老鹰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飞翔的时候用力扇动翅膀,飞得非常快! 4.总结分享 自由活动时,还可以请有兴趣的小朋友帮助进一步的整理。将整理好的经验网络图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幼儿日常学习和讨论的资源。请幼儿回家后继续和家长一起探索关于动物飞行的知识,搜集会飞的动物和其他会飞的东西的图片。 《谁会飞》是中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读本,该读本巧妙的将重叠词“*来*去”的学习融入到对一些常见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对于重叠词,我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会陌生,在阅读时,老师通过肢体表演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活动时的兴趣。 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叠词的正确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叠词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知道运用但经常词不达意,需要肢体动作加以补充。因此在拓展环节中,通过仿编的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二是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本科时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看图,直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让他们感受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大小的比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2,皮皮吃了这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兵兵吃了这块月饼的 4 1,他们谁吃的多? 块月饼的 4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分数大小比较:比大小)(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比较42和41 谁大 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兵兵吃了这块月饼的42 ,皮皮吃了这块月饼的41 ,他们谁吃的多? (1)请同学们看情景图,进行比较,再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42 > 41 (2)小组展示,小组评价,只要孩子们能说得有道理,都给予鼓励表扬。 2、比较 与 的大小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比较 与 的大小 找学生回答: >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让学生理解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3、比较21 与13 的大小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比较2 1 与13 大小 找学生回答:21 > 13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4、练一练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比大小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论明显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着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着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只主动的。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本课中,学生于对“比较”并不陌生,应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他们知道哪些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所以,设计“抓幸运星”的活动,充分学生让展示了原有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 兴趣的发生,实际上是学习成功的起点。苏霍林斯基指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贫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丰富的思想和认识的敏感性变得迟钝,课堂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图画、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才会知道数学知识不是高高挂起的。 由于“比较”产生于日常生活,学生觉得自然贴切,趣味猛增,把学习“比较”看作是自身的需要,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又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比较”的问题,体会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乐趣。 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谁会飞》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谁会飞》含反思 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谁会飞》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 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公开课语言《谁会飞》含反 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

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 活动过程: 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 (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 (2)"妈妈把我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 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 (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 (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

4、学习整首儿歌。 (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 (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 (3)看着图片朗诵儿歌。 5、延伸活动:游戏"找家"。 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学学它们的动作,在音乐声中看字卡分别找到相应的家。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儿歌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初步学念儿歌,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小百科:飞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2、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具准备:情境挂图。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比大小”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孩子们熟悉的“少年演讲比赛”这一有趣的情境。从“少年演讲比赛”主题情境出发,引出比较小数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本课的教学采用了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主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得出结论,同时在描述和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都参加过什么比赛呢?你们在电视上看过演讲比赛吗?这些选手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三名演讲比赛的高手他们得分如下(出示情境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回裁判,看看他们谁是第一名。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当裁判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初步感知小数有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四年二班的同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结果是郑强同学的得分是9。87分,李明同学的得分是9.90分。你知道这两个同学中谁的得分高一些吗?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3篇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 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1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 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 应用功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 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 ‘=’”,“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 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 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 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 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 两个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根据猴子香蕉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以及各自的 数量,让图片中几种水果与猴子之间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教 授“=”、“>”、“<”及其连接在数字之间作比较的填写方法,让学生做些读写练习,并出示相关练习题。 整节课的结构比较清晰,环节的创设也十分紧凑。在学习 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摆小棒这一环节对比大小有了更进一步的 理解,教师还运用简单的小口诀(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朝小数)帮助学生很好的运用三种符号,让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独自解决比大小这类题型。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缺少情景创设,应该运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符号教授 过后,让学生的读写练习进行的还是太少,应该让学生单独叫 几个人读一读、同桌读、男女生分开读以及全班读等不同的形 式朗读,再让学生多次练习,在空中抒空、同桌的手心里写、 书桌上写以及在书中的田字格里写。三个符号每讲完一个之后 应该都出示对应的练习题,不要都讲完之后在让学生做练习, 这样不如讲一个做一个最后在统一混合练习达到的效果好,讲 一个做一个的话可以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反思篇3 在本课分数大小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同分母

谁会飞教学设计

谁会飞教学设计 Who can fly teaching design

谁会飞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 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 活动过程: 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

“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 (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 (2)“妈妈把我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 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 (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 (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 4、学习整首儿歌。 (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 (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

“比大小”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 页,练习第5、6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和“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 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 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 >”“<”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 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 >”“<”和“ =”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 和“=') 1、教学“ =”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 只猴 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 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 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 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 >”(猴子和香蕉比)

谁会飞

《谁会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观察图画,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理解故事幽默的结尾。 初步建构和拓展关于动物飞行的经验。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观看一些关于动物飞行的影响资料。 材料准备: 1、读本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写实照片(不要卡通照片),最好能清晰反映动物的典型特征。 2、制作经验网络图所需要的材料。 3、各种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和幼儿一起复习歌曲《谁会飞》。 对幼儿说:"刚才我们唱了'谁会飞?鸟会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小朋友,除了鸟,还有什么动物会飞呢?"(此时幼儿可能仍会不断说出各种会飞的鸟,如麻雀、老鹰等。教师无需纠正,而应对其加以总结:你说得很对,这也是一种鸟,鸟儿会飞。)按照经验网络图(俘虏1),对幼儿给出的答案进行罗列和归纳(向幼儿示范文字记录的作用)。 然后,向幼儿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如大象、狮子、企鹅、鸽子、蚊子等,请幼儿指出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不会飞,并贴到经验网络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出动物飞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2.阅读图画(初次)遮挡文字,逐页观察画面,主要注意两条线索: 1. 每种会飞的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2.每个动物介绍自己会飞的时候,会怎么说? ①第一页:老鹰在做什么呢?它是怎样飞的(请幼儿模仿老鹰飞行和俯冲的动作)?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鹰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将幼儿的描述用文字记录下来。)想一想,老鹰会说什么呢? ②第2-5页:同第1页(重点不同动物的,模仿它们飞行的样子,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不同动物翅膀的特点和飞行的特点)。 ③第6页:这是谁?它的翅膀什么样?它想做什么?它能成功吗? ④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会说什么呢?小鸡为什么飞不起来呢?(无需展开讨论,引起幼儿思考即可。)3.阅读图画(再次)结合第一次大书阅读时的讨论和记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总结出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样、它飞起来有什么特点等,为幼儿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线索完整描述画面的内容。例如第一页:老鹰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飞翔的时候用力扇动翅膀,飞得非常快! 4.总结分享自由活动时,还可以请有兴趣的小朋友帮助进一步的整理。将整理好的经验网络图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幼儿日常学习和讨论的资源。请幼儿回家后继续和家长一起探索关于动物飞行的知识,搜集会飞的动物和其他会飞的东西的图片。 《谁会飞》教学反思《谁会飞》是中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读本,该读本巧妙的将重叠词"*来*去"的学习融入到对一些常见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对于重叠词,我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会陌生,在阅读时,老师通过肢体表演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活动时的兴趣。 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叠词的正确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叠词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