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青稞新品种藏青320

优质青稞新品种藏青320

优质青稞新品种藏青320
优质青稞新品种藏青320

优质青稞藏青320品种介绍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选用最能适应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品种,是取得丰产的前提。本章介绍了当前西藏主要推广应用的青稞品种。

藏青320

(一)品种来源

藏青320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1973年用藏青334与拉萨白青稞杂交的后代品系"7323"做母本、藏青7239为父本杂交,于1982年选育而成的中晚熟丰产型品种,1985年通过审定后开始逐步推广,是全区各农区主要种植品种和迄今推广面积最大的新品种。

(二)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05~110厘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能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宽、厚,株型紧凑,抽穗整齐一致,穗长7厘米以上,总小穗数55—60个,每穗结实50粒左右,千粒重近50克,长芒四棱,稀穗、白颖白粒,籽粒饱满、品质好。单株有效穗数1.5个左右,成熟一致,熟性较好,穗下垂。

(三)适宜推广地区

适宜于海拔3500~4100米农区的中等肥水条件下种植,也可在半高寒农区种植。

(四)栽培技术要点

每亩播量12.5~14千克,保证基本苗在15~18万株/亩,每亩成穗数18~20万穗左右。要求每亩最低施肥量为厩肥1500千克,磷酸二铵lO千克,尿素10~20千克。严格包衣、药剂包衣和农药拌种,并在中后期及时防治蚜虫。一般常年产量200~300千克/亩。

青稞种植技术

青稞种植技术 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过镇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一、精细整地 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过镇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二、轮作倒茬 青稞选茬是一个重要问题,重茬造成土壤养分缺乏,并加重了病、虫、草的危害和蔓延。导致产量无法提高,造成减产。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要求三年以上的轮作:一般轮作方式为青稞——洋芋——油菜——豌豆。 三、选用良种 80年代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有肚里黄,白六楞头品种;90年代从张掖山丹引进的亩担、昆仑10号品种,从青海省海北洲农科所引进的北青1至6号青稞品种,均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逆性,尤其是北青6号,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是我县脑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最佳品

种。在浅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昆仑10号,该品种较耐水肥,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节秆粗矮,耐寒抗病抗倒伏,不退化,在多年的生产中,均显示了优良的种性,大田生产平均亩产在300公斤以上。 四、合理施肥 青稞生育期短,前期对营养物质需求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点,青稞要求有机肥要腐熟。氮、磷、钾三要素配施要科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青稞在生产中所需的氮磷钾比例为1∶0.5∶0.8,亩施纯氮8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6公斤合理补充微肥,可采用叶面喷雾追施。每隔5—7天喷1次,一般喷3次为宜。 五、合理密植 青稞的密度,一般应视不同地区、品种特性、播种早迟、土壤肥瘦等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土肥条件十分优良应合理密植,亩播量严格控制在18公斤,亩基本苗28—30万株左右,这样产量最佳。 六、适期播种 青稞应在谷雨后、立夏前播种最为适宜,过早过晚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播种深度掌握在5—6厘米。

青稞栽培技术

青稞栽培技术 一、青稞栽培的重要意义 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海拔1900m~4200m的河谷地区。在海拔4200m~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青稞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其二: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青稞的加工和饲用地位更加明显,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其三:青稞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西部高原地区酿造青稞酒、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稞; 其四:青稞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青稞的蛋白质含量为10.2%,最高可达到14.81%,脂肪为1.5%。每一百克青稞面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3.6毫克,维生素E0.25毫克。这些物质与人体的健康发育都有一定的关系。藏族人民很少得糖尿病,与其食用青稞产品有很大关系。且青稞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 其五青稞有保健功能。青稞味甘咸,性微寒、无燥热。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米。久食滑肌肤,能宽胸下气,消极进食,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等。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凉。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泻。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400万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稞栽培技术 (一)、西藏麦类作物的优良品种

藏区青稞生产与发展

藏区青稞生产的现状与发展 ——青稞高产创建培训材料甘孜县作为我州青稞的主产县,总产和播种面积均居全州第一,因此,青稞生产应是甘孜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给合我所这几年在青稞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谈谈藏区青稞生产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在青稞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在座各位如何就如何发展甘孜县青稞产业有所启迪。谈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粒大麦的统称,在其它一些地区称之为元麦、米麦。我州常年播种面积为50万亩左右,以春青稞为主。总产与播面分别占粮食总产与播面的1/3左右,为我州主要栽培作物。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青稞在农牧交错的青藏高原区域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青稞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

食源作物发展。因此,全面分析藏区青稞生产、消费现状,对指导甘孜县青稞生产意义深远。 l青稞生产的基本特点 1.1地域分布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生产自成体系。 青稞的种植范围包括位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共二十个地、州、市。由于这一区域地势高昂,群山连绵,使青稞生产天然分隔,大致形成了藏南河谷农区、藏东三江流域农区、藏东南农林交错区、喜马拉雅山南坡秋播区、藏西北荒漠高寒农区、柴达木盆地绿洲农区、青海环湖农业区、青海环藏农牧业区、甘肃天祝藏蒙黄高原交汇农区、青(海)南一甘南一阿坝高原农牧过渡区、甘孜荒漠半干旱农区、迪庆温湿农区等十多个生产区域类型(这是西藏农科院强小林研究员和我所青稞研究人员共同提出的青稞生产区域分划,也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此外,临近青藏高原的云南丽江地区、四川凉山州木理县、和青海、甘肃接壤的河西走廊一带的军垦农(牧)场也有青稞种植。全区域青稞播种面积2004年数据统计近

青稞有机种植栽培技术

青稞有机种植栽培技术 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青稞有机种植栽培技术如下: 一、精细整地 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过镇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二、轮作倒茬 青稞选茬是一个重要问题,重茬造成土壤养分缺乏,并加重了病、虫、草的危害和蔓延。导致产量无法提高,造成减产。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要求三年以上的轮作:一般轮作方式为青稞——洋芋——油菜——豌豆。 三、选用良种 80年代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有肚里黄,白六楞头品种;90年代从张掖山丹引进的亩担、昆仑10号品种,从青海省海北洲农科所引进的北青1至6号青稞品种,均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逆性,尤其是北青6号,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是我县脑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最佳品种。在浅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昆仑10号,该品种较耐水肥,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节秆粗矮,耐寒抗病抗倒伏,不退化,在多年的生产中,均显示了优良的种性,大田生产平均亩产在300公斤以上。 四、合理施肥 青稞生育期短,前期对营养物质需求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点,青稞要求有机肥要腐熟。氮、磷、钾三要素配施要科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青稞在生产中所需的氮磷钾比例为1∶

青稞栽培技术

青稞栽培技术一、青稞栽培的重要意义 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海拔1900m~4200m的河谷地区。在海拔4200m~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青稞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其二: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青稞的加工和饲用地位更加

明显,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其三:青稞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西部高原地区酿造青稞酒、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稞; 其四:青稞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青稞的蛋白质含量为10.2%,最高可达到14.81%,脂肪为1.5%。每一百克青稞面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3.6毫克,维生素E0.25毫克。这些物质与人体的健康发育都有一定的关系。藏族人民很少得糖尿病,与其食用青稞产品有很大关系。且青稞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 其五青稞有保健功能。青稞味甘咸,性微寒、无燥热。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米。久食滑肌肤,能宽胸下气,消极进食,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等。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凉。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泻。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400万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稞栽培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