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制种栽培技术

水稻制种栽培技术

水稻制种栽培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水稻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制种栽培技术。

一、种子选种

水稻种子是种植的基础,选取高质量的种子对于取得优良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种子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

2. 种子质量: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种子,避免带有病菌或虫卵的种子。

3. 种子萌发力:通过种子的浸水浮沉法或种子萌发率检测,选取具有较高萌发力的种子。

二、育苗管理

水稻育苗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以下是育苗过程中的关键管理技术:

1. 土壤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育苗用的苗床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种子营养需要,适量施入底肥和追肥,保证苗期的养分供应。

3. 控制苗床湿度:保持苗床湿润,但避免积水或过度干燥。注意及

时进行浇水和排水,防止苗床湿度过高或过低。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苗床,及时发现和处理苗期的病虫害,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三、田间管理

水稻的田间管理是保证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田间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1. 土壤调理: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进行合理的耕作措施,如深翻、松土、施肥等,以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2. 水分管理: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控制田间水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 施肥管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用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5. 杂草管理:定期除草,保持田间的清洁,避免杂草对水稻的竞争和影响。

水稻制种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种、育苗管理和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量的产量。因此,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运用各项技术,以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富硒水稻种植技术

富硒水稻种植技术 富硒水稻种植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和适当的种植管理措施,提高水稻中硒的含量,从而获得富硒水稻的一种种植方法。富硒水稻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下面将从土壤改良、育种方法、种植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富硒水稻的种植技术。 一、土壤改良 1. 施用硒肥: 可选择硒肥来提高土壤中的硒含量。硒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硒含量和水稻对硒的需求来确定。 2. 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中营养物质的供给。选择适量的有机肥施入,有助于水稻吸收和累积硒。 3. 调整土壤pH值: 硒在碱性土壤中容易难以吸收利用,因此需采取措施将土壤的pH值调整到适宜的范围。可以通过施用酸性肥料或者石灰来调整土壤的pH 值。 二、育种方法 1. 选择富硒品种: 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富含硒元素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富硒水稻品种。

2. 采用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调整水稻基因组中与硒吸收和累积相关的基因进行改造,提高水稻对硒的吸收和累积能力。 三、种植管理 1. 合理施肥: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进行施肥。特别是在灌浆期,适量增加硒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水稻籽粒中硒的含量。 2. 调控灌溉: 合理调控灌溉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缺水,保持土壤湿润度适宜。 3.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水稻田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 4. 按期收割: 控制水稻生长期间的时间,按照品种的生育期收割,不过迟也不过早。 5. 存储管理: 硒的含量会因不同的保存方式而有所变化,因此要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保证富硒水稻的硒含量不受影响。 富硒水稻种植技术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改良、育种和种植管理等因素,通过调整这些因素能够提高水稻中硒的含量。富硒水稻的种植技术可以促进水稻生长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一、指导思想: 1、种子生产精种精管年; 2、选好基地、选优种植户把关年; 3、执行操作规程措施到位年; 4、种子产量增加、质量精品年; 5、实行团队区域承包、强化考核百分之百年; 6、特约生产单位极度满意年。 二、措施目标: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措施,环环扣紧,检查落实百分之百到位,保证达到: 1、按期播种,精细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下足基肥,按期栽插、插足基本苗,奠定高产基础; 3、搞好化除,施好蘖肥、搭好丰产苗架; 4、综合防治,确保无虫无病害; 5、时到搁田,控制后期施肥和无效分蘖,争取多粒大穗; 6、适时割叶,适量喷施九二,促进抽穗、提高结实率; 7、严格除杂,清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 8、抢收抢晒,保证种子发芽率和总体质量,夺取丰产丰收。 三、产量指标: 1、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4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42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 2、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实际考核指标:(团队承包考核结算指标)

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25斤/ 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05斤/亩。 四、操作规程: 为保证生产周期各项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序落实到位,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特制定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供指导制种生产时参照执行。(一)选择适宜基地,严格设置隔离。 杂交稻制种基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能灌能排、道路交通便利、隔离条件较好、有足够的晒场、最好是上年制种茬口,这样有利于夺取优质高产稳产。 空间隔离:制种区四面八方500米范围内没有粳稻,200米范围内没有籼稻;四周不得种植其它任何异性水稻品种。 时间隔离:母本抽穗扬花与周围水稻抽穗扬花期错开20-25天以上。 隔离区原则长同类组合父本。特殊地段确需长粳稻的,必须用淮稻5号壅稻直播,播种时间必须控制在6月23日以后。63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8日后始穗,Y两优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10日后始穗。种子区域内无插花种植非本组合父本等异性水稻品种,隔离区不达标的宁愿不生产决不能埋下隐患。 (二)规划留足秧池,搞好春播备耕。 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必须按规划的制种面积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必须选择制种茬或空白茬,不得安排粳稻茬口。按父本秧池1:60-80亩,母本秧池1:15-20亩,留足育秧所需秧池。及早进行冬翻和春耖晒垡,熟化土壤,增温透气,提前下足基肥,再进行多次耕耖,最终达到土熟土松,肥足肥匀(秧池禁止用草木灰和过多鸡粪,防止死苗)。根据播种时间,秧池必须提前上水沤制,严禁活剥皮。 彻底防除再生粳稻。上茬粳稻做秧池的,必须在4月1日前要上水沤制3-4天,耙平后用薄膜覆盖5天以上,揭膜后再进行耕耖保持湿度,再用薄膜继续覆盖,促使田间残留的粳稻出苗。①播种前进行人工清除;②播种后待板面无积水时亩用扫

水稻新品种培育技术

水稻新品种培育技术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被培育出来,其中水稻是普遍 存在的农作物。水稻的新品种培育技术也是千丝万缕的。下面我们以 技术的特点为基础,从传统技术、分子技术、生态技术三个方面来探 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技术。 传统技术 传统的水稻新品种培育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杂交、化学杂交和选择培育。物理杂交指的是利用杂交技术,将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系相互杂交,在 后代中选出有适宜性状和产量高的优良品系。化学杂交法则是利用化 学诱导物质,使两个制种系发生杂交,获得高产的杂种,这个方法需 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特殊设备。选择培育即在自然界种植不同的 水稻种子,并在产生的小麦封喜后,根据需求选择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进行人工授粉,筛选出优秀的品种培育。传统技术的优点是需要的投 入较小,生产成本低,但需要时间长,稀有品种不易获取,并且品质 不易控制。 分子技术 分子方法在与传统的水稻新品种培育技术相比,具有迅速、高效和精 准的优势。分子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进行解析,然后发掘参与稻株生长、抗病等重要性状的基因,以达到改良水稻品种的目的。目前采用 分子技术的方法包括基因克隆、突变育种、遗传转化、分子标记辅助

选育等。其中基因克隆是指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稻株基因,从而探究基因与特定性状的关系,实现精准、特异重组的遗传操作。突变育种则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基因剪接或替换,形成新的基因,在后代中产生突异体,选育出抗病性、高产等重要性状的新品种。遗传转化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转化技术,导入水稻细胞内,使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从而达到改变水稻品种性状的目的。分子技术的优点是技术含量高,操作简便快捷,效果显著,可以实现精细调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 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则是指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性状和自然条件,对水稻品种进行培育。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且周期长,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调理、生物改良、生态交配等方法。土壤调理即是通过改善生态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湿度,培育出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生态系统。生物改良是指通过繁殖驯养的土壤中的益生菌和其他种类的微生物,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水稻的生长能力和病虫抵御能力。生态交配即是利用水稻生长环境中不同基因库种的优良基因受精,通过自然方式进行基因交流和杂交,从而获得适宜生长的新品种。 总之,水稻新品种培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传统技术、分子技术和生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我们将会探索出更加高效、精准、绿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 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 水稻的种植技术,包括选种与育种、整地与耕作、田间管理、病虫害 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种与育种 水稻的选种与育种是确保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选种要根据当地 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情况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好的品种。同时,根据 农民的需求,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育种。育种工 作应注重提高稻谷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以及耐逆性,努力培育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强的水稻新品种。 二、整地与耕作 水稻种植前的整地工作十分重要,可以采用深翻整地或旋耕机械深耕。整地后要进行耙平整地,去除杂草和农田底部的积水。耕作应根 据所选水稻品种的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合理施肥、灌溉和 除草等,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首先是稻苗管理,包括密植稀植、杂草防除、排水等。其次是中期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最后是后期管理,主要包括稻田排水、除草和收

割等工作。田间管理要注意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科学施肥,定期 喷洒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四、病虫害防治 水稻生长期间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因此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主要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常见的病虫害包括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病害监测、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病虫害防治药剂的合理使用等。 总结: 水稻种植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种与育种、整地与耕作、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需要科学合理的 管理措施,以确保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还需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结合自身经验和技术指导,不断优 化种植技术,实现高效、稳产的水稻种植。

云南水稻生产等基本情况及栽培技术

云南水稻生产等基本情况及栽培技术 ◆姓名:◆学号: 关键词:云南水稻生产栽培未来发展 一、云南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据统计局资料,云南省常年耕地面积平均275.7万公顷,稻田面积101.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37.6%,稻田中,雷响田19.2万公顷,占稻田面积19%,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374.8万公顷,其中稻谷面积105万公顷,占粮食作物面积30.2%。粮食作物总产844.9万吨,其中稻谷总产414.3万吨,占粮食作物总产49%。稻谷平均单产每公顷3.95吨,比粮食作物单产每公顷2.43吨高62.9%,可见稻谷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居首要地位。 云南是全国稻米生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稻作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稻种资源,同时也是水稻亩产量创全国纪录的产地。但云南省水稻的总体生产水平差,目前全省平均亩产才330余公斤,低于全国422公斤的平均水平。云南水稻种植面积近1400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但产量则近全省粮食总产的一半。 二、生产现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水稻生产现状: 稻谷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2003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1564.6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1位。陆稻种植面积为142.5万亩,位居全国首位。大力引进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使我省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粮食自求平衡。2003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已达到147.1亿千克,比1978年增长41.2%,水稻单产由1978年的152千克提高到406.2千克,增62.5%。其中稻谷种植面积(含陆稻、早稻)1564.6万亩,总产达635.9万吨,平均单产406.4千克;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2.8%,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2%。无论是面积、单产和产值,水稻都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稻稳大局,由于水稻单产的提高,实现了我省粮食连续7年增长,并创历史最高水平。 ·我省57个粮食高产创建区增产粮食近20万吨:2008金秋,陆良 县中枢镇大泼村11376亩水稻高产创建区的稻子熟了,经省农业厅测产万亩高产创建区平均亩产达692.45公斤至804.94公斤。围绕粮食增产目标,2008年我省共实施大泼村这样的粮食高产创建区57个,涉及62个县、109个乡镇、2012个村,31.56万农户收获丰收的喜悦。粮食高产创建共辐射带动383万亩农田,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左右,预计可增产粮食近20万吨。 ·云南农科院科技成果推广面积达8000多万亩:据介绍,“十五”以来,

水稻制种方式

水稻制种方式:传统与现代方法的比较 一、引言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制种方式对于提高产量、优化品质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水稻制种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断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本文将详细探讨水稻制种方式的演变、特点及应用,并分析传统与现代制种方式的优劣。 二、传统水稻制种方式 1. 选种与育种 传统水稻制种过程中,选种与育种是关键环节。通过对地方品种进行筛选,选择出抗病、抗虫、抗旱等性状优良的品种。育种过程中,采用杂交育种、系统育种等方法,培育出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2. 繁殖与提纯 为了保证品种的纯度和质量,传统水稻制种采用繁殖与提纯的方法。通过原种繁殖,获得大量优质种子。在此基础上,利用提纯复壮技术,去除杂株、病株等不良植株,提高品种的纯度和质量。 3. 栽培技术 传统水稻制种注重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育秧、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三、现代水稻制种方式 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现代生物技术为水稻制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基于DNA分子标记的育种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性状的精确选择。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2.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的技术。在水稻制种中,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创制抗病、抗虫、抗旱等新品种。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水稻基因组的功能,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智能化栽培技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栽培技术在水稻制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时监测田间环境参数和水稻生长状况,实现精准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建模和预测,为决策提供支持。此外,智能化栽培技术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传统与现代水稻制种方式的比较 1. 育种效率 传统水稻制种方式育种周期长,效率低。而现代水稻制种方式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能够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此外,现代技术还可以对多个目标性状进行同时选择,进一步提高育种效果。 2. 品种质量 传统水稻制种方式通过提纯复壮等技术提高品种质量,但受到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现代水稻制种方式采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能够实现对品种质量的精确控制和提高。此外,现代技术还可以对品种的抗病性、抗虫性和抗旱性等进行改良,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3. 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 传统水稻制种方式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成本较高。而现代水稻制种方式采用智能化栽培技术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现代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详细探讨了水稻制种方式的演变特点及应用并分析了传统与现代制种方式的优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水稻制种方式在育种效率、品种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水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现代科技应用于水稻制种中推动水稻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栽培技术(一)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栽培技术(一)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 制种栽培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技术 的相关内容。 一、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主要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 效率低下。机械化制种则采用先进的催花、授粉设备,将杂交水稻的 鉴别、催花、授粉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高 效地完成制种过程,同时能够保证制种的质量。 二、机械化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在杂交水稻制种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 农业机械进行耕作、种植、管理、收割等全过程供给的一种栽培方式。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这种栽培方式有以下优点: 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可大幅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2. 提高产量和品质。机械化栽培方式可减轻人工施肥、打药、收割造 成的重大疏漏,在保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作物 产量和品质; 3. 降低经营成本。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各种农机化操作已广泛应用 于农业生产,使人力成本大幅减少,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三、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栽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比较普及。许多 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设备维护不及时、技术难度大等。 四、技术前景展望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机械化制种栽培技术势必会得到更 广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栽培技术将逐步普及,必然会成为我国水稻种植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 水稻种植技术,其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

水稻制种流程

水稻制种流程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它的种植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粮食产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种植质量和产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介绍水稻制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基地。水稻种植场地应选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田地。在选地时应确保该地块前年未种植水稻或其他同科作物,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然后进行土壤改良。在水稻制种过程中,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都很重要。如果土壤肥力低下或者土壤结构紧密,就需要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包括施加有机肥料和翻耕、深翻、耙平等操作。在施肥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施肥量,防止过量施肥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以充分利用肥料的营养成分。 在地力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进行水稻籼稻种的选育。在进行水稻籼稻品种选育时,要根据地理位置、日照时数、降水量、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适宜栽培的品种。优质的水稻籼稻品种要具备以下特点: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对病虫害抗性强,稳定性好,管理简单等。 接着,进行种子处理。将籼稻水稻种子浸泡在0.2%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以避免种子的生长势受到过大的干扰。处理后,将种子晾干,再进行筛分和分选,去掉杂质和不良种子。 然后进行田间育秧。将处理后的水稻籼稻种子进行直播或育秧。育秧时,水稻种子要均匀埋在土壤里,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在育秧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浇水、施肥和喷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注意松土除草,定密插秧等管理工作。 最后进行水稻的移植工作。一般在育秧30-40天时将水稻苗移植到稻田中。移植时,要注意根系的完整性和接触土壤的均匀性,避免芽苗过深或过浅造成的发芽受阻和秧苗长势差异。移植后,要及时灌溉和拔除田间杂草,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水稻制种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环节之间协调配合,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来保证水稻生长的质量和产量,最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水稻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就是将雄性不育系(母本)和雄性不育系恢复系(父本)通过人工栽培措施,实现异花授粉结实的大田生产过程。生产的杂交种子从而恢复了雄性不育,而且子一代表现植株生长整齐,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明显优于两个亲本,这就是杂种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水稻大面积生产一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多年来,为提升粮食单产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杂交水稻种,正常情况下,低产组合(汕优、冈优系列)平均亩产175—200 kg 最高可达250 kg以上;最高可达225—250 kg;高产组合(U优系列)平均亩产250—275 kg;最高可达300 kg以上,非正常情况下,最低产量只有25—50 kg;甚至无收。与杂交中稻比,产量起波幅很大,好的时候,经济效益比杂交中稻高出一倍,稍不注意就得不偿失。制种生产与杂交中稻相比,关键是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异交结实率又主要是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花期能否相遇又直接受父母本的播差期、栽培条件、施肥水平和气候因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生产环节: 一、合理部局,抓好制种基地建设 根据水稻三系的开花习性观察,开花当时穗部气温28C —32 C,相对湿度70-85%昼夜温差达8-9 C,且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开花正常,利于异交结实,制种产量高,低于27T 和高于35C都容易影响授精结实率。所以,选择制种基地,要选择在海拔500—700M的中山地区才能获得高产,沿江气温过高,后山气温太低,异交结实率普遍下降,难于实现制种高产。另外,制种基地的选择,还应考虑土壤肥力好;交通方便;有水源保证;光照充足;劳力充裕;比较成片集中等优越条件,才能发挥最大的制种生产潜力。 二、认真落实六大关键技术措施 (一)、准确确定父母本播差期 1、播差期的确定方法。 父母本是生育期不同的两个亲本,要让它们在同一时间抽穗,必须首先掌握两个亲本在当地的生育期,或者参考在其它地方的生育期,再根据两个地方的温差来调整播期。 表1 蔺市五马基地(海拔600 —700米)1997年制种的几个生育指标:

水稻抛秧(泥浆育秧)制种技术方案

水稻抛秧(泥浆育秧)制种技术方案 1、育秧准备 选好秧母田:应选择排灌和水源方便、向阳、肥力中等及以上的田块。 备好育秧盘:秧盘一般选60×30cm,353孔的60~130个/亩准备(具体根据品种生育期及当地习惯播种量确定)。 种子准备:一般来说抛秧每亩大田需要比一般育秧要多用种1~1.5斤。每盘播种数量40g斤(抛秧密度加大,提高主穗上林率)。为提高成秧率,提高秧苗的整齐度,减少钵孔的空穴率,播前在簸箕或垫席上晒种1~2天,但不能直接在水泥地面暴晒,并进行种子精选和消毒。 催芽:催芽至破胸露白即播种。1期父本芽谷播种,播种量占全部父本的60%,2期父本干谷与1期父本混匀后同时播种。 2、秧田施肥 亩用量:每亩施用10袋(50公斤)台沃水育秧肥。 用法:60%作为底肥,在整田时均匀撒施后再平整秧田,耙肥入泥,土肥混匀后做厢,40%作为追肥在秧苗长至3叶左右作追肥施用。 3、播种 最佳播期:应根据最佳抛秧期,由秧龄来推算,以叶龄5.0、秧龄20~25天为宜,苗高应控制在15厘米以内为佳。 摆盘:按一般水育秧方式整好秧田做厢,然后平铺秧盘,秧盘和床土要密切接触,使钵孔有1/2左右嵌入床土中,切忌秧盘悬空,影响根系下扎。盘与盘之间紧密相接,减少杂草生长。摆盘完成后,用沟泥浆入秧盘,厚度均匀。 播种:应等泥浆沉淀后播种,分厢匀播,将空穴率控制在5.0%以内,芽谷半落泥。播种基本做到每孔3~5粒芽谷(具体依据品种特性),播后用泥土盖种,盖种土应为未施化肥(或壮秧剂)的较肥沃的过筛细土,厚度以0.5~0.7厘米为宜。然后用大扫把轻轻扫匀多余的泥土。(防止后期连根)。 覆盖:播种后可采用地膜平铺或小弓棚薄膜覆盖,按50~70cm间距搭架竹子,竹弓高一般40cm,然后覆盖薄膜,并封严四周。 4、秧苗管理 温度:采用薄膜覆盖育秧的,播种至出苗前,膜内温度应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25℃以内,二叶期开始看天气通风炼苗,将膜内温度控制在20℃以内,以后逐渐降低。 水分:覆盖育秧的,一般出苗前不开棚,不浇水。以后视土壤墒情而定,不干不浇,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概述杂交水稻的制种,是以雄性不育系作母本,雄性不育恢复系作父本,父母本按照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花期相遇,母本接受父本的花粉而受精结实,生产杂交种子,是一个异交结实的过程,因而杂交稻制种又称为水稻的异交栽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技术性强,操作严格,一切技术措施主要是为提高母本的异交结实率。制种产量的高低和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杂交水稻的生产与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基本的技术环节有:制种生态条件(基地与季节)的选择、花相遇 技术(包括播种期、播差期与理想花期的安排、花期预测与调节)、父母本群体的建立与培管、“九二O”喷施技术与异交态势的改良、人工辅助授粉、特殊病虫害的防治等。 、制种生态条件的选择具有制种生态优势的生态条件:一是要求在扬花授粉期田间应具有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开花期日平均温度26-28 度,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5 度,日最低温度不低于21 度,昼夜温差大(10 度以上),田间湿度在70%-90%,无干热风天气,授粉时最大风速在4m/s 以下,光照充足,出现3 天连续阴雨天气的年份少;二是具有良好的稻作生产条件和适宜制种组合生长发育的稻作生态条件。 ㈠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的选择应考虑其具有良好的稻作自然条件和保证种子纯度的隔离条件。 ㈡制种季节的选择与安全抽穗扬花期、成熟收割期。杂交水稻制种季别在长江流域稻作区有3 种类型:春制的抽穗扬花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又分为早春制和迟春制,夏制的抽穗扬花期在7月下旬至8 月中旬,又分为早夏制和迟夏制;秋制的抽穗扬花期在8 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分为早秋制和迟秋制。另外,海南冬制已成为国内十分重要的杂交制种类型,抽穗扬花期在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 ㈢制种隔离。水稻花粉粒小而轻,能随风飞扬,花粉的传播距离很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传播几十米,甚至上100 米。 1、空间隔离。利用空间距离进行隔离,一般利用山丘、河川、房屋等和种植非水稻作物等作为隔离区。 2、时间隔离。在隔离区内,种植非制种父本的水稻品种的始穗期须早于或迟于制种母本始穗期20 天以上。 3、父本隔离。在隔离区种植与制种相同的父本品种,要求父本种子纯度在99.5% 以上。 4、屏障隔离。屏障隔离就是用障碍物和高秆作物做隔离 三、父母本花期相遇技术 一是花期理想相遇。所谓花期理想相遇,一般而言是“母本头花不空,父本尾花不丢,父母本盛花正相逢”,其中关键是母本的盛花期能与父本的盛花期完全相遇。 二是花期相遇。以理想花期相遇的父母本相对始穗期的早迟为标准,花期相遇就是父本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优:目前杂交水稻的品种繁多,需要在生态环境、土壤条件、生长周期、 抗病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选择适合芷江当地栽培的杂交水稻品种。常用的品种有:中 华优3号、优3S、优3B、神农优1号、早稻86等。 二、严格制种: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关键影响产量,必须进行严格的种子生产和管理。 执行下列制种措施:选优品种;规避花期冲突;进行套袋措施;剪去结籽质量低之小穗, 有效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适宜施肥:施肥是决定高产的关键,芷江县在施肥上主要采用普通肥、基肥和追肥,施用有机肥、硅肥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施肥,使其吸收营养更为充分。如通过配比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量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四、科学排灌:排灌措施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芷江采用灌水深度20~25厘米,溢流灌溉方法,每次灌溉尽量泡透土壤,避免由于排水不畅而造成的底层缺水。应当控制 好水量、灌溉量;适时排水,避免积水,也要适当增加根系透气功能。 五、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杂交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芷江县采用生物防治、工 程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加强土壤保护与管理,增加植物的自我免疫力。株型好、生长健康的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六、适当田间管理:从播种、翻耕、中耕、除草、杀虫到收割,田间管理是杂交水稻 高产的基础。芷江县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如密植、撬秧、中耕、药洗、杀虫等等措施, 继续优化管理措施,增加人工保护,更好地实现高产。 总之,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芷江县以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杂交水稻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是需要继续深化技术研究 和实践的方向。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芷江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县,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县。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是该县的主 要农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采用了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是指利用不同优良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育种的水稻品种。相比于传 统的自交育种,杂交水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中。 在芷江县,农民采用了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来种植杂交水稻。首先是选用高产的种子。农民们购买经过良好筛选和检测的杂交水稻种子,保证种子的良好品质和产量。农民 还要做好种植前的土壤处理工作,以保证土壤的肥沃和通气性。 接下来,农民们要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肥料,供给水稻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时间 和方式,避免过量或不足。还要及时翻耕和松土,促进水稻的根系发育,提高水稻的吸肥 能力。 除了施肥以外,水稻的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农民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供水, 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农民还要注意定时病虫害的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 的侵害,农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收割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一般来说,水稻的收割时间应在籽粒颜色变黄,穗部干燥 的情况下进行。及时收割可以避免因秸秆老化而造成的粮食损失。收割后要做好晾晒和贮 存工作,保证水稻的质量。 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在芷江县的应用,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们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以适应农业生产的 发展需求。

植物农学中的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

植物农学中的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全球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水稻的育种与栽培技术是农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将讨论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水稻育种技术 水稻育种技术是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品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产品质量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稻育种技术: 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选取不同优良品种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的生产力。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高产、高抗病虫害的品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水稻育种中。 2.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通过利用辐射或化学物质诱发植物的基因突变,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繁殖新品种。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如早熟、耐旱等。 3. 细胞与分子育种:细胞与分子育种是利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手段,可以快速选育出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二、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农艺措施,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稻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和施肥等准备工作。合理的土壤准备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2. 播种与移栽:水稻可以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种植。直播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撒播在水田中,而移栽则是先将幼苗育成苗后再移植到水田中。选择合适的播种与移栽方式可以调整水稻的种植密度,影响产量和品质。 3. 灌溉与排水:水稻是水生作物,需要充足的灌溉水源和良好的排水系统。适当的灌溉与排水管理可以保证水稻生长的需要,避免积水和缺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 施肥与植物保护:水稻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合理施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和发育。同时,水稻的生长易受病虫害侵害,采取植物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5. 收割与贮存:在水稻成熟后,需要及时进行收割。合理的收割时间可以保证稻谷的品质和产量。而稻谷的贮存也需要注意防虫防潮等问题,以免造成损失。 三、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产优质稻品种的研发: 继续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种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的高产水稻品种,具有高产、耐逆、抗病虫害等优点。芷江县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县,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因此芷江县的水稻杂交制种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农民收入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芷江县水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是影响高产栽培的关键因素之一。要选择优质的亲本进行交配杂交,确保杂交种子的质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在选育杂交亲本时,可以通过田间试验、实验室测定等手段来评估亲本的优劣,例如株高、穗长、籽粒的大小等指标。 合理施肥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芷江县的土壤以酸性土壤为主,因此要进行土壤改良,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施肥方面,要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和水稻生长期的需要,精确施肥,避免过肥或欠肥的情况出现。同时要注意不同生长期的施肥方式和用量,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科学灌溉对于高产栽培也是至关重要的。芷江县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雨集中在夏季,因此要根据水稻的水需求情况进行科学灌溉。在水田施肥时,要确保水稻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稻田的湿润度,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要注意合理排水,避免积水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科学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病虫害,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同时要注意杂草的清除,保持水田的整洁,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竞争。要合理安排水稻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稀疏的种植方式,以提高水稻的出穗率和产量。 芷江县水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在选育杂交亲本、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均有关键作用。通过科学实施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杂交水稻繁种制种技术

实验十三杂交水稻繁种制种技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环节。 2.初步掌握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技术和方法 二、内容说明 杂种优势利用在自花授粉作物中以杂交水稻的选育推广最为突出,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三系法杂交稻。②两系法杂交稻。③化杀法杂交稻。目前主要应用推广的是“三系法”杂交稻繁殖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三系法”是指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 优良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达100%,其雄性不育性不因多代繁殖和温度等环境影响而出现自交结实;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较易配组出强优势组合;花器发达,开花习性好,表现开颖角度大,持续时间长,柱头大而外露率高;穗不包颈或包颈轻等。 保持系实质上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类型。保持系除雄性可育外,其他性状均与不育系十分相似。优良的保持系应具有良好的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和较好的丰产性,性状整齐一致,花药发达,花粉量多。 优良恢复系应具有如下特点:恢复性能强,与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结实率高,性状稳定,配合力好;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抗逆性较强和稻米品质优良;开花习性良好,花期长,花时不过早,花粉量多。目前对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选育有测交筛选和杂交选育以及辐射诱变等方法。 “三系法”制种就是在一定隔离区内,将不育系与保持系相间种植,让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即繁殖得到雄性不育系;在另一隔离区内,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即得到可供生产上使用的杂交一代种子(F1)。为保持F1代杂种优势,必须年年制种。保持系和恢复系可分别设隔离区繁殖。也可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内通过自交繁殖自身种子。 杂交水稻“三系”制种在开花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籼型杂交稻开花一般在日平均气温24~28℃,开花时气温28~32℃,相对湿度70~80%,昼夜温差10℃左右,日照充足,有微风的条件下,开花正常,异交结实率高。当日最高温度高于35℃,最低温度低于24℃,或日平均温度低于22℃,开花时穗层气温26℃以下,昼夜温差过大,田间相对湿度低于65%或高于90%,对开花、散粉和异交结实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粳型杂交稻“三系”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6~31℃,低于20℃不开花,在20~℃则很少开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