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意思考教学与策略.

创意思考教学与策略.

创意思考教学与策略.
创意思考教学与策略.

創意思考教學與策略

潘裕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創意通常不是神聖的靈光,而是像微弱的碳灰,需要用力去搧動火他才會燒的越旺」

創意無所不在,而且每個人都需要他,但是創意是什麼,如何產生,要產生創意需要哪些條件,似乎常常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迷。因此,在探討創造力在生活中的應用上,有一些觀念必須要釐清,以下本文就有關於創意的本質,重要性,與創意思考教學與創意的技巧,以及如何培養創意,做一探究。

壹、為什麼需要創意

一、創意是社會的需求

很明顯地,問到這個問題,似乎有著很自然的理解,因為感覺到需要他,實然,創意不屬於任何行業,但所有的行業都需要他。創意也不屬於任何人,但所有的人也都需要他。為什麼?其其實要先瞭解創意的本質內涵,相對於知識創意屬於對未來的發展,每個人當前所擁有的知識並不能解決人類在未來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人需要運用創意來解決他們對當前且未來的問題。

二、時代唯一不變的是變

根據ATNT 的研究推估人類的知識假設從耶穌誕生那年起算為零的話,

一直到自1800 年人類的總體知識增加為1。從1800 年至西元1900 年每一百

年增加為2。從1900 年至1950 年當工業時代來臨後,由於專門需求能力增加,知識增加由每五十年增加為4。自1950 年至1960 年工商時代把知識的增加速

度快速的推展到每十年增加為8。若以此論之,進入21 世紀的今日,資訊的

快速增加與更替,知識更是以數倍式的方式在增加與變換。我們可以說這個時代是一個知識快速折舊的時代。

當社會不斷改變時,因應時代潮流所需要的主要才能也會隨之改變。未來,今日一些無足輕重的智慧,隨著時日遷移而將會變得炙手可熱。今日我們的社會已經從以工商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變為以服務為主的社會時,人際智慧的重要性就會隨之提昇。同樣地,因應這個轉變快速的社會趨勢,對於具備高度想像力、創意的專門人才也會更形重要。創意、想像力非但只是適應社會的變化而已,更重要的是去創造社會的需求(潘裕豐,1999)。

貳、創意是什麼

那創意是什麼呢?對於創造力的研究,可以從創造力的本體論來著手,瞭解創意的本質為何,在進一步認識與瞭解創造的歷程,以及創造得過程中如何使用技法以產生創造。分析與歸納各家的理論與研究中,探究創造思考技法的使用在

創造力實踐中的使用時機與角色。

創造力的本質研究很多(杜明城,1999;陳龍安,1994,1998;潘裕豐,2006;Torrance,1988;Williams,1970)。大體而言,創造力的本質可以歸納認知本質: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情意本質:敏覺、冒險、挑戰、好奇。但是這些本質有時在創意的產品上是無法被檢視的。因此,本質的研究對於如何產生創意有著相當大的助益。當我們在檢視創意時時常需要一些準則作為創意與否的依據,依此,個人將創造力的本質歸納為可變性、突破性、獨創性與新穎性。用創造的本質為本,潘裕豐(2006)以三個定義來探究創意的內涵與應用。一、創意是對傳統或文化的再詮釋

創意的相對詞其實是傳統,傳統所象徵的意涵常常是我們的習慣、文化和社會既定型態,而創意則是要思考如何在傳統上尋求一個新的出路,不然傳統在時代的脈動中將逐漸退場,所以對傳統的再詮釋就是對傳統的精緻和創新。例如,圍棋是日本非常重視的一個傳統文化,但是在1960 年代由於任天堂的

問世,導致學習圍棋的人口急速下降,許多對於圍棋這項傳統的愛好者憂心沖沖,深怕這個傳統文化會逐漸沒落,於是有倡導復興圍棋運動,「棋靈王」漫畫和卡通結合了傳統與現在讓帶動了兒童學習圍棋的風潮再起,也讓這項文化保住了。又如台灣的宜蘭在參訪法國的亞維濃國際藝術節後結合宜蘭的地方文化歌仔戲、綠色博覽會、溫泉以及國際筏船邀請賽等特色,以交流、展覽、演出、遊戲和親水五大主軸創辦了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都是很好的對傳統再詮釋的例子。

二、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新元素的再進化。

創意其實是從舊有的元素當中透過新的組合或轉換使之產生新的物品。諸如在物品的舊元素新組合上有輪子加上椅子的組合就形成了一種新的創意品-

輪椅。又如概念的組合上有經濟加上知識就成行了知識經濟的新概念。又如日本的口袋怪獸神奇寶貝其實也不過是兩種或多種不同概念或不同動植物的組

合罷了,種子加上青蛙,就成了妙蛙種子。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舊元素的新組合。在形成的新組合後,這個創新的產物將會成為下一個創新的舊元素,如此生生不息,所以創新不斷。

三、創意是對標準或定義的再超越

創意更有一種意涵,就是超越或打破現有情況,因此,我們要問的是現在的標準是什麼?我如何超越他。超越現況就是一種創造。一般而言,我們習慣於在一個規範或形式中做事或思考問題,常常不敢超越這個規範或框架。因為深怕犯錯。然而,創意是需要超越規範,比規範或既有框架更精緻。

例如傳統上我們認為說故事或聽故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對張大光先

生而言卻把說故事當成事業來思考。故事屋是張大光跟兒子講故事、以及帶兒子去聽故事時想出來的商機。

他常常帶兒子去聽故事,發現故事媽媽手上的故事書就這麼大,只有坐在

前面一兩個小朋友看得到張大光認為,講故事用的繪本圖書,往往受限於大小

尺寸的限制,小孩子很難感受到圖畫的魅力,而且國內的繪圖故事書有「圖不對文」的現象。在台灣,雖然能夠讓小朋友聽故事的地點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大人講小孩聽,互動性太少。張大光也去當義務的故事爸爸,覺得說故事應該是可以衍生成為一種專業,決定做一個地方是專門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於是他的故事屋就在這樣的夢想下誕生了。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他的突破規範和把破框架的思想。這就是對標準和定義的在超越。

參、知識與創意

接著我必須對創意與知識的關係做個說明,因為知識與創意常會讓我們迷思於這兩者的關係之上。有著幾個不同的觀點,究竟知識越豐富對於創造力的產生是助力呢?還是阻力呢?我從兩個不同的觀點來論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首先Weisberg(2004)主張知識是創意表現的基本要素,創意與知識之間

存在著一種張力的關係。知識作為創意新構想的建構磚塊,但為了使磚塊真正有用,把這些舊有想法結合在一起的灰泥,其黏性就不能過強。因此如果個人希望在某個領域上生產出新想法或新東西的話,便需要具備該領域的知識。但是過多的知識和經驗會令人習以為常而不自察,反而無法超越刻板反應,因此創造力被假定為一種倒U 字形的曲線,最大的創造力表現是在至中等的知識

範圍上。

另外,有許多針對創意領域上發展的研究文獻中,發展出一種專家水準的「十年原則」(潘裕豐,1996;Hayes,1989)。在這些研究中有一個共同的發現,創意人在生產出其第一個重要作品前,皆已在該領域中有著一段長時間的研究或接觸,這個現象指出必須在個人接觸的領域上擁有深厚的知識,才足以做為創作能力的基礎。從這個角度得到的結論是發展至專家,大量的領域特定知識是創造性表現的先被條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其間認為知識是創意的必要條件,但是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加上對知識的充分想像,才能醞釀出好的創意產品。

肆、創意思考的歷程與創造模式

創意思考的歷程如何產生,研究者綜合許多學者提出他們的看法(陳龍安,1998;Ambile, 1983;Guilford, 1967;Parnes, 1967;Olson,1980;Wallas, 1926)所得認為創造過程可以涵蓋為(一)界定問題,(二)尋求擴散性的解題策略,(三)最佳方案的取得,(四)聚殮性的評估與綜合評價,找出最佳創意,(五)行動。

個人主張創意歷程是創意實踐的道路,走在這條創意之路上,正確的創意工具的使用可以增進創意的產生。認為創意思考歷程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這當中的歷程在創意的產生裡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與意涵。每個階段可以運用不同的思考技法與思考工具作為歷程當中的催化劑。吾人可以在不同歷程或時機運用不同的創意思考技法(工具)來進行問題解決的思考。這對於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產生比較能產生有效性的思考。

伍、創意思考工具

思考工具的運用可以有效的增加創意的產生,基本上可以將思考的技法分為使流暢的思考方法、變通的思考、獨創的思考方法和精密的思考方法。參考許多學者的研究(原來,1991;加藤昌治,2003;高橋誠,2004;Olson,1980),認為可以依其功能分為流暢的思考法、變通的思考法、獨創的思考法和精密的思考法。創造思考提出看法與策略,下列就列舉其其中較為常用及有效的創意思考教學隅策略作概略的說明:

一、腦力激盪術: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BS),英文原意指「突發性的腦風暴」。

是一家美國廣告公司的創始人,Osborn 在1938 年所提出。BS 法強調利用

集體擴散性思考的方式,產生大量的想法,再經由思考的相互激發,引導出

更新穎且特別的構思。腦力激盪法適用於個人或團體思考。過程中鼓勵團體

成員提出多樣構想,並不侷限思考的空間,且鼓勵想出越多主意越好。腦力

激盪法的具體原則有四點:(1)延緩批判:為了讓主意容易產生,所以在團

體中任何判斷必須延至所有參加者發表其意念後,並待整個活動快將完結

前,才共同選出最佳的構想。(2)歡迎自由聯想:即使參與者所提出的意見

很奇特或怪異,我們並不限制或批評不合常理、不切實際或可笑的念頭,因

為此類意念常會觸發其他人的靈感。(3)意見越多越好:意見越多,得到最

佳的解決方法的可能性亦越高。(4)統合與改進:團體的成員互相鼓勵發表

及交流意見,利用改進別人的意見使成為自己的意見,或者連結兩個或三個

以上的思考、看法而產生新的主意、看法或方案。以下簡易介紹其主要內容:(一)意義:腦力激盪術(Brainstorming)是指一群人或一個人運用腦力,做創造思考,在短暫的時間內對某項望提的解決,提出大量構想的技巧。

(二)功能:

1.連鎖反應

2.協力作用 1+1=3

(三)原理與規則

1.二項原理:a.延遲判斷 b.量中求質

2.四大規則:a.禁止批評 b.自由運轉異想天開c.多多益善 d.組合與

改進

(四)二階段

1.構想產生階段

2.構想評價階段

(五)構想的處理原則:不輕易放棄荒誕構想;活用與轉換

(六)構想的評價方式

可運用下列方式進行評鑑1.High-lighting 2.A.L.U. 3.KJ法 4.配對比較分析法

(七)成功的腦力激盪術需要具備之內容有:

1.主席發動思想列車

2.秘書

3.題目的選定

4.小組成員

(八)腦力激盪術實施重點

1.有容乃大

2.強調Software

下表乃是進行腦力激盪術時使用的作業單:

表一、書寫式腦力激盪術

二、心智圖法(Mind Mapping):

心智圖法是一種刺激思考及幫助整合思想與訊息的方法,也可說是一種

觀念圖像化的思考策略(孫易新,2005;羅玲妃譯,1997)。此方法主要採用圖誌式的概念,用線條、圖形、符號、顏色、文字、數字等各樣方式,將意念和訊息快速地用上述各種方式摘要下來,並成為一幅心智繪圖(MindMap)。這樣的心智繪圖,在結構上具備開放性及系統性的特點,讓使用者能自由地激發他/她的擴散性思考,發揮其聯想力,又能有層次地將各類想法組織起來,以刺激大腦作出各方面的反應,從而得以發揮全腦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圖一、心智繪圖範例圖(引自孫易新,2005)

三、六頂思考帽

六頂思考法是deBono 所倡導的思考技法之一,主張思考應該明確化和

簡單化,因此以六頂不同顏色帽子來扮演六個思考者的角色,分別是:

1. 白色思考帽(新聞主播):白色顯得中立而客觀。白色思考帽代表客觀的事實與數字。如:「哪些是我們已經知道的資訊」。

2. 紅色思考帽(演員):白色暗示著憤怒、狂暴與情感。紅色思考帽代表情緒上的感覺。如:「我此時此刻對這件事的感覺如何?」

3. 黑色思考帽(反對黨):黑色是陰沈、負面的。黑色思考帽也就是負面的因素—為什麼不能做。如:「這一點是否符合實際情境?它是否有效?」

4. 黃色思考帽(讚美者):黃色代表陽光和明亮,是耀眼、正面的。黃色思考帽代表客樂觀,包含著希望與正面思想。如:「為什麼這件事可行?」「為

什麼這是一件好事?」

5. 綠色思考帽(創意家):綠色是草地,生意盎然、肥沃豐美。。綠色思考帽

代表創意與新的想法。如:「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6. 藍色思考帽(監控者):藍色是海洋的顏色,代表冷靜的;它也是天空的顏色,在萬物上方。藍色思考帽代表思考過程的控制與組織。它可以使用其

它思考帽。主張學習「六頂思考帽」,必先建立一些觀念:

1. 如果你扮演一個思考者,你就會是一個思考者。

思考應該是活潑有生氣,而不是陰沈、嚴肅的。做出思考者的姿勢,

你就會成為一個思考者,但是要確實的去做,不只是假想。當你做出這個

動作,讓自己和旁人知道你打算思考,不久,你的頭腦就會跟上你在扮演

的角色。

2. 「戴上帽子」是一個非常慎重的步驟。

任何思考時刻都需要有平靜和孤立的精神狀況,想像某人戴上真正的

思考帽,可以幫助你達成這種精神狀態,而不只是單純的對環境狀況的反

應。這裡所強調的是慎重的思考,背景式的思考只是為了應付例行公事,

要讓我們從這種例行、應付式的思考,轉入慎重的思考方式,並沒有簡易

的轉換信號。思考帽就是一種切實的信號,可以讓自己和他人明白,我們

正在思考。

3. 意圖(intention)和表現(performance)

如果你有思考的意圖,接著就會有這種表現。你必須先有成為思考者

的意圖,這點很重要,因為很少人能做得到。學童必須獲得真正的思考技

巧。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思考技巧的觀念。成為一位思考者是一種截然

不同的自我形象,這是一種行動技巧。但是成為一位思考者並不表示你任

何時候的作為都是正確的。一絲不苟的人比較不容易成為優秀的思考者

(自以為是、對開發冒險不感興趣、看不到變通之道等等)。成為一位思

考者也不表示你就是聰明,也不表示你有辦法解決人們期望你解決的棘手

問題,只表示你有意識地希望成為一位思考者。六頂思考帽可以提供一種

簡明易懂的方式,轉意圖為表現。

4 「角色扮演」是自我的假期

扮演別人可以使自我脫離正常自我形象的束縛,就如同一位成功的演

員,他是脫離自我,完全融入劇中角色。思考帽這個大角色被分解為六個

不同的小角色,由六頂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選擇

其中一頂戴上,接著就扮演這頂思考帽所定義的角色。當你換一頂思考帽

時,就必須更換自己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思考是來自所

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由自我出發。

下表為進行六頂思考帽創意活動時的作業單:

表二、六頂思考帽討論單

正:黃紅白藍綠反:黑紅白藍綠對比

結論

四、卡片法:

卡片法是思考視覺化的工具,常見的KJ 法即屬之,此法是由日本人川喜田二朗設計發明的,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使用時是將所採納的問題,利用思考單元化,單元思考卡片化,卡片群島化三個原則來組成腦力激盪後的問題解決法。此法以一張卡片一個概念的原則,將概念一個個的紀錄於卡片上,然後將相似、同屬於一個類型的編彙在一起,再用圖解或列表的方式,將各式各樣的構想統合起來,而進一步地得到一些更新的構想,這些構想可為解決或改進問題方面,帶來新的激勵。操作步驟是由創意團隊小組成員用1 張卡片寫下自己的創意,每一組要寫下100 張小卡片。然後將卡片分類。先把卡片初步分為50 類,再來是20 類到30 類,再來是10 類或更少。分類時應注意新的類別,如此可激發新的創意。最後在白報紙上寫下創意的內容,也可加上圖畫。最後大聲唸出創意,並將分類結果以完整方式呈現。而NM 法是KJ 法的改良,在寫卡片前會先加入個人或團體的冥想,先設定一個主題,由主題中找出關鍵語詞,然後依這個語詞,思考它的聯想、背景、概念以產生新點子再做分類(黃惇勝,1995)。

五、檢核表技術:

所謂檢核表技術(check-list technique)就是從一個與問題或題旨有關的列表上來旁敲側擊,尋找線索以獲得觀念的方法(郭有遹,1973)

檢核表事實上即一份列出有問題或事物改革方向的清單,對每項檢核方

向逐一進行檢查,以避免有所遺漏,而藉自行提出檢視一些問題,會引發找出問題的多面效果的機會。提問越多,就越能探討事物或問題更多不尋常或被忽略的存在特性,從而就這些特性作出更多樣化改良/革新的構思。常用的檢核表有「奔馳法」(SCAMPER)的檢核表法。

1. 奔馳法(SCAMPER)

奔馳法是艾爾伯(Eberle, 1971, 1982)參考了Osborn 的檢核表,提出另

一種名為「奔馳法」的檢核表法,在產品改良中常被應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幫助推敲出新的構想。學者陳龍安(2002)用了「代結應改他去重」七個的中文單字作代號,以方便記熟這七種改良原物的方法。

(1)代(Substituted, S)

何物可被「取代」?

(2)結(Combined, C)

可與何物「結合」而成為一體?

(3)應(Adapt, A)

是否能「適應」、「調整」?

(4)改(Modify, M)

可否改變原物的某些特質如意義、顏色、聲音、形式等?

(5)他(Put to other uses, P)

可有「其他」非傳統的用途?

(6)去(Eliminate, E)

可否「除去」?可否濃縮、精緻?

(7)重(Rearrange, R)

可否「重新安排」原物的排序?

3. 創意檢核表法

我們也可以根據「創意檢核表」的原則,創出改良物品的方法,概要如下:

(1)增添、增強、附加(加一加)

(2)刪除、減省(減一減)

(3)擴張伸延(擴一擴)

(4)壓縮(縮一縮)

(5)改良(變一變)

(6)變換、改組(改一改)

(7)移動、推移(搬一搬)

(8)模仿(學一學)

(9)替代(代一代)

(10)連結(聯一聯)

(11)顛倒(反一反)

(12)規定、設限(定一定)

六、曼陀羅思考技法

曼陀羅memo技法其主要的核心概念為:1.分九個區域,提供如魔術方塊般的視覺式思考。2.中心方格內,寫下思考主題。3.與主題有關,分別記入周圍的八個方格內。4.兩種基本形式:曼陀羅主要有下面兩種思考模式。

圖二、擴散式曼陀羅思考法圖三、順序發展式的曼陀羅思考法

曼陀羅思考的主要原則如圖四:

圖四、曼陀羅思考原則

其實將曼陀羅思考法可以和其他思考技法一起結合使用,可以更進一步的使作品具有精密的功用。

總之,創造思考的目的就在不限制人的思考,然而思考技法的教學不就限制了創意思考了嗎?所以主張不該教導創造思考技法。對此,個人認為創意思考技法的目的與技法教學的對象應該有所不同,對於創造的產出應該是從模仿開始,而後對模仿的事物做微調,再則修改進而才是創新與創造。從這個歷程看來,對於於初學者而言,創造思考技法的教學就具有重要性。創造思考技法的教學可以讓初學者快速的打開創意,活絡思考。然而創意思考技法對於一個專家型思考者而言則可有可無,他們可以不受創意思考技法的限制,發展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甚至創新創意思考的技法。

陸、創意的產出模式

瞭解為什麼需要創意、創意的本質、定義和創意的歷程以及增加創意的思考工具技法之後,最後根據這些論述,我們要如何產出創意呢?我提出一個創造的創意思考模式如圖二,創造先從模仿或移植開始,如前面所舉的宜蘭國際

童玩藝術節就是一例。再來針對這個創意進行修正或改善(加上本土的文化),進一步的改革式的轉變或替代,最後是全然的創新。這是一種漸進式的創造,一個創造的誕生是依附在舊有的知識之上,藉由舊有典範的模仿或移植的修正而得以有新的形式或樣式的產生,在依新的樣式或形式而有全新的創造品的誕生,正如牛頓所說的「我之所以看得更高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是,創新的物或概念問是之後就會成為下一個創造的素材,如此生生不息,也帶動了人類

文明的進化,也可稱之為創化。

圖五、潘裕豐的創意思考模式

柒、創意的培養

要如何來培養我們的創造力呢?我認為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

一、重建自己的創意信心:

認識創意必先相信自己,建立自己對事務正向與積極的價值觀。因為創意是建立在勇氣、挑戰、好奇與冒險的情意基礎之上。所以創意的價值觀是將創意與產出視為重要的人生目標。其次是練習自己的創意表達的技巧,創意也要練習。創意通常不是神聖的靈光,而是像微弱的碳灰,需要用力去搧動火他才會燒的越旺。

二、接近創意、接觸創意、欣賞創意:

顯然地,瞭解創意的資源、對象是創意培養的重要技巧之一。潘裕豐(2005)提出創意模式的途徑,經由模仿、移植、微調、修正、改善進而創新。認為創

意從模仿開始,模仿良好具有創意的典範入手。因此,接近、接觸與蒐集好的

創意品可以藉由別人的創意進而激發自己的創意。再則,藉由記錄並蒐集大量創意、發明、發現及生活上的趣事,可以增廣修正見聞,增加類化與變通的能力。最後,建立創意欣賞以及分享的習慣,一旦養成欣賞與分享創意的習慣,

便可以更自然的面對新的事物、新的觀念,也較能夠面對新的改變,使自己更

有創意的人生觀。

三、表達與分享創意:

(一)養成每天與人分享創意習慣

(二)每個創意要不斷的講給五個以上的人聽

(三)從他人的回饋中瞭解那些是好的創意。

(四)熟記五個隨時可用的創意錦囊。

(五)改編、組合成自己的創意風格。

(六)發掘創意的內在哲理。

(七)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創意。

四、創意的表現技巧

對於創意技巧的熟悉有助於創意的產生,所以我們必須同時去學習創意的技巧與能力,諸如;修飾與精緻能力、能夠進行認知轉換(cognitive shift)可以運用「處理性動詞運用」的技巧、可從不同的面向來解釋事物,諸如六頂思考瑁的思考技巧、類比、模仿的技巧、逆向思考的技巧、聯想的技巧與運用等。

捌、結語

人類不知道的遠比知道的多很多,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需要運用我的創意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創意需要被鼓舞,創意固然具有冒險的特質,但是最大的冒險其實是不冒險,因為如此你將無所突破和成長,人原本就是一個不斷轉變的歷程。

危機就是轉機,不方便常常是創意的誘因,而創意是把不便轉成便利的轉換器。很多得創意都是來自於遭遇的困難開始,當開始尋求轉變時創意就因此而產生。

熱誠是創意者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唯有用心才能創新,舉凡中外之創意傑出者在情意上都是熱情者,沒有不用心而能創新者。因此,正向的面對問題,熱誠的感受問題是創新的重要價值。

參考書目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 心理。

王瑤芬譯(加藤昌治著)(2003)。考具。台北:商周。

江麗美譯(1996)六項思考帽。台北。桂冠。

杜明城譯(M. Csiksentmihalyi 原著) (1999)。創造力。台北: 時報。

呂勝瑛、翁淑緣(1980)。創造與人生。台北:遠流。

洪蘭譯(R. J. Sternberg & T. Lubart 原著) (1999)。不同凡想。台北: 遠流。

原來(1996)。腦力激盪術徹底應用。台北:林鬱。

原來(1992)。如何成為創意人。台北:遠流。

黃敦勝(1995):台灣式KJ 法原理與技術。台北:中國生產力。

郭有遹(2001):創造心理學(三版)。台北: 正中。

陳龍安(2002):創造力訓練課程設計與實施。創造力課程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185-214 頁)。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印。

詹宏志(1998):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台北:臉譜文化。

潘裕豐(1994)。靈性與創造。創造思考教育季刊。6 期,5-9 頁。

潘裕豐(1999)。啟發兒童的創意—創造性思考在教學上的應用。1999 年資優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資優教育學會。

潘裕豐總校閱、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台北:心理。

潘裕豐(2004)。學校創造力指標建構探究。創造思考教育季刊。14 期,19-25 頁。

潘裕豐(2005)。創意思考的過程論與創造思考得技巧。創造思考教育。15 期,

30-40 頁。

潘裕豐(2006)為何及如何進行創造思考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卷,2期,38-55頁。

羅若蘋譯(M. Michalko 著)(1994)。創意思考玩具庫。台北:方智。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 Y.:Springer-Verlag.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In B.M. Staw, & L. L. Cummings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123-167.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Brink, A. (2000). The creative matrix: Anxiety and the origin of creativity. New York: Peter Lang.

Heller, K. A., Monk, F. J. Sternberg, R. J., & Subotnik, R. F. (Eds.) (2000).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ifted and talent (2nd

ed.). New York: Elsevier. .

Runco, M. A. & Albert, R. S. (2002). Theories of creativity (2nd ed.).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Runco, M. A., & Pritzker, S. (1999).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San Diego, CA: Acadmic.

Sternberg, R. J. (1999). Handbook of creativity. New York: Cambridge. Sternberg, R. J., & Dess, N. K. (Eds.) (2001). Creativity [Special se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332-362.

Torrance, E. P. (1988).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as manifest in its testing. In R. J. Sternberg (Ed) ,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43-75).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iner, R. (2000). Creativity and beyond: Cultures, values, and change.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eisberg,R.W.(1999). Creativity and knowledge: A Challenge to Theories.

Handbook of Creativity. 226-251 https://www.doczj.com/doc/676689248.html,: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6:48:48.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刘旭[导读] 刘旭湖北省十堰市广东路小学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96-01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教学,也必须高擎教育改革的大旗,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探究体育教学的全新方法。 一、体育课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锻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3%。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3%。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6%。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18%。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层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层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根据我校班级人数多的特点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4-6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分层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育人愉乐体育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2、利用多变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 3、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锻炼。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获得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堂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形式。 三、创设展现自身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练习活动中去,并鼓励学生在练习当中去大胆探索,进行尝试性练习,努力让学生去找到自己所相应的练习动作,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一个练习“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技巧组合动作练习中,要求学生不仅单纯地对规定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已学过的动作和自编的动作来大胆尝试并进行创编组合,逐步设计成一套新颖、优美,融舞蹈、造型为一体的新的组合动作。此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练习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美组合动作,最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实践,这种练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可以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可以根据所授课的类型、内容、自由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创新,因人而异不断探索,努力保障我校体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发展。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面临被淘汰的窘境。这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后提出了教学创新性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进 行创新只会被时代所淘汰。可以说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机遇。 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意义,提出了小 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对策,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语文教学暴露出很多问题,所以 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 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不断创新,使小学语文重现生机,这样的语文教育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式呆板。 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但是在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研究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的 教学方式是比较呆板的,教师在上课时主要使用的是讲授法,教师总是按部就班 地给学生讲解课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记忆文章。基于语文教学方式是比较呆 板的,所以小学生对语文课文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 是比较被动的。 2.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小学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 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对学生来说只要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就是优 秀的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要学生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 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成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而忽视了小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创新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作用。语文教师实现教学创新,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 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乌鸦喝水》这篇 课文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了乌鸦喝水的场景,然后引发学生 的想象,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不利用小石子,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教 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学生展开思路,发挥创新,献计献策,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比较差,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是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 型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这样 一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后,学生 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会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解析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解析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01-04T15:11:48.24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5期作者:宋萍[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促使其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促进美术课堂创意教学,促进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促进学生美育教育。 宋萍新疆裕民县第一小学8348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促使其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促进美术课堂创意教学,促进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促进学生美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有了新的使命和要求。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应当受到学校的重视。 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因此,应当促使教学观念的革新,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创意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开展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性强、想象力丰富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但是由于家庭环境、性格以及智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认识,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卡通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以往知识内容进行平面形象的绘制。 针对部分学生空间感和立体造型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优秀动画或者卡通人物如虹猫、葫芦娃等,促使学生对卡通的艺术特点和制作进行了解,然后把不同风格的卡通形象放在一起,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书,促使学生能够对卡通的特征进行掌握,促使学生鉴赏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之上,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促使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制作不同难度的卡通画,促使学生之前相互合作,促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卡通作品的色彩和造型美感进行感受,提高学生对卡通作品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才能接触到课外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美术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应当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锻炼,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美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和创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梦幻中的城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利用,在课前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各种类型的城堡进行展示,并且对其外形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如何制作城堡,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选择、剪裁和粘结。 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城堡的制作,并且为城堡取出名字,对城堡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想象。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指导,完成之后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促使作业更加的完美。通过这样的创意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不够成熟,对于一成不变的东西缺乏兴趣,但是学生对游戏和故事充满好奇。游戏和故事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且游戏和故事能够给学生切身的体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容,更加具有教学的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灵活的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美术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革新,开展创意教学,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宝茹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管窥[J].考试周刊,2017,(24):179-180。 [2]马静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5):20-21。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大事件”。不可置否,微课教学模式冲破了以往授课中的局限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法宝。而利用微课,使得课堂模式在创新中优化的具体运行方案还有待探究,本论文关于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创新、课堂模式 教育事业应当紧随时代的潮流,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若止步不前,固守传统,则无法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全能人才。“微时代”席卷了整个世界,微信、微博等接踵而至。可见,加入到微课大家庭是必然趋势。 一、微课特点 微课导入方法决定了微课课堂的效果,导入方式唯有千变万化,才可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想得知微课导入方法,知晓打造高效微课课堂的方案,应当先了解微课的特点。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微课时,教师应以趣味作为切入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活跃度。例如:如果教师在微课导入时先设置悬念,或者以幽默风趣的故事引入微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性便会提升。 (二)实效性。微课应当注重实际效果。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抓准所教内容的重难点,观察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素材,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重难点内容。 二、微课创新课堂模式策略 (一)力求微课导入巧妙有效 课堂以何种方法开头,往往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因此应注重微课导入的方法,在导入时力求创新,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具体的创新方案有以下三点: 1、衔接导入法。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学习内容。这一方法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趣味性较低。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做练习、提问等方法,进行导入。 2、问题导入法。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可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故作悬念的方法,打造微课课堂。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上课前在大屏幕上打出学案情况反馈:规范认真的个人及团队,予以表彰激励。 1.课前准备:(1)激情培训设计。(2)认真批阅学案,发现集中的问题,做好难点突破设计。(3)课前培训:预习要求培训;学习状态培训确保小组成员积极投入本节课学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的培训;对学习过程的达标过关、评价记录.(要对预习、讨论、展示、点评与质疑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厌其烦的专题培训,通过反复培训,使学生学会预习、讨论、展示、点评和质疑,能够深下去预习与讨论,高效展示与点评,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2.导入新课,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 (1)板书课题:课题板书要认真、工整且醒目,通常是写在黑板的正中央。 (2)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等。(3)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犹如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现学科特点,我们用物理学发展史、丰富的视频资源、形象的flash课件、老师制作的教具、小组自主制作的模型等等来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好玩。(附学生自制的水流星,引入新课效果非常好!) 看我做的水流星,里面盛满了水!转起来在最高点水真的流不出来呀! (4)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最后回扣目标,总结归纳。 温馨提示:学习目标的达成要做到一到位、二围绕、三生成、四回 扣。“一到位”,对学习目标阐释到位;“二围绕”,课堂学习活动要围绕学习目标达成展开;“三生成”,引导学生解决好生成目标;“三回扣”,一堂课结束时要回扣学习目标,清出学习目标的底子。 3.自主学习、整理问题(5分钟) (1)迅速整理导学案,把没做完的题作完 (2)有困难的问题红笔标记出,等待讨论时解决 (3)完成同学进行概念规律总结记忆 要求:①分层目标:AB层同学积极思考,及时补充和拓展C层大胆质疑。 ②在导学案上用红笔做好勾画和补充。

教师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提高教学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教师;创新能力;教学思想;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要深入改革,改革就在于创新。要做到与时代同步,就必须创新。当然,创新并不是未来社会的唯一特征,创新也不是对人才的唯一要求,但创新无疑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本身就应该是创新的,就应该具有自我革新的内在活力。因此,教师要大胆解放思想,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笔者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切实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化 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思想观念的创新。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三类传统中,“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学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教育思想往往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思想的改变要比传统教学制度的改变困难得多。 我国悠久的教育历史上有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光照千秋、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也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方法。但也毋庸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

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至今还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的思想观念,实现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化。这种转化,并不是把传统教学抛弃掉,空中楼阁似地去构建一个现代教学,而是通过对传统教学的继承、选择、改造和发展来实现的。一方面要接受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包括外国的和中国自己创造的;另一方面又要正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的影响。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应坚持民族特性,重视传统观念转变,以适应时代要求。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1 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因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最主要的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正确的师生观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考虑从以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2002级邓洁) 摘要: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上仍有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发展创新思维的方法及可采取的具体途径四方面入手,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 创新方法; 创新途径 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江泽民主席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正文 1.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在探讨“创新思维”时,为了目标的集中与简化,往往把创新的

思维方式称为创新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类型的思维在活动过程中一种有机结合。创新思维实际上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联想、想象、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与聚合思维等都属于非逻辑思维。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看,创新思维包括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以及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判断。 创新思维是在旧的方法和途径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突破惯例,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并由此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或者以新的知识点(如观点、理论、发现)来丰富人类的知识,从而增加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在方法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已有知识的新功能。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创新思维是一种使知识总量增值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的特点 要更好地开展培养创新思维,应当首先对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和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创新思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开拓性和独创性 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法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能从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中提出怀疑,发现新的创见,作出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思维,其探索的方向是客观世界中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规律,所要解决的是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领域、新天地。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策略浅析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策略浅析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 重要路径。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可以开发幼儿的艺术本能,使幼儿获得对世界 事物最基本的感知和认知。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学策略浅析 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艺术教育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 幼儿对游戏和艺术本能,能使幼儿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 一、创意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无非就是美术作品欣赏,让 幼儿了解图片里面有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简单素材,要么就是简单的剪纸活动、涂鸦、橡皮泥制作等,长此以往,使得幼儿对于美术课的兴趣逐渐降低,相对于 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我们的教师应该另辟蹊径,打开新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 思路,使幼儿在新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认识和创造新的作品,尝试和体验新的教 学玩法,好使幼儿对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能长期地持续下去,并且有增无减。 创意美术不仅对幼儿的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并且在教学的玩法上也有了新的尝试 和突破,使得幼儿在不断尝试和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坚毅专注勇敢的品质。 二、创意美术教学策略 1.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让美术课创意无限。传统的美术教学素材和教学 模式,时间久了就使得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具有 创新意识的教学活动是吸引幼儿热情高涨参与活动的前提,比如以往的剪纸活动,老师们总是先给幼儿提供简单的图样,让幼儿照猫剪虎地去照着完成,没有一点 新意,幼儿即使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时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别说 获得愉悦感了。但是如果老师在剪纸活动前,做足功课,把教学素材换成幼儿喜 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比如喜洋洋、灰太狼,海绵宝宝,奥特曼,巴拉拉小魔仙, 或者自己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类的,让幼儿在剪纸活动的过程中, 打开幼儿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使得幼儿能更好地完成作品,并且期待着回家能得 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甚至是赞扬。这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变得更高了。 老师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创意美术的比赛活动,让幼儿自己评选点评出自 己喜欢的小伙伴们的创意作品,比如跟节假日有关的手工制作,废旧物品的创新 玩法,轮胎的创意涂鸦,墙体创意彩绘,树叶拼接画,家里的五谷杂粮的粘贴画,毛线的粘贴画,小组吹画等等。让幼儿在美术课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美术知识,更 有团队协作的快乐感,互相帮助的成就感,比赛的优越感和满足感等。这些精神 方面的满足感,就是幼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最应该重视的方面。 2.拓展幼儿的美术思路,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和幼儿对于美术的 认识,最基本的就是以画为主,其实不然,美术要学习的面其实是很宽泛的,画 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常见的泥塑、彩陶制作、橡皮泥制作、小木工制 作等,都是美术衍生的教学领域,美术教学就是为了打开幼儿的思维模式,让幼 儿形成良好的手脑协调并用的习惯,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专注力、审 美能力、色彩感等,因此,老师们的教学范围也不能只局限在画画的方面,适时 的让幼儿们利用身边的报纸、塑料袋、树叶、花草之类的,进行服装设计展示比 赛等,既让幼儿们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也帮幼儿们打开了新的美术思路,拓展

“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在体育课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创新教育。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

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精编WORD版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方城县赵河镇第一中心小学 赵河镇第一中心小学现有55名教师,其中市学科带头人4人,省市骨干教师15人,共有21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临一场艰难的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一、深化课堂改革理念,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二、改革课堂评价机制,以“三主一目的”作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三、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课堂改革理念,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都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我校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县教研室提出的“五点要求”(“221”工程),即两个合理、两个落实、一个构建。一是合理的安排教师的讲课时间,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预习、练习、讨论交流、表演展示时间,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二是合理安排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合作学习、预习联想、查阅资料能够自己弄懂的知识教师不要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三是落实课堂上的互动原则,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四是落实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技术。五是构建和谐课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改革五点要求的精神实质,做到人人会说,人人会做,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我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把“三主一目的”作为一堂好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质疑为主轴、以效果为目的。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生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表现是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看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是否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等;教师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是否会质疑,质疑的质量如何。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体现的。我校开展听课和评课时,注意观察参与课堂的学生是否是大多数,提问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够主动质疑的姿态参与。 3、我们看教师,主要是看教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课程标准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在教学中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启发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创新的实践思考,首先了解创新是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更前沿的重要举措,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更前沿的道路。结合语文是中国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而且语文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得出我们应当推动将创新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时间思考重要性。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培养知识人才,技能人才转移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了,发生着由质到量的转变。所以小学语文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创新,深化创新理念,将创新的思维不断普及于学校甚至社会,让创新成为新的动力,为我国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应试化教育仍然严重影响教育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新课改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初见成效,但从总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依然不能完全摆脱应试化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将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将提高学生的成绩排名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旧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于使用创新教学方法依然没能得到完全,高效利用,给人一种应上级任务要求而去完成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于教学中。所以教师这样半创新半应试反而会使学生对学习有着更多的困惑,眼中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且有可能影响以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1.2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小學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仍比较严重,教师习惯性根据自己多年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备课,并在课堂上按照往前呆板的模式传受知识,但教师此种教学方法,忽略了每一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反映程度和接受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讲他们属于灌输知识并非传授。教师僵硬的教学模式局限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厌恶。教师主观能动的发挥着自己的主体作用,牵着学生走,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自己的方向和想法。在严格的框架之下,就会局限个人能力,影响小学生本应有的活跃思维。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反思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小学美术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想象能力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新目标。创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可为学生提供更为新颖的美术课程学习视角与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水平的提高。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创新教学,教师就要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推行教学活动异策划,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应用策略 创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过程的时候,构建的具有新意的、能迎合学生学习需求、可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措施,从而推动学生更加积极、高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终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研究实践表明,将创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维持,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开展创意教学,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被普遍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并凸显出巨大的优越性。而美术是心灵与视觉的结合,其形象、空间、色彩、线条等都需要通过视觉才能生动感人。从某个层面来讲,美术是借助媒介途径得以形象化的,而多媒体技术就是展示美术生动形象的最佳载体。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明确多媒体技术可依据教学需求灵活地为学生播放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的优点,将其恰当

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使得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视觉能效,对美术形象有更生动与新颖的认识,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最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彩墨脸谱》这一课的时候,要想最大限度地升华学生的情感与审美,并深刻了解我国悠久的脸谱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搜索一些与脸谱有关的图片与视频,动静结合地展示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羽、包公等脸谱图片,引导学生辨认,明确两者的区别点。当学生在新颖教学方式中点燃其学习脸谱知识积极性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积极创新的方式找出绘制脸谱的方法,并动手实践。 二、推行教学活动异策划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习惯、美术基础、学习能力等有较大差异,因此符合他们美术学习的方法与形式也应不同。因此,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努力迎合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每一个小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学习兴趣及需求的学习方案,从而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中与《会跳的玩具》有关内容的时候,美术教师就可结合学生的各种兴趣与能力,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同学用雪糕棍与皮筋做了弹跳的小鸟;有的同学则用彩纸叠了一只小青蛙,用嘴巴一吹青蛙就会一跳一跳前进;有的用马达连接小电池做成了跳舞的小丑……甚至,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的深入,在课堂内容设计、结构安排、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叫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 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学;体育;兴趣 一、体育教学创新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5%。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0%。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5%。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20%。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类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保护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

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组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例如a级同学。人数较多的,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5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动态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快乐体育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