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像力

第一章叩开想象之门第一节神奇的想像力

关于想象,伏尔泰曾有平白但深邃的话语,他说:“想象是每个有感觉的人都能切身体会的一种能力;是在脑子里拟想出可以感觉出来的事物的能力。这种机能与记忆有关,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觉便能通过感官而进入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组合。古希腊神称文艺女神为‘想象的女儿’,其原因便在这里。”

一位政客,一位地质学家,一位诗人,在外出旅游度假时,被土匪追杀,他们必须穿越一片渺无人迹的沙漠才能逃生。两天了,由于没有水,他们明显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政客说:“谁要是给我们送上一箱矿泉水,我回去后一定会对他提拔重用。”

地质学家说:“我们还是实际一点吧,寻找水源!”但直到精疲力竭,仍然找不到水源。

第三天早上,诗人早早地醒了。面对着一望无垠的荒漠,他放开了想像力的缰绳:要是我们正置身于一片大绿地该多好呀!山泉叮咚,溪流静淌,阳光也柔柔地照着大地,把树叶上的露珠折射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树叶上的露珠?!诗人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向一棵树奔去。果然,树叶上还残留着一些未完全蒸发掉的露珠的痕迹。“我们有救了!”他欢呼起来。

于是每日的后半夜,他们就想办法啜饮树叶上刚凝结还来不及蒸发掉的露珠。一个星期后,他们奇迹般地出现在了荒漠的另一头……

是想像力救了他们的命!

忘记是什么时候听谁说过一句让我刻骨铭心永世不能忘记的话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在想像力这个能力上,人和人真的差得太远了。毋庸置疑,想像力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没有爱因斯坦的冥思苦想,核武器这玩意儿得晚那么几十年才能拿出来吓唬人,被核弹吓破了胆子的日本人脑子却没锈掉,依靠想像力给世界带来不计其数的低廉好使的电子产品,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才对。这些都是在技术领域,想像力带给人类的好处。

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对于艺术的重要性。比如神话,中华民族早期的幻想可谓比比皆是。比如有人说《封神榜》中的雷震子是最早的个人飞行器。嫦娥奔月甚至被一些人奉为女权主义的经典文献。

其实,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想像力都是极其重要的能力。没有它,人类面临的将是枯寂无味、可憎可厌的世界与生活。对于富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组织而言,想象犹如一双翅膀,有了它才能自由地飞翔。当然,前述的联想如同双足,有了它才能脚踏实地。总而言之,想象是

创新能力的支柱,否则,人类创新的大厦终究是难以耸立的。

即将到来的时代是由想像力所统治的世界。现在,人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许多力气活,计算机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它们有条有理地做出来。可是,要把计算机无法做到的富有创造性的事物做出来,这就需要发挥我们无穷无尽的想像力。

从根本上来说,创造出新事物的想法就是从想像力出发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也是由它拥有多少想像力丰富的人来决定的,与毕业于优秀大学的成绩突出、头脑聪明的人相比,我们社会更需要具有超群想像力和胆量的人才。

想像力这么神奇,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想像力是指把通过书本、实践得到的各种知识综合起来,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想象就是把某件东西提前想出来。另外,想象也包括空想,即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想象出来。然而,在想像力的基础上,要想象的事是源于实际生活中的。

任何国家都有许多神话故事,神话是不可能用科学来证明的,也不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

事情,神话正是人类发挥想像力的结果。例如古代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神话。也许你会这样问:“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数千年前的神话有什么意义呢?”可是,不知道神话故事就不能正确地理解世界艺术的历史。因为,神话是人类想像力的产物,它是渗透于哲学、宗教、音乐、美术等各个领域的文化基础。正是由于想像力的存在,人类才开始了所有创造性的活动。迪斯雷利指出:“想像力统治着整个世界。”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有一年夏天,酷暑逼人,烈日炎炎。鲁班所在的鲁国国王要鲁班带领民工盖一座宫殿,限期三年完工。那时候造房子,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木头。鲁班算了一下,三年时间上山砍木头都很紧张,别说盖成宫殿了。但国王根本不了解这些情况,他的话又是“圣旨”,不能更改的。这怎么办呢?鲁班愁极了。

头几天,鲁班带人上山砍树,精心挑选结实粗大的木材,但用刀斧砍时,进度非常慢。大家累得精疲力竭,也砍不了多少棵。鲁班心里非常着急。

一天,天刚蒙蒙亮,鲁班又在山上找树了。一不注意,丝茅草把他的手划破了,渗出了血。鲁班顺手摘了一片草叶,发现叶子边缘长着许多排列规则的小细齿。鲁班的眼睛盯着草叶,心里突然一亮:有锯齿的工具一定也是锋利的。他立即用大毛竹做试验,做了一条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拿到小树上一试,效果不错。只是毛竹的硬度不够,拉了一会儿就磨损了。鲁班马上下山,找到铁匠打了一条带有小锯齿的铁片,和徒弟上山试验,两人一来一回地拉,很快就把一棵大树锯倒了。

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当然,宫殿也如期盖成了。

想像力就这么神奇!看到空中飞翔的鸟儿便想到人也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从而,就有了飞机这项伟大的发明。因此,我们不必因为自己的想法是空想而焦急。

达芬奇在500年前就已经设计出了飞机的结构,为人类实际制造飞机作出了很大努力。只不过受当时的许多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未能实现,但由于他伟大的想像力,才有了后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可能。

上苍给了我们所有人想像力这一令人感激的礼物,却没有给所有人可以发挥这想像力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则是,它给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耐心。像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停留在普通人不着边际的想象上,而是发挥了敏捷的想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因此,成为值得大家学习的伟大人物。

那些对人类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天才们,小时候大部分都是让人伤脑筋的“傻孩子”。可是他们若只停留在原地,那也就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而他们之所以与普通人不同就在于:天才们为了要把自己的想象,即在头脑中浮现的空想,变为现实,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普通人却仅仅停留在想象的表面,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一个人的生活是受制于潜意识的本能反应,还是把自己的行为牢牢地置于清醒意识和理智的控制之下,这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两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培养想像力,巧用想像力,再付出努力,那么心想就会事成!

第一章叩开想象之门第二节多彩的想象

人脑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人们要回想经历过的事情,这便要有想象。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为青少年拓展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言语交往的频繁,语词信息不断的刺激,他们经常产生现代科学知识的想象。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与经历不同,原有表象经过不同人的加工改造,会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形象。

想象具有自由、开放、浪漫、跳跃、跨越、多向、生动、形象、夸张、变形等心理活动特点。它使思维之流逍遥神驰、恣意汪洋。由于它能随意组合,因而能产生众多的新奇、怪

诞的观念;由于它能超越时空,因而其心理组合具有超现实性、超前性;由于它主要是以意象和知觉形象为思维元素,因而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思维经济性。

宋徽宗是一个书画高手,他曾用“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令考生作画,“取其意境超拔者为上”,由此来检验考生的观察与联想能力。

题目一出,许多应试考生几乎都只是从正面落笔,画了满地的落花,画了飞马踏花而过。由于这些画是以呆板的画面去图解诗句,而毫无想象创造,没有艺术底蕴,自然都落选了。但有位应试者却借助于过人的想像力别出心裁,使画面充满了灵气。在这幅画的画面上有匹奔腾的马,马蹄旁边有几只蝴蝶,翩翩起舞,并追着马飞,此外便没有别的什么了。赵佶一看,拍案叫绝,御笔一挥,宣布录取。

看到这里,那么我们明白这幅画到底好在哪里吗?好就好在它避开了对诗句的机械图解,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传出了诗句的韵味与意境,并洋溢出了一个“香”字来: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翩翩起舞呢?那不正是马蹄上沾着落花的香气吗?而马蹄上之所以沾满香气,不正是因为马儿从满地落花处“踏”过来的吗?画家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而读者又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悟出画家所要表现的诗情画意。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想象具有广阔性,与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同,想象具有广阔的空间。正如卢梭所言:“真实的世界有止境,想象的世界则无止境。”想象来往穿梭于真实与虚构之间,它使虚实相互转化,它是真实之母,也是神奇幻想之源。

然而,由于想象具有夸张、变形、虚构、异构等特点,因而,它一方面有助于求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又由于具有欺骗性而充满危险,想象能把思想观念和创造性虚构联系在一起。在想象中,所有的东西都能呈现为新形态,因而,也会出现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所不能接受的结果是,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法国文明中,想象是和直觉本能、异想天开、步入歧途、徘徊游荡、愚蠢荒唐以及疯狂的本源相联系的。

想象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想象的生动形象性不仅使想象具有隐喻功能、类比功能、启发和暗示功能,而且,还使想象具有快捷、经济、有效的特点,使人们能够方便、迅速地把握事态的总体特征,理解复杂的关系。这些特点使得想象尤为适合于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创作和技术发明以及科学理论探索过程中的理想实验。在土木工程中,如果计划中的桥梁或建筑要以某种方式改变,人们需要在头脑中想象它们将要具有什么样的模样。在技术发明中,生动形象的想象更为重要,因为,在这里,不仅要大脑把发明的东西想象出来,而且,还要把它通过操作实现出来。换言之,技术发明需要两种想象:设计想象和预演想象。

想象有不同的分类。有人把想象分为科学想象和艺术想象,前者更有抽象性、普遍性和精确性,后者有具象性、个别性、整体性和模糊性;也有人把想象分为:形式的想象和内容的想象,热烈的狂野的想象和冷静的理智的想象;还有人把想象分为积极的想象和消极的想象。消极的想象是就一个题目进行幻想,就是有意使思想消极地集中在这个题目上,使其顺着思绪发生的轨道行进,只有在不出成果时才停止,通常是任其自然形成,自然分支,直到产生有用且有趣的结果;还有人把幻想、奇想、妙想、构想、梦想、联想、分想等都视为想象的形式,或认为它们多少与想象有些关系。比如,毛姆就认为,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基础。

奥斯本按想象的价值把想象分为3类:

第一,荒诞的、无价值的、非创造性的想象;

第二,有一定价值和创造性(或趋向创造性)的想象;

第三,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第一类想象通常是一种消极的虚构,它往往对想象者的身心有害。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用它来逃避现实。这类想象包括想入非非的想象(白日梦)、恐惧的想象、自卑的想象、忧

虑的想象和偏见的想象等。如果恐惧的想象是以事实和可能性为基点的,则是一种预感想象。这种预感想象可以促使想象者采取行动,并促使其在向好的方向努力的同时,作出最坏的打算。预感想象开始脱离第一类想象,而接近第二类想象。

趋向创造性的想象是一种“逼真的想象”或“几乎完全准确的想象形式”,它像“我们精神上的摄影机”。这类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检测的”,也是能够按照想象者的意愿加以控制的。奥斯本认为,这类逼真想象包括“思辨想象”、“再造想象”和“结构显形”3种形式。思辨想象主要靠的是思维运演,记忆力仅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思辨的想像力可以用于各个不同的时段,而再造想象只能用于过去,并与记忆关系密切。结构显形能够真切地想象事物的结构特点。如飞行员在能见度很低的天气中,运用“结构显形”使飞机安全降落。在趋向创造性的想象中还有一种“取代想象”。想象者可用这种想象在思维中扮演他人角色,如同儿童做游戏一样。在人际沟通中,严肃认真地使用取代想象,可以使我们舍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产生认同感。也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是对新事物、新现象、新过程、新形式等新东西的一种超前性的、预辨性的、预演性的想象。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它努力把创造性的期望和憧憬变成现实。它不仅被用于改变、改造已知的事物、现象,而且,还被用于探索新现象、发明新东西、解决新问题、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这种想像力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优秀人物的显著特征之一。创造性想象使我们沉浸在追求和探索之中,从而帮助我们驱散焦虑心情。如果说第一种想象大多是自然发生的话,那么,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则很少是自然发生的,它是有准备的、有目的的,它与人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有人把联想与想象视为同一。基于这一理解,联想的分类也就是想象的分类。联想的分类有多种。最常见的分类是把联想分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一个事物对象想到另一个与之相类似的事物,或想起同某个刺激或经验相似的经验。如由人想到猩猩、猴子;由蜻蜓联想到飞机;由长方形想到课桌;由猫想到猫头鹰;由月亮想到太阳;由红苹果想到女孩的小圆脸;由带小齿的茅草联想到制造竹锯和铁锯等等。相似联想与类比和隐喻密切相关。类比思维包括相似联想,但不等于相似联想,类比思维的内容要比相似联想丰富。

对比联想是由一个事物对象想到与之相反的另一个事物对象,或者由某个经验联想到与之完全相反的经验。如由长想到短;由火想到水;由高想到低;由天想到地;由高山想到深谷;由黑夜想到白昼等等。对比联想与反向思维有关。

接近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对象想到另一个与它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对象,或者想起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某一刺激较为接近的经验。如由早晨洗脸想到刷牙、梳头、吃早饭和上班,是时间上的接近联想;而由华盛顿想到白宫是空间接近联想,由星星想到月亮也是接近联想。

第一章叩开想象之门第三节想象的边缘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关于想象和其他思维形式、方法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芝加哥大学里奇·杰勒德博士认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思维形式都以想象为前提,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就像计算机回答问题那样,从问题的原因中得出结论。”

奥斯本等人认为:想像力是普遍存在的。全部思维都是由想象(包括联想)、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构成的。判断与想象的关系是:判断有助于使想像力保持正确的方向,而想像力则有助于明确判断。想象与分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分析可以增强想象,提高想象的

效果,而想象又可以对分析起引导和示向作用。

幽默研究者注意到了想象、幽默、类比、联想之间的联系。他们以充满幽默的想像力创造出其攻击对象的极富个性的讽刺性特征,这类幽默还借助类比与联想达到直观性、具体性和深刻性。

关于想象与创造力的关系,阿瑞提认为,创造过程的展开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种可称为偶然性前提,这个范畴包括了外在于创造者的一切事物;第二种前提更加具体,它是指个人的心理活动,即一切可包括在想象和无定形认识(amorphouscognition)的范畴之内的心理活动。著名学者文森特·芮基洛博士则相信:创造力和智商没有关系,却和正确的思考密不可分,在思考的领域里,创造力有时接近于想像力,一个人越能海阔天空地创造联想,就越能找到问题的核心。

文学艺术家们对想象有许多好评。莎士比亚说:“想象使人成为‘动物的楷模’。”肖伯纳说:“想象是创造之始。”首先,我们想象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然后,决定我们想象的东西,最后,创造我们决定的东西。与之相近,有人把想象和直观称为创造活动的两大心理源头。奥斯本说:“想像力可能成为解决其他任何问题的钥匙。”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则认为,想象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停止创造性想象和停止生活之间,只存在细微的差别。怀尔德发现,一组想像力丰富的艺术专业大学生要比其他人更容易进入原始的、无拘束的思维形态中去,并能从这种转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想象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它能设想可能的情况,而且,还在于它能构想出不可能的事态。正如凯思·司考特所说,不平凡的人,想了解的不是可以或可能的事,而是不可能的事。而且,在他们想了解这些不可能的事时,他们已经开始看见由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结果。对于创造发明来说,这种对最终结果的想象和对不可能事态的想象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想象与知识、经验事实的关系,爱因斯坦的名言是: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艾伯特·怀特海则指出:愚者没有知识根底地奉行想像力;迂者没有想像力地奉行知识。因此,合理的说法应该是想象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

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东西,是想像力赋予了它们生命。有了精确的观测和实验作依据,想像力便成为科学理论的设计师。科学家必须具备想像力,才能理解肉眼观察不到的事物如何发生,如何作用,才能构想出解释性假说。贝弗里奇说:“在发现假说不能令人满意时,想象丰富的科学家比想象贫乏的科学家更容易放弃它。后一种人有更大的危险把时间白白浪费掉。因为,当事实证明必须放弃某一观念时,他们抱住这一观念不放,如同孵在熟(又鸟)蛋上的母(又鸟)。”

想象不仅是经验的源泉之一,而且也是经验的激活剂和转换器。一方面,想象在经验之河中流淌,它以经验为根据,想象的效果与大脑中储存的信息的丰度和深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经验需要想象对其进行组合、加工、转换,以形成新经验。正如惠特曼的精彩描述:不伴随想象的经验是贫瘠的,想象能使囚犯在斗室里做他的美梦,然后拿起笔写他的《天路历程》;它可以使人变得仅次于天使,它可以使人站在最低贱的、枯燥无味的工作者旁边还有勇气说:“起来,因为今天要显圣了。”

奈·维纳说过,有了强烈的创造欲,你就可以用自己手里拥有的材料进行创造。奈·维纳还说过,对他特别有用的好条件是广泛和持久的记忆力,是一系列奔放流畅、万花筒似的想像力;这种想像力的本身,使他在遇到相当复杂而费脑子的情况时,或多或少能看出其中一系列的各种可能的组合关系。

文达尔·瓦格纳指出:“提出问题,研究事实,收集经验,处于戒备状态。任何时候,都要目光远大。要充分利用上帝赋予你的礼物——想像力,当想象变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将会看到,想象就像宗教信仰一样,它可以移动几座高山。”这与“想像力比意志更有力量”的说法相一致。

第一章叩开想象之门第四节生活离不开想象

拥有对生活的美好想象,生命才是真实的、生动的。如果没有了美好的想象,那才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呢!想象构筑的神奇境界引导人类的心灵进入一个美的所在。想象丰富了人的心灵世界,充实了人的生命。正是因为想像力的存在,才使人类的生命形态多姿多彩,熠熠生辉,使生命涵盖丰厚,富有意义。没有想象就没有美。

一位老师以《一千年后的我》为题要求同学们来写一篇短文,其中一位同学的想像力真的令人吃惊。他在文中是这样写的:

今年是3005年,我又活了一千年,这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早已成为了经济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了。

我用200亿人民币买了一架时空机。我将要到时空中去旅游了。可法律上规定只允许穿越到以前,不允许向未来时空走去。我开始穿越了,由于我不精通驾驶技术,一下子就到了几百万年前。我看到的全是高山、大树、火山不停地喷发。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觉得后面有许多眼睛盯着我,他们在议论:“唉,这家伙应该活烤呢,还是煮呢?”我一听吓坏了,把马力拉到最高,以超火速行驶。也就这样,我不小心撞了一颗星星,使它偏离了运转轨道,直向地球飞去,这造成了恐龙的灭绝,也许这就是它们想吃我的报应。

我又向古代飞去。在机上,我随意打开了我用二十元钱买来的《三国演义》。由于刚才我把机上的窗子撞坏,不小心把这本书掉下去了。最后被一个叫诸葛亮的人拾到了。他把这本书全背出了,这使他成了有名的军师,百战百胜,因为他早已知道未来的一切。我又飞往别国,路上我肚子饿了,我打开包,看见里面一个苹果腐烂了,我便把它扔下去,这打扰了正在用心看书的牛顿,苹果掉在他的头上,使他大发灵感,发表了“地球引力学说”。

我这次穿越时空中,已做错了三件事,这是法律不允许的。地球时空站把我告上了法庭,处罚我来到了31世纪的3005年,来到这所初中学习,希望我在这里能够进行深刻的反省。

看罢这篇小短文,我们不得不为这位同学的想象能力而拍手叫好!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惊人的想像力,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去开发。

动物没有美好的想象,也就没有苦恼。而人由于有着这样的美好想象,在体验美好想象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就产生了苦恼。生命的美好想象及欲望,是天然而自由的,想象是心理活动,是生命自身的一种能力。

而生命自身又存在着种种局限和欠缺,加上社会的限定和偶然因素的存在,这些东西都会造成对于美好想象的实现的难度,以及幻灭。我们的苦恼,来源于生命的本体性欠缺与美好想象之间的差距,即不平衡。而这样的不平衡,任何社会制度均无力解决,它需要自我的意识和调节,当然,社会有责任予以关爱。痛苦的自己,最后还是需要痛苦的自己的帮助,这是强者的声音,而弱者却有可能走向宗教。个体生命的幸福是残缺的,想象也会受伤。在这样的情形下,其实生命性情会跌至一个十分脆弱的地步,但是我相信,事到临头的时候,生命的张力才会真正地体现出来。许多人遭遇不幸,他们竟然挺了过来,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自身的某个方面的力量,在特殊的时刻无意识地发挥着作用。旧的东西毁灭了,或者是过去了,新的美好的想象又滋生了出来。大概生命就是存在于如此的希望的无望,和无望的希望之中。热情又悲观的生命,始终都在生命的悖论中挣扎,并歌唱着。

因为苦恼就不去想象,或否定想象吗?也许,对于生活的美好想象,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为什么要那样去想象,如果那样的想象不切实际,又平生许多烦恼,何必呢?如果有太多的困难,太多的问题,不允许你的美好想象的实现,那想象不是一个错误又是什么?比如,爱情,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一般是十分理想化的。一部波兰电影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告诉我,爱情的圆满是人类想象的成果,在这个充满偶然的世界中,也许你永远都与你渴

望中的爱人擦肩而过。如果你非常幸运,或许会与那个你心目中的人不期而遇。那个波兰导演认为,爱情仿佛是一个苹果的两半,上帝从来没有许诺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应该重合。或许就根本没有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这回事。而大约我们的一生都在苦苦地寻找着爱情,因为,我们一直觉得自己的另一半正在大地上飘荡。我们的行径,无疑在证明着“苹果的爱情”的假设,非常亲和,尽管其结果无非是两手空空。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过去和现状,却可以改变想象,我并不是说完全地改变。比如,对于物质的需要,需要的内容和程度怎么就不能改变一下而变得实际一些呢?“我的爱,一生都不可改变”这是歌词,十分动人而伤感。但是,事实上总还是要有改变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残酷的改变都不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某人说,不要去缔结离婚的婚姻,谁会知道自己缔结的这个婚姻会解体呢?而现代人缔结的离婚的婚姻的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是呈上升趋势的人。少一点对于爱情的理想的想象与夸张,是比较理性的引导,而爱情搀和进了理性还称得上是爱情吗?

珍惜来自生命的美好想象,尽管人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幸或不如意,尽管美好的想象有时会像易碎的玻璃,然而我依旧对生命美好的想象充满信心和敬意,我喜欢有着如此丰富的想象的和为其而奋斗的人生,也许那美好的想象,一生都是一个追求的过程。对于个人生命的美好想象的支持,而不是扼杀它,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

第一章叩开想象之门第五节爱上你的想像力

每每看到婴儿,也许我们最想拥抱的是他们眼里清澈的世界,最想拥有的也是他们最原始的对世界的想象。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写出的童诗,大意是说“我的眼睛很大,装得下天地日月星辰,却装不下一滴小小的眼泪。”好可爱的想像力!

幻想和想象往往蕴藏着某些创造性的思维,善于幻想和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畅销的儿童读物如《哈里·波特》、《(又鸟)皮疙瘩》等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其间有较多天马行空的想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让孩子能从阅读中体会创造和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

而国内许多儿童读物说教成分偏重,不如国外读物让孩子感到新鲜有趣。孙悟空倒是孩子们颇为喜欢的角色,也有人把《西游记》改编成内容丰富有趣的儿童读物,但是类似这样优秀的读物还是不多。

幻想和想象是一种精神享受,没有幻想能力和想像力的孩子是可怜的。作为父母和老师,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想像力。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时,不要轻易地放弃,而要设法鼓励自己尽情地去想象。

想像力是我们每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画画离不开想像力;写作文离不开想像力;连学数学也离不开想像力……我们将来长大了,不可能做什么事儿都算100分,可是做什么事儿都离不开想像力!而且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像力,可他们的贡献是无价的,更不能用钱来衡量。所以想像力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功课!

1969年7月凡阿姆斯特朗和另外一名宇航员一道乘坐“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登月任务。尽管促成阿姆斯特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阿姆斯特朗的父母从小就注重保护他的想像力。这位6岁时就坐过飞机,未满18岁就取得了飞机驾驶执照的宇航员讲了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院子里玩耍,弄出了很多古怪的声音,妈妈在厨房里听到了,便问他:“你在干吗?”小阿姆斯特朗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妈妈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骂他胡说八道,而是说:“好啊,不要忘记回来喔!”

相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他母亲的精彩回答打动,因为这句话,不经意间保护了儿子的想像力,也保护了他那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身边有

很多孩子的想像力受到压制和打击。比如,一位老师问她的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别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水”,惟独有位学生的回答是“春天”这样颇具创造性、想像力的回答,却不幸被老师宣判为错误。

一个人的想像力,是在对自身和社会了解以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如果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只是无端地背负着责任、道义,那这个世界真的是太不可爱了。对物质世界的探求,对心灵世界的摸索,是决定我们的生活是否显得有价值,是否快乐的重要方面。几个朋友坐在一起,不关心书本上的段句,只问彼此眼中的深邃,“whatdoyouthink?why?”这是让我觉得最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时刻。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当年在学校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的过程和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和批判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自由,更有创造力。而学习的对象本身不是静止的,千万不要让书本冻结了我们的想像力。

腾出一段时间(不少于十分钟),让自己不受任何干扰,不做任何事情。尽可能舒适地坐好,并想象自己会喜欢一个地方。它可以在户外也可以在室内,但应该是宁静、安全、美丽而令人放松的。想象这一特殊场所的各个细微之处。动用你的所有感官想象你在那里,仿佛被一场逼真的白日梦带到那里。不要着急,直到你从心理上体验到身处其中。你将利用这个特殊场所进行心理预演。它将成为你准备和构筑未来的实验室。一旦置身其中,感到非常放松,内心有着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你便将思想集中在你希望改善或改变的生活某一方面。仍然置身于这一特殊场所,想象自己已经改变或想象具体的生活某一方面已得到改善。不要急躁,要逐渐熟悉自己的“改进”,并对此感到舒畅。让这种感觉主宰这时时刻刻,你的身心、你内心和精神都正在从你所想象和体验的变化中受益。

我们也可以从一位经典作家的作品中找一句话,这句话应该是想像力丰富的最佳体现,在脑海中想象这句话所描述的图景。洛威尔在《麋鹿日志》中写道:“有的时候篱笆伸长它泛白的犄角,就像猎人收获的丰厚战利品。”这句话的作者告诉我们,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扫而过的东西,与众不同的人却能够从中迅速捕捉到很多信息。现在试着想象洛威尔笔下的情景,把篱笆想象成泛白的犄角。作者为什么要让犄角泛白呢?

从洛威尔的作品中我们再引用一句话:“四五只潜鸟排成一支长队,蜿蜒曲折地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时地发出野性而胆怯的啼叫,这声音听起来总是非常遥远,就像山谷里最后一丝连绵不绝的袅袅余音,正因为不时传来若有若无的微响,而不是令人不安的寂静,才使得山谷里显得更加寂寞空旷。”现在,试着想象一种声音让你想起“山谷里最后一丝连绵不绝的袅袅余音”。如果你听过潜鸟的叫声,尽量在脑海里设想这样一幅生动的景象。不管你有没有听过潜鸟的声音,也要把眼前看到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真实的意境,呈现在脑海里。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走神想其他的事情,保持现在的场景能给你的印象和感觉。然后坚决地把这个场景和自己的感受从意念中遣散。

用这样的句子来激发你的想象后,用你自己的话将这番盛景描述出来。继续这个练习直到你能够轻松自如地进入想象的状态。

我们还可以在脑海里设想一朵玫瑰花,想象它的芳香。你正在一座开满玫瑰花的山上,山上飘荡着浓郁的玫瑰花香味。花香对你会有什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干什么?滴一滴麝香会产生多么浓烈的香味。再次发挥想像力,想象一片森林里小鸟婉转啼唱,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的情形。

这些练习应该在一间安静的屋子里进行。一定要调动自己的意志力管住自己的大脑努力做这个练习。想象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清晰真切。反复想象直到这幅图象在脑海里生动地浮现,就像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一样。

如果你想不出生活中有任何事情需要改善或变化的,就想象一些更普通的事情,例如“有更多精力和活力”、“改善记忆力”、对周围事物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或其他一些可能给自己

带来某些好处的事情。然后按前面解释的方法进行练习。在结束这个练习前,向自己保证将在明天或后天再返回这里继续这个练习。

归根结底,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最纯真的求知本能。要让它由儿时天真的好奇升华为更自在、充实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塌实的学习过程和心的感知过程缺一不可。我最喜欢的一个歌手说她少年时不喜欢循规蹈矩,当听到与平常有别的一种唱法时顿然领悟到“原来歌是可以这样唱的”。我猜想在她领悟的同时,她的想像力终于找到了出路。那种发自内心的创造是最幸福的事情。那我呢?在我的生涯中有多少次暗自惊叹:“原来学问是可以这样做的……”那么你呢?有多少次你发掘自己的好奇心,感叹一声“原来……”无论如何,请不要埋没我们的想像力,它原本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想像力训练

1.你是不是经常幻想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2.你是不是经常想象自己的未来?

3.当你与别人争执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象对方是怎样思考的?

4.每当你看到一个新的事物,你是否会觉得它与你知道的某些东西有相似的地方?

5.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你是否会想象自己居住在这里的情景?

6.当你要与父母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会先想好父母可能想到的几种想法?

7.你是否经常会有好的想法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

8.你是否经常会做出一些新颖的举动吸引同学们的眼光?

9.每次出去玩的时候,你是否更喜欢选择不同的地方?

10.你看电视的时候会哭吗?

11.听鬼故事的时候,你会不会毛骨悚然?

12.当你受到批评时,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事总是不对的?

13.看小说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个人?

14.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会有好主意?

15.你幻想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有故事情节?

16.当你向别人讲起自己的某个经历时,会不会故意夸大其词,以便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17.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你是不是觉得小女孩应该有更好的结局?

18.在与一个陌生人交谈之前,你能想象自己可能会怎样与他交谈吗?

19.当老师沉着脸走进课堂时,你能想象到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吗?

20.爸爸很晚还没回家,你是否会想象爸爸可能在做什么?

21.你喜欢玩拼图吗?

22.你喜欢想一些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吗?

23.你喜欢想象自己有一天成为心目中的人物吗?

24.你会自己把歌词改成自己喜欢的词吗?

25.你是不是经常会回想别人与你聊过的事情?

评分标准:

答“是”记1分,答“否”不记分。如果你的得分在0~8分,这说明你的想像力不太好,你似乎一点也不能进入想象的世界,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如果你的得分在9~17分,说明你有一定的想像力,你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但是你却经常把想象认为是一种空想,尽力想要避免想象;如果你的得分在18分以上,说明你的想像力非常出色,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但是,有时候容易想象过于丰富,从而导致对外界事物过于敏感。

我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臧新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029069) 摘要:当今的世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分离,人与人交往的格子化,物质与精神的分离的几大危机。这些分崩,犹如八边塔的典故一样,限制着人类的向上流动。而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被结构的危险。破而后立,这也可能预示,更高层次的整合,人类社会整体性的升华。 关键词:分合、自然、物质、信息、能量、危机、展望 引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现在主流认识世界里。“分”似乎成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标志。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采用,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在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中,多元不重复。已经成了市场繁荣、乃至生活幸福的共时性标志。个性之中,蕴含着共性,物极必反。现在社会的诸多死结,越发预示着打通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几大危机 一、人的离家出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也自然的一部分。社会是人活动的产物,是人生活的特有环境。普遍的价值观认为,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非在自然中生存,所以自然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大概就是动物世界。 然而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而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自然对于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正如斯宾撒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自然的因果关系中。 尤其是近年来无数事实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一点。 北京的雾霾,黄河上的死猪,福岛的核危机,H7N9病毒的蔓延。而在更深层次上,体现在生老病死对于人的制约,是天之道中的有余和不足.所以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至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层面的问题。而且,我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更加根本的矛盾。物有本末,时有时终,之所先后而尽道焉。人的行为,往往是与自己对于事务价值的判断相一致的。环境问题的频发,也提醒着,越发孤立且异化的人们并没有把自然放在足够的高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类社会与天,与自然是统一的。比如王字,是三横

放松冥想、想象力训练

放松冥想: 你静静地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在你的面前是湛蓝色的大海,岸边是高大的椰子树,身体下是软绵绵的细沙,阳光温柔地照在你的身上,你感到无比的舒畅。 微风带着一丝清爽的海洋气息轻轻拂过你的脸颊,你静静地聆听着海浪悦耳的歌唱,阳光照的你全身暖洋洋的,你感到一股暖流顺着你的头部,流进你的头部,流进你的右臂,再流进你的右手,整个右手也感到温暖、沉重;这股暖流又回到你的右臂,从后面流进脖子,脖子也感到温暖、沉重;你的呼吸变得更加的缓慢深沉,这股暖流又流进你的左肩,左肩感到温暖、沉重;这股暖流又流回你的左臂,左臂感到温暖、沉重;你变得越来越轻松,心跳变慢了,心跳更有力了,这股暖流又流进你的右腿,右腿也感到温暖、沉重;你的呼吸缓慢而又深沉。这股暖流流进你的右脚,你的右脚也感到温暖、沉重;这股暖流流进你的左腿,整个左腿也感到温暖、沉重;你的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轻松。 这股暖流流进你的腹部,腹部感到温暖、沉重;这股暖流流进你的胃部,胃部感到温暖、轻松;这股暖流最后流进你的心脏,心脏也感到温暖、轻松;心脏又把暖流送到了全身,你的全身都感到了温暖而沉重,舒服极了。 你的整个身体都十分平静,也十分安静,你已经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周围好像没有任何东西,你安静地躺在海边,非常轻松,十分自在... ... 想象力训练1: 用你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你正在用圆号吹着莫扎特写的圆号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时,忽然,你发现你已经坐在了一片云上,云开始急速上升,把你吓得魂都快吓没了。不过又过了一会,云又开始缓慢上升了,直到上升到一大片云上才停下来。你走下了这片云,慢慢的向前走去,突然你听见后面有人叫你,你回头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精选.)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李登昕20172212010 读这本书之前上网查看这本书的书评以及读后感,大部分人都已苦涩,难懂为开头,的确,《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不像市面了流行的一些小说简单易懂,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初次翻开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书中部分内容有点难以理解,但是细细精读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意境,以及作者对社会的那种批判。作者批判宏大理论,批判以方法论为主导的研究,批判科层制的学术体系令研究者异化。他倡导将个人困扰推及公众议题,要求超越琐碎的小情境,扩展历史视野。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个体与历史、社会,从来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个体的体验与学术的思考,应该达成一种融合与互动,而不是割裂,这才是值得过的学术生活。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一种自由转换视角的能力,由此认识整个社会。但他强调的其实是一个高度建设性的问题,即人如何参与社会历史进程?更本质地,人如何成为历史的主体?这是社会研究的一条基准线,尽管不需要时时显露,但却是人文想象力的起点,也不仅是社会研究,就像自我科层化不只在学院。本书关于理性和自由那章,尤其是没有理性的合理化,以及吉特林写的后记都值得重读。回到当下,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正在挣脱“研究”甚至是“想象力”的把握,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不仅是“人的迁徙”,

还有观念与认知范式。 米尔斯批判了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大理论,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经验主义,批判了唯方法论的研究,批判了社会学发展的科层化趋势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用主义。米尔斯强调要重视社会结构和历史,以及珍视的价值所面临的威胁,关注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方法以实际为准,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本书开头部分作者提出,大多数人之所以对于生活中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困扰感到焦虑茫然,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个人生活进程与社会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构性变迁联系起来。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人们分外注重自我意识,然而大众创造历史的进程却远远超出一般个体依据价值判断调试自身的能力。如果一味在新旧思维方式的断层中进退不前,那么整个社会有可能陷入道德危机。作者认为人们需要一种心智来挽救现状,即: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看清社会现象间的联系乃至全貌。他将这种心智命名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拥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学者通常定位于三类问题:社会结构、社会历史、人与人性。他们具备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根据特征归纳类型、探索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如果个人的困扰无法在其所能获得的机遇范围内找到解决办法,即这方面的社会机遇结构解体,那么个人问题就要上升为一个公众论题,我们就有必要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超越个人环境变化从而理解这些变化。 社会力量巨大但本身不受约束,个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异化,笼

如何进行想象力训练方法介绍.doc

如何进行想象力训练方法介绍(2) 想象力应该从哪儿来呢?想象力并不是凭空从大脑里蹦出来的,它是大脑对自己储存的信息进行多种多样组合重建而成的,是建立在过去的感觉、记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新的方法、新的形式,去组合这些记忆和印象,从中产生新的形象。这是一种综合意识创造过程。综合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以新的格局、新的形式来进行造型表现的。因此,想像力的目的在于向往和追求一种全新的境界、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视觉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为大脑补充营养,而补充营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开始观察,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里发现别人看不到、画不出的情节、细节。从中找到最有趣、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地方。其次要学会换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想象。假如把自己的眼睛看作是照相机,如果总是拍照类似的角度和类似的内容,照出的照片肯定就会越来越不新鲜。如果换个角度去照或多照些内容,照片才可能丰富多彩。换个角度去画看似平常的内容,而且不仅仅是换换方向,更重要的是传达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努力地与众不同,想象力自然就能够体现出来了。 周帆12岁《梦想》(钢笔线描、色粉笔)1997 海峡两岸《我画我的梦》儿童绘画比赛金奖 如何进行想象力训练方法介绍(4) 2、细致观察的发散联想细致观察后的联想其实是一种极致的想象训练。通过细致观察发现独特的细节后将其尽全力的大肆渲染。围绕桌画面的需要,可以在原有细节基础上进行细化,也可以变化。 3、转换角度的观察想象人们对一些特定的物体总是有一种习惯的观察角度,想象力往往就受到这些习惯角度的影响。可以摆脱习惯观察的角度,换一个独特的角度进行观察表现。 1、重象几种不同的形象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进行重新组合,构造一个新的形象就是重象,也就是和情不合理的张冠李戴。用这种似乎不合理的奇异的组合构想,能完美地表达合乎逻辑的寓意,生动有趣,含意深刻,产生一种特殊的情趣。

三个想象力训练方法

三个想象力训练方法 一个人的想象力与记忆力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甚至在有些时候,回忆就是想象,或者说想象就是回忆。如果一个人具有十分活跃的想象力,他就很难不具备强大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往往与强大的想象力联系在一起。 因此,要训练我们的记忆力,可以从训练我们的想象力着手。 训练1: 向学前班的孩子学习,培养你的想象力,如问自己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会开? 你猜小朋友们会怎么回答呢? 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 第二个孩子说:“她伸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第四个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 这时,一个孩子问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 这时候,如果你是老师该怎么回答才能不让孩子失望呢? 如果你是个孩子,你又认为答案会是什么呢?

其实,只要你不回答:“因为春天来了。”那你的想象力就得到了锻炼。 你也可以随便拿出一张画,问自己:“这是什么?” 一块砖。 别的呢?一扇窗。 别的呢?事实上,从侧面看,这是字母n。或者,另一个字母,如,F别的呢?一个侧面看到的数字。 别的呢?任何一个从上端看的三维数字,包括2,3,5,6,7,8,9,0。 别的呢?任何一个装在盒子里的物体。 别的呢?一个特殊尺寸的空白屏幕(垂直方向)。 别的呢…… 每个事物都可能成为其他所有的事物,髙度创造性的大脑是没有逾越不了的障碍的。自由联想是天才最好的朋友。天才的感知力就是在每个事物中看到其他所有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天才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实质。 训练2: 从剧本或诗歌中读一段或几段,最好是那些富有想象的段落,例如下文: 茂丘西奥,她是精灵们的媒婆,

如何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做手工是一种好方式。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手工材料,如:颜料、蜡笔、剪贴,各式各样的盒子和胶水等。教他制作模型和其他手工作品。不要一下子把一大堆东西放在他面前,那样孩子将不知从何做起。 二、当孩子开始学习使用颜料时,可以教他调色。 毛线头、碎布料在孩子的手里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再往后还可以找些不同的材料,例如:稻谷、书页或花瓣等等。 三、有时候可以出个简单的主意。 如用报纸做帽子或用硬纸盒做假面具,这也能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一盒干净的沙子不是也可以做许多有趣的游戏吗? 四、给幼儿讲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如为故事虚构景物、人物、声音、情境及气味等,这种想象力对孩子是十分有建设性的。虽然录音机也会讲故事给孩子听,但与父母相比,它缺乏与孩子之间的亲切感和交流互动。电视也是有教育作用的,也是可以模仿和创造的,但是这种创造总是第二手的,因为故事首先是出自于作者的大脑,而不是孩子们自己的。因此,这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没有多大的帮助。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从电视上学习只会将幼儿变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是一个世界的旁观者而不是创造者。 五、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宝宝的创造力。

音乐、绘画都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音乐是促进幼儿心健康发展的好方式。因为音乐会促使右脑的发育,而右脑发达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象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艺术大师毕加索都是右脑发达型人。另外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其创造力就处于极佳状态。同样绘画也可以促使幼儿大脑右半球的发达,增强幼儿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绘画的评价,主要不是以像不像来衡量,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美的形象。因而幼儿的涂鸦,虽然稚嫩、拙扑,但他们每画出的一个形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创造,我们应大力鼓励儿童的这种创造。萱萱宝宝自己的涂鸦就是一种创造的表现了,她已能用颜色和线条来创造出一些形象,并且能赋予他们意义,家长做的挺好的,支持、肯定并能引导宝宝的创作六、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游戏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等。 六、通过发问来促进宝宝创造力的发展。 在平时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话对话,这样儿童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促进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来促进宝宝创造力的发展。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他们着急地问"为什么"时,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虽然提供答案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么明显的社会科学问题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价值既不是普遍公认的价值,又不是普遍被感到受威胁的。许多个人的不安状态无以明确表达,许多公众的不适状态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不安状态和冷漠状态正是我们时代的根本特征。” 当今“人的首要危险”就在于当代社会本身难以驾驭的力量,同时伴随的是造成异化的生产方式,政治统治的控制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一句话,人的“本性”以及人的生活条件和目的所发生的普遍性的转变。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没有沿着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而是一反常规,独辟蹊径地提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当时,这一全新的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突破社会学理论平面化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米尔斯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历史理论,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二是倾向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第三个倾向是对当代社会问题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如: 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其过程必须是从事件和历史以及这两者在社会中相互交错等问题出发,而最后又回到这些问题中去。 1、一个特定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中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们又如何相互关联?该社会的结构和其他社会的类型有何不同?该社会结构中的每个特性对于社会结构的延续和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 2、该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发生变化的机理是什么?在人类整体的发展中占有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所考察的每个特征都联系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特征是如何影响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影响的?而该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和其他时期有何不同?创造历史的根本方式有哪些? 3、该社会和该历史时期中哪类人占了上风?哪类人将占上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挑选和组成的,是如何得以解决或受到压迫的,又怎样变得敏锐或变得迟钝的?观察该社会、该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可以揭示出哪种类型的“人性”?所考察的社会中每一个特征有怎样的“人性”涵义? 其中的思考层次性多么清晰,逻辑明确,值得借鉴。 “人只有把自己放进他所处的历史时期里看待,才能理解他本人的经历,才能评价他自己的命运;人只有了解所有和他有关的人的机会,才能认识他自己的机会——这种观点是社会学想象力的首要成果。” 以我的理解,米尔斯认为个人必须了解历史,从而理解社会和处于社会之中的自我,并通过这种了解来决定什么才是个人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解,个人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中,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生活。通过这种参与,他就可以解决“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从而解决“坏境中的个人困惑”。按照米尔斯的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是都必然要去参与,社会也需要

幼儿想象力训练方法

幼儿想象力训练方法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对幼儿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该如何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呢?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幼儿想象力训练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想象力训练方法方法一在生活情景中想象 大人要善于利用宝宝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情景,引导他想象出不在眼前的情景,以培他的想象力,如看到了一轮夕阳,对宝宝说:“你看,太阳快下山了,它红红的,真像个大红球。 你说,它还像什么呢”“嗯,宝宝说得真好,它像一个红苹果。它还像什么呢?”诱导宝宝想象出多种情景,想象得越多越好,如像布娃娃的脸、像红灯笼、像红气球等等。 方法二想象一物多用 找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孩子想象它有什么作用。如拿一只铅笔问孩子:“铅笔有什么作用?”孩子会马上回答:“能写字、能画画。”此时大人要加以引导:“宝宝真聪明,回答得很好。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作用?”孩子想得越多越好,如还能敲鼓、能做蚂蚁过河的小桥、能搅拌水、能当小尺用、能支撑小物品等等。这些都是具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想象。 方法三画想象画 教孩子画一些想象画,会极大促进孩子的想象力。这种画不能以

成人的眼光来衡量画的内容是像还是不像,要让孩子充分表现出他自己的意愿、想法和生活体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把太阳画成黑色,把皮球画成方的都可以。只要宝宝能说出画的是什么东西,大人都要给予鼓励和夸奖。 方法四想象一事多解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父母不要急于包办,可让孩子想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外出突然下雨了,没带雨伞。可以让孩子想出几种不同的回家方式,以免被雨淋湿。如乘的士、买把两伞、打手机叫家里人送伞来等。又如,浇花的水壶破了,不能再用了,可以用其它的什么器皿来代替它浇水。 方法五讲童话故事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比较适合儿童的想象特点:人物角色不多,每个人物又总是有他自己的一、两种显著的特征,好坏分明;故事情节生动而明显;内容又比较夸张,结构重复。经常听童话故事的孩子比起那些没听的孩子,想象力要丰富得多。 运用“画故事”培养幼儿想象力一、创编"画故事"活动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专注于某一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幼儿连环画创作的过程中,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自由、轻松、快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动操作,最大限度的放开幼儿的手、眼、脑。另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连环画创作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在活动室内悬挂设和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图片、连环画作品等,激发幼儿连环画创作的热情和动机。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 一次英语课上,我让学生用三种颜色 yellow(黄色),red(红色),blue(蓝色)与三种事物boat(小船),sea(大海),sun(太阳)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待学生画完之后,我看了学生的作品,很多学生都用黄色画小船,红色画太阳,蓝色画大海。但只有一个学生用黄色画太阳,红色画小船,蓝色画大海。我以为他溜号,不认真,才画错了。于是就严厉地对他说:“太阳怎么是黄色的?”可那个学生的回答却另我很意外,他怯怯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傍晚的太阳,我看见傍晚的太阳是黄色的。” 【反思】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首先,我们在课上或课后处理问题时,为什么语气不能亲切一些,态度和蔼一些,保护孩子们幼小的自尊心呢?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上一旦提出与教师不相符的意见,老师就批评,指责,认为学生不可理喻,那么孩子还能喜欢这个老师吗?还能对他所教的科目感兴趣吗?没有兴趣,还能谈得上进一步发展吗?其次,我们所教的孩子是多么了不起,他们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一切事物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那么有趣,那么神奇。他们不受常规观念的左右,具有创新意识,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但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在老师的眼中,太阳只能是红色的?说这个老师的知识面窄?他的工作态度不端正,不仔细备课?说

他缺乏教学经验?……追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传统应试教育惹的祸。我们25岁以上的这批人多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思维单一,追求唯一的答案,死板,教条。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以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从实际行动上更新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朋友。在学习过程中,能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不要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限制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时常应该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发言申辩的机会,千万不要把他们中一些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扼杀在萌芽中。 我不知道这件事对那个学生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不对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创新的孩子进行鼓励,赞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呢?为什么要有严厉的眼光,冰冷的话语训斥他们呢?为什么不培养学生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让他们用自信的口气回答老师的问题呢?其实即使学生真的犯了错误,我们也要讲究处理方法,使他们既不伤害自尊心,又能改正错误。英语课程改革提倡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总结。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分清主次,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看到错误,要诚恳地指出,帮助他们不断进步;看到优点,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Chapter One: The Promise C. Wright Mills (1959) Nowadays people often feel that their private lives are a series of traps. They sense that within their everyday worlds, they cannot overcome their troubles, and in this feeling, they are often quite correct. What ordinary people are directly aware of and what they try to do are bounded by the private orbits in which they live; their visions and their powers are limited to the close-up scenes of job, family, neighborhood; in other milieux, they move vicariously and remain spectators. And the more aware they become, however vaguely, of ambitions and of threats which transcend their immediate locales, the more trapped they seem to feel. Underlying this sense of being trapped are seemingly impersonal changes in the very structure of continent-wide societies. The facts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are also facts about the success and the failure of individual men and women. When a society is industrialized, a peasant becomes a worker; a feudal lord is liquidated or becomes a businessman. When classes rise or fall, a person is employed or unemployed; when the rate of investment goes up or down, a person takes new heart or goes broke. When wars happen, an insurance salesperson becomes a rocket launcher; a store clerk, a radar operator; a wife or husband lives alone; a child grows up without a parent. Neither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 nor the history of a society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understanding both. Yet people do not usually define the troubles they endure in terms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 The well-being they enjoy, they do not usually impute to the big ups and downs of the societies in which they live. Seldom aware of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tterns of their own lives an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ordinary people do not usually know what this connection means for the kinds of people they are becoming and for the kinds of history-making in which they might take part. They do not possess the quality of mind essential to grasp the interplay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of biography and history, of self and world. They cannot cope with their personal troubles in such ways as to control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that usually lie behind them. Surely it is no wonder. In what period have so many people been so totally exposed at so fast a pace to such earthquakes of change? That Americans have not known such catastrophic changes as have the men and women of other societies is due to historical facts that are now quickly becoming 'merely history.' The history that now affects every individual is world history. Within this scene and this period,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generation, one sixth of humankind is transformed from all that is feudal and backward into all that is modern, advanced, and fearful. Political colonies are freed; new and less visible forms of imperialism installed. Revolutions occur; people feel the intimate grip of new kinds of authority. Totalitarian societies rise, and are smashed to bits - or succeed fabulously. After two centuries of ascendancy, capitalism is shown up as only one way to make society into an industrial apparatus. After two centuries of hope, even formal democracy is restricted to a quite small portion of mankind. Everywhere in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 ancient ways of life are broken up and vague expectations become urgent demands. Everywhere in the overdeveloped world, the means of authority and of violence become total in scope and bureaucratic in form. Humanity itself now lies before us, the super-nation at either pole concentrating its most coordinated and massive efforts upon the preparation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可悲的现象,有些人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遭受失败之后,或是在他们追求某个事关重大的人生目标未能成功的时候,总是把责任推委给“命运”,而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寻原因。这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决定自己在人生当中避免失败,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个原因就是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这篇文章的篇幅所限,我在这里只是着重与同学们讨论一下培养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 学习,除非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否则,就只需把握住一个“知道”的原则就可以了。这也就是说,人这一生除了要懂得精益求精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必须得掌握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现在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学习这些门类众多的联想型知识的方法:一本权威且易懂的专门著作+个人的兴趣+半天的快速阅读=长了一门可以谈论和联想的知识。方法三,熟练地掌握一本可以使用一生的著作。世间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原则的,即使有人不承认这一点,那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没有掌握具体的指导方法而已。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第三个来源是它是在某种方法论指导下产生作用的。没有方法论的人的行动,往往是一种混乱的行动,因为他没有清晰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不知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所以,行为不当,造成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但是,具体哪一部著作最适合我们使用呢?在这一点上,基督教世界使的是《新旧约全书》、伊斯兰世界使用的是《古兰经》,而中国人使用的主要是《论语》。当然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所谓“励志书”,这些东西我知道得不多,就我个人的阅读来看,好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还比较有价值。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掌握前人的准则,而不能自己创造准则呢?这是因为,前人的这些准则和方法早便经历了时间和无数前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从个人可怜的经历中积累经验,找寻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方法,结果却可能是在几十年之后才意识到,我们发现的那些浅显的道理,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总结出来了。所以,从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绝不应该现在还去求证“勾股定理”,而是应该利用前人已有的成就,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再创造我们自己的成就。方法四,动手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法。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积累知识和前人的经验,而不进行实际操作,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推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同学们的生活面狭窄,社会生活经验单调,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利用动手的机会为日后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积累经验,并且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经历。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我所讲的是真正的“动手”,而不是电脑游戏式的动手。二十一世纪最阴险的毒品就是电脑游戏,因为它表面上给了人们一个动手和学习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其实却是在僵化人们的这些能力,并使人类的思维退化为毫无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大猩猩式的思维。同学们学习动手的方法有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条件和父母、亲戚的工作特点,从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手内容,这其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使是国画和修理自行车都同样是很好的自我训练方法。我个人最欣赏的,也是用来教育我女儿的动手方法是“烹调”。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烹调是最能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业余爱好,同时也是培养青少年这些能力的最好 方法一,吸取前人的经验。虽然人类社会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人”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特别是文化传统牢固的中国人。今天的中国人与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在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在重大抉择面前的思考方法和决策依据上、在评判他人与评判自己的标准上,甚至包括追求人生目标或现实个人目的的方式、方法上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古代人的经历和他们得出的人生经验,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的意义。那么,前人的经验又是如何与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生关联的呢? 学习,除非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否则,就只需把握住一个“知道”的原则就可以了。这也就是

关于训练想象力的游戏

关于训练想象力的游戏 训练孩子想象力的游戏 一、苹果里的星星 下次吃苹果时,切开果芯,看一下里面的种子是如何排列的。问孩子这像什么形状?一朵花?一颗星星?现在,将所有的种子从果芯中拿出,数一下共几个。画一个苹果,让孩子将种子粘到苹果中心。 二、捏橡皮泥 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足够的橡皮泥,各种颜色的都有。开始教孩子揉、压、卷、捏等动作,接着塑造各种人和物的形象。从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造型,例如饼干、筷子、勺子等等,到后面的糖葫芦、小兔子、苹果核飞机等复杂点的造型。 三、打电话 带小孩坐车外出时,装着互相打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当他应答时,问他窗外看到了什么、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哪里呢?游乐场好玩吗?” 四、折纸 折纸是一种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锻炼手的技能。折纸需要的材料极其简单:废旧纸张和剪刀。教会孩子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连续几次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并在此基础上折成各种玩意儿。小一些的孩子可折钱包、

房子、船、飞机,再大一些可学折青蛙、鸭子、金鱼、手枪、裤子、书包等。 五、制作玩具 家长可以去玩具店买一些需要宝宝自己制作的玩具材料,教他们自己去组装制作。这样会比现成的玩具起到的效果会大的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 六、木偶 根据孩子最喜欢的书中角色做一个彩色木偶。先在木棍上画出脸蛋,加些纤维当作头发和衣服。下一次你们一起阅读时,让孩子利用木偶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游戏完后,将木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七、拼贴画 让孩子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如细绳、毛线、小塑料片、彩纸片、烟盒纸、包装纸、羽毛、树叶、贝壳等粘在纸上,不能用浆糊粘的也可用胶带粘。任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怎么摆都行,最后构成一幅图画。 八、堆雪人 在有条件的地方,家长可以在下雪的时候带着宝宝堆雪人,不过得裹得严实点咯。在漫天飞舞的雪地里,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塑造各种形象,比如雪人雪山还有雪船等等。 九、想象字母 在纸上写下一些字母并运用字母的外型创造其他事物。将大写的“m”当作骆驼,将大写的“b”当作蝴蝶的半边翅膀。让孩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家的理想形象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其主旨,并非探讨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什么,而是追寻一种路径,指明每个社会学家,乃至每个社会科学的学者,为什么应当选择掌握社会学的想象力;假社会学的想象力,他们的使命又是什么。米尔斯批判了一个当今知识分子阶级的社会定位,塑造了他理想中的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 为此,米尔斯在书中摆出了战斗的姿态,在全书的第二至第六章中,他严厉地批判了社会科学中的几种流行趋势。而在第七至第十章中,米尔斯从否定性批判走向了对知识分子本位的寻找,我不得不说,这一次他站到了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上,他渴望召唤社会知识分子来教化科层制顶峰的领袖和弱智化了的普通大众——一个使徒般的理想。 社会学的想像力是米尔斯战斗的武器,他将其定义为一种视角的转换,即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他认为只有这才能使人认清自身价值,从焦虑与淡漠的陷阱中挣脱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这个价值缺失的时代。同时,社会学的想像力帮助社会学家回归经典的社会分析:关注历史中的社会结构,主旨与紧迫的公共论题和持续的人类困扰直接关联。 而社会学的领域中,显然有一些与传统目标背道而驰的趋势,这种倒退不仅使社会学研究变得无益,在米尔斯眼中,知识分子也将因此被这个无知的世界所消化。

第一种趋势是宏大理论流派,米尔斯对宏大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作了精细的分析,从而刺穿了宏大理论的面具,宏大理论用枯燥乏味的概念游戏替代了轻松自由的想象力,企图迷惑读者,从而构造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王国。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就完全不能解决关于冲突的问题,因而被米尔斯尖刻地称为“百分之五十只是晦涩的用词;百分之四十是众所周知的教科书社会学”,另外百分之十,鉴于它的含糊不清,很可能被借作意识形态上的工具。 而方法论的登峰造极,则造就了另一不良的趋势,即对“抽象经验主义”的盲目崇拜。他指出,通过对各类研究的简单的加总,绝不可能达成对社会的完整认识,而只是一种奇怪的砌砖成墙的努力。他鄙夷抽象经验主义对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比较方法的拒绝,也怀疑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和数据的人为修饰。虽然也有人辩解称这种方法论的抑制将助长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专业化的进程,但米尔斯似乎对称为“科学家”不屑一顾,他认为这使他的群体降格为助产婆式的专家。 抽象经验主义对时间、机构和金钱的特殊需求也极有可能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堕落为一种行政职能,发展出一整套恐怖的科层制体系,并为整个社会的科层化服务。社会科学的学者事实上被称作“学术行政官”,他们组成互相攻讦的派系,排斥独立学者,服务于社会的非民主领域,培养出自身的“合理性功能”并试图创造更广泛的“功能合理性”,他们是十足的权威的工具。而有这样一群社会科学的学者正在变成为某一特定群体服务的实用性角色。学者对“改变世界”的渴望,或是自身理想和价值的缺失,使他们积极投靠社会上层,追逐实用性而非其它。他们研究他们的新主顾们的问题,试图通过“学术”的方式为急需证明其权力正当性的决策层生产“权威”。米尔斯用悲哀但愤怒的语调评价说:“若是说有人正在出卖自己,那就有些天真了,而且也不甚妥当;因为,这种苛刻的词汇只有在确实有东西出卖时,才是妥当的。” 现今时代的社会科学,不再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放弃了比较研究,过分强调专业化从而不愿整合社会科学的各个部分作系统化的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抛弃历史,切割历史,狭隘地看待历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些家庭亲子互动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还可以对大脑进行良好的刺激,使得孩子更具备想象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 制作玩具 游戏离不开玩具,给孩子的玩具并不在于它价格是否昂贵,重要的是看它能否满足孩子想象力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利用废旧物品和孩子一块制作玩具,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制作过程就是激发孩子想象的绝佳时机。 捏橡皮泥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橡皮泥,教孩子揉、压、卷、捏等动作,接着塑造各种人和物的形象。家长可适当给予指导。孩子刚开始学时,可先做些简单的造型,如面条、筷子、皮球、饼干等,等孩子再大些,可教他们学塑胡萝h、麻花、饺子、茶碗、糖葫芦、小兔、小鸭、苹果、柿子、飞机、坦克等复杂的造型。 堆雪人 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雪天可玩雪塑,让孩子用雪堆塑成各种形象,如雪人、雪山、雪屋、雪船等。雪塑的形象既可以是模拟的现实事物,也可以是想象的未来事物或童话世界中的人和物。 折纸 折纸是一种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锻炼手的技能。折纸需要的材料极其简单:废旧纸张和剪刀。教会孩子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连续几次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并在此基础上折成各种玩意儿。小一些的孩子可折钱包、房子、船、飞机,再大一些可学折青蛙、鸭子、金鱼、手枪、裤子、书包等。

拼贴画 让孩子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如细绳、毛线、小塑料片、彩纸片、烟盒纸、包装纸、羽毛、树叶、贝壳等粘在纸上,不能用浆糊粘的也可用胶带粘。任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怎么摆都行,最后构成一幅图画。 想象字母 在纸上写下一些字母并运用字母的外型创造其他事物。将大写的M当作骆驼,将大写的B当作蝴蝶的半边翅膀。让孩子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这个游戏锻炼字母辨认与记忆技能,激发想象。 木偶 根据孩子最喜欢的书中角色做一个彩色木偶。先在木棍上画出脸蛋,加些纤维当作头发和衣服。下一次你们一起阅读时,让孩子利用木偶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游戏完后,将木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苹果里的星星 下次吃苹果时,切开果芯,看一下里面的种子是如何排列的。问孩子这像什么形状?一朵花?一颗星星?现在,将所有的种子从果芯中拿出,数一下共几个。画一个苹果,让孩子将种子粘到苹果中心。 打电话 带小孩坐车外出时,装着互相打电话,发出电话铃声,当他应答时,问他窗外看到了什么、目的地是哪里,如你在商店里干什么?你喜欢去商店吗?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八种方法 阅读激发灵感

幼儿绘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绘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积极开发幼儿,自身潜力。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创造性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幻想,本文是一篇幼儿绘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位美国科学家说:“为啥中国孩子画的太阳都是火红火红的,而美国孩子画的太阳却是什么颜色都有”。因此有人曾说:“中国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曾不止一次地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美国某小学有一个班正在上美术课,老师拿了一些苹果,启发学生从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让学生去感知,然后再画苹果,结果学生的作业色彩斑斓,什么颜色的苹果都有。而教师看过后还一味肯定地说:“good、good!”另一幅画面是中国某校一个班也在画苹果,教师讲过后,还不停的在班上转,不停地指点学生:苹果的颜色只有黄、绿、红(因为日常的苹果没有别的颜色)。学生就算有其他想法,这样的教师也会把他超然地想象扼杀于萌芽。 确实如今幼儿教学处在从以往陈旧的幼教模式向以幼儿发展为主、以幼儿活动为主的转化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但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绘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幼儿绘画的主动性是合理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呢?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长坂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成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我认为幼儿绘画主

动性的开发,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幼儿涂自己喜欢的颜色,鼓励幼儿在绘画中自我创造,合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一次的美术课上,我让幼儿画《我要到月球上》,在涂色时,我发现许多幼儿都把月球涂成蓝色,而有一位幼儿却把月球涂成黄色,当我轻轻提示他:“月球的颜色是什么?”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月球上太冷了,我要让它变成另一种颜色,让它和地球上一样温暖,那样我们到地球上时,就不怕冷了。”我尊重他的观点,因为他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绘画中去了。 二、让幼儿画自己想画的。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发现班上有一位幼儿画了一艘大轮船,下边没有海水,轮船上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遥控器,上面还有几架飞机吊着它走,我弄不懂他画的是什么。问他时,他却说:“这是空中作战活动,我站在轮船上指挥作战,我要消灭一切外国侵略者,使祖国变得更加强盛。”“那你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我又问,“《太空飞将》”,他脱口而出。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感觉到,只要幼儿对自己作品满意,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从而培养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积极开发幼儿,自身潜力。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创造性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幻想。正如苏霍林斯所说:“儿童的创造——这是他们精神生活独特的范畴,是鲜明揭示每个孩子个人特征的一种自我显示和自我肯定。”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丰富幼儿绘画内容,引导他们积累、贮存,促使其开发自身潜力。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再通过自己行之有效的操作,我想:美国人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