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汇总

1、五行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经济思维原则—奥卡姆剃刀人们在进行哲学思维时遵循的一条最简单,最省事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所谓思维经济原则,就是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尽可能少的思维消耗,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短的时间,对事实做出尽可能完善的陈述,获得尽可能多的思维成果。

(隔离体法——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将要考察事物的看成一个整体(又称体系),不去关心体系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只分析体系于外界的相互作用。)

3、康德把人的认识分几个阶段感性:感觉对象知性:经验归纳理性:逻辑推理

(康德认识论:康德的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

4、什么是系统,其根本属性是什么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整体主义)

根本属性是非加和性,因为非加和性表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结构成分之间的质的差异。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是由于-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刑场一定结构(3)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4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5、什么是还原主义,能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基本思想,是相对于整体主义的。还原主义是相对整体主义来说的。其主要用于文学和哲学领域。还原主义将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将整体还原为各组分加以研究。还原主义的阵营,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比较单纯的,在历史上的表现形式有:(朴素)原子主义、机械主义和物理主义。现代还原主义的基本信条是:用物理、化学作用和自然选择足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

但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中使用,不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6、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

A、远离热平衡

B、开放系统

C、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的正反馈作用把微小的偏差迅速放大,使系统失稳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D、系统存在着涨落与突变

7、197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的口号与观点

只有一个地球

发展导向:经济中心型—社会中心性(和谐)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意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持续下去。

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⒈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⒉协调性原则。社会(人口、科教等)、经济与环境(包括资源)三者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更小的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整体。⒊持续性原则。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⒋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

①充分发展满足需要(南北宣言) ②代际公平代内平等(京都议定书)

9、什么是虚假的科学问题,举例

特定知识背景的误导(维生素的发现,永动机的设想),虚假的科学问题是有科学的知识背景的,但研究背景是错误的。

10、科学事实分为哪两类?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

事实1 对事实现象的陈述;事实2 含有内在假定的判断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

例子:

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这种现象正是不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

12、如何区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

自然语言是某一社会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它以特定的语言、文字作为存贮和传递社会集团所需信息的手段。这种手段是人类在一切活动中交流思想、认识、感情、意志所必需的,当然也是保存和传递科学知识的通用工具。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多义性、歧义性,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即各学科的专门科学术语(符号),用以表示严格定义的科学概念,表示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使语言符号保持其单一性、无歧义性和明确性。

自然语言(某一社会中历史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特点:多义性歧义性语法结构不够严谨和统一;用于----生活交流

形式语言(各学科的专门科学术语)----特点:单义性无歧义性明确性;用于----科学交流

13、什么是理想实验?

对实验条件进行极端的简化与抽象,从而得出最具概括性的理论模型(物理学的开端)。

14、简述合情推理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适用于经验判断,以区分理由较多或较少的推测。

作用:为科学,猜想,假说的选择和评价提出逻辑根据的推理。

15、如何区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

自然语言:丰富性歧义性(生活交流);形式语言:形式化单义性(科学交流)

16、简述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正、反启发法两条规则。硬核,是研究纲领所依据的基本假定,是一个纲领区别于另一个纲领的本质特征。保护带,是围绕硬核所形成的众多辅助性假设。

反面启发法,是禁止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的方法沦规则。可以把指向硬核的反驳的矛头改为指向保护带,通过调整、改善,甚至更换保护带而保护硬核。

正面启发法,则是关于如何改变、发展、研究纲领,以及如何修改、完善保护带的指导方针。

如何承认一个新纲领的进步性呢?

一个新纲领只有比原来的理论论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都更加进步,才能设承认为是“科学的”。

如何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呢?

一个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标志是,它只能为自己消极的辩解,而不能再积极地去预言和指导新的经验事实的发现。同时,也不再能把反常转为正例。但仅此还不足以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两必须有一个比它更为进步的理论出现。拉卡托斯说:“对于精致证伪主义来说,决定证伪的不是观察陈述,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理论”。

根据以上这些规则,他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是: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17、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观:普遍性问题;方法论:内部性问题(科学研究的辩证法);科技观:外部性问题(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18、康德三大批判分别探讨什么问题?

纯粹理性批判探讨---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性批判探讨---道德哲学

判断力批判探讨---艺术美学

19、系统进化的特征是什么?

由无序到有序,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进化过程中熵值降低,而序参量和信息量都增加。

20、什么是全球问题?

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

它主要包括五大问题:

人口;粮食(谁来养活中国);能源(不可再生);资源(金属淡水森林);污染(三废农药抗生素)

全球环境问题,悲观派和乐天派各自的观点

悲观主义——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乐观主义——托天勒:第三次浪潮

现实主义——可持续发展:充分发展满足需要(南北宣言);代际公平,代内平等(京都协定书)

21、科学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选题(前瞻性);获取科学事实(实证性);进行思维加工(创造性);验证(实证性);建立理论体系(深刻性)

22、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原则(亦称批判理性主义)。在他看来,证实理论的确实性是信仰者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人们对于科学的应用在于肯定它,面对于科学的研究则在于否定它;不是证明其水恒性,而是要找出其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时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科学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的“四段图式”:

Pl(问题)一TT(试探性理论)--EE(批判检验,排除错误)--P2(新问题)??。

他还提出“理论是大胆的猪测”,“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出于灵感”。。。。。。

23、古希腊对科学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对自然的纯粹兴趣;初等数学的基本完善

24、简述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两大基础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即科学的方法论。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

数学与实验

25、简述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库恩的观点)

他创建的学说在科学领域既清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也超越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促成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向性转交。

他以“范式”及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共同体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是这样描述科学发展图式的:

前科学——一种范式规定的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旧范式转换成新范式的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的变革和转换,在范式转换中,不仅科学的范畴、理论体系与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哲学背景的变化是其先导并贯穿其中,科学革命也是“世界观的改变”,并且一再强调科学革命在于完成一次格式塔转换,即著名的“鸭——兔变换”。

26. 何为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背景)及他的经验会影响观察陈述。原因:观察是一种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感知活动。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的、被动消极的接受客体发出信息的刺激,观察会受到观察主体理论结构的影响。但被观察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是由客体的性质决定的。中性的观察不存在,完全依赖理论的观察也是没有的。

(举例:格式塔心理学的鸭兔图)

27、格式塔心理学中的鸭兔图说明什么?

答:(1)多种结果的可能性(2)理论总是指导观察的(3)不同理论之间有不同结论(4)观察和理论的相互渗透。

28、为什么说证实与证伪是不对称的?----假说的检验

一个科学假说,所演绎出的可被直接检验的结论,若与观测事实不符,即从整体上可以说这个假说已被证伪。①无数的确证不一定能完全证实一个假说。②但一个假说所演绎出的可直接检验的结论若有一个与观察到事实不符,则整个假说被证伪。

29、知识与事实相同与不同

A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科学知识是已经证明的知识,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出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B 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应该以某种方式来源于观察事实。

C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假说、科学定律,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同时科学的进步及知识的增加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更好地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

30、对世界的观察分为哪五个层次,分别代表的意义

渺微宏宇胀渺:研究基本粒子,夸克等结构;微:指量力学;宏:指牛顿力学;宇:相对论;胀:研究我们的物质宇宙之所以形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

31、现代科学的非决定论

世界是概然的、不确定的、非连续的、不能准确预测的、无限可能的

32、如何理解技术悖论,并举一例

技术悖论泛指对技术产生的后果与技术要实现的目的相背离或不一致的一种表述。例子:古代人的悖论观:古希腊“窃火者悖论”,中国“奔月者悖论”。

近现代人的悖论观:人口悖论;资源悖论;环境悖论;灾害悖论;贫富悖论;武器悖论;信息技术悖论。

(举例:罗素悖论堂吉诃德的例子)

33、四大数学模型及应用

A、确定性:线性函数;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必然现象,这类现象的产生和变化服从确定的因果关系。确定性数学模型

是最普遍的一类数学模型,用经典的数学方程式、关系式、网络图来表示,尤以为积分方程用的最多。

B、随机性:概率事件;描述自然界中的或然现象。

C、突变性:非线性系统;描述自然界中的突变现象。

D、模糊性:人工智能;自然界中存在大量模糊现象、模糊信息,反映在人们认识原则上则是模糊概念、模糊语言。

34、科学认识的特点

1 实证性:言之有据,

2 深刻性:系统概括,

3 创造性:想象丰富,

35、思想模型的定义及功能

思想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理论研究的直接对象、科学规律的精确体现。广义地说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思想模型的功能:①解释功能:思想模型应当符合它赖以建立起来的实验基础才能对有关现实原理的各种观察,实验事实做出科学解释。②判断功能:即借助于思维模型来检验关于原型的知识的可靠性,这种检验的最终标准是科学实践。③预见功能:理想模型是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往往可以超过现有的条件,揭示出研究对象在理想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可以给科学研究指明方向或形成科学预见。

36、歌德尔的不完全定理,并用平面几何的例子加以说明

任何公理系统都不是完备的,其中必然存在着既不能被肯定也不能被否定的命题。

37、某些物理量在微观世界中不能准确测量,解释其原因

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位置、动量在微观领域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测不准原来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所谓的测不准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无关。如果微观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Δp,同时测得的微粒的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Δq。Δp与Δq的乘积总是大于hbar/2。这里hbar = h/2π,h 为普朗克(Plank) 常数。

38、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支持科研发展

39、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

40、假说

假定性的推测说明

来源: 已知理论无法解释的事实;理论的超范围推广;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

要素: 事实基础背景理论猜测预见

特点: A 科学性B 假定性 C 易变性

作用: 创新理论激发思维繁荣学术

41、技术的价值与伦理

技术价值是技术客体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

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道德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术伦理虽然是伴随技术价值而产生与形成起来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技术有价值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技术伦理,只有当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和程度,并且冲击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并迫使人们对其进行伦理思考的时候才会产生关于技术的伦理思考。

1、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李约瑟难题是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中心论题。他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由以下因素共同造成的: (1) 中国古代科学科技发展重视实用主义技术轻视理论研究, 重定性研究方法轻定量研究方法, 无法产生现代科学理论; (2) 儒家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 以及造成的科学精神与学术自由的散失; (3) 科学信息交流的匮乏等。

启示:

现代科学的本质A系统化的经验解释B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数学体系专利制度等我们科学教育界应该明确我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历史,成就与不足,只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科学,同时梳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挖掘,解读传统,为人类文化宝库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科学教育改革要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改革要处理好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2、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孕育?(简述西方文明与我国子代..文明的区别)

(1)社会背景的差异-----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

(2)文化特质的不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将科学视为末学,主张儒学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3)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农耕文化,封闭僵化的传统思想,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伦而不重科学。然而,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是西方的文化特质。

(4)科学制度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封建主义的愚民政策,奴化教育完全排斥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对科技不闻不问,科技人才更是无法培养。

(5)科学范式的制约-----中国封建社会,反对各种思想上的革新和革命,科学思维的“范式”是儒家思想,崇尚仁义礼教和中庸之道,提倡封建的道德伦理,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你认为科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行为规范?

(1)普遍主义:客观性。科学探索中常常会犯错误,常常失败,但科学工作者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结果,坚持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2)公有主义:超阶级性。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具有超阶级性。

(3)献身精神:无私。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充满艰辛,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4)怀疑精神:合理。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须要有理性的怀疑。科学知识必须是经过科学共同体的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被接受。

(5)创新精神: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

4、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客观性: 符合经验。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理论推出可检验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理论与实验符合的越好,越广泛,理论被接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一致性:逻辑自洽。理论内部的自洽性,即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与公理相容。

(3)简单性:思维经济。这样的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4)预见性:成果丰富。一个科学理论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越普遍,预见性就越强;预见的现象越多,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就越大。

5、科学是否意味着进步?

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的本质给我们的启示是:

我们判断科学是进步还是退步,可以看科学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能满足人类什么需要。

如果科学造福于人类,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它就是有正面价值的,可以判断它是进步的;反之,它是有负面价值或无价值的,它是退步的。

6、中医是否是科学?

面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这个课题,中西医遵循不同的解题思路。寻求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方法,均有独到之处。在科学手段的运用上,中医落后于西医,而且中医还包含着许多非科学的文化成分,甚至还有一些伪科学的文化成分。但这些都不能掩饰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学术贡献和价值,既要认识到中医的科学价值,也要认识到中医的文化价值。

我觉得,关于“中医是否科学”,至少将有四种不同视角:

第一个角度就好比说心理学是否科学、星占学是否科学、中国古代的“天学”是否科学等等类似,问的是“中医是否一门科学”。对这一点的回答可以是很简单的——医学就不是一门科学,中医当然更不可能是一门科学了。古代医学从一开始就不是科学,而更多地是“技艺”,即便是现代的西医,仍然是归于“技术”更为恰当。

第二个角度是如果说中医并非一门纯粹的科学,但是其中是否包含“科学”,或者说至少包含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初级形态”?以这个角度讨论,便牵扯出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来。

第三个角度是问中医是否“科学的”,也就是把科学当作形容词,这一话题可以进一步追问:究竟中医的有效是因为它是“科学的”,还是恰恰是它与西方科学截然不同才如此奇效?

第四个角度是问中医“应不应该”是“科学”,也就是说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如何“科学化”等等。主张中医需要“科学化”又有两种,一是用西医来吸收中医,也就是“把中医变成中药”,让中医也采取实验化、仪器化、定量定性等等西式的操作方法,而把火气等似是而非的说法剔除出去;二是温和一点的,要求中医适当地吸取一些西医的东西,但允许保留中医中不能被科学解释的理论体系,并保留中医独特的(个体化的、重主观体验的)操作方法等等。

7、知识在何种意义上意味权利?如何理解后现代科学观。

科学知识之所以具有巨大力量和作用, 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规律性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结合知识就是力量~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8、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理论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即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如下:

感觉经验---归纳一假说一(观察、实验)---科学理论

在此过程中,各种科学成果一旦获得经验证实或认可,便将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而进入科学的范畴,通过这种科学真理成分的不断累积,科学认识将逐渐深化,科学事业也会不断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客观真理的全体和本质。

证伪主义的理论

波普尔最早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模式问题,他提出了与“经验证实原则”相反的“证伪主义”原则(亦称批判理性主义)。在他看来,证实理论的确实性是信仰者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人们对于科学的应用在于肯定它,面对于科学的研究则在于否定它;不是证明其水恒性,而是要找出其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时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科学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的“四段图式”:

Pl(问题)一TT(试探性理论)--EE(批判检验,排除错误)--P2(新问题)??。

此外,他还提出“理论是大胆的猪测”,“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出于灵感”,科学的本质是“猜测和反驳”。其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因此,要“敢于犯错误”“尽快犯错误”,以及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等等。他认为,科学研究的程序是从问题到猜想再到反驳的过程。知识的发展不是反复或累进的过程,而是一个清除错误的过程,科学发展是一个证伪理论、推翻理论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研究文学的人,如果让我读一本政治书,我更乐意去计算一个方程。或许是人们总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抱有浓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吧,在上完《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只是想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涵盖万千,是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各领域大家集成的产物,它的很多内容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解决一些我认为和它毫不相干的问题,这也让我对理论的知识更加重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教材。 课程中老师讲述的《自然辩证法》,其广义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197个组成部分,后来,前苏联在整理出版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删去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之后留下了181个组成部分,包括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断和2个计划草案。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在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籍后,我认为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分为两个方面: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从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自然辩证法是和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紧密相连的。其创立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和科学技术,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同样,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对所有理论的研究我们都不能脱离现实,在基本问题上都必须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不能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来说,自然辩证法包括并涉及很广泛的领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P4 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P8 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P11 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 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P19 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现在自然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 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 P32 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 P34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P39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 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 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 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 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 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 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 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 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 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 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 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 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 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P87P92P97 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P106 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 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 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 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 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 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 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则?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 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 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 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 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 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 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 P183 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 P183P185 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 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 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见模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 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 P214 P216 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 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相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复习资料题库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

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2017年度)考点情况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2017) 第一章 第一节二、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第二节一、三 系统论自然观:系统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 第二章 第二节一 科学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第三节一、二 科学发展的模式:归纳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科学发展的模式及动力第三章 第一节二 何谓归纳法和演绎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和演绎的关系如何? 如何理解归纳法的合理性?如何对待归纳法? 第四节一 (了解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观察与实验。) 科学仪器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渗透理论;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的客观性问题 第四章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第二节 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工程师)共同体的伦理规范

(2)机械的广泛使用;(3)新哲学体系的提炼 (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课本]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2)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3)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静止、片面、孤立、绝对。 无法解释演化问题,最终不得不回归神学的上帝,因此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18世纪末和19 (1)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1755 年,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天体的星云演化假说,指出了太阳系不可避免的毁灭,在僵死的机械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41 年后,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更详细的星云假说,为辩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基础。 (2)地质学:地质渐变论。1830 年,赖尔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层以及植物、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这个学说与有机物种不变假说不相容,同时对“灾变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3)生物学:细胞学说。动植物由细胞组成,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线。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生物演化的连续性,以自然科学的众多事实彻底驳斥了神创论。 (4)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 世纪40 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指出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打破了形而上学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1)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属于哲学的分支;(2)具有中介学科特点:处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之间;(3)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纽带和桥梁;(4)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是开放的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意识。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自然观 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1)人类自然观的演变总是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但科学技术最终总是能突破层层阻碍向前发展,并形成新的自然观,这种新的正确的自然观又会极大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古代朴素自然观: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靠观察和思辨,缺乏科学的根据作为基础,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3)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和验证,使得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被为宗教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占据了统治地位,是科学的黑暗时代。(4)近代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以数学和实验为手段的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了起来。但是当时自然科学只有天文学和力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已知认识主要是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使得这个时代的自然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特征,只是孤立静止的看待世界。(关联 3题)(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机械化大工业生产过渡时,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发表为诞生标志,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断地接受着检验和发展;其核心是联系、发展;其主要观点: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③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关联 4、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1)受当时生产水平较低、科学水平不高影响。 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搜集到的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2)受当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当时只有研究宏观物体的力学发展的比较完善,成为带头学科,人们用研究力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去认识自然,将其分割,孤立静止的研究,导致形而上学。 机械论自然观的特点:(1)坚持人与自然的分离(2)坚持去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严格决定的因果关系(3)自然界的组成是不可分割的微粒:还原论(4)机器的隐喻代替机体的隐喻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关于自然界的统一性(普遍联系):1、物理学:19 世纪40 年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电流、电磁感应的发现,化学电池的发明;2、化学:1828 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1870 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3、生物学:细胞学说——1838~1839 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分别提出植物、动物细胞学说; 关于自然界的发展演化:1、天文学:德国科学家康德(1755)、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1796)分别独立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2、地质学:英国地质学赖尔在《地质学原理》(1830)一书中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地球地层渐变的理论;3、生物学: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1859)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4、物理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突出了物理世界的演化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18 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重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它成就,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法。这就使得一方面有可能在这种接连而来的发现的纷乱状态中建立起联系,从而使他们条理化,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除了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辩证思维,已经没有别的出路。正是在历史发展的这种必然过程中,也是为了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自然辩证法。总而言之,正式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打破了孤立静止地观察世界的方法,推翻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2.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举例说明)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科学上证实了时间与空间、时空与物质的本质联系,以及时空与运动不可分割; 2、普朗克的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理时间中不同于宏观物理的新概念,阐明了事物与场的辩证 统一;3、分子生物学把对生命的研究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解开了生命活动和遗传现象的秘密,大大深化了辩证生命观;4、非线性自组织理论、混沌理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揭示了系统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也为揭示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揭示出自然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立体的因果网络,是系统的、整体的因果关系。5、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深刻地触及了自然界运动和演化的方向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1)联系的观点(2)发展的观点 2、主要内容: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独立于人和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高级运动形式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包含低级运动形式,但不能完全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自然界是发展演化和永恒循环的 3.评价:是对旧的自然观的扬弃,它的许多思想在20世纪仍具有启迪性和有效性。其关于自然图景的一些猜测也为20世纪的自然科学所证实。以现代眼光看,有些表述和观点陈旧;形式也有许多需要更新之处 9.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纽带的对象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自身时代更迭的不断进化,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2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着其面貌。3实践是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原因:首先人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其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造自然。一方面,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人又具有受动性,人的认识活动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只能在正确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定和协调自己的实践活动。 协调发展原因: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及扩大人工自然的全部努力,就其直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导致的后果,特别是其远期和间接的后果,却往往达不到人类的初始目的,甚至适得其反。就自然界而言,在演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存在着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并时刻都在努力的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在人类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作用还是有限的,不致出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干涉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全球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也达到了空间尖锐的程度。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上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引出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 六.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答:【定义】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的推测性的解释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特点】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易变性。【作用】科学假说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

自然辩证法试题2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有什么联系 3、谈谈当代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4、谈谈科研选题原则和意义 1、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这句话: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然仍然可以叫做手,但按照实际来说,已不是手了。 2、联系实际,运用生态自然观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性。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世界性与民族性。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有三: 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

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性质。第二.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的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第三.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哲学抽象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多学科综合,以便提炼出既普遍又深刻的内容。 2、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有什么联系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科学是反映自然现象的知识;科学是系统地探索自然的一个活动;科学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科学是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技术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盒技能体系的总和。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技术的两重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 区别:(1)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 (2)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 (3)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定律、论文等形式;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式等形式出现。科学产品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可以商品化。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商业色彩。 (4)科学人才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好奇心、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等是科学人才重要的个性素质。对于技术人才来说,不仅需要有本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创业精神、组织精神、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