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第一部分法律基本知识

一.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含义、特征、分类和作用。

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含义和特征,立法体制。

三.法律的实施: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制裁,法律解释。

第二部分宪法

一.宪法概述:宪法的含义和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监督保障。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中国的国体,政体,选举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经济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部分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行政行为的效力及其分类。

四.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管辖,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决定和执行。

第四部分刑法

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与任务,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

三.故意犯罪的形态: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四.刑罚:刑罚的概念与目的,刑罚的种类,量刑,数罪并罚,缓刑和假释,时效。

第五部分民法

一.民法概述: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瑕疵民事行为,代理。

四.民事权利:物权,债权,人身权。

五.民事义务与侵权责任:民事义务,侵权责任。

第六部分经济法

一.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律关系。

二.公司法: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分类。

第七部分社会法

一.劳动法:基础概念,《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第八部分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刑事诉讼中涉讼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二.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强制措施,审判和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时效。

三.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受案范围和管辖,举证责任,行政诉讼程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关理论,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关道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求学生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和研究,逐渐体验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教育学生怎样认识自我价值,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思考、判断,怎样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等。教学形式采用课堂讨论、材料分析、课件制作等方式,以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四、教学学时分配

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大全

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一、单项选择( 每题1 分,共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面对于德治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治与德治一样,都属于政治文明; B 、法治与德治一样,同属于精神文明; C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 D 、法治属于精神文明,德治属于政治文明 2 、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甲公司不承担责任; B .甲公司应与丙公司分担损失; C .甲公司应负主要责任; D .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果 3 .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后甲发现,向乙追索。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 B .奇石属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 C .乙因加工行为取得奇石的所有权; D .甲乙共同拥有奇石的所有权 4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取回砒霜。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5 .王先生驾车前往某酒店就餐,将轿车停在酒店停车场内。饭后驾车离去时,停车场工作人员称:“已经给你洗了车,请付洗车费5 元。”王先生表示“我并未让你们帮我洗车”,双方发生争执。本案应如何处理? A .基于不当得利,王先生须返还5 元; B .基于无因管理,王先生须支付5 元; C .基于合同关系,王先生须支付 5 元; D .无法律依据,王先生无须支付5 元 6 、由法律规范所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形或现象是 A 、法律事件; B 、法律行为; C 、法律事实; D 、法律规范 7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普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 、6 个月; B 、1 年; C 、2 年; D 、20 年 8、合同法的核心内容是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大作业 注意事项: 1、补考学员、08秋及以后重修学员,登录个人工作室,网上提交大作业; 2、08春及以前重修学员,要以书面(纸张大小为A4纸)形式上交大作业; 3、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事先审查 2、表见代理 3、假释制度 4、代表人诉讼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宣告死亡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3、简述我国的刑罚体系及其种类。 4、刑事诉讼中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2004年,某水泥厂与W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水泥厂提供40吨水泥,单价1500元1吨,共计60000元,提货前预付20%,提货三个月内W建筑公司须付清余款,W 建筑公司依合同预付20%货款后,取走了水泥,随后W建筑公司以1700元1吨的价格全部转卖给S建筑公司,试图从中牟利。但S建筑公司接货时,发现水泥质量不合格,遂拒付货款。三个月后,水泥厂催促W建筑公司支付货,W建筑公司也以水泥不合格为由拒付货款。水泥厂遂向人民法院提诉讼。 问:水泥厂的诉讼请求是否会得到法院支持?为什么? 2、马某建房时占了张家的地,张家便找马某讲理。马某不但不讲理,反而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声称自己是劳改犯并动手打了张某。张某气愤异常,决心报复。某日,张某见马某的小女儿(13岁)独自一人在地里干活,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但又怕自己伤害小孩会负责任,便叫来自己13岁的儿子和14岁的侄子,说小孩打人不犯罪,叫二人去打死马某的女儿,为自己出气。这两个小孩听了张某的怂恿各拿一把铁锨冲过去,对马某的女儿乱打,将

法律基础习题二(答案解析)

法律基础习题2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各项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答案】:D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内容。P392 2.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自然人 B.法人 C.标的物 D.国家 【答案】:C 【解析】:民事法律主体主要指自然人和法人,在一定范围内,国家也是民事主体。而标的物属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P392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在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中,其客体是() A.所要买卖的货物 B.货物的价格 C.买卖合同 D.交付标的物的行为 【答案】:D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在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买卖合同只是这一项法律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的交付标的物的行为以及支付价款的行为才是该法律关系的客体。而标的物的价格则是对合同标的物本身特征的描述。P392 4. 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7 岁的未成年人 B.精神病人 C.16 周岁以上1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D.18 岁以上的成年人 【答案】:B 【解析】:在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中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曾指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P400 5. 下列哪项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A) 签订合同 (B) 接受赠与 (C) 结婚登记 (D) 购买行为 【答案】:C 解析: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中,在特殊情况下,法律行为除具备一般有效要件外,

法律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物业管理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超过其他一切人类活动。同样,物业管理法律对于物业管理整个活动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它与物业管理的其他科学和知识都有一种共同的联系,是一种血缘关系而彼此相连。随着物业管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和物业管理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反映也越来越突出: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以“上帝”自居,只要享受权利而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个别业主不按时交缴物业管理费、基金,侵害全体业主、物业管理公司合法权益;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不清晰,导致个别业主委员会成员滥用权利,侵害业主、非业主使用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少业主不了解物业管理,不明白自己在物业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遇到物业管理纠纷问题也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一些房地产建设单位为了争物业销售的市场份额,在物业销售中做出不切合实际的承诺,承诺“减免五十年物业管理费”、“终身免物业管理费”等,侵害全体业主、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某些物业管理公司在订立物业管理合同时,不仔细研究合同条款的约定,不注意风险的规避,合同实施中,不注重培养业主树立物业管理消费意识,出现物业管理纠纷时要么采取高压手段,滥用罚款、停水停电手段,要么不分清红皂白,一味退让,甚至出钱买平安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法律的角度讨个“说法”,迫切要求法律上给予“支持”和解释。 本章概括性地介绍了物业管理所需要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对作为我国物业管理立法新课题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作了简要介绍,目的就是为了使管理处主任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在错综复杂的物业管理活动中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法与法治 一、法的概念 (一)法的定义 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体现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人们行为规范的总称。 2、法的基本特征: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18秋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专题七

2018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七:法律知识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75分) 1.法与法律完全相同。(错)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对) 3.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宪法统帅下形成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对) 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然未能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错) 6.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对) 7.程序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错)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对) 10.法治思维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对)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 12.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对) 13.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对) 14.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对) 15.社会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错)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法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是(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5.下列不属于程序法范畴的是(证据法)。

法律基础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09 课程名称实用法律基础 评阅教师 第 2 次平时作业 共 5 次平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D)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A.可以 B.不应 C.应当 D.不得 3、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A )。 A.劳动报酬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福利待遇 4、用人单位( C ),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劳动者( B ),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交强险索赔的项目有哪些? 答:首先,根据交强险的赔偿项目划分,受害人因交通事故伤残或死亡的,可以向赔偿义务人索赔以下内容:1.死亡伤残赔偿项目;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费事宜支出的交通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以及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

法律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法律基础》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 ②法律体现的知识统治阶级的部分意志; ③法律是有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6.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强制性) ③、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 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8.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①、从体现的意志上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从实质内容上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 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理论为指导;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c、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 的质量和水平。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法律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1>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我是乌鲁木齐鼎信旭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该所的合伙人之一··)。作为贵公司的法律顾问,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能与我一同轻松愉快地度过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 <2>咱们言归正传,先来看一些今天讲座会涉及到那些方面的法律知识。今天,咱们要讨论九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法学理论,其次是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还有劳动合同法,大家看我的这个表格,在民法下面,还有几个分支,当然民法并不是仅仅包括这几个方面,我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些我认为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在我的表格里,合同法是属于民法的,那劳动合同法不也是讲合同吗?为什么就不属于民法呢?对于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法学理论中就能找到答案。那么下面咱们就第法学理论的学习吧。 <3>在法学理论这一节中,咱们会见到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系,中国现代法制化进程这样几个词语。我给大家一一介绍。

<4>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运用特殊调整方法调整一定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现行法律规范中,由于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凡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部门法所指的同类法律,不包括国际法,如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它仅指国内法。不包括已经失效的法,它仅指现行法;也不包括将要制定但尚未制定的法律,它仅指已经颁布生效的法律。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上分这几个门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这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 部门法或法律部门具有自己的特征。首先,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其次,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因为它们各自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每一个法律部门都调整一定的社会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刑法调整国家社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规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法调整的是市场经济下商主体和商行为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法调整民事诉讼活动和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构成劳动法部门等等;第三,法律部门是基本确定的,又是不断变化的,在一法律部门确定后,会持续保持相对一段时间,同时随着社会的发

法律法规培训教材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二章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1.1 1、英国法学家()第一次将“法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A、奥斯丁 B、边沁 C、斯密 D、霍姆斯 参考答案:A 2、“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句话是()的名言。 A、孟德斯鸠 B、马克思 C、卢梭 D、霍布斯 参考答案:A 3、法的历史类型是法律发展的时间线索,以下有关法的历史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法律的历史传统和特征 B、法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C、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不可能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 D、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可以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 参考答案:BD 4、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5、在一定的法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法律规范、行为准则和法律程序,其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衡量的,能够作为社会的调整器。() 参考答案:√ 1.2 1、英语的“法”(right)的内涵不包括()。 A、权利 B、自由 C、正义

D、规范 参考答案:B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法治”内涵的著作是()。 A、《政治学》 B、《法律篇》 C、《论法的精神》 D、《理想国》 参考答案:A 3、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包括()。 A、规范性 B、概括性 C、国家强制性 D、以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为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AB 4、法律所体现的意志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参考答案:√ 1.3 1、古典自然法学派法学家不包括()。 A、格劳修斯 B、洛克 C、孔德 D、霍布斯 参考答案:C 2、中国当下法律制度体系具有的特色包括() A、具有现代性 B、有混合法特色 C、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没有冲突 D、具有诸法合体的传统特色 参考答案:AB 3、“现今的很多法律格言都是在古罗马时期形成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就是一例。这一思想后来被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推崇,并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之中,形成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根据此引文以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是用法律格言的形式表现的 B、“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效力原则 C、只有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一、判断题 1、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等都不具有强制力。√ 2、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是国家主席。× 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4、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5、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的专门活动。√ 6、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社会规范,因此,体现统治阶级 意志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即政体。× 8、 在我国,公民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包括被剥夺政治 权利的犯罪分子。× 9、 宪法规定,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全国人大 常委会×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 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能成为犯罪客体,刑法以外的法律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成为犯罪客体。√ 2、 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怀孕期间不能执行死 刑,等该妇女分娩后方可执行死刑。× 3、 醉酒的人因神志不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他们犯 罪,不负刑事责任。× 4、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必定是严重违法行 为。√ 5、本来不存在不法侵害,由于防卫人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存在不法侵 害,因而错误地事实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不适时防卫”。×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7、犯罪中止存在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8、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执行的一项制度。√ 9、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 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10、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 成犯罪的,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 对于无权代理,被代理人均可不承担责任。× 3、为了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女双方均不得提出离婚。× 4、 法人必须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产,但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

法律基础知识点大全

法律基础知识点大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

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C】 A民法B刑法C宪法D行政法 2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D】 A故意伤人致人死亡B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我国的政体是【C】 A民主集中制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4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A秘密投票的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代表不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原则 5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C】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以200元罚款。交警的行为属于【B】 A抽象行政行为B羁束行政行为 C被动行政行为D非要式行政行为 7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C】 A客观性特征B关联性特征C合法性特征D排他性特征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B】 A经理B股东会C董事会D监事会 9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D】A自主选择权B公平交易权 C人格尊严受尊重权D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 10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法是指【B】 A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基础》第二次考核作业答案

《法律基础》第二次考核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5年07月08日 12点55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乙二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5000元,由于 甲擅自毁约,造成乙8000元损失。按照法律规定,甲应向乙支付( C) A.违约金5000元,并赔偿损失8000元 B.违约金5000元,不再赔偿损失 C.违约金5000元,再赔偿损失3000元 D.违约金8000元,再赔偿损失3000元 2.(A )原则反映了民法的法规特征 A.平等 B.自愿 C.诚实信用 D.公序良俗 3.(B )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 A.守法 B.诚实信用 C.公平 D.公序良俗 4.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D): A.领导和下属的关系 B.个体工商户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 C.庄某和李某之间的朋友关系 D.甲、乙之间的买卖关系 5.(B )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A.民事法律行为 B.民事法律事实 C.民事法律关系 D.民事权利 6.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B) A.怀孕 B.出生 C.年满7周岁 D.年满18周岁

7.赵力17周岁,某大学的学生,智力超常且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法律 有关规定,赵力是(C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8.张某、李某和孙某三人准备投资兴办一个汽车修理部,三人有足够的资 金、技术和设备等有关经营条件,该修理部要进行工商登记,可以取得( A)资格. A.个人合伙 B.个体工商户 C.私营企业 D.有限责任公司 9.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监护人的顺序是(A ) A.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等 B.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等 C.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其他近亲属等 D.成年子女、父母、配偶、其他近亲属等 10.李某到甲商店购买家具,看中了一套红木家具.双方达成协议:价款 6000元,李某预付定金3000元,甲商店保证在3天内将货送到李某家,并不得卖给他人.当天晚上,甲商店发生火灾,该套家具被烧毁.本案应(B ). A.由李某承担损失并补交所欠货款3000元 B.由甲商店承担损失并退还李某3000元定金 C.由李某和甲商店双方平均分担损失,李某不补交货款,甲商店不 退还定金 D.主要由甲商店承担损失,李某也应当适当承担损失 11.王某是河南商丘人,在保定打工已有三年,全家均在保定居住生活.前 年王某因病在北京某医院治疗,现在已有两年,问王某的住所是(A ) A.保定 B.商丘 C.北京 D.三地均可 12.法人的住所是法人的( A) A.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B.营业场所 C.生产场地 D.法人登记地 13.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法人清算的是(D ) A.设立

法律基础试题答案大全

民间借贷配套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2、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属于民间借贷。(√) 3、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凭借据就可以得到人民法院支持。(×) 4、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5、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6、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7、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8、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继续审。(×) 9、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10、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继续审理。(×) 11、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2、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 13、法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4、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宪法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4)法治原则。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此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做了全面修改。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国体、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政体 1.我国的国体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国家政体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公民的基本权利(简答): (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管理国家事务、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3)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获得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7)特定人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婚姻、家庭、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保护华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6.公民的基本义务(简答):

最新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 (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教材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 一、生产知识培训内容——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 二、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我50多年来制定的颁布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有280项。 ①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②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 ③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则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内容——安全管理基础 1、安全术语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3)安全管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 (4)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突发性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5)事故隐患:引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 (6)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7)违章指挥:强迫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8)违章操作: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9)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他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10)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1)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12)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不受伤害。 (13)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 (14)职业安全:是指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发生的状态,是一种带有特定含义和范畴的“安全”。 (15)危险:是指可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存或潜在的状态。 (16)危险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1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源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安全色及安全标志 我国规定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其含义: 红色:禁止,停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