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工具。它可以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它是既抽象的,又是必须的教育手段。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审美教育,实践审美,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欣赏综合性表演创造教学音乐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形成健全人格和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审美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这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一、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

音乐欣赏教材具有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了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是美的结晶。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广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可为,重在开发,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能力。只不过它埋藏在创造并不神秘,人人可为,重在开发较为沉层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常常挖掘,才能得到它。”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 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发展创造性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育的指导者能够使学习者充分发挥创造力,必须充分理解发展创造力的“两大要素”,即想象力和思考力――这两大“齿轮”的作用。而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量的音乐印象,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够变换这种音乐印象的能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主动性。 (一) 培养形象思维,发展想象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想象能力,应从“听”入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以听觉为先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

感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教学中的“听”,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也不是教师填鸭式或一相情愿式的讲解音乐,而应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低年级学生用节奏乐器伴奏和运用体态律动形式感受并表现不同节拍 的特点和乐曲的情感和音乐形象。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要引导学生从音乐现象的感知积累中,逐步认知和掌握音乐的规律,发展音乐想像能力,逐步探索音乐要素表现特征和作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又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学生充分联想、想像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像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培养发散、聚向和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而聚合思维是运用已知信息,转一个方向聚敛行进,去获取正确答案的过程。前者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但必须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水平的创造思维。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例如,在音乐课中常有创作音乐结束句的练习,这类练习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对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想像,放手先让他们根据问题的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浅谈音乐教学课堂

浅谈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课堂是一个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思想启发极强的音乐教学重要过程。课堂中的课堂导入、课堂互动及作业成为课堂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本节课的整体效果和意义。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犹如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前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旧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知识,所谓“温固而知新”,也是复习导入课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确的问题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导入。新课题导入,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导学生创设解疑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思维,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题。例如:在教学《中国民歌》一课时,采用提问的方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学生踊跃发言,展示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让学生辨认,同时播放几首短小的少数民族歌曲,让学生判断,从而引出《中国民歌》。 在认识导入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导入方法要受到教材内容、施教对象、教学情境、教师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入的设计不能太死板,讲究变化多样性。要因人因时因势而异,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导入要新颖别致、有趣味性、语言要简洁明了、有针对性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让导入真正成为教学目的采用的教学手段,真正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互动是教学中不可能缺少和必不可少的教学。 音乐课是具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而在这门课程中,师生互动教学极其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师生互动能充分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富有童贞的语言打动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精力集中带入音乐世界。同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讲故事,教师先讲,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带动学生一起表演,一起演唱歌曲。通过精心安排,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活动是最关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让学生自己收集音乐相关素材,在收集中激发乐趣,并在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2-04-11T09:42:12.46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耿丽敏[导读]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耿丽敏 (郑州市七中初中部,河南郑州450000)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13400038.html,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作者:陈伟珊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3期 【摘要】 音乐課堂的创新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探究内容,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音乐学科技能的培养,在课堂中积极的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形成系列的音乐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创新激发自信张扬评价 创新是音乐教学工作中永不更改的主题。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才是不枯燥、乏味的,学生所喜爱的课堂,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一、借助班集体创设民主、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学生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思维的活跃与激励,进而才会有创新潜力的迸发。 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我经常灵活的以各种形式给学生分组,不仅有利于集体合作意识的形成,而且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既能在小组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两只老虎》时,这是学生音乐课堂学习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双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学习双声部歌曲的演唱技巧,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再由各小组自由分配谁唱一声部,谁唱二声部。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已经在宽松自由的自学环境中得到了练习,感受到了二声部歌曲的美感,并大致领会了二声部的基本演唱要领,这时再在整体班集体中实现二声部的歌曲教学。 二、在创新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不断创新 从成功中所获得的精神动力是不断创新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尝试利用创新型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利用成功效应,为学生创设尽量多的成功体验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使学生经常有一种因创新而成功、因成功而学习的健康向上的情绪体验。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一)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一) 摘要:明确课堂教学艺术含义,把握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积极研究和正确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奏、语言、板书及组织艺术等,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

音乐(心得)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论文之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学习《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

音乐教育的创造教学

音乐教育的创造教学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个分类,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能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给予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培养。一堂成功的音乐教育课,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释放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能使学生充分运用各种相关音乐材料来学习音乐,这就是所谓的创造教学方法。 一、播种期———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畅所欲言,充分抒发自身的情感,感受愉快的教学气氛,身心愉快的教学更容易唤醒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沉睡的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中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让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说出听到音乐时心里面的感受,用动作或者语言描绘出听到音乐时眼前展现的图景。比如:在教授《小青蛙找妈妈》这首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小青蛙、小蝌蚪,并依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小青蛙的妈妈,然后告诉他们小青蛙从出生到长大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小青蛙成长的喜悦,感受大自然神奇的进化力量。在歌曲学习完毕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角色扮演,分别饰演小青蛙和小青蛙的“各个妈妈”,这时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

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最后在游戏里面轻松愉悦地完成课程。这样一堂学生敢唱、敢说、敢做的音乐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施肥期———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 在信息浪潮翻飞的时代,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无疑是一把利器,为教育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教育没有的诸多优势,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文字与图片、声音与图像相结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它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极大增强了音乐课的魅力,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效果。 1.音形结合,让音乐尽情“舞蹈”。比如在教授《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课时,我们可以抛弃以往的唱歌教学:学生听完完整的音乐,然后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音乐细胞,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理解和体会音乐真善美的内涵,而多媒体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短板。《采蘑菇的小姑娘》整个歌曲充沛着儿时情趣,节奏明亮高快,旋律活泼跳跃,一个活泼可爱、勤劳勇敢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在这个课程中,可以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精美的课件: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的动画形象、各种各样的小蘑菇和大森林里奇形怪状的动植物造型,然后配上音乐。在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在色彩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设计The role of music education in quality educati on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音乐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

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恩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怀情比十副 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 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 的发挥。 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 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 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 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 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 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钱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 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 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 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 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学科:小学音乐 学校:泗汾镇双塘中心小学 姓名:梁怡芳宋威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联系电话: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音乐课堂;提问;全体学生;独特体验;想象空间;层次分明;因人而异;价值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向全体全体学生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从回答问题的机会中体验参与和表扬带来的愉悦。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忽视设计问题的目的,若是为了提醒某个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为了检查某些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而提问,其余的学生就容易放弃问题的思考,达不到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在提问之前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全体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所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二、针对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而提问。 在欣赏一首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教学中的提问要注意学生对乐器音色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教育,启蒙教育在人一生的整个过程中是及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约占全国人口1/3的少年儿童,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工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个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中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五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

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红》、《浏阳河》、《国名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在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 摘要: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不断地解放学生的思想,创造开放式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创造能力 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传播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和陶冶情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今许多世界发达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着把创造的思想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不仅会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长处,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 一、在发声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声练习即练声,常使用于一堂课音乐课的开始阶段。练声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声音,还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烘托课堂欢快的气氛,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是唱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音乐课上,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 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教师再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学生通过联想和视唱,有的同学会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 这样一唱,声音果然连贯圆润了,教师再问,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马上有同学想到用顿音记号()。 通过这一次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两条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声曲,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在节奏创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组成的,是组成乐曲旋律的要素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让学生先读会歌曲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一课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

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导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零乱,安静而不失呆板,紧张而不失抑闷,愉快而不失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 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逐渐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现状,提出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不足。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音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儿童的、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音乐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音乐要体现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与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触景生情获得审美 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感体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伴着优美的音步,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在教师的琴声伴奏下做有节奏的动作,美滋滋地走进去;边听乐曲边欣赏教师那亲切的教诲,步入课堂,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之中。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与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同时利用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二、变单调为丰富多彩,让学生参与审美活动之中 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在音乐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设计有趣的音乐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要赞美的事物,他们用美好的声音,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动作恰当地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这样音乐活动的趣味情大大地增加了,学生非常感兴趣地参与其中。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点燃情感火花进入审美的圣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王安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2)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2) (二)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3)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中对培养人才的作用 (4) (一)音乐审美教育使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5) (三)音乐审美教育在客观方面也能够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 (5) 三、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6) (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6) (二)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7) (三)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新内涵 (8) (四)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音乐审美教育 学生姓名:王安国学号:200711010086 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樊子熠职称:讲师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即将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can improve people'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roved from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ur people,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of our country, so it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will soon become the core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music;education;development;training;talent 前言:音乐审美教育是现在21世纪新的发展潮流,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样,也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从古至今,中国的音乐无非都是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而很少有人去深入的了解音乐中的美。而到了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音乐美学被一些人单独提了出来,而我现在讨论的就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部分——音乐审美教育。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1]所谓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和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静态和动态和谐,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从而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思想、操作模式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