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考试范围

西方哲学史-考试范围

西方哲学史-考试范围
西方哲学史-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1之诺的“飞箭不动”

是指箭飞出去的弧是有无限多的点构成的,但是单纯的点不能组成线。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飞出去的箭是不动的,它的路线只是无限多的单纯的点。(这是静止不动的)这说明所有事物是不变不动的,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我们

的感观。

2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指人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认为尺度逻

各斯只存在于人那里,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逻各斯去描述和衡量万物的存在

或非存在。即意识决定存在。

3柏拉图“灵魂三分说与四德”

灵魂三分说指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理性是灵魂中

最优秀的部分,它的德性是智慧:意志是根据理性的谕令来发动行为的部分,

它的德是勇敢:欲望是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它的德性是节制。当灵魂的这三

个部分都恪守自己的德性时,整个灵魂也就达到了自然和谐,从而实现了最高

的德性正义。四德指的是智慧、勇敢、正义、节制。

4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说”

指的是端视有德之人根据自己的特殊处境加以判断与选择,因为有德之人

是不受情欲支配,能服从理性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不逾理性的准则,这种合

理的美德或德性就是中庸。

5奥古斯丁“原罪与救赎”

指的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罪。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对自由意志的滥用导致了

人类永恒的罪性,即“原罪”,自从亚当堕落以后,人性就被注定成为有罪的

和邪恶的。一个既然丧失了意志的自由,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才能使人重新

获得善良意志,并最终得到救赎。

6、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指的是通过普遍怀疑去寻找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虽然我们可

以对一切存在物进行怀疑,有样东西确是不可怀疑的:就是不管我在怀疑什么,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我在怀疑,因为其实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任然证明了我

在怀疑。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来再也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我

思故我在

7培根的“知识即力量”

通过自身转化为力量,认为人只有通过认识自然,才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这个主张成为这一时代科学性冲破蒙昧的宗教思想专制的第一声呐喊

8、洛克的“人心如白板”

人心如白板指的是人生没有天生的东西,都是后天经验的归纳。主张人心

就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于经验,认为我们的一切

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终还是导源于经验的

9、康德“人是目的”

不把自己的人性当手段

不把他人的人性当手段

以促进他人的人性为目的

以促进自己的人性为目的

10、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认为自然立法指的是所有的自然物的概念都是人为定义,概括的。方

便人们认识和沟通的,康德认为我们在自然科学中认识一个对象时,看起来似

乎是我们的观念与对象符合,但之所以能发生这种符合实际上还是由于这个对

象先于我们的观念(时空定义)范畴相符合。以往关于真理的“观念符合对象”的独断论定义被改成了“对象符合观念”的批判哲学的定义

二、简答题

1、试简述早期自然哲学的共通处?

开始从理性的方式追问世界是怎开始以及产生的,开始思考宇宙万物的形

成过程或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提出从自然物质为宇宙之本源。具体实例:

1、米利都学派的代表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希美妮对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各有自己的的看法

a 认为水是万物本源,水作为具体的本体,万物是现象,谁是触动一切存在生成变化的唯一存在,万物不是由神造的。

b阿纳克西曼德认为无形、无限是万物本源,无限者万物生成和变化过程

→分成两种对立物(阴阳)。产生各种物质,他是抽象的。

c阿纳克希美妮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气凝聚和消散产生万物。

2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本源,他虽既抽象又具体,但从具体的物来解

释万物的产生。点→线→面→体→水、土、火、气→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

产生世界不同万物。

3赫拉克利得认为火是万物本源,火可以变化为一切东西而一切东西也可

以变成火。

4爱丽亚学派认为的代表克赛诺芬妮认为一是万物本源,而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认为存在是万物本源,他既不产生也不消灭,是一,是不变不动的。

2、请说明原子论学派中阿那克萨哥拉、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差异?

差异:

(1)本原不同,阿纳克萨格拉认为无数多的种子产生万物。留基波认为无限多的原子产生万物。

(2)动力不同,阿纳克萨格拉认为,促成万物运动与变化的动力,是心灵和睿智。留基波认为是由因果的必然性,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引起漩涡,他们二者都认为动力来自于外力,而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子本身就具有动力和能动性(3)万物形成的过程不同,阿纳克萨格拉认为无数并质的种子通过同类相聚异质分离形成种种事物。留基波认为原子所具有的形态,次序,姿势与大小

的差异性形成万物。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中无数多的相同原子彼此相距或分离,形成万物。

(4)阿那克萨哥拉强调质的不同,留基波强调量的不同

3、请比较说明苏格拉底和智者派思想之差异?

差异;

(1) 就辩论的目的而言,苏格拉底和别人争辩的目的不是为了拍卖知识,

而是为了启发人们去思考,刺激别人不断反思,然后使知识在辩论的过程中变

得更加清晰。为了探求真理而辩论。智者派和别人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拍卖知识

而谋生,例如他们学习演讲和辩论的目的是为从事政治活动做准备,他们不追

求卓越的真理,只注重现实的技能和效应

(2)就事物的本质而言,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的现象背后去寻求普遍性的东西,从而肩负起拯救知识的历史重任;智者派对事物的本质持相对主义和怀

疑主义的观点去思考一切,他们不但怀疑人类知识的确定性而且怀疑传统文化、宗教、道德、法律的正当性

(3)就论力学而言,苏格拉底主张知德和一,即有知识的人必然有美德,有美的的人也一定有知识;智者派在伦理中抨击传统道德,迫使传统注意者必

须重新思考是非的合理

4、清简述柏拉图“认识论的四层说”?

柏拉图按照认识的清晰程度和真实程度划分出四个从低到高级的知识等级:(1)意见(可见世界的知识),包括想象和信念,是关于可感世界的认识,而其中想象比信念更缺乏确定性,他是影子的影子

(2)真理(可知世界的知识),包括理智和理性,是关于可知世界的认识,而可知世界又可以分为两层:数理对象与纯粹理念,前者的知识是理智,后者

是理性,属于理性世界。

5、请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判断表”并举具体的例子说明?

(1)质的判断,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肯定判断(孔子是人)。否定判断(孔子不是唐朝时期的人)

(2)量的判断,包括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全称判断(李明是中国台湾人),单称判断(李明是中国人)

(3)关系判断,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我和小红是朋友),复合判断(我和小红是朋友,小红和小丽是朋友,我和小丽是通过小红认识的

朋友)

(4)模态判断,包括突然的,必然的和可能的的判断,突然的判断(天空是蓝的),必然的判断(太阳从东方升起),可能的判断(明天可能会下雪 )

6、请比较说明教父哲学与经验哲学思想差异?

(1)教父哲学信仰重于理性(盲目性,排斥哲学),经院哲学以理性支持信仰(不排斥哲学)

(2)教父哲学强调超理性,甚至是反理性的神秘信仰作为基本特点,经院哲学不在像教父哲学那样简单的用信仰贬抑理性和否定理性,而是企图用理性

来加强信仰。

(3)教父哲学对基督教的基本信条进行了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阐释工作,确立了基督教的正统教义,确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神学体系;经院哲学将基督教

的信条建立在逻辑证明的基础上,因而导致了理性神学的产生。

(4)教父哲学凸显基督信仰的超越性和至高无上性;经院哲学认为基督徒应该由信仰进展到理性。

(5)教父哲学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尝试用理性来证明上帝存在;经院哲学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其实就是从上帝的概念,直接推出上帝的存在

7、经比较说明中古世纪哲学中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思想差异?

(1)就“共相”而言,唯名论认为,共相后于个别事物,作为抽象概念是从个别事物中归纳推理出来的,没有客观存在。唯实论认为,共相见于个别事物,它客观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比如上帝。

(2)就所占的地位而言,唯名论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一直处于受压抑的状态,唯实论在中古世纪经院哲学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3)唯名论认为,共相显无形的实质,独立于人的理智而存在于可感事物中,并与可感事物相一致,唯实论认为,共相作为事物的成或本质,不可能脱

离可感事物而存在,共相寓于个别于事物之中

(4)唯名论认为,共相作为一个概念,却只能在感性事物之外被理解,唯实论认为共相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理智的抽象

结果

8、请简述培根的“四假象说”?

培根的“四假学说”:族类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市场的假象、剧场的假象,他认为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常常被他们心中先入为主的理想偏见所遮蔽,因此无

法获得真正的

1.族类的假象:指总是从人类的尺度而非宇宙的尺度来作为认识的

根据,从而使自然物的性质,常常因为人类理智的偏见而遭扭曲。如美国种族歧视

2.洞穴的假象:指受其习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见,导

致了认识的偏差

3.市场的假象:指由于语词的误用而引起的谬见,人们互相之间如

果使用的概念不当就会造成理解力方面的障碍。

4.剧场的假象:它源于人们对权威、教条、传统哲学体系的盲目信

仰,丧失了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

9、请简述康德的“十二范畴表”并举具体的例子说明?

(1)量的范畴:A单一性(单称判断)--李明是中国人

B多数性(特称判断)——

C全体性(全称判断)——李明是中国台湾人(2)质的范畴:A实在性(肯定判断)——他是人

B否定性(否定判断)——他是人不是猪

C限制性(无限的判断)(不定)——我是学生(3)关系范畴:A定言判断——我是你们的老师

B假言判断——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C选言判断——今天要么晴天要么阴天

(4)模态范畴:A突然的判断——地球围绕太阳转

B必然的判断——太阳从东方升起

C可能判断——土星上可能有外星人

10、请简述康德所谓的“自由的任意”与“自由意志”的差别?

差别:(1)就理性的运用而言,“自由的任意”已经有理性的考虑,并能够克服感性的一时诱惑而坚持长远目标,直到实现,但这目标也可能是感性的。“自由意志”不在不再将理性当作服务于感性需要的手段,而且仅凭理性来规定自己的行为,命令自己应当做什么,哪怕没有任何感性的效果与之相应,也

不动摇。

(2)就获得的自由而言,“自由的任意”获得的自由,只是片段的,虽然可以摆脱一时感性的束缚,但最终仍然受缚于欲求;自由意志获得的自由是彻

底的、逻辑上一贯的,他完全摆脱了感性束缚,实际上就是纯粹实践本身

三、思考题

1、请思考爱与恨、心灵和睿智、因果必然性的差别?

答:差异:

(1)爱与恨,它造成四种元素的聚散和万物的生灭;爱的力量使四根组合

而生成万物,恨得力量则使四根分解而毁灭万物。

(2)心灵和睿智,它是宇宙秩序的第一推动力。它纯然无杂、精神独立与

物分离,不具任何物。

(3)因果必然性在虚空中,原子由互相碰撞引起一漩涡,而此一漩涡运动

是世界生成的

(4)爱与恨是水、火、土、气的产生万物的动力,心灵和睿智是无限多的

种子产生万物的动力,因果必然性是无数多的原子产生万物的动力。

(5)爱与恨属于感性,心灵和睿智属于理性,同时心灵和睿智的范围比爱

与恨的范围更广。

(6)心灵和睿智强调的是质的不同,因果必然性强调的是量的不同。就其

范畴而言,因果必然性的范畴比爱与恨、心灵和睿智的范畴更广。

2、在西方哲学史中你比较认可谁的幸福观?为什么?

他主张兴德以求福,以实践道德来追求幸观,因为做道德行为本身就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综合理性的活动,是一种德行的活动,主张有道

德才能有幸福,认为唯有他所有的能力和才干,才能获得幸福。例如:当你为

某事尽心尽力之后即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是幸福的

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并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

找到幸福与满足。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会变得很自私、自利,而只有

责任感的人才会自由,才会变得幸福和快乐

认为人的行为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以理克情,如此做才能自律自制,达

到不动心的地步,这就是人生幸福之所在。

认为人的自由就体现在自觉自愿的服从道德法则,除了德行之外一切不放

在心上,名利应该是放弃。面对生活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埂然心态。同

时看淡一切的时候才是幸福的

3、你对整个中古世纪的“基督教“思想有何看法?

(1)我认为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是历史的一种倒退。由于思想落后,西方文明历史的演进推迟了将近一千年。不仅是思想和生活,整个时期完全受基

督信仰笼罩和掌控。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纳入到他的绝对控制之下。尤其是

对精神生活的掌控,在中古世纪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2)他使得哲学思想沦为神学的奴婢,并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把哲学推向神秘主意的极端。哲学不再具有科学性,而是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如经院哲

学主张理性和信仰是统一的,哲学与神学并不冲突,认为哲学通过理性来认识

上帝、创世、天使等对象

(4)在这个时期,所有的学科和思想都丧失了独立存在的意义,无不处于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之下,他们盲目的认为信仰重于理性,在排斥哲学的同时,凸显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和至高无上性

(5)在这个时期基督教思想做一种意识形态已经具有控制整个社会和人的功能,使人类失去了主体性和创造性。整个社会就停留在基督信仰的体系之中,而不会去创新,去寻找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它是历史的倒退。是一

种落后的思想

4、试评论一下你对柏拉图“洞穴之喻”的看法?

柏拉图借“洞穴之喻”想要告诉我们,要勇于走出自己的偏见和熟悉的环境,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让灵魂转向,发现真理。

(1)在现实生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怀疑,打破现实条件的限制去寻求真理,而不要仅限于自己狭隘的思想和眼光。

(2)有一句话这样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对于洞穴里的人而言这不是真理。他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突破以往他们惯性的思

维模式,大胆的去怀疑,去思考,去探索现象背后的真理,而不是被眼前事物

蒙蔽了双眼,扭曲了事实,将错误的思想一直延续下去。

(3)有时幸福就在你转瞬之间产生,如果你墨守成规,就永远都无法享受

那灿烂阳光照射的幸福。就像洞穴里的人一样,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一切,却

从未想过外面的世界有多美、有多精彩。

(4)而只有让灵魂转向,透过现象看本质,去发现真理的时候,你才是最聪明、最幸福的人,因为你超越了自己,突破了已有的限制,获得了新的知识。

四、申论题

1、请申论康德“人是目的”的意涵以及你的看法?

(1)不把自己的人性当手段,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出卖自己的尊严。为了自己的现实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人格,

例如为了讨好上司,做他人所好,自己不喜欢的事,巴结领导是为了神官

发财等,这些都是有违自己意愿的事,是自己不心甘情愿,而勉强做的事(2)不把他人的人性当手段,不要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出卖他人,打小报告。

(3)以促进自己的人性为目的,将自己的人性得到最好的发挥,充分的把自

己的价值体现出来,自我完。如做一名教师就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

(4)以促进他人的人性为目的,你有能力,也希望别人能成功,帮助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时在帮助别人同时也在帮助自己,如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之幸福

(5)康德认为仅仅把人当做目的的前提下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一定要有原则,而不要为了某些名利地位做出有损自己人格尊

严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人活着的目的就在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成为一

个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虚假之人,那样的自己也许表面上看着幸福其实内心

空虚

2、请申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得出的理论是:在物质世界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

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了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分为六层

第六层: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它构成了各种理念由以派生的终级根据,它同时也是后有的理念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

第五层:道德和审美的理念:如美,勇敢,节制,正义

第四层:范畴意义上的理念,如静止与运动,同与异

第三层:教学意义上的理念:圆,三角形,大小。是抽象的

第二层:人造物的理念,如椅子,床。由自然物造出来的具体的事物

第一层:自然物理念,石头,马等是最低级的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各自有自己的理念作为其存在的根据。而各种理念本

身就构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理型世界。同时各种理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

与其他相对独立的理念结合在一个更高的理念之下。整个理念世界并不是一盘

散沙,而是一个不同层次上对立统一的严密逻辑体系。

柏拉图理念世界有其存在的科学性和进步性,他可以解释人们用积木拼凑

的马,在拼完之后放盒子里摇一摇不会变成马,而要通过人去拼凑。人之所以

能用积木拼出马的形象,是因为在人们的大脑中有一个一个马的模型,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而言,他的理念世界有其存在的的科学性,同时也喜欢人们根据己

有的事物,创造出新的事物

3、请申论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思想?

(1)单子是没有广延,没有部分,没有量的规定性的东西,它本身是单一的,但数量上不是唯一的,而是无限多的。世界万物都是由这种精神性实体构

成的

(2单子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实体的和有生命的点,他们自身中的自发能

动性成为他们内在活动的源泉。他们是构成事物的绝对的最初本源,也是事物

运动的终极源泉

(3)单子没有部分,每一单子都是自身封闭的,彼此孤立而不发生作用的,他们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只有质的差别,同时宇宙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单

(4)所有的单子都是在彼此孤立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固有的内在原则而运动变化,因为上帝已经在原子本身在运动时有了规定,使单子不会机械的运作,也不会乱掉,因为预定了前定和谐说,从而使整个单子世界保持一种有条不紊

的秩

(4)上帝是最原始的单纯实体,是创造一切单子的单子,上帝在最初创立每个单子的时候,就能够使它们相互协调一致的程序放进单子里面去,因此单

子的产生和消灭都是由上帝决定的,他就如同宇宙秩序总谱的作曲者,将一切

自然变化掌控在自己手中

4、请比较说明“经验论“与“唯理论”之思想差异?

(1)经验论重存在,唯理论重思维

(2)经验论重后天经验的归纳,唯理论重先天理性的演绎

(3)就主要思想特质而言,经验论强调观察实验的方法,在对感觉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的基础上制定了经验归纳法

唯理论强调数学推理的方法,以天赋观念原则作为逻辑起点而发展了理性演绎

(4)就认知的方法而言,经验论从具体的感觉经验出发,把感觉经验当做知识的来源,通过经验归纳上升到真理性的知识。唯理论把与生俱来的天赋观

念和天赋原则当做认识的来源,通过理性演绎法建立起整个知识体系(5)就理论的发展结果而言,经验论主张最终将陷入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唯理论主张将陷入教条主义或独断论

(6)就他们的缺点而言:经验论否定了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理论否定了经验的具体性和实在性,否定了对客观世界进行广泛的经验观察的必要性(7)就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言,经验论的休谟的不可知论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唯理论的莱布尼兹的独断论直接把思维等同存在!

精选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经验的对象不真实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2.尼采: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却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后者是人的深层存在,赋于了人生以意义和目的。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 3.新实在主义作为一个反对唯心主义的派别,其不同于唯物主义之处有哪些? ⑴他们主张认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实在,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本性看做是物质的。他们既反对一元论,又反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们都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中性物”以不同的关系所构成的。⑵肯定本质或共相的独立存在,从而表现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4.怀特海的哲学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既肯定科学,也肯定宗教,认为宗教是人类经验之中不断表现出向上的一个因素;他为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基本宗旨的分析哲学运动提供了工具(数理逻辑),却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曾致力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却对数学的精确性持怀疑态度,对烦琐的语义分析也持异议;他关注科学,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奠基于科学之上,却又笃信宗教,充满着宗教感情,力图使科学与宗教融合起来。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2015——2016学年上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卷

郑州师范学院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西方哲学史(1510107B)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 年级共 2 班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A.爱非斯学派 B.爱利亚学派 C.米利都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2.第一次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 B.克塞诺芬尼 C.赫拉克利特 D.阿那克西曼德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个()。【】A.唯物主义者 B.二元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5.被称为“精细博士”的是()。【】A.罗吉尔·培根 B.安瑟尔谟 C.威廉·奥卡姆 D.邓斯·司各脱 6.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7.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A.安瑟尔谟 B.托马斯·阿奎那

C.阿贝拉尔 D.邓斯·司各脱 8.《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9.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A.知识就是力量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创立了逻辑学 1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张扬 12.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命题()。【】A.知识就是力量 B.“最好世界”理论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4.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家是()。【】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5.以下属于唯理论的哲学家是()。【】A.弗兰西斯·培根 B.斯宾诺莎 C.洛克 D.休谟 16.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7.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了理性批判哲学②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三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获得了第一次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传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生 1.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就表现出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最初内涵与性格特征。 2.殷商与西周,都以氏族社会为基础,但在观念形态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殷人以“帝”为最高信仰,而周人“祈天”的同时却提出了“敬德”的观念。殷周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两部著作───《尚书》与《易经》中集中体现出来。 3.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由宗教走向理性。这一思想过程在《诗经》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4.进入战国时期后,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大变动,出现了新兴的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士阶层。时代的变迁与士阶层的兴起,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的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格局。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及阴阳家。 第二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由他的学生们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的言论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2.孔子的哲学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中。孔子一方面认可“命”,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由尊“天”到信“命”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则第一次鲜明地凸显了“仁”,形成了一个仁学体系。孔子以“爱人”为“仁”的基本含义,其“仁学”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仁”的情感性,二是“仁”的普遍性,三是“仁”的族群本位性,四是“仁”的实践性。 3.孔子对何以成“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与“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 4.孔子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孔子以后,儒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门的分化,也促成了儒学的发展。 第三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子即较孔子年长的老聃。《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但其成书有一过程,并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成。《老子》有多种文本,既有传世本,也有近30年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word精品

、培根“四假相说” 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 (1)假相的含义: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 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 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 (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如阶级根源等) 二、笛卡尔 一、天赋观念一一唯理论的起点 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 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 )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 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 )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 (4)特点: 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 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 ③最后,它是普遍有效的,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永恒的真理。 (5) 意义:天赋观念在笛卡尔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它相当于“理性工具” 、 “逻辑形式”、“基本原理”或“基本观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它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

【题】西方哲学史经典试题

2012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10) 1.爱利亚派 2.精神助产术 3.托马斯阿奎那 4.洞穴假相 5.实体(笛卡尔) 6.爱尔维修 7.复杂观念 8.公意(卢梭) 9.自我非我 10.《精神现象学》 二、论述(25分*4) 1.柏拉图“灵魂回忆说”的理论基础 2.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3.休谟怀疑论的理论基础 4.康德的绝对命令 2012年北京大学861西方哲学史二试题简答题 1.泰利斯 2.火

3.形式因 4.奥康剃刀 5.太一 6.广延(笛卡尔) 7.必然知识(休谟) 8.启蒙运动 9.绝对同一 10.哥白尼革命 论述题 1.柏拉图洞喻的哲学意旨 2.斯宾诺莎的观念次序与事物次序 3.洛克批判天赋观念论 4.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011年北京大学624西方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5) 1.智者 2.我思故我在 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4.不能控制情感就是不自由(斯宾诺莎) 二、简答(5*5) 1.罗吉尔·培根认为掌握真理的四个障碍是什么?

2.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中等阶级统治的国家最好? 3.爱尔维修认为什么是国家不幸的原因? 4.托马斯·阿奎那把哲学分为哪几门学问? 5.卢梭认为,人间的不平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论述题(25*4) 1.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在他的心目中哲学地位如何? 2.为什么康德认为要把人当做目的看待,绝不是把人仅仅当做手段使用? 3.为什么黑格尔认为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4.在贝尔看来,莱布尼茨的预定谐和论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011年北京大学628外国哲学试题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生命科学(柏格森) 2.《作为一直和表象的世界》 3.存在主义 4.逻辑专名 5.以言行事 二、论述 1.试述尼采关于主奴道德的思想

西方哲学知识点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2世纪) 1、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1)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2)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主张:知识即美德;认识人自己 (4)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又叫“问答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5)信仰:理性主义 2、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1)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2)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3)代表作品:《对话录》、《理想国》 (4)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5)唯心教学: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6)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7)理性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 (8)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1)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2)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3)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5)《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6)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7)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8)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 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5世纪) 1、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1)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2)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比较: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培根“四假相说” 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 (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3.“四假相说”的意义 (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如阶级根源等) 二、笛卡尔 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 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 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 (4)特点: 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 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是“火本原论”者,他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他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他物。那么 是:“” 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和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

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理念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他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你能说人只是人(抽象共性)而不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缜密的论证创立了他的实体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 “是者” “实体 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 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1.始基:古希腊语。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2.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 3.种子说:“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4.四根说: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5.奴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一般译为“理性”、“心灵”。希腊文,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6.影像说: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7.智者: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8.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9.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运用“实体”概念来概括一切特殊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客观独立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寻求物质的一般概念。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区分开来,认为“种”“属”等东西是一种共相,是不能离开个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第二实体”是后于“第一实体”的。在这里,他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般的东西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柏拉图理念论唯物主义的克服。10.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11.《理想国》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一,其中阐述了其政治观点希望以哲学家为统治者来统治从而实现一个乌托邦国家。 12.《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后面给牛顿等人很大的启发。 13.《工具论》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4.《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着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