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声有色、抑扬顿挫、企盼”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制作简单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老人的塑像(板书:老人)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但它不是政府拨款所建,而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它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昆明人民亲切地称它为海鸥老人。(板书:海鸥)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感受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的故事(板书:与)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要求轻声快速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场景。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情况

读完课文的同学,看看你能读这些词语吗?

指名分别读这两组词,并随机正音:撮扇(shān)旋(xuán)

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谁的?

(2)齐读。读着这两组词,想想课文内容,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场景?

板书:喂送

(3)在这两个场景中,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个场景?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4——18自然段,找到你最意想不到的句子读读。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老人和海鸥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书上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读着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亲人)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自读1-13自然段,找重点句段。

这句话写出了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可是理解人物情感光这样还不行,还得细细品味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具体写真实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1到13自然段,找找哪些

地方让你感受到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把有关的句段划出来。

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段落一:

(1)读读这段话,小组讨论:看看哪些词让你们的心头有一股亲情般的温暖,请圈一圈。(学生交流)

(2)联系上下文找找老人是怎么呼唤的?

A、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B、是啊,多么朴实的名字,这一个个名字中凝聚着老人对海鸥的关心与呵护。

请你亲昵地呼唤一下海鸥,再请你抑扬顿挫地呼唤一下海鸥。声声呼唤,多像一个父亲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啊。

(3)海鸥们听见老人在呼唤他们了,你们看,立刻便有一群海鸥——生接读。你们再看,海鸥吃得多快啊,读——一下子就扫得干干净净。海鸥又不是扫把,怎么能用扫呢?于是,老人边走边放,海鸥——生接读。

(4)请你再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老人放饼干是一样的速度吗?老人有时快有时慢,老人是么时候会快?什么时候会慢?多有趣啊,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实际上老人依着海鸥时快时慢。

(5)我们有节奏地读读老人喂海鸥的这段话。请女同学念海鸥的句子,男同学念老人的句子。

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昆明市翠湖公园最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如此亲密的关系,这样亲人般相处的场景,在翠湖边只上演了一次吗?

是啊,这样美妙的画面上演在十多个冬季,一千多个日子啊。读句子——

十多年来,无论刮着大风还是下着大雨,一到冬天——生接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来,无论老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着,一到冬天——生接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是啊,十多年来,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喂海鸥,深情地呼唤海鸥,给海鸥取名字,跟海鸥说话,与海鸥结下了亲人般的情意。并且老人和别人谈论的最多的话题还是海鸥。

段落二:

找一找描写老人谈论海鸥的段落,请一位学生读。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从她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老人对海鸥的(称赞,不舍,喜爱,赞叹……)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的眼睛写满了对海鸥的爱哪。同学们,你们看,当海鸥快要回滇池歇息去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海鸥,眼睛里带着企盼。他在企盼什么呢?

(3)老人虽然离去了,但是,人们的眼前时常浮现他喂海鸥的身影,人们的耳畔回响着他呼唤海鸥的声音,人们还依稀记得他向别人谈起海鸥时的话语。难怪朋友告诉我——(读)段落三:

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买得起那么多鸟食,经济应该比较宽裕吧?每天来为鸟食,生活一定很安逸吧?请同学找出课文中老人形象描写的句子。

(1)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词二首语文

第21课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咏、寞”2个生字,学会“咏、寞、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陆游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陆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咏、寞”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3个生字“咏、寞、碾”。给这几个字组词。 生:咏(歌咏)寞(寂寞)碾(石碾)。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附答案: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驿站)(嫉妒)(寂寞)(断桥)(零落) 2.比一比,组词。 咏()寞()卜() 泳()摸()仆() 附答案: 咏(歌咏)寞(寂寞)卜(占卜) 泳(游泳)模(模样)仆(仆人) 3这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附答案: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伯牙善鼓琴》一文,所讲的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不陌生的,因为小学的课外阅读里有现代文的《伯牙绝琴》的故事,七年级上册音乐书里有《高山流水》的乐曲,相信有许多学生对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前提下学习这篇文言文,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熟读成诵,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知己难求,知音难觅。【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并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传说故事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知音难觅的感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题导入: 1.上学期学过的《卖油翁》里说“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谁还记得“善”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伯牙善鼓琴》(板书课题) 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字。 (明确:先秦时期的著名乐师伯牙擅长弹琴) 二、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初次感知一下《伯牙善鼓琴》。 在初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比较迟疑,应该是有些字音在作怪,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看看你会读吗?并且知道什么意思吗?谁会谁上黑板写出来。 ①辄穷其趣②卒逢暴雨③善哉 ④援琴而鼓⑤霖雨之操⑥更造 2.解决了“拦路虎”,读起来就会流畅很多,大家再次放声朗读。 3.这次就比第一次声音大了很多,看来字词没问题了,那同学们,古人写文章是不加标点符号的,这去掉标点的文章你会读吗?谁来读读,你想读到哪里停就停,并且指名让下一位同学接着读。大家集中注意力,看会不会点到你的名字。 4.谁愿意单独来朗读一下课文? 三、赏文识句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过几遍文章之后,想必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同学们认为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谁来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2.那我们首先来看看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的?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善鼓”的句子。 (明确:志在登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ì)乐乎?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酒逢知己千杯少。 (6)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教师板书:伯牙鼓琴) 二、整体感知,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 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回想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 (2)借助文下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可以看图理解。 (5)小组讨论。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四、质疑探究 1、文章写了哪两个人? 伯牙、钟子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3、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什么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2)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读熟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读对字音,读通读熟,并注意停顿。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疏通文意,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3、了解苏轼和戴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斗牛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哪位画家?(学生回答:戴嵩)“戴嵩”是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出示并简单介绍戴嵩的斗牛图,关于戴嵩画牛,有不少精彩的记载。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和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对苏轼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指名回答,后展示课件,学生积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读,(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这几个字词他读对了吗,你能读对吗?(全班齐读) 2.教师范读,听朗读停顿。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大家仔细听一听,你读对了吗? 3.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①检测词语解释。(学生抢答) ②找两个小组翻译课文。(要求:意思正确,语句流畅,无需逐字逐句翻译) 三、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想象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先让学生找出可以展开想象的情节,再逐个分析。 ①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具体表现。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牧童看到这幅画又有怎样的表现呢?牧童还是个天真的孩童,想象一下他的表情、神态、动作,你能试着表演一下吗? ③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又有怎样的表现?他的笑有什么含义呢? 2.小组内练讲故事。(要求: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加入自己的想象,尽量讲的绘声绘色,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3.班内展示。请同学上台讲。尽量讲的绘声绘色,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领悟主题畅谈启示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内容。) 2.这篇短文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能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吗?(生回答) ①从杜处士身上,我获得了…… ②从牧童身上,我懂得了…… ③从艺术家身上,我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概说启示 自读文章《书黄荃画雀》,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反复朗读课文,孰能成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1题;共57分) 1. (4分)形近字组词 塑_______ 望_______ 饼_______ 拼_______ 2. (6分)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_______遗容 _______病人 _______蓝天 _______远方 _______敌情 _______风景 3. (5分)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 清楚干净翅膀注视说话 打扫得_______ 相同的_______ 默默地_______ 亲昵地_______ 看得_______ 4. (3分)写出近义词 普通—_______ 企盼—_______ 惊异—_______ 5. (8分)按拼音写汉字 sù liào yuè bǐng qǔ pǔyā y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ò zhéxiē xījí xiáng jīng yí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分)给下列字注音 瞻仰_______ 应声_______ 啧啧_______ 7. (8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sù liào jié zòu yuè pǔjí xiá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ǐ pàn jí sùyì yáng dùn cuòxiāng yī xiāng su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分)下面的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_______ A .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B . 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身出来。 C . 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9. (8分)根据课文《老人与海鸥》的内容填空。 老人把饼干丁_______放在湖边的围栏上,_______开一步,_______起嘴向鸥群_______。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几下就______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_______,飞成一篇_______。 10.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奏乐谱吉祥 11. (7分)在横线上填上动物的名字,再读一读。 胆小如_______力大如______________仗人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教案设计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声有色、抑扬顿挫、企盼”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感情,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制作简单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位老人的塑像(板书:老人)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但它不是政府拨款所建,而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它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昆明人民亲切地称它为海鸥老人。(板书:海鸥)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感受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的故事(板书:与)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要求轻声快速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场景。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情况 读完课文的同学,看看你能读这些词语吗? 指名分别读这两组词,并随机正音:撮扇(shān)旋(xuán) 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谁的? (2)齐读。读着这两组词,想想课文内容,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场景? 板书:喂送 (3)在这两个场景中,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个场景?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4——18自然段,找到你最意想不到的句子读读。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老人和海鸥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书上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读着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亲人)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自读1-13自然段,找重点句段。 这句话写出了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情感,可是理解人物情感光这样还不行,还得细细品味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具体写真实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1到13自然段,找找哪些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1课

总第课时21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21.文言文两则》课文知识点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21.文言文两则》课文解析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 ②方:正在。 ③鼓:弹。 ④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⑤曰:说。 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巍巍:高。 ⑧少选:不一会儿。 ⑨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⑩破:摔破。 ?以为:认为。 ?足:值得。 ?复:再次。 ?者:……的人。 【参考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书戴嵩画牛 【原文】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第21课《老人与海鸥》练习题

第21课《老人与海鸥》练习题(二) 1、看拼音写词语 sùliào bǐng gān ji?z?u yuapǔjíxiáng qǐpàn jísùyìyáng dùn cu?()()()()()()()() xiāng yīxiāng súi ( ) 2.给带点的字注音 塑.料()乐.谱()企.盼()抑.扬顿挫.()() 3、选词填空 ①吉祥、祥和 海鸥是()鸟、幸福鸟。 ②企盼、企图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③急切、急速 海鸥们()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地中。 4、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修改 不杆落后()千方百记( ) 哭笑不德()长途拔涉()大遥大摆()无影无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和我们相熟了。 ②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 ③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 ④第二天早晨,我们发现惊奇地篮子空了。 6、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①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②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③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④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7、课本第七单元注重了展示动物的人性一面,仿照下列句式,联系生活实际,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在我的记忆中,我了解到有关动物感人的故事有很多。这是一群有灵性的海鸥,它们会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不肯离去;这是一只动作灵活的松鼠, ;这是,。

8、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②形容两人在一起不分离,形容关系亲密无间。() ③踮起脚后跟盼望,是殷切的希望。( ) 9、判断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画√,错的画×) ①照片上的老人神色吉祥,默默地注视着他的海鸥儿女们。( ) ②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海鸥,眼睛里带着企盼。() 10、下面各句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①侧耳细听,原来是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②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③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话没说完 11、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因悲痛过渡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②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③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⑤指做事匆促忙碌。() ⑥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12、给下面的句子□处加上标点 ①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②□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语段①中破折号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引号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 省略号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 13、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在没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后面画× ①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②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③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④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⑤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 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⑦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及知识点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斗.()牛,力在角.()。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宝以百数。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三、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锺.子期(zōnɡ) 蜀.中(shǔ) B.谬.矣(miù) 尾搐.(chù) C.汤汤.(shānɡ) 拊.掌(fù) 四、生字词拓展。 1.“一日曝书画”中的“曝”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这个含“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作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这个含“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表现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成语不能表现深厚友谊的是( )。 A.管鲍之交 B.莫逆之交 C.忘年之交 D.相敬如宾

七、读句子,解释全句。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回忆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 1.《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 A.《斗牛图》 B.牧童的发现 C.杜处士和牧童的笑 2. 俞伯牙和锺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 A.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的乐曲。 B.锺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所有的乐曲。 C.两人互相懂得对方的心思,关系十分亲密。 3.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书戴嵩画牛》一文最后阐明的“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是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 )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子期不幸去世了,伯牙心情很复杂,悲伤、失望、寂寞……交织在一起。( ) 3.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倾听,伯牙的善奏因为有了子期的善听,才显得更有价值,其人生也才更具幸福的体验。( ) 4.与“伯牙鼓琴”相关的成语是“琴瑟和鸣”。(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图文讲解+练习 《伯牙鼓琴》知识点 课文主题: 《伯牙鼓琴》讲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美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注解] ①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巍巍:高大样子。⑥若:像。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⑨破琴:把琴摔破。⑩复:再,又。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课文主题: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 (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3)戴嵩:唐代画家。(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6)拊掌:拍手。(7)搐:抽缩。(8)股:大腿。(9)乃:却。(10)掉:摆动,摇。(11)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知识点 生字组词:

六年级上册第21课_老人与海鸥_答案

21 老人与海鸥 一、给带点字选择准确的读音,打上“√”。 应.声而来(yīnɡyìnɡ√)乐.谱(lèyuè√) 扇.动(shān√shàn )盘旋.(xuán√xuàn ) 二、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写下来。 1、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扬顿挫) 2、恭敬地看。(瞻仰) 3、环绕着、上上下下来回飞行。(盘旋) 4、停下脚步。(驻足)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有.声有.色(ABAC)碍手碍脚毕恭毕敬呆头呆脑多才多艺无缘无故 2、起.起落.落(AABB)高高兴兴平平安安三三两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团团 ..围住(AABC)津津有味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彬彬有礼滔滔不绝 四、写出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列举的省略) 2、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话未说完) 3、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

足观看。(话未说完) 4、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语意未尽) 五、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 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读画横线的句子。从句子中的那个“小”字,能够看出老人对海鸥无比喜爱的感情。 3、从选段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①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②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教学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简介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21课老人与海鸥

第21课老人与海鸥 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重点掌握“塑料、饼干、节奏、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一、谈话导入 1、带领学生读单元导读,小结: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导入:在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布置学生自读,出示自读要求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梳理字词,解决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老人与海鸥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13)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第二部分(14-19)通过写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表现了海鸥对老人的情。 ●三、再读批注 1、让学生快速地读文,勾划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有问题的地方。 2、全班范围内交流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致以搜集、整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一) 1、还记得这位老人吗? 他背……,穿一身……,背一个 ……,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这位老人每天 ……,从……,只为…… 2、难怪说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什么是亲人?亲人之间会有着怎样的爱? 3、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有怎样的宝贵情感? 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部分,将能体现这一宝贵情感的词句从文章中划记出来。 4、汇报交流,朗读细节读体会。 抓住文章中的词、句、段,读一读,有何体会?别急!文字会告诉你! ①喂海鸥:“立刻、应声而来、扫得干干净净”——信赖 你一定是被这乐谱感动了,这乐谱唱出了亲人间的信赖。 ②唤海鸥:“亲昵、独脚、灰头”体会到了什么? 谁来独享老人的这份关爱?一起来 ③聊海鸥:“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时候不早了……眼睛里带着企盼”——不舍 5、指导朗读,引导读出老人对海鸥的爱 (二) 1、让学生读第二部分,思考:安防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纷纷落地、肃立不动) 2、组织谈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引导细读,体会情感 ①“一群海鸥突然飞来……”为什么要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着什么? ②“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瞻仰”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③“过了一会儿……”“肃立不动”表明了什么?为何一会翻飞,一会落地?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堂实录)

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一、导入 1.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人们常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人的一 生要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息的知己的确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伯牙鼓琴》中去探讨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揭示课题: 1.谁来读一读课题?(读得好)咱们一起读。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非常棒!“鼓”是什么意思?(弹) 2.你怎么知道的?(看文后注释) 3.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伯牙弹琴) 4.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板书:1.借助注释)大家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板书:2学会变通) 三、范读引路: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 己的。 2.古文已经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3.你们数数这篇文言文有几句话?只有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

以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 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 发现它很美有很有意思,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 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4.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板书3反复诵读) 5.检验朗读: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 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 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请四人小组朗读。看来, 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鼓琴”,读。 6.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 然没有读到百遍,四、五遍总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 经自现了呢? 四、研读交流: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

第21课《老人与海鸥》

第21课《老人与海鸥》复习检测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撮嘴(cuōzuǒ)扇动(shán shàn) 照片(piān piàn)塑料(sùsuò) 空地(kōnɡkònɡ)褪色(tèi tuì) 似的(sìshì)模样(mómú)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抑()瞻()遗()滇() 仰()赡()遣()慎() 四、敌我分明(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呼唤()晓得()惊异() 反义词:热闹()怀疑()吉祥() 五、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2.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停下脚步观看。() 4.在一起不分离,形容关系亲密无间。()5.恭敬庄严地一动不动地站着。()

六、巧填量词。 一()海鸥一()空地一()布衣 一()布包一()鸣叫一()冬日 一()翅膀一()乐谱一()遗像 七、指出下面各句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4.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八、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老人与海鸥》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老人与海鸥》中的老人名叫__________,他被昆明人称为“__________”。 综合能力日日新 九、理解感悟。 (一)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