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政治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政治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政治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考点1:神奇的货币[必背术语]

1、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为什么(神奇)?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怎么办?

从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上看,货币本身并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有节制,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

考点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必背术语]

1、是什么?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

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2、为什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

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

3、怎么办?

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1)解决通货膨胀需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人为出的财政政策,控

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纸币发行量,控制总需求,增加商品总供给,使供求保持平衡,提高存贷款利率,开展保值储蓄业务,增强货币回笼措施等。

(2)解决通货紧缩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

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增发国债,降息。

考点3:信用卡和支票[必背术语]

一.信用卡

1、是什么?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为什么(使用)?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二.支票

1、是什么?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怎么办(用)?

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薄,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考点4: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必背术语]

1、是什么?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2、为什么?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5:多变的价格[必背术语]

1、是什么?市场上不同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商品的价格也有

时高、有时低,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

2、为什么(多变)?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国家经济政策、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发行量等因素也会影响价格。

3怎么办?

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都会造成影响。从政府角度看,要稳定物

价,减少物价波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从消费者角度看,选购商品时要货比三家,同时还要学会选择替代品;从企业角度看,要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6:多彩的消费[必背术语]

1、是什么?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重要环节之一。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为什么(要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包括消费类型、消费结构等)的变化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3、怎么办?

消费者:应该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人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考点7:绿色消费[必背术语]

1、是什么?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为什么?

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促使生产者更加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怎么办?

根据绿色消费的5R特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考点8:扩大内需[必背术语]

1、是什么?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是

国外需求,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2、为什么?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

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

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

长。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怎么办?

(1)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为此必须坚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要坚

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扩大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3)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

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增强居民消费的消费欲望,解除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

(4)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

调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5)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国家

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6)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也影响消费。扩大消费需求,需要消费者转变

消费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对待消费,比如,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信贷消费。

考点9: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背术语]

1、是什么?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为什么?

(1)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

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

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么办?

(1)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

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

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

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考点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背术语]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

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

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

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么办?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

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考点11:企业与公司[必背术语]

1、是什么?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

服务的经济组织。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为什么?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承担社会

责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有利于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有利

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3)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其

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3、怎么办?

(1)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

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公司的成功经营和发展取决于正确的经营战略,自主创新、科技进步、

科学管理,诚信经营,兼并或破产、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因素。(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筹措企业发展资金,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提高决策者的素质等。

考点12:劳动与就业[必背术语]

1、是什么?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2、为什么(就业)?

(1)原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第二,生产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第三,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体现;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

深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怎么办?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

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3)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在政策上支持

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要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渠道;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统筹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4)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

业平等和多种方式的就业观;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发扬创业精神,走自主创业之路。

考点13:自主创业[必背术语]

1、是什么:自主创业是指劳动者依法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办企业。

2、为什么(作用)?

(1)对个人的作用:①创业本身是一种就业,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势

比较严峻的条件下,自主创业可以为自己发展寻找出路。②创业是实

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自主创业有利于劳动者发挥自己的潜能,有

利于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2)对国家的作用:①自主创业不仅为劳动者本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

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②自

主创业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③自主创业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发扬光大。创业精神是一种奋发向上、开

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创业精神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

性和创造精神,促进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

3、怎么办?

(1)创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必须具有

开拓创新精神;同时,自主创业者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

能。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把握市场动向,引领市场先机,生产适销对

路、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

(3)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国家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

考点14: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背术语]

1、为什么?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

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

造性的保证;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每个

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2、怎么办?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备答题术语(6大核心考点万能公式)

202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备答题术语(6大 核心考点万能公式)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1)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2)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 (1)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协商。 (2)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二)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4)是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5)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2017夏季北京高中毕业会考思想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7年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 思想政治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6分) 一、 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8小 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 根据上面图文,建设雄安新区有助于 ①疏解非首都功能 ②探索绿色和创新发展新路径 ③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 ④增加省的行政区域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上图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世界货币 B. 贮藏手段 C. 价值尺度 D.流通手段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10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8小题(共56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44分)。 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3.“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这启示我们 A.季节因素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不值得提倡 C.经济活动需重视影响价格的多种因素 D.贱买贵卖的经济行为违背价值规律 4.去超市购物,我们发现很多食品包装上贴有二维码(右 图),用智能手机“扫一扫”,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保质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二维码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利于 ①维护消费者的权益②降低商品销售价格 ③完善社会信用体系④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82岁的师傅和他的儿子、外都是火车客运司机,祖三代累计行驶里程2100万公里,共排除机车在线故障千余件,发现并防止各种机车事故近百件。下表简要呈现了三人的工作历程。 人物参加工作时间驾驶列车驾驶时间安全行驶里程 师傅1953年蒸汽机车10万小时600万公里 儿子1985年燃机车5万小时700万公里 外2004年电力机车2万多小时800万公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铁路运输效率显著提升 ②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完善,完全满足了民众出行的需要 ③铁路行业改进工作条件,确保员工得到劳动安全保护 ④众多铁路人用奉献坚守,践行了安全行驶的职业忠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读右图,经营者“优惠税钱”是一种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一、唯物论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⑵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

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全套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高中政治常用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常用名词解释 基础知识 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由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家要想顺利 实现价值,就必须关注使用价值(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让渡”?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行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 4、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但它们对商品生产者却具有重大意义一一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超额利润?(鞭子作用) 5、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反比无关 6、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无关正比 二、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含义: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职能:价值尺度(无需现实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大小 流通手段(需要现实货币)媒介商品一一货币一一商品(时空)]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商品价格总额」 4、货币量= ------------------------- _| 货币流通速度 5、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行、面额与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表现 危害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税收 实质 通货膨胀 扩张性 下降利率 下降税率 社会总需求v总供给

6、信用工具:信用卡: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或部分功能

现金支票与转帐支票 7、外汇:用外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升高或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或降低 c n 口hjl? /工居、-nV /r, /tA 宀/zz、/rr /、竜tri/ 、竜乙宀r r r t—t i=t F=I 疋 平衡; 9、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 有利 不利 升高 进口;调整经济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 出口;诱发通胀降低刺激出口;增加就业;增加外汇储备 进口;经济发展 10、保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三、价格2 1、价格的形成因素 ⑴决定因素: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⑵、影响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买方、卖方市场)、竞争程度;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以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 2、价格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⑴对生活的影响: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而言,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相关商品中的互为替代品及互补商品的影响 ⑵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四、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物价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其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⑵消费心理:对经济发展包括收入的心理预期;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等? 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该国分配政策及收入差距大小关系密切?我国消费拉动经济能力不 强) ⑷生产的刺激,如性能、质量、包装等,广告、服务质量等 2、消费类型:有形商品消费与劳务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与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乐系数 4、做理智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完善市场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通过价格、竞争、供求市场机制准确、 及时、灵活地反映经济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

2014高中会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1.2006年3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 A.人们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之所以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 A.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C.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一段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 1.2006年3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 A.人们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之所以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 A.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C.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高考政治全部术语

高考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word完整版)高中政治会考模拟试题

普通高中政治会考模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50分。) 1-4 时事政治(略) 5、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内在联系可用下图表示: 分析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品价值的高低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②生产者是否获利与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③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相互作用 ④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小林的父亲听说小林学了外汇知识,考他说:“我们公司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听说人民币以后还要 升值。假如真是这样,是现在进口这批货物合算,还是以后进口合算?” 小林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 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B. 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可以兑换更少的外币 C. 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升值前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D. 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币越升值,外国货价格越高3.在一些同学中,背名牌书包、穿名牌运动鞋等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对此,有同学提出:反对攀比,不反对名牌;名牌消费应量力而行,避免增加家庭负担。这是提倡 A.缩小消费差别 B .适度消费C .绿色消费D .超前消费 4.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 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A .效率越高收入差距越大 B .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比 C.在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D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5.“制造成本价” “批发价”“零售价” , 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A.分配生产消费 B .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交换 D .生产交换交换 6.有人说,税收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主要是强调税收的 A.流动性 B .无偿性C .固定性D.法制性 8.“善于持家的人都懂得,如果在家里制作的成本高于从外面购买,那么就不要尝试在家里 制作。”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 ①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②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③学会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益④提高本国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在我国,任何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是因为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比例分配的 B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C.权利也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D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11.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 这是对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选用干部通过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 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审、把关。这表明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经济生活).doc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经济生活)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局限性也会引起价格变化。 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3)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如何提高消费水平:(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3)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5、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3)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4)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6、企业经营成功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通过就业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B、通过就业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C、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对党和政府来说:①促进国民经济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经济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考点1:神奇的货币 [必背术语] 1、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为什么(神奇)?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怎么办? 从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上看,货币本身并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有节制,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 考点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必背术语] 1、是什么?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2、为什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 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 3、怎么办? 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1)解决通货膨胀需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人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 应量和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纸币发行量,控制总需求,增加商品总供给,使供求保持平衡,提高存贷款利率,开展保值储蓄业务,增强货币回笼措施等。 (2)解决通货紧缩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 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增发国债,降息。 考点3:信用卡和支票 [必背术语] 一.信用卡 1、是什么?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为什么(使用)?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二.支票 1、是什么?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中会考政治模拟试卷(一)

高中会考政治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6.78570罐美国惠氏奶粉、豆基配方粉在深圳检验检疫局的监督下被拆解销毁。其原因是因为该奶粉含有坂歧氏肠杆菌,婴儿饮用后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这说明 A.任何商品都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 B.任何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生产高质量的合格商品 C.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统一 D.商品生产者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 7.《中国青年报》报道,云南省经营车险业务的4家保险公司——人保、平保、太保、华泰日前联合推出《云南省机动车辆保险行业自律公约》,以期遏制汽车保险代理商获得的“第一暴利”,这表明 A.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缺陷 B.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的形式 D.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 8《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以外的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必须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和调整价格。这说明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都应由政府制定 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应由政府形成 D.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 9.发行国债,增加投资,能拉动经济增长。据统计,国债投资每年能拉动我国GDP增长l~2个百分点。这里GDP是指 A.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B.以国界为准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C.用货币表示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即社会总产值 D.用货币表示出来的净产品,即国民收入 10.第一期国债于3月10日发行,利率首次低于银行贷款,但老百姓仍排着长队去购买。这是因为国债与其他债券相比 ①信用度最高②安全性最好③收益率最高④流通性较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山西等地发生严重水灾,省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紧急调拨应急救灾款和物资,救济灾民,这里的救灾款物属于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社会捐助12.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的缺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①国家必须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今的中心工作

高中生必备:高考政治时政术语归纳

一、财税政策方面 1.减税降费的作用: ①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②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最终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 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 (1)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大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减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构建创新型社会。 (3)有利于扩大就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3.个税改革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大幅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经营者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作用: ①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促进了收入来源单一者与多元者之间的税负公平;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了居民整体税负水平,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采用个性化的费用扣除标准,综合考虑和尊重了个人生活负担的差异性; ④拓宽低税率适用的所得级距,有更多的人适用低税率,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5.电信资费降低的意义: ①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扩大电信消费需求。

②改善用户上网环境,提升民众获得感。 ③降低下游企业成本,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油助力。 ④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形成竞争优势。 二.乡村振兴扶贫方面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 ①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有利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 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国家在扶智方面应如何作为: ①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农民素质。 ②完善分配政策,规范分配秩序,保障农村及艰苦地 区教师的收入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获得感,保障农村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 ③加大“扶贫必扶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就业促进脱贫。 ④鼓励、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活力。 4. 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2017年秋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必修1

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影响价格。 (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4)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致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高中会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高中会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①采用先进工艺手段,降低钢铁生产成本 ②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③积极实施海外并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④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这表明我国() ①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可以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根据我国2003—2013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下图),下列选项选择正确的是() A.a点适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 B.b点适宜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利率 C.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 D.d点适宜压缩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 ①国家完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得税制,中低收人者收入增加,但高收入者缴税增加

②市政府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政府收入减少,但社会公益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③国家扩大营改增范围,财政收入有所减少,但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提高 ④某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可能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6.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针对络上一些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①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②公民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高效性作用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②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③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④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促进政府了解民意,保证国家权力阳光运行 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③创新政治参与方式,确立公民的主人翁地位 ④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热情,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