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历慢阻肺急性发作

药历慢阻肺急性发作

药历慢阻肺急性发作
药历慢阻肺急性发作

教学药历首页

建立日期:2016 年11 月19 日建立人:刘刚强

关于灰霾天致慢阻肺病人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于灰霾天致慢阻肺病人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10-09T13:59:28.7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兰春平 [导读] 作为一种进行性发展疾病,慢阻肺病情反复,致死率高,其常见发病人群为老人,且极易因灰霾天加强病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绵阳市涪城区青义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 621002) 【摘要】目的:研究如何对灰霾天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灰霾天致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患者45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常规组,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比基础护理更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可以有效提升其生活品质,减少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灰霾天;慢阻肺;急性发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70-02 作为一种进行性发展疾病,慢阻肺病情反复,致死率高,其常见发病人群为老人,且极易因灰霾天加强病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本文对2014年11月~2016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灰霾天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了对比研究。报告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我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治疗的灰霾天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9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临床诊断标准,并处于该病急性发作期,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常规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3.4)岁;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4±3.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如帮助患者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加强雾化吸入。同时,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包括定期清扫病房,做好室内消毒,确保房间整洁舒适、温度与湿度适宜;维持好病房秩序,将杂音控制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以免对其产生刺激;为避免患者因过多痰液堵塞呼吸道,要将床头抬高至适宜高度,并指导患者取舒适半卧位,以便有效排除体内痰液,防止窒息。研究组在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的同时,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详细措施如下所示: 1.2.1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面色状态和意识等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并适时做好血气分析,以便合理判断患者缺氧与否,一旦有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意识模糊现象,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急救。 1.2.2抗感染护理 通常,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都要遵医嘱服用适合的抗感染药物,因此,为了保证抗感染治疗有效,护理人员应当对其痰液性质及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指导、帮助患者将体内痰液有效排出,然后再进行口腔护理,以免出现口腔霉菌感染情况[2]。 1.2.3氧疗护理 由于慢阻肺患者大多会出现低氧血症症状,并可能因此而造成多器官功能性障碍,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氧疗护理,耐心为患者介绍氧疗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适时进行血气分析,以此科学测定患者状况,如果患者缺氧症状好转不明显,则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以有效改善患者缺氧情况[3]。 1.2.4心理护理 慢阻肺病情反复,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终身疾病,加之患者急性发作时心理状态较差,容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对病情好转不利。对此,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为依据,适时给予安慰和健康知识教育,展开针对性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患者焦虑,陷入恐慌状态。 1.2.5饮食护理 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饮食要保持健康、均衡、低钠。因此,护理人员要合理控制患者食物盐和酱油的量,督促患者少摄入咸菜和腌制食品,进食要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保持高蛋白、高热量,并鼓励患者多喝水,以确保机体每天都摄入足够的营养,加强代谢。 1.2.6康复训练指导 在有效控制患者急性期症状以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引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便降低其呼吸频率,并增加其潮气量;指导患者通过打太极拳、步行、慢跑等方式进行有氧体操训练,以便改善其心肺功能,并增加其体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EV1指标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记录好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选择SPSS 19.0,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那么表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均有所改善。护理前,研究组FEV1指标平均值为(0.43±0.14),常规组为(0.45±0.26);护理后,研究组FEV1指标平均值为(54.52±6.30),常规组为(50.21±5.22)。对比可知,相较常规组,研究组肺功能上升幅度更明显,两组差异较大,存在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就患者住院时间来看,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1±2.4)天,常规组为(14.3±3.5)天。可见,研究组比常规组更具优势,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风险识别与早期干预(完整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风险识别与早期干预(完整 版) 基层医疗机构是疾病防治体系的基础。然而,目前基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与其他慢性病相比明显落后,不能满足防治的需要。2013年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报告了我国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防治现状,指出慢阻肺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肺功能检查没有普及,社区医生对慢阻肺诊治指南不熟悉,用药不规范情况普遍,一些相关药物严重匮乏,康复治疗处于空白状态,对戒烟认识理念待更新,中心医院与社区医院缺乏医疗协调机制。慢阻肺未规范治疗,导致住院率高,经济负担沉重。在中国,存在大量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是我国慢阻肺疾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的识别 慢阻肺的评估在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目标是确定气流受限的水平,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未来事件的风险(例如加重、住院或死亡等),以便最终引导治疗。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①肺功能异常的存在和严重程度;②患者症状的当前性质和程度;③恶化病史和未来风险;④合并症评估。 2001年第一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发布,为慢阻肺的规范化诊治提供

了指导。2006年GOLD对慢阻肺的定义、肺功能评估、发病机制、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更新,根据肺功能结果将慢阻肺分为轻、中、重、极重四级。2011年GOLD对慢阻肺评估方式和管理的模式有了较大的更新,并涵盖了2个新的章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合并症。因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仍是预测未来风险的重要因素,保留了慢阻肺的肺功能分级系统,加入症状、急性加重风险等综合评估。GOLD 2017对多个章节进行了更新,主要涉及慢阻肺定义、综合评估工具、治疗方案等方面,为慢阻肺的个体化治疗提出更多的治疗选择。慢阻肺的评估系统也被再次修订,将肺功能评估与症状评估分开,更新后的评估系统只通过患者的症状和急性加重史进行ABCD分组。GOLD 2018-GOLD 2019对慢阻肺高风险患者进行界定,指过去一年中重度急性加重史≥2次或因急性加重导致住院≥1次,即症状少的C组和症状多的D组[1](图1)。 注: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mMRC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图1 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评估系统 西班牙慢阻肺指南(GesEPOC)指出对确诊的慢阻肺患者必须评估风险等级[2]。风险等级定义为慢阻肺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疾病进展、未来并发症、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或更高的死亡率的可能性。鉴于需要简化风险分层并调整诊断和治疗干预水平,GesEPOC 2017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分层方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較单用特布他林与加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产生的效果,阐明两者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入院序号和随机分配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布他林雾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加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情绪状态趋向良性发展、肺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临床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关键词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by single implement of terbutaline and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terbuta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nd to illustrate their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and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terbutaline for nebulizer therap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glucocorticoid to therapy in the control group. Curative effects and changes of blood gas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9.47% than 71.0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higher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and lower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fter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terbutaline and glucocorticoid shows excellent effect in treating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long with remarkably improved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benign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state and obvious improvement in pulmonary function. This method contain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quick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quality in patients,and it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with high clinical value.【Key words】Terbutaline;Glucocorticoid;Chronic obstructive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急救与护理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急救与护理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 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发病有 季节性,秋季、冬春季加重。很多患者多是在急性发作期 就诊,因气管、支气管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 充血水肿,黏性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塞,导致肺通气功能 障碍。 二、临床特点:COP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咳痰、胸 闷、气喘和排痰困难,急性发作期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短、喘息或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加、痰液黏稠,还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三、体征:患者的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两侧语颤减低, 叩诊过清音,肺下界下移,肺底移动度减少,两肺肺泡呼 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有干湿性啰音。患者呼吸费力,两 肩高耸,动用辅助呼吸肌呼吸。 四、急救护理: 1、体位: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面色改变及出 冷汗时,立即给与半坐位,以利于膈肌下降,改善呼吸, 立即报告医生并抢救。 2、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护, 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观察口 唇、末梢有无紫绀、神志是否清醒,遵医嘱抽血气分析。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应卧床休息,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戒烟。 3、有效吸氧:遵医嘱给与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必要时 可通过面罩或呼吸机给氧。避免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诱发肺性脑病的发生。(依据:失代偿期病人多为慢性二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中枢对CO2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已处于抑制状态,其兴奋性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氧浓度过高,随缺氧的短暂改善解除了其对中枢的兴奋作用,结果使呼吸受抑制,CO2潴留加剧,甚至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肺性脑病。)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予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气 雾剂、氨茶碱)、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皮质激素等,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可以改善通气量,减少呼吸肌做 功,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若症状无法缓解、氧饱和度<80%、意识模糊、嗜睡、点头样呼吸,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6、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教会患者正确排 痰方法,尽可能加深吸气,以增加或达到必要的吸气容量;吸气后要有短暂的闭气,以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的分布,稍后关闭声门,可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

执业医师呼吸系统慢阻肺习题及解析

第一单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A1 1、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是 A、控制感染 B、改善呼吸功能 C、止咳平喘 D、使桶状胸消失 E、防止发生肺心病 2、下列各项肺功检查结果,哪项与阻塞性肺气肿不符合 A、MVV低于预计值的80% B、RV/TLC>40% C、FEV1/FVC<60% D、肺泡氮浓度>2.5% E、流速-容量曲线大致正常 3、阻塞性肺气肿最早出现的变化是 A、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略突出 B、心电图显示电轴右偏 C、心界缩小 D、动脉血CO2分压升高 E、最大通气量降低 4、反复肺部感染造成肺气肿的主要机制是 A、使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 B、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而失去支架作用 C、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形成不完全阻塞 D、肺组织供血减少致营养障碍而使肺泡壁弹性减退 E、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而形成肺大泡 5、全小叶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特点是 A、扩张部位在1、2、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 B、扩张的部位在所有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气腔 C、扩张部位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D、扩张部位在肺泡囊及肺泡 E、扩张部位仅限于肺泡 6、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的病理改变的特点是 A、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外周正常 B、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结构全部扩张 C、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张 D、肺小叶和肺泡囊扩张 E、呼吸性细支气管破坏,肺泡破裂7、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酶系统改变,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α1抗胰蛋白酶减少 B、腺苷酸环化酶增多 C、真性胆碱酯酶活性正常 D、磷酸二酯酶减少 E、蛋白分解酶减少 8、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分型是 A、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周围型 B、弥漫型、局限型、混合型 C、间质型、代偿型、局灶型 D、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混合型 E、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旁间隔型 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不恰当的为 A、应长期连续应用抗生素,以求彻底治愈 B、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 C、长期用药易致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 D、迁延期患者应坚持用止咳、祛痰药,以求彻底控制 E、抗生素可用做气雾疗法,加强局部消炎作用 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 A、止咳祛痰 B、控制感染 C、解痉平喘 D、菌苗注射 E、吸氧补液 11、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依据是 A、病史和症状 B、阳性体征 C、胸部x线检查 D、心电图改变 E、肺功能检查 12、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X线表现是 A、两肺纹理粗、紊乱 B、无特殊征象 C、肺透过度增加 D、膈肌下降 E、胸廓扩张、肋间增宽 13、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最可能发生的肺功能改变是 A、FEV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