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原创)作者胡特清

一、开髓口尽量小一点。

关于根管治疗的开髓,这是事关根管治疗能否成功的第一道屏障。这一步如果没有做好,根管治疗是不可能做得好的。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开髓口尽量不要做得太大,这

样可以保留更多的牙体组织,使治疗后的牙齿更坚固。这一观点对于保留牙体组织,

增加牙体强度固然是正确的,也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然而,很多人却把这一原则给

读错了,错在哪里?到底什么样的开髓大小才是正确的呢?最明显的错误是髓室顶没

有完全揭开。用探针检查一下髓室壁到髓室顶上方是否有悬突存在?有的话就是髓室

顶没有揭全,相反,如果用探针检查发现从髓室壁到髓室顶上方出现了台阶,这说明

过度切割了不必要的牙体组织。髓室顶完全揭开,这是取得根管治疗成功的第一步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给你看清楚根管的入口究竟在哪里,有多少个根管入口。根管

数量的变异,形态的变异是很常见的临床现象,因此,首先得把髓室完全揭开,才有

可能观察到这些变化。髓室顶完全揭开是否就可以了呢?这样的开髓大小是否就是一

个标准大小呢?当然不是。在明确根管口的情况之后,第二步我们要做的是探查根管

的走向,并修正开髓口的大小,以达到扩大针能够“无阻挡”直线进入根管系统内。也

就是说根管口之上的冠方,包括髓壁和开髓口的牙体侧壁不能对进入根管系统的工作

锉产生阻挡。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要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的后牙,

尤其是弯曲根管,仅仅是完全揭开髓室顶是无法做到的。

二、

局麻下开髓后还要用失活剂。

局麻下开了髓腔之后还要用失活剂,这种状况也不少见。过去,在麻醉效果和麻醉技

术还跟不上我们牙髓治疗的年代,由于麻醉失效快,以至于我们无法在有效的麻醉下

进行牙髓治疗,所以我们还要用失活剂来辅助治疗。现在,麻醉剂的有效时间和技术

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牙髓治疗的需要了,在使用了麻醉后还用失活剂纯粹是多此一举,而且还人为地只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实在是不可取。失活剂目前仅限于极少数个

别案例才会选用,而无需常规常规使用。关于如何实现高效的临床麻醉技术,以后我

们可以专题讨论。

三、

后牙根管预备到25号就可以了,最多也就到30号了。

根管预备扩大究竟该扩多大?临床上看到很多医生都很随意,我见过很多医生告诉我,

后牙根管预备到25号就可以了,最多也就到30号了。其实,我们讲根管扩大是不合

理的,更准确地讲是根管清理成形。成形的目的在此不重复了,各位可以参考一下教

科书上都有,很清楚。对于究竟该将根管预备到多少号,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教科

书《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樊明文主编)给我们的答案是:“若以牙胶尖根管糊剂充填,根管比原来直径至少应扩大3个器械号,或用标准器械扩至40号。”对这一答案

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太认同,可是我要说,它的确是一个能够写入教科书中很经典的叙

述方法。为什么呢?很多人不太了解这其中的原因,在此,我们可以加以补充和解释

一下。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根管比原来直径至少应扩大3个器械号。”这是

第一个衡量根管扩多大的标准。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来判断“根管原来的直径”呢?解决了这个问题,概括多少就清楚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第一根放入根管内能获

得正确的工作长度,并且有一定阻涩感的器械,这根器械的直径代表了根管原来的直径。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我们认为你已经找到了原来的根管直径。假如你初始器械

是8号,没有阻塞感,但可以获得工作程度,不算,再用大一号的10号器械,有少量的阻塞感,并获得了工作长度,那么这个根管原来的直径用10号代表。再往上扩大3个器械号,就应该是25号。从上面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根管比原来直径至

少应扩大3个器械号”这一标准,最小我们有6号和8号的,岂不是最终的器械号甚至可以小于25号?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提出第二个标准。教科书上的第二个标准是“或用标准器械扩至40号”。为什么我们要把第二个标准定为40号呢?

30号或者再小一点可以吗?这个标准的确定是有依据的,不是随意确定的。通过对牙齿根尖解剖的研究,根尖孔开口通常不小于30微米。我们可以认为一般的根尖开口都要大于30微米,这相当于30号根管预备器械的尖端大小。因此30号器械进入后对根尖位置基本没有清理成形的效果,当我们增加到40号时,就可以对根尖区产生作用了。所以这个第二标准40号就这样定下来了。那么,我们已经理解了根管扩大的两个标准,究竟我们该如何来确定我到底该遵循那个标准呢?临床如何来把握呢?这也是我们必

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再回过来看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如果我们用在细小根管上会

出现什么问题?预备后的根管太细小,不利于我们严密充填。这样就不符合我们根管

预备成形的目的。所以对细小根管我们不适合选用这一标准。反过来对于比较粗大的

根管,比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腭根,根管原来的直径可能就已经是30号或者40号了,这时使用第一个标准,我们就应该扩到45号或者55号。第二个标准我们可以用在细

小根管上,而用在粗大的根管上显然是不合适的。至此,我们对于教科书上给出的两

个标准都已经讨论过了。事实上,临床中我们还是不能完全机械地来套用这两个标准,尤其是第一个标准。第一个标准的表述非常严谨,他有了“至少”两个字。很多时候我

们会忽略这两个字,就把它作为一个定量的标准,这是不对的。在根管系统腐质比较

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扩大不止3个器械号,直到腐质清理完毕为止。

四、

根管治疗后预防术后疼痛,最好是开放一次。

很多医生在第一次根管治疗后,为了预防术后疼痛,都会习惯性地开放髓腔,第二次

再封药消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如何来断定是否需要

开放髓腔?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根管治疗的诊简疼痛的发生?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如何来断定是否需要开放髓腔?我们要理解开放髓腔的目的是什么?建立引流通道,减轻根尖周组织的压力。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根尖周组织的压力”,根尖周组织的

压力什么时候会有?当然是根尖周有急性炎症的时候,有炎性渗出。引流什么?也是

引流根尖周的炎性物质。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髓腔开放引流主要是针对根尖周组织的急性炎症。那么慢性炎症呢?我们是否也要引流呢?如果急性

病变仅限于牙髓内,包括根髓,而没有波及到根管系统外的根尖周组织呢?我们是否

也要引流?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给你引流,纯粹是

多此一举,成功的根管治疗必须牢记的一条原则是,在根管系统预备成形后,必须及

时地、严密地封闭消毒。多余的开放髓腔只会造成根管系统的二次感染的机会。于第

二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根管治疗的诊间疼痛的发生?这一问题比较复杂,这

里限于篇幅关系,只能简单地叙述。从医生的角度讲,要避免诊间痛的发生,必须严

格操作规范,通常很少会发生。简单讲,只要你的工作长度定位准确,预备根管的手

法得当,在治疗过程中没有造成根尖激惹,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及时大量地清洗根管,

选用适合的根管消毒药物,通常诊间痛是很少发生的。当然必要的医嘱和解释也是必

不可少的。这决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开放髓腔的理由。

五、

瘘管还没有愈合,所以根管还不能封闭。

在临床上还见到过不少医生,在根管清理成形后一直开放髓腔,以期等待根尖区慢性瘘管的愈合。这时常见的错误之一。我们在根管系统内的消毒灭菌,通常对根管系统

以外的根尖周组织作用有限,更何况是在髓腔开放的情况下。经过我们对根管系统内

的清理消毒后,使根管系统内处于无菌的状态,而根管系统之外的根尖周病灶,需要

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恢复。这不是根管治疗本身所担负的责任。我们可以看到完善

的根管治疗后,根尖区病灶长期存在的案例也不少,这时只能借助根尖区外科治疗的

方法来加以处理。至于瘘管,也只有在根管系统彻底清理消毒后,即使封闭根管系统,才可以为瘘管的愈合创造一个愈合环境。很多时候在我们清理根管后封药消毒,一、

两个星期后,绝大部分的瘘管都会自然愈合。因此,开放髓腔决不会使根尖区瘘管愈

合的,而且,瘘管的存在与否也不是根管充填的绝对指征。不要再做徒劳无功的事情了。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取门诊病例56例,70个牙,其中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26例,30个牙;牙髓炎30例,40个牙,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结果:术后1年复查,两组治愈率分别是93.3%,92.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可以提高治愈率,同时具有复诊次数少、疗程短的优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nus of 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root canal treatment of pulpitis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liability. Methods: 56 cases of outpatient cases, 70 teeth, including chronic apical sinus in 26 cases, 30 teeth; pulpitis 30 cases, 40 teeth, all with one root canal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1 year review, two groups of cure rates were 93.3%, 92.5%. Conclusion: The use of root ca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pical sinus, pulpitis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while a referral number of small, short duration of benefits. 【Keywords】One-off root canal therapySinus of chronic periapicalPulpitis Clinical effect 传统根管治疗一般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三个步骤,缺一不可,然而在临床治疗中传统治疗方法耗时长,次数多,患者有时不能按时复诊,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疗效,减少患者就诊次数,近几年推出一次性根管治疗新方法,我们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观察其临床疗效。 1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选自2009年7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科就诊患者,共计56例,70个牙,其中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26例,30个牙;牙髓炎30例,40个牙,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 2方法 常规开髓,5.25%次氯酸钠溶液清理髓室,采用10#或15#不锈钢K锉探查根管,拔髓、测量根管长度,并摄X线片确定根管工作长度,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1],扩大根管至40号,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管,对有窦型尖周炎进行窦道搔刮,直至暴露新鲜创面为止, 3%过氧化氢液反复冲洗后用镊子将碘甘油送窦道内。根管吸干,甲醛甲酚清毒, 上述操作完成后立即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行侧方加压充填法充填,拍摄根充片,完成根管治疗。 3疗效评定标准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

根管治疗常见的五大误区 一、开髓口尽量小一点。 关于根管治疗的开髓,这是事关根管治疗能否成功的第一道屏障。这一步如果没有做好,根管治疗是不可能做得好的。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开髓口尽量不要做得太大,这 样可以保留更多的牙体组织,使治疗后的牙齿更坚固。这一观点对于保留牙体组织, 增加牙体强度固然是正确的,也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然而,很多人却把这一原则给 读错了,错在哪里?到底什么样的开髓大小才是正确的呢?最明显的错误是髓室顶没 有完全揭开。用探针检查一下髓室壁到髓室顶上方是否有悬突存在?有的话就是髓室 顶没有揭全,相反,如果用探针检查发现从髓室壁到髓室顶上方出现了台阶,这说明 过度切割了不必要的牙体组织。髓室顶完全揭开,这是取得根管治疗成功的第一步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给你看清楚根管的入口究竟在哪里,有多少个根管入口。根管 数量的变异,形态的变异是很常见的临床现象,因此,首先得把髓室完全揭开,才有 可能观察到这些变化。髓室顶完全揭开是否就可以了呢?这样的开髓大小是否就是一 个标准大小呢?当然不是。在明确根管口的情况之后,第二步我们要做的是探查根管 的走向,并修正开髓口的大小,以达到扩大针能够“无阻挡”直线进入根管系统内。也 就是说根管口之上的冠方,包括髓壁和开髓口的牙体侧壁不能对进入根管系统的工作 锉产生阻挡。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要达到这样的一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的后牙, 尤其是弯曲根管,仅仅是完全揭开髓室顶是无法做到的。 二、 局麻下开髓后还要用失活剂。 局麻下开了髓腔之后还要用失活剂,这种状况也不少见。过去,在麻醉效果和麻醉技 术还跟不上我们牙髓治疗的年代,由于麻醉失效快,以至于我们无法在有效的麻醉下 进行牙髓治疗,所以我们还要用失活剂来辅助治疗。现在,麻醉剂的有效时间和技术 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牙髓治疗的需要了,在使用了麻醉后还用失活剂纯粹是多此一举,而且还人为地只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实在是不可取。失活剂目前仅限于极少数个 别案例才会选用,而无需常规常规使用。关于如何实现高效的临床麻醉技术,以后我 们可以专题讨论。 三、 后牙根管预备到25号就可以了,最多也就到30号了。 根管预备扩大究竟该扩多大?临床上看到很多医生都很随意,我见过很多医生告诉我,

新手总结出的一套基层根管治疗流程

新手总结出的一套基层根管治疗流程(上) 3月15号从新乡中心医院结束实习,随即应聘加入了现在的新乡彦明口腔,一次偶然的机会点开了KQ88,看了赵廷旺老师的现代化根管治疗视频,从此开始喜欢上了根管治疗,喜欢上了大锥度的机用镍钛挫。虽然门诊当时并没有开展现代化的根管治疗,因为是基层,收费跟不上,意识跟不上。7月15号在老板的大力支持下于某宝买了一套山寨的protaper挫,开始慢慢研究其用法。通过网络视频的学习,文献的阅读,KQ88上各位老师的解答,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根管治疗流程,以前做治疗总是很慢,后来发现,有了标准的流程,心里思路清晰,做治疗效率提高很多。非常感谢KQ88各位老师对我的各种提问做出的耐心的解答,感谢赵廷旺老师对于我现代化根管治疗的启蒙,如果赵老师来郑州开课,我一定帮老师做推广宣传,哈哈。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首先,是术前片,术前片真的很重要。一个好的平行投影,可以大致判断冠方到髓室顶的长度,根管的长度,牙根的数目及走向。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刚踏入临床没多久的新手,术前片尤为重要。如果是一例弯曲根管,我就很自觉的转给上级医师了,毕竟自己几斤几两还是要知道的,先做好简单病例,再去挑战难度病例更安全一点。这里我们只需用到一台X光机,一张胶片。目前用的是椅旁式的,用的胶片,还没有配上数字化的。

因为没有橡皮章,就不说橡皮章了,这个以后会慢慢上,争取不耍流氓~ 打麻药,一般用斯康杜尼或者碧蓝做局麻是没问题的,先干燥,粘膜消毒。涂布表麻膏。表麻膏的效果真心一般,主要还是起个心里暗示的作用。给顾客讲这个表麻膏是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之类的话,让顾客“感觉”非常有用,降低其紧张感。

【精选】根管治疗技术指南

根管治疗技术指南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根管治疗术有着复杂的程序,需要专门的设备、器材和材料,应由口腔科执业医师完成。复杂的病例推荐由经过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培训的口腔科执业医师或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医师完成。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讨论并发布了根管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讨论稿)。该规范发布后,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并结合业内对编写技术指南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补充和修订,形成了本项推荐性技术指南,以供口腔科执业医师规范使用根管治疗系列技术时参考。 1. 简介 牙髓感染来源于龋齿等多种感染性途径,在无法保存活髓的情况下,为了阻止感染扩散,防止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将感染物质从牙髓腔和根管内移除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感染,此治疗过程即根管治疗,相关的技术即根管治疗术。 根管治疗由系列技术环节构成,包括对感染根管进行切割成形、冲洗消毒(根管预备和消毒)、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将根管空腔封闭(根管充填)以及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缺损。根管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根尖周病变或促进已有根尖周组织病变的愈合。对于无法通过常规根管治疗控制病变的病例,需考虑根尖手术或拔除患牙。 2. 适应证 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内吸收、各种根尖周炎、某些移植牙或再植牙,以及因其他口腔治疗需要摘除牙髓的患牙。 3. 诊断与治疗设计 3.1 全身和口腔的系统检查与评估 询问和检查患者全身、口腔颌面部、牙列和患牙情况,进行全身和口腔健康评估,给出口腔治疗建议和具体患牙的治疗计划,并让患者知晓。问诊和检查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 3.2 患牙的诊断、治疗计划、预后判断和实施方案 应围绕患者的主诉、病史和检查结果,对患牙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计划和实施方案需结合患者口腔的整体情况做出,必要时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会诊。应根据前述适应证选择根管治疗术。术前应对预期结果、治疗难度、治疗风险、后续治疗及所需费用进行综合评估,相关内容需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需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必要时术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拍摄根尖X线片 需常规对患牙拍摄根尖X线片。根尖X线片应真实反映牙齿全长及根尖周不少于2 mm范围的组织,推荐使用平行投照技术。必要时应拍摄多张不同角度的根尖X线片,以了解患牙的根管数目、走向及分布。锥形束CT有助于从三维角度了解患牙解剖及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中的功效分析

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中的功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00例急性牙髓炎、慢 性根尖周炎、根尖周脓肿患者分为两个组,其中在接受根管治疗的过程中,A组 采用四手操作,护士从术前、术中到术后一直参与其中,B组采用传统护理。结果:通过AB两组对照充分的证明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术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根 管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根管治疗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根管治疗是指牙齿因龋齿、外伤导致牙髓充血或根尖周感染而采取的一种治 疗方法。根管治疗术是指通过去除根管内感染坏死的物质,进行消毒,继而进行 根管充填,从而消除对根尖刺激的物质,促进根尖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根管 治疗中采用四手操作,其中护理部分包括安排患者、术前准备口腔盘和器械、调 拌材料、递送器械、回收物品、及时吸走患者口内的唾液口水等。对于医生来说,四手操作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于护士来说,四手操作是护士主动参与治疗的 全过程;对于患者来说,四手操作可以缩短其治疗时间,让其治疗的过程变得舒适。尤其是那些老年体弱的患者及儿童不能很好的配合,更需要护士在旁边的配合,细心观察,耐心开导,让整个治疗过程更加通畅,提高治疗的舒适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需做根管治疗来我院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例。年龄20至75岁,需要治疗的牙齿300颗,均为上颌第一磨牙,能进行 一次性根管治疗。将300名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采用 四手操作,B组采用传统护理配合方式。 1.2方法: A组由一位专家和一位护士组成,B组由三位专家和一位护士组成。AB两组采 用相同的根管治疗方法和程序,通过对根管治疗过程的时间、质量及患者的满意 程度,进行比较及评价。 1.3手术过程: A组(1)术前准备,首先患者坐到椅位上护士打开口腔盘,给患者系好胸襟:其次护士准备好器械、药品、材料,例如根管预备、充填的常规器械,根管预备、冲洗、消毒的药物,牙胶尖,纸捻等;然后护士根据治疗牙位调整椅位和灯光,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术中包括开髓拔髓、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预备及消毒、根管充填等。?开髓、拔髓及根管长度测量的配合:护士将已经消毒的开髓 车针安装在手机上递给医生,开髓后,递拔髓针,注意随时吸唾,动作要轻柔, 避开敏感部位,准备好根测仪,连接已消毒好的唇钩及夹持器,记录好测量出的 长度。?根管预备及消毒的配合:准确的根据测量长度将扩挫、递给医生,准备 好冲洗液及时递给医生以便反复交替冲洗,准备好消毒纸捻递给医生,进行根管 干燥。?根管充填:调拌好根管糊剂,选择主牙胶尖,并标记工作长度,协助医 生将根管糊剂导入根管内,放入主尖,侧压过程中反复交替的递给医生侧压针及 合适的辅尖,整个过程做好隔湿工作,最后点燃酒精灯,并且调拌好垫底及封口 材料。术后X线片下观察充填情况。B组护士只负责材料、器械及所需物品的准备,终末废弃物品的处理,其余都有医生自己来处理。 1.4评价标准: (1)分别记录两组治疗所用的时间,采用平均数,(2)根管充填的质量恰

根管治疗步骤及学习心得

根管治疗步骤及学习心得 根管治疗是修复的基础。 一、根管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牙周综合征;修复前有可疑牙髓病变的牙,修复错位牙等可能导致的牙髓暴露的牙齿等。 2.禁忌证:无功能或无修复价值的牙;无足够牙周支持的牙;患牙预后不良、患者不能合作、患者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能耐受治疗。 二、根管治疗的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临床检查及X线征检查明确诊断。 诊断明确后,制定根管治疗计划,并向患者讲明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根管治疗的费用,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再进行治疗。 器械准备:高压消毒的金属器械,5.25%次氯酸钠或3%双氧水,生理盐水,75%乙醇或碘伏,牙胶尖,根管充填糊剂,根管长度测量仪等等。 三、髓腔入口的制备(开髓) 1.必要时行麻醉:碘伏消毒粘膜,碧兰麻或利多卡因或斯康杜尼行局部麻醉。 2. 开髓:首先用金刚砂钻或裂钻建立外形和去除所有龋坏组织,并穿入髓腔; 然后换球钻从髓室顶到洞口上下提拉,去除全部髓顶,使髓室充分暴露; 最后用金刚砂钻修整洞形。 质控标准:髓室壁与根管壁连续流畅,并且不对器械产生阻力,保证器械可循直线进入根管弯曲处。 髓腔入口的制备既要使髓腔充分暴露,又要尽量少破坏健康牙体组织,并应避免发生牙颈部台阶、穿孔及髓室底的过度切削和穿孔等。 3.髓腔初步清理:开髓后,先用锋利的挖匙去除髓室内容物,用尖探针探查根管口,使根管口充分暴露,再用倒钩髓针去除根髓。 如果牙髓已坏死可配合5.25%次氯酸钠溶液冲洗进行清理。 对于细小的根管,可用6#~10#K锉做初始预备,残留根髓及根管壁上残留的感染牙本质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用根管扩大器械去除。 主意:后牙细小的根管需用6-10#锉预备之后才可用拔髓针拔髓。 四. 寻找根管口 根管口是指髓室与根管的交界处,或髓室底与根管的移行部。根管口的定位是每一个根管正确定位的关键步骤。单根管牙的髓室和根管为连续的管状,很难从形态上辨认根管口;多根牙则有呈漏斗状的根管口,但要仔细地处理牙冠部髓室里的内容物后才能找到根管口。 临床上,多根管牙若因某些原因,寻找根管口有困难时,除了应用牙齿髓腔解剖形态的知识外,还可结合使用下列方法来帮助寻找根管口。 1.多根管牙常因增龄性变化或修复性牙本质的沉积,或髓石,或髓腔钙化,或根管形态变异等情况,而使根管口不易查找时,可借助于牙齿的三维立体解剖形态,从各个方向和位置来理解和看牙髓腔的解剖形态;并采用多种角度投照法所拍摄的X线片来了解和指出牙根和根管的数目、形状、位置、方向和弯曲情况;牙根对牙冠的关系;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各种可能的变异情况等。 2.可以使用超声技术除去磨牙髓腔内牙颈部位的遮拦根管口的牙本质领圈,以便充分暴露髓室底的根管口。

根管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根管治疗期间炎症反应的防治 诊疗间炎症反应又称根管治疗期间的急症(EIAE)或约诊间痛,是慢性根尖周炎(俗称死髓牙)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无窦道型(包括多根牙有窦道)最容易发生,国内外报道 发生率为23.3%-50.9%,也是长期困扰口腔医生的一大难题。采用逐步去腐消毒法作根管治疗,使这一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过近千例观察,目前已将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且反 应程度较轻,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逐步去腐消毒法方法步骤: 首诊:①常规开髓,窝洞滴3%双氧水少许;②根据根管粗细选择不同型号扩大针寻找根管,伸入根管约2/3,并做适当扩大;③用双氧水清洗1-2遍;④隔湿,用棉捻吸干根管内液体; ⑤用棉捻蘸FC至饱和,再用棉球压至半干(压1-2下),置入根管上段,多根牙可将露出部分盖在另一根管口或髓室即可,不需多条棉捻;⑥暂封窝洞(1-48小时后复诊,封药时间短FC可多些)。 复诊:取出棉捻,常规清理根尖部分,并根据情况扩大、清洗、干燥根管;封药选用刺激性小的氢氧化钙、木榴油、CP等药。 再复诊:一般可以完成治疗。 注意事项:①棉捻不能太湿;②根管中液体应吸干③棉捻不能塞太紧;④封药要严密,残根等固位不好的可用锌丁暂封;⑤根尖孔粗大者慎用。 二、诊疗间炎症反应的类型 1.细菌性:最多见,主要为死髓牙治疗操作不当所致。 2.化学性:常见于封砷性失活剂及FC不当所致。 3.创伤性:多见于扩根超出或侧穿、也可见于充填体过高。 个别病例可能两种反应兼有。FC引起的反应或过敏,特点为面部肿胀明显,而疼痛不严重。(详见?实用牙髓病诊疗学?) 三、诊疗间炎症反应的治疗: 1.根据炎症反应程度决定是否开放;

根管治疗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根管治疗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配合要点。方法1200 例急性牙髓炎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术治疗,全部采用四手操作的护理配合。包括:护患的热情沟通;护士的准确安排;治疗用品的充分准备;医护患在操作过程中默契配合;材料的认真调配;器械的准确传递与回收;口腔内唾液与废屑的及时清理等。结果所有根管治疗后X 线片显示为恰充,术后无并发症,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根管治疗术中,护士准确及时的四手操作对医生的治疗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四手操作是指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每名医师均配有 1 名护士,医护均是座位操作, 2 人共四手同时进行工作,护士平稳而迅速的为医生传递各种器械,材料及其他用品,这种操作称之为四手操作。四手操作可使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 30%?78%对于护士以往的护理工作是1个护士穿梭于各治疗椅之间,为多名患者服务,而医生则以独立操作为主,整个治疗过程中,大量琐碎、复杂、费时的工作由医生一人完成,又由于器械材料不能及时到位,占据大量时间,影响了医生治疗质量。四手操作使护士由被动执行医嘱转换为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对患者而言,可以在舒适的条件下接受治

疗,缩短治疗时间。由于护士固定在椅位旁,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进行疏导,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专家诊室1200例门诊患者,年龄5?83岁,其中男性678例,女性512 例,包括急性牙髓炎760 例,慢性根尖炎380 例,根尖周囊肿45 例,髓腔壁侧穿15 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X 线片检查而确认,需做根管治疗。 1.2方法及结果患牙术前均摄有X 线片,了解牙根尖周 及根分叉病变情况,将患牙龋坏去尽后常规开髓,预备根管,3% 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棉捻吸干,根管口置CP 或FC 棉球,氧化锌暂封。复诊患牙无自觉症状,无明显叩痛和渗出时冲洗根管,再次吸干,根管充填。1200 例门诊患者经上述治疗后X 线片全部为恰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2根管治疗前准备 2.1 四手操作的方法以患者为中心,医生、护士及设备的位置关系多可用时钟的字码表示,治疗前牙时,医生位于12 点,后牙位于7 ?9点,护士椅位应稍高,以便观察到口腔内情况。护士工作区在2?4点,治疗车置于12?2 点,4? 7 点作为医护传递区,传递器械或物品时应在患者下颌至胸前之间,切记在头面部上方以免损伤患者,传递时要迅速、准确,避免频繁传

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分析

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12:06:38.9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王莉 [导读] 分析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104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52例,一次根管治疗)、对照组(52例,二次根管治疗),比较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较对照组轻,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次根管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王莉 (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上海 200040) 【摘要】目的:分析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104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52例,一次根管治疗)、对照组(52例,二次根管治疗),比较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较对照组轻,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次根管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一次根管治疗;二次根管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79-02 根尖周病、牙体牙髓病等均是口腔科常见病,是导致牙列缺失的重要原因,牙列缺失会导致牙列完整性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及早的治疗根尖周病、牙体牙髓病等疾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临床有研究显示,根管治疗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一次还是两次根管治疗在当前临床中仍旧存在一定争议[1-2]。本研究旨在分析一次性和二次性完成根管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本研究,选定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104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例数=52)、对照组(例数=52)。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32例,年龄在26~60岁,平均年龄为(43.25±5.11)岁;体质指数在18~26kg/m2,平均体质指数为(22.26±2.04)kg/m2。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在28~59岁,平均年龄为(43.44±6.05)岁;体质指数在19~26kg/m2,平均体质指数为(22.29±2.01)kg/m2。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②病情稳定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衰、恶性肿瘤者;②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治疗者;③肝、肾功能不健全者;④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⑤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⑥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患牙去龋之后常规开髓、拔髓,根管长度测量,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采用3%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冲洗根管,彻底清除根管中的组织碎片、微生物等。 观察组:进行一次根管治疗,采用Apexit Plus进行根管填充,以测压填充为主,进行永久性充填。对照组:采用二次根管治疗,根管中暂时封CP(樟脑酚),FC(甲醛甲酚)棉捻或者导入Ca(OH)根管消毒糊剂,观察1周后复诊,患者若无异味、其他症状出现,则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材料填充,如果出现异常,则换药之后再填充。 1.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以VAS(视觉模拟自评量表)评定所有研究对象疼痛程度,无任何不适感为无疼痛;咬诊、叩诊存在轻微疼痛感为疼痛轻度;咬诊、叩诊疼痛感严重,但患者可耐受,与药物治疗后缓解为疼痛中度;咬诊、叩诊疼痛感不耐受,药物控制方可缓解疼痛为疼痛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疼痛程度)以n/%表示,展开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16例无疼痛、25例疼痛轻度、9例疼痛中度、2例疼痛重度;对照组3例无疼痛、12例疼痛轻度、23例疼痛中度、14例疼痛重度,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较对照组轻,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口腔疾病的检出率也有了明显的升高,以根尖周病最为多见。根尖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周膜、根尖周围牙槽骨、牙骨质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牙髓根尖周病,该病的发生与人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牙槽肿胀、疼痛是患者典型的临床特征,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恰当,则会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干扰[4-5]。传统多次根管治疗操作步骤繁多、复杂,患者往往需要多次就诊,且患者承受的疼痛感较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根管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特殊的器械消除根管、髓室中的感染物质,经过根管预备、消毒、填充等方式封闭三维空间,将感染途径切断,加快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根管治疗期间冲洗物、残留牙髓、微生物、牙本质碎片等均极易被推

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及浓度

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及浓度 一,口腔粘膜消毒药 目前常用的液态碘伏,含有效碘0.,5%----1,0%(w/v)。 性质稳定,温度超过43摄氏度易分解失效:对粘膜刺激,腐蚀性小。解聚游离活性碘呈现光谱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芽孢,真菌,原虫等都有效,升高温度可增加杀菌力。 用法:1,0.,5%----1,0%的溶液可用作皮肤粘膜的消毒 2,1% 含漱液{含有效碘0,1%},治疗创伤性口腔溃疡冠周炎,牙周炎。口腔真菌感染 注意事项:1,对碘过敏者禁用 二,麻醉药物 一),利多卡因: 碘伏是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酰胺类药物。 用法:1,4%用于表面麻醉。 2,.0,5%--1%用于浸润麻醉 3,1%--2%用于阻滞麻醉,一次量不超过400mg 4, 1%20—30ml或2%10—15ml硬膜外麻醉 注意事项:1,有心,肝功能不全,癫痫大发作史者慎用。 2,有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或不用 3,忌与苯巴比妥钠,硫苯妥钠,甘露醇等合用。 二),阿替卡因

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酰胺类局麻药。与利多卡因比,易扩散,麻醉效能强,持续时间长,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 用法:4%浓度一次注射量0.8—1,7ml。注射速度1,7ml/min.成人一日最大剂量7mg/kg,儿童5mg/kg. 注意事项:1,因含微量亚硫酸盐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因含肾上 腺素可能引起头痛,眩晕,心动过速。 2, 4岁以下儿童,高血压,严重肝功能不全,心率紊 乱者,及胆碱酯酶缺乏,甲亢,青光眼患者禁用; 3,糖尿病及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慎用; 4,注射4%溶液不得超过1ml/min,勿注射过速,并避 免直接注入血管。 三,根管冲洗药物 一)次氯酸钠: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根管冲洗剂,常用浓度为 0,5%---5,25%,5,25%的次氯酸钠能再20—30分钟内完全溶解牙髓组织。 用法:配合超声冲洗可以增强次氯酸钠渗透牙本质小管的能力,同时可以使温度升高,加速反应速度,从而增强抗菌效果。 注意事项:1,对根尖组织的毒性作用, 2,对根管壁牙本质的影响,对其硬度和粗糙度产生影 响,降低了根管充填材料与牙体的密合性,增加微渗 漏的发生。

根管治疗中的四手操作

精心整理 关于根管治疗的四手操作 操作的历史: 1945年美国KilPathoric四手操作 1960年美国Dr.Beach平衡家庭操作 80 名称不统一:四手操作、水平位诊疗、坐位诊疗、家庭位诊疗 姿势不规范:无标准化 1985年日本HPI研究所Dr.Beach提出pd理论(ProprioceptiveDerivation) pd操作(pd理论指导的牙科四手操作) 完整的理论体系(pd理论),严格的操作常规(数字化) 完善的国际组织(世界pd学会) 90年代初日本齿科大学陆续设pd操作训练课 1994年国内个别医院实施pd操作 1999年同济大学口腔系开设pd操作训练课 “四手操作”理论与操作 理论基础:固有感觉诱导理论 固有感觉是指平衡感觉及肌筋膜的本体感觉在人体内部的一种感受,它能使人及其自身的行为和周围环境建立起自然平衡状态的一种感觉 理论核心:以人为中心,以零为概念,以感觉为基础。自然、健康状态为零,不自然不健康状态据程度定为-1—-9 “四手操作”体位与动作 躯体各部零位标准 mi01:脚掌着地,小腿与地面垂直,四周无障碍。 mi02:腓骨小头与坐骨结节连线与地面平行。 mi03:平衡不倾斜,术者中腹部与患者头部轻触。 mi04:C7-L4与水平面垂直。 mi05:瞳孔连线及眼角耳屏线与地面平行。

mi06:二侧肩部自然放松平衡。 mi07:上臂自然下垂,肘部贴近胸廓。 mi08:前臂.腕部伸直不扭曲,左右活动不超过10°。 mi09:手指自然放松呈睡眠时状态(中指判断)。 “四手操作”操作基本要求 1、坐骨结节与腓骨小头连线与地面平行 2 3 4 5 6 1 2 3 4 5 治疗前准备: 设备:牙椅,医生椅,医助椅,活动器械柜。 器械:高速手机,低速弯手机,强弱吸唾管,三用气枪头,口杯,一次性胸巾,一次性椅套,刮匙,口镜,镊子, 探针,水门汀充填器,麻药注射器,麻药,针头,碘酊棉棒,根管扩大针,根管扩大挫(15-35号),拔髓针,洗髓针,髓针柄,冲洗针2支(一支双氧水,一支盐水),棉花6块,海绵两块,污染物废弃盒,去髓刷,暂封材 料,根管测量仪,挂钩,刻度尺。 治疗前的步骤: 1将一次性椅套套在椅位上。椅位灯光把手处用保鲜膜缠绕。

牙医必知的11个根管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根尖片可观察堵塞部位,深度,可能的根管弯曲方向等。术中术后的根尖片可以检查是否侧穿或可能形成侧穿,可以不断调整预备的方向。 个人推荐数字化牙片。数字化牙片主要是方便,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图像明暗等的操作,普通的胶片大多数情况还是比数字片清晰的。胶片多次拍片成本比较高,而且洗片花时间(即使现在自动洗片系统也要5min以上)。 由于X线片仅能反映二维重叠图像,当切削方向向颊侧或舌侧偏移时则不易判断,以不同角度的拍片可以帮助解决此类问题。 (寻找根管口我喜欢用15#,20#锉,对于钙化细小堵塞根管,用08#,10#锉,还有根管探针,在15#找不到或者不确定的时候是有帮助的,对于寻找根管口不是我这里讨论的问题。) 开髓孔预备要充分,开髓之前一定去净龋坏组织、无基釉和松动的充填体等,尽可能形成根尖三分之一的直线通路,避免器械进入根管时的冠部障碍,这点非常重要,美国的根管专家在中国讲学也是这样强调的,这点国内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得到认可。 可先采用逐步深入根管锉预备法进行根管上端的预备,使K锉能尽可能直的进入到堵塞部位。另外,G.G.钻对拉开根管口和髓腔侧壁以形成“直线通路”是很好的办法。 这样向下预备的时候就K锉的工作部分就不是堵塞部上方的根管侧壁或者开髓孔侧壁。对于细小的弯曲根管“直线通路”是很有意义的(另外“直线通路”发现下切牙的唇舌向双根管,以及根管充填都是也很有帮助的)。

一定要有好的手用扩大锉,“好的”,简单说就是质量好,比较新的,设计的合理,适合自己手感,号码要齐全,对于细小弯曲或者堵塞根管,小号器械特别重要, 要备有15#以下器械。最好从6#,8#,10#~140#都有。 堵塞细小的根管,可以反复使用小号的锉通畅根管。15#无法扩通的根管,试着使用10#或者8#的扩大锉,你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扩通,如果你之前只用15#以上的话。有段时间,我手头没有#15以下的扩大锉,那段时间出现根管“扩不通”的情况相对要多的多,我体会好的完备的器械对细小弯曲根管的预备作用太大了。 遇到这种病人,我现在会特意找几根新的10#锉的来,有时需要废好几根才把根管弄通,器械消耗还是比较大的。有几次是换上#10锉再预弯尖端2~3毫米,根据X线片估计根管弯曲走向,小角度的小心细致的向根尖部旋转,突然觉得锉的尖上跟15#手感不一样了,有了一点卡住的感觉。这种情况希望就大增,也证明这个根管是比较弯曲的,一般这样就可以再备下去了。 在使用根管锉的时候,了解各种根管锉正确的使用方法也时很重要的,哪些器械用作提拉,哪些用作旋转,限制旋转多少度,根管锉上蘸根管润滑剂……另外,注意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如:根管锉再次进入根管应清洁;根管锉不可跳号;反复使用小号的锉通畅根管;根管锉不可过度旋转或用力;预备根管一定要在湿润的条件下进行;等等。 小号扩大锉+尖端3~4mm一定的预弯,这点对预备弯曲根管很有帮助,我一般是预弯10# 或8#锉或扩大器通过堵塞处,K锉尖端3-4mm弯成30~45度角的样子,直的扩大锉可能与根管的解剖方向不一致,或者较大号(15#,或者更大号)的器械已经在侧壁预备出一个小台阶,有时会发现有卡住的感觉,这样一般是很有希望的。 预弯小号器械能通过堵塞部,可以以2-3mm小距离提拉把弯曲(可能是肩台)处扩顺畅,然后就采用逐步深入根管锉预备法,#15能进去一般就没问题了。呵呵,通了吧,柳暗花明又一春!很爽哦!锉的尖端蘸上含EDTA的根管润滑剂有明显帮助。镍钛锉弹性很好,就不用预弯了。 5关于镍钛器械。 镍钛锉对细小(非堵塞)根管的预备也是比较有用的,我用的最多的是登士柏公司的ProTaper。 我理解,某种意义上讲,镍钛器械最大的贡献是:用于后牙弯曲根管的预备和提高根管预备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根管成型(ProTaper成型好,配合06锥度的非标准牙胶尖存填,效率高)。通常使用的机用的有ProFile,ProTaper,Hero642镍钛机动根管锉等。 ProTaper应该可以算是ProFile的升级产品。另外手用ProTaper(也是登士柏的口腔医生必看-根管术前术中术后,希望民族工业能尽快赶上)也很好用,值得推广。Profile尖端圆钝,无切削力,能引导器械进入根管,能有效防止侧穿和根管偏移,ProTaper尖端做了改良,具有一定的切削力,应该算是在两方面都有帮助。另外Hero642是设计最简单的一种镍钛机动根管锉,一般根管仅需要3根车针。

的根管治疗图解

的根管治疗图解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根管治疗,对于某些曾经历过的朋友来说,或多或少都有印象,部分人也许还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过,最终结果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根管治疗的原理 根管治疗是针对牙齿、牙髓、根尖病变的一个治疗过程。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根管治疗的步骤 1、术前拍摄X线片 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在根管治疗术前拍X线片,以帮助诊断,了解髓室的位置和根管数目及形态,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及日后随访和评价疗效提供对比的依据。 2、揭开髓腔 去净腐质和原有充填物、揭净随顶,看到整个髓底解剖结构以便后续治疗顺利进行。 3、确定根管工作长度 应用平行投照X线方法、根管长度测量仪确定根管度,最好插针拍X片。 4、根管预备 根管清理成形的目的是去净根管壁上的感染物,通过根管器械的切削作用去除感染的牙本质并清理根管壁细菌以利于根管充填。 5、根管冲洗、消毒 根管冲洗的目的是清除微生物、冲掉残渣,润滑根管器械和溶解有机残渣。然后,再进行根管消毒,使根管内达到无菌状态。 6、根管充填 封闭整个根管系统、堵塞主根管和侧副根管出口、防止微生物和液体的渗漏。无论是侧方加压法还是垂直加压法,应做到根管充填致密,根管充填后X 线片上无根管腔隙,也不能超出根尖孔。 7、根管打桩 因牙体缺损过多,导致牙的强度(承受力量的性能)大幅度下降,不能很好地承受咀嚼力量。打桩的目的是增加牙根及牙冠的强度,增加患牙的稳固。 8、完成牙体修复 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完好,行暂时或永久牙体修复,带上牙冠,保护患牙。至此根管治疗才可算完成,同时根管治疗后还需复诊,一般周期可为3个月、半年、1年、2年或更长。 患者疑问:不过,怎样才能算根管治疗成功呢

根管治疗规范化操作流程

根管治疗 适应症 (1)各类型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2)牙髓牙周综合症; (3)选择性根管治疗(如需冠修复的错位牙,修复前可疑牙髓病变牙,根切术导致露髓等) 禁忌症 (1)无功能或无价值的牙 (2)无足够牙周支持 (3)预后不良或患者不配合 (4)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 (5)麻醉或根管药物过敏者 (6)各阶段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术前沟通 详细询问病史,一般口腔检查,确定患牙,注意鉴别诊断。耐心沟通至患者完全清楚并同意后行根管治疗,沟通内容包括: (1)每次术后都可能引起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甚至发烧,且因各种因素,治疗会有一定失败率,降低患者预期; (2)治疗费用问题,说明指导价格,但因发病原因不同,病程不同,个体免疫差异等原因,充分解释价格上下会有浮动; (3)首次治疗前简要介绍术后冠修复,根管充填时充分介绍术后冠修复,并阐述门诊保充填不保牙冠原则。 治疗原则 (1)术后尽量无肿胀、疼痛等自觉症状; (2)无痛原则,疼痛步骤提前麻醉,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3)首次根治一般选择开放引流,完全无压力后封闭根管,消除管内残余感染; (4)扩根时杜绝超扩和欠扩,器械下到工作长度后制备根管,禁止暴力扩根; (5)根充必须到位,杜绝超充和欠充,羧酸类水门汀垫底后充填。 术后医嘱 (1)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复诊时间应诊,时间无法确定时一定要告知医生,修改复诊时间,否则影响疗效和疗程; (2)若患牙病损严重诊治时间可能增加; (3)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患牙,如根管弯曲、不通,治疗时可能出现根充不到位、器械折断甚至根管侧壁穿通的情况;若需采用特殊器材时,治疗费用会相应提高; (4)为了治疗顺利进行,需在患牙上钻磨窝洞; (5)为了保证疗效,通常会在治疗过程前中后照牙X光片用于辅助诊断;(单独收费); (6)治疗期间,不能用患牙咀嚼食物,以免引起封药脱落或患牙断裂; (7)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患牙疼痛甚至面部肿胀或其他并发症等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分担心,重者应立即复诊; (8)治疗完成后建议对患牙做全冠修复,防止牙折断,劈裂,导致拔除。

浅谈根尖炎根管治疗封氢氧化钙糊剂的疗效观察(一)

浅谈根尖炎根管治疗封氢氧化钙糊剂的疗效观察(一) 【论文关键词】根尖炎;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根管治疗【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甘油糊剂作为根管消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6颗慢性根尖炎的患牙做常规根管处理后,分别选用氢氧化钙糊剂、甲醛甲酚(FC)棉捻消毒根管,并与封干棉捻的对照组比较效果。结果:氢氧化钙甘油糊剂与FC相比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优良率均为91.67%,且均显著高于干棉捻对照组的54.17%,而FC组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管消毒剂,可用于临床。 根管治疗是口腔内科常用的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方法,而慢性根尖炎又是口腔常见病,因此,根管治疗已成为口腔其他治疗修复的基础。根管消毒是根管治疗不可或缺的三大步骤之一,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根管治疗的成败,而选择根管消毒药物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用于根管消毒的药物种类繁多,国外根管消毒首选氢氧化钙制剂,而国内酚醛类药物应用仍较普遍。笔者采用氢氧化钙甘油糊剂用于根管消毒,并与临床常规使用的甲醛甲酚(FC)用于根管消毒的效果进行对照观察,对氢氧化钙甘油糊剂的根管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5年3月~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根尖炎患者178例,男101例,女77例;年龄18~75岁。共有患牙216颗,其中无瘘管患牙132颗(前牙37颗、前磨牙36颗、磨牙59颗);有瘘管患牙84颗(前牙24颗、前磨牙38颗、磨牙22颗)。按根管消毒方法不同将216颗患牙分成3组,每组72颗。 1.2方法:(1)材料:氢氧化钙(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FC(天津基准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天津优范牙材有限公司(柳苑牌)根管消毒棉捻及牙胶尖。(2)治疗:诊断为慢性根尖炎的患牙,无论有无瘘管均常规开髓拔髓,去除根管内腐质,根管预备至35~40号;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吸干。分别放置氢氧化钙甘油糊剂、FC棉捻或消毒干棉捻于根管内,用氧化锌暂封。1周后复诊,去除棉捻,用3%过氧化氢冲洗、吸干根管后再行碘仿糊剂牙胶根管充填,1个月后复诊观察患牙有无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优:封药后患牙无自发痛,牙龈无红肿;瘘管分泌物明显减少或无分泌物;患牙无明显叩痛,咬合痛消失,牙松动度明显好转;棉捻无臭、无明显渗出物。良:封药后患牙无自发痛,牙龈略肿胀;瘘管有少量分泌物;患牙有轻度叩痛,咬合痛基本消失,牙松动度减轻;棉捻有少量渗出物和臭味。差:封药后患牙仍有自发痛或稍减轻,牙龈肿胀不减轻,瘘管有溢脓;患牙仍有叩痛、咬合痛,牙松动度改善不大;棉捻渗出物较多且臭味浓。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1周后,氢氧化钙组72颗患牙中,优50颗、良16颗、差6颗,优良率为91.67%;FC组72颗患牙中,优43颗、良23颗、差6颗,优良率为91.67%;干棉捻组72颗患牙中,优18颗、良21颗、差33颗,优良率为54.17%。3组疗效比较,氢氧化钙组与FC组优良率均高于干棉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3,P0.01);氢氧化钙组疗效为优的比例高于F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不良反应:氢氧化钙组封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FC组有14例封药后疼痛明显,自觉症状无明显减轻;而干棉捻组则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FC或樟脑酚(CP)作为根管消毒药物,FC具有较强的消毒防腐作用,但由于其具有刺激性、生物毒性和抗原性,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CP作用温和,虽对根尖周组织无明显刺激,但消毒作用不明显。目前还有使用抗生素进行根管消毒者,随之而产生的问题就是存在耐药菌株和过敏反应,且消毒作用并不比FC强。 氢氧化钙制剂是近年来用于根管消毒的药物,具有强碱性,对根管内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

口腔诊所护士四手操作配合

口腔诊所护士四手操作配合 一.洁治术的护理配合 1.术前准备 1)常规用物:检查盘三用枪手套口罩围兜 2)洁治用物:洁治手机洁治头慢速弯手机龈上下洁治器大小吸唾器抛光杯必要时备喷砂枪、喷砂粉 3)其它用物:碘棉球或1‰洗必泰漱口液3%H2O2冲洗液一次性注射器毛巾牙线 2.护理配合 1)引导病人坐上椅位,必要时询问病史。打开检查盘,装上三用枪。 2)把无菌手套和口罩递给医生,帮病人系好围兜,同时装好吸唾管,放好口杯。 3)打开内窥镜,供医生检查及留病史记录用。 4)洁治前根据医生需要准备碘棉球,供术前消毒口腔或嘱病人用1‰洗必泰含漱液含漱1min. 5)装好洁治装置(注意检查好各装置的完好,如洁治头是否拧紧,各手机与牙椅连接是否到位) 6)告知注意事项:同牙体预备注意事项 7)洁治过程中注意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小吸唾可挂在病人左边口角,护士左手持大吸唾协助医生牵拉口角并吸去多余的唾液及冷却液,防止外溅。(注意掌握大小吸唾的使用方法) 2)术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有不适,则停止操作让病人稍作休息,必要时作相应的处理。如病人需要漱口,则把牙椅调整到漱口位,协助病人起身漱口,完毕后及时递上纸巾,并及时处理病人用后的纸巾。 3)气动声波完成后,遵医嘱递送手工洁治器、牙线(清洁牙间隙)、抛光膏,注意协助清洁洁治器及病人口角周围,并保持术野清晰。 4)根据病人的炎症情况,遵医嘱准备3%双氧水冲洗液,在给病人冲洗时,注意吸去冲洗液,尽量避免病人不适。 5)如需要喷砂,则装好喷砂装置,给病人戴好防护镜,过程中注意吸唾。(大小吸唾的使用) 6)结束操作,递上内窥镜,供医生使用,作洗牙前后对比。 7)若炎症严重者,嘱病人几天内注意避免进食过刺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抗生素。 8)引导病人交费。 3.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