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段连宁副教授

干细胞

?未分化成熟

?自我更新

?不断增殖

?分化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细胞潜能

干细胞概念

–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cell)

?完整个体潜能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cell)

?一种器官的多种组织潜能

–专能干细胞(multipotent cell)

?某一类型细胞潜能(造血干细胞-红系、粒系等)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早期胚胎来源,可分化为胎儿和各种类型组织

–体细胞(somatic cell)

?除卵子和精子外的细胞

–体细胞核转移(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成人组织干细胞(adult stem cell)

?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自我更新、分化专能和多能

干细胞大事记

?1967年华盛顿大学托马斯《新英格兰杂志》说骨髓移植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1967年Lacy从胰腺分离胰岛细胞并体外培养成功;

?1992年纽约世界第一家生命银行-脐血库;

?1997年Wilnut采用核移植技术克隆绵羊“多莉”;

?1998年威斯康星大学《科学》人胚胎干细胞可以体外生长和培养(美国当年10大科技新闻之一);

?1999年美国小鼠肌肉组织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

?2000年日本“千年世纪工程”一年就投资干细胞108亿日元;

?2001年英国议会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研究用;

?2001年曹谊林用干细胞在兔耳上培育出人耳;

?2001年布什总统转变态度宣布有限投资干细胞研究;

?2001年中国首家自体脐血库在天津成立

?2001年中山大学陈系古利用体细胞合转移技术,获得100多个人类克隆早期胚胎;?2001年开始确立干细胞研究为国家重点课题;

?2002年美国《科学》列出最值的关注6大热门科技,干细胞位列榜首;

?2002年新奥尔良Ochsner临床基金会胰腺移植部主任George Loss称胰岛移植取得了很大进展;

?2003年美国生殖科学专家扎沃斯宣布将在年内实施第一例人类克隆胚胎移植入女性子宫的手术。该克隆胚胎是人牛杂交胚胎,即由去核牛卵细胞与人体细胞融合而成;

? 2004年《自然》专门出版了一期名为《中国:来自西方的观点》的特刊,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对人类胚胎

技术的一些看法将会使中国科学家最可能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领头羊;

?2004年中国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全面提速”;

?2004年从实验鼠脂肪中提取干细胞,注入其受损血管周围生成新血管的实验在日本已获成功;

?2005年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近日被批准进行I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干细胞治疗药物产品,目前此产品的研发进展基本上与国际同步;

?2005年西班牙科学家率先从实验鼠胚胎干细胞中培育出能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最近,他们与德国合作研究结果表明,白细胞转变成了能够产生胰岛素的人类细胞。

下一步研究的内容是探明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是否也能生成类似细胞。如果可能,I型糖尿病患者就可以利用自身细胞进行治疗,因为患者的白细胞很容易获取

?……

干细胞与糖尿病

?糖尿病:胰岛破坏、胰岛素严重不足、注射胰岛素麻烦痛苦。

?可否重建胰岛分泌细胞?

胰岛干细胞移植

?胰岛来源:10万细胞个需要量

–异体

–异种

?取材方法

–机械

–胰酶消化

–胶原酶消化(水解胶原组织结构,获得量高)

?胰岛自动分离装置:连续消化、收集

–纯化(密度梯度)、培养和活性鉴定(胰岛素释放实验)、冻存

?胰岛移植

–直接移植

–微囊化(encapsulation):包装膜、宿主免疫隔离、异种移植成为可能

?进展

–70年代首次报移植胰岛可以治疗动物高血糖

–70-80年代许多临床实验失败

–90年代少数成功:2000年止国际胰岛移植登记处登记2175例移植,405例成人同种移植中保持胰岛素非依赖超过3个月以上的为153例;

–2000年 Shapiro报:7例接受异体胰岛注射移植,患者不以来胰岛素时间平均超过12个月(Edmonton Protocol)。供源匮乏,每位患者需2个供者!

–于是目标投向“干细胞”

胰岛移植存在问题

?供者数量不足

?同种异体、异种间排斥

?时间相关的移植物功能退化

研究靶点

?转基因技术:使非β细胞表达胰岛素避免受到免疫攻击、可以作为移植细胞;分化基因转移;CTLA4基因转入胰岛细胞避免免疫供给等;

?新型免疫移植剂:CD154、rapamycin

?异种移植:

–1991年前苏联将猪胰岛细胞给65为患者三角肌注射

–1993年瑞典将猪胰岛细胞移植到门经脉内或甚包膜下

–1994年武汉对9例患者行11次猪胰岛移植

?胰岛干细胞移植

胰岛干细胞

?哪些是胰岛干细胞并不清楚

–无特异性标记

–部位不清楚:一般认为在胰岛管,也有认为在胰岛本身

?如何获得胰岛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胚胎发育中与肝脏来源同一细胞团)

–成体干细胞

?胰腺导管细胞

?胰岛前体细胞

?新生儿胰岛

?其他组织干细胞转分化

–基因工程化的分泌细胞

--至2000年已有493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移植,1年生存率和移植组织存活率分别为96%和41%。

?细胞移植比胰腺移植的优点:

–损伤小,可以局麻下插管注射;

–体外培养后减轻免疫原性;

–可以微囊化处理防治免疫排斥;

–可以多次重复移植。

胰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优点

?一旦建立可以大量诱导分化得到胰岛细胞系,可规模化生产满足移植需要;?自体干细胞诱导分化所得胰岛细胞避免免疫排斥问题;

?成体干细胞的应用可以避免胚胎干细胞研究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胰岛干细胞应用问题

?分泌量

?增殖与分化平衡:恰好控制血糖水平

?自体免疫:不再复发

?肿瘤化可能(即安全性)

?只移植β细胞还是移植胰岛中所有主要细胞

?植入部位(腹膜内、肝脏内、脾脏内肾包膜等)

?存活时间:肝脏内6月-2年、脾脏内4年

胚胎干细胞

?Soria用胚胎干细胞转染胰岛素启动子,成功从鼠胚胎干细胞获得能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Diabetes,2000,49.

?中山大学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中山大学学报,2004,

5.

?人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与糖尿病足治疗

?糖尿病足发病因素

–动脉(高INS、PLT异常、内皮细胞损伤)

–微血管基地膜增厚

–神经病变

–感染

?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26例临床研究-463医院

–“G-CSF动员5天,分离单采,3×3CM肌肉注射。

–结果:3-14天23例疼痛不同程度缓解;2-7天24例不同程度冷感改善;4-12周4例溃疡好转;2例DSA下肢动脉新侧枝明显增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1

?To determine if a human fibroblast-derived dermal substitute could promote the healing of diabetic foot ulcers…complete wound cl osure by week 12, 30.0% (39 of 130) of Dermagraft patients healed compared with

18.3% (21 of 115) of control patients …The data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Dermagraf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diabetic foot ulcers [Diabetes Care. 2003;26(6)]

?Application of new vascular regenerative therapy us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s for intractab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asui.

2003 ;52].

问题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我认为可以考虑自体体细胞(干细胞)治疗应用研究或尝试

–骨髓混合细胞

–外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目细胞

–内皮细胞(包括细胞因子EGF等)

?中国可以开展的研究国外不一定可以开展(挑战与机遇)

干细胞注射对II型糖尿病的治疗与改善作用

干细胞具有很强自我复制能力的分化细胞。它们在特定的微环境条件下,能够分化成多功能细胞而不产生排斥反应。 伴随着人类对干细胞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阻碍了糖尿病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终生药物甚至每日注射胰岛素的残酷事实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为治疗2型糖尿病做出不懈的努力。 从胰腺器官移植到胰岛组织移植再到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移植,反复的努力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阻碍了该移植技术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并有利于患者的普及。 干细胞四大优点加快了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令人鼓舞。干细胞具有许多优点: 1、干细胞来源丰富,细胞活性强; 2、干细胞免疫成分的来源相对较低; 3、干细胞不会发生疾病传播; 4、脐带血含有各种各样的干细胞;

相比之下,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更是原始的干细胞。此外,脐带血中也富含抑制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较弱,回输后受体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低于骨髓。 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三大机制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分泌缺陷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所致。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的是: 1、诱导胰腺干细胞,,使其分化为胰岛的β细胞,防止β细胞功能下降,增加β细胞的数量,并最大化营救和恢复胰岛功能; 2、改善胰岛微环境,促进胰岛细胞再生; 3、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副反应。 采用干细胞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明显改善。有4例在回输后3个月内停止口服药物干预,有5例患者的血糖控制从高水平提高到理想水平而不增加药物剂量,有3例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不增加药物剂量的水平。 通过治疗可以看到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恢复和血糖控制有一定作用。由于干细胞的具有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速度,以及自分泌生长因子的诸多优势,相信随着干细胞治疗的深入,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愈加广阔。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2287097.html,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策略 作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5期 合理控制能量 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长、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及有无并发症确定。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较标准体量少10%以上的消瘦者及有消耗性疾病的人,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20%的肥胖者先给予5.02 MJ(1200kcal)/日的低能量饮食,使其体重逐渐下降,要求每周下降 0.5~1kg,當达到接近5%标准体重左右时按前述计算法给予总能量。总能量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营养素选择 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在合理控制能量的基础上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60%左右,成人轻轻劳动强度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00~300g,相當于主食300~ 400g;肥胖者可控制在150~250g。如果 增加可溶性食品纤维摄入果胶纤维水溶液有一定黏滞度,与血糖降低呈正相关,可使抑胃多肽分泌减少。选用高纤维饮食,建议每4.18MJ(1000 kcal)能量补充12~28g食品纤维, 或每天食品纤维供给量约为40g。可溶性食品纤维,如半纤维素,果胶等有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功效,可多用。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含葡甘聚糖魔芋精粉有降血糖功效。含可溶性食品纤维较多食品还有整粒豆、燕麦麸、香蕉、杏等。玉米和大麦可溶性食品纤维含量高于稻米。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故糖尿病饮食应适當降低脂肪供给量。脂肪占总能量20%~30%,或按每天0.7~1.0g/kg供给。限制动物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至少占总脂肪33%以上,供给植物油20~40g/日,P/S比值最好能达到1.5—2.5。减少胆固醇摄入,每天应低于300m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应限制在200mg/日以内。每天脂肪供能占总能量比例应 选用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糖原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常呈负氮平衡,要适當增加蛋白质供给。成人按每天1.0~1.5g/kg,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存在感染时,如肝肾功能良好,可按每天1.5~2.0g/kg供给。儿童糖尿病患者,则按每天2.0~3.0g/kg;如有肾功能不 全时,应限制蛋白摄入。具体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而定,通常按每天0.5~0.8g/ks供给。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同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多选用大豆、兔、鱼、禽、瘦肉等食品,优质蛋白质至少占33%。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10%~20%,总能量偏低饮食蛋白质

干细胞与糖尿病

许多糖友对于日复一日的血糖监测、吃药打针感到厌烦和痛苦。尤其是家里有糖宝宝的家长们,那一针一针,简直都像扎在自己的心头一般痛。人们忍不住就想大喊:什么时候科技能进步?什么时候糖尿病能治愈? 糖尿病引起哪些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人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 2.脑血栓 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 3.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是其中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 4.白内障 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 5.难以控制的肺结核

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病人并发肺结核者占肺结核患者的10%~15%,比正常人高出3-5倍。 6.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一般发生于患糖尿病5~15年之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常无任何肾病症状,一旦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患者已有持续性蛋白尿,其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此时的糖尿病性肾病已进入中、晚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三五年后将发展成肾衰。 7.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通常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阴茎动脉管腔变窄,供血量减少而造成勃起不坚或勃起难以持久,形成阳痿。据统计,男性糖尿病患者中伴发阳痿者高达50%以上,女性患者约50%有性欲减退现象。 8.糖尿病骨病 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严重受损,临床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 9.膀胱病 糖尿病人持续的高血糖可损害盆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以及支配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使膀胱感觉缺损和逼尿肌张力下降,表现为尿意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排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10.感染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抵抗力削弱,白细胞的防御和吞噬功能降低,高血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繁殖,故处于体表的皮肤粘膜及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易发生感染。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原理 研究发现,当身体某处出现问题,80%的干细胞都会向该处聚集,完成修复功能。基本

浅谈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浅谈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当今对糖尿病的治疗提倡综合治疗方式: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及自我血糖监测五大基本治疗原则,又称为“五驾马车”。只有坚持上述的治疗方式,该疾病才能得以理想的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至今仍然不能彻底根治,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把它控制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和自我血糖监测。有人将这五项治疗措施比喻为“五驾马车”。 (1)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的基础,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都十分重要。任何再好的治疗措施,如果离开了科学的饮食,都不会获得满意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人得病前吃饭很随便,毫不在意,一旦被诊断患了糖尿病,就什么都不敢吃了。每顿只以一些所谓的低糖食品如豆面、莜面、杂面、燕麦等充饥,希望以此种方法来控制血糖。其实这些食物的含糖量都在60%~70%左右,只是难以消化吸收,长时间大量进食这些食品易导致病人的营养不良,使患者日渐疲乏、消瘦、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胰岛功能的的恢复。还有的病人得病以后仍然暴饮暴食,这样致病的原因没有去除,治疗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对于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不低的轻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总的饮食治疗原则是平衡膳食,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当,数量要充足,使患者比较乐意接受。又要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及生活劳动的需要,还要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要求食用低盐、低热能和低脂肪食物,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可将主食由大米、白面改为适当搭配吃些粗粮,例如荞麦、玉米、小米等。早上应进食营养充足的食物,如可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1/2~1个馒头加点凉拌菜就可以了。中午吃饱,指的是中午的食量可以稍大,营养更丰富一些。一些肉类食物宜放在中午食用。晚饭吃少,一方面总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每顿进餐量不宜过大,可吃八成饱,以到下次进餐不感到十分饥饿为度。若中间感到饥饿,可在中间适当加餐。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后,血糖明显升高,减少对病人的危害,亦不宜食用直接加糖的食品,以防血糖过快升高。最新科研发现,碳水化合物含量完全相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血糖反应是不同的。同样食用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两小时后,他们的血糖生成指数(GI)。有“质”的区别,认为GI低于55的为适合糖尿病病人和希望控制血糖者的健康饮食,而GI超过70的食物不仅不适于糖尿病病人和糖耐量异常者食用,也不适用于希望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结果

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预计2030年,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到40亿。 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是1型糖尿病(TIDM)的主要发病机制。而2型糖尿病(T2DM)则与胰岛素抵抗或进行性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有关。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无法针对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 基于这一现状,各国学者们开始致力于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向机体补充新的具有正常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重建患者体内的胰岛功能。1980年Largiader等人首次报道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成功,但是供体来源的缺乏以及免疫抑制剂的终身服用,均限制了胰岛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促使研究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干细胞移植技术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为彻底治愈糖尿病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重建胰岛功能的最佳种子。目前,已确定的可分化为胰岛细胞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有:胚胎干细胞(ESCs)、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等。

干细胞治疗T1DM的临床试验: 2007年Voharelli等1报道了首个使用AHSCT方案治疗T1DM的临床试验获得初步成功,该研究组2009年进一步报道了该临床试验扩大随访后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新诊断的T1DM患者通过AHSCT方案可以重建内源性胰岛素泌,诱导大部分患者脱离胰岛素治疗。 2008年8月,Voharelli等在美国芝加哥起草了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AHSCT临床研究方案,以进一步证实AHSCT的“免疫重建”效应,这项研究已于2009年正式启动。2012年Li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2014年DAddio等研究中65例新发T1DM患者经AHSCT方案治疗后6个月,59%的患者停用胰岛素,随访48个月后仍有32%的患者维持不用胰岛素,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血糖代谢状态和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改善。

浅谈糖尿病饮食治疗

浅谈糖尿病饮食治疗 发表时间:2012-02-02T16:44:12.68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霞丁淑贞侯庆喜 [导读]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王霞丁淑贞侯庆喜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400)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9-02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如果治疗不及时,饮食不注意,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病情逐渐发展变化,严重时常危机病人生命。本人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注意到,饮食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对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较为重要,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浅见。糖尿病饮食是平衡膳食,是治疗的基础,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必须长期坚持。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平衡膳食,保护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和血脂;减肥,保持理想体重;控制病情的发展,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机体的症状,使其达到健康水平;配合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 1.控制热能供给。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一般为20-25千卡/公斤体重/日;肥胖或超重的病人应控制热能摄入和增加热能消耗,逐步减轻体重。 2.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一般人为1.0~1.5克/公斤体重/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存在感染时为1.5~2.0克/公斤体重/日;儿童糖尿病为2.0~3.0克/公斤体重/日;合并肾功能不良者,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一般为0.5~0.8克克/公斤体重/日。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 3.适当降低脂肪供给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7~1.0克。烹调采用植物油,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应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为200毫克。 4.严格控制摄入糖类的质量。宜选用复杂糖类含量高的食物如:荞麦面、莜麦面、二合面(玉米面和黄豆面)、三合面(玉米面、黄豆面和白面)等;严格限制蜂蜜、蔗糖、麦芽糖、果糖等纯糖制品;甜点心、高糖分水果等尽量不食用;可用甜叶菊、木糖醇、阿斯巴糖等甜味剂代替蔗糖;食用水果,在空腹时为宜,并应酌减主食。 5.维持适宜血糖。血糖过高可增加胰岛负担;过低易引起脂肪过度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适度高糖类饮食可改善糖耐量,也不增加胰岛素供给,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6.维生素、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等,应注意补充。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补充。 7.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并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防止便秘等作用,太多可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吸收;一般每1000千卡热能补充12~28克膳食纤维。 8.餐次分配比例。全天膳食分配可按1/5、2/5、2/5,1/3、1/3、1/3和1/7、2/7、2/7、2/7的比例。糖尿病饮食热能餐次分配比例特别重要,通常结合饮食习惯、血糖尿糖升高时间、服用降糖药、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时间及病情是否稳定等因素,来确定其分配比例。尽可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防止1次进食量过多加重胰岛负担,或1次进食量过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9.糖尿病饮食是称重治疗饮食,对主食、副食、蔬菜、和烹调油,均应称重后烹调;采用食物交换法控制饮食,坚持终身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中经常存在以下一些误区。例如,很多患者普遍会认为“吃多了加药就行”。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有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该不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而事实上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的摄入量必须计算进总热量内。 综上所述,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的发病也随之攀升。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或者是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将不利于控制病情。因此,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 目前,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用胰岛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比以往很多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①能够获得大量胰岛B细胞的最佳种子细胞,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能极大的解决胰岛细胞来源不足的问题; ②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能够对血糖的生理性起到调节作用; ③用自身干细胞分化的胰岛干细胞,可降低免疫排斥,而且不受应用胚胎干细胞的社会伦理方面的制约; ④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多种类型的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诱导分化为B细胞成为现实。 2.在治疗肾病中,目前认为,骨髓来源细胞参与各种肾细胞的修复,包括肾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和小管细胞。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间充质干细胞有哪些优势? (1)作为成体干细胞,MSCs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它规避了人类的伦理问题。 (2)MSCs只少量表达MHC-I型分子,极少表达或不表达MHC-II型或T细胞共刺激分子。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系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抑制T 细胞增殖,是一类免疫特许细胞。

(3)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且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展现了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良好应用前景,也期待成为构建肾脏修复的种子细胞。 (4)应用原位杂交法测MSCs端粒酶活性,细胞呈阳性反应,但强度弱于作为对照的大肠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说明MSCs较幼稚,生命周期长,不具有恶性肿瘤的无限增殖能力,作为移植细胞有安全保障。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为人类治疗糖尿病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糖尿病人又多了一线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能够治疗更多的疾病。

糖尿病试卷及答案04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血浆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2.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3.二甲双胍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效果一样。() 4.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5.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 岛素。() 6.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每小时静脉滴注2~ 6UR。() 7.成人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 8.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包括手抖、心悸、饥饿感、便频。() 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应予低纤 维饮食。() 10.若患者尿量为2000ml/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 考虑患者糖尿病可能。()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某男,24岁,体重70kg,身高175cm,根据中国成 人超重肥胖推荐标准,他属于()。 A. 正常体重 B. 超重 C. 肥胖 D. 无法计算 2.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控制指南》,中国成 人判断超重的BMI界限值为()。 A. 23.5-27.9kg/m2 B. 24-27.9kg/m2 C. 23.5-28kg/m2 D. 24-28kg/m2 3.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中建议患者HbA1C为()。 A. <6.0% B. <6.5% C. <7.0% D. <7.5%

4.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要求,某糖尿病患者,其同时患有高血压,其血压的控制目标应为()。 A. <140/90mmHg B. <140/80mmHg C. <130/90mmHg D. <130/80mmHg 5. 某男,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要求,其HDL-C控制目标应为()。 A. >1.0mmol/L B. >1.2mmol/L C. >1.3mmol/L D. >1.4mmol/L 6. 某女,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要求,其HDL-C控制目标应为()。 A. >1.0mmol/L B. >1.2mmol/L C. >1.3mmol/L D. >1.4mmol/L 7. 某男,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要求,其HDL-C和LDL-C的控制目标分别是()。 A. >1.0mmol/L、<2.6mmol/L B. >1.0mmol/L、<2.07mmol/L C. >1.3mmol/L、<2.07mmol/L D. >1.3mmol/L、<2.6mmol/L 8. 某女,2型糖尿病患者,未合并有冠心病,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要求,其HDL-C和LDL-C的控制目标分别是()。 A. >1.0mmol/L、<2.6mmol/L B. >1.0mmol/L、<2.07mmol/L C. >1.3mmol/L、<2.07mmol/L D. >1.3mmol/L、<2.6mmol/L 9. 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和负荷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 A. <6.1mmmol/L,≥7.8~<11.1mmmol/L B. <7.0mmmol/L,≥7.8~<11.1mmmol/L

医学毕业论文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 种综合病症。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中医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 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 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 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 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 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 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1]。 1 控制饮食中医 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 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 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 2 配合适当运 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 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 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2]。说明适当运 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 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 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3]。 4 中药治 疗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著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现时治疗糖尿病已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包含在内,做到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及配合运动疗法。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临床一般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三型分型论治:①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干细胞策略与糖尿病彻底性治疗 段连宁副教授 干细胞 ?未分化成熟 ?自我更新 ?不断增殖 ?分化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细胞潜能 干细胞概念 –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cell) ?完整个体潜能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cell) ?一种器官的多种组织潜能 –专能干细胞(multipotent cell) ?某一类型细胞潜能(造血干细胞-红系、粒系等)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早期胚胎来源,可分化为胎儿和各种类型组织 –体细胞(somatic cell) ?除卵子和精子外的细胞 –体细胞核转移(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成人组织干细胞(adult stem cell) ?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自我更新、分化专能和多能 干细胞大事记 ?1967年华盛顿大学托马斯《新英格兰杂志》说骨髓移植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1967年Lacy从胰腺分离胰岛细胞并体外培养成功; ?1992年纽约世界第一家生命银行-脐血库; ?1997年Wilnut采用核移植技术克隆绵羊“多莉”; ?1998年威斯康星大学《科学》人胚胎干细胞可以体外生长和培养(美国当年10大科技新闻之一); ?1999年美国小鼠肌肉组织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 ?2000年日本“千年世纪工程”一年就投资干细胞108亿日元; ?2001年英国议会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研究用; ?2001年曹谊林用干细胞在兔耳上培育出人耳; ?2001年布什总统转变态度宣布有限投资干细胞研究; ?2001年中国首家自体脐血库在天津成立 ?2001年中山大学陈系古利用体细胞合转移技术,获得100多个人类克隆早期胚胎;?2001年开始确立干细胞研究为国家重点课题;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策略(最全版)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策略(最全版)一、糖足的发病率 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 糖尿病足患者的终身发病率高达15%至20%, 每年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有5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足病治疗花费巨大。 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大多数医院最终均采取截肢手段。 二、糖足的临床表现 血液指标

血糖:空腹3.61-6.11 mmol/L ,超过7.0 mmol/L 称为高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3.8-5.8% 糖耐量检查:如空腹血糖在6-7mmol/L 之间为糖耐量受损,需口服葡萄糖测定,口服葡萄糖两小时后血糖超过11.2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影像学指标 CTA/MRA:CTA及MRA具有成像清晰的特点, 可以显示血管有无狄窄及闭塞, CTA准确率低于MRA, 对于肾功能正常者,CTA目前可作为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显示动脉堵塞情况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双下肢症状 双下肢感觉麻木(以足部尤重), 双下肢疼痛(以静息痛为主), 足部溃烂经久不愈, 足部干性坏死。 三、糖足的治疗策略 肢体神经松解治疗糖足 目前,国内部分专家主张下肢肢体的神经松解,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松解治疗糖尿病足前期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确定糖尿病足的截肢平面 经皮氧分压测定, 影像学检查, 感染状况, 肢体坏死状况, 血糖指标 肢体神经松解治疗糖足(早期糖尿病足有预防溃烂作用)。横向骨搬运治疗糖足的原理 治疗机理:骨髓腔血运丰富,并能迅速形成微血管系统,

理论依据:Ilizarov生物学理论——张应力法则, 生物组织缓慢牵拉产生一定张力可刺激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其生长方式类似胎儿组织,均为相同的细胞分裂。 治疗方案:小腿部通过牵拉骨块可以从胫骨骨髓腔内重新生成一套微血管系统于末端微细血管融合,从而重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使因部分闭塞造成的缺血坏死趋于缓解直至痊愈。 横向骨搬运治疗糖足的原理 横向骨搬运手术的并发症

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

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疾病,其本身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其并发症高达100多种,严重时会造成致命伤害。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尤其是长期血糖增高或是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很可能提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 糖尿病为何会发生并发症? 当前公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有所提升,但对其危害性还认识不足。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包括酮症酸中毒、严重低血糖、高渗昏迷等。一旦发生急性并发症,患者需即刻就医。对急性并发症进行早诊断能避免死亡风险。但如果患者伴有多器官损害,会直接影响其生存预后。 慢性并发症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由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引发,前者包括心脑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以节段性病变为特点,因此往往需要置入多个支架。 微血管病变一般有3种,第1种是视网膜病变。在早期的眼底微血管瘤阶段,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通过免散瞳眼底照相即可发现。当出现视力下降后再去筛查,这时往往已有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眼病的早诊断、早筛查。 第2种微血管并发症是肾脏病变。可通过检测尿液的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与肌酐的比值进行早筛查,再通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判断肾脏损害到了哪一期。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是肾病损害的最后阶段,需透析治疗。

第3种是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以及中枢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膀胱病变、胃肠功能障碍、脑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等。 慢性高血糖最容易诱发并发症? 对慢性高血糖患者来说,持续性的血糖升高会对血管产生危害,无论大血管系统还是微血管系统都逃不脱它的魔掌,都可以由持续性的血糖升高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和增殖。 在大血管方面,慢性高血糖更容易引发冠心病、冠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脑血栓或者下肢血管动脉闭塞;对于微血管来说,慢性高血糖会使得糖尿病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的发病风险大大升高。 “人如其名”,慢性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也是个慢性的过程。这些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不是血糖一高当时就会出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可能得了糖尿病5年、10年以后,患者自身对疾病已经习惯了,各种血管的并发症才慢慢浮现。 比如,在新诊断的糖友中,可能只有不到10%的患者有眼底病变;5年以后,这个比例就涨到30%左右;而到了20年以后,差不多90%的患者都有眼底病变了。当然,眼底病变还有程度的不同,大多数患者的眼底病变属于轻至中度,严重的眼底病变是少数。肾脏的情况基本也是这样。 因此,糖尿病病友要避免长期处在慢性高血糖状态,偶尔一次高血糖还是可以接受的。为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病友需要把血糖长期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你的血糖控制在多少更合适? 控制血糖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关注的焦点,控制血糖也要把握好度,以免让引起病情的反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糖尿病低血糖症指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诊断低血糖。 A.≤3.0mmol/L B.≤3.9mmol/L C.≤7.0mmol/L D.≤8.9mmol/L 2.目前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是() A.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 B.致残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C.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D.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低 3.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是() A.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B.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C.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D.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 4.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三多一少”是指() A.多饮、多食、多尿和胰岛素抵抗 B.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C.多饮、多食、多尿和甘油三酯低 D.多饮、多食、高血糖和体重减轻 5.磺酰尿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 A.提高胰岛α细胞功能 B.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C.加速胰岛素合成 D.拮抗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阻断降解GLP-1的酶,DPP-4抑制剂的是() A.沙格列汀 B.西格列汀 C.维格列汀 D.瑞格列奈 2.下列属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是()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 C.乳酸性酸中毒 D.糖尿病低血糖症 3.糖尿病治疗需要综合控制策略,包含() A.降糖 B.降压 C.调脂 D.控制体重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缺点有() A.呈剂量依赖性 B.体重增加 C.增加骨折风险 D.增加心衰风险 5.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A.发病年龄通常大于30岁 B.明显体重减轻 C.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或缺如 D.常有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浅谈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诊疗技术· 浅谈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淮南东方总院内分泌科(232001)汪五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糖尿病(DM)患者的人数也随之飙升。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高达9200万,发病率9.7%,还有1.48亿糖代谢异常的DM后备军,中国糖尿病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1两“系”问题(1)胰岛素的敏感系数根据全天胰岛素用量计算,表示每一单位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mmol/ L)。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发现胰岛素日总量与胰岛素敏感系数的乘积在80 90之间,而且84居多,后来我们就将之简化为用84除以某患者的当前每日胰岛素总量,结果即是该患者的胰岛素的敏感系数。但需要指出的是: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系数让人捉摸不定,似乎存在“漂移”现象。(1)常用口服降糖药与短效胰岛素的换算关系问题,优降糖、迪沙片、D860,每片相当于4 6单位胰岛素。以上只是临床经验,不能应用于每一位DM患者,因为不同患者残存的胰岛功能不同。但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实践意义,比如说一位患者餐后血糖是14mmol/L,而他的胰岛素敏感系数是2mmol/L/U,那么说明该餐前缺少2单位胰岛素,可以建议患者第二天的本餐加服一片拜糖平或君力达。 表1应用短效胰岛素患者胰岛素敏感系数快速查阅表[1] 当前每日胰岛素总量(U)胰岛素敏感系数(mmol/L) 108.3 204.2 302.8 402.1 501.7 601.4 751.1 1000.8 1500.6 表2常用口服降糖药与短效胰岛素的换算查阅表 短效胰岛素(U)常用口服降糖药 相当于2U拜唐苹(50mg/片)或君力达(250mg/片) 相当于4U格华止(500mg/片) 相当于6U诺和龙(2mg/片) 相当于8U达美康(80mg/片) 2初诊DM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若患者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 mmol/L,建议患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而2hPG>11.1mmol/L的患者,建议其口服α-糖苷酶抑制剂(AGI)/二甲双胍(MF);若患者FPG7.0 11.1mmol/L,肥胖者,口服MF,而非肥胖者,口服AGI/磺脲类(SU);若患者FPG11.1 16.7mmol/L,肥胖者,口服MF+SU,而非肥胖者SU/胰岛素(INS);若患者FPG>16mmol/L,胰岛素抵抗(IR)者,使用INS+噻唑烷二酮类(TZD)/MF,而非IR 者,使用INS。3从口服药物向胰岛素治疗的过渡尽量少用大剂量三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而勉强降低高血糖,在应用以上方案时必须考虑到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增加的副作用,目前的观点:若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或者存在肝肾等疾病,建议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的三种途径:胰岛素补充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胰岛素泵治疗。(1)胰岛素补充治疗,所谓“补充”,是指这些患者的胰岛功能尚可,只需“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一下即可,目的:既能控制好血糖,又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优点:长效胰岛素能减少夜间肝糖异生,降低空腹血糖,其最大优势是作用时间长,22 24小时,相对平稳、无峰,低血糖发生少;依从性好,操作简单,无需住院治疗,而且剂量小,血浆胰岛素升高轻微,从而体重增加少。使用方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来得时),初始剂量0.1 0.2U/kg,每三天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剂量2 4U;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在4 6mmol/ L;当长效胰岛素的剂量大于20U/天时,转换为替代治疗;当长效胰岛素的剂量小于4U/天且空腹血糖小于6mmol/L 时,可以考虑停用长效胰岛素。(2)替代治疗,所谓“替代”是指患者的胰岛功能很差,基础及餐时胰岛素缺少均明显。中效胰岛素提供基础量的胰岛素需要短效胰岛素(R)提供餐后的胰岛素需要。多数病人血糖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3)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优点:更有利于血糖控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由专职从事于糖尿病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来指导使用。(4)两难问题:严重胰岛素抵抗;脆性糖尿病,严重胰岛素抵抗,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平均1U/h,餐时胰岛素分泌6 8U/每餐,每日胰岛素分泌的日总量42 48U,而严重胰岛素抵抗者每日需要80 90单位胰岛素,甚至120单位/日左右,大量胰岛素积聚在体内而作用甚微,这部分患者血浆胰岛素高,多半肥胖,应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天津医科大学总院内分泌研究所邱明才教授指出,予以这些患者作三角肌活检,就会发现三角肌表面有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胰岛素受体被覆盖,不能与胰岛素结合,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以解除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之间的屏障,即可解除胰岛素抵抗,采用强的松5mg,每日三次,不但血糖不会升高,有时反而会下降[2]。脆性糖尿病其特点是当胰岛素剂量不足时,患者出现非常高的血糖,而当小剂量增加胰岛素时(哪怕1U),患者又会 · 85 ·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7No.2

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论文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内容……………………………………………………………2——11 1、糖尿病的简介 (2) 2、糖尿病发病现状 (3) 3、目前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3) 4、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现状 (4) 4.1成体干细胞 (5) 4.1.1胰岛干细胞 (5) 4.1.2骨髓造血干细胞 (6) 4.1.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6) 4.1.4胎儿胰腺来源的干细胞 (7) 4.1.5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 (7) 4.2胚胎干细胞(ES细胞) (7) 5、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8) 6、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前景 (8) 参考文献 (9)

摘要: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为主,曾有学者应用胰岛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但因组织来源匮乏制约了胰岛移植研究的开展。随着分子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已成为现实,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糖尿病干细胞 引言:目前,糖尿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II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传统的药物治疗及胰岛素注射治疗不方便、效果差,并且长期的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随着分子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已成为现实,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糖尿病的简介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分为以下两种: I型糖尿病是由于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特征性的被破坏造成的自身免疫疾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

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与治疗新策略

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与 治疗新策略 张辉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72(2006)04-0265-02 尽早干预糖尿病病程进展中的根本环节及控制高危因素,早期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合理选药是糖尿病治疗达标的新策略。 1 糖尿病及其治疗达标现状 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状凸显为高患病率,低知晓率,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对我国大城市24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者约占1/3,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 根据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和I D F的标准,应将Hb A1c控制在615%以内,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定为< 710%,中国糖尿病控制指南中Hb A1c的理想控制目标为< 615%。2004年有数据表明,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在中国,糖尿病治疗达标率均很低,约64%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达到ADA建议的710%。目前糖尿病低达标率不仅是中国糖尿病控制的现状问题,更是全球性的突出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医生缺乏对糖尿病全面控制和达标的观念;缺乏对新的抗糖尿病药物的认识;未针对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落后;恐惧药物不良反应;基层保健系统不完善;患者缺乏规范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不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对低血糖的恐惧等。 2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学研究进展 21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 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糖尿病病程进展的中心环节 研究表明,早在血糖升高前15~20年,胰岛素抵抗就已经存在,由于其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为降低高血糖,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大量胰岛素,但终将使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乃至衰竭。研究发现,在血糖升高之前,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可能已丧失50%~75%。早期通过降低血糖,可逆转β细胞功能,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随着病程的进展,持续长时间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毒性作用,可造成胰岛β细胞组织学损害,β细胞功能损伤将不可逆转。多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环节,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病程,并成为糖尿病病程进展的主要促动因素。 212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在糖尿病进程中,胰岛素抵抗不仅引起血糖异常,同时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凝状态、高尿酸血症等糖尿病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控制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在2004年第64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第4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上,提出了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认识,即葡萄糖诱导的线粒体过氧化物生成过多理论。 21211 I R与糖尿病肾病 多项研究证实,即使肾小球滤过率尚处于正常范围,I R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已经存在。I R通过增加钠潴留,加重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状态,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等间接机制,促使肾小球硬化;通过刺激细胞因子加重肾小球肥大的发生等;由此导致肾脏损害。有学者提出,I R既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源,更是糖尿病肾病形成的基础。 21212 I R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有75%~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据WHO报道,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60%的患者存在高脂血症,常以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为主要特征。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有力促进因素,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1213 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糖尿病的病程演变过程中,多伴有血液流变学变化,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更有利于白细胞的黏附、脂质的沉积和血栓形成。上述两种改变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 对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的新认识 基于上述研究,传统糖尿病治疗的单纯降糖,虽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 DS)却未能证实其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Laaks o在UKP DS后续研究中发现,按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小排序,前5项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糖基化血红蛋白和吸烟。而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多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即代谢综合征的多种成分,除高血糖外,还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凝状态、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及炎症反应等。因而单一降糖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近年多项治疗糖尿病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针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积极干预,不仅可以改善相应的临床、生化代谢指标,同时明显减少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终点事件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治疗目标已经超越了以“降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在糖尿病治疗中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以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为最终目的。 311 血糖控制目标 高血糖通过损害内皮细胞功能、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参与或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而控制血糖尤为重要。最近对葡萄糖耐量减低人群进行干预研究发现,随着血糖的下降,糖尿病发病减少,心血管 ? 5 6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