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

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3. 系统架构

3.1. 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建立面向宏观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

数据库体系

全 支 撑 体 系

织 管 理 运 行 维 护 支 撑 体 系

党政领导机构

项目共建单位

社会公众

元数据库

基础 数据库

中心 交换库 发布库

主题库 网络系统 信息共享平台软硬件系统

数据综合分析系统

标准规范支撑体系

发改委

应用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应用支撑系统

务的数据库和数据服务。总体架构由支撑体系(标准规支撑体系、管理运行维护支撑体系、安全支撑体系)、网络系统、信息共享平台软硬件系统环境、数据库体系(中心交换库、基础数据库、主题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处理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组成。

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收集统计系统和各共建部门的信息资源,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共享,并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库体系:由元数据控制,实现数据的交换、存储和发布,整合共建单位现有信息资源,构建主题库和发布库,为数据服务提供支持。

3.2. 体系结构

专网

专网门户数据综合分析系统

数据库体系Internet

外网门户外网应用:政务及统计信息发布公众互动统计信息检索 互联网发布区

信息共享平台

逻辑隔离

专网门户数据库体系

信息共享平台

数据库管理维护系统元数据库管理系统

基础数据库

用户

数据交换对接

宏观库数据共享(发布)区

宏观库数据生产(工作)区

其它功能

专网发布库

中心交换库

外网发布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元数据库管理系统

主题管理

逻辑隔离

19个委办局

数据

数据...

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

局元数据

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审核转换

共享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划分为工作(生产)区、发布(共享)区和互联网信息发布区。在工作(生产)区构建宏观经济数据的采集、整合、处

理和存储系统;在发布(共享)区构建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与共享、存储与备份和专网门户系统等环境支撑系统;在互联网信息发布区构建互联网门户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

3.3.总体流程图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总体流程图如下: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采用在线填报、数据库对接和基于消息的数据交换三种采集方式,集中采集、整合、存储各共建部门指标数据。中心交换数据库存储各共建部门交换来的原貌数据,基础数据库是对原貌数据进行审核转换和加工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参考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

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论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论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讨论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架构设计采用C/S与B/S混合的架构方式。在全局数据与各院系的数据关系中,采用水平分片的方式;在全局数据与各部门之间,以及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关系中,采用垂直分片的方式。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视图概念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开发过程中在数据集成、测试、分布式数据库部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使用合并复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同步的问题。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应用数据集成合并复制 针对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该高校共有三个校区,总校区和两个校区,教务处等校级行政部门在总校区办公,15个院、系分布在两个校区。在工作中它们处理各自的数据,但也需要彼此之间数据的交换和处理,如何处理分散的数据和集中的管理是一个难题。学校信息系统中复杂而分散的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相互转换和共享等问题是系统开发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技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1、系统的架构设计 采用分布式的C/S与B/S混合的架构方式。各院系、部(室)通过局域网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软件采用C/S架构;其它师生员工通过Internet访问Web 服务器,通过Web服务器再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软件采用B/S架构。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时数据交互性较强,采用C/S架构可以使查询和修改的响应速度快;其它师生员工不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能保证学校数据库的相对安全。 2、数据的分布 从全局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局部数据库自下而上构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各系部存放本机构的数据,全局数据库则存放所有业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检查,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数据冗余,但在不同场地存储同一数据的多个副本,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也提高了局部应用的效率,减少了通讯代价。 将关系分片,有利于按用户需求组织数据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数据关系采用了不同的分片方式: (1)在全局数据与各院系的数据关系中,由于各院系的数据是全局数据的子集,采用了水平分片的方式。 (2)在全局数据与教务处、总务处等各部门之间,数据是按照其应用功能来划分的,所以采用了垂直分片的方式。在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数据库服务器

大型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大型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从大型数据库ORACLE环境四个不同级别的调整分析入手,分析ORACLE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机理,从九个不同方面较全面地总结了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调整方案。 对于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存取,主要有四个不同的调整级别,第一级调整是操作系统级 包括硬件平台,第二级调整是ORACLE RDBMS级的调整,第三级是数据库设计级的调整,最后一个调整级是SQL级。通常依此四级调整级别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优化,数据库的整体性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下面从九个不 同方面介绍ORACLE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一.数据库优化自由结构OFA(Optimal flexible Architecture) 数据库的逻辑配置对数据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ORACLE公司对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种优化结构OFA。使用这种结构进行设计会大大简化物理设计中的数据管理。优化自由结构OFA,简单地讲就是在数据库中可以高效自由地分布逻辑数据对象,因此首先要对数据库中的逻辑对象根据他们的使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数据库的影响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包括将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分开、一般数据和索引数据分开、低活动表和高活动表分开等等。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应当符合下面的准则:(1)把以同样方式使用的段类型存储在一起; (2)按照标准使用来设计系统;(3)存在用于例外的分离区域;(4)最小化表空间冲突;(5)将数 据字典分离。 二、充分利用系统全局区域SGA(SYSTEM GLOBAL AREA) SGA是oracle数据库的心脏。用户的进程对这个内存区发送事务,并且以这里作为高速缓存读取命中的数据,以实现加速的目的。正确的SGA大小对数据库的性能至关重要。SGA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块缓冲区(data block buffer cache)是SGA中的一块高速缓存,占整个数据库大小 的1%-2%,用来存储从数据库重读取的数据块(表、索引、簇等),因此采用least recently used (LRU,最近最少使用)的方法进行空间管理。 2、字典缓冲区。该缓冲区内的信息包括用户账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 说明和权限,它也采用LRU方式管理。 3、重做日志缓冲区。该缓冲区保存为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前滚操作。 4、SQL共享池。保存执行计划和运行数据库的SQ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也采用LRU算法 管理。如果设置过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影响系统性能。 另外,SGA还包括大池、JAVA池、多缓冲池。但是主要是由上面4种缓冲区构成。对这

活动方案之数据库建设方案模板

数据库建设方案模板 【篇一:xxx项目数据库设计说明书_模版】 xxx有限公司 xxx产品/项目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文档介 绍 ....................................................................................................... ............................................... 3 1.1 1.2 1.3 1.4 1.5 2 数据库环境说 明 ....................................................................................................... .................................... 4 2.1 2.2 2.3 数据库系 统 ....................................................................................................... ........................................... 4 设计工 具 ....................................................................................................... ............................................... 4 数据库配 置 ....................................................................................................... . (4) 3 4 数据库的命名规 则 ....................................................................................................... ................................ 4 逻辑设 计 ....................................................................................................... ............................................... 5 4.1 功能模 块 ....................................................................................................... .. (5) 5 物理设 计 ....................................................................................................... ............................................... 5 5.1 5.2 数据表汇 总 ....................................................................................................... ........................................... 5 数据表结 构 ....................................................................................................... . (5)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城市应用之人口基础数据库 转型期的中国是人口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密切相关,人口问题的聚集与凸显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人口数据的科学有效管理,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简称“人口库”),从而切实提高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水平就显得相当重要和紧迫。 人口库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人口基础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之一,现行人口管理模式和信息应用模式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各个相关部门只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相互间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孤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的弊病已显端倪:一方面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1、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平台是有效实施人口战略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支撑。 人口信息是社会的基础信息,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管理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安局、劳保局、建交委、社发局、工商局等部门都在实施对部分人口的专门管理,其要求是对实际居住地人口的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各部门对人口管理和发展存在差异,统计口径也不一致,造成人口管理、统计的基础和基数始终不能统一,致使不能得到准确的人口及其分布状况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以公民身份号码(境外人口为护照号)为唯一代码,以其他部门为补充和核准的,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人口基础数据

大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设计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项 目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籍数据库建设 (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 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 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以满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

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控制及服务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空间数据库 农村集 体建设 用地和 宅基地 使用权 非空间数据库 扫描文件 调查表格 权属资料 其他数据 土地权属数据 居民地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 图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1. 数据源 数据源,顾名思义就是数据的来源,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来源随着公司的规模扩张而呈递增趋势,同时自不同的业务源,比如埋点采集,客户上报等。 2. ODS层 数据仓库源头系统的数据表通常会原封不动地存储一份,这称为ODS(Operation Data Store)层, ODS层也经常会被称为准备区(Staging area),它们是后续数据仓库层(即基于Kimball维度建模生成的事实表和维度表层,以及基于这些事实表和明细表加工的汇总层数据)加工数据的来源,同时ODS层也存储着历史的增量数据或全量数据。 3. DW层 据仓库明细层(Data Warehouse Detail ,DWD)和数据仓库汇总层(Data Warehouse Summary, DWS)是数据仓库的主题内容。DWD和DWS层的数据是ODS 层经过ETL清洗、转换、加载生成的,而且它们通常都是基于Kimball的维度建模理论来构建的,并通过一致性维度和数据总线来保证各个子主题的维度一致性。 4. DWS层 应用层汇总层主要是将DWD和DWS的明细数据在hadoop平台进行汇总,然后将产生的结果同步到DWS数据库,提供给各个应用。 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的任务就是把数据从各种数据源中采集和存储到数据存储上,期间有可能会做一些简单的清洗。 比较常见的就是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 先做sdk埋点,通过kafka实时采集到用户的访问数据,再用spark做简单的清洗,存入hdfs作为数据仓库的数据源之一。 三,数据存储 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张,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到,像一些大公司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都在PB级别,传统的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存储要求,目前hdfs是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仓库/数据平台最完美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在离线计算方面,也就是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部分,Hive还是首当其冲的选择,丰富的数据类型、内置函数;压缩比非常高的ORC/PARQUET文件存储格式;非常方便的SQL 支持,使得Hive在基于结构化数据上的统计分析远远比MapReduce要高效的多,一句SQL可以完成的需求,开发MR可能需要上百行代码;而在实时计算方面,flink是最优的选择,不过目前仅支持java跟scala开发。 四,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是指不同数据存储系统之间要进行数据迁移,比如在hdfs上,大多业务和应用因为效率的原因不可以直接从HDFS上获取数据,因此需要将hdfs上汇总后的数据同步至其他的存储系统,比如mysql;sqoop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Sqoop太过繁重,而且不

数据库设计方案

数据库设计方案 一.概述 数据库内容: 1、数据源分析: 1、1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各类基础地图数据、专题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这此数据必须经过数字化,形成矢量图形,并附有属性数据。以便日后进行空间分析处理1、1、1基础地图数据 包括各基础地理要素地图,比例尺。。。,主要有省、县、乡(镇)三级行政界限、道路、居民地、水系以及等高线(DEM)地图。 1、1、2专题地图数据 主要包括县域内各类资源不同年份的分布图以及各种专题地理要素图,比例尺在。。。。,具体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森林图、草(绿)地图、气象图及地貌图等。 1、1、3遥感影像数据 1、2属性数据 1、2、1社会经济属性数据 主要指县、乡、村反映地区社会经济概况的多种数据,如人口数量、国民收入、产业结构等,具体包括:人口与劳动力的数量:、结构与增长率;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如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其她与生产有关的数据。 1、2、2自然属性数据 包括多年平均气温数据、各年积温数据、太阳辐射、湿度、年平均降水量;种植业构成,各类农作物的历年产量、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的数据,包括面积、总量等;水资源状况: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质、用水结构此外还有主要自然灾害数据,如水灾、旱灾、雹灾等数据。 1、3照片与视频数据 由于人类对各类彩色图片以及动态视频具有最敏感的接受效应,因此有必要对调查样区相应资源进行拍照与摄像,图片存成tif格式,视频制成avi动画对于同一样区应该采集不同年份的照片与视频数据,这样能够鲜明地对比出各类资源动态变化的情况。 2、数学规则: 投影 坐标 比例尺 3、数据编码: 1)字符编码适用于反映各个专题因子的空间地理位置与专题属性,各个专题分类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编码系统。 2)数字编码适用于建立数字模型后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具体专题内容,实际上就是专题分类体系的定量化反映。所有专题因子的标准化处理结果采用统一的编码方

空间数据库设计综合实习报告

空间数据库设计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091、092班 实验人员名单及学号: 日期:2011/10/24 目录 空间数据库设计综合实习报告 (1) 一、设计题目 (2) 二、实验目的 (2) 三、需求分析 (2) 四、功能分析和数据组织 (2) 五、数据库建设流程 (2) 5.1软硬件配置 (2) 5.2数据采集流程 (3) 六、数据库应用案例 (6) 6.1.查询 (6) 6.2 缓冲区分析 (9)

一、设计题目 成都市市区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构建 二、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和建立空间数据库,掌握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建设流程,学会利用所学GIS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需求分析 1. 利用计算机进行显示城市信息; 2. 借助现有城市专题图能否自己构建一个简单的基础城市地理数据库; 3. 在基础数据基础上,完成自动制图。 四、功能分析和数据组织 1.功能分析:该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成都市的基本道路信息、居民点分布信息以 及学校医院等政设服务性机构信息。 2.数据组织:居民点分布数据、道路数据、河流数据、现有公园分布数据、 市内现有基础服务设施分布数据,几类数据应该平行组织,以便 建立他们之间拓扑关系。 五、数据库建设流程 5.1软硬件配置 1.软件:专业软件ArcGIS9.3 系统软件windows 7

2.硬件:酷睿系列微机 5.2 数据采集流程 按照功能设计、数据组织,因此数据采集的流程为: 1)收集进行数字化的基础数据:成都市地图;若干具有精确地理位置的特征点; 本实验数据来源于空间数据库DATA\栅格专题图: 成都.bmp,成都市若干道路交叉口的地理坐标(WGS-84坐标系).txt。 其中,成都.bmp作为数字化底图,从它上面提取所需数据;而成都市若干道路交叉口的地理坐标(WGS-84坐标系)这个文件则是作为地理参照,以此为依据对底图进行几何校正。 2)地理参考:对所得地图进行地理参考; 利用pci对底图进行校正,采用输入已知坐标的方法,为底图加上地理坐标WGS-84。 3)数字化:对地图信息进行分层数字化; 分工合作对底图进行数字化:用画多边形、线、点得方法,针对不同特征的图形,采用不同方法,比如,河流道路呈线状,则采取画线的方式,而学校医院已有标识,则采用画点的方式将其提取出来。 4)坐标统一:对所得图层统一进行投影,采用高斯投影; 所得的几个图层均以经纬度的方式即地理坐标表示,由于这对于常人认识地图的方式有所不变,故要统一为它们加上投影信息Gauss_Kruger。 5)构建Geodatabase,并对图层经销属性域的编辑; A.在ArcCatalog中相应文件夹下建立文件空间数据库CITY,如图5.1;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2)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2)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

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

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 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 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方案

1.大型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库的数据量很大时候,即使服务器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某些复杂的查询操作都会非常缓慢,影响最终用户的体验;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对数据库的装载与导出,备份与恢复,结构的调整,索引的调整等都会让数据库停止服务或者高负荷运转很长时间,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分区表技术 让用户能够把数据分散存放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中,提高这些磁盘的并行处理能力,达到优化查询性能的目的。但是分区表只能把数据分散到同一机器的不同磁盘中,也就是还是依赖于一个机器的硬件资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布式分区视图 分布式分区视图允许用户将大型表中的数据分散到不同机器的数据库上,用户不需要知道直接访问哪个基础表而是通过视图访问数据,在开发上有一定的透明性。但是并没有简化分区数据集的管理、设计。用户使用分区视图时,必须单独创建、管理每个基础表(在其中定义视图的表),而且必须单独为每个表管理数

据完整性约束,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还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使用自增列,不能有大数据对象。对于全局查询并不是并行计算,有时还不如不分区的响应快。 库表散列 在开发基于库表散列的数据库架构,经过数次数据库升级,最终采用按照用户进行的库表散列,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自己业务逻辑进行的,没有一个通用的实现。客户在实际应用中要投入很大的研发成本,面临很大的风险。 面对海量数据库在高并发的应用环境下,仅仅靠提升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分布式网格集群通过数据分区把数据拆分成更小的部分,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中。查询可以由多个服务器上的CPU、I/O来共同负载,通过各节点并行处理数据来提高性能;写入时,可以在多个分区数据库中并行写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写入速度。

基于CityGML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研究

基于CityGML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研究 目前,全国正积极开展智慧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若想构建智慧化、数字化的城市就必须建立三维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但是三维模型数据通常较难共享,所以必须建立CityGML模型共享标准。为了进一步明确在CityGML基础之上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其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望对该模型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新思路,并为日后应用提供帮助。 标签:CityGML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库;设计研究 国家自从提出测绘地理信息“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后,全国各地均积极开始构建完善的数字城市建设,传统的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很多大数据格式难以兼容和共享,为了有效的完善该模型建设,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CityGML技术的标准,并为空间数据存储建立了相关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CityGML技术在模型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内容论述如下。 一、CityGML技术和模型概述 1.概念概述 CityGML技术和模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地理标记语言技术和模型,该模型下的数据较为开放,属于GML3的一种应用模式,其交换格式是在虚拟3D 城市模型和XML的存储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可以对城市中的三维对象建立相关的信息模型,可以显示多种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和数据关系,经由该模型建立的区域模型的语义、拓扑、几何关系明显。使用这种技术和模型不仅可以有效的显示城市模型的外观,还可以建立其系统的语义属性,可以更加直观的表现城市植被、交通设施以及地面情况等。目前,较为先进的版本为CityGML2.0版本。该版本中内含11个扩展模式和1个核心模式。 2.关键技术说明 为了深入应用该模型,必须对其关键技术进行认知和理解,其模型中主要的模型和技术包含两点,一是LOD细节层次模型,二是语义/几何一体化表达模型。在该模型中一共有五个连贯细节层次,只有提高这些细节层次才可以更加高效的收集各种细节。而细节层次联合地域建立的LOD0-地域模型多指2.5维度的数字地形模型,属于一种较为粗糙的层次模型。其中,该模型中的LODl模型缺少屋顶的模型结构;而LOD2模型则为屋顶和纹理的粗模,期间涵盖了植被等物体;LOD3则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建筑物模型,该模型的分辨率更高,细节层次呈现也较多,其中的交通设施和植被模型显示更为精细;而LOD4模型则是在所有模型基础上增设了细致的3D物体结构,其层次也更加详细。 在CityGML中,语义,几何一体化表达模型是其主要的设计内容。在该模型中可以建立语义机制,语义内容中将窗户、墙壁和建筑物等真实物体采用一定

分布式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分布式数据库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班级: 姓名: 设计时间: 指导教师: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成绩:____评阅教师:_____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4)

1.2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5) 1.3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5) 1.4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发展动向 (5) 第二章分布式数据库理论 (7) 2.1分布式数据库理论 (7) 2.1.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有关概念 (7) 2.1.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7) 2.1.3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片 (9) 2.1.4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布 (9) 2.1.5数据分布设计策略 (10)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13) 系统功能设计 (13) 系统结构设计 (13) 系统概念设计 (14) 系统逻辑设计 (14) 系统物理设计(表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实现 (19) P OWER B UILDER开发工具简介 (19) P OWERBUILDER 9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 (19) 编码规范 (20) 应用程序对象A PP_MAPBEX (20) 具体窗口的实现 (21) 摘要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正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推动和实践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生活在的应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本系统为简易的分布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 本系统采用了Power Builder9+SQL2000的结构来开发程序。Power Bulider(以下简称pb)做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和程序界面开发工具,pb具有功能强大,集成性好的优点,很适合小型系统的应用开发和界面开发。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2000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使用相当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一套图形工具,如服务器管理(用于启动和关闭数据库服务)、企业管理器(用于创建和修改数据库及备份数据库等)和查询分析器(用于交互执行Transact-SQL 语句和过程并提供图形查询分析功能)等。本报告说明了整个系统从分析到设计再到实现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分布式信息管理系统 PB+SQL2000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而构 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

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因此,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2016-2017年) 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

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使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内容 围绕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

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1.2建设目标及建设容 第二章、需求分析 1.3功能要求 1.3.1数据采集整合 通过数据采集、加工、整合服务,进行整理后,汇入统一的系统数据库存储。其处理过程可监控,可回溯,可重新采集。系统详细记录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整合规则,提供编辑处理。 数据采集主要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1. 文档:采集存储各种文件、预案; 2. 视频:采集存储各种演戏视频。 3. 地图:采集存储各种地图数据。 1.3.2数据查询应用 在数据采集与数据整合基础之上,根据用户权限提供定制的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可定制信息的展示容,具体的详细页,这些功能只需分配给某具体用户,即可直接使用。支持查询条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地图、文档、视频等容进行查询。

系统能提供强大的搜库功能,用户输入一定条件后,系统可在整个数据库中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据。 系统既能够实现简单的指定查询功能,又能够实现复杂的条件组合查询功能,既可实现精确查询,又可实现模糊查询。 利用现有采购的地理信息软件,建立地理信息关联数据库,结合大队的工作方法,实现人、地、物、事、组织五要素的关联,实现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 1.3.3系统统一日志 日志是指系统或软件生成的记录,通常采用字符形式或标准记录形式。本系统中的各种操作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日志信息,这些信息要存放到数据库中,作为整个系统的统一日志的一部分。 统一日志的功能包括日志的统一存取、分析查询、集中管理和报表生成及打印功能。 统一日志服务的统一存取功能为系统提供统一的日志存取接口。该接口利用消息传输服务将各应用的日志统一存放到数据库中。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有效的管理查询提供方便,同时简化了软件的日志操作流程。 统一日志服务提供统一的日志查询接口,支持多种方式和快速的日志查询功能。通过按不同方式的日志查询结果,可以利用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统一日志服务提供统一的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实现日志的导出、删除(经认证授权的管理员才可以执行删除操作)等日志管理功能。该功能可在系统管理席位上为管理人员提供日志管理功能。 1.3.4用户权限管理 具体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具有相同应用需求的用户归入角色进行管理,由系统管理员对角色统一分配权限,即根据不同角色的应用需求将系统功能进行分配。

城市规划中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重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服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高公共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科学决策能力及共享服务水平。并能够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 数字城市以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城市空间框架建设的核心。是对城市的多源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为各类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应用部门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空间信息模块,通过不同模型结构提供多种分辨率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地理信息,服务于多种应用领域。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软硬件支撑环境等组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是指通用性较强,功能共享需求最大,能够被测绘相关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数据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的基础单元。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表达自然地理信息的地貌、水系、植被;表达社会地理信息的居民地、交通、管线、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同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细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实现数据的基本输入、编辑、查询、浏览、分析、统计、输出以及更新维护为目标,对以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获取的不同格式、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和存贮,从而对城市多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为城市中与测绘需求相关的部门(国土、城市规划、测绘、林业和农业等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各类社会经济信息的整合、共享提供专业、通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形数据库建设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或数字城市的定位基础。该类数据库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表达的各类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注记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码,以一定的规则分层,并对各要素的空间、属性信息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等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 1.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组成 城市空间基础数据是各类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 它主要包括了全要素的基础 地形图数据、正射影像数据及地下管线数据三部分。 1. 1 基础地形图数据 基础地形图数据是指矢量化的线划图, 主要包括: 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及附属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质地貌、植被九大类的内容。它既包括以矢量结构描述带有拓扑关系的空间信息又包括以关系结构描述的属性信息。它全面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可作为人口、环境、交通、报警等其他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1. 2 正射影像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是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数字影像。它是经过对像元纠正、影像镶嵌等一系列处理后形成的影像平面图, 带有坐标格网和图廓整饰, 其上可叠加线画要素、文字注记等。较传统的地图而言, 正射影像图具有信息量丰富、直观易读等特点;它生产周期短, 现势性好。主要用于宏观规划、资源普查、环保管理等。 1. 3 地下管线数据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管线资料的准确、完整与否, 直接影响着城市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