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生命立场的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生命立场的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生命立场的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生命立场的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生命立场的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福禄培尔是众所周知的幼儿园之父,在幼儿园教学实践和儿童精神哲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福禄培尔对儿童精神的高度肯定和重新定义开始改写了幼儿园领域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作为其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充分表现了福禄培尔的儿童观和生命观。因此,本文采取对《人的教育》采取文献研究法,深刻剖析福禄培尔对于儿童的生命关怀。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该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进阐释,介绍了当前学界对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说明了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对当前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也说明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对福禄培尔思想中对儿童生命关怀的研究空白的补充。第二部分分为四章,第二章介绍《人的教育》成书的理论背景,分别为统一体理论、“绝对自我”与“绝对同一性”、“性善论”及“生命价值论”。该章对《人的教育》一书的宏伟轮廓和构建框架做出具体的介绍,展示福禄培尔儿童生命观的思想基石。第三章为解读福禄培尔关于儿童生命的本质特性与在社会本位,唯智主义倾向下儿童生命面临的危机。笔者根据当前教育中产生的诸多危机,进而勾勒出儿童生命本体特性与当前教育中不良倾向的分歧与对立。第四章进一步阐述了当前儿童的生命面对种种危机,成人应当如何通过重视儿童本能,自由教育,自我教育,创造性教学对儿童的生命进行守护,促进儿童生命的升华,并对危机产生的难题进行破解。第五章为《人的教育》中生命立场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今幼儿园教学应秉持的儿童观的启示。从《人的教育》的生命立

场出发,笔者从自发活动、儿童独立精神、主观能动性及儿童创造力四个方面展示了幼儿园教学的四大发展目标。通过四大目标,使教育最终可以成为成全儿童生命的强大助力。第三部分为结语,是关于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个人思考和对于未来儿童精神哲学的展望。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课程组织法》《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增订幼稚于思念行为课程》等。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虽然这些著作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但是,从中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课程的本质、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来源、幼稚园课程的编制与组织的等方面,而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研究课程,不能不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课程的本质,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特性。那么课程是什么呢?从他是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从“经验”到“行为”的转变。

在早些年份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由上可见,课程就是经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张雪门先生并不把所有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因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自然经验的获得太不经济,自然经验仅有适合简单环境的常识,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在他看来,课程是有选择的经验,是有价值的经验,“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岁时代而变迁”。张雪门先生批判了当时学校把课程仅仅看作是“知识”乃至“书本”的倾向,认为要改造民族,首先要打破有关课程的谬见,恢复课程的本来面目。课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课程原是人类生活有价值的经验。只为这些经验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绝大的帮助,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适合社会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学得这些经验。”而“其实课程的范围很大,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理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课程非但是人类生活的经验,尤其是有价值的经验的选品。”这些经验不是一经过选定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需要有变迁,适应时代的经验于是也有变迁,而课程的内容更不得不随之而变。“所谓变更课程的内容者,不过适应当代的需要,以合于生长的原则罢了。”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of chenheqi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思政教育专业屠益琼指导老师李淑杰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在以长子为观察对象进行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研究中国二十世纪初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创建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幼稚园教育教学研究,提出了发展幼儿教育的主张,最终形成了幼儿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发展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Chen Heqin is one of the famous educationalists, experting in kidology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also one of the founders of contemporary infant education in China. He constructs his own infan psychology, summarize seve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of kids, which are based on his long-term research of observing his older son as a testee, and also by absorbing the relative educational theories of infant education. Researching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infant education in early 20s century and establishing Gulou kindergarten, he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 for develop infant education, then, forms his ow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topic sentence he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 for develop infant education, then, forms his ow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 With the persistently development of infant education and in-depth revolution of infant education, Chen’s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instruction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fant education。 关键词:陈鹤琴;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Keyword:chenheqin;kidology;infant education theory;practical significance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8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和教务主任。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的对象,进行连续808天的儿童发展研究,最早在我国提倡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吸收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引进了西方其他儿童心理学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际观察研究的事实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原则,运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以及德可乐利学校的分组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他的幼教思想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我们进行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再研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指的幼儿教育不包括家庭里的幼儿教育,是狭义上讲的学校幼儿教育。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汇总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是欧洲“新教育”运动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继福禄培尔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一、教育实践活动 1907年初,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儿童之家不收费,但“约法三章”,比如:要求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家长要同儿童之家密切配合,教育好孩子;家长要经常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报告给校方。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将最初用于智力有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进行适当修改后运用于正常儿童,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注意。1909年,她出版了一本《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也译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的主要著作除了《蒙台梭利教学法》(1909年以外,还有《教育人类学》(1908年、《高级蒙台梭利方法》(1912年、《童年的秘密》(1933年等。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内在潜力”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蒙台梭利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实现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祝伟 抚养后代,可以说是出自人类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则出自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关于胎教和儿童家庭教育的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的一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就大体上是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史;而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就被当中依附于儒家教育思想主干之上的一个分枝而得到容纳,或者就干脆被排斥在教育历史发展的主线之外。这里尽量做到兼蓄并收。 中国古代的“幼儿”与“幼儿教育”与现代的概念不同。现代由西方传入的“幼儿教育”或者“学前教育”概念特指儿童在3岁以后直至入小学之前所受的教育,并且常指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对幼儿年龄的上限规定较晚。 “幼儿”:“人生十年曰幼,学。”《礼记·曲礼》。汉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即从初生到10岁出外上学这个年龄段称为“幼”。但古籍的记载不一致,一般的说法是8岁。朱熹在《大学章句序》曰:“人生八岁,则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这里所讲的“幼儿”是一个广义概念,是从初生之时到8-10岁外出就学。“幼学”,即幼儿教育,就是特指外出就学之前所受到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幼儿教育”,是需要用模糊语言来加以描述的概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对象广泛,包括社会全体幼儿年龄阶段以内的儿童;第二,教育途径涵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把幼儿置身到一个庞大的社会课堂之中,内容十分广泛;第三,在教育方式上,相对地注意到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包含了一定的自然性和趣味性。 需要注意“相对”一词。实事求是地来看,中国的教育一向较少地注意个体的自在意识,而片面地强调集体和国家,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出现“去个性化”。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有时也考虑到个体之间在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有意义的教学原则,但实际的目的还是取消这种差异,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封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标准模式。这一点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尤其突出。 同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幼儿教育较多考虑到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并采用了具有形象性等特征的教育方式,如:游戏、儿歌、玩具、舞蹈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而且,由于幼儿教育的范围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因而为儿童成人提供了较多的自由选择的时机。儿童在这种比较自然的机会中可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天才,而成人也利用这种机会或者施加影响,或者发现儿童的特长。在普通教育史中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同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育形式,而这个形式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在一定限度内相对摆脱了封建正统观念的约束,获得了一些自由活动的余地。当然,这种自由的余地是很有限的。 (二)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幼儿教育史是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1.原始社会幼儿教育: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以“社会公育”为其特征,即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 2.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 摘要: 福禄贝尔关于教育顺应自然,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精髓至今仍能应用到我们的幼儿园中,特别是他的恩物教学对我们的幼儿园很有启发。 把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应用到幼儿园中,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天性、艺术的天分。 关键词: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园、应用 福禄贝尔作为德国的教育家,但他的影响却是世界性的,特别是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在解放以前传人我国,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幼儿教育发生了影响。那些符合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或利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理论,没有时代和时间的局限,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肯定或运用。然而随着国情的变化和发展,关于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在当今幼儿园的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旧貌换新颜,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关于福禄贝尔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顺应自然 福禄培尔基于性善论,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儿童教育的基点和中心。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始终。"自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是指儿童的天性,即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论述教育顺应自然时,自然主要指后者。 在福禄贝尔看来,教育应当顺应自然的发展,人应当像自然那样按照其本性自由健康发展。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活动本能和兴趣需要,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儿童自流、任其发展,而是指教师、父母和其他成员应为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运用正确而行之有效的手段,顺应儿童的自然性向,促使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据此,他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他们的感官,扩大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发展语言和创造力,养成儿童在同伴中过集体生活的习惯,养成他们守秩序和初步自我照料的习惯以及进行初步的道德教育等。 2、儿童"自动"发展思想 所谓"自动"发展是指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使内部表现于外部和使外部表现于内部的过程。据此,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和少年期两个大的发展时期,幼儿期儿童通过活动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来,这是一个使内部的东西成为外部东西的时期;而少年期主要是学习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吸取知识,是使外部的东西转变为内部东西的时期。人的"自动"发展就是通过这两个阶段实现的。 3、作业教学和恩物教学 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幼儿园确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了许多适合他们完成的作业,主要有绘画、纸工、用小木棒或小环拼图、串联小珠、刺绣等,还包括一些劳动活动,如初步的自我服务和照料植物等,并开辟劳动园地,组织儿童进行栽种。"恩物"(gifts)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作业所设计的一套教具(玩具),寓意"神赐予幼儿的恩宠物"。它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原理,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儿童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工具。

陈鹤琴和张雪门教育思想的比较

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班级:09教31 姓名:朱彤焱 学号:09093018

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他在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他的“活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的改善与发展。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早在三十年代, 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在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即他的"活教育"理论,这是他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提倡让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陈鹤琴选择将自然作为最主要的内容。陈鹤琴的观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儿童的天性本是纯真的,如果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过早的将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儿童,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将是对天性的抹杀,会让他们过早的失去孩子应有的童真。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能够学的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的方法,则对于儿童来说不仅不能促进其天性的发挥,反而会影响其健康的成长。因此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必定要有一种组织,在相当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关系。而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最为熟悉和亲切的,所以应当将大自然,

幼儿园最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最新教育理念-----之课程 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核心是促进幼儿的发展,重视发展每个幼儿的好奇心、自信心、独立性和应变能力;强调创设丰富的室内外环境,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水平开展各项活动;强调游戏是课程组织的基本形式,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强调教师要在变化的情境中根据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灵活而有差异的教育。为此,幼儿园主要通过以下活动来实施课程。 科学探索活动:在烹饪、玩沙、玩水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幼儿通过比较、分类和寻找因果关系,感受事物之间的关系,体验探究以及创造的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引导幼儿讨论观察所得,在幼儿预测结果时提出质疑以引起幼儿的思考。 大型运动类活动:在室内外活动区中发展幼儿的投掷、跳、跑、攀爬等运动技能,使幼儿真实感受身体各个部分的组成以及它们是如何协调运动的,以加深幼儿对运动的理解。 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区,幼儿可以涂鸦、撕纸或剪纸,可以用颜料涂画或用黏土造型。通过艺术创作,幼儿可以提高手部控制能力,这种技能有利于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艺术活动还有利于帮助幼儿感受有关质地和结构、形体和色彩等物体特征,使幼儿获得有关数学学习的经验。 戏剧游戏:幼儿通过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尝试理解、控制自己的世界,体验分享的快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释放生活中的紧张感和压力感。幼儿也可以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来尝试适应外部世界。 积木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主决定使用何种大小、形状的材料,计划和安排建构过程,关注建构技能的应用。他们可以与同伴一起通过测量、计算来解决问题,体验分享或合作的快乐。 阅读活动:当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感受、分享观点和传达喜欢或害怕等情绪时,他们开始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当幼儿听音乐或欣赏诗歌时,他们能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桌面玩具:小积木、字画谜、配对卡片、堆叠盒、螺钉和钉模板、穿珠等桌面玩具能帮助幼儿学习分类、排序、合并以及一一对应,这些都是幼儿前数学学习的重要经验。

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感悟教学文案

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 想的感悟

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感悟 我曾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半路出家迈向了幼儿教育事业,在工作七年中,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困难与艰辛,也从中在不断学习成长,我知道了幼教事业的先老前辈——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所倡导“活教育”的思想中,我感悟至深。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的心理,才能谈到教育儿童,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他指出完全不顾儿童心理特点的“死”教育、抄袭教育,严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对儿童及儿童儿理特点的研究与了解是实施好“活教育”的前提,同时,他认为对儿童的热爱与尊重,具有“爱满天下”的情怀,是贯穿“活教育”实施过程的一条主线。他指出“幼稚时期(从出生到六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体格,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所以幼儿教师要热爱和尊重儿童。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热爱儿童,是作为优良教师的起码条件。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探索的自由,把他们视为独立人格的人。对儿童的体罚只能打击儿童的自尊心。 一、不让儿童自己去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他所能想的事情,等于阻止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陈鹤琴先生强调提出:不让儿童自己去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他所能想的事情,等于阻止了儿童身心的发展。现在在我带的小班孩子中,有些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就特别

长,有些孩子的适应期就很短,有些孩子的能力强,有些孩子的能力就弱一些,但经过幼儿园锻炼的过程中都会有所长进。我发现孩子能力的强弱对于家庭原因关系很大。现在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老人带的孩子,他们的能力就相对差一些,因为孩子的好多事情,老人都在帮着做,因为他们做的慢,一直在帮他做,不锻炼,孩子自然就做的慢,有些就不会做。在幼儿园里适应期自然就长,哭闹时间就长。而爸爸妈妈带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思想比爷爷奶奶先进一些,还有工作忙的原因,很多事情不会包办,而这些孩子的能力就会强一些,独立性好一些,穿衣服穿鞋等就会快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不是难事,适应期就很短,哭闹的不多。这些是陈鹤琴对“做”的基本认识。“做”是儿童的自动研究,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思想来认识世界。于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爱孩子,爱的方式方法要正确,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让他自身得到发展。 二、教师应该以孩子为主体,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应遵循这个原则,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做,自己发现,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孩子就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兴趣,独立性,专注力的学习习惯,而直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孩子更容易失掉兴趣,更容易忘掉。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不要扼杀孩子宝贵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应该以机械训练、只注重结果。有一位教育工作者做了一个实验:在幼儿园和大学分别就一个圈是什么,看能够得出多少答案。这位老师在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圈,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一位小朋友说:“是苹果。”另一个回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读后感(精选多篇) 去年授市教研室之托我园买了两套《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本在家看看,初读张雪门老师的教育文集,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我的文学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东西。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雪门其人。 张雪门(1891-1973),浙江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20世纪30、 4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北张”即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 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张雪门作为一名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写的幼儿教育文章,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里教师里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种生命!担任幼儿园的教师,就是负担这一生命去生长的细胞体。教师是负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进的人,本身就不会有停顿的想象,学识经验随时随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长着、哪里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做到终身学习。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1、立志。2、省察。3、力行。4、 选择环境。教师不但须要有伟大的人格,且须有健全的学识。学识修养,断不是仅仅只限于在校时所得的一些,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材料已经变得不新鲜,除去旧把戏又没有别的,渐渐就要感到职业的乏味,以后也就会淘汰。 幼儿教师的职业很伟大,幼儿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丝,日东则东倾,日西则西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阳一样,我们的工作又如自己种的一丛花,看着它发芽,看着它长叶,看着它含苞,看着它开花结实,天天生态不同,多用一分培养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验现出来。指导幼儿园的儿童,正是这样。儿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只有指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们的天真烂漫,有多少情分给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给你,只有加多,绝无减少。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肩上的责任也重大,幼儿园里的一颗颗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使他们开得更加茂盛。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虽感到重要而自己没有兴趣,应该放下幼儿教育的担子,另找有兴趣及重要的职业去干,不要勉强再走这一条路。如果感到,你诚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和自己个性合宜,就当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进。 读了他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张雪门对孩子的热爱而感动着。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才有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和观点。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爱岗敬业,在工作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幼儿教育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平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学识,担当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来,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陈鹤琴和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之一,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的过 程中,构建起了生活教育理念,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立足于自身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陶行 知幼儿教育思想研究所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引言 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了小学以及幼儿园。在此阶段,陶行知先生 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了幼儿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构建了自身完整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其 幼儿教育思想理论,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幼儿教育的思想,是我国当代幼儿教育思想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今的幼儿的教育发展 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从某种意义而言,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陶行知所提出 的幼儿教育理论,值得在当前继承和发扬,对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展具有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为:第一、注重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重点论述 了必须从幼儿阶段来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儿童是国家今后发展的希望,必须培养与拓展儿童创造性的思维。第二、应在中国普及与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具备注 重幼儿教育的思想与态度;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幼儿教育,必须具有幼儿教育的专业教师。 第三、必须创办起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园。第四、教育内容必须注重让幼儿的身心获得协 调发展。培养儿童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注重对儿童开展科学与劳动 方面的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2.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研究 2.1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的基础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当中,较为注重小学教育及幼儿教育。通常而言,对于一 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必须要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教起,对于教育而言,是愈早愈好, 只有做好了幼儿的教育,才能让幼儿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在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当 中较为注重幼儿教育,他所提出的“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由此,必须普及小学教育与幼稚教育。”而这样注重幼儿教育的理念,也较多的影响到我国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早在20年代时期,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幼儿教育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必须构 建起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撰写了多篇幼儿教育的文章,在文章当中提出了幼 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关于创办中国化的幼儿园的设想,彰显出出他立足于中国的 实际情况来创办幼儿教育的“教育本土化”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本土化”对于我国的当时 与现今的幼儿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2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在幼儿阶段,能够正确的培养与教育 儿童,就能够让幼儿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并有较大的几率成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但是在 幼儿阶段,如果具有不正确的幼儿教育,必然会导致幼儿具有不良的习惯,以往传统幼儿教育,较少会关注幼儿的不良习惯,认为幼儿教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学教育阶段。这样的 教学理念,是不正确的一种偏见。因为,如果片面的认为:只有小学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初 始阶段,就会错过了幼儿教育这一教育的黄金时期,而必然会让幼儿教育陷入发展的误区。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较好的打破了此种片面的幼儿教育理念陶行知较为注重对幼儿 进行早期教育,他认为幼儿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必须要传承与发扬古代“凡教养子弟,发蒙宜早”的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才可让幼儿教育,充分发挥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3幼儿教育应真正的做到“教学合一”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为主要方向的教育形式,生活实践是教学的灵

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一种教育思潮、教育流派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历史背景。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而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经历了巨大变革,同时,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1895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我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解体。在教育领域中则表现为一向以猎取科举功名为目的的中国传统教育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危如累卵的封建统治,迫不得已推出了“新政”,于1904 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法规。癸卯学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规定“蒙养院招收3 岁以上至7 岁儿童”这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作用,指出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说明了设置蒙养院,是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从此,我国幼儿教育逐步摆脱过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传统教养模式,向以社会专门教育机构为单位的现代化教养模式发展,掀开了中国学前教育史的崭新的一页。 对于中国20 世纪初的社会现状及需要张雪门做了简要的描述:中国数千年以来,原是以农立国的社会,而且人民受惯了专制政体的束缚;近百年来,骤然和帝国主义相接触,初则一味自大,继则完全屈服,而最近则日陷于生活灭绝之境。然而究竟如何才能适合我国现

在社会的需求呢?我认为:第一,须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第二,须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第三,须培养我民族“劳动”与“客观”的习惯和兴趣;第四,须锻炼我民族为求全国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实力。 张雪门将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需要归结为以上四点,那么,如何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呢?那便是通过教育。正如《大学衍义补》中说“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生 子之初”。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战败的中国在痛定思痛之后,把症结归到了教育上,而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张雪门认为要适合我国20 世纪初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张雪门在对我国20 世纪初的幼儿教育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后,在《我国三十年来幼稚教育的回顾》中指出当时中国的幼稚园分官办蒙养院和民间办的幼稚园。官办的蒙养院由于当时不主张设女学,于是将蒙养院附属于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的市镇中的育婴堂、敬节堂内,目的是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儿童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志,使他们能够远离恶劣的风气,学到良善的品质。其教师主要由当时堂中现有的识字的乳媪充当,所学习的材料是当时官厅所发保育要旨的条目以及孝经、四书、列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可以看到当时官办蒙养院师资的不合理以及材料的急剧匮乏。民间办的幼稚园又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蒙养院的日本式幼稚园,一种是教会办的宗教式幼稚园,还有一种是仿效福禄贝尔、蒙台梭利课程的幼稚园。日本式幼稚园的教育,教师地位崇高,所有的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都需要经过教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幼儿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幼儿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思想渊源 (一)生平与著作 皮亚杰(1896一l980)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出生于瑞士。父亲是位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人常因见解不同而发生争执。 他对生物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10岁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18年获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对“人是怎样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哲学问题产生兴趣。由于纯熟的生物学知识及方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无能为力,他便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作研究,因此对心理学也产生兴趣。 1918年,他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研读弗洛伊德著作,感到精神分析学说虽有趣,但失于思辨,不是严谨的科学。他从中吸收和学到一些重要概念与方法(如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临床谈话法等),对他后来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极其有益。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从事病死心理学、数理逻辑及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研究。他在工作中注意到两个基本事实:(1)同龄儿童的回答中存在着相似的错误;(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回答中的错误发生相应变化。他认识到,不同年龄儿童回答的错误内容及导致错误回答的思维过程不是偶然的,而与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于是,他开始研究儿童心理的工作,并由此决定他一生的主攻方向。他一生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30多本专著,影响较大的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3年)、《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午)、《儿童的智力起源》(1936年)、《智力心理学》(1947年)、《儿童心理学》(与英海尔德合着,1966年)、《结构主义》(1968年)、《发生认识沦》(1970年)等。皮亚杰的教育著作主要是:《教育科学均儿童心理学》(包括1935年与1965年写的两篇论文,U 69年出版)及《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1972年) (二)思想渊源 哲学上,受到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詹姆斯等人哲学观的影响,受康德的影响尤深。他说:“我把康德范畴的全部问题重新审查了一番,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科学,即发生认识论。”他的“图式”概念,即渊源于康德的“先验图式”。 自然科学上,受生物学影响,达尔文的“适应”概念,成为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并将被动的适应发展为主动的调整与同化。 心理学上,受格式塔心理学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家中霍尔的复演说、瓦隆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谈话法的影响。 教育学上,受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及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注重儿童研究、倡导内发论、儿童中心论、崇尚活动教学等思想的影响。 他博采众长,并对前人的遗产批判地继承之后,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儿童心理学及教育理论。 二、儿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企图探索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出生后,认识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问题。 (一)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1、关于结构的定义 他为结构下了定义:所谓结构,也叫做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集合。结构有三个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教育文档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 、对立统一的规律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提 到,“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 [1] ,这条内在法则即是“上帝的统一体”――在自然、神及两者结合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抗拒的作用,展现着一切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整体。这个主轴思想深刻揭示了教育哲学思想――对立统一性规律。 1.人的本质的对立统一性 福禄培尔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既然这样,为何事实上有些幼儿和少年身上却存在任性、固执、专横、轻浮、懒惰等“性 恶”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呢?对此,福禄培尔归结为两个根源: 是完全忽略了“纯粹的人的本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任意的、不规则的干预”而导致不正倾向。导致这两个错误产生的深层原因乃是对“人的本质对立统一性”的违背。 人所表现出来的暂时的、个别的、特殊的、外表的、有限的东西,正是永恒的、一般化的、内在的、永恒的“上帝的本质”。 虽然一切的东西是由精神从外表并通过外表被认识,但外表往往因为纷繁复杂难而以被人全面把握,因而他认为“教育不可能也不允许直接由外部推断内部” [2] ,而应反其道而行之,从内部推断外部,即成人无法从纷繁复杂、矛盾丛生、多样化的外部行

为来把握幼儿的本质, 而只能从“善”的内在本质解读幼儿看似 乖张、错误的行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层对立而统一的关系, 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错误的理解与判断, 将仅凭未加分析的 现实后果对儿童本性加以推论并强化这种扭曲的所谓“本质”, 从而无法采取顺应幼儿本质发展的方法进行教育, 导致人本来良 好的力量即自然性和本质被破坏。 2. 儿童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儿童最初的表现是力的表现, 力的作用引起反作用力, 婴儿会啼哭或抓握、踢蹬,这便是人最原始的自我意识的开始, 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作用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过程中发展认识。 福 由内部到外部,又从外部到内部的连续并充分发展的过程。 婴儿时期, 通过感官与动作对世界的自发内化, 实现对自我 混沌一体状态的分化, 渐渐清晰于精神的我之外有个客体的我存 在,这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准备期。 幼儿期,随着言语的产生,人的内在本质发生分化,力图向 外表现自己,宣告自己的存在,“通过自己的力量,自发表现内 在本质”,因此,幼儿开始通过活动、游戏自发表现内心生活, 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发展过程。 少年期,由于对自我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的发展并不足以支持 对世界的适应, 需要把握对人的本质与事物本质的统一法则, 由 此出现了为了创造物或是为了成果而活动的塑造行为, 游戏也从 因而 禄培尔将这种理解推及儿童的整个发展规律中 人的发展是

张雪门教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 ——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撰写人:14学3 孟淑婷 黄忠敏 倪凡佳

授课课题:第四章中国及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之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张雪门在学前教育方面作出贡献的思想家的成长和教育实践经历。 2.掌握张雪门的主要学前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2.张雪门探索学前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何启示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引言 20世纪20年代开始,学前教育中国化的呼声越来越高,1919年到1921年,杜威来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我国教育界影响很大。中国的学前教育开始了从仿日到仿美的转变,这一时期学前教育界更多的是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科学化发展的道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四位学前教育专家,即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

第二部分 一、生平和学前教育实践 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yin)县人,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有“南陈北张”(南京陈鹤琴,北京张雪门)之称。他毕生从事幼教工作,写了三四十本幼儿教育专著和二三百篇的论文,对我国至东南亚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1)1912年,执教于鄞(yin)县私立蔡氏星荫小学,后任校长; 2)1918年,与几位志趣相同的人创立了当地的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儿园 ——星荫幼儿园,任园长; 3)1920年4月,与人合办俩年制的幼稚师范; 4)1924年,去北平大学任教职,同时在教育系学习,主攻研究幼稚教育, 拟定了《幼稚园课程》; 5)1926年,开始研究福禄贝尔,并译著了《福禄倍儿母亲游戏辑要》《蒙 台梭利及其教育》; 6)1928年,主持中法大学孔德幼稚师范; 7)1929年,应香山慈幼院熊希龄院长之聘,筹设幼稚师范,并任幼稚师范 校长; 8)1930年,创办了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9)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思想产生了较大变化,认识到幼儿就是未来的 主人翁,开始幼儿行为课程的研究; 10)1932年,应北平民间大学,中国大学,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之邀讲授《幼 稚教育》; 11)1934年,开办“乡村教育实验区”; 12)1938年,幼稚师范在桂林华门大街成立; 13)1944年,迁往重庆,进行儿童福利制度的实验; 14)1946年,远赴台湾; 15)1976年,因脑病复发病在台湾溘然长逝,终年83岁;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和引领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孕育着薪火相传的希望。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名篇成百上千,一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全部涉猎,更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了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读教育名著,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后浪推前浪的、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古代的初创到现代的奠基和发展的演变历程。早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一词并未出现,与其对应的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 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前551一前479)非常重视人的早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被记载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孔子的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它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的思想,影响至深,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其思想已关注到国民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关注到了教育对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在这之后,颜之推(531—59O)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的《颜氏家训》原本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但其意义早已超过训诫颜氏一家门内,堪称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都在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上矢志不渝、躬行实践,把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结起来,研究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中通过对儿童期的意义探索及对儿童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的经典描述与概括,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陶行知(1891—1946)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提出过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如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他论述的创造教育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综上所述,近现代幼儿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这一时期,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一前347)在《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还提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构想。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35~约95)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要注重婴儿期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自5世纪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文化和教育几乎为教会所垄断,教育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当时宗教教义认为儿童天生是有罪的,教育上一味压制儿童,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很缓慢。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许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研究。总体上看,这些观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幼儿教育思想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西欧社会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提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条件,开始逐渐重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