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个数字主宰的时代,无法进行数字思维的人既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也不能充分参与公民生活。”因为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同时人的生活实践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等都含数学美。

我们学习数学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数学,所以我们学习数学然后再应用到生活中去。学校的数学与现实中的数学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所学的数学应该是通过他们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逐步发现和得出结论的。克恩莱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一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数学源自数千年前人们的生产实践,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今天,数学的应用更是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人不懂得一些数学知识,将是难以想象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从古至今,我们都生活在数学的怀抱中。

早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历法把一昼夜分成一百刻再分十二时,每时八刻三十三秒三十三微三十三纤,永无尽数。而西方国家则把九十六刻分成十二时则无余数,方便计算。在旧中国的瓦房,房顶从正中央向房子前后两侧向下倾斜切都是呈现三角形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被运用在房屋的建设中;现在各种道路建筑桥梁等的建设更是离不开数学。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建筑,都有数学的支撑。大楼奠基的支撑点,建筑结构图,大楼纵横交错的风格,水利的修建。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的思维。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市内里的红绿灯,每隔多久红灯亮一次?一辆车在这段路上行驶时速多少,撞上红灯亮的次数才是最少?最节省时间?一层楼有多高?10米是多长?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是谁?……

事实上在古今中外出现的很多关于数学与生活的故事,主要是因为数学涉及的领域实在是太广了。祖冲之的圆周率、阿基米德的浮力、洛维尔与冥王星等。马可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在各个学科上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积分在物理学的运用:力对

时间的积分可求出力冲量,即I=∫t

t1Fdt=P-P

;对位移求一次导数、二次导可

分别求出速度和加速度;(二)在经济学的应用: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

衣服打折;(三)各种研究或者技术或者工具的应用,也蕴含数学的知识:电脑,汽车,厨房用品,家具;研究方面,数学的应用,学校教学与管理,研究项目的开展等,都在应用数学的知识或者原理。数学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等方面的应用。谷物的施肥农药播种收割,土地河流等的开发利用,各种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沙漠的治理,能源利用,开采矿物,制造各种商品,各种工业发展,服务业方面的管理,养殖业等方面的数学意义。

数学知识存在于各个领域。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

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数学不光只在这些领域出现,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把一个球切开并使切开面积最大吗?我们只要沿着球的直径切下,就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数学,了解数学,掌握数学。在生活与兴趣中学习数学,远远比死记硬背更加有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兴趣”。所以我们就拿幼童为例:有一次,小霞老师让大(5)班的孩子统计一下,早上8点以前到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迟到的是多少;我们班每天都有值日生,那除了值日生外,还有多少人?9点以前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

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对于一个不懂世事的幼儿在生活中也面临着数学问题更何况其他的人呢。

总之,不管你是否愿意,数学无处不在。它会陪你度过青春年华,跨越考试重关,充实风险人生。因此,不管您将来干什么,都要努力掌握好数学,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人人都需要数学。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今天我主要来讲一讲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的几个趣味问题: 缪勒--莱耶错觉 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 错了!其实它们一样长.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它是指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会显得比后者长得多。现在明白了吗? 大金字塔之谜 墨西哥、希腊、苏丹等国都有金字塔,但名声最为显赫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仍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大金字塔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的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塔原高146.5米,经风化腐蚀,现降至137米。塔的底角为51°51′。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以英寸为单位时,由此他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

无处不在的卡特兰数

无处不在的卡特兰数 亲爱的小伙伴们晚上好哟!继昨天的仿射变换之后,今天又是讨论组合数学问题的时候了。今天我们要来看的是一个神奇的数列,为了纪念比利时数学家卡特兰而把它叫做卡特兰(catalan)数.这个数列是卡特兰在研究凸n边形的剖时得到的。凸n+2边形用其n-1条对角线把此凸n+2边形分割为互不重叠的三角形,这种分法的总数为Tn。据说有几十种看上去毫不相干的组合计数问题的最终表达式都是卡特兰数的形式。 那么我们首先来回到卡特兰的时代,看一看这个数列的通项是怎么求解出来的吧。 我们用几个例子开始阐述问题: 首先是三角形, 只有一种方法分成三角形..就是什么都不做。 然后是四边形: 两种方法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然后是五边形:

五种方法可以分解一个五边形(把一个角作2条线出来分三角, 有5个角, 故5种分法) 那么n边形可以有几种方法分成三角呢? 我们可以用一种“填括号”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也就是一种“对应方法”。 我们可以把这n+2条边用1,2,...,n+2来编号。在分好的三角形中,先把连接相邻两个顶点的对角线找出来,那么他们相当于是把两条相邻的边连接起来,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两条边对应的数字用括号括起来。括起来的目的是把这两条边看成一个整体,因为两条中的任意一条都无法与其他的边相连了。在图形上,我们可以这样操作:把括起来的两条边擦掉,然后把连接他们的对角线看成新的边,然后在这些边中继续上面的操作。

比如上面这张图就可以这样表示: 1(((23 ) 4)(56)) 那么从最后一个数(n+2)开始数起,数字的个数至少要比左括号(“(”)的个数多1:这是因为边之间连线为两个数字添一个括号,对角线与边连线相当于增加1个数字和增加一个括号。而我们知道n+2条边有n-1条对角线,我们如果把刚才的数字记成1(也就是边的个数),把刚才的左括号(注意我们不考虑右括号是因为左括号确定以后右括号的补法是唯一确定的,并且左括号的个数比对角线个数多1)记成-1,那么上面这种排列就成了 1 -1 -1 -1 1 1 1 -1 1 1 于是这个问题又变成了n个-1和n+2个1排列,并且从右边数1的个数始终多于-1的情况数。 慢着,我们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在分三角形,最后怎么变成排-1和1了?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对应方法”:分三角形也好,填括号也好,排-1和1也好,这三种不同的情景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边形,它们所有可能的情况数是一模一样的。

浅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为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的奥妙,数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的精髓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概述了数学的三大特点。其次,应用数学最优化、不等式、函数(一元一次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统计、概率5大知识点,通过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逐一讨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的完美应用。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

目录 一、引言 (1) 二、数学的特点 (1) (一)高度的抽象性 (1) (二)严谨的逻辑性 (1) (三)广泛的应用性 (1) 三、探讨数学最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一)什么是数学最优化问题 (2) (二)应用图解法来进行解题 (2) 四、不等式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五、函数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一)一元一次函数的应用 (4) (二)三角函数的应用 (6) (三)二次函数的应用 (7) 六、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七、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1) 八、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一、引言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数学知识即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成为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这样的数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离了关系,继而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进入21世纪后,更加突出了数学作为一种实用的技术或工具这一特点,广泛应用于处理人类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和深入到更一般的技术和人文领域。 二、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学的三大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高度的抽象性 任何学科都具有抽象性,只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程度更高。数学的抽象性只保留了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了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这样,就得到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成为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抽象,这是一种极度抽象。 (二)严谨的逻辑性 数学要求逻辑上无懈可击,结论要精确,一般称之为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虽然在探索数学真理的过程中合情推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数学真理的确认使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这是由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三)广泛的应用性

幼儿园教育心得: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教育心得:教育无处不在 “老师,你不是说以后下楼梯的时候要拉着我的手吗?”看着睿群 一脸认真的跟我说这句话时,我的心里怦然一动:原来他一直都记得。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两三个星期以前说起:每次领着孩子们下楼活动时,总有那么两三个男孩子喜欢顺着楼梯的扶手往下滑,这是件很危险的时。每次叫他们下来时出了一个孩子外其他的孩子都会赶紧下来,这 个孩子就是睿群。当我提醒他不要从楼梯上滑下来时,他还振振有辞:“这样不是更快吗?”经过几次后,别的孩子就有意见了:为什么睿 群老是滑呢?孩子们很是不平,睿群能滑,我们就不能滑吗?并且有的 孩子还有学睿群的迹象。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也为了消除孩子的不平 心理,我就对睿群说:“以后下楼梯的时候我们两个就拉着手吧。” 当时睿群也欣然同意了。不过好景不长,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外出做 操或散步时,不是滑楼梯就是到处乱跑,有时候忙于照顾其他的孩子 也就顾不上拉着他的手。我以为他早就把这件事忘记了,没想到他竟 然还记得。于是我对他说:“老师当然记得,以后你可不要再忘了。”睿群很乖的拉起我的手,一边走一边跟我说话,那样子与平时的他简 直判若两人,像极了一个斯文的小孩儿。如今他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我一下子被感动了,这种感动大概除了当父母的也就只有幼儿教 师能够体会到。于是我问睿群:“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提出和你拉着 手吗?”“是你很喜欢我吗?”“老师是很喜欢你,但是老师喜欢你 从楼梯上滑下来这种行为吗?”“不喜欢。你是不想让我从楼梯上滑 下来。”“对,因为那样做很危险,就算你自己很小心掉不下来,但 是你能保证你前面的小朋友不被你撞倒吗?”听了这些睿群低下头不 说话了,仅仅乖乖得跟着我往下走。我知道他已经理解到自己的错误了,仅仅还需要我帮他继续保持好的习惯。 孩子并不是不懂事,仅仅有时候他们比较贪玩,往往把安全置之 脑后;孩子也不是故意不听话,有时候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要让他 们认清事情的对错可能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千万不要把孩子当 成工具来摆布,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你处事不公,他们是不会心

巧用生活事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巧用生活事例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当前数学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却很少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造成了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严重脱节。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一、让具体实例为函数教学服务 高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函数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实际上学生只是单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上理解,如果我们恰当的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就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就不会难以理解。如通过三个实际生活的事例:用解析式法给出炮弹发射时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用图象法给出臭氧层空洞面积,用表格法给出人民生活质量问题。通过每给一个时间都分别对应着唯一的一个高度,面积,生活质量。这样在学生脑海里不在是抽象的两个字母x与y的关系,而是具体形象的事例来引出函数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很好的用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呈现出数学知识。 二、让“聪明的啄木鸟”为算法教学服务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趣事,关键在于你是否做生活的有心人,教育的有心人。有一次我为了辅导女儿,在网上搜集一些有趣的故事,忽然发现了一则:聪明的啄木鸟的故事,读完后,我忽然觉得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我要讲的“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于是下载打印出来。当我在讲”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前,我用幻灯片投出这个趣的故事:啄木鸟找树枝上的虫子吃,它首先在树枝的中间啄个洞,没有虫子,根据虫子的气味左边的一半比右边的一半浓,于是啄木鸟又在左边的一半树枝的中央啄了一个洞,还是没有发现虫子,但是这次树枝右边小虫的气味比左边的要浓些,于是啄木鸟开始向右边搜寻,就这样它经过若干次”搜寻”终于吃到了虫子,美餐了一顿.你认为啄木鸟聪明吗?这个故事的背后蕴涵着什么数学道理?根据这个故事情节使二分法的解题过程体现的非常直观:树枝是区间长度,打洞就是取区间的中点,将区间中点函数值符号在与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进行比较,取舍哪一段,若干次取下去,就是数学的的一种逼近思想,最后根据精确度,方程的近似解就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作者英子指导教师王彩凤 [摘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必要的。 美的基本要素特征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这些基本特征融入数学的内容之 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科学的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即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因直观而显的亲近愿学;因简洁而简单对称和谐,因统一而和谐抽象,不独立;因奇异而有趣味、有收获;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形成主动学习的 学习机制。 [关键词] 数学之美; 数学教学; 美的体验 “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之一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1)因此,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数学中的美学属性,使学生在了解和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培养起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提高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数学之美 数学中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性、均衡性、确定性,这些恰好就是数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所以数学和美不是没有关系的。数学中的美如美酒,如甘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古希腊的学者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为直角三角形具有这种简明、和谐的美而赞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美是数的和谐”;中世纪的伟大学者、艺术家达·芬奇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数学美,他认为“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爱因斯坦12 岁时,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几何教科书,它的严谨、明澈和确定,给爱因斯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罗素在学习欧几里德几何时,感到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像初恋一样地入了迷,没有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样有 趣的东西。数学美比比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正如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 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样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 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可见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美,抽象形式的美。经历过数学美的体验的数学家们认识到了数学美的价值,对它的存在性以及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如欧拉、庞加莱等都对数学中美的存在作过论述。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美感,这是人们的一种愉悦感,是心灵上需要的某种适应性。而数学家对美的感受则着眼于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正入数学家庞加莱所说:“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数学方法与理论中的美,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而无论是和谐、平衡,还是统一、协调,都是直觉的结论,因此,“数学美可以说是带有一定主观感情色彩的精致直觉。”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都融于数学之中。 1、直观性 事实上,数学美不是抽象得难以捉摸的东西,其中的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结构关系等美学形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时,数学之美重在过程之美。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美,乃探究之美,对于每个学过数学的人来说,都是深有感触的,一道数学题目的解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猜想的证明,是多么令人激动与陶醉啊!于枯燥之中见新奇,于迷茫之中得豁朗,这就是数学美的直观魅力所在。”【2】比如,“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被西方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这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它以各种不同的巧妙方法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建筑物、风景、人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的过程,既是益智活动过程,又是数学对象的

随机教育无处不在_随机教育15种方法

随机教育无处不在_随机教育15种方法 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课件随机教育,无处不在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在组织幼儿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坐姿各异,但老师却容易忽视这些现象未能抓住这些偶然事件开展随机教育,从而错过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各种随机教育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就应重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尤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更要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1.情系幼儿,爱每一个孩子。 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忍不住感叹,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像母亲一样别人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个幼儿,因为他

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情系幼儿,在生活中点滴对幼儿进行教育。 2.关注细节,做一个充满教育机智的老师。 在当幼儿教师之前,我很向往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我赋予了它很多美好的幻想;在我终于如愿与偿成了一名孩子王之后,亲身体验了幼儿教育的琐碎和忙碌,我却仍然喜爱我的职业。正所谓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前者很容易做到,也是每个人的希望。但往往当梦想成为现实之后,厌倦随之而来。而我庆幸自己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总是能在琐碎里找到快乐的理由。确实,爱我所选决非异事,所以人们不停的强调要爱岗敬业。是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我们当初神往的事业,就让我们安于我们平凡的工作,关注细节,做一个充满教育机智的老师。! 3.自我成长,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 教师者必先强己,育人人者必先律己。教师必须学会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在全面提高自己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上下功夫。“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这句教育名言在今天似乎已远远不够了,现在的教师应该像自来水一样,取之不尽。特别是幼儿教师这个身份,给孩子太多的崇拜和遐想,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老师是完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摘要: 数学文化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或者数学历史,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圈中早已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展现着它的魅力。在这篇文章里,将从数学思想和数学美两个角度剖析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数学文化。 关键词:数学文化生活几何美 正文: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等等。在这篇论文中,将主要的讲诉在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数学美。 二、生活中几何事物里的数学思想 每天我们都在生活着,看着周围的那些事物,第一反应只会是熟悉或者不熟悉。有多少人会带着数学思想去看那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几何图形呢。其实,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很多东西,它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它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都蕴含着数学思想。 比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呢。这里就有着数学的思想。因为圆形的每一天直径都是相等的,井盖做成圆形的,那么无论怎么放置,盖子都可以恰好盖上,而不会掉到井里去,同时也保障了在下面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除了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外,圆形没有棱角,搬运可以滚动,节省体力。 蜜蜂的蜂房为什么要是正六边行的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最少的材料,二是最多的空间。六边形的内角为120度,3个六边形刚好可以围城360度,不浪费一点空间,边数超过六边形则会浪费空间。如果用四边形或者三边形,虽然不浪费空间,可是去浪费材料。所以蜜蜂在营造蜂房的时候,可是拥有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啊。 还有我们宿舍门口那个移动门,为什么要是平行四边形呢?当然,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开门是对四边形进行挤压可以减少间距,从而在大门打开后节约空间。同样,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则有稳定性。所以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呈三角形的,例如照相机的三角支架、电线杆、桥梁下面的拉杆等等。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方说小朋友在打扑克时快算二十四、数学填框游戏,就连赵本山的小品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数学游戏,如“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现实生活中,购物、估算、计算时间、确定位置和买卖股票等等都与数学有关。无论人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同程度地会用到数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的思考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需要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与预测,还是基因图谱的分析、工程设计、信息编码、质量监测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而且,数学是和语言一样的一种工具,具有国际通用性。 一个对生活有计划的人,都会对一天的事情进行一下比较简单的计划,一天中要干哪些事情,需要什么时间完成,这一天的预算支出、收入各多少;有了一个初步的打算以后,便开始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实施;一天的工作进行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计算、预算即数学。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是对这一天进行的小结,小结也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学运算进行的,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个比较直观的数字。 在一年要结束的时候,商人在谈论中说我这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农民也在谈论这一年中收入多少粮食;工人也在谈论在这一年的收入与支出是否相当,有多少存款;军人谈论这一年中训练成绩如何,提高了多少成绩;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是对一位教师一年来辛苦工作的衡量标准;单位也在做这样那样的总结。一年的结束是这样的,下一年的开始同样也要有一个预算;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一个阶段人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等等,都在用数学的方法对他们在不同时间、地点、空间、人员、事务等等上做一定的运算后,得出一个直观的数字标示量,作为一个目标、结论、预算、程度等等。 在七年级我们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如何用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在这里就列举一题。 问:把一篮苹果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那么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那么最后一个学生分得的苹果将少于3个。学生的人数和苹果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教养随笔《无处不在的教育》

教养随笔《无处不在的教育》 这是前段时间我园大班小朋友在课间的自 主活动中遇到的事情,觉得有意思,就把它记录下来了。 记得那天是中午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兴冲冲的跑过来说;“老师,走廊的地上怎么有那么多的小洞洞,那是用来做什么的呀?”我故作不知道的样子,惊讶的说;“是吗,在哪呢,能带老师去看看吗?”那些小孩子异口同声的说;“好,带你去”。我跟随他们来到走廊上,我和小朋友一起蹲下身子,认真细致地观察起来。这时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与小朋友之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作为启蒙教育者,我应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那些小洞洞直径2-3厘米,都是用铁环冲击下去的,地面上共有十来个。这个时候有更多的小朋友围过来了(因为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对他们说:“看出来了吗,是做什么用的呢,是谁弄上去的呢,又是弄上去干什么的呢?”那些小朋友眨着眼睛,笑眯眯的说;“嗯,不知道,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老师,你一定知道的,你就告诉我们吧!”(其实那些小孔是用作下雨天飘雨进去,无处漏水,用来排水的。)我故意用比较神秘的语气告诉他们,“你们这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可以观察,可以思考,可以交流,可以讨论,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想好了呢,就告诉老师。今天,明天,后天,都可以,老师等着。”然后我离开了,我在一旁暗自观察孩子们遇事的表现。他们非常认真地在看,在讨论,在说些什么······。可能有十多二十分钟的时间过去了。这时有5,6个孩子跑到我面前,神情无比兴奋地说;

“老师,我们知道了,知道那是用来做什么用的了。”“好啊,那你们告诉老师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是用来漏水的,是不是?”我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是从哪看出来的呢?有的孩子说不是漏水那个小孔也没什么用呀;有的孩子说我们看到了水流下去的影子了;(是流水的痕迹)。又有的说我就是看见那是漏水下去的等等。我班的小朋友都是4,5岁的孩子,他们能在这么短的时内分析道理,找出答案,真是棒极了。这个时候我是打心底高兴的,身为启蒙教育者也是自豪的,说明我的引导和指点是正确的。我肯定的告诉他们,那个就是用来排水、漏水的。我和孩子们一一击掌,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告诉他们今后遇到事情可以想办法解决······。我想,在这件事情上,我的教育策略是比较恰到好处的。我——是幼儿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的给孩子们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无处不在!

品味无处不在的数学魅力

品味无处不在的数学魅力 发表时间:2015-07-09T08:50:50.8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吴波[导读]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试论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吴波江苏宜兴市树人中学214200 摘要:陶行知主张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和社会联系起来,提倡教学做合一。这些教育理论与现在倡导的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在数学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教学案例,来说明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生活社会实践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他的这种“生活教育”理论和我国现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理念提出教材仅仅是为教师提供的一个范本,教师应该在原有范例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充,实现教材的校本化改编。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学会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品味出生活中的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品味生活中的数学魅力 比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设定如下情境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魅力。雾霾天气在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身体健康的隐性杀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的核心还是能源问题。电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能源之一。节约用电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促使人人都节约用电,某市实行了阶梯电价:每户每月用电在120度以下时,电价为a元/度;超过120度时,不超过部分仍为a元/度,超过部分为b元/度。王明家四月份用电115度,交电费69元,七月份用电140度,交电费94元。(1)求a,b的值。 (2)设该用户每月用电量为x(度),应付电费为y(元)。 ①分别求出0≤x≤120和x>120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若王明家在九月份的电费不到90元,那么他最多用多少度电?解:(1)根据题意,得 115a=69, 120a+20b=94, 解这个方程组,得a=0.6,b=1.1。 (2)①当0≤x≤120时,y=0.6x, 当x>120时,y=120×0.6+1.1(x- 120), 即y=1.1x - 60。 ②∴83>120×0.6=72,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1x-60, 由题意得:1.1x-60≤83所以x≤130, ∴该用户九月份最多可用电130度。 “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让学生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指导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品味社会热点中的数学魅力 最近几年电子产品的发展突飞猛进,手机已经由奢侈品变成了生活必需品。选择哪一种话费套餐最省钱是每一个手机使用者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我在数学课中引导学生对这一生活常用知识进行思考:小刘很少发短信,用灵通卡,王东喜欢用短信和朋友交流,他想用畅玩卡,但又不知道是否划算。王东通过了解画出畅玩卡的费用y (元)与短信x(条)的函数关系图(图1)。请解答下列问题:(1)畅玩卡的费用(y)元与短信x(条)的函数关系式;(费用=月租费+短信费)(2)在图1,中画出(1)中的函数图像;(3)求BC的函数解析式;(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帮王东选择合适的卡种;(5)解释线段AB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资费名称月租费(元)单价(元/条)备注 灵通卡8 0.06 赠送彩铃 解:(1) y=0.06x+8,60≤500×0.05+(x-2100)×10%≤175 (2)略, (3)设BC的解析式为y=kx+b,由BC过点(100, 12)和点(250, 24)得l00k+b=12 250k+b=24 解方程组得k=0.08, b=4 因此BC的解析式为y=0.08x+4

生活中的数学视角

间题和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挖掘其中的数学本质,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类比与推理、引伸与联想,从而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第四章,通过数学项目活动展开是本课程的特色与亮点。数学项目活动, 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课程活动。学生围绕具体的活动主题, 以达成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探索、体验、操作、制作等实践活动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 ?生活中的数学视角?f故为选修课程, 共4个单元, 共18个课时。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或者高二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 一个学期内完成。 二、背景分析 目前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是从概念、定理到计算、证明的学习模式, 数学原本的生动和活泼被大量的考试题所淹没,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但同时他们又认为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不得不学, 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是被追学习而非在兴趣的驱动下的自主学习,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又有, 数学作为一门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学科似乎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不出很大的作用,导致纵多文科学生“厌烦”数学,甚至认为数学无用。其实,数学无所不在。每个人或多或少地要用到数学, 要接触到数学,或多或少地能理解一些数学。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趣的活动中, 数学是幕后的策划者, 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同时, 而数学作为人们认识自然的有力工作和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智慧的传递, 在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开发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它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间题和现象进行剖析, 找出其数学本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均衡、和i皆等数学美,使较为冷漠的数学变得生龙活虎,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数学的“有用”与“好玩”,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学校是一所充满朝气的“年轻”学校,正好与课程改革一路同行了1o年,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倡导“好学力行,健康发展”的办学思想,并不断地对“学”字内涵进深化与拓展,强调培养学生使其“学会学习、学习创新一一”, ?生活中的数学视角提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的校本课程, 它从古今中外人们用数学分析间题的案例中提炼出易于中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能继续开展研究的素材,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研讨、探究,充分流问题内涵、掲示问题本质, 兼冰冷的思考与火热的激情为一体,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开阔数学视野, 这与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一鹿滿承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课机会,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数学视野,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鉴赏力。并借助对某一些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经历小组合作研讨、探究中不断地提升发现间题、解决间题的能力及科研探究意识。具体目标: 1、通过课程学习, 了解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灯谜与诗歌的关系, 能列举3-5应用数学思

【五年级作文】安全教育无处不在

【五年级作文】安全教育无处不在 “叮铃铃”,下课了。一如往常,等孩子们把队伍排好了,一起走下楼,来到操场上。各个班级的队伍如蛇形,井然有序地依次在规定的地方站好。整理队伍,开始做操。看着 孩子们伸臂、踢腿,有板有眼,认真的样子是最惹人喜爱的。 做完操,所有的孩子们仍然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班挨着一个班,回到教室。秋日 的阳光着实热情,但排着最后两个班级的三年一班和二年一班的孩子们,安静地等待,有 序地前行。走到一楼楼梯口,总是碰上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赶着上厕所。平常,看见他们穿 梭于我们班的队伍之间,总显得慌而杂乱,但也由之任之。今天,站在队伍一旁的我,伸 直手臂,轻声说:“你们等一等!”突然,一位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说道:“遇到红灯, 我们要停下来。”我一听,乐了:“是啊!现在红灯亮了,你们不能往前走。我们一起等 一等,好吗?”“嗯!老师。”一位小男孩附和道,“要等绿灯亮了再走。”“老师,那 两个男生闯过去了!”一个扎辫子的小女生大声嚷道。“这时,是红灯。闯过去,安全吗?”我顺势问道。“不安全。”一个忽闪着大眼睛的男生说道,“这样会被车撞到,容 易受伤。”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指责两个“闯红灯”的男孩。只见他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跑进了厕所。眼见大队人马都上了二楼,我一本正经地说道:“孩子们,你们遵守交通规则,表现得真棒!现在是黄灯,五、四、三、二、一,绿灯亮了。你们可以走了,赶紧上 厕所去吧!”“绿灯亮了,绿灯亮了!”孩子们欢呼雀跃,蹦蹦跳跳地跑向卫生间,还不 忘向老师告别,“老师,再见!”望着他们蹦跳的身影,我从内心深处发出会心的微笑, 信步走上楼梯,向教室走去。 孩子,这是多么可爱的字眼!孩子,如同跳跃着的快乐的音符,轻轻一点,就能奏响 一曲欢乐的秋之韵。我静下心来,捧着这两个字。它,很轻,就像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它,又很重,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憧憬、社会的期许、国家的希望。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让我们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触摸他们跃动的心跳,静静等待,拔节的喜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

数学研究学习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及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数学是应用到我们的每个细节。学数学不是当死知识,而是要灵活运用。我们只有真正的学好数学,才能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这天,我正在玩物理学具,因为电学下学期还要学,所以我就玩起了电学里的连接电路。看着那一闪一亮的灯泡,我突然心中起了一个问号,灯泡的容积怎么求呢?那不方不正,又不是球形的灯泡,又怎么能计算求出它的容积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碗里面灌满水,然后倒出来量。可是灯泡又扭不开,也不可能打碎,这怎么求。我低头思考了一会,就想出办法。 我首先找出一个玻璃钢(鱼缸),然后将灯泡放进去,测量说升高了多少。然后套用公示:升高的高度*长*宽,就计算出来了。 还有一个实例:过年的时候,小姑要和姑父回家乡过年,说是要给我带纪念品。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走的,等的我就急了,问爸爸,他这就考我了:“你小姑回去一周,平年2月有28天.,你算算吧。”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她7号回来,对不对?” 知道我是怎么算的吗?是这样的。设这七天最中间的一天为x,得到一个方程: (x-3+x-2+x-1)+x+(x+1+x+2+x+3)=28 解得x=4 4+3=7 数学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只有不断探索,才会获得更多收获 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 步骤 1.准备:一张边长为20 cm的正方形纸板,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以及剪刀、直尺、透明胶、细沙。 2.操作:展开一个无盖长方体 3.设疑: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1)几何思想 (2)把小正方形的边长在2.5cm到4cm之间进行细分,按0.5cm的间隔取值,即分别取2.5cm,3cm,3.5cm,4cm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形纸盒 的容积将如何变化?请学生按照昨天所分的小组填写下面的表格: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人印象里,数学却似乎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那么怎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直接利用例子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例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盒,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盒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大门、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2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数学课本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比较严厉,离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所以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