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一、判断题

1、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等都不具有强制力。√

2、 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是国家主席。×

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4、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5、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是国家专门机关的专门活动。√

6、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特殊社会规范,因此,体现统治阶级

意志的社会规范就是法。×

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制度,即政体。×

8、 在我国,公民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不包括被剥夺政治

权利的犯罪分子。×

9、 宪法规定,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全国人大

常委会×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 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能成为犯罪客体,刑法以外的法律所保护

的社会关系就不能成为犯罪客体。√

2、 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怀孕期间不能执行死

刑,等该妇女分娩后方可执行死刑。×

3、 醉酒的人因神志不清,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以,他们犯

罪,不负刑事责任。×

4、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必定是严重违法行

为。√

5、本来不存在不法侵害,由于防卫人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存在不法侵

害,因而错误地事实正当防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不适时防卫”。×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7、犯罪中止存在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8、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执行的一项制度。√

9、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

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10、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

成犯罪的,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 对于无权代理,被代理人均可不承担责任。×

3、为了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女双方均不得提出离婚。×

4、 法人必须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产,但有独立支配的资金和财

产的单位不一定是法人。√

5、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消,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

从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

婚后配偶又死亡,则从其配偶离婚或者再婚后的配偶死亡起,

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6、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是无效民事行为。×

7、 我国民法通则不仅规定了公民享有人身权,也规定了法人享有

人身权。因此,凡公民享有的人身权法人也同样享有。×

8、 无过错责任就是不问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造成他人损害的,

就要承担民事责任。×

9、 人身权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财产权益毫无联系。 ×

10、 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时起没有法律效力。×

11、 1、凡是开庭审理的案件,都应当公开审理。×

12、 一方解除婚约,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13、 结婚登记是结婚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唯一的法定程序。×

14、 为了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

内,男女双方均不得提出离婚。×

15、 甲和乙是兄弟。在父亲死后,兄弟两签定了一份书面协议:年

迈的母亲完全由兄来赡养,母亲的一切遗产由兄继承,弟不负

责赡养母亲,亦不继承母亲的遗产,该协议合法有效。×

16、 经公证机关公证过的遗嘱是不能撤消和改变。×

17、 在未经法庭审判之前,侦查、起诉机关无权从法律上认定被告

人或犯罪嫌疑人有罪。√

18、 继承只能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开始。×

19、 二审法院审判,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

的案件和自诉人提出的上诉案件,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

20、 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国

家、集体、社会团体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二、选择题

1、 法是统治阶级的( A )。A、整体意志

2、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ABCD )。A、劳动就业权 B、劳

动者休息权 C、取得报酬权 D、物质帮助权

3、 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靠( D )。 D、国家强制力作保证

4、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是( A )A、民主是法制的前

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5、 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C )。 A、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是(ACD)?A.国家主席、

副主席 C.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7、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是有

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

事件和行为

8、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

则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9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B)。B.准确、合法、及时

10、(ABD)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

B.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D.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11、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B )。 B、国家检察机关

12、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D )。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1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

席、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组成。C.中央军事委员会

14、我国宪法的修改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D、全体代表的三

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15、我国宪法修改提议权,宪法规定属于(CE )。C、全国人大常委会

E、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

( B )。 B、间接故意犯罪

2、 一架正飞越在美国领空上的中国民航飞机上,一个伊朗公民杀

死了一个德国公民,犯了杀人罪,该犯的犯罪行为应适用( A

)。 A、中国法律

3、 投毒杀人,当被害人服毒后尚未死亡之前 ,犯罪人悔悟,并积

极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但抢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这种

行为属于( C )。C、犯罪既遂

4、 章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

年,判决自1997年1月1日起生效,章犯的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

刑刑期应为(B )。B.1997.1.1——2009.12.31

5、 犯罪分子甲某,盗窃了居民张大妈的一台彩电,从而侵犯了张

大妈的财产关系,这在犯罪构成中,就叫(C )。C、犯罪客

6、 甲偷乙的财物,因害怕被追究,过了一段时间又偷偷地送回,

这是( C)。C、犯罪既遂

7、 盗窃犯正在室内行盗,忽听门外有人咳嗽,误以为主人回来,

因而停止行窃,跳窗逃走,这是(B )。 B、犯罪未遂

8、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又分为(BDEFG) B、管制

D、拘役

E、有期徒刑

F、无期徒刑

G、死刑

9、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D ) D、消极的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行为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于( B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

会议通过,并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B、1993.2.22

11、《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主体是指( AC )。

A、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C、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的

境内机构、组织、个人

12、在下列行为中,( BCF )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B、国际

贩毒行为 C、非法出入境行为 F、走私行为

13、某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

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某深感害怕,折返家中,甲某的行为属于( B )。 B、犯罪中止

14、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哪些人员不适用死刑(AB ):

A、犯故意伤害致死罪犯罪时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

怀孕的妇女

15、被告人张某在市郊僻静处遇一青年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

实施强奸,这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于是被告人被迫停止了犯罪。

被告人的行为是( A)。 A、犯罪未遂

16、某护士在给一病孩注射青霉素时,忘记了做皮试,致小孩过敏死

亡,某护士的行为属于( B )。 B、疏忽大意的过失

17、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B )。B、相对负刑事责任

18、24岁的青工小张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小张带小

涛到一座桥上玩,小张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小张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小张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小张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态度是属于( C)。C、过于自信的过失

19、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1年后甲受雇

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B ) B、以叛逃罪和间谍罪论处

20、特别累犯( B )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再犯

本罪的,都以累犯论处。B、危害国家安全,任何时候

1、 刘某现年17周岁,父母双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维持生活。刘某(

B )。B.可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民事活动要具

有法律效力应( B ) B.通过法定代理人

3、刘某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原由其子继承的2间房屋已卖给了

余某,对此2间房屋( B )。 B.刘某无权要求余某返还房屋,

但刘子应把卖房款返还刘某

4、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行为,其法律后果应( AD )。 A、由代

理人承担 D、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被代理人才承担责任

5、 甲将走失山羊一只领回家中饲养,两个月后以60元卖给乙。乙

在回家途中,羊被主任丙认出,向乙索讨,两人争执不下,告

到法院,根据民法规定( A )。A、山羊归丙,甲退还乙60

元,丙付给甲两个月的饲养费

6、王某刚满16岁时,即自初中辍学进入了其父亲所在的工厂当临

时工,每月收入300多元,除交给父母一部分作为生活费外,其

余全都积攒下来,不到1年时间就有了1000多元的积蓄。在未征

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王某自作主张买了一套西服,花了近

1000元,由于父母反对,王某决定向商场退货,但商场不同意

退货。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商店应否退货( D )。D.

王某的行为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有效的民事行

为,商店有权不予退货

7、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顺序是( D )。 D、配偶、父母、子

女、兄弟姐妹

8、 下列行为中不能委托代理的是( ACF ) A、立遗嘱C、收养子

女F、结婚登记

9、 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上看,作为债的主体(D )。D. 债权人

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

10、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

人,按照民法规定称为(A )。A、限制行为能力人

11、 民法规定,公民在下落不明满( ),可由( )向(EFN

)申请宣告其死亡。E、四年或二年(以外事故情况下) F、

利害关系人 N、人民法院

12、 无因管理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债,无因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

人给付(D )。D、支出的必要费用

13、 有可能担任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的监护

人的有(ABCD )

A、朋友

B、父母

C、配偶

D、成年子女

14、(BCD)的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 C.乘人之危 D.因受欺诈而为15 、下列行为中(BD )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B、汪某不慎买了假货 D、刘某在病危时向于某借5千元,年利率50%。

1、在民事诉讼中,符合法定情形应当回避的人员包括(ACD)A、审判

员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

2、遗产分割时,为胎儿保留有遗产份额,该胎儿出生后立即死亡,原

为他保留的遗产份额应(A )。A、由其母继承

3、代位继承人可以是被代位人的(ADE )A、子女 D、孙子女 E、曾孙子女

4、继子女可以继承(AC )的遗产。A、生父母 C、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5、独生子女甲的父母1968年被迫害致死,他们的一些金银首饰6万元

存款均被红卫兵抄走,1976年甲与乙结婚,1979年甲的父母在文革中被抄走的财物因落实政策被发还,这些财产( B )。B、应为甲的婚前财产归甲所有

6、外祖父母和外孙子女是(A)A、直系血亲

7、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如有遗嘱继承人又有法定继承人和

受遗赠人的,应当由谁用所得遗产清偿债务/(A)A、法定继承人8、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一审裁定、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上诉期分别

为( B )和( C) B、10日 C、15日

9、某厂会计李某,利用职权贪污国家公款2万元,此案应由( B )立

案。 B、检察机关

10、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由起诉人起诉的案件是( ABCD )

A、选民资格案

B、认定财产无主案

C、宣告公民失踪案

D、认

定公民限制行为能力案

11、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认为有

错,可以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 C ),但不能停止原判决的执行。 C、申诉

12、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在判决生效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限为(10天 )

13、在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应当由(C )的人民法院管辖。C、犯罪地

14、在判决可能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难以执行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 C )C、财产保全

15、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B )。B、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三.案例分析

1、许某年龄17 岁,初中毕业后,凑资15000元,开设了一个个体自立

书店。张某把自己一辆价值12000元的“霸伏”高档助动车,以6000元卖给其好友。张某父母知道后,以许某未满18周岁,属限制行为能力人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确认该买卖行为无效。

问:张某是否有权卖出助动车,该买卖行为能否成立,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有权,买卖行为有效成立,因为许某已满16岁,不满18岁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甲学校向乙文具店购买公文纸100箱。合同规定由学校自提自运,

并于提货后3天内付清货款。但在学校到商店提货时,因商店工作人员的疏忽,在装箱时多装了3箱。此后,该公文纸在运输过程中因装车不慎失落一箱,被居民丙拾得。丙居民将该公文纸运回家,并贴出失物招领启示,花租车费及招领启示材料费40元。次日,商店打电话询问学校,是否多装了3箱公文纸,学校答复仅多2箱,同时提出要求推迟20天付款,商店不同意。两天后,商店得知另一箱公文纸在居民丙处,前去招领。丙居民要求商店给付其支付的租车费、材料费和误工费,商店不同意。为此,商店诉至法院,要求学校立即支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和返还2箱多装的公文纸;要求居民返还拾得的一箱公文纸。

问:(1)本案涉及哪几种债权债务关系?(2)本案应如何处理?答:(1)涉及三种债权债务关系:学校与文具店为合同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丙居民与文具店为无因管理之债。

(2)学校退回多得的公文纸;支付货款和违约金;商店给付丙居民支付的租车费、材料费和误工费等必要、合理的费用。

3、案情:甲男与乙女系夫妻关系,生有一女丙(18个月)。甲有外遇丁女,欲与其妻乙离婚,达到与丁女结婚的目的,其妻不同意。甲为达到与丁女结婚的目的,遂产生杀死乙女的犯罪意图。甲知道其妻常与女儿丙一同吃饭。某日甲购得砒霜,欲毒死其妻,将毒物下在其妻所食用的食物里后离家。乙在吃饭的时候,与女儿一同吃,结果,乙和丙双双中毒身亡。

问:对乙和丙的死亡,甲所持的心理态度?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答:甲希望其妻尽快吃下有毒食物中毒身亡,所以甲对乙持的是直接态度,而甲对其女可能中毒身亡的结果持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所以甲对其女的死亡所持的是间接故意的主观心理态度。

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